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振中名師工作室計劃
王振中名師工作室計劃 一、工作室目標 振中教師工作室根據《廣東省中小學骨干教師省級培訓(2009—2013年)實施方案》(粵教辦[2009]110號)的精神,力圖通過三年的研修,使工作室主持人在師德修養、教學科研、示范指導方面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使工作室團隊成員與指導的骨干教師成為能發揮示范與引領作用的團隊,實現“骨干教師成名”和“名教師更出名”的“雙名”目標。 二、工作室建設 1、工作室風格:健康、卓越、奉獻 2、組建工作室團隊: 主持人:王振中 成員:盛杰、吳捷、謝樹德、翁隆浩、楊思麗、黃桂麗、錢瑞揚、蔡澤濤、 林林、方楊、陳曉潔、傅潔鋆、謝敏 3、建立“振中名師工作室”博客,定期更新工作周記及科研動態,討論工作室活動、教育教學心得、課題研究情況等。 4、完善工作室管理制度。 (1)每學期初召開一次工作室計劃會議,確定每學期的工作室工作計劃。 (2)每周六為工作室團隊集中研修時間。 (3)開展工作室讀書活動,工作室成員每月上交一份讀書心得,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 (4)骨干教師及工作室成員每年完成一份研修報告或教育教學論文及教學案例。 5、檔案管理 由翁隆浩負責工作室的檔案收集工作,各成員及骨干教師應及時把相關資料上交,并設立主持人及培養對象個人成長檔案袋。 6、經費保障 每年由省廳、市教育局、區教育局及學校撥放的工作室專項基金由吳捷負責管理,并接受省廳及教育主管部門的監督。 三、骨干教師培養 1、培養對象:省級小學品德科骨干教師及工作室成員。 2、培養方式: (1)由主持人為培養對象上專題研究講座、示范課;帶領骨干教師觀摩工作室成員課例。 (2)培養對象必須在跟崗培訓期間完成個人專業發展計劃,并按計劃實施學習任務。 (3)開展聽評課活動,通過與主持人的跟崗學習,使骨干教師的備課、上課、評課、案例開發等能力得到提升。 (4)指導學員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5)主持人與工作室團隊成員共同完成《小學家長學校制度創新行動研究》課題研究,指導成員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及科研能力。 3、培養成果: (1)所指導的骨干教師必須在研修結束前完成一個優秀課例,工作室成員每年必須開發一個教育教學案例或完成一個課堂教學實錄。 (2)所指導的骨干教師在研修結束前完成一篇教育教學專題論文。 (3)工作室成員每年共同開展一次面向學校、湘橋區或潮州市的專題研討會。 (4)通過培養,使骨干教師及工作室成員成為所在學校、縣區、市級的品德科帶頭人。 四、課題研究。 本工作室以昌黎路小學豐富的家長學校辦學經驗為基礎,對家長學校的辦學進行探討,認為家長學校的辦學必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創新,特申報《小學家長學校制度創新行動研究》課題,力求通過三年的課題實驗,創新家長學校辦校思路,創新方法途徑,努力推進家長學校辦學的現代化。 (一)研究目標: 傳播先進、科學、系統的家庭教育理念,培訓家長、指導家長,幫助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常識,樹立科學教子觀,提高家長綜合素質,推進家庭教育現代化。建立家庭與學校相互間平等、尊重、坦誠、靈活、民主開放的新型合作關系,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線,傳授成功家教經驗,舉行親子情感交流,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格和情緒,解除家長的困惑和迷惘,培育品學兼優、身心俱佳的新一代。 (二)研究內容: 1、學生家庭教育現狀分析; 2、當前家庭教育的熱點、難點問題; 3、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4、家長學校辦學的機制、方法、途徑創新; 5、家長科學教子理論的培訓、提高; 6、現代技術信息平臺對提高家校協作的作用。 (三)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2010年3月—8月) 申報《小學家長學校制度創新行動研究》課題,成立課題組成員,開展昌黎路小學家長學校問卷調查。 2、實施階段:(2010年9月—2012年9月) 組織課題組成員共同討論制訂完善實驗方案;開展家長學校制度創新行動研究的系列活動,如開辦家長學校專題講座;舉辦大型心理健康咨詢活動;開通“互教通”、“網絡家校論壇”,讓家校交流更及時、更有效;定期舉辦家長開放日等,讓家長在家長學校中學到育子知識,讓孩子在家校的共同協作下茁壯成長。 3、總結階段:(2012年10月—2013年3月) 撰寫課題研究實驗結題報告,形成家長學校創新制度研究系列成果,并向區、市、省推廣。【王振中名師工作室計劃】相關文章:
名師工作室計劃04-07
名師工作室個人計劃09-14
名師工作室個人計劃08-29
名師工作室個人計劃05-17
名師工作室工作計劃05-05
語文名師工作室計劃12-30
名師工作室工作計劃11-03
名師工作室工作計劃04-13
英語名師工作室個人計劃04-01
名師工作室工作計劃最新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