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 教案
學習目標: 1.扎實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訓練詩歌的朗讀能力。 2.品味詩中重點字詞及語句的深層含義,體會文中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學習重點: 1.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義。 2.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文中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已經從小學進入了中學,這個時候就是你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在這個起點上,相信你們都有著新的憧憬和希望。作為現代化都市中的孩子,你們追求的是一種什么東西呢?(請1、2位同學起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剛才同學們說的都很有道理,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共同的目標。 二、朗讀 那么,處在崇山峻嶺當中,幾乎是與外面的世界隔絕的孩子們,他們所追求的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王家新的這首詩歌《在山的那一邊》,一起來探討他們的理想,看看從中能得到什么對我們實現人生理想的啟發。現在請同學們仔細的聽朗讀(可放朗讀帶,也可由朗讀水平高的學生朗讀),認真地想一想,在這首詩中,有哪些句子、詞語是值得我們三思的,把它們找出來。 播放(朗讀)完后,說明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字音,詞意和句子停頓。然后由學生自己朗讀一遍。 三、合作探究,品味詩歌 (一)課題 1.這首詩歌的題目是《在山的那邊》,那么看到這個題目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山的那邊是什么?【課件4、5】 2.為什么作者會這樣想?(即:什么原因使作者去想在山的那邊是什么?)【課件6】 從表面上來說,“山那邊還是山”這樣的發現,自然不過是“山那邊是海”一類幼稚幻想的破滅。然而,“山”在詩中,是阻礙詩人通向他無比向往的“大海”的一個屏障,是一種阻礙他夢想實現的現實存在。所以,這種挫折也就預示了詩人生活中所有的傷痛和失敗,它超越了具體的生活經歷而成為一種普遍性的情感經驗的象征。 3.【課件7、8】作者介紹 王家新,出生在湖北省的武當山下,在他童年的五六年里,一直沒有走出那山的世界。一片寂靜的校園,一條清澈的小溪以及無數座環抱著的群山,便構成了他幼小的心靈世界。而作為一個充滿著強烈好奇心的少年,決不會滿足于這片小小的天地。于是他產生了一種想法,在山的那邊是什么,并為著這一個理想進行艱苦地探尋,甚至影響了作者的一生。后來,他把在探尋和奮斗過程中的所有感受和體驗寫成了一首詩,于是就有了這篇課文《在山的那邊》。 因此我認為這篇課文對于大家樹立正確的理想,并培養自己為理想不懈努力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讓我們掃清詞語障礙。[課件9、10]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接著,我們來讀一讀這首詩。讀的時候要注意:[課件11] 給大家一個示例:[課件12] 1.范讀、自讀、領讀、齊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讀,盡量讀出自己的理解。 2.讀后討論:[課件13、14] ①找一找詩歌中反復出現了哪些意象。 ②詩中“山”與“海”蘊涵著什么意思? 采用討論的形式,深刻理解“山”和“海”的含義。 ③作者通過“山”“海”兩個意象向我們傳遞了什么樣的寫作意圖? ④“爬過山就能見到海”,作者借這首詩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課件15、16】見圖片 (三)理清文章的結構。【課件17、18】 全詩可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童年的一次生活經歷說起,這一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小時候”到“山那邊是海嗎”)寫自己神往山那邊的新天地,媽媽喚起了“我”的想望。 第二層:(“于是”到 “打了一個零分”),寫自己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海,一旦望不見海,望見的依然是山,便大失所望。 第三層:(最后一句),寫自己童年 時的疑惑。 第二部分揭示了詩歌的象征意義,詩中自然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一小節)承接第一部分結尾的疑問,寫詩人長大后領悟了媽媽所說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這一道理。 第二層(第二節),詩人以“山”和“海”為喻,形象地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于實現。 (四)研讀課文,探究問題。【課件19—26】 (品味重點句子。由學生自己來找并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引導,并補充其他沒有找到的。)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對這首詩的內容、語句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請列出,我們共同解決(學生提問或老師引導學生提問,培養其主動探究的習慣,學生回答或老師點撥,培養其合作學習能力)。 示例: 1.為什么說是“隱秘想望”? 作者創作談中說:“詩的開頭兩句,正是我‘小時候’的真實寫照。我想幾乎在每個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有一些‘隱秘的想望’,而詩中的這種對‘山那邊’的遙望和幻想,構成了我小時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來,它還隱秘地影響到我的一生”作者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愿望并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秘”。 2.“我常伏在窗口癡想”中“癡想”一詞有何作用? “癡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了“我”從小就不愿意困居于狹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表明了我希望看到山那邊的愿望極其強烈。 3.為什么說“山那邊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句詩用寥寥數字,就將作者翻過山后幻想破滅時的克服心情生動地表現出來了。寫大山好像人生氣時那樣“鐵青著臉”,是詩人將大山擬人化了,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上是寫自己的難過心情,這樣寫既形象又生動。這正是詩的語言特點: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詩人主觀的感受。 4.“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中“種子”指什么?為何說是“飄來的”?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種子 ”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后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 5.“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詩的? 重重的“大山”擋住了我的眼睛,卻讓我更加渴望看到“山”那邊的風景。 6.“因為我聽見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句話什么意思?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了,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枯干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7.“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話蘊涵作者怎樣的情感? 由照亮可以想見這“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照亮前后的心情是驚喜理想境界的實現便人興奮、驚喜。 小結:【課件27】 詩歌的語言凝練、含蓄,讀詩應在反復朗讀,整體把握詩歌感情的基礎上,聯系上下文,揣摩詩句的含義,辨別詩句運用的修辭及重要詞語的語境義。 (五)回味課文 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選擇你最欣賞或喜歡的一段詩句或全文來讀一讀,要求讀準語氣、語調。讀完后探究本詩的主旨。[課件28] 四、體驗 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結合本詩給你的啟示,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體驗與同學們分享。 【課件29】【在山的那邊 教案】相關文章:
《在山的那邊》教案01-27
《在山的那邊》的教案03-09
語文《在山的那邊》教案01-25
《在山的那邊》教案 15篇02-15
《在山的那邊》教案15篇03-06
《在山的那邊》新課標教案范文08-31
教案.1.在山的那邊04-28
教案1.在山的那邊04-28
教案.1.在山的那邊04-27
教案1.在山的那邊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