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八年級物理教案:浮力
《浮力》教學設計 平沙三中 楊順如 一. 教學模式:實驗啟發式 教學流程: 二. 教學簡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 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 (3) 理解物體浮沉的條件; (4) 會用彈簧稱測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 2、能力目標:培養實驗操作、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重視實驗、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 教學程序 教師主要活動 學生主要活動 復 習 1.力的測量工具是什么? 2.二力平衡條件是什么? 3.計算壓強公式?計算液體壓強公式? 4.如圖容器中有水,請說出A、B、C、 D四處的壓強大小關系。 回答問題 引 入 課 題 不會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將會怎樣? 但如果抱著救生圈就不會下沉。船、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潛水艇卻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這些現象都與浮力有關,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有的物體沉下水底,卻有的浮上水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浮力的知識。 答:沉下去。 這現象學生較熟悉,表現出較大的興趣和強烈求知欲。 講授新課 1.研究什么是浮力 【演示1】: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后放手。 【學生研究】: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實驗研究得出浮力的概念及測量方法。 2.研究浮力產生的原因 【演示2】:如右圖 觀察并回答提問 學生操作和觀察實驗,分析、歸納。 觀察實驗 【分析】:如右圖 教師啟發學生分析得出 F浮=F向上-F向下 【演示3】:如右圖 反證浮力產生的原因。 2.討論物體沉浮的條件 F浮<G F浮=G F浮>G F浮=G 分析受力情況 觀察并匯報觀察到的現現象 討論分析 歸納得出結論 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浮力的概念,浮力產生的原因,物體的沉浮條件以及求浮力的兩個方法稱量法和壓力差法。浸在空氣中的物體也受到空氣對它的浮力。如氣球 鞏固提高 練 習 一. 填空題 1.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 對它 的浮力。 2.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同時受到 力和 力的作用,當 時,物體下沉,當 ,物體上浮,當 物體懸浮或漂浮。 3.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 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浮力,浮力的方向總是 的。 二. 選擇題 1.將一物體系在彈簧稱上,稱得其重為100牛頓,將它放入水中,彈簧稱的讀數為80牛頓。則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 A、100牛頓;B、80牛頓;C、20牛頓;D、120牛頓 2.浸入水中的皮球,放手后,從它剛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動的過程中( ) A、浮力變大,重力變小;B、浮力不變,重力不變 C、浮力變小,重力變小;D、浮力變小,重力不變。 3.如圖一個物體分別放在三種不同的液體中并保持靜止,受到的浮力分別為F1,F2,F3,則F1,F2,F3的關系是( )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 完成練習 三. 教學設計說明 浮力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種力,是初中物理重點內容之一,正因為浮力比較常見,學生往往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認識浮力,在這些認識中有些是不科學甚至是錯誤的,因此在教學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又要糾正那些錯誤的認識,也為下一節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實基礎,所以我在這節課主要采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相結合,注意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下面就談談對本節課的設計。 1.學校教學設備簡陋,能用上的電教設備只有普通投影機,所以只好用電腦制作所有的投影片,除了副板書之外,其余一律用投影。演示實驗的器材大部分自制。 2.本課開始就對本節課聯系到的知識點:測力工具(彈簧稱)、二力平衡條件、液體壓強進行復習,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本課作好知識準備。在引入新課時用了學生比較的例子和現象,這樣去吸引學生注意力,也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時,首先設計了演示實驗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讓學生感性認識浮上來的物體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呢?這就交給學生去研究,從而設計了學生實驗:首先讓學生把重物掛在彈簧稱下,測出重力G,然后用手向上托重物,觀察彈簧稱示數減小,記下彈簧稱示數,并讓學生算出這個向上托的力多大,最后再把掛在彈簧稱下的重物慢慢浸入水中,學生觀察到彈簧稱示數也減小了,也記下重物浸入水中時彈簧稱的示數F示。通過前后對比學生得出水對重物有一個向上托的力,這樣不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還讓學生認識到這個力是豎直向上的,對浮力方向有一個初步認識,水對這個重物向上托的力(浮力)是多少,學生一下子就可以算出來,從而可以得出F浮=G―F示,也使學生排除錯誤觀點“只有上浮的物體才受浮力,下沉物體不受浮力”。 4.講浮力產生原因時,首先做演示實驗2,把自制教具(透明圓筒兩端用橡皮膜封住,筒身接入通氣管)浸入水中先平放后豎直放置,學生觀察這兩種情況下圓筒兩端橡皮膜的受力情況,讓學生回答現象,然后出示受力分析圖,讓學生分析觀察到的現象的原因。這個演示實驗非常直觀地顯示了圓筒兩個表面的橡皮膜受到壓力的情況,再從理論分析,就得出了浸入液體中的物體上下兩個表面受到液體對它的壓力,它們的壓力差就是浮力,而且方向豎直向上。為了鞏固浮力產生的原因,提出反問:如果只有上表面受到液體向下的壓力,而下表面沒有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力是否有浮力產生呢?帶著這個疑問設計了演示實驗3(教具自制),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浮力產生的原因,這樣難點就突破了。 5.而講物體的沉浮條件時,出示投影片讓學生去討論分析,得出物體的沉浮條件,這樣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從而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6.最后是小結和練習鞏固相結合,填空題是小結性的題目,而選擇題第2、3題是提高類型題目,為下一節課講阿基米德原理作鋪墊。 四.課堂實錄節選 (二)引出浮力概念的教學過程 師:上浮的物體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的物體是否也受到浮力呢?接下來我們就用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介紹器材后演示:把膠塞掛在彈簧稱下讓學生讀出示數5牛)問你們有沒有最簡單的方法使我這把彈簧稱的示數減小到3牛呢? 學生:有,用手向上托膠塞。(叫一個前排的同學用手向上托膠塞,并使示數為3牛) 師:剛才這位同學用向上托的力有多大呢? 學生:用了2牛。(讓學生做一扁剛才的實驗) 師:除用手向上托,那么你們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使彈簧稱的示數減小呢? 學生:有,把它沒入水里。 師:到底是不是呢,請同學們把膠塞慢慢浸入水里,并觀察示數。 (學生完成實驗) 師:請A同學來回答剛才實驗觀察到的現象 A同學:把膠塞慢慢浸入水中時,彈簧稱的示數慢慢減小。 師:為什么示數會減小呢? A同學(想了一下):水對膠塞也有一個向上托的力。 師:對了,水對膠塞的這個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 …… (三)浮力產生的原因 師:(演示實驗2)我這里有個兩端都用一樣的橡皮膜封住的透明圓筒,當橡皮膜外面受到壓力時就會向內凹進去,現在我把它浸入水中,大家注意觀察橡皮膜的受力情況。 (完成實驗后叫B同學來回答觀察到的現象) B同學:當圓筒浸入水中平放時,觀察到圓筒兩端的橡皮膜凹進去的程度一樣。 師:這說明了什么? B同學:這說明了在同一深度的兩個橡皮膜受到的壓力一樣大。 師:那么圓筒浸入水中豎直放置時,又有什么現象呢? B同學:兩個橡皮膜凹進去的程度不一樣,下面的比上面的凹進要多一些。 師:這又說明了什么呢? B同學:這說明了下面的橡皮膜受到的壓力比上面受到的壓力要大一些。 …… 五.同行點評 1.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教學流程合理,有創新,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體現物理學科的特征,教學中能充分應用自制的、有創意的實驗來啟發引導學生,增強了直觀性和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本節課教師能通過有趣和深刻的引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突出重點,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和教師的多個具有創新性的演示實驗來突破難點,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觀察、分析的能力。 3.本節課教師的三個實驗均具有特色和創新,效果甚好。課練能精心設計,同時始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一節成功的創新課例。【初中八年級物理教案:浮力】相關文章:
初中八年級物理教案12-21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01-02
初中物理教案11-10
初中八年級物理教案8篇12-22
初中物理教案【薦】02-25
初中物理教案【精】03-20
初中物理教案:功率11-18
初中物理教案:密度11-15
初中物理教案:質量12-16
【熱門】初中物理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