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大班科學教案5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知道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和表面光滑度有關。
2、運用材料自由操作,獲得小球減緩速度的方法,學習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3、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培養有條理、有序的操作習慣,激發探索與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
2、VCD機,
活動過程:
1、引入:小朋友你們玩過滑滑梯沒有?滑下來時的感覺是怎樣的?今天我們來玩小球滑滑梯的游戲,請你們用積木、紙板搭成滑梯,看誰的小球滾得快。
2、幼兒自由操作探索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的關系。
(1)老師交代要求:幼兒三人為一組,兩人分別用不同數目的積木和紙板搭成滑梯操作一輛小車同時滑落,一人負責記錄比賽的情況,可輪著交換玩。
(2)幼兒自由操作實驗A,老師巡回指導。
(3)歸納小結實驗結果提問:比賽結束了,你們的小球贏了嗎?告訴老師,做完實驗你們發現了什么?怎樣才會贏呢?提問個別幼兒,在黑板記錄情況:第一局誰嬴了?為什么你的小球比他的跑得快?示范、小結:剛才小朋友都發現了:積木越少,滑梯的坡度越平緩,車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積木越多,坡度越斗,球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3、幼兒操作探索球滑落跟滑梯表面光滑有關系。“在下斜坡時滑得太快會很危險,得想個辦法減慢速度,小朋友你們也一起來想想辦法,讓小球滑得慢起來。
(1)老師交代要求:兩個滑梯下面都是放五個積木,幼兒在一個滑梯上用老師給的材料進行嘗試,另一個滑梯保持原狀,然后兩個小球同時滑下,看一看小球的速度有沒有減慢,最后填好記錄表。
(2)幼兒自由操作實驗B,老師巡回指導。
(3)歸納小結實驗結果提問:小朋友都很聰明,用了各種方法使小球慢了起來,誰能告訴我,你用了什么方法使小球慢起來,為什么會這樣的呢?老師示范、小結:原來我們的小車速度的快慢,也跟滑梯表面的光滑度有關的,表面光滑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會,表面粗糙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慢。
4、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幼兒積極去探索的精神。
(1)(向幼兒介紹斜坡防滑的方法)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與我們實驗有關的例子,請小朋友先看看錄像,再想一想,為什么?
(2)知道小車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規律,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應不斷去探索,發現更好的方法。好!那我們就把我們發現去告訴開車的爸爸媽媽和叔叔阿姨。
活動反思:
我講的《賽車》是一節科學活動,本班幼兒對這節課的內容很感興趣,能夠積極參加,在發展了幼兒觀察力的同時,使幼兒了解了交通規則、體驗到了空間方位的相對性。大部分幼兒能夠以自身或客體為中心比較物體的前后方位。通過課后反復思索,發現許多不足之處,具體如下:
一、材料準備不夠充分
粘貼環行公路需要顏色亮麗的繩子,我使用綠色毛線繩來代替。由于綠色毛線繩顏色暗淡,不易被看到,致使有些幼兒開汽車開到公路外。
二、沒有充分利用游戲規則
幼兒開汽車時,有些幼兒沒有遵守游戲規則,出現將汽車開到公路外、反向開車的現象,我只采取了耐心勸導的方式,游戲規則并沒有真正的利用起來。
三、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有規則的開汽車環節中,直接向幼兒規定了所有的紅汽車開在最前面,所有的藍汽車開在紅汽車的后面,忽視了幼兒拿到汽車頭飾后會迫不及待的戴在頭上,并不知道自己的汽車頭飾是什么顏色,應該讓幼兒在剛拿到汽車頭飾后或有規則的開車前仔細地觀察一下自己頭飾的顏色。之后還可以先讓所有頭戴紅汽車頭飾的幼兒開到老師的前面,糾正站錯位的幼兒后,再讓所有頭戴藍汽車頭飾的幼兒開到所有紅汽車的后面,對個別幼兒進行糾正。
如果讓我再次上這節課,我一定會將材料準備充分;充分利用游戲規則;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仔細考慮該提出什么問題,應該什么時候提出問題;語言引導與肢體語言引導結合使用。并避免在其它課上出現以上問題,爭取將課上得更加好,達到預定目標、使其更大發揮作用。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有些東西溶于水、
2、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觀察了解實驗物品。
說一說:碗內的面糖、砂糖、方糖各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什么味道?(豐富詞匯:粉末狀、顆粒
狀、固體狀)
2、指導幼兒做實驗。
(1)讓幼兒從上述三種糖中各取少許,分別放在三個小碗中,觀察哪種糖化得快。
(2)讓幼兒取一種糖放入兩個碗中,一個加溫水一個加開水,引導幼兒觀察,哪個碗里的糖化得快。
(3)讓幼兒就以上問題交流、得出結論: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顆粒小的溶化的'越快,在開水中溶化的比
溫水快。懂得物體的溶解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因素有關。
3、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1)請幼兒說一說其他可以用開水沖泡后引用的物品的特點(如果珍、泡騰片)
(2)組織幼兒用各種開水沖泡的飲品配制好喝的飲料,并交換品嘗。
活動延伸:
生活經驗拓展--請幼兒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能夠溶解在水中,是什么樣子的?
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要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又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戲性的內容。整個活動的步驟比較清晰,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強,操作過程中,初步感知溶解現象,進而發展發展幼兒的思維和語言,激發求知欲。在整個活動進行中,幼兒自己發現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的現象,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摸弄,引起幼兒對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1、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體移動的速度是不同的。
活動準備:
1、幼兒在科學角活動中已對物體的滾動發生興趣。
2、已學習過作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網球、洗衣板、積木、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一、初次探索
1、設疑:怎樣不用力推,球也能滾起來。
2、探索:幼兒自由的操作擺弄,教師巡回觀察。(可能出現: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著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討論:
(1)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結:板的一端墊高了,不用力推球就會從高的地方往下滾。
二、再次探索
1、設疑:請小朋友兩個人一起玩,想辦法使兩只球在板上滾的快慢不一樣。
2、探索: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擺弄,教師巡回觀察。(可能出現: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的一樣高)
3、討論:
(1)幼兒講述合作的經過,并進行演示。
(2)小結了兩塊平整的板面,積木墊的低不一樣,的滾動快慢也不一樣,墊的高的板球滾的快,墊的低一點的球滾的慢。兩塊積木墊的一樣高,平的一塊球滾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塊板球滾的慢。
4、幼兒體驗
三、 記錄
1、請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記錄。
四、延伸:
今天我們玩的是球,那么別的東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機器人為人類服務的本領。
2、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及對科學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教學準備:
1、用機器人玩具、圖片、圖書等布置的機器人展覽。
2、幼兒制作用的廢舊材料,膠水,剪刀。
3、教學掛圖《機器人》。
4、《科學》下P.10~11。
教學過程:
一、參觀"機器人"展覽
1、教師帶幼兒參觀"機器人"展覽。
2、鼓勵幼兒邊看邊講各種機器人不同的外形特征。
二、觀看教學掛圖《機器人》,激發創作欲望
1、共同觀看畫冊《機器人》,引導喲額發現它們的本領。
2、請幼兒說一說機器人與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機器人有什么本領。
3、幼兒可以將自己帶來的機器人進行改裝,或重新設計制作。
三、操作活動
1、你的機器人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樣的?
2、你的機器人有什么本領?啟發幼兒邊操作自己帶來的機器人邊講述。
3、你想讓你的機器人有什么特殊的本領?
4、引導幼兒選擇材料制作機器人。
5、了解幼兒的'想法,幫助他們先想出機器人制作的方法,再進行具體的制作活動,完成自己的設計。
四、展示與交流
1、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制作的機器人。
2、機器人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引導幼兒進一步發現機器人為人類服務的本領。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感受聲音的音高、音低。
2、培養幼兒養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度,以及加強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
3、嘗試制作排笛,感受制作過程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真的傾聽,感受聲音的音高、音低。
[教學難點]:
探索長短不同的吸管,發出不同高低的聲音。
[教學流程]:
利用“身體樂器”讓孩子與“聲音”在游戲中拉近距離,從而產生興趣——教師示范小豆實驗,讓孩子知道聲音是由振動而產生的——讓幼兒觀察、傾聽長度不同的管子所發出的聲音有高低之分——小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
[教學準備]:
1、長度不同的吸管、雙面膠、托盤若干。2、黃豆、手鼓、手鼓棒、中音鐵琴。3、多媒體教學軟件一份。
[教學過程]:
一、引入探究內容,通過“身體樂器”游戲,讓幼兒產生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踏步地走進教室,讓幼兒感受自己的腳步聲。
教師提問1:“為什么小腳會發出聲音?”——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提問2:“那么,我們的身體還有哪些部位也能夠發出聲音?”
——幼兒自由發揮
幼兒與教師一起玩“身體樂器”游戲。
二、引出聲音的產生。
師:“小朋友,真不錯!現在,我們要開始研究關于聲音的問題了,在研究的過程中,請小朋友要保持教室內的安靜,這樣我們才能夠聽見“聲音”有什么不同,你們能做到嗎?”
——教師示范小豆實驗。
提問1:“你們聽到什么?”
提問2:“你們看到什么?”
提問3:“聲音從哪里來?”教師請一名幼兒上臺用手,感受敲打的鼓面的振動。
提問4:“你感覺到了什么?”
教師由四個關聯問題,讓孩子知道聲音是由振動而產生的。
教師小結: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當振動停止了,聲音也停止了。
三、通過樂器實驗,傾聽、感受聲音的音高、音低,從而引出吸管實驗。
實驗一:敲擊中音鐵琴
教師提問1:“你們認識它嗎?對,它就是中音鐵琴,請你們看看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提問2:“它們發的聲音一樣嗎?”——(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提問3:“好,讓我們聽聽它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提問4:同樣的物體在振動,只是鐵琴板長短不同,我們來聽聽兩根長短不同的鐵琴板發出的聲音有什么變化?我們坐著先聽一次……現在可以用身體來表達你聽到的聲音。”——(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原來,相同的物體會因為長、短的不同,而發出高低的不同聲音。
實驗二:吹吸管,傾聽聲音
師:“同樣是吸管,我們來聽聽兩根長短不同的吸管吹出的聲音,你們發現了什么?”
1、接著,教師再出示兩排吸管,一排是長的,一排是短的。
讓幼兒長的`、短的吸管每人各拿一根,用吹的方法感受自己聽到聲音的高與低。
2、教師提問1:“你在吹這兩根長短不同的吸管時,發現有什么不同?”
(教師可請各別幼兒上臺吹,讓臺下的幼兒感受)
教師引語:“哦,原來聲音不同。吸管的長短也有高低之分。”
3、教師展示:與幼兒對比實驗的結果。
教師小結:吹奏時,嘴里的氣流會振動吸管中的空氣,產生聲音。短的吸管振動頻率快,所以音高;長的吸管振動頻率慢,所以音低。
四、制作“排笛”。
1、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教學軟件,獲得相關物體特性的經驗。
2、教師示范“排笛”制作方法,小組合作共同制作“排笛”。
3、幼兒吹奏“排笛”,感受成功的喜悅。
4、活動結束。
延伸教學:
教師與幼兒來到區域里,通過自制排笛的音律不同,自由吹奏自己喜歡的旋律,舉辦一場親子“排笛”小演奏。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11
大班科學教案:學吹泡泡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大力紙橋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科學教案:牽牛花_大班科學教案07-06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間的空隙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下科學教案01-30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