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自己來整理》優秀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讓我自己來整理》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讓我自己來整理》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讓我自己來整理》教案1
11.讓我自己來整理
教學目標
1.懂得整理生活、學習用具的小要領,鍛煉多方面的能力,愿意嘗試自己動手。樂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體會到成就感。
2.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基本學習習慣,能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徒手操、個別示范中學習;在評比、鼓勵中糾正;在競賽、唱兒歌中鞏固;在表演中體驗、提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2.難點:懂得整理生活、學習用具的小要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事先調查一下班上學生生活自理的情況。
學生準備:家庭的相片。
教學過程
活動一:猜猜我的小伙伴
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我們的哪個小伙伴?
1..師課件出示教材上面的3個謎語。
2..同學們一起猜一猜。
3..教師宣布謎底,對于猜對的小朋友給予表揚。
活動二:要逃跑的“小伙伴”
1.師出示動畫視頻。(視頻展示一個小朋友的雜亂房間里小伙伴們都要逃跑了,它急得滿頭大汗的情景)
2.師生共同觀看視頻。
3.師:看完視頻,同學們有什么想法?你遇到過類似的事嗎?當時的感受怎樣?
4.生分組討論。
5.師生共同匯報,全班同學一起交流。
6.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7.生自由發言,師借機引導。
8.師:“小伙伴”們都要走了很麻煩,但是正是因為我們的東西沒有條理,房間太亂,才造成我們“小伙伴”不再想和我們在一起,同學們一定不要學視頻中的小猴子。要想不出現這樣的麻煩就得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幫我們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
活動三:養成整理好習慣
1.師:其實,整理這些物品并不難,它也有一些小竅門,請兩位平時做得比較好的同學,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竅門幫幫大家。
2.請事先準備好的.同學介紹經驗,其他同學注意學習,師尋機指導。
3.師生共同整理總結。
4.師:怎樣才能養成整理的好習慣呢?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學習兒歌,學會怎樣養成整理的好習慣。
5.師生一起唱兒歌,并進行分析。
6.師:老師交給大家2個小竅門,一個是及時整理,整理好了畫個笑臉夸自己,一個是物歸原處,掌握好這2個竅門,你就能養成整理的好習慣。老師預祝大家都能養成這樣的好習慣,成為一個愛整潔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讓我自己來整理
要逃跑的“小伙伴”
送“小伙伴”回家
養成整理好習慣
《讓我自己來整理》教案2
教材分析
《讓我自己來整理》是《道德與法治》(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愛我家”中的第3課。這一單元主要引導兒童進入家庭生活,著重教育學生熱愛,尊敬長輩,學會自理,學做家務,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本課依據《課程標準》“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四條“愛護家庭和公共衛生環境衛生”,“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中第二條“愛父母長輩,體貼家人,主動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而編寫,旨在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教材通過四個板塊的教學活動以及繪本材料的補充拓展,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第一個欄目用兩個謎語讓學生發現生活中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物品,建立與它們的親密關系;第二個欄目用遺失文具的事件,讓學生體會亂放東西、不整理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煩惱;第三個欄目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整理物品;第四個欄目展示了學生對整理物品的錯誤認識,重點交流怎樣養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學情分析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品德、智力和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平時離不開各類生活用品以及各種玩具,但物品使用過后,學生不能夠物歸原位,學習完后書本也攤了一堆。因此,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使用物品后進行有序歸類和整理的能力需要加強,更需要系統的方法指導。同時,自主整理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小伙伴”,學會物歸原位和定時整理,也有助于學生美好品德的形成。
教學目標
樂于整理自己的物品,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生活習慣。
初步掌握正確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提高自理能力,體會成長的快樂。
關愛父母,主動為家人分擔家庭責任,知道感恩。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學難點
形成自主整理自己物品的意識,初步養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猜圖、猜謎語、介紹等方式認識日常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的功能及特點,養成樂于整理自己物品的良好生活習慣。
通過觀看《找不到東西的故事》,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找不到“小伙伴”的煩惱,認識到學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通過情景辨析,知道從小自己學會整理,懂得分擔家庭責任。
教學重點
認識到學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知道從小自己學會整理,懂得分擔家庭責任。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大家好,我叫豆豆。今天我帶來了許多小伙伴,準備介紹給大家認識呢!
【設計意圖】用豆豆的人物形象貫穿課堂始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一定的代入感。
環節一:“小伙伴”見面會
看圖片,說出“小伙伴”的名稱?
滑板車、籃球、蠟筆、勺子、鬧鐘、水壺、拖鞋、電話手表
猜謎語,說出“小伙伴”的名稱?
①小小身體瘦又長,五彩衣裳直心腸,嘴巴尖尖會說話,只見短來不見長。(鉛筆)
②矮個子,桌上站,我看書,他作伴,我要去睡覺,他先閉上眼。(臺燈)
③稀奇古怪兩只船,沒有漿來,沒有帆,白天載人四處走,晚上橫臥在床前。(鞋)
④一張嘴巴大又大,兩只耳朵長又長,書本文具都放里,上學帶上可別忘。(書包)
⑤小小一床被,只蓋鼻和嘴,防毒講衛生,人人必須備。(口罩)
⑥有圓有方,總是成雙,腿跨兩耳,腰騎鼻梁。(眼鏡)
⑦一日三餐陪著我,它吃飽了我正餓,我吃飽了它肚空,乖乖巧巧回房坐。(碗)
⑧一條腿,一排牙,個頭不大作用大,每天回家都求他。(鑰匙)
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小伙伴”,說說它的作用。
介紹自己準備好的“小伙伴”,說一說它的作用是什么?
預設1∶我最喜歡的"小伙伴"是布娃娃。它軟軟的,很可愛,可以陪我睡覺。
預設2∶我最喜歡的"小伙伴"是水壺。它能在我口渴的時候,給我帶來解渴的水。
預設3∶我最喜歡的`"小伙伴"是電話手表。爸爸媽媽可以通過電話手表聯系我,我還可以用它拍照呢!
小結:聽了大家的介紹,不難發現這些小伙伴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幫助。他們都是我們很重要的“小伙伴”。他們每天陪伴著我們,幫助我們快樂生活、快樂成長。
【設計意圖】從看圖、猜謎、自己介紹的方式,層層遞進,帶著學生更進一步地認識自己身邊的事物,更了解“小伙伴”的用途,建立與“小伙伴”之間的親密關系。
環節二:“小伙伴”躲貓貓
1.觀看視頻說感受。
(1)豆豆:“小頭兒子也有很多的‘小伙伴’,但要用的時候,卻找不到了它們了。快來看看發生了什么吧!”
(2)播放《找不到東西的故事》。看完后,說說你的感受。
預設1:家里太亂了,什么東西都找不到。
預設2:每次用完東西都不放回原位,下次又不記得了。
(3)如果找不到“小伙伴”,會造成怎樣的麻煩呢?
預設1:會把房間翻得更加亂七八糟,東西更加找不到了。
預設2:會增加媽媽打掃衛生的難度,給媽媽添麻煩。
預設3:丟三落四浪費時間。
(4)小結:找不到“小伙伴”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讓我們的學習和生活變得一團糟!
2.感同身受看自身。
(1)分享自己是否遇到過相同的情況。
預設1:有一次,我用完課本,沒有及時整理放回書包,結果第二天上課就忘記帶了。
預設2:有一次,上完體育課太口渴了,結果卻找不到水杯了。
預設3:上次媽媽開門后,沒有放好家門鑰匙,結果要出門的時候,我們找
了好久好久。
(2)小結:看來找不到小伙伴,實在是太麻煩了,也讓我們感覺很煩惱。
3.模擬場景尋對策。
(1)你看,豆豆這會兒也找不到“小伙伴”了,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幫他呢?
(2)情景模擬:
情景1:下雨了,豆豆找不到雨傘和雨衣,他急得都哭了。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幫他呢?
預設1:我有一個好辦法,在門口設立一個雨傘柜,每次用完后把雨傘、雨衣都收到柜子里。
情景2:課堂上,豆豆在寫練習,可他發現尺子找不到了,線畫得彎彎曲曲的。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幫他呢?
預設1:我想提醒他,用完尺子記得放回鉛筆盒里,這樣就不會找不到了。
預設2:平時可以多準備一把尺子放在書包里。
(3)小結:大家的金點子都太棒了,不亂丟,不亂放,隨時整理,及時收拾。看來學會自己整理物品確實很重要,這樣“小伙伴”就不會和我們躲貓貓了。
小結:看來學會自己整理物品很重要,這樣“小伙伴”就不會和我們躲貓貓了。
【設計意圖】視頻《找不到東西的故事》生動地還原了學生生活中找不到東西的場景,引導學生思考,引起情感共鳴,生成了“小伙伴不見了真煩惱”的情感體驗。同時,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明白“整理、愛惜自己小伙伴”的重要性。
環節三“小伙伴”情景劇
1.豆豆:“大家都說要自己整理物品,但我可不是這樣想的哦!”小朋友們,我們一起走進豆豆家,聽聽他的想法正確嗎?
2.出示情境:
(1)情境1
豆豆正在家里玩玩具,哥哥喊他出去玩,他丟下手中的玩具就準備走。哥哥說:“你不先把玩具整理好嗎”豆豆說:“沒事,反正媽媽會整理的。”
①提問:豆豆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②預設:不對,因為每個人都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應該學會自己來整理,不增加爸爸媽媽的負擔。
(2)情境2
豆豆最不喜歡整理物品,他房間里的衣服、鞋子、臭襪子、書本、玩具、油畫棒都堆在一起。小朋友到他家做客,看到后提醒他把房間整理一下。豆豆說:“我還小呢,很多東西都不會整理,等長大了我再自己整理。”
①提問:豆豆的想法對嗎為什么
②預設:不對,因為雖然我們年紀小,但也可以整理自己的物品,這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好習慣,早養成,即使有些物品不會整理,也可以向爸爸媽媽請教,慢慢學著整理。
總結:看來我們都應該從小學會自己整理物品和房間,做一個愛整理、會整理的好學生!下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如何整理物品吧!
播放兒歌《寶寶愛整理》。在兒歌中結束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辨析,學生更加清晰地樹立了正確的是非觀,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承擔家庭生活責任、照顧家人的表現。同時,也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做好鋪墊。
作業設計
找一找家中需要整理的地方。
嘗試幫助家人整理物品,搜集一些整理物品的小妙招。
板書設計
《讓我自己來整理》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能表現整理自己東西的愿望。
2、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則。
3、初步養成自覺整理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使學生懂得整理的原則是方便、有序、美觀。
2、讓學生學會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
三、教學用具:
課件、整理箱、床上用品、學生文具、學生服裝、書籍、書包、書本、生活用品。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講標準)
(設計意圖:通過孩子的選擇,引導學生和老師一起發現整潔的標準:干凈、有序。)
1、由“爸爸去哪兒”情景引入(播放片頭)
2、任務卡:選房子(1號房間干凈整潔、2號房間凌亂)
3、小結:孩子們,大家都喜歡……(整潔)的房子,通過我們的觀察發現整潔的房間是……(干凈、分類、有序)
4、過渡:可是這樣的房間只有一間,剛剛已經被節目里的其他人選走了,剩下這間怎么辦呢?(幫助他收拾整理打掃)節目組要考考大家是否具有這樣的能力!
活動二:整理書包(習得方法)
(設計意圖:自學,學生馬上利用所學動手整理自己的書包。)
1、任務卡:整理書包
2、出示活動要求。齊讀。
3、學生活動,師巡。
4、學生交流展示。
5、小結:瞧,整理書包的好方法就有……(從大到小)(分學科、分種類、分課程)(合理利用空間)。
6、過渡:現在咱們就來試試,用上這些方法從新整理整理我們的書本學具吧!剛剛整理得好的孩子可以試試用別的方法,不會整理的孩子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整理。
7、學生活動,師巡。
8、活動結束,學生交流展示:
9、小結:瞧,在整理書包的時候,我們知道了可以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整理,可以……(分學科用途整理),還可以……(合理利用空間)整理等好的整理方法。正確使用這些方法就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條理。
10、過渡:恭喜你們通過了欄目組的測試,你們順利晉級下一個任務,請每組的主長上來領取任務卡。
活動三:整理房間(應用方法)
(設計意圖:互學,分小組利用所學整理比書包更大的范圍。)
1、任務卡:合作整理房間。
2、出示房間的分區圖:
A學習區
B休息區
C玩耍區
3、出示活動要求。(抽生讀)
4、學生分組活動,師巡。
5、活動結束。生交流展示。
6、小結:通過這次任務,孩子們互幫互助,用上了整理的方法,完成了欄目組的任務,真了不起!爸爸去哪兒節目組感謝大家的幫助,為大家準備了小禮物!
活動四:拓展延伸(良好的習慣)
1、過渡:今天咱們課堂上的“爸爸去哪”馬上就要結束了,希望你們把節目中學到的方法和家人一起試一試,并能養成自覺整理的好習慣。
2、出示評價表,請學生每天為自己的表現評分。
總結:孩子們,在愉快的游戲中,我們知道了整理的好方法有……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最棒的整理小能人。下課!
板書設計:
讓我自己來整理
干凈、分類、有序
(從大到小分學科、分用途、分課程合理利用空間……)
師:孩子們,你們瞧,這是……(爸爸去哪兒)是啊,今天“爸爸去哪兒”來到了我們班里,邀請我們班的孩子一起參加游戲,大家愿意嗎?(愿意)
師:請看,第一個任務……(“選房子”)
這里有兩間房子,你想選哪一間為什么?
預設:
生1:我想選1號房間,因為1號房間很干凈。
師:是啊1號房間打掃得很干凈,一點垃圾都沒有。
生2:我也想選1號房間,因為1號房間東西放得很整齊/不亂/好。
師:真是這樣,整齊有序的擺放讓房間變得很漂亮。
生3:1號房間東西沒有亂放。
師:你真會觀察,對了,不同類的東西,咱們要分類擺放。
(如果生說喜歡某件玩具——如果沒有這個*這件屋子你還喜歡嗎?)
(如果沒人能答到分類,就追問“整齊”還有什么意思呢?)
師:書包是我們的`好伙伴,現在就讓我們先看看自己的書包,里邊整齊嗎?(生看)然后再看看小組里其他同學的書包,說說看,誰的書包最整齊?他是怎么整理的?
預設:
生1:從大到小放
師:你們都注意到了擺放的順序,為了方便大家一般是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來擺放。這個規則用得好!
生2:將語文、數學或書籍、本子分類
師:老師也學到了分學科、分種類擺放的方法。
(如生分類的方式不齊師可追問還可以有哪些分類方法)
生3:水杯、紙巾、繩放在書包的側袋。
師:不錯,合理利用空間也是整理的好方法。
師:你是怎么整理的?
預設
師:請主長告訴組員們你們組的任務是什么?請全組的孩子大聲讀出你們組的任務。
師:活動前,咱們先讀讀活動要求。
學習區:
第一組:
師:你們是哪個小組,整理的什么地方?是怎么整理的?
(……)
師:哪個小組也是整理學習區的?你們有什么意見或補充嗎?
(……)
師:其余的同學認真聽,他們組用上了哪些整理方法?
師:老師為大家制作了一張“整理習慣”養成表,每天做到了一項,就給自己畫個笑臉,一學期后,大家可以比比看誰的笑臉最多,誰是咱們班上最會整理的小能人!
《讓我自己來整理》教案4
【教材分析】
《讓我自己來整理》是統編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3課,本單元的主題是“我愛我家”,由“我和我的家”“家人的愛”“讓我自己來整理”“干點家務活”四課組成。教材以“小伙伴”為切入點,用擬人化的方式,將玩具、文具和生活用品分類擺放,歸類說明。
【學情分析】
面對剛進入學習不久一年級學生來說,生活、學習、行為習慣都會有點困難。孩子們還處于變化和正在變化中,很多時候依賴家長和老師。就像整理書包這種事情,多數是由家長代勞的。介于此,在教學《讓我自己來整理》一課時,我選擇和學生合作設計活動內容,共同組織活動過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樂于接受。
【設計思路】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教育活動源于兒童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重視課程與兒童生活的聯系,課程才會變得對兒童有意義。為此,我在課的開始以比賽的形式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東西擺放有序的好處;再通過課件展示分類整理的方法,同時指導踐行;組織整理書包比賽,讓學生體會整理帶來的方便,師生達成共識;順勢引導;學會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愛父母長輩的表現;課后拓展的內容是每天按課表進行書包整理,整理目的明確,整理難度提高,需要家長參與指導,好習慣貴在堅持。
教學目標:
1.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不會做的要學著做。
2.學習要整理兩個小竅門,即物品歸類及定時整理。
3.養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習慣,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要加強學生整理習慣的培養,使其學會自主,侓地生活,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整理生活、學習用具的小要領。
活動過程
活動前情景設計:
組織比賽:整理書包、找文具。初步感悟學會整理的重要性,自己的事自己做。
繪本導入——“亂作一團”的我們
1.選用繪本《亂作一團》作為趣味導入,內容講到全家總動員,一起尋找小倉鼠一幕時戛然而止,引起學生的共鳴;如果不學會收拾房間,那么房間里真的會亂做一團,整個生活也會亂作一團哦!
2.尋找身邊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麻煩?大多時候,你總會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這些“小伙伴”分屬于哪些生活場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況,你會怎么做?
3.展示課前收集到的同學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況的視頻和照片等。請學生說感受,引導學生進行簡單交流,并引導學生思考: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時,哪些是需要扔掉的?哪些是需要分別進行整理的?
活動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1.師:孩子們,我們升入一年級已經有段時間了,相信你們認識了很多小伙伴,但是小雨呢?除了這些親愛的小伙伴以外,還結識了不少特殊的“小伙伴”,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有哪些?(課件出示一些學習、生活用品)
2.生答,并列舉自己擁有的“小伙伴”。
3.師:這些“小伙伴”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揮了什么作用呢?
4.生討論總結,并在全班交流。
5.師:看來大家對自己的“小伙伴”都很熟悉,那下面老師給大家出2個謎語,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我們的哪個小伙伴?
6.師課件出示教材上面的2個謎語。
7.同學們一起猜一猜。
8.教師宣布謎底,對于猜對的小朋友給予表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明白“小伙伴”指的是什么,啟發學生發現這些“小伙伴”在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用。】
活動二:找不到“小伙伴”了
1.師出示視頻。(視頻展示一個小學生在雜亂的房間里找不到橡皮而急得滿頭大汗的情景)
2.師生共同觀看視頻。
3.師:看完視頻,同學們有什么想法?你遇到過類似的事嗎?當時的感受怎樣?
4.生分組討論。
5.師生共同匯報,全班同學一起交流。
6.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7.生自由發言,師借機引導。
8.師:找不到“小伙伴”了很麻煩,但是正是因為我們的東西沒有條理,房間太亂,才造成我們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同學們一定不要學視頻中的小男孩。要想不出現這樣的麻煩就得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幫我們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
【設計意圖:以視頻的形式讓學生體會那種找不到物品的焦急,設身處地地理解這樣做的后果,幫助學生樹立養成愛整潔的好習慣。】
活動三:送“小伙伴”回家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安排了一個游戲:送“小伙伴”回家,請同學們拿出你的愛心,幫幫我們迷路的“小伙伴”,把它們送回自己的家。
2.游戲安排:師拿出事先準備的各種生活、學習用品放在中間的桌子上,在這張桌子的對面安排2~3張桌子,這幾張桌子代表了這些“小伙伴”的家,有生活用品、學習用品、衛生用品等。
3.學生分組進行游戲,一組完成,大家用筆記錄下結果,物品回歸原位,下一組繼續進行。
4.最后比一比哪一組完成得又好又快,正確率高。
5.全班總結游戲結果。
6.師:這些物品都是我們的“小伙伴”,缺少了哪一個,|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希望同學們能熟悉這些“小伙伴”,明白它們的家在哪里。
【設計意圖:以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盡快熟悉這些物品的`用處,以及應該放置的位置,幫助學生明白這些物品的重要性,同時進一步養成愛整理的好習慣。】
活動四:養成整理好習慣
1.師:我們今天認識了一些新的“伙伴”,也有些是老朋友也對它們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送它們回到了自己的家,這是一種很好的習慣。老師這里也有兩個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小朋友做得對不對?(課件出示:教材上的兩幅圖)
2.學生積極回答這樣做得對不對。
3.師:是呀,這兩個小朋友做得都不對,媽媽會整理,但是媽媽不可能幫我們一輩子,而且媽媽很忙,我們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個小朋友說,等長大了我再自己整理,這也是不對的。小的時候沒有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學會最基本的本領,長大了也做不好。
4.師:其實,整理這些物品并不難,它也有一些小竅門,哪位同學平時做得比較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竅門幫幫大家。
5.請事先準備好的同學介紹經驗,其他同學注意學習,師尋機指導。
6.師生共同整理總結。
7.師:怎樣才能養成整理的好習慣呢?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學習教材上的兒歌,學會怎樣養成整理的好習慣。
8.師生一起讀兒歌,并進行分析。
活動小結:老師交給大家2個小竅門,一個是定時整理,整理好了畫個笑臉夸自己,一個是物物品歸類,掌握好這2個竅門,你就能養成整理的好習慣。老師預祝大家都能養成這樣的好習慣,成為一個愛整潔的好孩子。
【設計意圖:通過兩幅圖片引導學生發現凡事都要靠別人的思想是不對的,進一步啟發學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東西,要從小做起,增強學生養成整理好習慣的意識。】
板書設計
讓我自己來整理
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送“小伙伴”回家
小竅門:定時整理 物品歸類
養成整理好習慣
《讓我自己來整理》教案5
【教材分析】
《我自己會整理》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4課,本單元的主題是“我的一天”,由“和鐘姐姐交朋友”“我很整潔”“我會好好吃”“我自己會整理”“看我多精神”五個活動主題組成。本單元的目標為
1.養成飲食、衛生等方面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坐立走姿勢。
2.能按時起居,形成初步的時間觀念。
3.表現出做愛清潔、講衛生、有文明的好孩子的愿望。
4.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學生分析】
面對才進入小學學習不足百天的一年級學生,生活、學習、行為習慣相對幼兒園階段而言,還處于變化和正在變化中,很多時候依賴家長和老師,就像整理書包這種事情,多數是由家長代勞的。介于此,在教學《我自己會整理》一課時,我選擇和學生合作設計活動內容,共同組織活動過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樂于接受。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教育活動源于兒童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重視課程與兒童生活的聯系,課程才會變得對兒童有意義。為此,我在課的開始以比賽的形式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東西擺放有序的.好處;再通過課件展示分類整理的方法,同時指導踐行:組織整理書包比賽,讓學生體會整理帶來的方便,師生達成共識;順勢引導:學會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愛父母長輩的表現;課后拓展的內容是每天按課表進行書包整理,整理目的明確,整理難度提高,需要家長參與指導,好習慣貴在堅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則。
行為與習慣:整理帶來方便,整齊,美觀,有興趣參與整理活動。
情感與態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愛。
過程與方法:寓教于活動中,合作學習,持續實踐。
《讓我自己來整理》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懂得整理生活、學習用具的小要領,鍛煉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與態度
愿意嘗試自己動手。樂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體會到成就感。
3.行為與習慣
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基本學習習慣,能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過程與方法
在徒手操、個別示范中學習;在評比、鼓勵中糾正;在競賽、唱兒歌中鞏固;在表演中體驗、提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1)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2.難點:懂得整理生活、學習用具的小要領。
教學設計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事先調查一下班上學生生活自理的情況。
學生準備:家庭的相片。
教學過程
活動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1.師:孩子們,我們升入一年級已經有段時間了,相信你們認識了很多小伙伴,但是小雨呢?除了這些親愛的小伙伴以外,還結識了不少特殊的“小伙伴”,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有哪些?(課件出示一些學習、生活用品)
2.生答,并列舉自己擁有的“小伙伴”。
3.師:這些“小伙伴”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揮了什么作用呢?
4.生討論總結,并在全班交流。
5.師:看來大家對自己的“小伙伴”都很熟悉,那下面老師給大家出2個謎語,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我們的哪個小伙伴?
6.師課件出示教材上面的2個謎語。
7.同學們一起猜一猜。
8.教師宣布謎底,對于猜對的小朋友給予表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明白“小伙伴”指的是什么,啟發學生發現這些“小伙伴”在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用。】
活動二:找不到“小伙伴”了
1.師出示視頻。(視頻展示一個小學生在雜亂的房間里找不到橡皮而急得滿頭大汗的情景)
2.師生共同觀看視頻。
3.師:看完視頻,同學們有什么想法?你遇到過類似的事嗎?當時的感受怎樣?
4.生分組討論。
5.師生共同匯報,全班同學一起交流。
6.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7.生自由發言,師借機引導。
8.師:找不到“小伙伴”了很麻煩,但是正是因為我們的東西沒有條理,房間太亂,才造成我們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同學們一定不要學視頻中的小男孩。要想不出現這樣的麻煩就得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幫我們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
【設計意圖:以視頻的`形式讓學生體會那種找不到物品的焦急,設身處地地理解這樣做的后果,幫助學生樹立養成愛整潔的好習慣。】
活動三:送“小伙伴”回家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安排了一個游戲:送“小伙伴”回家,請同學們拿出你的愛心,幫幫我們迷路的“小伙伴”,把它們送回自己的家。
2.游戲安排:師拿出事先準備的各種生活、學習用品放在中間的桌子上,在這張桌子的對面安排2~3張桌子,這幾張桌子代表了這些“小伙伴”的家,有生活用品、學習用品、衛生用品等。
3.學生分組進行游戲,一組完成,大家用筆記錄下結果,物品回歸原位,下一組繼續進行。
4.最后比一比哪一組完成得又好又快,正確率高。
5.全班總結游戲結果。
6.師:這些物品都是我們的“小伙伴”,缺少了哪一個,|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希望同學們能熟悉這些“小伙伴”,明白它們的家在哪里。
【設計意圖:以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盡快熟悉這些物品的用處,以及應該放置的位置,幫助學生明白這些物品的重要性,同時進一步養成愛整理的好習慣。】
活動四:養成整理好習慣
1.師:我們今天認識了一些新的“伙伴”,也有些是老朋友也對它們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送它們回到了自己的家,這是一種很好的習慣。老師這里也有兩個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小朋友做得對不對?(課件出示:教材上的兩幅圖)
2.學生積極回答這樣做得對不對。
3.師:是呀,這兩個小朋友做得都不對,媽媽會整理,但是媽媽不可能幫我們一輩子,而且媽媽很忙,我們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個小朋友說,等長大了我再自己整理,這也是不對的。小的時候沒有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學會最基本的本領,長大了也做不好。
4.師:其實,整理這些物品并不難,它也有一些小竅門,哪位同學平時做得比較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竅門幫幫大家。
5.請事先準備好的同學介紹經驗,其他同學注意學習,師尋機指導。
6.師生共同整理總結。
7.師:怎樣才能養成整理的好習慣呢?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學習教材上的兒歌,學會怎樣養成整理的好習慣。
8.師生一起讀兒歌,并進行分析。
9.師:老師交給大家2個小竅門,一個是定時整理,整理好了畫個笑臉夸自己,一個是物歸原處,掌握好這2個竅門,你就能養成整理的好習慣。老師預祝大家都能養成這樣的好習慣,成為一個愛整潔的好孩子。
【設計意圖:通過兩幅圖片引導學生發現凡事都要靠別人的思想是不對的,進一步啟發學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東西,要從小做起,增強學生養成整理好習慣的意識。】
板書設計
讓我自己來整理
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找不到“小伙伴”了
送“小伙伴”回家
養成整理好習慣
《讓我自己來整理》教案7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知“整理”。
【設計意圖】:開展比賽,激發興趣;分析結果,導入課題。初步認識自己整理的好處。
(一)教師活動
1.組織教學。
2.以競賽形式導入新課,指導學生參與活動。
3.記錄學生完成1-5項任務的時間,計個人。計小組。
(二)學生活動
1.按要求做,參加競賽。
(1)從書包中取出《品德與生活》教材放在桌面中央。
(2)從書包中取出文具盒放在桌面右上角。
(3)從文具盒中取出鉛筆。
(4)打開課本42頁,把鉛筆夾在42—43頁碼中。
(5)安靜端坐。
2.比賽后最快、最慢的學生談談體會。
(三)活動點評
1.注意學生活動細節:取出鉛筆時是否將文具盒關好放回原處?
2.課堂小調查:你的書包是誰整理的?有誰是自己整理書包的?
二、讀圖明理,嘗試“整理”。
【設計意圖】:以圖中人物的形象啟發學生,從幫著做到學著做,在嘗試中提高能力。
(一)教師活動
1.42頁圖1-2的故事,激發學生整理書包的愿望。
2.組織整理書包比賽:有意識的按照今天的課表選擇待整理課本文具,讓學生進行整理,多出物品暫不放入書包。觀察記錄。
3.歸納:分類整理的方法。
(二)學生活動
1.指名學生完成書包整理過程,注意觀察先后順序。
2.學著做:怎樣整理書包?
3.復賽:課的開始的比賽活動。再次體驗:整理帶來方便。
(三)活動點評
1.注意聽清活動要求。
2.整理書包時可以自己安排先后順序,體現歸類、整齊、方便。
三、指導踐行:學會“整理”。
【設計意圖】:練習運用整理方法,完成簡單整理工作,并進行思維訓練。
(一)教師活動
1.課件:課堂整理小練習。
2.指導完成44—45課文練習。
3.教學兒歌:《我有一雙靈巧的.手》。
4.指導學生新編兒歌《我有一雙靈巧的手》。
(二)學生活動
1.完成課堂練習:①將物品“奶糖、襪子、水彩筆、餅干、手套、牛奶、文具盒、尺子、太陽帽”分類放入三個整理箱內。②幫明明按照一日課表(語文、數學、音樂、品德與生活)整理書包。③聽題作判斷(44-45頁圖中內容)。
2.填涂顏色:44—45頁圖,做到了在“○”涂上喜歡的顏色。沒有做到的,努力做到。
3.學兒歌:《我有一雙靈巧的手》。
4.編兒歌:《我有一雙靈巧的手》。整理離不開雙手,以“會會”的句式自編兒歌,并配以動作表演。
(三)活動點評
1.編兒歌注意以學生觀察過和體驗過的生活小事入手。
2.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自理,鼓勵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
四、總結拓展:目的“整理”。
《讓我自己來整理》教案8
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在經歷整理的過程中,學會自己整理生活用品的多種方法。
行為與習慣:學生有表現自己整理物品的愿望,并能經常性的整理自己的物品,初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情感與態度:學生能感受到自己整理物品的好處,認識整理物品的重要性,體會整理物品后的愉快心情。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會整理自己的書包與日常用品。
活動難點:堅持整理,養成習慣。
活動準備:
書包、課程表、多媒體課件、學具盒。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
1、《我有一雙萬能的手》。
2、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萬能的手,小巧的手,你都用這雙小巧的.手做過什么呢?(指名說)
3、我們班的小朋友都這么厲害為么能干,那你自己整理過書包么?你是怎么整理的?(自由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自己會整理》。
4、誰愿意告訴老師你是怎么整理書包的或者爸爸媽媽是怎么幫助你整理書包的?(自由說)
小結:
小朋友們說的真好,說出這么多整理書包的好方法,你們想實際做一做嗎? (領著做)。
《讓我自己來整理》教案9
主題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熱愛整理的情感,
增強學生的自理意識和主人翁意識。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著做,不依賴父母,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逐步養成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4、了解常見的家務活動的安全事項,逐步掌握一些勞動安全常識。
5、通過小組交流、角色扮演、競賽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樂趣。
主題活動過程 :
教師準備:
實物展臺、家務勞動的圖片 學生準備:觀察家庭中家務活都是怎樣分擔的。
教學過程
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師:你還會做哪些事情?[學生回答] 師小結。
二、練兵場
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表演、討論、當小老師等方式進行實際練習,在明白道理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
教師設定操練項目:根據實際情況
設置去做自自己的書包等活動。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小組。 師:請小朋友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該怎樣做,需要分工的進行分工。 [學生組內交流]
師:請比較能干的孩子擔當小老師,指導和幫助別的孩子。 師:評選自理小能人,教師發給自理小能人小紅花。(在評選時,要注意到學生能力的差異,重在激勵、提高。對進步大的孩子也要進行適當的獎勵。)
師:請自理小能人講講自己的經驗和感受。請進步大的孩子講講自己的感受。[學生交流,談感受]
三、激情小結,拓展延伸
激發學生學做家務事、自己事的勇氣和信心,促進兒童實踐能力的發展。
【《讓我自己來整理》教案】相關文章:
我來夸夸自己作文11-14
我自己來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教案09-16
說說我自己初一作文整理09-01
我的課表我來做(教案)12-17
我用開心來掩飾自己內心的傷痛10-21
大班社會我來植樹教案03-15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我自己會整理教案設計10-03
《整理書包》教案02-06
《整理與復習》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