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擇業意向調查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擇業意向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擇業意向調查報告1
一、緒論
我校為了創建一個和諧的社會,一個富強的國家、唯有全民教育,其教育理念,在于貢獻社會,只有付出自己,才能為自己留下屬于自己的成績、其貢獻自己的最本質征途是就業,但在這之前,牽扯到如何更好的找到屬于自己的就業崗位,如何確定自己的就業觀、大學生就業問題歷年來是社會議論的焦點、所以為了更好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擇業觀,更好的了解社會的發展形勢、我小組就本校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從中發現了一些值得討論和借鑒的問題與經驗、為了更好的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擇業觀,本小組先從當代大學生的擇業為況進行了以下的調查、希望本報告,能為面臨就業和擇業的同學有所幫助、
二、就本校學生的調查及問卷情況
本次調查以問卷形勢進行調查,然后從回收問卷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本次調查在20xx年12月份進行,問卷共發出100份、發放對象為文山學院大學所有的學生、基本上做出了隨機發放、
三、調查內容
數據資料統計和分析:
1、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主要原因在于荒廢學業、本次調查中將“就業嚴峻”問題歸因于高校擴建招生僅占20%、6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是原因導致就業困難,其中,因大學生活荒淡、缺乏持能占40%左右,擇業觀念不對的占5%、通過本次調查得知,大學生就業難還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是因為社會本身發展有一定限度、
第二是某些專業行業有人才相對飽和、
第三是大學生本身缺乏就業的技能,在用人單位不得不謹慎考慮、
在地域選擇上選擇沿海地區的學生占總數的44%、有意愿去的占20%、現在大學生只想舒適安定、不想體驗吃苦,是很難做出成績的、
2、目前大學生對“錢途”成興趣、在接授的月收入水平中90%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10%在3000元、在就業中更注重60%的個人發展空間、30%是新籌高低、說明大學生錢是重要的,其次是個性是否得到發展、對就業形勢認為好與不好僅占24%、大部分人認為是機遇又是挑戰占36%、說明,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形勢有客觀認識、同時在自主創業上68%考慮過自主創業,90%以上選擇專業技能、綜合技能、發展趨勢、選擇其他的很少,這表明大學生對用人單位有所了解、86%以上選擇先就業后擇業、部分人選擇繼續深造、學習是因一個人能力,適應社會、鼓勵大家多學文化知識、多參與實踐活動、
3、經過調查,女生人數占67%,從而可知,我們學校男女比率失衡,而對是否清楚自己合適什么樣的工作,不清楚的人數占53%,然而同學們會為自己所期望的工作去考相關證書的人數為94%,認為自己就業最重要的是個人能力發展,就業單位性質更是傾向于國家事業單位,最后大多數學生的就業觀念都是先就業后擇業!
四、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對就業帶來的問題
大學生是社會的未來,是我國不斷進步的源泉和動力、但當代大學生的擇業觀表現的種種觀念告訴我們這是一種錯誤、百手莫回的資本主義意識觀、近年來,由于人口的過快增長,各大高校的擴招、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競爭更加激烈、而我國的大學生就業市場不夠完善,大學生畢業后無法找到工作、一有好的工作一擁而上、一般的工作不屑一顧,就業人數集中過多,就業困難也更大、
五、經過調查本小組總結了幾點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1、時代觀念,個性的一代、
當代大學生特講究個性、其性格、氣質是個性當中的穩定因素、性格如何,氣質怎樣?對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和職業成功起持續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大學生的職業選擇中起重要作用、社會學研究表明,自主選擇、與自己興趣、愛好相符的工作者,其勞動生產力比不符合的要高、興趣產生的內在驅動力形成了不斷進取的工作精神、不知不覺中推動他們排除種種困難、這就說明、個性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方向,良好的性格能讓你走向成功、
2、要有實力,發展、
唯有技術對每個大學生來說,能夠考入大學校門,這已經證明他們具有了一般能力,即在基本活動中表現的能力,如觀察能力,反應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同時,大學生經過多年的基礎學習和專業學習,在職業選擇中,能力因素起到定位器作用,不善駕駑文字的大學生不會首先考慮文職工作的,而具備的,會選擇繼深造、
3、個人價值觀念
價值取向是價值觀具體化和方向化、價值觀是一個人對各類事務的一般態度、這種態度表現在明確而單一的趨向和情感,便成了價值取向、隨著價值觀的基本定型,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也基本定型,具體到職業認識領域,大學生對某種價值的追求與排斥,對某種事物的偏好與厭惡,并且價值觀直接影響大學生擇業觀,從而影響就業觀、
六、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及建議由于造成大學生教就業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第一努力提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素質與能力,
第二加強社會實踐、
第三正確就業定位、
第四借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
第五先就業后擇業、
第六完善有關人才及勞動法規,使大學畢業生得到有效法律保證,確保大學生正確擇業、就業、
其次要想讓自己能夠立足于社會,不被淘汰、貢獻于社會、就要搞好自己與全臺群體的利益關系、端正擇業觀念,踏踏實實,從基層做起、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價值,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我相信、大學生就業不在是問題、將來的中國更加燦爛輝煌、大學生擇業問問卷樣卷分析、
這次的`調查問卷共100份,用于調查發放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達到100%、問卷采用隨機選擇寢室發放的方式,問卷收回后多次統計、復查,保證了調查結果的客觀性、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大學生能否就業關系著祖國的繁榮昌盛、
我們的調查問卷共計10個選擇題,2個大題,涉及大學生就業目的,理想就業單位等多個問題,其中針對幾個問題展開了討論,比如目前大學生對就業形勢的看法、其中28%的學生認為十分嚴峻,56%的學生認為有點嚴峻,但比其他較低學歷人群要容易,只有10%的學生認為有點嚴峻,但所有人對目前的就業形勢都有所了解、還有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其中20%的人選擇了政府機關,30%的人選擇了外資企業,10%的人選擇了私營民營企業,26%的人選擇了國有單位,等等、
總的來說通過這次調查讓我們了解了當今大學生對就業的想法、了解了大學生對社會的需求、為以后我們進入社會這個龐大的集體做很好的鋪墊、
七、《問卷調查心得體會》
本次調查表的制訂發放和統計到調查報告的擬寫和修改,小組成員體會和學習到了很多、在調查題目選定時,小組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因為才剛剛成為大一學生,對于大學生活有很多的規劃和設想,設計了大學生擇業問題調查問卷,旨在了解當代大學生對于世界的認識,反思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思考作為大學生應該承擔什么責任和義務,為我們的大學生活指引方向、
我們制作調查問卷的時候,設計了對于大學生擇業和有關精神生活重要性的題目、隨后的發放問卷確實給了我們一些挑戰,所發的問卷要全部回收作為統計資料,在三個人小組中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過,我們還是以分配調查任務的方式完成了,回收率達到了100%、在發放問卷的同時也學會了與人相處,心平氣和,作為剛剛進入大學的我們,在實踐中學到了社交的知識,也結交了一些新的朋友、小組成員一起統計調查數據,討論調查結果、從調查結果中我們也學到了很多、大學是自由的,我們的大學生活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就業擇業價值觀作為引導、
然而我們面對一大堆的數據,面對從來沒有寫過的論文,社會實踐調查的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它是我們進入大學的第一課,從中我學會了許多沒有學到的東西和知識,也為以后的就業擇業打下了基礎、
大學生擇業意向調查報告2
摘要:目前,大學生就業是一件是人們都很關心的事,上到國家領導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在關注著大學生就業,尤其是在現在金融危機的嚴重的打擊,世界整體經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就更加讓人擔心,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成為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就這個問題我們對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的大學生就業意向進行了調查,從就業單位、就業地點、工薪福利等方面了解大學生的就業意向。本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調查情況的陳述;第二部分是分析總結調查結果,第三部分是針對現狀提出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大學生就業問題,既是一項民生問題,又是一項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問題。隨著高校擴招步伐的加快,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步入大眾化的新時期,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特別是20xx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熱點和難點,引起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為大學生就業想方設法做好服務與推介工作已成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種形勢下,大學生對于就業會不會有新的想法或新的要求呢?對此,我們對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調查報告。
一、調查研究的實施
(一)調查的對象與范圍。本次調查覆蓋了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財政金融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等三個學院大三年級與大四年級的學生。我們按照各個學院總人數的比例從其中隨意抽取同比例的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方法。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由小組同學共同設計問卷、發放問卷、回收問卷、統計并整理調查數據、分析歸納調查結果、撰寫調查報告。
(三)調查內容與問卷設計。本次調查內容主要從“畢業后的選擇”、“職業準備”、“就業心態”、“就業去向”、“就業因素”、“就業薪酬期望值”、“就業政策”等七個方面展開,設計了15個選擇題。
(四)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本次調查問卷發放與回收工作從20xx年4月19日至20xx年4月22日進行。從最后調查問卷的回收情況來看,回收率達到85%以上,沒有無效問卷,故本次調查結果真實可信,調查分析以調查結果為基礎進行分析。
二、調查統計與分析
(一)畢業后的選擇。
根據本次調查,有17%的同學在畢業后選擇直接就業,58%的大學生選擇參加研究生考試,部分大學生選擇考公務員,另外還有較少數的大學生選擇出國深造、自主創業。由此可見,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在畢業后會繼續學業,所以,對于選擇直接就業的大學生來說會減少一部分競爭對手。對于各就業單位來說,可供選擇的應屆大學生人數也減少了。
(二)就業準備。
從本次調查來看,有90%的大學生在大四之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了,其中從大一開始關注就業資訊的占26%,從大二開始關注的占28%,從大三開始關注的占37%。可見,在就業準備上大部分學生具有主動意識。大學生的就業渠道主要有:人才招聘市場,校園招聘會,網上投簡歷,父母朋友的介紹。其中,人才招聘市場與校園招聘會是大學生獲取就業機會的最主要的方式。這表明學生能開拓多種渠道求職,另網上求職的方式也開始為學生所接受。在調查中有的學生提出應提高校園招聘會的'針對性,只有專業對口率較高的招聘會才能提高就業的成功率。另外我們對找工作時同學愿意為就業知識準備和技能準備所做的金錢投資也進行了調查,其中愿意投入500~1000元的人最多,占總人數的45%。有13%的人不愿意為其投入過多的資金,17%的人愿意投入500元以下,還有25%的人愿意花費1000元以上為找工作做準備。這表明大部分同學愿意在找工作前先武裝自己,這樣做會給同學增加成功的機會。
(三)就業心態。
在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認識上,有52%的同學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有信心,33%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感到迷茫沒有信心,另外還有8%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感到心灰意冷毫無信心,5%的同學還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這說明,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雖然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但是過半的大學生還是有信心的,然而那些對未來感到迷茫失去信心的同學也是不能忽視的。在專業與工作性質的問題上,66%的大學生愿意選擇一份與專業有關聯性但不一定對口的工作,有13%的大學生一定要找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另外還有14%的大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工作,有7%的同學也愿意選擇工作性質與專業無關的工作。其中,選擇專業與工作性質有關的比例最高,說明在大學生群體中存在著“學以致用”的工作認識。
(四)就業去向。
關于就業單位的意向,除學校、科研設計單位只有少數人(不到10%)愿意考慮外,其它就業單位都被大學生所接受,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民營或私人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等均有超過17%的大學生愿意選擇。可見,學生基本能夠結合自身實際進行選擇,就業行業意向相對分散,已明顯呈多元化趨勢,這也相對拓寬了大學生就業的路子,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只有不到15%的大學生愿意選擇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有21%的大學生選擇在北京就業,有將近30%的大學生選擇在上大學的地方即太原就業,另外還有34%的大學生選擇在其他大眾城市就業。由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會避開競爭壓力過大的經濟發達地區轉而選擇中等水平的城市,還有部分大學生想利用自己在大學期間建立的人脈關系而選擇留在太原工作。
(五)就業因素。
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考慮最多的兩個因素是經濟收入與個人發展機會,它們分別占到37%和32%的比重。此外大學生考慮的因素還有工作地點(占15%的比例)、工作單位性質(占9%的比例)。但是考慮專業對口的人數不到5%。由此可見,個人的收入與利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對工作的選擇,另外大學生在應聘時最看重企業的是企業的發展前景(占40%),有37%的大學生看中個人的發展空間,16%的人看重薪水的高低,13%的人看重公司重視人才的程度,只有不到5%的人看中的是公司的名氣。這說明大學生看待企業已經不僅僅是看企業的外在而更加注重企業的內在發展了。
(六)就業薪酬期望值。
對于將來就業薪酬的期望值,800~1000元的占4%,20xx~3000元的占56%,3000~4000元的占26%,4000元以上的占14%。而且大學生對薪酬標準的考慮是主要是根據以下三個因素確定的:
第一,對自身價值的評價(占45%);
第二,用人單位的實力(占29%);
第三,人才市場的行情(占26%)。這個調查結果說明,學生對于薪金的要求主要集中在20xx~3000元,這與太原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是比較相符的,而且大學生對薪酬也可以依據企業狀況市場行情等因素綜合考慮。說明大部分學生的薪金要求已趨于理性化,能開始對自身進行正確的定位,以提高應聘工作的成功率。
(七)就業政策。
關于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著有不到4%的大學生非常了解,24%的大學生比較了解,57%的大學生不太了解,6%的大學生不了解,這就說明大多數大學生對于國家級政府的就業政策不關心,而且學校等對這些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不夠,以至于這些政策對大學生就業沒有起到很多作用。
三、總結與建議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大學生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比較清醒的認識,自我定位較準確,就業態度務實,就業選擇趨于理性,但也發現少部分學生存在對就業形勢過分悲觀,就業態度相對被動,或者就業準備不足等問題。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大學生自身觀念的轉變。
其一,從資源稀缺性角度考慮,大學生應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我們知道人類的欲望是無限的,而我們所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從我們對未來無限的欲望來看,再多的就業機會也是稀缺的,而且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大學教育由精英化逐漸向一般化轉變,大學生人數與日俱增,所以大學生應該建立正確的積極的就業觀,擺正心態,正式現實,既不急于求成,也不優柔寡斷,面對稀缺的就業資源,善于抓住機會,自己做出選擇。
其二,對于就業目標的選擇,大學生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資源的稀缺性意味著每個人必須做出的選擇,而且我們都會努力達到效用最大化即使自己的資源達到最優配置。這就需要我們正確深入地認識自己,選擇自己認為可以達到效用最大的就業單位。
其三,大學生應該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用邊際分析法考慮,只有當大學生到社會最需要的崗位上去的時候,社會所收獲的利益才能達到最大化。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從短期來說,自身的效用可能沒有達到最大,但是從長期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自身潛力不斷開發,邊際效用也會不斷增加,實現學以致用,發揮自身特長,實現自身價值。
(二)完善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與指導。
第一,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應該與時俱進。各個高校都應及時了解市場動向,獲取市場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如果高校脫離社會,不管市場變化而只顧埋頭教書,最終會造成供求結構矛盾,畢業生不符合市場需求,最終會使學生就不了業。
第二,加強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不能只停留在為學生提供有限的需求信息、講解簡單求職技巧等方面,而是要結合學校實際對學生進行深入的針對性強的指導。同時,高校還應增加就業指導的內容,如:
①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講授就業形勢與擇業觀點、就業政策與擇業程序、就業市場求職向導、擇業方法與求職技巧;
②邀請專家、校友等舉辦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題系列講座;
③廣泛邀請用人單位,舉辦校內供需洽談會和招聘會。
洽談會和招聘會不要求“大而全”,而是要“精益求精”,便于學生參加,而且能夠有效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成功率,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等。通過這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及時準確地把當前最新的就業信息傳達到大學生那里,使學生能在第一時間里掌握就業動向與國家政府的就業政策。
(三)政府部門應加強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
首先,政府部門應該通過制定政策法規等方法來規范大學生就業市場,取消那些不合理社會壁壘,如:性別歧視,戶籍檔案等因素的限制。各級政府應該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大學生就業納入合法化合理化的軌道。
其次,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場經濟中,政府不僅是守夜人,它更是一只看得見的手。政府可以掌握全部市場信息,了解市場需求,從而通過宏觀調控措施,加以行政政策的輔助,實現人才資源的最優組合。
第三,政府也應該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培訓。大學生是我國寶貴的人力資源,大學生失業是人力資源的浪費。
大學生擇業意向調查報告3
摘要:目前,大學生就業是一件是人們都很關心的事,上到國家領導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在關注著大學生就業,尤其是在現在金融危機的嚴重的打擊,世界整體經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就更加讓人擔心。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成為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就這個問題我們對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的大學生就業意向進行了調查,從就業單位、就業地點、工薪福利等方面了解大學生的就業意向。本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調查情況的陳述;第二部分是分析總結調查結果,第三部分是針對現狀提出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山西財經大學 經濟類專業大學生 就業意向 調查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大學生就業問題,既是一項民生問題,又是一項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問題。隨著高校擴招步伐的加快,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步入大眾化的新時期,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特別是20xx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熱點和難點,引起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為大學生就業想方設法做好服務與推介工作已成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種形勢下,大學生對于就業會不會有新的想法或新的要求呢?對此,我們對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調查報告。
一、調查研究的實施
(一)調查的對象與范圍。本次調查覆蓋了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財政金融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等三個學院大三年級與大四年級的學生。我們按照各個學院總人數的比例從其中隨意抽取同比例的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方法。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由小組同學共同設
計問卷、發放問卷、回收問卷、統計并整理調查數據、分析歸納調查結果、撰寫調查報告。
(三)調查內容與問卷設計。本次調查內容主要從“畢業后的選擇”、“職業準備”、“就業心態”、“就業去向”、“就業因素”、“就業薪酬期望值”、“就業政策”等七個方面展開,設計了15個選擇題。
(四)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本次調查問卷發放與回收工作從20xx年4月19日至20xx年4月22日進行。從最后調查問卷的回收情況來看,回收率達到85%以上,沒有無效問卷,故本次調查結果真實可信,調查分析以調查結果為基礎進行分析。
二、調查統計與分析
(一)畢業后的選擇。根據本次調查,有17%的同學在畢業后選擇直接就業,58%的大學生選擇參加研究生考試,部分大學生選擇考公務員,另外還有較少數的大學生選擇出國深造、自主創業。由此可見,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在畢業后會繼續學業,所以,對于選擇直接就業的大學生來說會減少一部分競爭對手;對于各就業單位來說,可供選擇的應屆大學生人數也減少了。
(二)就業準備。從本次調查來看,有90%的大學生在大四之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了,其中從大一開始關注就業資訊的占26%,從大
二開始關注的占28%,從大三開始關注的占37%。可見,在就業準備上大部分學生具有主動意識。大學生的就業渠道主要有:人才招聘市場,校園招聘會,網上投簡歷,父母朋友的介紹。其中,人才招聘市場與校園招聘會是大學生獲取就業機會的最主要的方式。這表明學生能開拓多種渠道求職,另網上求職的方式也開始為學生所接受。在調查中有的學生提出應提高校園招聘會的針對性,只有專業對口率較高的招聘會才能提高就業的成功率。另外我們對找工作時同學愿意為就業知識準備和技能準備所做的金錢投資也進行了調查,其中愿意投入500~1000元的人最多,占總人數的45%。有13%的人不愿意為其投入過多的資金,17%的人愿意投入500元以下,還有25%的人愿意花費1000元以上為找工作做準備。這表明大部分同學愿意在找工作前先武裝自己,這樣做會給同學增加成功的機會。
(三)就業心態。在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認識上,有52%的同學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有信心,33%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感到迷茫沒有信心,另外還有8%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感到心灰意冷毫無信心,5%的同學還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這說明,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雖然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但是過半的大學生還是有信心的,然而那些對未來感到迷茫失去信心的同學也是不能忽視的。在專業與工作性質的問題上,66%的大學生愿意選擇一份與專業有關聯性但不一定對口的工作,有13%的大學生一定要找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另外還有14%的大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工作,有7%的同學也愿意選擇工作性質與專業無關的工作。其中,選擇專業與工作性質有關的比例最高,說明在大學生群體中存在著“學以致用”的工作認識。
(四)就業去向。關于就業單位的意向,除學校、科研設計單位只有少數人(不到10%)愿意考慮外,其它就業單位都被大學生所接受,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民營或私人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等均有超過17%的大學生愿意選擇。可見,學生基本能夠結合自身實際進行選擇,就業行業意向相對分散,已明顯呈多元化趨勢,這也相對拓寬了大學生就業的路子。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只有不到15%的大學生愿意選擇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有21%的大學生選擇在北京就業,有將近30%的大學生選擇在上大學的地方即太原就業,另外還有34%的大學生選擇在其他大眾城市就業。由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會避開競爭壓力過大的經濟發達地區轉而選擇中等水平的城市,還有部分大學生想利用自己在大學期間建立的人脈關系而選擇留在太原工作。
(五)就業因素。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考慮最多的兩個因素是經濟收入與個人發展機會,它們分別占到37%和32%的比重。此外大學生考慮的因素還有工作地點(占15%的比例)、工作單位性質(占9%的比例)。但是考慮專業對口的人數不到5%。由此可見,個人的收入與利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對工作的選擇。另外大學生在應聘時最看重企業的是企業的發展前景(占40%),有37%的大學生看中個人的發展空間,16%的人看重薪水的高低,13%的人看重公司重視人才的程度,只有不到5%的人看中的是公司的名氣。這說明大學生看待企業已經不僅僅是看企業的外在而更加注
重企業的內在發展了。
(六)就業薪酬期望值。對于將來就業薪酬的期望值,800~1000元的占4%,20xx~3000元的占56%,3000~4000元的占26%,4000元以上的占14% 。 而且大學生對薪酬標準的考慮是主要是根據以下三個因素確定的:第一,對自身價值的評價(占45%);第二,用人單位的實力(占29%);第三,人才市場的行情(占26%)。這個調查結果說明,學生對于薪金的要求主要集中在20xx~3000元,這與太原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是比較相符的,而且大學生對薪酬也可以依據企業狀況市場行情等因素綜合考慮。說明大部分學生的薪金要求已趨于理性化,能開始對自身進行正確的定位,以提高應聘工作的成功率。
(七)就業政策。關于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著有不到4%的大學生非常了解,24%的大學生比較了解,57%的大學生不太了解,6%的大學生不了解。這就說明大多數大學生對于國家級政府的就業政策不關心,而且學校等對這些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不夠,以至于這些政策對大學生就業沒有起到很多作用。
三、總結與建議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大學生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比較清醒的認識,自我定位較準確,就業態度務實,就業選擇趨于理性,但也發現少部分學生存在對就業形勢過分悲觀,就業態度相對被動,或者就業準備不足等問題。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大學生自身觀念的轉變。其一,從資源稀缺性角度考慮,大學生應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我們知道人類的欲望是無限的,而我們所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從我們對未來無限的欲望來看,再多的就業機會也是稀缺的.,而且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大學教育由精英化逐漸向一般化轉變,大學生人數與日俱增,所以大學生應該建立正確的積極的就業觀,擺正心態,正式現實,既不急于求成,也不優柔寡斷,面對稀缺的就業資源,善于抓住機會,自己做出選擇。其二,對于就業目標的選擇,大學生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資源的稀缺性意味著每個人必須做出的選擇,而且我們都會努力
達到效用最大化即使自己的資源達到最優配置。這就需要我們正確深入地認識自己,選擇自己認為可以達到效用最大的就業單位。其三,大學生應該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用邊際分析法考慮,只有當大學生到社會最需要的崗位上去的時候,社會所收獲的利益才能達到最大化。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從短期來說,自身的效用可能沒有達到最大,但是從長期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自身潛力不斷開發,邊際效用也會不斷增加,實現學以致用,發揮自身特長,實現自身價值。
(二)完善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與指導。第一,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應該與時俱進。各個高校都應及時了解市場動向,獲取市場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如果高校脫離社會,不管市場變化而只顧埋頭教書,最終會造成供求結構矛盾,畢業生不符合市場需求,最終會使學生就不了業。第二,加強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不能只停留在為學生提供有限的需求信息、講解簡單求職技巧等方面,而是要結合學校實際對學生進行深入的針對性強的指導。同時,高校還應增加就業指導的內容,如:①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講授就業形勢與擇業觀點、就業政策與擇業程序、就業市場求職向導、擇業方法與求職技巧;②邀請專家、校友等舉辦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題系列講座;③廣泛邀請用人單位,舉辦校內供需洽談會和招聘會。洽談會和招聘會不要求“大而全”,而是要“精益求精”,便于學生參加,而且能夠有效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成功率,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等。通過這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及時準確地把當前最新的就業信息傳達到大學生那里,使學生能在第一時間里掌握就業動向與國家政府的就業政策。
(三)政府部門應加強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首先,政府部門應該通過制定政策法規等方法來規范大學生就業市場,取消那些不合理社會壁壘,如:性別歧視,戶籍檔案等因素的限制。各級政府應該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大學生就業納入合法化合理化的軌道。其次,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場經濟中,政府不僅是守夜人,它更是一只看得見的手。政府可以掌握全部市場信息,了解市場需求,從而通過宏觀調控措施,加以行政政策的輔助,實現人才資源的最優組合。第三,政府也應該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培訓。大學生是我國寶貴的人力資源,大學生失業是人力資源的浪費。
【大學生擇業意向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擇業調查報告01-05
大學生就業擇業觀念調查報告03-04
大學生旅游意向調查報告07-06
大學生旅游意向調查報告06-24
中國大學生擇業價值觀及求職心理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04-25
大學生就業意向的調查報告(通用6篇)02-22
大學生就業與考研意向調查報告(精選5篇)03-05
大學生畢業就業意向調查報告(通用10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