- 相關推薦
《玩具給媽媽》教案4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玩具給媽媽》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玩具給媽媽》教案1
【活動設計】
當今社會家庭中,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長手中的掌上明珠,孩子在家就是一個個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大人在乎聽孩子的要求,卻不重視孩子是否在聽大人的要求,因此從幼兒玩耍中尋找教育內容,針對托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開展了此次活動。發展每孩子與人分享的快樂。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
【活動目標】
1、學會聽清成人的指令。
2、能將玩具與人分享。
【活動準備】
1、數件寶寶喜歡的玩具。
2、使寶寶稍微熟悉各件玩具的名稱。
【活動過程】
一、老師把裝了一些玩具的玩具箱拿出來,其中包括小鼓、布絨小狗等,邊拿邊告訴寶寶:“這里有小狗、小鴨、球……”
二、媽媽引導寶寶到老師那里去,并讓寶寶拿回一個玩具給媽媽:“寶寶,去把小鴨子拿回來給媽媽。”同時,寶寶在老師手里拿到玩具后,老師同樣對寶寶說:“寶寶,把小鴨子拿去給媽媽。”
三、反復進行此游戲,如果寶寶在拿回一個玩具后還有興趣,可以再讓寶寶爬過去拿玩具。
四、最后讓寶寶爬到老師那里,將剛才玩的玩具還給老師。
注意:不要同時給寶寶出示太多的玩具。
【活動反思】
傾聽是幼兒學習與他人交談中一種不可缺少的行為能力,它是幼兒學會談話的第一步。學會聽清成人的'指令。傾聽是兒童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只有懂得傾聽、樂于傾聽并且善于傾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語言的形式和語言運用的方式,掌握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技巧。因而在學前期,培養兒童傾聽行為是十分重要的。傾聽習慣的培養不僅僅成了家長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最關注的問題。
《玩具給媽媽》教案2
設計意圖
幼兒家里都有很多玩具,這些玩具主要是從商店買來的,幼兒不懂得珍惜,常常丟棄或毀壞它們。我從幼兒喜歡的玩具入手,借用散文《媽媽的玩具箱》的情節,設計了本節活動,讓幼兒在玩玩、聽聽、說說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媽媽小時的玩具,體驗玩具制作者(外婆)對媽媽的關愛。由此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家長買玩具是出于愛,啟發他們珍惜玩具,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和其他家人的愛,學會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同時了解更多民間游戲的玩法。
活動目標
1.認識媽媽小時候的玩具,了解民間游戲的不同玩法。
2.在說說、玩玩的過程中,體驗媽媽的玩具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游戲過程中,體驗媽媽的玩具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難點:認識媽媽小時候的`玩具,了解民間游戲的不同玩法。
活動準備
1.玩具箱(手絹1份,沙包l2份,皮筋4根)
2.PPT、配景音樂《杜鵑圓舞曲》,《催眠曲》
活動過程
一、鼓勵幼兒介紹自已喜歡的玩具,再現原有的經驗。
師:我知道你們每個人都有玩具,你最喜歡什么玩具?那這些玩具是從哪里來的呢?
小結:你們的玩具是從商店里買來的,玩具能帶給你們快樂,所以你們都喜歡玩具。二、展示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感知不一樣的玩法。
1.出示箱子并猜測,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楊老師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箱子,里面裝著媽媽小時候的玩具,你們來猜一猜說一說,媽媽小時候可能會有什么玩具呢?
幼兒:猜測(議論)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到底會有些什么玩具,
2.展示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感知不一樣的玩法
(1)手帕的玩法
第一件玩具快出來了,是什么呀——手帕。師:手帕是用來干什么的?
幼兒:擦鼻涕,擦手、擦臉等。
師:你們都覺得手帕不是玩具,那看看媽媽小時候是怎么玩的?玩法一:變老鼠。
師:(邊念兒歌邊疊)小手帕變變變,變什么,仔細看,轉一轉,轉一轉,變成了一只(語氣拖長)——小老鼠。小老鼠真可愛啊(輕輕撫摸)呀,跳出來了
玩法二:變香蕉。
師:小手帕變變變,還會變成什么呢?(邊念兒歌,邊疊)小手帕變變變,變什么,仔細看,折一折,折一折,變成了什么?師舉起來,幼兒自由猜測。有的人說是小花,有的人說是冰淇淋。師把香蕉皮,一一撥開,嗷嗷做吃狀。
師:你猜對了,是香蕉,給你吃一口,別急,你也來吃一口,好吃吧。玩法三:變帽子。
師:媽媽還還可以把手帕變成什么呢。幼:帽子。(邀請小朋友來帶一帶帽子)
總結: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就是一塊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手帕,卻在媽媽的手上變出各種各樣的東西。這是媽媽小時候的玩具,要把它收拾好放進玩具箱。
(2)沙包的玩法
師:除了手帕,媽媽的玩具箱里還有什么呢?我們來看一看,答案就在這里。播放PPT:師:看出來了嗎?第二個玩具是什么呀?
幼:沙包。
師:你們剛才有沒有發現,是誰幫媽媽做的沙包啊幼:奶奶,外婆等。
師:外婆,就是媽媽的媽媽。媽媽的沙包呀,是外婆一針一線親手做給媽媽的,媽媽可愛這些沙包了。
師:媽媽小時候是這樣玩的,螃蟹走一背靠背夾住大沙包,手臂挽住手臂,橫著身體像螃蟹-樣側著走或者教師演示抓骰子,踢,接等玩法。
師:今天啊,老師把媽媽小時候玩的沙包都給帶來了,都在這里,你們想不想也來玩一玩?
師:小朋友拿到沙包后,就可以找個空地玩一玩(播放音樂)。第四,幼兒自由玩沙包。
收拾沙包:好,孩子們,趕快把沙包輕輕放進這個小籃子里。(音樂停)
師:說說看,剛才你們是怎么玩的呢?教師請小朋友說一說
總結: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呢,就是一只方方的沙包,媽媽可以玩出很多的方法:頂,拋,踢,接,背。小小的沙包,給媽媽帶來了很多很多的快樂。
(3)橡皮筋的玩法
玩具箱里還有什么呢?拿出橡皮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教師告訴幼兒這是橡皮筋。咦,這個橡皮筋媽媽是怎么玩的呢,誰來說一說(播放跳皮筋的視頻)
師:橡皮筋原來是這么玩的呀,你們想要試一試嗎?(幼兒嘗試跳皮筋,三人一組)師:你們跳橡皮筋開心嗎?
師小結:媽媽小時候的玩具是一根長長的橡皮筋,在媽媽的童年里,和伙伴們一起跳橡皮筋是最快樂的時光,長長的橡皮筋串起了媽媽和伙伴們的歡聲笑語。
師:剛才我給你們介紹了媽媽小時候的玩具,媽媽的玩具會花很多錢嗎?媽媽的玩具雖然很便宜但卻能帶給媽媽許多許多快樂。
三、欣賞散文,情感升華(一)欣賞散文
師:媽媽的玩具箱里可能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聽聽看,媽媽會對我們說些什么呢
(散文)
師:好聽嗎?這就是媽媽的玩具和小時候美好的記憶。(二)理解媽媽的愛。
①愛的方式
請幼兒說說,媽媽是怎么愛你們的?師:我們剛剛知道了外婆給媽媽做沙包,外婆是很愛媽媽的,那你們覺得,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
幼:愛。(一起說)師:媽媽是怎么愛你們的呢?幼:抱我,親我,給我買好吃的,買好玩的等等。
②討論:在亂扔玩具,亂摔玩具,做事不認真時,媽媽嚴肅的批評是不是一種愛。
活動總結
本節綜合活動以媽媽小時候的玩具為基礎,借助散文《媽媽的玩具箱》進行。利用孩子們熟悉或不熟悉的玩具,知道媽媽的玩具是一些簡單普通但對媽媽來說卻是很珍貴的。體驗手帕、沙包、橡皮筋等不一樣的玩法的同時,了解其他民間玩具的玩法。整個活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與老師的互動也很強。
《玩具給媽媽》教案3
設計思路:
在平時的活動區活動中,孩子們總是要花很長的時間來收拾玩具,來來回回跑很多趟,有時一次只搬運一塊玩具,而且大多數都是單獨收拾玩具,很少與同伴進行合作。針對這一情況,老師設計了這一活動,旨在通過活動提高幼兒合作能力,在活動中探索出各種又省時又省力的搬運玩具的方法。
活動目標:
1. 探索搬運玩具的各種方法和策略。
2. 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體驗合作和幫助他人的快樂。
3.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 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活動準備:
幼兒玩具若干,有大小輕重的不同種類;工具材料若干,
塑料袋,大小塑料筐等;將場地布置成森林模樣;錄音機,
磁帶;請一位教師扮演豬媽媽。
活動過程:
一.從已學的故事《拔蘿卜》引出問題,嘗試創新解決。
1.提出問題:小朋友們都聽說過《拔蘿卜》的故事吧!蘿卜拔出來了,可老爺爺又犯愁了,蘿卜很大很重,用什么辦法把蘿卜運回家呢?
2.幼兒提出多種解決辦法,教師鼓勵幼兒的創新精神。
二.活動:搬玩具。
1.進入情境:教師接電話,告訴幼兒:剛才我接到豬媽媽從森林打來電話,說她從商店買了很多玩具準備運回家,可半路上車壞了,那些玩具又多又重,她一個人搬不動,想請我們去幫她搬玩具,你們愿意幫助她嗎?
2.教師與幼兒共同嘗試搬玩具。
(1)聽著歡快的音樂進入大森林,找到豬媽媽和玩具。
(2)找到豬媽媽,看看有些什么玩具?
嘗試將玩具搬回豬媽媽的家,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可協助,不正面指導。針對幼兒活動予以評價。
A 請幼兒談談搬玩具的感受。幼兒可能出現:
a 幫助別人,心里很高興。(對幼的想法予以表揚、鼓勵)
b很輕松。(請幼兒說說是怎么搬玩具的,對在搬玩具中使用了工具和有創新表現的予以肯定、贊賞)
c 很累。(請幼兒說說是怎么搬玩具的,為什么會感到累)
B豬媽媽為了表示感謝,決定將玩具送給小朋友。教師提出問題:豬媽媽家離小朋友的家很遠,用哪些辦法搬玩具才能搬得又快又輕松。
C 幼兒討論并說出自己的辦法。
(3)再次嘗試搬玩具。
將玩具從豬媽媽家搬到小朋友的家,鼓勵幼兒盡量盡量與他人合作搬玩具。
3.歸納總結經驗,體驗成功。
(1)歸納方法。
(2)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遷移經驗。
今天小朋友們在搬玩具時使用了很多巧妙的辦法,終于成功了。如果以后你們遇到什么困難也不要怕,只要開動腦筋,就一定會成功的。
(3)拿著豬媽媽送的玩具到戶外去玩。
活動反思:
兒童教育家阿莫納什維說:“創造條件將兒童在游戲中固有的自由選擇機會和全身心投入的心態遷移至教學過程中去,從而使幼兒自己去探索和發現。”我為孩子們的探究活動提供了游戲的環境,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這是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在活動中教師不是簡單的把方法告訴幼兒,而是引導幼兒自己發現問題,自己得出結論,鼓勵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體驗和感想。通過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幼兒不僅體會到了幫助他人和成功的樂趣,而且學會了合作。
《玩具給媽媽》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建立等量概念。
2、能夠發現問題,并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
3、體驗快樂學習的樂趣。
4、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恰當的詞匯進行描述。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活動準備
玩具若干,玩具簍兩個;蘋果標記10個,西瓜標記8個;紅色、黃色發圈各5個,藍色、綠色發圈各9個。
活動過程
1、引出等量問題
(1)師交代比賽規則:今天我們來進行一次運玩具比賽,大家在規定時間內跑到指定地方拿玩具,每次只能拿一個。
(2)幼兒隨著《運動員》的音樂出發“運玩具”。比賽結果:蘋果隊獲勝。
(3)師:你們猜猜蘋果隊為什么能獲勝呢?(他們人多)2、解決怎樣等量的問題(1)師:聰明的雯雯發現蘋果隊人多了,有誰能有好辦法很快知道蘋果隊比西瓜隊多幾個人呢?
(2)幼兒互相討論。(一個一個地數;小朋友手拉手,誰沒有好朋友就是多了)(3)蘋果隊和西瓜隊的幼兒手拉手,發現蘋果隊幼兒多了兩個,讓其中的一個幼兒把蘋果標記換成西瓜標記。
(4)師:現在大家都有了好朋友,也就是兩隊人數一樣多了,我們再次進行公平的“運玩具”比賽。
3、提出新要求(1)師:我們分男孩子和女孩子再來一次比賽,請女孩子自由選紅色和黃色發圈。幼兒自選后,發現兩隊不等,由男孩子幫助檢查并調整。
(2)女孩子進行“運玩具”比賽,男孩子做啦啦隊為女孩子加油。
(3)同樣的.方法,男孩子自由選綠色和藍色發圈。幼兒自選后,發現兩隊不等,由女孩子幫助檢查并調整。
(4)男孩子進行“運玩具”比賽,女孩子做啦啦隊為男孩子加油。
(5)引導幼兒說說哪隊運玩具多又快,為獲勝隊發獎牌。
(6)大家戴上獎牌一起跳舞慶祝。
4、放松活動
教學反思
培養分享意識是幼兒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這次活動通過讓幼兒與大家一起玩玩具深刻地體現了這一意識。活動通過介紹玩具、玩玩具、觀察活動等形式,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主體驗到要與他人分享。但在整個活動中,我在組織幼兒觀察大班幼兒玩球時,沒能指出觀察的方法、重點等具體內容,這樣一來,幼兒會覺得茫然,看著別人游戲只是會覺得開心,并不懂得去記憶、模仿。
【《玩具給媽媽》教案】相關文章:
《玩具給媽媽》教案08-25
《玩具給媽媽》教案09-15
關于孩子玩具給媽媽支招10-06
《玩具回家了》教案01-18
民間玩具 教案12-17
經驗媽媽教你如何選玩具10-06
美術教案:《玩具世界》01-26
我會放玩具教案02-12
中班教案玩具蜻蜓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