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教學設計
談教學設計2010-3-9星期二
我經常說好課不是上出來的,而是備出來的。現在我依然對自己的看法很滿意,我想一堂好課只有不斷的吃透教材,然后細致的去安排每一個環節,這樣課堂才能實現它的有效性。可以這樣來概括自己這些年的教學,我至今對教學設計,還沒有悟出一些好的方法,說簡單些就是沒有一套進行教學設計有效的方法,自己對教材的挖掘還是停留在表面上,我很羨慕那些名師們,一拿到教材就能整出一套與這課文相關的教學方法,讓課堂更精彩,我一直認為冷清清的語文課是毫無語文味可言。我認為語文可要在快樂中學到東西,當然我也反對轟轟烈烈花樣縱多,然后沒有教會孩子更多的實質性的知識和能力,那也不是語文課。所以我覺得一位語文老師要上好課,就必須具備分析和吃透教材的能力,這才語文老師最基本的能力,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達到教得輕松,教得到位,教得精彩,讓孩子都喜歡上你的語文課。為了能提高自己的專業教學水平,我接觸,了解了新教育,并很榮幸的加入到這樣的團隊中去,讓我真正看到優秀教師背后的汗水。每一次的交流都能給自己心靈一個巨大的洗禮,讓自己收獲不少。
在上周的周六,我完成了《構筑理想課堂》的第一次作業,最后的結果是不合格,我并沒有氣餒,反而有絲絲的激動,激動自己找對了團隊,可以看出那些老師是真正用心的老師,他們都很用心的去分析了自己的作業,才能給出這樣的成績,一個負責,有責任的新教育團隊,我非常愿意在這樣的團隊中成長。讓自己的課堂變得更精彩,讓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富有新穎性,從而讓自己的課堂具有實效性的同時,變得更精彩。一直以來備課心中都沒有一個真正的目標,課堂更沒有圍繞自己所定的目標進行教學,雖然說課堂生成性的東西太多,但是所謂生成也是對環節和形式的生成,目標并沒有因為生成而發生變化,再怎么生成,我認為也是講解知識的形式發生變化,比如并來是打算自我描述的講解,但是最后孩子們很熱情,所以就讓孩子們進行表演式的講解,這是沒有預料到的,但是不管才用那種形式,最終的目的是把這知識點講解給學生了。所以我發現自己的課堂和自己所定的目標經常性的發生嚴重的脫節,有的時候一節課下來自己都不明白教給學生什么了?
第一次接觸新教育的《構筑理想課堂》,并且第一次去完成這個作業,雖然沒有合格,但是自己收獲卻不少:就是自己的每一個教學行為都是有目的的,是為了實現哪個目標而進行的,并不是盲目的教學,我就拿自己寫的作業進行分析。
【網師作業·《構筑理想課堂》】
《藤野先生》框架設計
提交人:顧啟淋
主題貼:提交時間:2010-3-7
新教育實驗構筑理想課堂有效教學框架
學科語文年級八年級設計人顧啟淋
課題:《藤野先生》課時數:2
文本及教材解讀:
這篇回憶性散文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贊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追述了自己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文中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從而來體現魯迅魯迅先生當時內心的一種愛國情節,通過這樣來體現自己思想變化歷程并鞭策自己努力向上。本文依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和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來記敘。
本課教學可從以下幾點進行理解:1、本文的敘述線索。2、人物刻畫。3、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的語言
教學
目標A類
1、學習并積累課文詞語
2、了解魯迅生平及散文集《朝花夕拾》和習作背景
B類
1、學習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和組織材料,學習抓住人物特征,通過具體事例來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明確文章的線索,探討文章的主題
3、理解作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
C類
預習
作業1、讀課文,完成對課后生詞的掌握。(正確閱讀、書寫,能結合上下文了解詞意。)
2、按照時間和地點的轉移,本文可分為以下三部分:(1)在,表達對的厭惡;(2)在,回憶與的交往;(3)在,表達對藤野先生的和。
3.提出自己的疑問,特別是"無疑之疑"。
4.找出體現魯迅"棄醫從文"思想變化的詞語或句子。
教學板塊
學生課堂練習單
第一板塊--導入新課,初步感知課文【目標A\15分鐘】
1、投影ppt出示本課的生字及詞語。
2、魯迅生平及散文集《朝花夕拾》和習作背景。
3、出示預習題2。(引入講解正文)
1、檢測預習題1 2、了解背景為學習文本鋪墊
3、檢測預習題2
第二板塊――速讀課文,整體感知【目標B2\25分鐘】
1、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1)文章以什么為線索?寫了哪些事情?
(2)文章重點寫了發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還寫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說出文章中的地點變化嗎?
2.、明確:
(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臺求學的經歷為明線索,寫了作者在日本求學的一段經歷,即寫了離開東京,去仙臺學醫時藤野先生的關心,匿名信事件,幻燈片事件即離開仙臺等一系列事情。暗線:魯迅的愛國情感
(2)重點寫了發生在仙臺的事情,此外還寫到了東經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點變化:東京--仙臺--中國。1、學生快速瀏覽全課文
2、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速讀課文,說文章線索
3、感知課文,探討,說文章主題
4、整體感知課文,再次明確課文的主題和文章的兩條線索。
第三板塊――品讀課文,理解人物【目標B1\25分鐘】
1、外貌描寫。
2、通過四件具體的事件,突出精神性格。
A、主動關心"我"的學習,認真為"我"改講義。
B、為"我"改正解剖圖。
C、關心"我"的解剖實習。
D、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
序號事例思想品質
1添改講義工作認真負責
2糾正解剖圖對學生嚴格要求
3關心解剖實習熱情誠懇
4了解女人裹腳求實精神
1、學生采用跳讀方式,品讀第6自然段,從外貌體現人物特點。
2A、細讀12-15自然段,品出藤野認真負責的精神。
3 B、細讀16-19自然段,品出藤野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
4 C、細讀21-22自然段,品出藤野熱情誠懇,關心入微。
5 D、細讀23自然段,品出藤野對骨學的興趣和求實精神
第四板塊――百花齊放,深入探究【目標B3\15分鐘】
1、劃出體現作者思想變化的句子。
2、學生提出疑問進行交流。
3、
1、檢測預習4 2、檢測預習3
第五板塊――拓展閱讀
1、讀讀《朝花夕拾》中作者同一時期的其他作品。更深入的了解作者的思想變化
其中讓我明白了教學的目的性和實效性,讓每一個環節的教學都是有強烈的目的性的,整個課堂的教學都要圍繞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還有一個讓收獲更大的是:要吃透教材,明白教材文本的意義所在。要把教材真正的含義挖出來。讓自己的教學具有明顯的目的性。我想自己今后要努力的向這樣的設計靠攏。
【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談禮貌》教案設計08-26
談禮貌教學實錄03-06
談禮貌教學反思04-02
《談生命》教學反思04-08
談生命教學反思04-08
《談禮貌》教學反思04-05
談“策略教學”的優化策略06-12
《古人談讀書》教學反思(精選15篇)12-20
教學設計04-27
《位置》的教學設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