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通用12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 1
為了摸清當前農民增收現狀、構成與變化趨勢,各項農民增收政策的落實情況及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有效途徑,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制定的農民增收問題調查方案,組織技術干部深入進行了入戶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趨勢。
(一)經濟資源情況。
1、基本情況。
該村393戶,1501人。按文化程度分類:不識字的11人,占0.7%;小學的604人,占40%;初中的525人,占35%;高中以上的361人,占24.1%。按勞力結構分類:總勞力731人,占總人口的48.7%,其中滿勞力518人,占勞力總數的71%,男勞力464人,占63.5%。在勞力中受過培訓的325人,占總勞力的44.5%,有技術特長的218人,占總勞力的29.8%,在外打工的384人,占勞力總數的52.5%。土地構成分類:全村土地總面積697.6畝,其中耕地498畝,林地199.6畝,在耕地中水田面積441畝,旱地57畝。生活設施建設享受程度:全村通電戶390戶,占總戶數的99.2%;通公路戶325戶,占總戶數的82.7%;通電話121戶,占總戶數的30.8%。人均純收構成;全村20xx年人均純收入2350元,20xx年村級人均純收預計2500元。
10戶調查匯總,共計42人。其中男25人,女17人,按年齡分0—16歲11人,17—22歲7人,23—40歲7人,41—50歲14人;按文化程度分:不識字的2人,小學20人,初中17人,高中3人。勞力28.5人,其中男勞力20人,勞力中受過培訓的2人,外打工的18人,占勞力總數的63.2%。
按人平純收層次劃分,人平純收在1201—1800元的有3戶,1801—6500元的有6戶,6501元以上的1戶。
2、土地總面積10戶合計160.5畝,其中耕地46.3畝,林地17.2畝,藥材93畝,在耕地中水田29.3畝,旱地4.9畝。
3、物資總價值10戶累計419090元,其中房屋價值370400元,家庭耐用品41670元,生產用固定資產900元,存貨折款6120元。
養殖業10戶中共計養豬20頭,戶平2頭,養雞62只,戶平6.2只。
家庭生活耐用品10戶中共計擁有電視機9臺,電冰箱2臺,洗衣機2臺,熱水器2臺,摩托車2輛,電話機7部,自行車7輛,家具16組。
存貨數量調查,10戶共計存糧4450公斤,折款5400元;存油料420公斤,折款980元;存藥材50公斤,折款250元,其它農產品275公斤,折款160元。
房屋建筑面積1822平方米,其中磚混結構995平方米,磚木結構147平方米,土木結構680平方米。
4、金融資產:合計85500元,其中存款9000元,現金6500元,應收外欠款70000元。
5、糧食平衡。當年收入累計22205公斤,其中購入2100公斤,當年支出口糧4770公斤,種糧145公斤,飼料6250公斤,其它7550公斤,年未結余6575公斤。
6、債權債務累計17.1萬元,其中債權7萬元,債務10.1萬元。
(二)種植業結構與效益。
1、種植結構:10戶累計20xx年全年農作物復種指數188.9畝,其中糧食作物65.3畝,經濟作物116.5畝,蔬菜0.6畝,油料5.5畝。
2、經營收入:10戶累計經營收入144317元,其中糧食27254元,經濟作物114150元,蔬菜1190元,油料1723元。
3、經營支出;10戶累計經營支出71081元,其中糧食4394元,經濟作物66300元,蔬菜123元,油料244元。
4、凈收入。10戶累計凈收入72460元,其中糧食22464元,經濟作物47450元,蔬菜1087元,油料1459元。
每元投入凈收3.09元,畝平凈收入392元,每工凈收27.8元。
(三)家庭純收入。
1、總收入。10戶累計267238萬元,其中家庭經營收入164218萬元,工資性收入59820元,轉移性收入45000元。
2、純收入。10戶累計189025元,其中家庭經營純收入84105元,工資性純收入59820元,轉移性收入45000元,20xx年人平純收入3685元。
(四)家庭總支出。
累計支出31753元,其中生活消費支出234720元,家庭經營支出72937元,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9000元,稅費1368元,其它452元。
(五)家庭純收預測。
20xx年家庭純收10戶累計187271.4
元,其中家庭經營純收97451.4元,工資性純收21820元,轉移性純收68000元。20xx年人平純收預計4458元,較上年3684元增774元,增長21%。
二、制約因素。
1、文化素質較差。抽查10戶調查,文盲2人,占抽查樣本的4.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37人,占抽查樣本的88.1%,高中以上的3人,占7.1%。
2、專業技能人員少。抽查10戶中,勞力28.5人,其中受過培訓的僅2人,占勞力總數的4.8%,在打工收入當中,基本是從事勞動強度較大的體力勞動,因此打工收入較低。
3、技術含量普遍低。抽查10戶中,種植結構調整比較優良,其糧經比為1:1.8,但在經營過程中受市場價格下跌和技術投入跟不上等因素影響,致使家庭收入出現負增長。
4、人口素質相對差。全村1501人中,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58人,占總人的3.9%。其中弱智人口27人,重病人口31人,這將給平穩增收帶來一定的影響。
5、村辦企業無發展。調查結果,全村沒有突出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基地,更談不上有促進農民增收和集體積累的生產加工企業,固此,農民增收潛力不大。
6、交通通訊條件差。全村393戶,通公路的325戶,還有68戶人家住在偏高偏遠的地方,這部分人口因交通條件差而限止了生產發展。通電視信號的僅172戶,還有121戶不能正常收看電視節目,因此不能及時了解市場信息和掌握科技知識。這些因素制約著生產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增收途徑與對策。
10戶調查結果,20xx年總收入267238元,其中家庭經營收入162418元,占總收入的60.8%,轉移性收入104820元,占總收入的39.2%。由此可見,其主要增收途徑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做好人力資源開發。富余勞力外出務工,不僅學到了技術,掙回了票子,而且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樹立和增強了發展市場經濟的膽識和氣魄,調查實事也充分證明了打工經濟在近期內仍然是農村經濟增長的支撐,是農民脫貧致富,改造居住條件和改善生活條件的有效捷徑。
2、認真做好耕地資源開發。一是要有效利用和開發現有耕地資源,保護基本農田,堅決杜絕濫占濫用耕地;二是要下力抓好耕地利用,杜絕拋蔬、撂荒現象;三是要調整好作物布局,大力發展多種經濟作物,要調優結構、調新品種、調高效益;四是切實抓好旱地農業開發;五是要實現種地養地結合,發展生態農業。通過耕地資源的有效開發,實現農民增收水平的穩定提高。
3、認真做好山場資源開發。在山場資源利用上,一是要對25度以上宜退耕地進行退耕還林,重點抓好茶葉、干鮮果、生態林、用材林、藥材、魔芋為主的基地建設;二是開發利用草場資源,發展牛、羊畜牧養殖業。
4、認真做好養豬業的發展。調查結果10戶中,養豬的20頭,養雞62只,戶平純收入在1600元左右,人平養殖業純收在380—400元,占年人均純收的10%以上。可見養殖業對人均純收的增長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此,要在養殖業上下大功夫,實現戶平4頭豬,10只雞的養殖目標,立爭養殖業步入一條良性發展軌道。
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 2
本次調查,我以訪談法為主觀察法為輔走訪了我所在村鎮的部分農戶。做了一份關于農民收入的調查報告。通過調查,我了解到,近年來,農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水平也有所上升。但在某些方面還有不足之處。
一、調查情況
1 、 30戶農戶基本情況。合計人口120人,其中有勞動力58人,占總人數的48%。外出務工26人,務農31人,務農人數占總人口的24.4%。農村實際務農勞動力,年齡在48-60歲以上的,占71%,大多為年齡較大的男性和留守婦女;文化水平多為小學、初中。耕地102畝,人平0.85畝。
2 、農民收入基本情況:
① 30農戶糧食種植主要以雙季水稻為主,20xx年糧食種植面積共203.1畝,糧食產量共計13.7萬斤,提供商品糧7.54萬斤。糧食總產按商品收購價(平均1.15元∕斤)折算實現總收入15.75萬元,糧食生產性成本總支出9.26萬元,實際每畝人均純收入450.7元。
②冬季種植油菜面積共計55畝,占總耕地面積17%,油菜人均純收入120.1元。
③種植經濟作物大戶,自建花卉和苗木基地達12畝,實現土地流轉5畝,家庭經營性年總收入達20萬元。基地按純收益率30%折算,其他種植業人均純收入165.7元。
④養殖業方面來講,20xx年生豬僅出欄61頭,年家禽共出籠1002羽,人均養殖業純收入828.6元,所占比重大幅縮水。水產養殖年產量4.15噸,人均純收入64.9元。
⑤全年農民打工人均收入5129元;政策性人均收入71.5元;其他收入789元。農民人均總純收入達6883元。
二、農民收入變化情況
(一)綜合總體概況
根據30戶農民家庭收入調查數據統計
農民家庭收入主要構成有: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其中,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收入所占比例較大。
1 、工資性收入:農民外出從業得到的收入穩定增長。 20xx年農民工資性人均收入4078.9元,20xx年人均工資性收入4527元,比上年增加448.1元,增幅11.4%,農民工資性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比重上升到75%。
2 、家庭經營收入:家庭經營收入穩步增長。 20xx年家庭經營人均純收入1106.9元,比上年增加114.3元,增長11.5%。從調查情況看:在家庭經營收入中,糧食收入絕對值逐年增加,在調查表中可看出它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因為糧食生產效益一直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擠壓,糧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較少。據統計,我市糧食收入占家庭經營總收入的49.7%,對農民收入的影響仍然較大。
20xx年糧食成本及效益情況表對減少,農民增收面臨成本高、收益低的壓力。
3 、其他收入:服務收入、財產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穩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減少,以篾貨、茶葉為主要農產品的加工收入受災害性天氣影響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平不高。
(三)總支出情況
20xx年農民人均家庭總支出8151元,比上年增加187.1元,增長6.5%。 20xx年農民人均家庭總支出8666元,與上年增加515元,增長13.3%。在家庭總支出中生產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長比較快。
1、受農資、飼料等價格上漲的影響,農民的生產性支出逐年增加。 20xx年種植業(糧食)生產性支出人均407.5元,20xx年種植業(糧食)生產性支出人均480.3元,同比增加72.8元,增長達17.9%;20xx年養殖業生產性支出人均347.6元,20xx年養殖業生產性支出448.1元,同比增加100.4元,增長28.9%。同時,購置生產性固定資產支出也在增加,由于部分農機具享有政策性補貼,一家一戶重復購置農用機械,增大了人均生產性支出。在家庭總支出構成中,生產性支出總額占家庭總支出的近三分之一,達到29.6%。
2、農民人均生活支出明顯增加。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899元,比上年增加264元,增幅10%。 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444元,比去年增加545元,增長11%。農民生活消費總支出隨物價變化急劇上升,使農民家庭總支出明顯增加。
三、影響當前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農民收入雖取得較快的增長,但仍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業增收空間受限。一是農資價格上漲過快,遠遠超過農產品價格的增長。 20xx年全市農產品收入增長10.2%,而用于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的支出則增長15%-30%不等,說明純收益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擠壓,投入產出率低,致使農民收入增速緩慢。以肥料為例,實際市場價連續幾年漲幅都在15%以上(最新市場價格見下表)。
20xx年C兩優87、 C兩優396,V兩優1、 7、 8號價格均為35元/斤,比20xx年每斤又漲了至少10元,上漲40%。二是農田基礎設施不完善。目前一些中低產田基礎設施脆弱,排水引灌、保旱保肥的能力不高,抵抗風險災害的能力較差,成為制約農業生產增產增收的瓶頸。特別是近年來冰災、水災、病蟲災害等發生頻繁,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不穩定性。比如年初的冰雪災害就給油菜生產帶來很大的損害,人均產量下降了2.8%,其他冬種農作物生產也受不同程度影響。三是養殖業收入因多種原因相對減少。近幾年來,因勞動力外出、飼料漲價、疫病及牲豬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等原因,飼養牲豬的農戶明顯減少,導致農民的養殖業收入減少。從調查的100戶農戶看,20xx年有62戶,20xx年只有43戶。
(二)外出務工收入增長空間變小。農村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適用技術應用差。絕大多數年齡結構老化、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不強;出外打工經商的農民,多數只能從事一些勞動強度大、環境惡劣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隨著產業結構升級,用工單位對勞動力素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就業難度將不斷加大,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增長空間也將受到擠壓。
(三)惠農政策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的份額較少。近年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業政策保險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廣大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展開,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投入,通過政府轉移支付,加大補貼力度,但這部分資金中相當部分是用于扶持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改善農村生活條件,能夠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的份額較少。
(四)農民生產負擔較重,農民種糧積極性受到極大影響。近年來,農民承擔的費用支出一直呈上漲趨勢,有些不必要的開支影響了擴大再生產,主要表現在固定資產重復購置,農民服務收入減少,財產性收入減少,僅有的資金不能滿足規模生產的投入需要。
總得來說,農民在現階段的生活水平還是有了相當的進步。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這次調查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農民的生活水平和城鎮相比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農村勞動力向外轉移的同時并沒有更多的技術引入農村,科技下鄉之類的活動還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此外,向外轉移的勞動力的素質不高,大多只能從事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手工業等。農村在教育、醫療、文化上的問題更是不容忽視。
我村農民存在的普遍弱勢:當前我村農民的消費開支負但仍然過重,由于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有較大程度的增長,農業生產的費用仍然要占農民收入相當大的比例;另外是醫療費用支出,農民一旦生病住院,醫療費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勞動力生病后,致使該家庭勞動力缺乏,常常很快就會返貧。另外,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高,主要體現在生產經營管理技能、文化科學素質和觀念意識等方面,既影響了農業的生產,也影響了勞動力的移,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只能做苦力和勞動密度高的行業,未能以勞動力產生勞動價值,造成了人力資源的優勢不能顯現。另外還有農民經營生產方式粗放,農民的信息來源渠道單一,農業結構不合理等。
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為,要使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應該解放思想,增強市場意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加大農業產業增收結構調整力度,自覺按照市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想要發展就必須擁有市場,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一是增強市場主導意識,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靠市場引導生產,大力發展“市場農業”和“訂單農業”。按照市場的.要求來進行生產,不僅僅要以當前市場為導向,還要以未來的市場變化趨勢為導向,形成“人無我有”的局面,搶占先機;二是增強質量效益意識,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在農產品相對過剩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要適應市場化的需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優”的格局,提高農業產業經濟效益;三是增強特色創新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不能盲目跟隨,別人怎樣調整就跟著怎樣調整,這不僅僅會嚴重挫傷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還會使農民減收,因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特色,形成“人優我特”,促進農業增收。
擴大勞動力轉移輸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認真落實省市縣關于加快農村剩余勞力轉移輸出的政策意見,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措施來抓。一是要強化宣傳,大力營造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切實轉變農民“死守家門、固守土地”的封閉觀念,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二是堅持就地轉移的和外出轉移兩手抓,推動農民就業多元化,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促進農民持久穩定增收。
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單純從大農業方面來促進是遠遠不夠的,保持農業的穩定發展,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有道是“無工不富”。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農民進廠就業,使一些有后顧之憂的農民既能搞好農業生產,又能增加勞務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農民“洗腳上岸”,發展個體商貿業和運輸業,多方面拓寬增收渠道,保持農業增收穩定。
強化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當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農民素質偏低已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要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突破這個瓶頸,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一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雜志、互聯網等手段,為農民解疑釋難,最快捷的推廣農業實用科技,普及農村致富實用技術,滿足人民對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貧培訓的契機,使一批農業生產骨干走出去,洗腳上岸進課堂,培養他們的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提高一切圍繞市場轉,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領,再讓他們去培訓農民,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夯實農業基礎,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一是鼓勵農民組織農業協會,按市場化要求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協會+農戶”的方式,開展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及農村社區服務,促進農產品的產供銷市場一體化,拓展增收空間。二是優化基層干部隊伍,著力選擇和和使用有技術、有經濟頭腦的農村基層干部,團結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務實創新的開展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夯實農業基礎,增強農業發展后勁;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積極編報項目向上爭取資金,搞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規劃和管理;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穩產高效;加快農業新機具的推廣,推動農業機械化步伐,提高農民勞動效率;加快實施農村實事工程,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優化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新的歷史時期,要進一步做好促進農民增收的工作,不能再僅僅使用過去那些行之有效的老經驗、老辦法,而要更多地采用適應市場經濟和我國加入WTO新形勢的新思路、新辦法。為此促進農民增收特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促進農民增收。這是農村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擺在廣大農村干部面前的一項首要任務,促使廣大基層干部真正把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上來。
2、要以搞活土地流轉為突破口,解決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從立足長期發展的戰略來看,必須從“土地是農民的基本保障”這一關鍵問題著手,通過搞活土地流轉引進外商外資和城市資本,對土地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利用,從而大幅度地提高土地效益,使流轉出土地使用權的農戶迅速增加土地出租收入,并將其中一部分用于社會保障,使他們能夠取得長期收益。只有這樣,才能一攬子解決上述問題。
3、要以“三項制度改革”為重點,努力增加農民的投資性收益。大力推行專業合作制。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突出以資金為紐帶,使農戶形成利益緊密的經濟聯合體。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由農戶組建投資性股份合作社,通過興建和出租標準廠房、打工樓、倉庫等,從事物業管理。
4、要以推進農業企業化為基礎,提升農業產業化和專業化水平。農業企業化是運用現代工業的投資方式、經營管理方式改造農業微觀經濟組織的一個過程,是使千家萬戶農民發展成為市場經濟主體的重要途徑。其主要形式有:家庭農場、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股份公司等。
5、要以重塑服務體系為抓手,著重解決農民增收中的實際困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而目前,農民最為迫切需要的、政府和集體最能有所作為的,就是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重塑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對吸納當地農村勞動力的企業減免所得稅或減收各項規費。同時,要繼續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教育、形勢教育和政策教育,使廣大農民增強市場意識、投資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拼搏意識。
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 3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以保障農民收入快速健康發展。然而,從現實情況看,農民收入依然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加大,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面臨嚴峻的挑戰。作為一個農村人,我不禁要問: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農民增收困難,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利用假期時間對自己所在縣農民增收問題做了一次深入調查,以期為本地農民增收困難問題的解決提供合理化建議,幫助當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一.調查對象與調查方法
選取xx縣有代表性的部分村莊進行調查,采用入戶走訪、實地 調查等方式,同時,充分發揮同學、親戚優勢利用電話、短信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在調查結果的基礎上,結合相關資料完成此報告。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就業困難。就業是民生之本,是解決農民增收的根本條件。然而,從調查情況看,我縣農民就業問題嚴峻,出現了大量剩余勞動力,并且,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和土地規模經營的推進、農業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廣和提高,農村勞動力的過剩程度必然會進一步增加,相應的需要更多的勞動崗位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然而,我縣鄉鎮企業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吸納勞動力的能力較低,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2.農民素質偏低,與農業現代化不相適應。在農民素質方面,我主要調查了以下四點:一是農民的受教育程度。調查結果顯示,我縣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為5.8年,初中、小學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農民的科技素質。調查結果顯示,我縣農民農業科技素質不高,進行農業活動大多依靠傳統經驗,接觸過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觀念。我縣農民思想觀念保守,缺乏進取精神,很多農民表示只要能夠吃飽穿暖就別無所求,因此,很多農民僅依靠傳統的種植業維持生計。四是農民對農業政策的關注力度。調查結果顯示,有70.13%的農民從未關注過三農政策,33.7%的農民不知道三農指哪幾方面,63.64%的農民僅靠聽說獲取農業政策信息。從這四方面來看,我縣農民的整體素質偏低,成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一大障礙。
3. 生產力低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矛盾凸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我國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它的消極作用已開始顯現。精細的生產模式不能形成規模,農業機械化和先進生產技術推廣緩慢,且農產品批量小、質量差,無力面對市場競爭。單家獨戶的生產模式不僅效率低下,還將大批勞動力禁錮在農業上,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也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障礙。
4.村官選舉問題重重,村委服務不到位。在調查村官選舉這個問題時,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經濟發達、鄉鎮企業較多的村莊,村干部成了美差,有人為了當上村干部,花費巨額資金送禮,有的甚至打起了“選票價格戰”,一張選票從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選人一次竟花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與此相反,在經濟落后、沒有鄉鎮企業的村莊,村干部選舉卻很少有人問津,當選者多為年齡較大、無力從事其他職業的人。不難想象,在這兩種情況下組織起來的村委會其服務意識和帶動能力是怎樣的。素質偏低的村委會成員導致村委會發揮不了應有的職能,使其在引導種植結構、引導推進產業化經營、引導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引導加快勞動力轉移等方面都顯得力不從心,這也是農民增收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5. 城鄉教育差距繼續擴大,留守兒童教育受制約。我縣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低,當地教育發展受限,突出表現在教師工資上,根據調查,我縣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分別為17400元和14650元。較低的工資水平致使大量優秀教師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同時,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加,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對他們的輔導、教育乏力,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像心理發育不健全、學習成績下降等。城鄉教育的巨大差距,是農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鎮居民差。
6.多管齊下,切實提高農民工地位。政府應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切實保護農民工的權益,拿出一定資金用于解決農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醫療、保險等,幫助農民工解決后顧之憂。同時,嚴厲打擊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為,確保農民工勞有所得。
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 4
一、調查背景及意義
我國是一個擁有13多億人口的大國,而農村人口的數量占到總人口的將近60%。人們的生存發展以及國家經濟科技等的進步都離不開農民的辛勤勞作。現在農民收入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一個難點問題。
我國的"三農"問題是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問題。《新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重要文獻選編》中就指出:“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礎,農民和農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而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再到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轉變,農民解決了溫飽問題,生活總體上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經濟發展仍然呈現出相對滯后、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不吻合等弊端,難以滿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農民收入依然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加大。作為一個農村人,我不禁要問: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農民增收困難,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利用假期時間對自己所在鎮的農民關于增收問題做了一次深入調查,以期為本地農民增收困難問題的解決提供合理化建議,幫助當地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調查方式包括發放不記名調查問卷、實地走訪以及與當地農民交談了解情況等。
二、調查問卷
您好!我是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大三的學生。此份調查問卷主要是了解農民的收入來源,不涉及其它事情,調查問卷不留名,不泄露您的隱私。非常感謝您的配合,謝謝!
1.您的年齡是
A 18 -40 B 40-50 C 50 以上
2.您家庭目前人口數目人
3.您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是
A農業收入 B 外出務工C 經商 D 其它
4.您家庭一年的收入狀況
A5000以下 B5000-10000 C 10000以上
5.您家里主要外出務工人員所從事的行業
A建筑業B運輸業 C 采礦業 D服務業F其它
6.您覺得打工與務農哪個掙的錢多
A 打工 B務農
7.您是不是專業養殖戶或種植戶
A是 B不是
8.您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學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 D 大專及以上
9.在你的消費當中,哪種消費內容所占的比例最大:
A供養子女學習 B家庭飲食開銷 C娛樂方面 D 其他
10您對國家實施的三農政策的滿意程度
A.較滿意 B滿意 C一般 D不滿意
11.鄉村干部處在農村最基層,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您對村干部看法:
A滿意 B不滿意 C基本滿意
12.對鄉村干部不滿意原因:
A不思進取 B不深入基層 C貪占、吃喝風嚴重 D知識結構不能滿足需要
三、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30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調查對象為我家鄉所在的本村以及鄰近行政村的農民。參與調查過程的人們年齡都在30至50歲之間,絕大部分已經成家。在調查的30戶農民中,人口總數為109人,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每年人均純收入大概為1400元(因為沒有辦法統計每個被調查對象家庭的具體收入數據,只能根據調查結果得出大致的收入水平)。家庭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戶數為26戶;5000—10000元之間的戶數為0戶;10000元以上的戶數為4戶。在被調查的30個家庭中,外出務工人員數目為26個,主要從事采礦、建筑行業的工作。具體比例為從事采礦業15人,占57.7%;從事建筑行業9人,占34.6%;從事服務行業2人,占7.7%。被調查的人們,知識水平普遍較低,30個調查對象的學歷均為高中以下水平。而且絕大多數認為家庭開銷最大的為子女上學費用。
通過對調查問卷以及談話內容進行統計分析,我得出了本村附近農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收入水平普遍比較低。30戶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大概只有1400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子女讀書、生病就醫,婚喪嫁娶人情世故等的費用,農戶所剩無幾。如果再遇上自然災害或者收成不好,甚至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2、農民收入渠道窄,要想增收難度較大。大部分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傳統的糧、棉、油等農產品,而且經常會出現糧價下跌,賣不出去等情況;調查對象普遍反映家中有剩余勞動力,但是由于知識水平較低,同時市區直企業下崗職工也在不斷增加,這些都給他們外出打工獲得收入增加了很多的困難;大部分村鎮企業也因為經營不善出現虧損甚至關閉,這也制約了農戶收入的增加。
3、外出打工待遇較差,工作條件艱苦。在與被調查的30戶農民聊天過程中,大部分人都說家里面出去務工的人從事的都是建筑隊工作或者井下采煤工作,收入很低,工作環境非常惡劣,而且還經常有危險。但是由于學歷的限制,他們外出也只能從事這些方面的工作。
4、農民收入非常不平衡。少數農戶的高收入掩蓋了個別農戶收入下降的真相。通過了解發現,個別農戶的年收入已經過萬,生活水平也很高;但是也有農戶的.家庭年收入不滿一千,已經到了賒賬度日的地步。這種情況的發生跟個人有關,也跟國家政策以及村干部的領導有關。
5、村干部問題重重,村委服務不到位。通過調查我發現,本村以及臨近村莊的村干部選舉已經成了“選錢”—誰有錢誰就能當上干部。有人為了當上村干部,花費巨額資金送禮,有的甚至打起了“選票價格戰”,一張選票從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選人一次竟花費幾萬甚至幾十萬。不難想象,在這情況下組織起來的村委會其服務意識和帶動能力是怎樣的。素質偏低的村委會成員導致村委會發揮不了應有的職能,這也是農民增收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6、農村兒童教育水平以及師資狀況堪憂。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低,當地的教師工資水平較低,這致使大量優秀教師流失,進而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同時,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加,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對他們的輔導、教育乏力,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像心理發育不健全、學習成績下降等。
四、對策及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真正實現農民增收就必須多管齊下,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存在的種種不足。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于農民自身的素質。政府部門可以安排科技人員下鄉,對農民進行技能培訓,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鼓勵農民大膽嘗試,自主創新。
2、發展鄉鎮企業,推動本地經濟發展。針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就業困難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依靠發展農業和相關產業來解決問題,根據當地的農業特色,建立與其相關的鄉鎮企業,聘請外來有管理經驗的人員進行管理輔導,使企業走上良好的發展軌道。
3、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國家應當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拓寬農民收入途徑,真正實現農民增收、富裕。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基本建設資金應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差距。
4、加大政府監督保障力度,規范制度體系。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每年從財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保障農民生活,減輕農民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壓力,增強農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規范制度體系,確保國家各項政策的嚴格執行,使農民真正從中受益。這樣也可以保證每位農民達到溫飽水平,不至于出現貧富差距過大的情況。
5、增強農民民主民權意識,提高村官素質。可以通過宣傳教育對廣大農民普及選舉知識,使他們明白選舉村干部并不是“選錢”,而是選出一個帶領自己致富的領導,一個可以信賴的、有領導能力的人。同時加強鄉鎮政府的行政干預力度,嚴厲打擊賄選行為,保障每次選舉實現公正公平公開,選出村民心目中滿意的干部。
6、加大農村學校師資力度,提高教育水平。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保證并進而提高農村教師的收入,吸引外來優秀教師來農村任教,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水平得到提升。同時組織城鎮孩子進行“一幫一”活動,關愛關懷農村留守兒童,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是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 5
加快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村工作的首要問題和中心任務,也是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著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我縣農民收入狀況如何,影響農民增收的癥結何在?xx年11月份,本人對所在地的村民收入進行了一次實地調查,調查采取座談的形式,對村民收入狀況進行了調查了解,并形成以下報告。
一、農戶收入的現狀
本次共走訪調查農戶 戶,其中:純農業戶 戶;半農半商的 戶。其中,xx年度家庭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 戶;1萬元(含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 戶;2萬元(含)以上3萬元以下 戶;調查顯示:當前,我村大部分村民家庭收入還很低,加上生產、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充分顯現,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等,使得農民在短期內增收還很困難。
二、農戶收入狀況分析
在此次調查的20戶中,總人口103人,其中,除老人和學生以后有勞動力50人,在所調查的勞動力中,外出務工15人。在農戶的收入構成中,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原始的生產模式,以種玉米等原始農作物為主,二是近年來主要發展和扶持的經濟作物,如芭焦玉、烤煙等,三是外出務工。從收入構成可以看出,農民來源于外出務工和原始的生產模式的收入較少,來源于經濟作物的收入較多,其次近年來由于國家對農村的政策較好,如退耕還林、良種補貼等也在給一般家庭進行了貼補。
通過以上分析,目前,我所在村的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還是靠經濟作物收入,從調查出的在家勞動人數占總勞力人數近70%的比率來說也是如此;分析當前農戶家庭經濟收入低,增收困難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農民絕對收入水平較低。雖然被調查的20農戶中,年收入1萬元以上的占大多數,但近年來農村家庭開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調查的約70%以上的農戶全年沒有結余,稍有變故就得負債。
(2)增收速度緩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因受傳統的生產模式所左右,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還跟不上形勢要求。調查發現,一是特色主導產業總量小,覆蓋農戶少。二是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 無法更新生產觀念。就如一個新的玉米種子到來都有人以為沒有自已一直種的老品種增產,二是受農民整體素質還不高的'限制,據調查分析,農民勞動力中,小學及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約占80%左右, 無法提高生產技術;
(3)城鄉差距加大。近幾年來,盡管國家相繼出臺一些有利政策,農民增收速度可以超過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鎮居民,使城鄉差距繼續擴大。
(4) 同時還有儲多方面: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信息服務滯后;三是技術服務跟不上。特別是高新技術應用上,技術與生產嚴重脫切,導致農民增收難;調查發現,多數農民都有強烈的增收意識,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項目,但苦于沒有啟動資金,而難以上馬。
三、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對策和建議
現如今,中國經濟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實現我國“保增長,調結構”的目標尤為關鍵。但是,收入差距過大,尤其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限制了我國刺激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活力與動力。因此,增加農民收入,對擴大消費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有:
1、加快交通干線的建設工程,徹底改變我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現狀;
2、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于農民自身的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千方百計搞好農民技能培訓,讓農民更多更早地了解市場的最新信息和動態。
3 、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這是農民增收的基礎。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大力推廣優質農產品,優化品種和結構;二是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形成優勢產業帶;三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造新的消費需求。
4、加快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途徑。一是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發展小城鎮,壯大區域經濟,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加強對農民進城務工的引導和管理,把農民進城務工當成一項產業來抓,促進農民工跨區域流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 6
據全市農村居民抽樣調查推算:20xx年上半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7429.03元,同比增長27.59%;人均現金支出6556.27元,同比增長17.85%。
一、農村住戶現金收入情況
(一)工資性收入持續穩步增長。工資性收入在一季度人均增長8.2%的基礎上繼續穩步增長,上半年增速達到16.07%。其中,在本鄉地域內勞動收入10.21元,同比增長30.94%;外出從業收入1454.05元,同比增長15.77%。工資性收入增長較快的兩個主要原因:一方面,得益于我市鄉村企業和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經濟開發區、南海新區兩經濟板塊的快速膨脹,吸納了更多農村剩余勞動力,農民可離土不離鄉就近務工;另一方面,近幾年用工價格不斷上漲,使得工資性收入一直處于快速增長的態勢。
(二)家庭經營現金收入快速增長。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家庭經營收入3337.28元,增長45.8%。其中,第一產業現金收入1994.97元,增長42.81%;第二產業現金收入249.61元,增長161.35%;第三產業現金收入1092.71元,增長37.17%。家庭經營現金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二季度適逢夏收,農民因為陳糧換新,出售糧食較多;二是二季度牧業特種動物配種完成,出售特種動物毛皮較多,淡水養殖產品適逢出庫出售旺季;三勝業服務、批零貿易銷售額幅增加。
(三)財產性收入幅下降。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7.04元,同比下降84.78%。其中,利息下降86.04%,租金下降90.4%。從調查的情況看,上半年因婚宴及住院支出導致存款支出較多,所得利息下降較。
(四)轉移性收入增長較。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674.24元,同比增長22.77%。其中,城市親友贈送74.51元,同比下降5.27%;農村親友贈送85.1元,同比增長118.51%;離退休金、養老金371.99元,同比增長59.88%;領取新型養老保險27.53元,同比增長216.83%。轉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長主要因為:一是由于婚宴喜事多,親友贈送現金轉移較多;二是離退休人員增加;三是領取新型養老保險的人數增多。
二、農村住戶現金支出運行情況
(一)生產費用支出有所增長。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生產費用支出2301.88元,同比增長6.94%,購置生產性固定資產支出49.14元,同比下降65.07%。其中,家庭經營費用支出2252.75元,同比增長11.97%。從分產業看,費用支出主要集中在一產和三產,其中:一產1387.22元,同比增長12.88%;三產830.31元,同比增長6.05%。
(二)生活消費支出增長較快。
20xx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情況分析表。
指標數額(元)增長幅度(%)
生活消費支出總額3459.97 18.9
1、食品消費支出960.76 35.33
2、衣著消費支出254.11 19.69
3、居住消費支出885.76 -1.96
4、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198.82 36.62
5、交通和通訊支出510.24 8.08
6、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223.55 22.17
7、醫療保健支出370.93 44.8
8、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55.8 103.35
上半年,生活消費的快速增長,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二季度適逢端午節,節日消費增;其次,婚嫁、住院等高額費用支出;再次,人們的消費觀念有了進一步的改變,不再單純追求吃飽穿暖的物質生活享受,而是追求更高層面吃好、穿好、娛樂好等精神生活享受。
(三)轉移性支出增長較快。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轉移性支出766.35元,同比增長57.07%。其中,贈送農村親友支出151.91元,同比增長85.23%;贈送城市親友支出155.06元,同比增長537.93%;交納醫療保險支出61.24元,同比增長205.87%;交納社會保障基金支出221.4元,同比增長938.89%。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生產費用支出增長緩慢。上半年雖然農民家庭經營現金收入有幅度增長,但是生產費用支出增長緩慢,二者不同步。據調查得知:當前從事一產的勞動力老齡化程度已趨嚴重,這一現象折射出一產勞動力科技文化素質的逐漸降低,一產機械操作化水平和機械化使用率也減低,導致農牧業產品的科技含量降低,這與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的.糧油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優質高效的綠色環保產品生產理念極不相符。
(二)禮金、醫療支出費用呈快速增長態勢。上半年,人均婚喪嫁娶支出218.12元,同比增長1.87%,占現金總收入的2.8%;人均醫療保健支出370.93元,同比增長44.8%,占現金總收入的`4.7%。兩項合計人均589.05元,同比增長25.3%,占現金總收入的7.5%。婚喪嫁娶禮金呈上升趨勢。因為婚嫁,父母為了子女往往傾囊而出,甚至負債操辦;另外,禮金互送支出額度也從上世紀的幾十元錢發展到現在的四、五百元錢甚至上千、上萬,攀比之風日趨嚴重,支出費用呈快速增長態勢。醫療費用支出成為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雖然國家一直控制藥品漲價,但長期吃藥及高昂的住院費用使農民難以承受;雖然農民也有醫療保險補貼,但對于病、重病,個人仍然要承擔50%左右的費用,對于中低收入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有的家庭甚至因病致貧。
(三)財產性收入比重偏低。個人或家庭的生存和發展保障主要來源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勞動獲得的勞動報酬;二是通過社會保障體系獲得的社會基本保障;三是個人財產投資獲得的財產性收入。因此財產性收入也是農村居民收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農村居民調查情況看,我市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一直很低,僅有的一點只不過是存款利息,或者個別戶提供農業機械服務而獲得的微薄收入,像集體分配股息和紅利、其他股息和紅利、出讓無形資產凈收入等方面則是空白。財產性收入的缺失,是加劇兩極分化的重要推手,是農民消費力不強、抵御風險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四、幾點建議
(一)強化市場調節功能,開展高素質勞動力技能培訓。積極發展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的農村經濟合作社經營模式,揚長避短,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一方面加快縣域三次產業尤其是鄉村工商業的快速發展,以市場手段吸納更多年輕的、知識層次較高的剩余勞動力到農村置業;另一方面搞好農牧業生產技術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種養水平,為保持全市農牧業生產的長遠、良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降低農民醫療費用,增強政策性補助力度。應力倡導勤儉節約之舉、興鄉村文明之風,營造出更加和諧的農村社會環境。在醫藥醫療問題上,應利用宏觀政策嚴控藥品價格,嚴厲打擊藥品經營及醫療上的不正之風,想方設法加快加鄉村醫院建設,降低農民醫療費用,必要時可施以財政補助政策,使農民真真正正得到實惠、實實在在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了,農民則可以省出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生產中來,進而達到生產發展、農民增收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閑散資金,提高財產增值水平。應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政策環境,特別是要有成熟的產權制度、資本市場和金融制度,讓更多的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力提倡富有農民自辦實體、自主生產,提高自有財產的增值水平,同時,還要鼓勵農民利用剩余資金合資或合伙辦實體或者入股等形式,使自有剩余資金增值,增加農民收入。
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 7
一、引言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扶持,農民收入的增長情況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本報告旨在通過對農民收入的深入調查和分析,揭示農民收入增長的現狀、來源、影響因素以及存在的問題,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和農民自身發展提供參考。
二、農民收入增長現狀
近年來,農民收入實現了穩步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4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6596元,扣除物價指數后實際增長7.7%。這一增長主要源于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的增加。然而,這些收入來源對整體收入增長的貢獻度有限,引發了增長幅度的質疑。
三、農民收入來源分析
工資性收入: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勞動力市場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到城市務工,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然而,由于農民工的技能水平和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其工資水平普遍不高。
經營凈收入:經營凈收入主要來自于農業生產、養殖業以及農村旅游等領域。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農民通過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鄉村旅游等產業,實現了經營凈收入的增加。
財產凈收入:財產凈收入主要來自于農民的房屋出租、土地流轉等收入。然而,由于農村地區的房屋和土地價值相對較低,農民通過財產凈收入獲得的收益有限。
轉移凈收入:轉移凈收入主要來自于政府的補貼、救濟和養老金等收入。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投入和扶持力度,農民通過轉移凈收入獲得的收益逐漸增加。
四、農民收入增長的影響因素
政策扶持:政府通過實施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如農業補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為農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這些政策有助于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進而促進農民收入的增長。
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有助于農民實現多元化經營和增加收入來源。例如,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鄉村旅游等產業,可以使農民在原有農業收入的基礎上增加額外的收益。
勞動力轉移: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勞動力市場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到城市務工。這有助于農民增加工資性收入,但同時也帶來了家庭勞動力短缺和留守兒童等問題。
氣象條件: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影響。極端天氣事件如干旱、洪澇、風暴等可能導致農作物減產和質量下降,進而影響農民的經營凈收入。然而,在氣象條件惡劣的情況下,農產品價格可能會上漲,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農民的損失。
五、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農民收入結構單一:目前農民收入主要依賴于農業生產和務工收入,收入來源較為單一。建議政府加強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農民技能水平低:農民技能水平低導致其在城市務工時工資水平普遍不高。建議政府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和教育投入,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增強其就業競爭力。
農村基礎設施落后: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長。建議政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村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條件,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氣象災害頻發:氣象災害頻發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建議政府加強氣象災害預警和防范工作,提高農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減少因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同時,通過推廣適應性農業技術和品種,提高農作物的抗災能力。
六、結論
總體來看,農民收入實現了穩步增長,但增長幅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了進一步促進農民收入的增長,需要政府、社會和農民共同努力,加強政策扶持、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轉移和氣象災害防范等方面的工作。同時,農民自身也需要提高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拓寬增收渠道。
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 8
一、引言
為了深入了解農民收入的實際情況,探究影響農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以及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我們進行了一次農民收入的專題調查。本報告基于我們的調查結果,對農民收入的現狀、構成、變化趨勢以及影響因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二、調查方法與樣本
本次調查采用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選取了我國多個省份的農村地區作為調查對象。我們共發放了1000份問卷,有效回收了900份,有效回收率為90%。同時,我們還對部分農戶進行了深入的訪談,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三、農民收入現狀
根據我們的調查數據,近年來農民收入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具體來說,農民人均年收入從2020年的xx元增長到2023年的xx元,年均增長率達到xx%。然而,不同地區、不同收入水平的農民收入存在較大的差異。一些發達地區的農民收入水平較高,而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民收入仍然較低。
四、農民收入構成
農民收入主要包括家庭經營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四個部分。其中,家庭經營收入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占比達到xx%以上。工資性收入也占據了一定的比重,但相對于家庭經營收入來說較少。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占比較小,但對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五、農民收入變化趨勢
從近年來的`數據來看,農民收入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這主要得益于國家對農村經濟的扶持和農民自身的努力。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可能會放緩。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新的增長點,促進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
六、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
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生產條件是農民收入的基礎。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可以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然而,一些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較差,導致農民收入水平較低。
農產品價格:農產品價格是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農產品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入水平。近年來,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給農民的收入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
勞動力轉移: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這雖然增加了農民的工資性收入,但也減少了家庭經營收入。因此,如何在保證農民收入增長的同時,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政策支持:政府對農村經濟的扶持政策對農民收入的增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一些政策的執行效果并不理想,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
七、結論與建議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深入了解了農民收入的實際情況和影響因素。為了促進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加強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條件,增加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建立穩定的農產品價格機制,減少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和教育,提高農民的就業技能和競爭力,促進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
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和金融服務支持。
加強政策宣傳和執行力度,確保各項政策能夠真正落地生效,為農民收入的增長提供有力保障。
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 9
一、引言
本報告旨在深入探討當前農民收入的現狀、增長趨勢及主要影響因素,以期為政策制定者和社會各界提供參考,推動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式,覆蓋了全國多個省份的農村地區。我們共發放問卷100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950份,有效回收率達到95%。同時,我們還深入部分農村地區,與農民進行面對面交流,獲取了更為詳實的第一手資料。
三、農民收入現狀
收入水平: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政策的扶持和農民自身的努力,農民收入水平呈現穩步增長態勢。然而,不同地區、不同收入層次的農民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在一些發達地區,農民收入水平較高,而在一些貧困地區,農民收入仍然較低。
收入構成:農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經營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四部分組成。其中,家庭經營收入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占比超過一半。工資性收入也占據一定比重,但相較于家庭經營收入仍有差距。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占比較小,但對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四、農民收入增長趨勢
從近年來的數據看,農民收入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這主要得益于國家對農業政策的扶持、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民自身的努力。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可能會放緩。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新的增長點,促進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
五、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
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生產條件是農民收入的基礎。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可以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然而,一些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較差,制約了農民收入的提高。
農產品價格:農產品價格是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農產品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入水平。近年來,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給農民的收入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
勞動力轉移: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這雖然增加了農民的工資性收入,但也減少了家庭經營收入。如何在保證農民收入增長的同時,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政策扶持:政府對農村經濟的扶持政策對農民收入的.增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一些政策的執行效果并不理想,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
六、結論與建議
加強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條件,為農民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
建立穩定的農產品價格機制,減少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和教育,提高農民的就業技能和競爭力,促進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
加大對農村經濟的扶持力度,制定更加精準、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長。
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方式,拓寬收入來源渠道,提高收入水平。同時,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民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和金融服務支持。
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 10
一、引言
本報告基于對我國農民收入的深入調查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當前農民收入的現狀、結構、增長趨勢以及面臨的挑戰。通過對農民家庭收入情況的調查,我們試圖揭示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以及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因素,為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農村發展政策提供參考。
二、農民收入現狀
收入水平:近年來,我國農民收入水平實現了穩步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xx年第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一定水平,同比增長顯著。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和農村經濟的多元化。
收入結構:農民家庭收入主要由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四部分構成。其中,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收入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工資性收入在農民收入中的占比逐漸增加,而家庭經營收入則受到農產品價格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出一定的波動性。
三、農民收入增長趨勢
從調查數據看,農民收入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一方面,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和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得到了顯著提升,為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的增長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勞動力市場的擴大,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進城務工,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政府通過實施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如農業補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為農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進一步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長。
四、面臨的挑戰
盡管農民收入實現了穩步增長,但仍面臨一些挑戰。首先,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農產品供給結構失衡,導致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影響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的`穩定性。其次,農民收入結構單一,過分依賴農業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缺乏多元化的收入來源。此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長。
五、建議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農產品種植結構,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等,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益。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和教育投入,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增強其就業競爭力。同時,鼓勵農民發展農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興產業,拓寬收入來源。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村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條件,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應繼續實施強農惠農政策,如農業補貼、農業保險等,為農民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時,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六、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農民收入實現了穩步增長,但仍面臨一些挑戰。為了促進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需要政府、社會和農民共同努力,加強政策扶持、產業結構調整、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工作。同時,農民自身也需要提高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和發展需求,拓寬增收渠道,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 11
一、引言
隨著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農村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民收入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本報告旨在通過深入調查和分析,全面了解當前農民收入的現狀、來源、增長趨勢以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訪談和數據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覆蓋全國多個省份的農村地區。問卷調查主要收集農民的基本信息、收入來源、支出情況等方面的數據;實地訪談則深入農村地區,與農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和困難;數據分析則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以揭示農民收入的規律和趨勢。
三、農民收入現狀
收入水平: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政策的扶持和農民自身的努力,農民收入水平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近年來持續上升,但與城鎮居民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收入來源:農民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農業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其中,農業收入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近年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勞動力轉移,工資性收入逐漸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支出情況:農民的支出主要包括生產投入、生活消費和其他支出。在生產投入方面,農民需要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在生活消費方面,農民需要支付食品、衣物、住房等生活必需品的開支;在其他支出方面,農民還需要承擔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支出。
四、農民收入增長趨勢
從近年來的數據看,農民收入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這主要得益于國家對農業政策的扶持、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民自身的努力。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可能會放緩。同時,農民收入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農業收入的比重逐漸降低,而工資性收入的`比重逐漸增加。
五、農民面臨的主要問題
農業生產條件落后:一些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較差,基礎設施不完善,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
農產品價格波動大:農產品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入水平。近年來,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給農民的收入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
農村勞動力轉移困難: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然而,由于戶籍制度、就業歧視等因素的限制,一些農民在轉移過程中面臨困難。
金融服務不足: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農民在融資、保險等方面存在困難,制約了農民收入的增長。
六、結論與建議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穩定農產品價格:建立穩定的農產品價格機制,減少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完善戶籍制度、就業政策等,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便利和支持。
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和金融服務支持。
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方式,拓寬收入來源渠道,提高收入水平。同時,加強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升級。
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 12
一、引言
隨著國家農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農民收入問題備受關注。本次調查旨在全面了解當前農民的收入現狀、收入來源、影響因素以及增收渠道,為制定更加精準的農村發展政策提供參考。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了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國范圍內的`農村家庭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80份,同時深入農村地區進行了實地訪談,獲取了第一手資料。
三、農民收入現狀
收入水平: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但與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農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部分農村地區貧困問題仍然突出。
收入結構:農民家庭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生產和外出務工兩個方面。其中,農業生產收入占據較大比重,但受到自然災害、農產品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較大;外出務工收入逐漸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技能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限制,工資水平普遍不高。
四、農民收入影響因素
農業生產條件:農業生產條件是影響農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優質的`土地、水源和氣候條件有助于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進而增加農民收入。然而,部分地區農業生產條件較差,限制了農民收入的增長。
農產品市場價格: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對農民收入產生較大影響。當農產品價格上漲時,農民收入相應增加;而當農產品價格下跌時,農民收入則受到較大沖擊。
農民自身素質:農民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自身素質對收入產生較大影響。文化素質高、技能水平強的農民更容易適應市場需求,獲取更高的收入。
五、農民增收渠道
發展特色農業:根據當地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發展特色農業是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種植高附加值作物、養殖特色品種等方式,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
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加強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
拓展農村旅游:利用農村自然風光和人文資源,發展農村旅游業,為農民提供新的增收渠道。
加強農民培訓: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和文化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增強其就業競爭力,增加工資性收入。
六、結論與建議
本次調查表明,農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但增收潛力巨大。為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
加強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穩定農產品價格。
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和文化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增強其就業競爭力。
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發展特色農業、推廣現代農業技術、拓展農村旅游等多元化增收方式。
同時,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支持力度,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促進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慶陽農民增收問題淺析04-30
淺析慶陽農民增收問題04-30
影響農民增收因素的問題與對策04-30
關于遼陽市農民增收問題的調查與分析04-28
農民增收情況報告08-09
淺談農民增收途徑04-27
鎮農民增收調查報告(精選7篇)08-29
關于漯河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問題的研究04-26
淺析農民增收困難的原因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