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雪》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雪》教案1
一、自讀課文,小組互助學習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組內自查:注意讀準翹舌音“省、櫥、指、仗”和前鼻音“毯、銀”。
二、認記生字
指導學生開動腦筋,自己發現認記生字的方法。如:
1、謎語認記:
毯:一堆毛,兩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儉節約少花錢。
店:站而不立,慶而不大,街邊一間房,買賣東西忙。
2、借助偏旁認記: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義和人的手有關;“銀”是金屬,所以是金字旁。
三、鞏固練習
1、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猜字游戲:一人被蒙住眼睛,讓一個人指某個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讓被蒙眼的同學一個一個地指著生字向大家發問。如,問:“是不是櫥窗的‘櫥’?”答:“不是櫥窗的'‘櫥’!”直到猜對了,全班一起回答:“對對對!就是這個字。”
3、“摘蘋果”游戲:在黑板上畫棵蘋果樹,把做成蘋果形狀的生字卡貼在“樹”上,讓學生上臺讀字音,讀對的就可以把“蘋果”摘下來。摘對五個以上可獎勵一張蘋果貼畫。
《雪》教案2
一、預設目標
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為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后自己變成了云朵的品質。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10個生字,會寫瓜、衣、來3個字,認識1個偏旁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不同方式的學習,了解雪與云之間的變化過程。
二、教學重點:
認識10個生字,知道雪會變成云。
三、課前準備:
雪與云相互變化的錄像帶或課件。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看圖說話,初步感知課文
1、 出示前4幅圖片,要求:仔細看圖,想想,說說每幅圖上畫了什么?
2、 指名說說
3、 小白兔睡著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學生自由想象
4、 帶著問題,邊看圖邊聽老師講故事
4、你能給這個故事加個題目嗎?再看看編書的叔叔阿姨給這個故事取了個什么名字。
5、板書雪孩子,學習孩字,
(二)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看著圖再讀讀圖旁的.句子,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三)檢查自讀情況,讀后正音
(1) 注意讀準生字詞尤其是:讓、往、燒、知
(2) 會讀:累、息、柴、救、卻以及多音字著(zhao)
(四)讀讀議議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里去了呢?
(1) 指名讀讀文中的句子
(2) 指導朗讀第八段(讀出贊美、喜愛之情)
(3) 說說小白兔望著白云會說些什么。
2、雪孩子是怎樣飛到天上的?(利用課件讓學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發后形成云這一常識。適當擴展:衣服曬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見了都是水分蒸發的結果。)
3、讀讀課文想一想:雪孩子還會回來嗎?什么時候才能回來?(繼續看課件:云變成雨和云變成雪的過程。)
(五)朗讀指導:
1、你喜歡雪孩子嗎?你想對雪孩子說什么?
2、把你的這種感情用朗讀表現出來
(六)續編故事:
想象小白兔與雪孩子再見了面會做什么,說什么。
(七)字詞練習
1、認記生字:把所有的生字詞寫到卡片上分發給學生。教師讀一個詞語,學生從卡片中找到該詞語讀一讀。
2、完成課后讀讀說說:
(1)填寫課后的詞語
(2)你能說幾個這樣形式的詞語嗎?
《雪》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及由生學組成的詞語,會認“省、店”等10個生字。
2、讀懂課文,知道臺灣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了解臺灣兒童向往北京,北京兒童渴望同臺灣兒童在北京相聚的美好愿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教學步驟:
一、揭題。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講臺灣省的小朋友看雪的故事。
二、出示地圖。
了解臺灣省的位置,介紹臺灣省的有關歷史情況,知道臺灣雖然現在沒有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但它仍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
三、自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要求讀準字音,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畫出帶生字的詞,多讀幾遍。
3、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4文章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檢查自讀情況。
1、這篇文章分幾自然段?
2、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3、說說文章主要講的是什么?
五、指導學習生字詞。
1、認讀生字并給生字組詞。
學會字:講打指接驚故候奇
會認字:省店櫥指接講鋪毯銀仗
2你認為哪些字難認?想什么辦法記住的?
“驚、省”是后鼻音。
“銀”是前鼻音。
3、你認為哪些字難寫?
故:右邊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文”。
候:不要忘了中間的一小豎。
4、指導寫字。
(1)看清每個字的結構及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完成“我會寫”。
《雪》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深刻內涵及關系。
2、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具有的獨特美學風范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三間小屋的深刻內涵。
2、品味文章具有的獨特美學風范的語言。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4
第一二課時
一、導入:
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曾說: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座園圃,意志是這園圃里的園丁……讓它荒廢不治也好,把它辛勤耕植也好,那權力都在于我們的意志。
俄國大文豪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沒有知識或知識不多就難免愚昧;不習慣思維就會造成粗魯或莽撞;沒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我們生活的世界,按常規來看,可以被稱之為三維空間。空間如此廣闊,時間如此漫長,不是我們這些弱小的生命體能夠體會得到的。但是,我們人類除了擁有空間感之外,還擁有精神,它能夠穿越一切空間和時間,造就一種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發揮這種作用的呢?那就必須要給人的精神活動以空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
二、作者簡介
畢淑敏(1952——),女,國家一級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寧,祖籍山東。中學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學校。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畢淑敏17歲便來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當兵,歷任衛生員、助理軍醫、軍醫。在蒼茫的高原上,她親眼看到一些年輕人為了祖國的安全富強永遠長眠在冰層中的悲壯。那些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對生命有著特別的關注。1980年轉業回北京。1991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中文系,碩士。從事醫學工作20年后,開始專業寫作,1987年開始共發表作品200余萬字。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獲莊重文文學,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昆侖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中國臺灣第16屆中國文學獎,中國臺灣第17屆聯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余次。
畢淑敏真正取得全國性聲譽是在短篇小說《預約死亡》發表后,這篇作品被譽為是“新體驗小說”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臨終關懷醫院的親歷為素材,對面對死亡的當事者及其身邊人的內心進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著有《畢淑敏文集》八卷,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女心理師》等。
三、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一)請學生朗讀課文,教師糾正字音,梳理字義。
1、生字注音
寬宥(yòu)游弋(yì)輕覷(qù)麾(huī)下廣袤(mào)
贅(zhuì)余窗欞(líng)坍(tān)塌要訣(jué)困厄(è)
襟(jīn)懷灼(zhuó)晃自慚形穢(huì)憎惡(zēng wù)
俯拾即(jí)是馳騁(chěng)
2、詞語解釋。
1.自慚形穢:“慚”,慚愧;“形穢”,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
2.不知所措: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處境為難時心神慌亂。
3.林林總總:林林,眾多的樣子;總總,眾多而雜亂的樣子。形容雜亂眾多。
4.俯拾即是:俯,低頭,彎腰;即,就。只要低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5.鳩占鵲巢:斑鳩占據喜鵲的巢。比喻強者欺凌弱者,獲得現成的東西。
6.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僵死。比喻兄弟相愛相助,患難與共。后用以指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7.襟懷:胸襟、胸懷;心胸。
8.廣袤:土地的面積。東西的寬度為廣,南北的長度為袤。
9.馳騁:①騎馬奔跑,奔馳。②自由地或隨意地到處走動,漫游。
10.坍塌:崩塌。
11.形銷骨立:形容身體非常消瘦。
(二)分析文章結構,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分析文章結構,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引出話題——如何布置我們的心靈空間。
第二部分(第7——17自然段)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里應該建立“三間小屋”。
第一層(第7——8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間精神小屋,即盛放著愛和恨的小屋。
第二層(第9——13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間精神小屋,即盛放著事業的小屋。
第三層(第14——17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間精神小屋,即安放我們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自然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建筑得美觀結實的條件,并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
四、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作者說的是哪三間精神的小屋呢?
A.第一間小屋盛著我們的愛與恨。
B.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
C.第三間小屋安放我們自身。
2.第1——6自然段寫的是什么?與后文寫的精神的三間小屋有什么關聯?
第1——3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表達了作者對兩句名言的感慨與思考。引出對精神空間的理解。
第4——6自然段:由身體活動的空間引出對人心靈活動的空間的思考。
3.第一間精神小屋是什么樣的?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第一間,盛著我們的愛與恨。作者首先選用兩組帶有對立情感的排比句,說明這種對比鮮明的愛和恨會將小屋擠得滿滿的,接著又用了幾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人生愛恨交織的經歷。接下來用一個假設句,告訴人們精神的小屋應多裝愛。充分體現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廣的胸懷。
4.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組龐大的數字,給人們一個對事業的時間概念。揭示出一個道理:不要小看人們所從事的事業對人產生的深遠影響。并告誡人們適合自己的事業要自己尋找,只有規劃好自己的事業,才能使事業和人生相得益彰。
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事業?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
首先是尋找階段,站在高處向遠方望去,高瞻遠矚,確立遠大目標。
其次是耕耘階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達成目標。
最后境界是收獲階段,已經為追尋目標精疲力盡,快要放棄時,卻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獲得了成功。
5.第三間,安放我們自身,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個反問句引出下文,接著用了兩個比喻句說明沒有自己的'悲哀。告誡人們: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理解本段的重難點是“自身”,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維”“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意見”?
通過舉例分析說明這里的“自身”不單指人的個體生命,更是指向這個個體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獨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更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6.概括第18、19自然段的內容:
總結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棲息地是我們的義務和權利,提出擴大精神空間的建議。
第三四課時
五、文本細讀
(一)第1-6自然段
①文中有哪兩句關于人的心靈的描述?為什么說我們面對名言與古話時會自慚形穢、不知所措?
明確:文中“人的心靈應該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為博大”和“宰相肚里能撐船”兩句話對人的心靈進行了描述。“自慚形穢”是因為“我們難以擁有那樣雄渾的襟懷,不知積累至那種廣袤,需如何積攢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同樣的“不知所措”是因為“我們不過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懷有效仿的渴望,也終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寬宥了自己”。
②第1自然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分別對應的是什么?
明確:“泥土”、“浪花”、“云霓”分別對應的是“大地“海洋”和“天空”。
③本部分哪幾段話表明由人需要物質空間自然轉換到人需要精神空間?作用是什么?
明確:有“人的肢體活動,需要空間。人的心靈活動,也需要空間”這幾句話自然轉換顯得不露痕跡。
④在怎樣的情況下,我們才能“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
明確:“宜選月冷風清竹木瀟瀟之處,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
⑤在本部分中,作者主要運用什么方法來進行闡述?
明確:主要是打比方,最典型的就是用“小屋”來比喻“心靈空間”。
(二)閱讀第7-8自然段
①第一間小屋中盛著我們的愛與恨之時,作者著重強調的是什么?
明確:在第一間精神的小屋中,作者著重強調的是“在布置我們的精神空間時,給愛留下足夠的容量,無論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詐,請依然相信人類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個百分點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假如愛比很多,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游弋,那是你大的福氣。假如恨比愛多,小屋就陰風慘慘,厲鬼出沒,你的精神悲戚壓抑,形銷骨立”。
②本部分的文字形象、生動,飛揚,鮮明,新奇,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你能舉例說明嗎?
明確:本部分作者所運用的方法還是比喻,還有擬人等。此種修辭方法的運用,使得作者筆下的文字真如繁花盛開,奇英繽紛,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也使得說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也使得說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動又悅耳,在擴大感染力的同時,必然會增強說服力。如文中將“以木石制作的古老樂器”比喻“一生經歷過的所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既貼切又奇特而鮮明。再如文中“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溫暖,象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游弋”,就溫馨而活潑,新鮮極了,非常有感染力與說服力。
③“無師自通”、“凈手焚香”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無師自通”這里指自然發生。“凈手焚香”,這里指去除塵埃,營造凈化的仁愛心境。
(三)第9-13自然段
①人生工作“七萬個小時,在這個龐大的數字面前“,大多數人會有怎樣的反應?為什么?
明確: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會始于驚駭終于沉思”。這是因為要在工作崗位上度過整整35年的時光,假如你從事的工作時你的愛好,這7萬個小時,將是怎樣快活和充滿創意的時光!假如你不喜歡它,漫長的7萬小時,足以讓花容磨損日月無光。每一天都如同穿著淋濕的襯衣,針芒在身。
②大多數人在談到工作時是什么樣的表情?為什么?作者認為事業對精神有濡養或腐蝕作用,上文中有這樣的形象表述,你能否指出來,并舉出生活中的例子?
明確:在談工作時表情是乏味麻木。這是因為找對了工作的幸運兒不多。其“濡養”或“腐蝕”作用是“快活和充滿創意”或“花容磨損日月無光”。
③為什么說適合你的事業,如同“白樺林不靠天賜,主要靠自我找尋”?
明確:主要靠自我尋找,不但是因為相宜的事業,并非象雨后白樺林中的菌子一樣,俯拾即是,而且因為我們對自身的認識,也是抽絲剝繭,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④為什么你很“難預知將來”?很難“真正觸摸到傾心的愛好”?
明確:很難預知,是因為很難真正觸摸到傾心的愛好,還因為當我們太年輕的時候,…‥尚無法真正獨立,受種.種條件的制約,那附在事業外殼上的金錢地位,或是其他顯赫的光環,也許會灼晃了我的眼睛。
⑤當我們“可能已耗費半生”,“費事彌久”才“將事業之外的贅生物一一剝除,露出它單純可愛的本質時”,還應該怎么辦?為什么?
明確:當我們可能“耗費半生”,“費時彌久”才“將事業之外的贅生物一一剝除,露出它的單純可愛的本質時”,我們還要在“精神小屋”,“住進你所愛好的事業”。否則,“鳩占鵲巢,李代桃僵,那屋內必是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⑥建造“堅固優雅”的第二間精神小屋,它的“要訣”是什么?為什么?
明確:建造“堅固優雅”的第二間精神小屋,它的“要訣”是“規劃自己的事業生涯,使事業和人生,呈現繽紛和諧相得益彰的局面”。這是因為“我們的事業,是我們的田野。我們背負著它,播種著,耕耘著,收獲著,欣喜地走向生命的遠方”。
⑦“鳩占鵲巢”、“桃代李僵”在這里分別指什么?
明確:“鳩”與“李”這里代指“事業之外的贅生物”。
(四)閱讀第14-17自然段
①為什么作者會說安放我們自身好像一個怪異的說法?
明確:之所有“怪”就是因為人們根本還未認識到我們的精神住所不住著自己,而是住著所有我們認識的人是不正常的。
②文中16自然段說我們認識的人具體指哪些?
明確:我們所認識的人指他人思想、最新信息、別的喉嚨都囔過的,別的手指圈劃過的、世界萬物。
③文中16自然段表達對人對己迥然不同的態度的語句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明確:表達對人對己迥然不同的態度的語句是“我們把自己的頭腦……找不到自己曾經生存的證據”。作用:強烈的反差,鮮明的對比,深刻的印象,刻骨銘心的震撼。
④文中17自然段開頭說“如果真是那樣”,這里的“那樣”指的是什么?“如果真是那樣”,“我們的精神小屋”又會怎樣?
明確:“那樣”即第16自然段中鮮明對比的有關情況。“如果真的那樣”則“我們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風中就悄無聲息地坍塌了。它紙糊的墻壁化為灰燼,白雪的頂棚變作泥濘,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澤,江米紙的窗欞破裂,露出慘淡而真實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獨地在風雨中飄零”。
(
五)閱讀第18-19自然段
①為什么說“三間小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明確:因為相對于人類而言,它涉及的都是個人的喜怒哀樂、事業與生活;相對個人而言,它的意義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寬廣。
②文中“我們……但我們……”這一組排比句指出了什么?
明確:指出我們建筑美觀結實的“精神小屋”需要的條件分別是:擁有健康、莊嚴、努力、真誠。
③當我們完成了自己精神小屋的建造后,應當再如何?
明確:不妨擴大疆域,矗立我們的精神大廈,開拓我們的精神曠野。
六、主題
這是一篇議論、描寫、抒情于一體的說理性散文,通過對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描寫、議論、抒情,表現了關注個性、關注自我、關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七、寫作特點
1.集議論、描寫、抒情于一體。
2.構思新穎獨特。
3.語言樸實,意蘊深厚。
4.文筆細膩。
八、教師總結觀點,提出希望
文章以三間小屋為載體,闡述了精神追求的內涵及其意義,激勵我們要關注自我心靈,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擁有“健康”“莊嚴”“努力”“真誠”,我們才能擁有幸福而充實的生活。
20世紀著名的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經說:人和動物植物一樣,都是從屬于大地和自然的,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而是他們的維護者,人應當學會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人需要有點向往,有點激情,更需要點精神,否則會變得鄙陋、庸俗。
王魯湘:我們無法詩意地生活,但是我們可以追求詩意的生活,如果我們連追求詩意生活的想法都沒有了,那么我們的生活注定永遠蒼白甚至貧瘠。
同學們,讓我們學會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吧!
《雪》教案5
一、揭題,導入新課,江雪上課教案。
1、同學們,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先讓我們來欣賞幾幅畫。出示《靜夜思》看,一輪明月掛在床前,詩人不由得思念自己的故鄉。這畫面是描繪哪首詩的?
2、出示《山行》。遠看,山路蜿蜒伸向寒山。近看,楓葉如火,比二月的春光還要艷麗,詩人不由停車駐足觀望,想想看,是描繪哪首詩?
3、你不僅會欣賞,而且還會想畫面。看畫面,看主要景物與古詩的聯系。這是讀好詩的方法。
4、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首唐朝著名詩人柳宗元寫的一首詩《江雪》。師板課題。讀題
二、初讀古詩。
1、出示《江雪》要學習古詩,首先要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昨天大家預習讀了,看看大家讀得怎樣了。
2、你把音都讀準了,再請一位同學來讀好嗎?。
3、有一個字注意“翁”要讀準。我們再請一位同學來讀好。
4、每一個字都念準了。你把今天要學的生字“孤”都讀得很準。我們一起來寫“孤”,左窄又寬,左邊是子,寫左邊子,要給右邊的瓜留好位置,中間一點不能丟,寫最后一筆要寫得舒展。
5、請學生再讀。你不僅把字音讀準了,還讀得很有節奏。老師發現你把“蓑笠”讀得非常準。有哪位同學在預習的時候查到“蓑笠”是什么?“蓑笠”圖片
(點紅理解“蓑笠”:從字型上就可看出,“蓑”是用草或稻草編成的雨具,“笠”是用竹子編成的,遮陽擋雨水的帽子。出示蓑衣圖和斗笠圖。)
三、再讀古詩,想象畫面,理解詩意
1.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板書畫。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看到了什么畫面。一邊小聲讀詩,一邊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小聲讀古詩。
2.把你看到的畫面和同學交流一下。生交流
3.如果把黑板作為畫紙,你最想上來畫什么? 漁翁
4.一艘小小的船,一根短短的魚桿。你為什么只畫一個人,一條船?詩歌里哪個詞告訴你這個畫面。孤舟一條船。獨釣 一個人。孤獨
5.他通過兩個字看到了一個畫面,這是什么衣著?哪一位同學來完整地說說蓑笠翁的意思。(了解“蓑笠翁”:是一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翁。)
6.就這樣讀讀詩,畫畫畫,再讀讀詩。把下面兩句詩的畫面清晰地展示在人們的面前了。指名讀。(1)我看到了一個人——(2)我看到了一條船,齊讀。
7.還可以添上些什么“? 山 你為什么不是畫的一座山? 千山——很多山
8.詩中還有一個詞跟千山相似,也是表示多的。你找到了嗎?
萬徑。 徑?什么是萬徑? 是一萬條小路? 很多小路。
彎彎曲曲,高高低低伸向寒山的小路。老師來畫。你看我們抓住關鍵詞就理解了一二兩句詩。能讀好一二句嗎?把畫面展示在眼前。
(1)我看到了條條小路——(2)看到了許多座山
作者就是用這種夸張的手法讓我們看到了條條小路,座座高山。齊讀
9.我們把畫面基本完成了?你覺得還應該添些什么? 雪。
(1)老師畫一點。想想哪里有雪?有沒有直接寫雪的? 寒江雪
是呀,寒江雪里面就有雪。透過這個詞“寒”字你感受到什么?
寒風刺骨 寒冷。好冷呀,雪好大,所以老師還得給他添上點雪花。
(2)全詩還有沒有含著雪?有沒有寫雪大的詞?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是絕和滅,你能說出是什么意思嗎?是什么絕跡什么沒有了。 鳥絕跡了,人滅了。雪能不大嗎!老師接著畫雪。
10.這就是寒江飛雪的圖畫,師板書“寒江飛雪”,教案《江雪上課教案》。你能通過朗讀讀出這個畫面?
指名讀。(1)我看到飛雪在江面上飛舞。——(2)千山萬徑,大雪封山——(3)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讓我們一起來讀。生齊讀。
11.同學們,在你們共同的努力下畫面已經完成了,詩意一定也在你們心中了,能不能相互說說詩意呢?同桌互相說一說。把你看到的畫面用語言告訴我。再指名說
12.詩意明白了,畫面清晰了,此刻讓我們靜下心來聽聽誦讀,你們會有新的感受。(播放錄音。)
(1)聽著誦讀,你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什么感受?如果你就是那位漁翁,在這樣的空曠,這樣的無聲的地方。你的感受是? 孤獨感 板書:孤獨
(2)文中有嗎?只有這一點點的孤獨嗎?細細地讀,靜靜地品,文中哪幾個詞里藏者孤獨,也在訴說孤獨,你還能讀到孤獨,用筆圈圈。還有哪些字也在寫孤獨。
(3)絕 滅 你能說說你為什么找這兩個詞?
沒有人 沒有鳥。空曠無人,這兩個字看似寫鳥寫人,實則寫孤獨,看看,再找一找。千山 萬徑是一座山,是一條路嗎
很多山,很多路,都沒有人
這么空曠的世界只有漁翁一個人,只有寒江做伴,飛雪為友,這種孤獨太深,太濃,太厚了。
文中有一個詞“千萬孤獨”。請學生讀。
詩文處處寫景,其實處處寫情,千萬孤獨就是這首詩的詩情。板書“千萬孤獨”誰來讀。讀出這份濃郁的孤獨
生配樂讀——節奏慢一點可能會更好。
(1)我感受到了千萬孤獨——(2)我聽到了飛鳥絕跡、人跡罕至的感受。——(3)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出這個永恒的孤獨。
14.(1)同學們,古詩學到這兒,我們的目光不由地再次聚焦到這位老漁翁身上。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這個漫天飛雪中獨自釣魚的漁翁之意在什么呢?這個漁翁他可能是誰呢?(柳宗元)
(2)簡介柳宗元。柳宗元此時就在永州。由于他一心救國救民,參加著名的永貞新政,觸怒了當朝皇帝和權臣,被一紙詔書貶到了數千里之外的永州。在永州,他無職無權,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只能在寺廟中借宿,一住就是好幾年。在永州,他無家無室,有時,甚至連說話的人都沒有。然而還是在永州,他曾給朋友寫下這樣一封信,里面有這樣兩句話:(出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內”就是柳宗元的內心、理想、志向。這句話的意思:我雖然遭受了這么多的磨難與挫折,我仍不會改變我的內心,我的理想,我的志向。《江雪》,就是在這個時候,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此時。
(3).讓我們再讀這首詩,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鳥飛絕,人終跡,寒江雪都是靜的,師只有一個字是動的,顯現出無限生機。釣,他為什么要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釣魚?他釣得到魚嗎?他在釣什么?在這樣惡劣的環境,柳宗元迎風抗雪,孤舟獨釣,他在等待什么?(他不與當權者同流合污)
讀出這種對朋友的等待。——聽到你朗讀,我聽到了對朋友的期待。環境這樣惡劣他還在釣什么?——心境通過“釣”字你看到了怎樣的柳宗元
———絕不放棄的柳宗元——你還看到了什么樣的柳宗元。——堅強的
(4).這就是柳宗元的執著,堅強,堅守。正如他的詩所說“不更乎其內”板書:不更乎其內。剛才我們讀出的是柳宗元的借景抒情,板書“情”,現在我們讀出的是他借詩言志。板書:“志”。讓我們讀出這份堅守,沉著、期待。生齊讀。
(5)我想同學們一定把這首詩深深記在了心里,我想請一位同學來背一背。生背齊背
四、作業。
柳宗元把不幸和坎坷留在了永州,把他的智慧和文采也留在了永州,老師向大家推薦柳宗元在永州寫的另一首詩《漁翁》及解釋,根據我們今天學習古詩的方法“讀讀詩想想畫面,想想畫面再讀讀詩”,把你又看到的魚翁及看到的畫面畫在作業紙上。(投映)
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傍bànɡ 汲jí)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欸乃 ǎi nǎi)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逐zhu
[注釋]夜晚,漁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過夜;清晨,他從湘江里打上清水又燃起楚竹做飯。等到煙銷云散旭日初升,卻看不見他的人影;聽得欸乃一聲櫓響,回身一看,只見青山綠水之中,他已駕舟行至天際中流;山巖頂上,只有無心的白云在相互追逐。 老師布置(任選其一):
(1)自讀《漁翁》,體會其中的詩意和情感,想象并畫出你看到的畫面。
(2))搜集并誦讀柳宗元的詩歌,與同學交流分享。
《雪》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省、店”等10個生字。會寫“講、打”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臺灣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愿望。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臺灣師生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隔著海峽,遙望寶島,那里有春節,那里有龍舟,那里有濃濃的鄉愁。只是,那里很少下雪,那里的孩子們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臺灣距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因此在教學時,我先讓孩子回憶我們看到的美麗的雪景,聯系生活實際和課文插圖,課件的幫助,體會雪景的美麗,用自己的語言把美表現出來。然后,請孩子對比一下臺灣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在對比中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孩子設身處地的站在臺灣小朋友的角度體會文中蘊含的感情。我充分利用文中小朋友和老師的對話,與學生共同進行分角色朗讀,在充分的朗讀中體會臺灣小朋友殷切的希望。
本課要求會認的字大多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可以啟發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觀察,自主識字。“指、接、講、鋪”等字,可以通過動作演示幫助理解。自編短文鞏固識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臺灣省嗎?你們對這個地方有哪些了解?(結合課前找的資料請你給大家介紹介紹,如:圖片、媒體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關書籍等)
2、教師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指一指臺灣省的位置。教師進行簡單介紹(日月潭、阿里山等)。
3、那里還有一群可愛的小朋友,你知道他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嗎?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學習新課,板書課題《看雪》,全班齊讀。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生字
1、自己試著讀課文,把生字的音讀準。
2、師:要想讀好課文,特別需要生字朋友的.幫助,同桌兩個趕緊到課文里去認識他們吧。(同桌自學生字)
3、集體交流,教師檢查識字效果。(出示多媒體課件)(小老師教讀、男女分讀、小組讀、掌握慢的同學讀、齊讀)
三、細讀感悟
1、把生字朋友送回家,你還認識他們嗎?再次讀課文,思考:從課文里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自讀、思考)學生匯報交流,整體感知整篇課文。(臺灣小朋友只見過櫥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沒有親眼看到過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2、重點段落郎讀,討論交流:
⑴大家見過真的學嗎?下雪的時候是什么樣呢?(學生聯系實際體會)書上有一段描寫寫得更美,大家趕緊自己讀讀吧!
①把你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喜歡的詞語畫下來。
②學生交流、朗讀,隨學生匯報指導朗讀。(播放課件)體會讀,邊想象邊讀。
③加動作讀、配樂讀。
⑵臺灣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他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體會臺灣小朋友的心情)
①把小朋友們說的話畫下來,多讀幾遍。
②學生交流。這四個句子有哪些共同點?把自己當成臺灣小朋友練讀這四句話。(學生練讀)
③師生分角色練讀,教師演教師,學生演臺灣小朋友。
隨著練讀,“指北京”體會臺灣小朋友說話時的心情。
3、重點指導“什么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表演體會“爭著問”)
有感情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提醒孩子注意停頓。
4、分小組有感情的朗讀師生對話。
四、擴展活動
此時,你想對臺灣小朋友說什么呢?你們做一張美麗的賀卡吧,把你們想說的話寫在上面,寄給臺灣小朋友,好嗎?
《雪》教案7
教學目標:
1.有序閱讀故事,理解故事中小動物的形象,用故事中的語言講述畫面。
2.用自己的語言能連貫講述故事中的部分情節。
3.體會朋友間友好和諧相處的快樂。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用自己的語言連貫講述文中小動物的形象。
2.體會文章所表現出的情感。
教具準備:
1.幼兒用書《語言》(上)。
2.課件,小動物頭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見過雪嗎?能說說嗎?(激發學生談話的興趣)
2.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漂亮的雪景,你們想看看嗎?不過看過之后要告訴老師你們的發現哦!(出示課件“雪景”)
3.冬爺爺是位魔術師,揮舞著手中的魔術棒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驚喜,今天我們就來聽一個發生在冬天的故事《雪房子》。
二、初讀文章、認讀字詞。
1.老師講故事,你們看插圖,看誰看的最棒,好嗎?
根據文章設問:小松鼠有問題要問小朋友們了。(出示課件“用雪球可以做些什么呢?”)小朋友們快快幫幫他呀!
2.小松鼠非常感謝小朋友的'好主意,他想了想還是決定用它做一個雪房子。(教師繼續讀課文)
3.字詞小游戲。
雪房子漂亮圓圓一會兒
①開小火車讀詞語。
②用“一會兒”說句子。
三、指導朗讀,加深印象。
1.“呀!這是多么漂亮的一個雪球呀!用它可以做什么呢?
當我們看到一件非常東西時,是多么驚訝呀,那么我們能不能用這種語氣來讀呢?(讀出驚訝的語氣)
2.“外面太冷了,我可以進你的房子避避風雪嗎?”
在雪地里的小動物一定非常的冷,當他們看到了,這么溫暖的一個雪房子,是多么急切的想避避風雪呀!(讀出急促的語氣)
3.“好呀!好呀!不過你稍微等一會好嗎?”
家里來了一位客人我們應該去熱情的接待他,對不對呀!讓我們帶著這樣的語氣來讀。(讀出熱情的語氣)
四、我們的舞臺。
1.小朋友們讀得真棒,這不吸引了來了一群小鴨子,我們隨和它們一起動起來吧!播放歌曲《數鴨子》。
2.你們覺得還有那些小動物會來雪房子做客?把他表演出來好嗎?(學生戴上頭飾表演)
3.雪房子的小動物越來越多了,里面也越來越暖和。那么你們能向老師這樣,越……越……說句子嗎?
4.小結:在故事中,你要向誰學習,為什么?
希望我們能夠學習小動物們將他們的和諧相處,互相幫助的好做法,帶到我們的班級中,好嗎?
課后反思:
在《雪房子》這一課教學中,看到孩子們精彩的表演,聽著他們中充滿童真的發言,我非常的欣慰。在教學中我盡力的去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充滿想象的舞臺,充分發揮孩子們的自主性與參與性,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孩子們手中,讓他們充分體會學習的樂趣。
一、讓日常點滴生活也變為課堂資源。
在教學中。我抓住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去形容他們眼中的雪景,簡短的講述中會讓孩子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在講故事過程中,我進行了巧妙的處理,創設情景:“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小松鼠,告訴它用雪球還可以做什么呢?”孩子們非常的踴躍,都愿意出謀劃策,將他們對已有生活的經驗發揮的淋漓盡致。
二、注重指導朗讀。
在朗讀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去感知:“在雪地里的小動物一定非常的冷,當他們看到了,這么溫暖的一個雪房子,是多么急切的想避避風雪呀!家里來了一位客人我們應該去熱情的接待他,對不對呀!讓我們帶著這樣的語氣來讀。“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讀的很仔細、很用心,課堂上頓時變成了他們的舞臺。
三、讓孩子們樂于學習。
如果一節課都是讓孩子們在緊張的學習中度過,那么孩子們會乏味的,因此在教學中除了帶給他們知識,還要帶給他們快樂,在教學中,我為了緩解孩子們的疲憊感,將音樂課堂也帶到語言課之中,從而更好調動他們學習的樂趣。在表演環節中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想想還會有那些小動物會來做客,然后表演出來,孩子們通過想象將這些小動物們帶到課堂之中,他們非常的開心。
總之,在本課教學之中,我盡力的為學生去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之中自身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我也會盡力加以完善。
《雪》教案8
一、 教材分析:
《第一場雪》是六年制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瑞雪圖。情溢言表,充分體現了作者由這場雪預見到明年糧食的豐收而無比喜悅之情。
二、 學習目標:
1、 知識目標:深入研讀課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豐富學生對下雪的認識。
2、 德育目標:激發學生對雪的向往,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 發展目標:培養和發展想象力與探究能力。
三、 學習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麗及作者的聯想,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
四、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通過寫景及聯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 教法與學法
教法:采用感情朗讀法利用極富感情的語言表達,緊扣重點詞、句細嚼慢咽完成本節的教學任務。
學法:教給學生四讀的學習方法,仔細品味重點段、句、詞,體會文中的情感。
六、 教學準備:
利用多媒體教學。
七、 教學程序:
1、 創設情境,激趣閱讀
先讓學生回顧下雪前,下雪時的情景,接著播放《雪絨花》課件,激起學生閱讀下文的興趣。
2、 回顧學法,整體感知
先復習上節課所總結的學習方法,再引導學生整體品讀文段,然后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心中的感受如何?
3、 精講細讀,釋疑拓展,體會情感
這一環節,是教學重點,采用感情朗讀法,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情感。先讓學生邊讀邊想,捕捉關鍵詞語讀出雪后景象的特點,再引導學生質疑并品析好詞好句的妙用,用自己的話語贊一贊作者遣詞造句的絕妙,最后讓學生設身處地悟景悟情,并結合課本拓展延件拍雪景,想象作者接著還會說什么?
4、 揭示背景,情感升華。
先介紹本文作者峻青的寫作背景,接著以一個反問(如此:瑞雪兆豐年!作者能不高興?我們能不高興?)升華情感,最后讓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這一環節,從部分回歸整體,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升華情感,完成教學任務。
5、 研讀運用,深化發展。
在這一環節中,先師生共同總結寫作方法,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反復朗讀,達到背誦。
6、 作業設計:以生為本,高度自主。
這次設計的作業是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在《小蜜蜂》積累本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7、 板書設計。
第一場雪
雪前:驟然變冷 一讀:呈現畫面
雪中:紛紛揚揚 二讀:品詞品句
雪后:雪大景美人歡 喜愛 三讀:領悟情感
聯想:瑞雪兆豐年 喜悅 四讀:以情帶讀
《雪》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色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
3.會朗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詩的方法步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冬天來到了,慈祥的冬爺爺又快給咱們送禮物來了。他的禮物十分神奇,會使光禿禿的枝條一夜間開滿美麗的白花,會使綠油油的麥苗一夜間蓋上一層厚厚的棉被,同學們說這禮物是什么呢?(生答)咱們是中原的孩子,見慣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江上雪景的古詩--《江雪》。(板書)
二、初讀課文,正音辨字。
1.學生輕聲自由讀全詩,再指名讀,齊讀全詩。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
釣魚
孤獨)
讓學生舉例加點字與何字相似。(衰鉤狐)
三、學生析題,教師簡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這個題目,你認為這首詩該寫什么內容?
2.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柳宗元,這是他被貶官之后所寫的一封來信。他對江上雪景的描繪是不是和我們談的一致呢?下面我們就學習這首詩。
四、精讀,理解詩句。
出示詩句卡片(千、張)邊貼邊讀。(領讀——自由讀)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學生齊讀此句,逐句理解,試譯全句,可自學可討論。
(2)檢查自學效果,學生訂正補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絕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鳥飛絕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譯此句的前半句。
徑是什么意思?
你是從何處知道這個字的意思的?萬字是否就是一萬呢?
人蹤什么意思?
滅什么意思?選義項(消滅、熄滅、消失)。
指名意譯此句的后半句。
(3)讓學生思考品味:該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冷清、寂靜、凄涼的`畫面,)
讓學生讀、思、議,教師啟發學生想象品味。
(4)指導朗讀。(由畫面、感情啟發到語氣、語速、停頓、重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5)過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為描寫對象的景物有千千萬萬,作者只是抓住了兩個典型的環境進行描寫(千山、萬徑),因為山林是平日鳥兒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現在連山林中都沒飛鳥,連路上都沒有行人,你說這天氣怎么樣?這樣的天氣環境給人一種寂靜、冷清的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沒有人呢?請自學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學)
(6)⑥檢查自學效果。
學生齊讀此句,逐一提問對以下宇詞的理解。
孤、舟、翁、獨。學生如果回答正確,則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啟發其他學生知識的遷移。
難點理解:釣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釣雪么?從而讓學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為了押韻,B.突出環境惡劣,C.點題。
(7)指名意譯第二句,學生互相糾正補充,教師最后總結。
(8)學生思考、討論、回答;第二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老翁孤舟獨釣的圖景)
(9)指導朗讀。(除語氣、語速、停頓、重音外,寒字的顫音要讀出來,以符合其凄涼、冷落的感情,師示范)
孤舟/蓑笠/翁,獨釣/塞江/雪。
再讓學生反復朗讀全詩,以體會感情。
五、品讀,體會詩句深意。
1.啟發學生再次品讀想象這首詩的第一句所描繪的畫面,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由人鳥絕跡可以想象環境的寂靜,給人的感受是清冷、凄涼)啟發學生再晶讀咀嚼第二句詩,在人鳥絕跡的環境中,在雪花紛飛的寒冷江面上,一個孤獨的老人獨自垂釣的畫面,又給人以怎樣的感受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覺得這位老人有著怎樣的精神品質?(讓學生讀、思、議、發言)
其間可啟發學生求異思維:(1)在寂靜清冷的環境中獨自垂釣可見其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這樣寒冷、靜寂的大江上卻能獨自垂釣,也可以看出這位老人堅強不屈的性格,透出絲絲生氣。詩言志,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樂范讀,生閉目想象畫面,再次體會詩的意境。
3.出示幻燈片(2)(本詩畫面)。生口述畫面內容,意譯全詩(語言訓練)。再指導背誦,默寫全詩。
六、總結學法。
讓學生回憶后回答學習《江雪》的過程,再出示幻燈片(3):
A.
解題,了解作者。
B.朗讀,弄準字音。
C.講析,試述句意。
D.晶讀,體會詩境。
E.賞讀,背默全詩。
七、運用學法,自學《靜夜思》。(注:1994年小語課本中此詩未入選)。
1.出示《靜夜思》。
2.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
題意?作者?
(2)明月光?疑?舉頭?思?故鄉?
(3)
解詩句,悟詩情;
(4)
放《靜夜思》配樂朗讀,配曲錄音。
4.指名朗讀與背誦。
八、默寫《江雪》一詩。
[教案述評]
岳彩花老師是河南省長葛市第一小學的青年教師。以上《江雪》一課的教案是她在1994年許昌市優化課堂教學研討會上,參加優質課評比時的教案,她榮獲了許昌市優質課評選一等獎。
岳彩花老師的這節教案有如下兩個特點。
一、教案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教案中可見每個教學步驟都是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即體現了訓練過程。教案是訓練學生未知能力的計劃,而不是讓學生應該知道的答案匯編。例如:讓學生自找生字的相似字,自己解題,自己讀詩,自己逐字理解,自己意譯詩句,自己體會詩的意境。教師的職責僅僅在于指導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如何學,怎樣啟發點撥。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既注意答案的正確與否,更注意答案得來的思維過程。如徑字是啥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如能理解抓、舟等字,則追問其理解思路,以啟發其他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在訓練朗讀能力上,教案設計具體扎實,可學可練。在體會全詩深意上,又啟發求異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總之,讓學生訓練的主線貫串始終。
二、總結學法,運用學法。本節教的是首古詩,而學生學的是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步驟。這是教點金之術,這是使學生終生受用的學法指導,這是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學會了嗎?就再練習一遍,自學《靜夜思》,并且檢查自學效果,整個教學步驟扎實而有序。
《雪》教案10
教學目標
一、指導學生從封閉的環境和外界文明的接觸、碰撞的角度來閱讀小說,分析人物,理解主題。
二、學習領會作品中純樸、優美的語言風格。
教學設想
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擴展閱讀深度。如臺兒溝從封閉走向開放,善良、純樸的山里人的性格會不會發生改變,香雪等少女們的人生選擇會是怎樣的,等等。這些問題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既能拉近小說和學生的距離,又能開拓學生的思維。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荷花淀派”是現當代文學中影響深遠的文學流派,它帶動了當代文學中的一個河北作家群。不少作家學習繼承了孫犁的創作風格,使得“荷花淀派”在新時期文學中煥發出了光彩,著名作家鐵凝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一篇《哦,香雪》給當時的文壇帶來了清新的泥土氣息。
現在就讓我們拜讀一下小說名篇《哦,香雪》。(板書)
二、作者簡介
鐵凝,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趙縣。高中畢業后到農村插隊,1984年調入河北省文聯任專業作家,現為河北省文聯主席、黨組副書記,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副主席,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自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她的小說,大多描寫中國北方大平原上的人物活動。她總結自己創作說:“對我來說,不變的是對人的生存、心靈的關注,是對生活不疲倦的體貼和更深刻的理解。”“女性是我永遠的主題。”短篇小說《哦,香雪》獲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六月的話題》獲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孕婦和牛》獲《小說月報》第六屆百花獎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獲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麥秸垛》獲1986~1987年《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長篇小說《玫瑰門》獲河北省第三屆文藝振興獎。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第六屆莊重文學獎、1997年河北省振興文藝獎。主要作品還有長篇小說《無雨之城》《大浴女》《永遠有多遠》《第十二夜》,中篇小說《棉花垛》《對面》,中短篇小說集《午后懸崖》,散文集《草戒指》。有《鐵凝文集》5卷。
三、研習新課。
(一)整體感知
火車鳴叫著開進了大山深處的臺兒溝,僅停留一分鐘。這短短的一分鐘,給沉睡千年的山村帶來的沖擊,卻不能和時間成正比。清純如玉的山里姑娘,接觸到山外的世界,封閉的心開始喧嘩、騷動,雖然略帶羞澀,卻開始了邁向現代文明的腳步。這篇小說,以臺兒溝通火車的前后變化為背景,刻畫了香雪等一群活潑可愛、純樸善良、熱切向往新生活的農村姑娘。反映了人們走出封閉、尋求現代文明生活的普遍愿望。
(二)關于“臺兒溝”的象征意義
臺兒溝深居大山之中,偏僻封閉,只有十幾戶人家,仿佛與世隔絕。這兒沒有“石油儲存”,沒有“金礦埋藏”,現代文明仿佛離這兒很遠很遠。后來通了火車,改變了這里的一切。代表現代文明的火車開進了閉塞的山村,“攪亂了臺兒溝以往的寧靜”。尤其是對臺兒溝的姑娘們來說,更是騷動不已,“剛把晚飯端上桌就慌了神,她們心不在焉地胡亂吃幾口,扔下碗就開始梳妝打扮”,“把頭發梳得烏亮”,“穿出最好的衣裳”,“朝火車經過的地方跑去”。現代文明已經擾動了她們年輕好奇的心。她們之所以喜歡那位男乘務員,因為他長得“白白凈凈”(“他的臉多白呀”),“說一口漂亮的北京話”,這些都代表著她們心目中的山外的那個神奇的世界;而香雪關心的是“北京的大學要不要臺兒溝的人”,“什么叫‘配樂詩朗誦’”,從更高的層次表現了對現代文明的向往。
(三)關于香雪的形象
香雪是一個善良、純潔、質樸、誠實的山村姑娘,就像封閉的大山,清靜淳樸,還沒有受到任何污染。
同伴們說男乘務員的臉是“捂白”的,不如香雪的皮膚,惹惱了鳳嬌,香雪“悄悄把手送到鳳嬌手心里”,“示意鳳嬌握住她的手,仿佛請求鳳嬌的寬恕,仿佛是她使鳳嬌受了委屈”,香雪的善良可見一斑;香雪的純潔連陌生的顧客都為之感動,“心中會升起一種美好的感情”,“再愛計較的人也會變得慷慨大度”;香雪和女學生換鉛筆盒,無論對方怎樣堅持,她都要把雞蛋留在車上,因為“臺兒溝再窮,她也從沒白拿過別人的東西”;用一籃雞蛋換了鉛筆盒,香雪有些擔心母親會責怪,但她還是要向母親實話實說,“因為香雪從來不騙人”。
香雪是一個靦腆的少女,看火車她總是縮在后面。但當她看到一只喜愛的鉛筆盒,就果斷地去敲車窗,要用雞蛋與擁有鉛筆盒的女學生交換;為了換到鉛筆盒,她又勇敢地登上了火車,她大概是臺兒溝第一個登上火車的人。
鉛筆盒對香雪來說,是文明的象征,是希望的寄托,她的行為,表現了一個農村少女追求的執著;隨后她又謝絕了“北京話”的好意,獨自一人走三十里夜路回家,又表現了她做事果敢的性格。雖然在回家的路上她害怕了,看到同伴時大哭了起來,但這并不影響她的形象,相反更證明了她執著、果敢的性格特點。
(四)探究分析
1.現代文明給臺兒溝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明確:火車開來了,也帶來了現代文明的風尚,自然影響到臺兒溝的人。姑娘們為迎接火車,開始梳妝打扮,注重“服飾和容貌”了;“日久天長”,“她們開始挎上裝滿核桃、雞蛋、大棗的長方形柳條籃子,站在車窗下,抓緊時間跟旅客和和氣氣地做買賣”,商品經濟之風吹進了深山;香雪希望“上大學、坐上火車到處跑”,“再也不會讓人瞧不起”,更是超出廠物質層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2.香雪為什么要換鉛筆盒,鉛筆盒對她意味著什么?
明確:香雪從前用的是木制的鉛筆盒,受到同學嘲笑。由此她才意識到自己家鄉的貧窮,“第一次意識到這是不光彩的”。香雪開始琢磨同學的自動鉛筆盒,“猜測它來自遙遠的大城市,猜測它的價錢肯定非同尋常”。香雪由鉛筆盒將山村的貧窮、封閉與山外的世界聯系對比起來,產生了向往之心。香雪終于得到了向往已久的鉛筆盒,“這是一個寶盒子,誰用上它,就能一切順心如意,就能上大學、坐上火車到處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會叫人瞧不起……”,鉛筆盒已經成為文明的象征,代表了香雪的理想和對未來的渴望。
3.香雪的人物形象和其他姑娘有什么不同?
明確:在臺兒溝少女中間,香雪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她是臺兒溝惟一上初中的人;看火車她跑在最前面,火車來了,她卻縮到最后;別的姑娘注意的是旅客的穿戴,她卻關注學生的書包;同伴們以列車員為話題相互戲謔,她卻從不搭腔,甚至聽了就臉紅;姑娘們用土特產換的是發卡、紗巾和尼龍絲襪,而她卻向往一只自動鉛筆盒。這些都表現了香雪的與眾不同,小說借此刻畫出一個清純可愛、有追求、有理想的農村少女的形象。
4.老作家孫犁說:“這篇小說,從頭到尾都是詩,它是一瀉千里的,始終一致的。這是一首純凈的詩,即是清泉。它所經過的地方,也都是純凈的境界。”你能從哪幾個方面印證他的評價?
明確:首先,小說寫到臺兒溝的少女們,她們天真純潔、樸實自然。香雪潔如水晶的目光,潔凈得仿佛一分鐘前才誕生的面孔,少女們飄蕩的天真爛漫的笑聲,鳳嬌對列車員“北京話”的純潔真誠的情感,這些構成了小說中美麗清純、如詩如畫的風景線。
其次,小說描繪的生活場景和自然景物,臺兒溝人的生活、臺兒溝山區的景色,無不自然純凈,沒有摻雜人世的污濁,沒有遭遇破壞和污染,具有原生態的詩情畫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間香雪的心理活動、臺兒溝人的生活、山間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詩一樣,動人心弦。
其三,小說的語言,清純流暢、樸素自然,語言形式和內容表達和諧一致,渾然一體,使人讀起來,毫無滯澀之感,卻有清新之美。
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附:備課資料
一、作者簡介
鐵凝,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趙縣。高中畢業后到農村插隊,1984年調入河北省文聯任專業作家,現為河北省文聯主席、黨組副書記,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副主席,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自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她的小說,大多描寫中國北方大平原上的人物活動。她總結自己創作說:“對我來說,不變的是對人的生存、心靈的關注,是對生活不疲倦的體貼和更深刻的.理解。”“女性是我永遠的主題。”短篇小說《哦,香雪》獲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六月的話題》獲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孕婦和牛》獲《小說月報》第六屆百花獎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獲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麥秸垛》獲1986~1987年《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長篇小說《玫瑰門》獲河北省第三屆文藝振興獎。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第六屆莊重文學獎、1997年河北省振興文藝獎。主要作品還有長篇小說《無雨之城》《大浴女》《永遠有多遠》《第十二夜》,中篇小說《棉花垛》《對面》,中短篇小說集《午后懸崖》,散文集《草戒指》。有《鐵凝文集》5卷。
二、談鐵凝的《哦,香雪》(孫犁)
收到你的信和寄來的《青年文學》。國慶節以后,我先是鬧了幾天腸炎,緊接著又感冒,咳嗽很厲害,夜晚不能安睡。去年這時,好像也這樣鬧過一次。人到老年,抵抗力太差了。
刊物一直放在案頭上,惟恐叫孩子們拿走。今晚安靜,在燈下一口氣讀完你的小說《哦,香雪》,心里有說不出的愉快。這篇小說,從頭到尾都是詩,它是一瀉千里的,始終一致的。這是一首純凈的詩,即是清泉。它所經過的地方,也都是純凈的境界。
讀完以后,我就退到一個角落里,以便有更多的時間,享受一次閱讀的愉快,我忘記了咳嗽,抽了一支煙。我想:過去,讀過什么作品以后,有這種純凈的感覺呢?我第一個想到的,竟是蘇東坡的《赤壁賦》。
我也算讀過你的一些作品了。我總感覺,你寫農村最合適,一寫到農村,你的才力便得到充分的發揮,一寫到那些女孩子們,你的高尚的純潔的想象,便如同加上翅膀一樣,能往更高處、更遠處飛翔。
是的,我也寫過一些女孩子,我哪里有你寫得好!在農村工作時,我確實以很大的注意力,觀察了她們,并不惜低聲下氣地接近她們,結交她們。二十多年里,我確實相信曹雪芹的話:女孩子們心中,埋藏著人類原始的多種美德!這些美好的東西,隨著她們的年齡增長,隨著她們的為生活操勞,隨著人生的不可避免的達爾文規律,逐漸減少,直至消失。我,直到晚年,才深深感到其中的酸苦滋味。
在農村,是文學,是作家的想象力,最能夠自由馳騁的地方。我始終這樣相信:在接近自然的地方,在空氣清新的地方,人的想象才能發生,才能純凈。大城市,因為人口太密,互相碰撞,這種想象難以產生,即使偶然產生,也容易夭折。
你如果居住在一個中小城市,每年有幾次機會,到偏遠的農村去跑跑,對你的創作,將是很有利的。我希望能經常讀到你這種純凈的歌!
《雪》教案11
教學目標:
1.學習《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集體背誦《鹿柴》《江上漁者》。
2.請幾名同學背。
3.回顧古詩的學習方法。
二、知詩人,解詩題。
1.介紹作者。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所寫的。
學生補充有關詩人的資料。
2.解詩題。
出門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農夫家里。
三、讀詩解意。
1.指名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
2.自學詩中的生字。
(1)區分“暮”“幕”“墓”。
(2)“貧”上下結構,上邊是個“分”,不要寫成“”。
“蓉”上中下結構,中間是個“”。
“吠”“大”字上面不要丟點。
3.齊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
4.解詞連句知大意。
(1)根據書下注釋自學古詩,把不明白的字詞畫下來,逐一解釋。
日暮:天色將晚。
柴門:樹枝做的門。
蒼山遠:蒼蒼茫茫的遠山,一直連向天邊。
貧:窮。
(2)自己試著把詞意連起來說說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遠望蒼山,路途遙遠,得找個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個貧窮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從柴門邊傳來了狗叫聲,知道是主人冒著風雪回來了。
(3)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四、展開想象,悟詩情。
1.請一名同學有語氣地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體會意境。
2.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內容,思考:這首詩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景色圖?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寫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的寒山夜宿圖。它通過旅客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環境,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意境。
4.可根據詩的內容,試著畫一幅“風雪夜歸人”圖,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5.練習背誦古詩。
(1)自己試著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體背。
6.作業:
背、默古詩,試著給爸爸、媽媽講講古詩的意思。
板書設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白屋貧(所感)
風雪夜歸人(所見)
同情勞動人民
《雪》教案12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了解雪猴的可愛,激發學生對動物的熱愛之情,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
2、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雪猴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能力目標: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作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邊防戰士與雪猴之間的深厚感情,樹立愛護動物,與動物建立和諧關系的意識。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雪猴的可愛之處,以及作者是如何抓住雪猴的特點來寫的。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他是誰。(出示雪猴的圖片) 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你知道有關于它的知識嗎?
請學生結合課前找的資料介紹一下雪猴。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雪猴這一課,看看課文寫了有關雪猴的什么事? (情境的創設,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拼音和漢字對照讀,注意讀準字音。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指名接讀課文。檢查學生的讀文情況,哪些字、詞在讀課文時要特別注意。
(3) 概括地說說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4)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我和雪猴初次相識,并寫出了它的可愛?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邊防戰士和雪猴相處的事情?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在分層次的讀中了解文章的內容,每一遍的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這樣就由淺入深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通過本文的教學要讓學生了解雪猴的可愛之處,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作的方法,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所以我把文章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作為指導的重點。 首先讓學生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雪猴的哪幾件事?
再想一想,課文寫了雪猴許多可愛之處,你覺得哪處最可愛,怎么可愛?作者怎樣抓住特點來寫的`?
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讀文章的第一部分。邊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在學生匯報時老師進行引導,用多媒體出示:只見一只毛色鮮亮的猴子,回頭看了我一眼,還點了點頭,然后轉過屋角,閃進叢林,躥到樹上消失了。讓學生邊讀邊體會,這是一只怎樣的雪猴,文中有幾個描寫雪猴動作的詞語,試著用這些詞語說一句話。讓學生再有感情的朗讀、評價,在讀中體會雪猴的可愛,并且體會到了作者抓住了雪猴的樣子和動作進行描寫,把雪猴機靈的特點描繪的淋漓盡致。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積累總結讀書方法和寫作方法,并讓學生參與評價,體現了師生平等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第二部分時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雪猴和邊防戰士的深厚感情,邊讀邊畫出句子或段落。讀完后學生進行匯報,在匯報中指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并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感悟雪猴與邊防戰士相處的和諧景象,體會他們之間難以割舍的濃厚感情。這也正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匯報后多媒體出示填空:( )的雪猴 ( )的邊防戰士 這個訓練不僅可以考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運用詞語的訓練。
(讓低年級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要有一個培養的過程,所以我對學生進行了有步驟的訓練,在閱讀中由“扶”到“放”,使學生在不斷地實踐中得到提高。)
在這兩個環節之后讓學生用一個詞語說一說雪猴和邊防戰士之間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4、仿照課文,實踐練筆。
讓學生想一想課文中是抓住了雪猴的什么特點進行描寫的?仿照課文,寫一篇你與小動物親密相處的小練筆。
(這一個環節在朗讀和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練筆同時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學生的知識面也得到了拓展,思想教育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5、總結全文
談話: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想法?
用簡短的語言點明本課的內涵。
(低年級的語文課要發展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在教學中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渲染、創設情境、指導朗讀使學生感受朗讀的樂趣,進而達到樂讀、會讀、讀好的目的。并通過語言訓練,體會理解文章的內涵,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練習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雪》教案13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3、盼望臺灣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愿望。
【教學重點】
1、認讀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小朋友們看過雪嗎?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個故事名字叫《看雪》,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2、看課題質疑
二、自讀課文,小組互助學習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組內自查:注意讀準翹舌音、前鼻音。
三、認記生字
1、指導學生開動腦筋,自己發現認記生字的方法。
2、借助偏旁認記。
四、鞏固練習
五、擴展活動:
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有關臺灣的資料,包括臺灣和祖國大陸的關系,臺灣的風景名勝,臺灣回歸問題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北京和臺灣的位置。再互相交流臺灣的.資料。
2、學生回憶下雪的情景,并說說自已回憶后的感受。
二、感悟朗讀。
1、假設自已就是臺灣的小朋友帶著對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讀課文,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復習“識字3”中的“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把以前對臺灣的了解運用到本課的學習中。
3、自讀課文,提出問題。
4、小組交流解決各自所提問題。
5、各組挑選自己認為最有意思或最有價值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
6、選擇同學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引導大家讀書、思考、表達。
7、通過教師范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
【板書設計】
看櫥窗、看雪花
看雪、盼、堆雪人
想北京、打雪仗
【作業設計】
一、連一連。
pū tǎn jiǎng chú yín zhàng
毯講仗櫥鋪銀
二、看拼音寫詞語。
jīng shēn qí xiāng
北()()體神()互()
已()()辦尤()故()
()奇()手下()()水
《雪》教案14
【設計思路】
下雪天雖然很少,但對于孩子們來說是非常感興趣,有些孩子沒有親眼看見過雪,只在電視上見過。部分幼兒對雪還是有一定了解的,他們說下雪天會看到房頂上、地上等積成了白白的一層雪,雪花會飄,太陽一曬會雪融化的,乘著這個興趣點就此開展“堆雪娃娃”這一活動。
活動中采用猜謎語的形式進行,在猜謎過程中感受到了雪花的特征;又運用幼兒喜歡的貼紙形式進行操作,在粘貼的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力。用情境游戲貫穿于活動中,使孩子們在活動中對滲透五官粘貼位置的合適性能很好地進行探討。如果要達到預期目的,是需要幼兒有一定的空間位置的判斷能力。
【活動目標】
1.繼續鞏固分辨大小圓形,并能將雪娃娃的五官粘貼在合適的位置。
2.了解下雪是冬天特有的季節特征。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了解雪花的季節特征
1.“說糖不是糖,說鹽不是鹽,天上飄下來,孩子最喜歡。”請幼兒猜一猜。
2.什么季節才會下雪?我們可以在雪地里玩什么呢?(冬天,堆雪人)
二、示范講解——知道粘貼雪娃娃五官的合適位置
1.出示大小兩個圓形,比一比、放一放,大圓堆成雪娃娃的身體,小圓堆成雪娃娃的頭。
2.出示粘紙,說一說胡蘿卜可以變成雪娃娃的什么?兩顆小櫻桃呢?(鼻子)
3.雪人堆好了,我們一起到雪地里去玩吧。(添畫人物)
三、幼兒操作——粘貼雪娃娃
1.提醒幼兒雪娃娃的頭和身體要緊緊的連接起來。
2.五官要粘貼在合適的位置。
四、分享交流——介紹自己堆的雪娃娃
說說你是怎么堆雪娃娃的?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屬于學前藝術領域,《幼兒園教育新綱要》指出:“(幼兒教育)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操作活動,使他們感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作為教師的我要成為引發者、支持者和引導者,使幼兒獲得樂學、會學。整個活動以游戲化、情節化的形式展開。活動中,我創設了良好的游戲情節,提供了豐富的、開放性的教、學具,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使孩子始終在積極的狀態中自主地學習。活動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對幼兒能力、習慣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對照《綱要》精神,反思我的教學,從中得到了一些啟示:
1.在活動中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的新理念,教師要真正做到以參與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現在整個活動中,如:讓孩子看,讓孩子說,讓孩子學,讓孩子做,讓孩子評,在各種游戲活動中掌握點子與食物的配對。
2.教學內容:源于生活,緣于興趣。
新《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玩具蜻蜓》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緣于幼兒的興趣。因此,選擇這個來源于幼兒生活,又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內容,既是幼兒熟悉的,又基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只要動手操作,就會有體驗,有收獲。同時又有挑戰性,而幼兒這種積極參與活動的態度、情感,是幼兒終身發展所要具有的。因此,我認為教學內容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價值的。
《雪》教案15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教學準備:、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教學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圖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出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么呢?
老師把它們拼成一幅圖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圓形、長條形拼成一個人在釣魚的圖片)老師看了這幅圖就想起了唐代大師柳宗元寫的一首《江雪》你們想聽嗎?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出示多媒體)(1)你看見了什么?這幅畫上是什么季節?冬天會怎么樣?山上都是雪,小鳥怎樣了?(千山鳥飛絕)(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么?帶著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獨釣寒江雪)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古詩)(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奏。看節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三、結束部分
1、總結: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什么?
2、把學會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本節課,準備的開放性問題較多,幼兒能開動腦筋,大膽參與活動,連平日不愛張嘴說話的小寶寶都參與了互動。但是本節課內容太多,在撕紙游戲環節,寶寶們由于時間的問題沒有盡興。
【《雪》教案】相關文章:
《雪》教案12-16
雪教案12-08
《江雪》教案12-17
《沁園春·雪》教案12-16
《江雪》教案08-27
雪孩子教案02-26
《雪孩子》教案02-21
《雪》優秀教案01-07
哦,香雪 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