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20 12:48:36 王娟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1篇)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毫米的認識》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節課。學生已經認識了厘米、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本節課是繼續學習長度單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讓學生估計、測量、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明確毫米產生的意義,然后利用學生尺讓學生認識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并通過一分硬幣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做一做和實際測量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深化了這部分內容。學習好本課的內容是以后學習長度單位、估測和實際測量的重要基礎。

  【學情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本節課內容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而進行編排的。從知識方面來講,學生有了米、厘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但是,學生對于物體測量的認知只限于整米、整厘米的數,如果不是整厘米數的測量,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在這種認知沖突下,學習“毫米的認識”,能水到渠成地讓學生對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掌握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1分、一角、一元硬幣各一枚、公交卡、銀行卡、光盤各一張;學生準備一把直尺、小蜜蜂卡一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嗎?

  2.請同學們看一看,先估計一下我們的數學書厚是多少?要想知道到底有多厚怎么辦?你能說一說測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嗎?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學書的厚的實際長度。以小組為單位,對測量結果進行交流。數學書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生:大約1厘米)

  3.能不能用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來精確地表示書本的厚度?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該怎么辦呢?(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認識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認識厘米與毫米的關系。

  (1)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設疑:關于毫米,你現在知道些什么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2)現在觀察自己的直尺,你能發現什么呢?(同桌交流)

  ①很多個1厘米。(0-1、1-2都是1厘米)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間還有更小的格。

  ②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③一個小格一個小格地數(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0個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1cm=10mm)。

  ④考考你:4小格是多少毫米?6小格是多少毫米?9小格呢?比1厘米多2小格,是多長?(1厘米2毫米)比3厘米少1小格,是多長?(2厘米9毫米)⑤填一填:2厘米=()毫米3厘米5毫米=()毫米

  70毫米=()厘米54毫米=()厘米()毫米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⑥現在你能測量出書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了嗎?(6個小格,就是6毫米)再測一測數學書的長到底是多長并匯報。

  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長度,形成1毫米的長度觀念。

  (1)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長度接近1毫米。(小蜜蜂卡、公交卡的厚度、銀行卡的厚度、光盤的厚度)

  (2)拿出一張小蜜蜂卡,看一看,摸一摸。這張小蜜蜂卡的厚度大約就是1毫米。(小魔術: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小蜜蜂卡,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寬度大約1毫米。讓學生反復做一做,加深對1毫米的認識。)閉眼想象并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3)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幣、1元硬幣的厚度大約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大約20天長1毫米。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用到毫米。

  (4)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樣的物體用毫米做單位比較合適呢?師: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時,要用毫米做單位。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也需要用毫米做單位。

  三、解決問題,拓展練習

  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或數。

  一只螞蟻長約3()。

  一本字典厚約70(),也就是()厘米。

  一塊橡皮長約5(),厚約15()。

  你的大拇指指甲寬約()毫米。

  2.學生根據本課的新內容完成“做一做”第1、2題。

  第1題讓學生根據圖示讀出刻度尺所測量的物體長度。

  明確先1厘米1厘米地數,不滿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數,這樣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學生讀數,再指名匯報。

  第2題讓學生先估算,再測量,然后集體訂正,指名說說理由。

  3.動動手:

  拿出你喜歡的的一種文具或者物品,量一量它是多少毫米?

  四、總結

  這節課,你們覺得開心嗎?說一說你有什收獲?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一分硬幣、磁卡等物體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知道了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時,就可以用毫米表示;還知道了厘米與毫米的關系是:1厘米=10毫米。)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掌握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和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復習米和厘米,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

  2.估計數學書的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動手測量驗證。

  3.組織交流測量結果,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

  4.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設疑:關于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指,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匯報、交流。

  師告訴學生: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

  然后,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③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1厘米=10毫米

  ④請學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教師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⑤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⑥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單位。(學生舉例,教師提供一些資料)

  ⑦學生填寫數學書的厚和寬并反饋。

  2.讀準測量的精確刻度。

  ①電腦顯示金箍棒圖,分別是:1厘米(10毫米)、2厘米3毫米(23毫米)、3厘米6毫米(36毫米)、4厘米9毫米(49毫米)、1厘米4毫米(14毫米)

  ②在第二張圖時提問:你怎么知道2厘米3毫米是23毫米?

  ③在第三張圖時提問:你怎么這么快就讀出來了?你是怎么讀的'?你怎么一眼就能看出是2厘米6毫米啊?(引出在尺子上的半厘米刻度線)

  追問:在尺子的相鄰兩條最長的刻度線中間都有一條略長的刻度線,你知道這表示什么嗎?這樣有什么好處?

  ④在第四張圖時提問:4厘米9毫米你是怎么一眼看出來的?

  ⑤在第五張圖時提問:沒有了0刻度線,你是怎么知道它的長度的?

  3.估一估,量一量。

  ①估一估,哪根小棒最接近10厘米,量出它的實際長度。

  ②估一估最短的小棒長度,再測量。

  4.畫線段。(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選一選。

  粉筆長75()①厘米②毫米③米

  小紅身高120()①厘米②毫米③米

  6厘米5毫米=()毫米①11②65③30

  鐵釘圖①3厘米5厘米②5厘米5毫米③3厘米4毫米

  2.改一改。

  2006年4月18日 星期二 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毫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生間,拿起了10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飯上學去。來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拿出17厘米長的鉛筆和8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請學生把認為不恰當的地方進行改正。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請你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2-3頁,例1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通過動手操作體驗,進一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的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3、充分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課前準備:

  硬幣,尺子,練習紙,學具袋,名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一起來研究這張名片,你知道它的長,寬分別是多少嗎誰來估計一下.(生估計,2-3名,快速)(我認為長大約是9CM,寬大約是5.4CM.)

  2、到底有多長呢我們可以用(尺子)來量一量,拿出尺子量一下,把測量的結果寫在名片上.(生量)——板書:名片,長,寬

  反饋:

  A、長是多少(3人說——同意嗎)——板書:9厘米

  B、寬呢(5厘米多一點,5厘米4毫米,54毫米,5.4厘米……)

  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的時候,我們要用到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用字母MM表示.(板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毫米.(出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新授

  1、請你仔細觀察大屏幕上這把尺子.(出示)

  找一找1厘米,誰找到了(生:刻度2—刻度3之間是1厘米.)2—3名

  2、直尺上有好多1厘米,把尺子再放大一些,仔細觀察這個1厘米,你發現了什么

  A、小刻度線——(這是你的發現)

  B、10小格——(你觀察得真仔細)

  這些短短的刻度線把1厘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小格就是1毫米.一起來數一數.(1毫米,2毫米……10毫米)10毫米就是(1厘米),1厘米=(10毫米)——板書

  當然這里的1毫米是放大后的效果,還原后看一看,怎么樣呀!

  3、在你自己的尺子上隨便找一個1厘米,仔細數一數是不是都有10小格.(活動)有沒有(有)所以我們說(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

  4、把尺子放一邊,拿出1分硬幣,它有多厚呢(生估計)量量看(巡視,一人上來演示)請大家看XX是怎么量的(表揚:好多小朋友的眼睛已經看著大屏幕了)

  仔細看,看清楚了嗎他是這樣量的,小朋友也這樣量量看,是1毫米嗎

  哦!一個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把它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間,手指不動,輕輕地把硬幣抽出來,留下一條細縫,大約就是1毫米,多試幾次,感覺一下.(師一起再一遍)

  5、你覺得1毫米怎么樣說說你的感受——(很短,細縫)

  說得真好!這是1毫米(舉1分),那1元硬幣又有多厚呢量一量.(2毫米)

  量好的舉手,你說(1名,2毫米)——同意嗎

  1個一元的硬幣大約厚2毫米,那2個呢(4毫米)量一量驗證一下!疊幾個會是1厘米呢(5個)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說)5個2毫米就是(1厘米),1厘米=(10毫米)

  6、(舉著1分,1元)

  這是1厘米,這是1毫米,閉上眼睛,把它們記在腦子里,記住了嗎好,把硬幣放回鉛筆盒.(表揚XX,動作最快,獎你一朵玫瑰)

  聽仔細要求,不用尺子,把你腦子里的1厘米和1毫米畫在練習紙的背面,開始!(生畫)

  反饋: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XX小朋友畫的,(反饋2個)

  你畫得準確嗎讓同桌檢驗一下.畫得比較好的送他一個笑臉.

  7、認識了毫米,請你再來量量名片的寬(一生上來量)寬是多少(生)板書:5厘米4毫米.你是怎么看的(4毫米是怎么看出來的.)數出4格)

  寬是(5厘米4毫米),還可以怎么說

  A、(54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引:1厘米是10毫米,5厘米呢50毫米+4毫米=54毫米)

  B、(不會)想一想一毫米一毫米數過來會是幾毫米呢(54毫米)生活中,你真的會去這樣數嗎那可以怎樣知道呢

  三、總結

  1、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A、認識了毫米——1毫米是怎樣的(手勢表示)

  B、1厘米=10毫米.

  一個1分硬幣大約厚(1毫米),一個1元硬幣大約厚(2毫米)

  2、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毫米呢(生舉例:校徽厚,胸卡,紐扣,磁卡等)生活中要用到毫米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下雨天的降水量就是用毫米表示的,只要你有數學的眼光,處處留心,肯定會有更多的發現.

  四、練習

  1、下面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數一數這些物品的長度.(出示)在練習紙上做一做.(獨立完成——投影反饋,生說)全對舉手,真棒.

  2、這些都是已經量好的,想不想自己動手量一量瞧,這兒有橡皮,發夾,棋子還有小棒,(出示)請小朋友四人小組分工合作,先估一估,再量一量,一起完成這張表格.聽清楚要求的小組表現給我看!(發學具)(小組活動——投影反饋,小棒多反饋兩組)

  橡皮9毫米,棋子9毫米,發夾4厘米7毫米,小棒14.4;12;10.2.

  小朋友都測量得很仔細,估計能力也不錯.

  五、拓展

  經過一節課的接觸,好多小朋友我都記住了,想進一步了解我嗎

  徐老師可是有備而來的,瞧,這是我的名片,有整整一盒哦!(出示)

  A、估一估,這一盒名片的厚度.(生估)——誰上來量一量.(生投影量)謝謝你,送你一張名片.

  B、(出示9毫米左右)這些又有多厚呢(估—下面測)你來告訴大家.

  C、那一張的厚度是多少呢(生說:1毫米不到)拿出1分的硬幣比較一下.

  1毫米都不到,那怎么辦呢(我們要找一個比毫米更小的單位)

  你知道嗎

  A:微米——微米很小很小,1毫米里面有1000個微米,1000微米才1毫米呢!還有比微米更小的單位呢,你們知道是什么嗎有興趣上網查一查吧!

  B:微米,納米——微米很小很小,1毫米里面有1000個微米,1000微米才1毫米呢!納米比微米更小,想進一步了解它們可以上網查一查.

  C:無——小朋友課后可以上網去查一查.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通過觀察,明確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

  4、通過估一估,測一測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學重、難點:

  明確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要想知道物體的長度,我們可以用什么工具?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

  2、填空

  1米=()厘米300厘米=()米2米40厘米=()厘米

  二、教學新課

  1、活動——測量書本長、寬、厚,認識毫米

  ①師:今天我們就用尺子來測量一下我們數學書的長、寬、厚,把測量的'結果匯報一下,測量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②學生測量

  ③匯報,生:xx厘米還多了幾個小格。

  ④師:像這樣的小格在尺子上還有嗎?觀察這些小格,你發現了什么?(每個小格一樣長)

  ⑤師:這一小格的長度我們也有一個單位——毫米,(板書)

  你能用手勢表示1毫米嗎?(毫米是長度單位里比較小的單位)

  “當測量的長度還是整厘米時可以用毫米表示。”

  2、認識毫米和厘米的關系

  ①師:觀察你們的尺子,你能發現毫米與其他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生自由發現,引導學生發現1厘米=10毫米(板書)

  ②練習

  2至3厘米之間是()毫米?

  5至6厘米之間是()毫米?

  3厘米=()毫米

  3、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

  ①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在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或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

  ②集體交流

  ③說一說: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一般是用“毫米”作為單位的?

  三、課堂小節

  1、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小結:當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用毫米來表示:1厘米=10毫米,我們生活中的1分硬幣,電話卡等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段。

  教學重、難點:

  用綜合法思路分析應用題。

  教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

  提問: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讓學生口答。

  2、提問: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請同學們用尺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學生動手得出結論(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課

  我們要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一個新的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教學新課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線,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長度。

  2.認識毫米

  (1)提問:在這1厘米中間還有沒有刻度線?它們之間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是多少呢?

  學生回答(1毫米)

  (2)請同學們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長?

  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長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3.認識1厘米=10毫米

  (1)1厘米是這么長,1毫米是這么長,(教師比劃),你們知道1厘米和1毫米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

  我們借助直尺來看一看。

  1厘米是幾毫米?我們只要數一數1厘米里面有幾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幾毫米。

  請同學們拿著鉛筆,用鉛筆尖指著尺上的小格數一數,看看1厘米等于幾毫米。

  (學生數,然后回答)

  (教師領讀一遍)

  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總結:到現在為止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學例1

  (1)教學例1

  a.請同學們拿出一根自動鉛筆的筆芯,平放在課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這根筆芯的長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訴老師。

  (要求把0刻度線對準筆芯左端,看右端對準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師巡視輔導)

  請同學們看一看課本第70頁的例1,你的量法和書上的一樣嗎?

  數一數課本上筆芯的長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書上。

  5.畫線段

  (指導畫線段的方法:先畫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對準這一點?要畫多長就畫到多少毫米為止,最后還要注意什么?)教師示范。

  請同學在練習本上畫一條42毫米的長的線段。

  讓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畫的是不是42毫米長的線段。

  小結:用毫米作單位量物體和畫線段,都要把直尺的哪一刻度對準左邊端點,然后看哪邊的刻度確定長度?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請同學們拿出一枚1分硬幣,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花邊和回形針各是多長,把結果填在括號內。

  3.做“練習十五”第1題

  請同學們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

  4.完成“練習十五”第2題

  讓學生先量然后提問回答。

  5.做“練習十五”第3題

  分2人小組討論,得出結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一毫米有多長?請大家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用毫米作單位量長度或者畫線段要怎樣做?

  五、作業

  練習十五第4題。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

  能力訓練點:通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注意培養觀察、分析、綜合、動手、遷移、推理創造等能力。

  德育滲透點:

  啟迪學生主人公意識,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通過教學,初步滲透由量變到質變的辨證思維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概念,理解單位間的進率;

  難點:用毫米和分米作單位準確測量。

  教具、學具準備:1分硬幣、米尺、紙條(待量)、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學前準備

  提問:請同學們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問:我們在表示什么物體的長度時用米作單位?舉例說說。什么物體用厘米呢?為什么?

  3、出示1分硬幣,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狀?(圓形)請你來量量這個圓形最寬的地方大約是幾厘米?誰來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夠不夠1厘米?

  4、引出課題,看來光有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還不夠用,我們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或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還需要一個更小的單位,誰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學生能回答出毫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毫米。

  探究新知

  認識毫米:

  (1)(電腦出示米尺放大圖)提問:你能找到1毫米嗎?請認識的幾名同學上臺給大家指指看。引導學生說出厘米中間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這幅圖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實際的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幣幫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幣,把1分硬幣的厚度對準尺子上的1小格,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四人小組討論:怎樣測量比較準確?學生回答出步驟,說不全可互相補充。師強調:硬幣與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幣捏在指間,再把硬幣慢慢從指間抽出,指名說說指間留下的小縫大約有多寬?再把硬幣塞回去檢查一下。把硬幣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說說這條小縫的寬約是多少?

  (4)小組活動:數一數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還能怎么說?(10毫米=1厘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5)畫一畫:在紙上畫出1毫米有多長。最后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

  (6)電腦出圖,看米尺填數。在紙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頁3題,看圖說出別針和釘子的長度。

  (8)量數學書的厚度,指名匯報,說說產生誤差的原因。(書紙厚度不同)強調:量時從尺子的0刻度線量起。

  認識分米

  提問:量數學書的長度時用毫米作單位合適嗎?為什么?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單位就好了,讓學生猜一猜有沒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請同學告訴大家。小組活動:量指定紙條的長度(10厘米),師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讓學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長,用手比比,說說1分米是幾厘米,再閉上眼睛想一想。(板書:1分米厘米)

  提問:請你用1分米紙條與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畫一畫:在練習本上1分米長的線段。

  鞏固練習

  量一量彩帶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填上合適的單位

  床長2()桌子高()從家到學校500()

  橡皮長30()文具盒厚4()樓房高30()

  小組活動:借助繩子作工具,量出杯子側面一周的長度。師巡視,指名匯報方法。

  電腦出圖:小螞蟻爬房頂(三角形邊長分別為1米5分米,90厘米,9分米),一共走了多長?

  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掌握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

  教學步驟:

  一、鞏固復習米和厘米

  1.學生猜老師的身高

  2.告訴學生,老師的身高是168厘米,問,那是幾米幾厘米呢?

  3.問:這里有哪些長度單位?

  4.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5.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二、通過自身體驗引出毫米

  1.過渡語:我們人有身高,我們身邊的文具也有身高,同學們看看這兩件文具分別有多長?

  2.是剛剛3厘米嗎?那再仔細觀察,估計一下,多余的地方有前面一樣的幾小格

  3.看來同學們的估計能力還是很強的,那現在說一說這塊橡皮有多長了嗎?回形針呢?

  4.用幾厘米幾小格來表示太麻煩了,今天我們就要學到一個比厘米更小,更精確的單位--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概念

  1.你們知道怎樣的長度就是1毫米呢?

  2.在尺上找到一毫米,請同學上來指一指(一般會指從0刻度開始的)

  那尺上哪里還有1毫米,同舊之間互相指一指

  其實尺上每1小格都是一毫米

  3.你們知道了尺上1毫米的長度,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厚度大約是1毫米呢?

  4.測量2分幣的厚度

  5.用手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

  6.畢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裝進自己的腦袋里

  7.你們現在已經認識了1毫米,你想對它說些什么?

  四、通過估計測量,建立幾毫米的概念

  過渡:是啊,1毫米實在是太小了,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卻真有用毫米作單位才能測量的物體。

  你們瞧!

  這幅兒童畫里畫的是什么啊?

  那你們想不想知道螞蟻有多長?一粒米又有多長呢?

  老師已經把它們畫在了作業紙上,請同學們先估一估,它們各有多少毫米?

  現在測一測,看看你們估得對不對?

  你是怎么測量的?

  五、認識厘米和毫米間的關系

  1、其實剛才同學們已經很聰明地從尺上找到了4毫米、6毫米,知道有幾小格就.幾毫米?那現在你們能不能準確地告訴我橡皮有多長,回形針有多長?

  2.又有厘米,又有毫米,如果只能用毫米作單位,那又該怎么說呢?

  3.你為什么說是33毫米啊?你怎么想的?

  得出1厘米=10毫米

  4.請學生在自己的尺上找出1厘米,數數它里面是不是有10小格

  5.那回形針呢?共有幾毫米?為什么?說清理由

  6.即時練習

  (1)我們無意間發現了這么大的'一個秘密,真是太了不起了,那么你們能不能用這個大發現,完成下面幾題?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1厘米=()毫米

  4厘米=()毫米

  80毫米=()厘米

  35毫米=()厘米()毫米

  1米=()厘米=()毫米

  (2)測一測

  看來同學們已經很清楚厘米和毫米的關系,接下來我們就來用一用毫米這個單位?

  A.估一估,這個四邊形其中兩條邊的長,只能用毫米作單位,再測一測,你估的對不對?

  B.測一測書本的厚大約有幾毫米?先估后測

  C.說一說,測量什么樣的物體的時候要用到毫米作單位?

  (3)填上合適的單位

  以前我們就知道如果亂用單位就會出錯或者鬧笑話,因此我們要合理的運用這些單位,那同學們看看,在()里該填上哪一個合適的長度單位?

  六、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些什么?有哪些收獲?

  七、拓展延伸

  還有比毫米更小的單位存在,以后我們還會學到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單位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昨天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誰來說說,到現在為止,我們學習了哪幾個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

  請大家比畫比畫,這些長度單位大概有多長呢?想一想,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歸納總結: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同學們學得真棒!今天我們還要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

  (板書課題:分米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分米。

  (1)出示課件(平均分成10份的1分米的線段放大圖)。

  教師指出:10厘米的這一段就是1分米。

  問:觀察圖,思考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板書:1分米=10厘米)

  (2)學生操作:讓學生根據自己尺子上的1分米的長度,用手勢表示出來,再讓學生量一量自己的手從手腕到指尖有沒有1分米,以加深學生對1分米長度的感性認識。

  (3)請同學們在自己或同伴的身體上找一找“大約1分米”的地方。

  2.自主探索分米和米的關系。

  (1)猜想。

  教師:同學們,我們知道了1分米等于10厘米,那你們知道分米和米有什么樣的關系嗎?先猜猜看。

  學生有可能說出因為米是比分米大的長度單位,既然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應該等于10分米。

  (2)驗證。

  方法一:利用課件出示米尺的放大圖,先讓學生找出從零刻度線到1米間的長度,再讓學生數一數1米里面是不是有10個1分米長的線段。

  方法二:教師用米尺把1米長的線段畫在黑板上,然后從0刻度起每數出10厘米做一個記號,一直數完,使學生直觀看到1米等于多少分米,得出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方法三:因為1米=100厘米,100厘米中每10厘米就是1分米,所以100厘米=10分米,因此1米=10分米。

  (3)明確:1米=10分米。

  【教師小結】

  為了測量的方便,在量稍長的物體的長度時,可用分米來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時,通常要用米作單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實際應用中,要注意靈活地選用合適的單位。

  3.單位之間的換算。

  2厘米=()毫米

  80厘米=()分米

  你能將厘米和毫米、分米進行換算嗎?你是怎樣想的?小組合作交流,完成后指名反饋。

  4.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23頁“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并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完成練習五的第3、4題。

  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練習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課堂小結

  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說說你有什么辦法來區分它們?

  【板書設計】

  分米的認識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對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鼓勵他們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或小組合作商量解決。例如:在測量課桌的長度時,由于課桌比較長,有的同學直尺不夠長,小組同學協作作上記號,再將幾次測量的結果相加;有的將幾把尺子合在一起測量,再將測量的結果相加。學生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加強了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和交流,鍛煉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具準備: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創設讓學生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現它們的長度都不是整厘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師: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并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后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小結:當測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現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現毫米與厘米的關系,1厘米=10毫米。4、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匯報交流1厘米=10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5、舉例說明1毫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療保險卡等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么本領?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10

  【教材分析】

  本課為青島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甜甜的夢》——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中信息窗1,以甜甜夢到齊天大圣為情境,以金箍棒的變化引入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認識。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對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同時學生初步學會了測量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感知、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2在實際測量活動中,經歷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尺子進行測量.

  3.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

  【教學用具】

  常規:米尺、卷尺、小尺子、一元硬幣、一分硬幣

  多媒體:課件

  【學生用具】

  直尺、卷尺、一元硬幣、一分硬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師談話:有個小朋友叫甜甜,他特別喜歡看《齊天大圣》這本書,每晚必讀。這天晚上,甜甜讀著、讀著就睡著了,而且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到誰了?預設:齊天大圣。

  教師談話:對,孫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可以變長??.變成1千米長,還可以變小,變成1分米長,放在手心里。還能變得更小,變成5毫米,放在耳朵里。

  觀察圖上呈現的數學信息,根據圖上信息對話,變成1千米長,變成1分米,變成5毫米。

  教師引導:可甜甜這時急了,她不知道1毫米有多長,你知道嗎?

  設計意圖: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導入新課,并為本課作簡潔鋪墊,提出問題。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預設:厘米、米。

  (板書:厘米、米)

  教師談話:用字母怎樣表示?

  預設:Cm、m。

  教師談話:請用手勢表示1厘米大約有多長呢?

  學生用手勢表示,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指尖的距離大約是1厘米。教師談話:1米大約有多長呢?

  學生兩臂展開的距離大約是1米。

  教師談話:厘米和米有什么關系?

  預設:1米=100厘米

  教師談話: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預設:直尺上0-1的距離是1厘米,1-2的距離是1厘米,4-5的距離也是1厘米。

  設計意圖:復習長度單位厘米、米

  二、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師談話:(出示1分硬幣)請看我手中的1分硬幣,請你測量一下,它的厚度是幾厘米?

  學生動手測量發現:不能用厘米表示,沒有1厘米厚,剛好夠1小格(即1毫米),教師談話:你知道1小格是多少嗎?

  教師談話:直尺上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教師談話: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毫米(板書:毫米的認識。)

  教師引導:請在尺子上找找1毫米

  實物展臺出示尺子:直尺上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指著不同的小格問)學生認識到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教師引導:請你用鉛筆尖指著小格的中間數,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

  學生數后發現有10個小格。

  教師引導:觀察這10個小格有什么特點?(相同之處)

  預設:一樣大,平均分。

  教師引導:1小格是1毫米,1大格是1厘米,毫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預設:1厘米=10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教師引導:小結: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請和同位說一說。

  同位互相說: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教師談話:毫米可以用小寫的mm來表示(板書)

  設計意圖:以一分硬幣的測量為設疑,引入毫米的認識,創設問題情境發現以前知識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求,在測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長,認識毫米和厘米之間關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教師談話:1分錢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讓我們再來感受1毫米有多長。

  學生用手捏1分錢的厚度,進一步感知1毫米。

  教師談話:你能在直尺上找出5毫米嗎?并把它畫下來嗎?

  學生找一找后畫下來。

  教師引導:原來5毫米這么小,怪不得金箍棒可以放在耳朵里呢。

  我們周圍或生活中的哪些長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呢?

  預設:螞蟻、米粒、書本厚度、指甲厚度等。

  設計意圖:通過畫進一步感知長度單位毫米,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教師引導:金箍棒還能變成1分米長放在手心里,1分米有多長呢?

  請在直尺上找出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板書)同位相互說一說學生同位相互說一說:1分米=10毫米

  10毫米=1分米

  教師引導:用手勢表示1分米大約有多長?

  預設:1分米大約一拃長。

  教師引導:一拃長大約就是1分米,金箍棒當然可以放在手心里。

  請用皮尺量一量同位的手腕一周的長度。

  同位相互量,發現大約12—13厘米。

  教師引導:大約10厘米。我們手腕一周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讓我們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分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用手勢表示一下1分米大約一拃長。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明晰測量的步驟與方法。

  2.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估測、測量等活動,讓學生體會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測量”這部分內容的實踐性較強,要注重讓學生進行估計、測量、交流等活動,通過直觀——表象——抽象的思維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教學中,可以選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為學具(如身份證、鉛筆、硬幣等),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同時要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培養估測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體驗1毫米的實際長度,形成直觀表象。

  四、教學準備

  課件,1分硬幣、身份證等。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怎樣用手勢表示1米和1厘米大概的長度?米和厘米間有怎樣的關系?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米和厘米,還知道1米=100厘米,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其他的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認識毫米

  1.毫米產生的意義。

  (1)估一估。

  ①小組活動:估計數學書的長、寬、厚。

  ②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③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量一量。

  ①小組活動: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并將測量時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②匯報交流。

  ③教師課件演示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的方法,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議。

  小結: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較準確時,可以用毫米(mm)表示。

  ④教師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讓學生在測量中理解和體會長度單位“毫米”產生的必要性,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小組合作的意識。

  2.合作探究,認識毫米。

  (1)初步認識1毫米。

  ①小組討論:關于毫米,你知道什么?

  ②觀察自己的直尺,你能找到1毫米的小格嗎?

  ③你能用手指一指嗎?那用什么工具指比較合適呢?

  ④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呢?用筆尖指著數一數。

  課件演示1格1格地數,得出結論:1厘米中有10個1毫米。

  ⑤組織學生找不同的1厘米,數一數里面有幾個1毫米,從而驗證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2)進一步認識1毫米,建立表象。

  ①你能用手比劃1毫米的長度嗎?

  ②借助1分硬幣、磁卡等實物,感受1毫米。

  (3)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并說一說,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時一般是用“毫米”作單位的?

  (4)用毫米作單位,再次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

  【設計意圖】本課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建立“毫米”的觀念。三個探究知識點的設立著眼于這一重點,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借助生活實物,幫助學生親身感受,進而抽象出1毫米的長度觀念。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練習第2題時應引導學生正確擺放直尺及正確讀數。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在練習時讓學生先估一估,再精確測量,給學生嘗試、修正的機會,使學生的估測能力在這節課得到一定的發展。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毫米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4-16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4-08

《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4-08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設計05-01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設計04-27

《毫米的認識》07-28

《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5-01

小學數學《毫米的認識》教案設計05-01

“毫米的認識”教學片斷及評析04-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免费观看在线A级毛片| 亚洲 欧美 日韩 卡通 另类|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国产对白老熟女正在播放| 天天综合天天做天天综合| 最近播放中文版在线观看电视剧| 亚洲欧美色国产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中文日产幕无线码一二|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2019nv天堂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人人鲁免费播放视频| 好紧好湿好黄的视频| 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_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 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国产女主播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 午夜福利免费院| japanese国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