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篇1
為加快推進旅游產業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優質服務為前提,以加強行業管理為基礎,以建設大旅游為著眼點,以旅游宣傳、旅游招商為突破口,努力實現我市旅游產業全面、健康、快速、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目標
XX年,全市各景區(點)接待游客總數105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實現12。24億元、直接收入實現2。31億元、拉動相關產業收入實現9。93億元,總創稅6813萬元、直接創稅1848萬元、拉動相關產業創稅4965萬元。
三、推進措施
(一)修編旅游規劃,確定產業布局。緊緊圍繞“中國雪都多彩尚志”這一定位,突出“銀、綠、紅、土、墨、金”六色旅游格局和“一心、一線、八大景區”框架,準確定位市場、定位主題、定位形象,高標準完成全市旅游總體規劃修編及旅游產品布局、景區規劃設計等控詳規劃,搞好旅游目的地的策劃和運作。
(二)加大引資力度,全力打造“兩園”。一是打造帽兒山生態旅游產業園區。擬建50—100棟產權式旅游度假酒店;修建3000—4000平方米的帽兒山生態旅游度假區游客接待中心;修建XX0平方米停車場2處;建設帽兒山生態旅游度假區醫療救護中心1處;建環保旅游公廁5—10個;對帽兒山生態旅游度假區進行全面環境整治,連通各景區之間道路,并且進行硬化,全力打造“冰城后花園”和四季特色游的.北方名鎮。二是打造趙尚志紀念園。項目計劃4月開工建設,10月正式對外接待游客。成立尚志公園管理處,具體履行對公園的管理、開發、招商、經營、維護等工作。
(三)挖掘節慶文化,努力辦好“兩節”。結合哈爾濱打造“冰城夏都”活動,辦好第二屆中國雪都尚志滑雪節、第二屆亞布力森林音樂節兩個節慶活動。
(四)加強旅游市場監管,提高服務質量。堅持從行業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入手,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強化服務質量監督。加大旅游市場綜合執法力度,規范執法程序,促進旅游市場持續良性發展。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升旅游行業的整體水平。
(五)強化宣傳促銷,開拓客源市場。加強客源市場調研,制定相應的宣傳策略,適當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媒體廣告、新聞宣傳、參加展會等形式,開展宣傳促銷,開拓客源市場。積極與省內外各大旅行社聯系,強化區域合作,聯手開發市場。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篇2
年底,全縣板栗面積突破32萬畝,產量達到1.4萬噸,產值達13245萬元。蘋果面積達67905畝,產量達9.2萬噸,產值達31471萬元。以蘋果、板栗為主的干鮮果品業產值達到67312萬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9.8%。已成為推進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特別是提高山區丘陵地區農民收入最具潛力、最富現實意義的產業之一。
為加快轉變我縣林果產業的發展方式,進一步提質增效,提高林果業整體發展水平,按照“以示范園建設為載體,以果業專業合作社為依托,以開拓國內市場建立營銷網絡、發展果品加工為重點,進一步推進林果產業化發展進程”的建設思路,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基本原則
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引導作用,同時尊重市場經濟規律,依靠市場機制調控和配置資源。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充分發揮我縣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果生產,著眼提質增效,重點抓好板栗、蘋果等優勢果品的規模化生產。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扶持發展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推進果品產業化經營。抓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完善科技支撐體系,提高林果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
(二)發展目標
力爭用2-3年的時間,以蘋果、板栗為主的干鮮果品種植面積達到48萬畝,產量突破20萬噸。20xx年擬新建“板栗密植早豐一條龍技術”板栗示范園3個、短枝型富士蘋果示范園和雙矮密植蘋果示范園3個,嫁接優種板栗20萬株,完成高光效樹體改造1000畝,實現林果業品種優良化、生產標準化、銷售品牌化、發展產業化,基本實現生產、貯藏、加工、銷售一條龍。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林果業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促提質
一是鞏固現有板栗基地規模,抓好示范園建設。堅持建管并重、提質增效的工作思路,全面推進現有板栗基地標準化管理,充分利用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政策,穩定農民種植板栗的積極性。按照“板栗密植早豐一條龍”栽培技術規程,建立高標準示范園3個,共計8700畝,分別在駐操營鎮大道嶺村(2700畝)、龍泉莊村(4000畝)和大新寨鎮郭家場村(20xx畝),帶動全縣板栗產業的發展。
二是大力開展蘋果示范園建設。引進先進生產技術發展高檔蘋果生產,年內新建短枝型富士為主的示范園2個,面積總計200畝,其中大新寨鎮張各莊村1個(100畝),鎮富金莊村1個(100畝);雙矮密植示范園10畝,重點推廣增產提質綜合技術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以昌黎果研所為技術支撐,建立現代化蘋果栽培制度(三優栽植模式),促進我縣的蘋果產業可持續發展。
三是加強技術引進,提高果品生產的科技含量。通過與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我縣確定燕山早豐、燕龍等為主推品種,年內在示范園和京沈高速公路兩側嫁接20萬株,其中京沈高速兩側10萬株,重點鄉鎮和示范園10萬株。在蘋果產業發展規模較大的大新寨鎮建立1000畝的高光效樹體改造示范基地,提高果園通風透光水平,促進果實著色,同時搞好合理負載,疏花疏果,提高果品產量和質量,達到優質高效,以此為中心向全縣推廣。整合現有科技力量,繼續加強顧問組和聯村技術員隊伍建設,聘請3名專家和30名農民技術員組成板栗技術服務隊伍,負責對板栗生產的重點村巡回指導,大力開展技術培訓,推廣優穗嫁接、澆水施肥和落葉覆蓋以及先進適用的修剪技術,組織基層技術員進行學習和參觀,形成以林業局板栗辦和果桑站為龍頭,鄉鎮林業站為樞紐,聘請專家和農民技術員為紐帶、聯結千家萬戶的林果生產技術服務網絡。
四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群眾的技術水平。一是通過電視臺《農民之友》節目進行培訓和宣傳,大力普及推廣板栗密植早豐實用技術和蘋果標準化栽培技術;二是結合不同階段和不同農時采取專家集中培訓、現場示范、技術交流、外出培訓等形式對技術人員和農民進行培訓,發放技術資料和光盤,不斷提高果農技術水平;三是深入開展“大流學”活動,不斷開闊農民的視野,堅定群眾對林果生產的信心;四是充分發揮示范園的樣板作用,帶動全縣林果技術水平整體提高。全年計劃舉辦各類培訓班50期,培訓5000人次,組織參觀流學15次1500人次以上。
(二)大力提升果品業發展組織化、產業化程度促增效
一是加強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目前我縣有干鮮果品專業合作社47個,其中板栗專業合作社7個,基本上都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20xx年,在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下,堅持以會代訓和骨干培訓相結合,參觀流學與現身說法相結合,分期分批對涉農部門、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等進行培訓,并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批熟悉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律和實踐的帶頭人、明白人,不斷推進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新增林果業專業合作社5家以上。
二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依托優勢果品基地,加快貯藏、營銷、加工龍頭企業建設。鼓勵龍頭企業圍繞更新改造、延伸鏈條、開發新產品謀劃建設一批大項目。加大力度對現有果品加工和銷售的.企業進行扶持與管理,特別是要發揮縣龍鳳板栗產銷專業合作社和市燕山板栗食品有限公司的示范帶頭作用,充分利用各級優惠政策,做大做強現有加工銷售企業。大力推進燕山板栗6千噸板栗深加工項目,力爭全縣板栗深加工能力達到1萬噸/年。
三是健全果品市場流通體系。加強經紀人隊伍建設,促進果品流通。大力發展冷鏈貯運、連鎖經營、農超對接、電子商務等新型果品營銷方式,構建輻射國內外市場的果品營銷網絡。進一步增強與外商外貿的聯系,與北京新發地等農產品市場和市內外各大超市建立穩定的產品供應關系,千方百計擴大板栗出口、蘋果外銷,使果農的果品產得出、賣得好,真正解除果農的后顧之憂,帶動全縣林果產業的大發展。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組織,加強領導
縣林業部門承擔全縣林果業發展的日常管理工作,設立板栗產業化辦公室和果桑站,由林業總工程師牽頭負責,對全縣的干鮮果品生產進行整體引領和指導,具體負責示范園的建設、技術指導及培訓,組織苗木信息介紹和引進,協調嫁接驗收等項工作。
(二)加大宣傳力度,實施品牌戰略
利用各種媒體全方位宣傳我縣地區優勢,積極參加各類展銷會、農廣會,擴大我縣果品的影響力,打造知名品牌,擴大市場知名度,真正做到靠品牌開拓市場,靠品牌提升檔次,靠品牌提高效益。以“金富寧”蘋果和“燕山明珠”板栗等知名品牌為重點,努力提高我縣板栗、蘋果知名度,不斷提升市場影響力,增強出口創匯能力。
林果產業發展實施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項目建設為核心,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抓住省、市、縣領導包扶的機遇,科學利用我鄉現有的資源,把握有關獎補政策,以大力發展畜牧(笨雞)、干果經濟林(核桃)、蔬菜(拱棚、暖棚)、雜糧(小麻)四大主導產業為依托,創新發展機制與體制,實現農民增收的目標,努力推動全鄉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實施原則
(一)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
(二)堅持工程建設與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三)堅持統一規劃、規模發展、分戶經營的原則;
(四)堅持農戶自愿與政策引導相結合的原則。
三、目標任務
(一)干果產業(核桃經濟林)
按照全縣核桃經濟林發展任務分解,今年全鄉任務為2600畝(力爭完成6060畝),計劃落實6900畝,到20xx年底全鄉實現人均1畝的目標。
(二)蔬菜產業(拱棚、暖棚)
利用我鄉近幾年蔬菜產業的基礎,今年全鄉落實暖棚、拱棚600畝。
(三)畜牧產業(笨雞)
按照全縣“十二五”期間發展規劃,全力爭取享受縣政府笨雞養殖基地的優惠政策,20xx年全鄉新發展優質笨雞50000只。
(四)雜糧產業(小麻)
結合我鄉的實際,依托小麻油知名品牌,全鄉決定大力種植小麻,20xx年種植小麻5000畝。
四、采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了順利完成全鄉四大產業的工程建設任務,我鄉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為組長,鄉長、人大、副書記、紀檢書記為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成員的'領導組。領導組成員全面負責工程的組織領導,鄉人大主席張童負責蔬菜產業;常務副鄉長苗衛兵負責核桃經濟林;副鄉長張亮珍負責笨雞養殖、小麻、雜糧種植。各成員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確保全鄉四大產業工程建設任務順利完成,為我鄉打造四大支柱產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提供政策保障
核桃經濟林按照全縣核桃經濟林發展實施方案中全省林業工作會議提出的“任務+x”的補助辦法進行補助,對今年新發展的核桃經濟林,列入上級任務之內的享受上級的扶持補助資金,未列入上級任務的每畝至少補助200元;笨雞養殖在享受縣補助政策,抓住省、市、縣包扶的機遇,實行戶戶養笨雞,能人建大戶,確保全鄉50000只笨雞任務圓滿完成;蔬菜發展繼續按照我鄉20xx年的補助辦法進行獎補,拱棚每座補5000元,暖棚每座補20000-24000元;小麻、雜糧利用小麻油品牌公司,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以保底價每斤5元與農戶簽訂合同,保證5000畝種植任務順利完成。
(三)強化督查力度
為了確保四大產業工程的順利完成,按照任務要責任到人,實行各司其職,工程開工后,鄉黨委、政府要實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情況各村要及時進行解決,切實有效的抓好各個環節,對落實不力,故意影響工程的的人和事,要強化責任追究,確保工程建設全面順利完成。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篇4
一、工作目標
全縣計劃發展5個市級農業特色產業“三化”示范村,15個縣級農業特色產業“三化”示范村。
二、工作措施
1、提升特色產業發展規模。一是切實規范土地流轉行為,促進農村土地有效流轉,加速推進更多特色產業向主導產業升級,促進土地產出率提高和農民收入增加。二是培育一批資源特色鮮明、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帶、產業群。堅持突出重點、抓好示范,通過規劃引領,政策傾斜、項目帶動,集中力量建一批集中連片、規模大、主體運作、要素集聚、模式循環的現代農業綜合區、主導產業示范區和精品園區。
2、提升特色產業基礎設施。按照市里“強縣抓園區、強鎮抓基地、強村抓項目”的要求,20xx年重點抓好茶葉、柑橘、筍竹兩用林、高山蔬菜、蜜梨、楊梅等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實施農田水利、農田培肥、田園清潔、溝路林渠配套等“四大項目”,全面提升特色產業基地綜合生產能力。
3、提升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一是繼續推進農業產業組織創新試點,推進合作社規范化建設,促進資源和優勢整合,在更大范圍內聯接農戶與市場,帶動區域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二是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骨干力量的培養和扶持,加速推進農戶分散經營向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經營升級。三是結合農民培訓工作,做好市、縣級農業特色產業生態示范示范鎮、村有關人員的培訓工作,著力提升他們的生產經營水平。
4、提升農產品品質品牌。積極推行“證明商標和企業商標”的品牌化培育戰略,推動品牌不斷做大和晉級提升。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做好特色產業品種結構調整和品質管理。從我縣農業自然資源和區域特點出發,著重培育規模基地,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創建一批農業特色產業“三化”示范村,打造幾個農業特色品牌。在抓好品牌建設的.同時,加強對品牌的管理和保護,加大對重點品牌的宣傳,帶動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5、提升農產品營銷業態。大力培育農產品營銷主體,鼓勵生產大戶、販銷大戶創辦流通中介組織,加強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加強產地市場建設,改善基礎條件和服務設施,提高區域農產品流通能力。鼓勵新建農產品配送、營銷中心,發展連鎖經營,推進農超對接。運用農民信箱平,推動農產品網上貿易。舉辦“農事節慶”活動,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走進農村,帶動特色農產品銷售,多措并舉提升農產品銷售能力,擴大農產品銷售范圍。著力抓好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多種形式的促銷會展平建設,完善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做大銷售規模。積極探索農特產品“進超市、進社區、進農家樂”的“三進”新路子。
6、提升特色產業效益。大力挖掘特色產業附加值,拓寬農業功能,努力提高農業產業效益。一是引導合作社自辦加工企業,深入挖掘產業內部增收潛力,拓展經營領域和利益空間。二是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與專業合作社到區內外建立生產基地,在更大范圍上實現優化配置和轉型升級。三是大力實施農家樂精品培育項目,積極發展以“賞花”、“采果”為主的現代觀光農業,舉辦各類農家樂節慶活動,創建一批上水平的休閑農業示范園區。
7、加強部門協調,強化督查考核。調整縣農業特色產業“三化”示范工程協調小組成員,繼續將農業特色產業“三化”示范工程創建任務分解到鄉鎮(街道),并對鄉鎮(街道)進行目標責任制考核,對相關部門進行個性考核。由鄉鎮(街道)根據創建任務上報創建對象名單,根據創建村的主導產業,將創建任務相應下達給相關部門,由對應部門協助完成創建計劃。
三、主要工作安排
1、三月中旬,各鄉鎮(街道)上報農業特色產業“三化”示范村創建對象。
2、四月中旬,論證和篩選確定農業特色產業“三化”示范村創建對象。
3、五月,組織舉辦“現代高效農業發展高級研修班”。
4、七月,對創建對象進行檢查指導。
5、八月,組織參加全市農業特色產業“三化”示范工程建設經驗現場推進會。
6、五月至九月,協調相關部門開展檢查指導。
7、十一月下旬,做好縣級強村驗收及市級強村推薦工作。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篇5
為認真貫徹落實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定西加快扶貧開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精神,推進我縣畜草產業向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示范化快速發展,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依據畜草產業“十二五”規劃,結合畜草產業產業發展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據xx縣“十二五”畜草產業發展規劃和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全縣畜草產業發展的意見)(渭發〔20xx〕126號)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現代科技為支撐,產業化經營為抓手,外引內強龍頭,切實夯實畜草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四大優勢產業(肉羊、肉牛、生豬、放養雞),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與布局,全力推進我縣畜草產業向現代畜草產業方向發展,創建優勢品牌,全面提升畜產品數量和質量,努力實現“兩個優先、三個提高、四個確保”,即:規劃優先、龍頭優先;提高現代畜草產業發展水平,提高畜草產業發展中的科技貢獻率,提高畜草產業在農業中的比重;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確保畜產品市場供應,確保畜草產業更好更快發展,確保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發展目標
1、經濟指標(%):畜牧業增加值增長率≥35%,人均牧業收入增長率≥35%;畜草產業產值達到12億元,人均牧業純收入達到1250元。
2、畜牧業生產指標:到20xx年底,牛飼養量達到13萬頭,出欄8。8萬頭,豬飼養量達到35萬頭,出欄21萬頭,羊飼養量達到45萬只,出欄30萬只,南山放養蟲草雞飼養量達到800萬只,出欄600萬只;肉類總產量達到3。5萬噸,禽蛋產量達到3000噸,奶類產量達到3000噸。
三、主管單位、實施單位
主管單位:xx縣畜牧獸醫局
負責人:田xx
技術負責人:xx
實施單位:各鄉鎮政府,縣直有關單位、部門,全縣養殖企業、小區、合作社,畜牧站、種草站等。
四、實施時間:20xx年(一年度)
五、建設地點:xx縣所轄各鄉鎮
六、建設內容及規模
1、設施畜牧業建設:
(1)基礎母畜擴群工作:引進基礎母牛3000頭、基礎母羊5000只。
(2)養殖場(小區)建設、發展規模養殖戶和專業合作社:新建養殖企業39個,養殖小區18個;新發展規模養殖戶3000戶(其中規模養羊戶2400戶),圈舍改建8000間,技術培訓1萬人次以上;新發展養殖專業合作社30個。
(3)種草飼料工作:新建青貯氨化池1萬立方米,投放青貯氨化袋8000條2。6萬立方米,簽訂玉米訂單2萬畝,推廣青貯氨化10萬噸,其中青貯8萬噸,氨化2萬噸;種植優質牧草5萬畝(其中多年生3萬畝、一年生2萬畝)。
2、養殖園區建設:到20xx年底,完成三個養殖園區的土地流轉。在園區已建成企業(小區)的基礎上,新建養殖企業(小區)16家(蓮峰4家、路園6家、北寨6家),使三個綜合養殖園區入駐企業達到41家。
3、南山放養蟲草雞產業工作:全縣上下多渠道、全方位緊密結合“聯村聯戶”行動,大力發展草嘗林下放養雞,建設規模放養點,切實做大做強我縣南山放養蟲草雞產業,到20xx年底,建成孵化場3個,年孵化雛雞600萬只,外引雛雞400萬只;全面建成248個規模放養點,分別為10萬只的規模養殖點30個、5萬只的規模養殖點61個、3萬只的規模放養點69個、1萬只的規模放養點88個;飼養量200只以上的散養農戶500戶,飼養量100只以上的散養農戶1000戶,飼養量50只以上的散養農戶16000戶,使全縣南山放養蟲草雞年飼養量達到800萬只,通過精深加工,使南山放養蟲草雞產品產值達到8億元。
4、肉羊產業工作:20xx年建成良種羊繁育場7個(其中萬只繁育場2個、萬只擴繁場5個),肉羊育肥場25個(其中萬只育肥場6個、千只肉羊場19個),聯戶養殖小區15個(其中萬只養殖小區2個、5000只養殖小區4個、1000只養殖小區9個);使全縣羊飼養量達到45萬只,出欄30萬只。
5、科技示范點建設:20xx年建設畜牧科技示范點305個,其中南山放養蟲草雞規模放養點248個,養殖企業39個,養殖小區18個。
6、品種改良工作:改造提升五竹、田家河、麻家集、清源、鍬峪黃牛凍配點5個,新建新寨鎮黎家灣黃牛凍配點1處,新建羊常溫人工授精點30個,新建豬改良70個,凍配改良肉牛15000頭,改良肉羊30000只。
7、養殖專業村建設:鞏固發展養殖專業村16個,其中在五竹鹿鳴、祁家廟喬家溝、田家河西溝、會川羅家磨新發展養牛專業村4個,在新寨寺坪、北寨鄭家川、秦祁銅錢、大安紅堡子、慶坪王家川、麻家集楞坎、峽城楊莊、會川羅家磨等鄉鎮新發展養羊專業村8個;在212、316國道線為主的清源葛家灣、五竹石頭溝、蓮峰蒲河、會川南溝等鄉鎮新發展養豬專業村4個。
8、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率100%、耳標佩戴率100%、撲殺率100%,常規免疫率95%以上,按時完成免疫抗體檢測,進一步提升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能力;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
9、畜產品安全監管工作:①積極推行申報檢疫制度,進一步規范產地檢疫行為,重點抓好畜牧投入品的監管和對畜禽交易市場的監督檢查,確保畜禽養殖過程中的安全,動物產地檢疫率達到100%,其它散養戶動物產地檢疫率達到85%以上;②加強獸藥飼料的監管工作,努力使我縣的6家獸藥店通過gsp驗收;③加強外引動物的監管;④加大對畜禽販運戶的監管力度,杜絕疫病流入我縣;⑤加大對中小學營養餐監督檢查力度。確保不發生畜產品安全事故。
項目工作:項目總投資3335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投資820萬元。分別是:
(1)總投資885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70萬元)的xx縣肉羊標準化養殖示范工程項目,該項目新建標準化肉羊養殖場17個,引進基礎母羊1700只,圈舍200立方米以上青貯池17個,改建標準化圈舍1500平方米,年出欄肉羊6000只以上。
(2)總投資150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350萬元)的xx縣良種羊繁育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建設肉羊標準化養殖示范場20個,引進基礎母羊3000只,建設羊舍1萬平方米,并建設青貯、氨化池等配套設施,種植優質牧草1500畝,建設羊常溫人工授精點20個,年出欄肉羊10萬只。
(3)總投資45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00萬元)的xx縣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項目,該項目新建面積1000平方米的病畜禽無害化處置車間,購置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置設施設備和病畜禽運輸密閉車,建設辦公場所300平方米。
(4)總投資50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00萬元)的xx縣飼料加工場建設項目,該項目新建飼料加工車間及庫房400平方米,新建青貯窖10000立方米,年青貯15000噸;購進飼料加工機組1套;培訓設備1套。
七、實施進度
1、20xx年3月前完成實施方案編制。
2、20xx年3月—9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設備購置安裝及引種投放工作。
3、20xx年10月—11月項目全面進入生產階段。
4、20xx年12月項目總結驗收。
八、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思想認識。縣畜草產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負責做好重大事項決策處理,資金整合落實,工程進展情況督促檢查,協調各相關部門配合搞好各項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狠抓落實。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并解決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從而形成“縣鄉齊動、部門聯動”的產業發展運行機制。
2、發揮1333人才團隊作用,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畜牧行業人才密集的優勢,組建畜牧業人才團隊,提升畜牧業科技含量。一是以省市縣領軍人才、高中級畜牧獸醫人才為主,組建30人的畜草產業攻堅團隊。通過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優秀企業之間的合作,借鑒、獲取先進技術,集中力量在畜草產業發展的重點難點上攻堅克難;指導企業制定行業標準,開發新產品,打造品牌;篩癬論證、申報畜草產業項目;加大對初級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對專業技術人員和村級動物防疫員進行現代養殖技術、新型科技成果、市場營銷、產品開發等培訓,提高他們的服務技能。二是以專業技術人員和村級動物防疫員為主,組建300人的畜草產業技術服務團隊。通過對養殖場(戶)推廣畜牧實用技術、進行指導培訓,提高養殖場(戶)的科學養殖水平,增加養殖效益;創辦、領辦養殖企業;指導養殖場(戶)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宣傳有關畜草產業法律法規、惠農政策、先進經驗等。三是以養殖企業、養殖戶為主,組建30000人的畜牧業實用技術應用團隊。通過“良種、良舍、良料、良醫、良法”等畜牧實用技術的應用,增加畜牧養殖科技含量,提高養殖業經濟效益,推動全縣畜草產業快速發展。
3、建立“雙軌”責任,強化督促檢查。縣政府與鄉(鎮)簽訂畜草產業發展目標管理責任書,把落實畜草產業重大項目、龍頭企業、養殖場(小區)、規模養殖戶建設等工作作為評價鄉鎮干部職工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畜牧部門要繼續落實“領導包片,干部包鄉、鄉站人員包村”和每位技術人員包規模養殖場(企業、大戶)的工作責任制,制定考核辦法,實行績效掛鉤。縣上將加大設施畜牧業建設、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動物疫病防控等重點工作的'專項督促檢查,并在半年和年終對畜草產業開展考評,對工作成績突出的鄉鎮、部門、企業給予獎勵;對消極應付,完不成目標任務的鄉(鎮)和部門要按照(xx縣工作效能問責辦法)進行問責。
4、拓寬投資渠道,增強發展后勁。通過財政資金引導、撬動民間資本、招商引資、銀行貸款、成立畜牧業擔保公司等多種方式,解決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一是財政資金。縣財政列支500萬元,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形式,對大型養殖場(小區)、規模養殖戶給予補貼,激發其養殖積極性,加快畜草產業發展步伐。二是項目資金。發改、財政、扶貧、農牧、科技等部門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爭取畜草產業項目國家投資3000萬元以上,由畜牧獸醫服務中心負責爭取將我縣列入全省肉牛養殖大縣,切實解決設施畜牧業建設“資金短缺”這一瓶頸問題。三是招商引資。全面落實各項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優化投資環境,充分利用我縣的自然資源和畜牧特色品牌優勢,引進畜禽養殖、畜產品加工等一批招商引資項目;引進資金不少于萬元。四是金融資金。農村信用社、農行、工行等金融部門要切實加大對畜草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投放畜草產業發展信貸資金1億元以上。五是民間資金。通過以獎代補、財政貼息等方式,撬動民間資本,吸納社會資金,引導扶持縣內外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畜草產業開發。
5、加大污染防治,確保持續發展。加大對養殖業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對養殖區域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新建養殖小區、企業要進行環評。大力推行生態、循環經濟養殖模式,加強飼養管理和動物疫病防控,注重清潔消毒,解決畜禽糞便污染,凈化養殖環境,確保畜牧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6、強化宣傳引導,優化發展環境。通過采取電視、報刊、印發宣傳資料、召開現場會、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對國家省市出臺的有關畜草產業惠農政策、我縣出臺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規,品種改良、青貯氨化等畜牧實用技術,畜牧養殖成功經驗、涌現出的先進典型等進行大力宣傳。通過宣傳,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發展畜草產業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擴大畜牧業影響,提升畜牧業知名度,使全社會關心畜牧業、支持畜牧業、發展畜牧業,為畜草產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篇6
按照《xx市關于落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三精”農業發展扶持政策的通知》(銀農發[20xx]117號)文件精神,為進一步擴大培育蔬菜產業,提升蔬菜產業發展能力,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特制定蔬菜產業優化升級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圍繞“1+2+4”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深化蔬菜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以高標準蔬菜基地建設為重點,以標準化生產為突破口,以優化布局和科技創新為手段,以提升效益為核心,以提高蔬菜園區“科技轉化與應用能力、專業化標準化生產能力、瓜菜綜合生產能力、農民抗風險能力、園區經濟增長能力、園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六大能力為抓手。通過提高設施裝備水平,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構建全程產業鏈條,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建立市場倒逼品牌、品牌倒逼品質、品質倒逼品種的產業推動機制,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形成利益鏈、建立服務鏈,打造名優品牌,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蔬菜產業發展之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二、目標任務
通過產業優化升級,實現“穩面積、調結構、增內供、促增收”的目標。
一是穩面積。全市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左右,產量保持在165萬噸以上。
二是調結構。統籌安排日光溫室、拱棚及露地茬口布局,豐富蔬菜種植品種,特別是增加冬季葉類蔬菜種植面積,豐富生產供應品種和數量。
三是增內供。確定主導品種,主攻冬春淡季市場供應,努力提高冬春淡季蔬菜自給率,確保冬春季城鎮居民主要蔬菜自給率保持在50%以上、夏秋季節主要蔬菜自給率保持70%以上。并通過增加內供數量和比重平抑菜價。
四是促增收。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蔬菜畝效益提高5%以上,節本提質增效10%以上。產業發展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三、項目建設內容
1、開展“三園”創建升級
科學制定“三園”創建提升規劃,鼓勵統籌使用各類項目資金,集成技術、集約項目、集中力量,創建升級蔬菜園區的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生產基地,示范帶動蔬菜質量提升和效益提高。培育具備“五有六統一”標準(有生產規模、有生產經營組織、有生產技術規程、有標準裝備配置、有蔬菜分揀或冷鏈設施,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商品化處理、統一產品營銷)的蔬菜、花卉產業園區建設。
2、加快推進“五優”蔬菜基地建設
以蔬菜產業聯合體及龍頭企業為引領的示范區,通過創建“五優”(品種優、管理優、品質優、價格優)蔬菜基地,連接產業鏈、構建利益鏈、完善服務鏈,推行訂單生產、分期種植、錯峰上市,對接銷售。在“五優”蔬菜基地全面推廣設施標準化建造、集約化育苗、水肥一體化、秸稈生物反應堆、椰糠無土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物聯網+、設施環境調控、農機農藝融合等提質增效技術,全面提升xx蔬菜產業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3、加快推進老舊農業園區(基地)改造
按照土墻修復、道路硬化、園區美化、秸稈回收、棚體加固、鋼架維護、新材料新機械應用等內容,對老舊農業產業園進行改造提升。改建溫室參照自治區農業推廣總站設計印發的NXW-4、NXW-5型第二代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結構圖建設要求,修復溫室墻面,墻面背磚。增加鋼物架,更換銹壞、塌踏鋼物架。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確保安全生產,提升溫室裝備水平,溫室安裝卷簾機、保溫被等。
4、新型溫室示范試驗
開展新型溫室、第三代日光溫室、索膜型新型大棚建設示范,實現示范溫室高跨比、堅固性等結構更加合理,更利用越冬生產,為新建設施園區及舊棚改造設施園區建立示范標準和標桿。
四、扶持措施
(一)扶持標準
“五優”蔬菜示范區建設、老舊農業園區(基地)改造提升工程扶持政策全部通過競爭性評審的方式實行,“三園”創建項目經審核后,獎補資金直接下達給申報主體單位。
1、“三園”創建升級。對當年被評定為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0萬元的獎補;對當年被評定為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科技園、創業園的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5萬元的獎補。
2、“五優”蔬菜示范區建設。達到創建“五優”蔬菜基地標準的示范區,在連接產業鏈、構建利益鏈、完善服務鏈,推行訂單生產、分期種植、錯峰上市,全面推廣設施標準化建造、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設施環境調控、農機農藝融合等提質增效技術,建立全程產業化鏈條方面給予以獎代補支持。通過競爭性評審評選出10名,每家給予以獎代補資金10萬元。
3、老舊農業園區(基地)改造提升。對集中改造面積300畝以上的'園區(基地)進行綜合評審,通過競爭性評選評選出5家,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個)、20萬元(2個)的獎補扶持。
4、新型溫室建設示范。在占地面積200畝以上的設施園區開展新型溫室選型示范,對園區(基地)內新建配套設施完善、自動化程度高、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使用新材料新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新型保溫膜可移動日光溫棚、全鋼架水循環蓄放熱日光溫棚、第三代日光溫室高跨比雙層組裝式鋼架日光溫室,每個園區新建2棟以上新型溫室的,通過驗收,給予每棟5萬元的補貼,每個園區以獎代補資金不超過10萬元。
(二)申報程序
1、申報:按照《xx市現代農業競爭性申請項目資金實施細則》要求,由各縣市區組織開展項目的宣傳和申報工作,8月份各縣市區通過實地考察,綜合評定并確定項目申報,指導項目實施單位通過xx市農牧局農業競爭項目申報系統進行項目的申報;
2、初審:9月初由各縣市區對申報項目進行初審。各縣區農牧局通過xx市農牧局農業競爭項目申報系統進行項目的初審;
3、評審:申報完成后,由市農牧局隨機抽取專家進行項目評審,按照評審分數,擇優進入項目庫;9月底前由市財政、市農牧局及相關部門組成驗收組,進行實地驗收。對驗收合格的園區給予相應的獎補資金。
(三)項目實施
達到扶持要求的蔬菜園區(基地)、企業等創建單位向縣區農業主管部門提交項目實施報告,由縣區農業主管部門進行評價,并將項目實施報告上報市農牧局。由市農牧局會同財政相關處室和農業專家組成驗收組對項目進行考核,依據考核結果參加項目的申報。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農牧部門要成立項目工作組,深入基層,調查摸底,確定各自的項目實施地點、規模和項目實施的具體內容、數量。
(二)制定實施方案。各縣(市)區農牧部門在作好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對已建、再建、擬建項目的基本情況如實上報,具體內容包括:實施地點、建設規模、占地面積(現有面積和新增面積),建設規模、建設內容,制定好實施方案并上報市農牧局。
(三)加強技術指導。深化農業科技推廣改革工作,合理配置科技資源,組建一支技術服務過硬、作風優良的科技服務小組,負責制定技術方案,實行科技承包,搞好技術培訓和關鍵技術措施的組織落實工作。科技承包實行目標管理,對技術人員實行責、權、利掛鉤,強化其服務意識。
(四)加強監督檢查。市農牧局會同市財政局有關處室組成督查小組,將對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指導。對項目實施中存在問題和不足及時向項目實施單位提出,并責令限期改進,以保證項目建設的質量和進度。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篇7
根據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廳、林業局、農業局、水務廳聯合下發的《關于下達20xx年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計劃(第二批)的通知》(瓊發改地區[20xx]1073號)文的要求,為提高我市退耕還林地區農民的`生產技能水平和經營水平,更好地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根據我市的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培訓目標
本著自主自愿的原則,對農民開展科學種養、科技致富方面實用技術培訓,讓農民在經過短時間內掌握相關的農業生產技術,引導農民向高效就業渠道轉移,拓寬退耕還林農民增收渠道。
二、培訓對象
退耕還林戶為主要的培訓對象,同時兼顧其他有需求的農戶。
三、培訓人數及時間
培訓經費總計100萬元,培訓人數為2550人,分三年實施,平均每人培訓經費為400元。第一年計劃培訓1200人,培訓經費為46萬元;第二計劃培訓1000人,培訓經費為40萬元;第三年計劃培訓350人,培訓經費為14萬元。
四、組織實施
本項目的責任單位為xx市發改局,實施單位為xx市農業工作委員會。根據我市的實際,xx市農業工作委員會經審核,同意由xx市農機學校、xx市金鵬飛職業培訓中心兩個單位開展我市的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后續產業發展及生產技能培訓工作,并與其簽訂合同書。農委營林科技科將根據兩個培訓單位培訓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程跟蹤,確保培訓質量及效果,同時對培訓過程中存在、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培訓工作結束后,對整個培訓工作建立相關的檔案,并做好項目實施的總結報送相關部門。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篇8
為貫徹落實好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竹產業發展的意見》(湘政辦發[20xx]95號)精神,促進我市竹產業發展,根據市長批示,現就有關情況匯報如下:一、竹產業發展現狀
(一)竹資源狀況
我市位于中亞熱帶南緣,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自然條件優越。境內竹資源豐富,有毛竹、剛竹、李竹、桂竹、水竹、紫竹、斑竹等10屬42種,大多分布在海拔400—800米的板頁巖、花崗巖山谷山坡地段。全市共有竹林面積126.8萬畝,占全市有林地面積7.2%,占全省竹林面積10%以上,有立竹1.53億株,是全省竹類資源分布中心區之一。全市竹林95%為毛竹,集中分布在東安、雙牌、零陵、藍山、祁陽等五縣區,共有竹林面積101萬畝。20xx年,雙牌、藍山、零陵和東安四縣區被列入全省毛竹豐產林示范基地建設縣。
(二)生產經營情況
“十一五”期間,全市完成毛竹新造6.26萬畝,低改62.75萬畝,總投入1.11億元,采伐2952萬根。近年來,全市每年安排毛竹低改20萬畝,竹材產量590萬根/年,竹筍加工量1.67萬噸/年,現有竹類加工企業、作坊近萬家,20xx年實現竹產業產值3.24億元。全市共有竹膠板廠5家,沒有規模以上企業(年產值20xx萬元以上),設計年產3.5萬立方米。20xx年生產2.23萬立方米,實現產值5020萬元,上交稅金497萬元,消耗毛竹152萬根。目前我市竹膠板企業分別是雙牌竹膠板廠、道縣金馬竹業有限公司、東安人造板廠、零陵竹膠板廠、藍山竹膠板廠。技術裝備水平均不高,沒有采用熱進熱出和徑向剖蔑等先進生產工藝技術。全市共有竹地板(竹砧板)企業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家),設計年產500萬平方米,20xx年生產竹地板、竹砧板70萬平方米,實現產值6470萬元,上交稅金610萬元,消耗毛竹100萬根。目前有新田縣家樂福竹制品有限公司,東安縣舜皇峰竹木有限公司生產比較正常。
全市還有竹涼席生產企業9家,衛生竹筷46家、木竹工藝品企業1家,沒有規模以上企業。20xx年生產竹涼席24.3萬床,衛生竹筷2.79億雙,木竹藤工藝品2萬件,實現產值1.34億元。目前在零陵、寧遠、雙牌、藍山、東安、江永等縣區,主要以家庭為單位,作坊式生產木竹旅游工藝品,交旅游公司和公園管理部門收購,在有關旅游景點出售。產品有葫蘆絲、笛子、二胡、快板等木竹制樂器、木竹(淚竹)拐杖、木竹工藝扇、江永女書扇、工藝竹筷、木竹制文具、玩具、木竹烙畫等等。雙牌縣確定建設30萬畝毛竹林基地的`目標,以永江公路沿線和瀟水河兩岸為重點,每年新造竹林1萬畝以上,以陽明山和紫金山系為重點建立毛竹低改基地每年3萬畝以上。
藍山縣按照林用、筍用、筍材兩用三個經營類型,平均每年完成1萬余畝毛竹豐產林示范基地建設。雙牌縣的鼎泰、三鑫、華興、大竹海等企業在雙牌縣何家洞、陽明山、五里牌、茶林等地租賃林地興建基地1.8萬畝,對毛竹基地進行標準化管理。同時,鼓勵農戶依法進行林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培育專業大戶150戶,全縣竹林流轉面積達2.3萬畝。我局對發展竹產業高度重視,成立了示范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毛竹產業發展規劃》,將毛竹低改作為重點工程來抓,列入對各縣區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浙江等竹產業大省相比,差距很大。
當前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雨雪冰凍災害損失嚴重。20xx年的雨雪冰凍災害,對毛竹破壞嚴重,全市竹資源恢復重建工作量大,任務重。
2、建設資金嚴重短缺。毛竹豐產林示范基地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設一個周期(按5年算),每畝至少需投入1000元,但是,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的投入全部加起來還不夠100元,建設資金的嚴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毛竹豐產林示范基地建設。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篇9
根據區委、區政府要求,由我局牽頭起草了《xx區20xx年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一、起草背景及依據
根據《江西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20xx年全省推進設施蔬菜發展項目實施方案>》(贛農規計字〔20xx〕1號)和《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贛州市20xx年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贛市府辦字〔20xx〕23號)文件精神,贛州市下達我區20xx年新(擴)建規模蔬菜基地鋼架大棚2500畝和規模露地蔬菜基地2500畝,為推進全區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確保按期完成目標任務,結合我區實際,起草了本《工作方案》。
二、起草過程及征求意見情況
我局根據贛農規計字〔20xx〕1號、贛市府辦字〔20xx〕23號文件精神和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指示要求,通過對部分蔬菜基地企業的調研,征求區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有關單位和區蔬菜產業協會意見建議,形成本《工作方案》。
三、文稿主要內容概述
方案明確了全年目標要求、重點任務、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需要說明注意的情況如下:
(一)目標要求:全年新(擴)建規模蔬菜基地鋼架大棚2500畝、規模露地蔬菜基地2500畝;改造提升現有規模大棚蔬菜基地基礎設施,提高運營和種植水平;推廣“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基本菜農”生產組織模式,發展壯大職業菜農隊伍;推進蔬菜保險投保工作,提高基地防災抗風險能力;加快補齊分級包裝、冷藏保鮮、精深加工和銷售體系等短板,推動服務體系向產前產后延伸。
(二)重點任務:包括擴大蔬菜基地規模、提升鞏固現有基地、大力培育職業菜農、補齊產業發展鏈條、拓寬市場銷售渠道等。
(三)扶持政策:主要是對新(擴)建大棚設施、噴滴灌設施、新建規模露地蔬菜基地、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大棚修復、引進市外職業菜農、蔬菜基地認證、蔬菜保險等進行獎補。
(四)保障措施:主要有明確職責分工、加強政策宣傳、強化服務指導、嚴格督導考核等措施。
四、需說明事項
文稿與20xx年我區蔬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已用下劃線標注,主要為:
(一)總結近幾年蔬菜發展實際經驗,今年主推建設頂部豎式通風型連棟鋼架大棚,按建設主體分二類進行獎補:一是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建設相對集中連片20畝及以上的,按驗收面積區級獎補45500元/畝,按基礎設施建設實際驗收情況進行獎補(獎補金額最高10000元/畝,包含土地平整,噴滴灌設施,水溝,水電到棚等);二是企業等其他主體建設相對集中連片50畝及以上的,按區級獎補標準的`60%給予獎補。
(二)企業等其他主體新建基地采用噴灌設施的,獎補標準由600元/畝調整為400元/畝;新建50畝及以上規模露地蔬菜基地采用滴灌設施的,給予200元/畝的獎補。
(三)對新建相對集中連片50畝及以上的露地蔬菜基地,區級獎補標準由600元/畝調整為400元/畝。
(四)因材料上漲,調高了棚膜更換獎補標準,獎補類型分為二類:一是單體大棚按2400元/畝的標準給予補助,較去年增加200元/畝;二是連棟大棚按2600元/畝的標準給予補助,較去年增加400元/畝。
(五)增加了受自然災害損壞的設施蔬菜基地的修復補助,鋼架大棚棚架倒塌的按8600元/畝的標準,棚膜破損的單體大棚按2400元/畝,棚膜破損的連棟大棚按2600元/畝的標準,給予補助。
(六)因我區蔬菜基地產權屬村集體的比重大,鄉村較難籌集運營維修資金,今年重點推廣村集體建設頂部豎式通風型連棟鋼架大棚(此棚型造價較高),為不影響鄉村發展蔬菜產業積極性,獎補比例相比企業等主體更高,獎補標準有升有降,但獎補資金總量可控且不會超出財政預算(詳見附件3)。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篇10
一、總體要求
(一)重要意義。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是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分工協作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的一體化農業經營組織聯盟(以下簡稱“農業產業化聯盟”)。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產業化聯盟有利于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通過公司十農民合作社十家庭農場”組織模式,讓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各自優勢、分工協作,促進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協同發展,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推迸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構建上下游相互銜接配套的全產業鏈,實現單一產品購銷合作到多元要素融合共享的轉變,推動訂單農業和“公司十農戶”等經營模式創新,促進農業提質增效;有利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通過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長期合作,降低違約風險和交易成本,穩定經營預期,促逬多元經營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加大要素投入,開展專業化、品牌化經營,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有利于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通過提升農業產業價值鏈,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緊密合作,示范帶動普通農戶共同發展,將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同步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
(二)基本特征。
獨立經營,聯合發展。農業產業化聯盟不是獨立法人,一般由一家牽頭龍頭企業和多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成。各成員保持產權尖系不變、開展獨立經營,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通過簽訂合同、協議或制定章程,形成緊密型農業經營組織聯盟,實行一體化發展。
龍頭帶動,合理分工。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農民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基礎,各成員具有明確的功能定位,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要素融通,穩定合作。立足主導產業、追求共同經營目標,各成員通過資金、技術、品牌、信息等要素融合滲透,形成比較穩定且長期的合作尖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產業增值,農民受益。各成員之間以及與普通農戶之間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協調發展,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實現全產業鏈增值增效,讓農民有更多獲得感。
(三)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尊重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市場主體地位。政府重點做好扶持引導,成熟—個發展一個,防止片面追求數量和規模。
堅持農民自愿。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多種組織帶動模式,農業產業化聯盟在不同區域、不同產業有多種表現形式,具有各自的適應性和發展空間。是否發展農業產業化聯盟、選擇哪種合作模式,都要尊重農民的意愿,不搞拉郎配、一刀切。
堅持民主合作。引導農業產業化聯盟建立內部平等對話、溝通協商機制,兼顧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各方利益訴求,共商合作、共議發展、共創事業。
堅持興農冨農。把帶動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作為基本宗旨,打造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挖掘農業增值潛力,發揮農業產業化聯盟對普通農戶的輻射帶動作用,保障農民獲得合理的產業增值收益。
二、重點工作
(—)建立分工協作機制,引導多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建農業產業化聯盟。
增強龍頭企業帶動能力,發揮其在農業產業化聯盟中的引領作用。支持龍頭企業應用新理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展精深加工,建設物流體系,健全農產品營銷網絡,主動適應和引領產業鏈轉型升級。鼓勵龍頭企業強化供應鏈管理,制定農產品生產、服務和加工標準,示范引導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從事標準化生產。積極開展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引導龍頭企業發揮產業組織優勢,以“公司十農民合作社十家庭農場"公司十家庭農場”等形式,聯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組建農業產業化聯盟,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
提升農民合作社服務能力,發揮其在農業產業化聯盟中的紐帶作用。鼓勵普通農戶、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積極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引導農民合作社依照法律和章程加強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成員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發揮成員積極性,共同辦好合作社。支持農民合作社圍繞產前、產中、產后環節從事生產經營和服務,引導農戶發展專業化生產,促進龍頭企業發展加工流通,使合作社成為農業產業化聯盟的。粘合劑”和潤滑劑”。
強化家庭農場生產能力,發揮其在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中的基礎作用。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鼓勵農戶流轉承包土地經營權,培育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鼓勵家庭農場使用規范的生產記錄和財務收支記錄,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健全家庭農場管理服務,完善家庭農場名錄制度,建立健全示范家庭農場認定辦法。鼓勵家庭農場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引導家庭農場與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幵展產品對接、要素聯結和服務銜接,實現節本增效。
完善內部組織制度,引導各成員高效溝通協作。堅持民主決策、合作共贏,農業產業化聯盟成員之間地位平等。引導各成員在充分協商基礎上,制定共同章程,明確權利、責任和義務,提高運行管理效率。鼓勵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探索治理機制,制發成員統一標識,增強成員歸屬感和責任感。鼓勵農業產業化聯盟依托現有條件建立相對固定的辦公場所,以多種形式溝通協商涉及經營的重大事項,共同制定生產計劃,保障各成員的話語權和知情權。
(二)健全資源要素共享機制,推動農業產業化聯盟融通發展。
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適時制定出臺相尖扶持政策,引導農戶長期流轉承包地并促進其轉移就業。鼓勵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代耕代種、統防統治、代收代供等農業生產托管服務。
引導資金有效流動。支持龍頭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為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發展農業生產經營,提供貸款擔保、資金墊付等服務。以農民合作社為依托,穩妥幵展內部信用合作和資金互助,緩解農民生產資金短缺難題。引導農業產業化聯盟各成員每年在收益分配前,按—定比例計提風險保障金,完善自我管理、內部使用、以豐補歉的機制,提高抗風險能力。
促進科技轉化應用。鼓勵龍頭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發機構,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示范應用全鏈條創新設計,提升農業產業化聯盟綜合競爭力。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龍頭企業集聚,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建立農業領域相尖重點實驗室,申報農業高新技術企業。鼓勵龍頭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等服務,向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提高農業產業化聯盟協同創新水平。
加強市場信息互通。引導龍頭企業找準市場需求、捕捉市場信號,依托聯合體內部溝通合作機制,將市場信息傳導至生產環節,優化種養結構,實現農業供給側與需求端的有效匹配。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直供直銷等,幵拓農業產業化聯盟農產品銷售渠道。龍頭企業要強化信息化管理,把農業產業化聯盟成員納入企業信息資源管理體系,實現資金流、信息流和物資流的高度統一。
推動品牌共創共享。支持農業產業化聯盟統一技術標準,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扶持龍頭企業依托農業產業化聯盟建設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納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引導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增強品牌意識,鼓勵龍頭企業協助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扶持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鼓勵龍頭企業參加各類展示展銷活動,引導農業產業化聯盟整合品牌資源,探索設立共同營銷基金,統一開展營銷推廣,打造聯合品牌,授權成員共同使用。
(三)完善利益共享機制,促進農業產業化聯盟與農戶共同發展。
提升產業鏈價值。引導農業產業化聯盟圍繞主導產業,進行種養結合、糧經結合、種養加一體化布局,積極發展綠色農業、循環農業和有機農業。推動科技、人文等要素融入農業,支持農業產業化農民發展體驗農業、康養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引導龍頭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全產業鏈智能化和網絡化水平。
促進互助服務。引導龍頭企業將農資供應、技術培訓、生產服務、貸款擔保與訂單相結合,全方位提升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經營水平。
引導農業產業化聯盟內部形成服務、購銷等方面的最惠待遇,并提供必要的方便,讓各成員分拿聯合體機制帶來的好處。
推動股份合作。引導農業產業化聯盟探索成員相互入股、組建新主體等新型聯結方式,實現深度融合發展。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林權、設施設備等入股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或龍頭企業,采取“保底收入十股份分紅”的分配方式,讓農民以股東身份獲得收益。
實現共贏合作。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妥善處理好農業產業化聯盟各成員之間、與普通農戶之間的利益分配尖系。創新利益聯結模式,促迸長期穩定合作,形成利益共寧、風險共擔的責任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加強訂單合同履約監督,建立誠信促迸機制,對失信者及時向社會曝光。強化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激勵機制,探索將國家相尖扶持政策與龍頭企業帶動能力適當掛鉤。
三、目標任務
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幫助農民、提高農民、冨裕農民為目標,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以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為動力,積極培育發展一批帶農作用突出、綜合競爭力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化聯盟,成為引領我縣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和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力量,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建立功能齊全、要素集聚的產業化聯盟組織體系。按照分區域有特色、分行業有組織、全鏈條共參與的要求,圍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各類功能齊全、要素集聚、運轉高效、示范帶動作用顯著的農業產業化聯盟,打造行業特色鮮明、管理科學有序、經濟效益凸顯的產業化聯盟體系,形成高原夏菜、中藥材、散養雞、肉牛、肉羊、馬鈴薯、百合、小雜糧、循環生態農業等大類產業化聯盟,全面破解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X品牌優勢不明顯、分工協作機制不完善、市場競爭力不強、龍頭帶動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
(二)健全產業發展、促農增收的產業化聯盟職能體系。大力推廣康源公司。集團連基地帶農戶”,宏鑫專業合作社規模流轉、集中種植、全程參與、延伸鏈條”,洋芋營銷協會“大服務十小流轉”,芳美合作社母牛還XXXX犢十分散育肥”等一大批產業化發展新模式,不斷完善農業產業化聯盟職能體系。通過建立一手拖市場、一手拖產業、一手拖農戶”和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圍著聯盟轉、聯盟推動產業升、產業帶著農戶干”的“三手五聯結”機制,確保聯盟高效運轉、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倍產業化聯盟要大力推動生產流程、技術規范、質量標準、加工工藝、包裝技術等環節的標準化改造,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標準化生產水平,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圍繞推動
產品”向品牌”轉變,立足高原夏菜、中藥材、百合、馬鈴薯、散養雞、'X‘XX肉牛、肉羊、小雜糧、胡麻油等特色優勢產業,按照統一商標品牌、規范加工包裝、多元銷售模式的.全產業鏈發展要求,積極抓好農產品分級包裝和精深加工,提升產品外銷形象,完善市場營銷策劃,支持鼓勵商標注冊和馳名商標爭創活動,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名優農特產品。圍繞保障農產品順暢銷售目標,枳極組織引導產業聯盟下屬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經營主體參加各類交易會、推介會、展銷會,依托高原夏菜集散南方市場、“農特匯”XX直營店和農村電商銷售等各種渠道,大力開拓和擴大新的銷售市場,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斷擴大農特產品市場份額。圍繞加快推進脫貧攻堅產業XX發展,按照《縣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精準對接幫帶貧困戶穩定增收實施方案》XX任務分解,落實產業化聯盟帶動貧困戶發展社會責任,通過政策扶持和示范帶動,引導加入產業聯盟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分別帶動XXX
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任務,靠牢壓實產業化聯盟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脫貧攻堅的社會責任。
(三)完善管理科學'運營規范的產業化聯盟運行體系。規范建立各農業產業化聯盟管理構架,加快健全完善農業產業化聯盟運行體系。
—是成立產業化聯盟組織。由全體聯盟成員組成,以聯盟成員大會的形式行使權力,決定聯盟重點工作任務,協調資金籌措、使用、成果轉化及收益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項。聯盟成員大會選舉產生聯盟執行委員會,并推舉一名執委會主席,作為聯盟成員大會的召集人并主持會議。
二是組建聯盟專家委員會。通過選舉或者聘任農業、畜牧、農機、農經等相尖管理、技術專家組成聯盟專家委員會,負責為聯盟重大事項提供專業指導意見。
三是設立產業化聯盟秘書處。秘書處為聯盟常設工作機構,負責聯盟各項日常事務。聯盟秘書長通過成員大會選舉產生,協助執行委員會以及執委會主席開展工作,領導秘書處日常工作。
四是規范產業化聯盟組建程序。首先是確定聯盟核心龍頭企業。要在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通過各成員主體企業醞釀確定產業化聯盟的核心龍頭企業。核心龍頭企業負責選擇吸納發展意愿強烈、具有高度社會責任心的骨干企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加入產業聯盟。其次要制定聯盟規章制度。在行業主管部門指導下,由核心龍頭企業制定聯盟章程、議事決策制度、成員吸收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三要及時召開聯盟成立大會,成立大會由全體成員參加,通過聯盟章程,選舉聯盟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和秘書長,并宣告聯盟成立。聯盟成立大會召開后,聯盟大會選舉產生的聯盟執行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秘書處等管理機構正式巨動運行,行使相應的管理職責。
(四)制定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產業化聯盟支撐體系。
優化政策配套。落實中央各項支持政策,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結合本地實際,將現有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業綜合幵發等相尖項目資金,向農業產業化聯盟內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當傾斜。支持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落實相尖稅收優惠政策。組織開展精準培訓,提高龍頭企業負責人、合作社理事長、家庭農場主的經營管理水平。
加大財政投入。設立縣級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扶持基金,重點投向農業龍頭企業和產業聯盟所屬的經營主體,支持主導產業和特色新興產業發展。探索將縣級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直接轉變為農業經營主體的股份,支持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落實帶動農戶發展任務。
加大金融支持。采取財政貼息、融資擔保、擴大抵(質)押物范圍等綜合措施,努力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題。鼓勵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農業產業化聯盟需求的信貸產品、保險產品和服務模式。積極發展產業鏈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設立內部擔保基金,放大銀行貸款倍數。與金融機構共享農業產業化聯盟名錄信息,鼓勵金融機構探索以龍頭企業為依托,綜合考慮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財務狀況、信用風險、資金實力等因素,合理確定聯合體內各經營主體授信額度,實行隨用隨借、循環使用方式,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差異化資金需求。鼓勵龍頭企業加入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業務。鼓勵探索訂單十保險十期貨”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新三板掛
牌和融資、發債融資。鼓勵具備條件的龍頭企業發起組織農業互助保險,降低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成員風險。
落實用地保障。落實促進現代農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用地支持政策。指導開展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年度建設用地計劃優先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農業配套輔助設施、開展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較快、用地集約且需求大的地區,適當增加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對于引領農業產業化聯盟發展的龍頭企業所需建設用地,應優先安排、優先審批。
四、實施步驟
按照先易后難、分步推進、提升、不斷完善”的實施步驟,堅持年試X點、年推廣、年做大做強的工作要求,分年度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化聯盟培XX育發展工作。
(—)先行試點'重點突破(年月底)。重點立足全縣產業規XXXXXX模較大、組織化基礎較好、市場化程度高的高原夏菜、中藥材、散養雞、肉牛、肉羊等大產業幵展試點工作,分別制定試點實施、聯盟章程、運行機X制,成立產業化聯盟管理機構,正式組建起覆蓋產業主要發展區域和全產業鏈條的大產業化聯盟,實現產業化聯盟從無到有的歷史突破。
(二)積極推廣、擴大覆蓋(年月底)。總結試點經驗和做XXXXXX法,積極推廣產業化聯盟發展模式,重點培育組建馬鈴薯、百合、小雜糧、循環生態農業等產業化聯盟,進一步擴大參與產業化聯盟的經營主體數量和覆蓋面,最終形成大類產業化聯盟,實現產業化聯盟對特色產業和貧困戶X的全覆蓋。
(三)鞏固提高、做大做強年月底)。全面規范產業化聯XX盟相尖政策和培育發展規范化制度,建立和發布農業產業化聯盟名錄,定期幵展運行監測、適時更新,提升整體經營管理水平,促其做大做強,帶動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制定產業化聯盟績效考核方案,從科學發展模式推廣、擴大特色產業發展規模、帶動貧困戶數量、品牌打造、銷售渠道拓展等方面制定量化指標,對產業化聯盟運行績效進行全面考核,對照成效經驗、查漏補缺,不斷鞏固提升產業化聯盟發展水平。
五、強化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縣農林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全面承擔農業產業化聯盟培育發展任務。發改、財政、國土、扶貧、人行、稅務等相尖部門要配合做好產業化聯盟組建和運行管理的組織領導,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具體措施和辦法,并做好相尖指導、扶持和服務工作。按照項目集合、資金集中、要素集聚、效益凸顯”的要求,制定綜合配套扶持政策,創新政府部門和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共同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盟培育發展模式,激發龍頭企業主導組建產業化聯盟的積極性。要完善農業產業化聯席會議制度,推動落實扶持農業產業化聯盟發展的相尖政策措施,幫助解決農業產業化聯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建立農業產業化聯盟培育發展包抓責任體系,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抓好政策落實。制定出臺農業產業化聯盟扶持政策,嚴格程序、規范操作,確保政策實施公幵公正,堅決杜絕弄虛作假,嚴禁挪用、套用扶持資金,并積極爭取省市扶持資金和項目,切實發揮好扶持政策的引導作用,確保科學模式推廣和產業化聯盟打造取得實效。
(三)營造濃厚氛圍。建立農業產業化聯盟信息庫,編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名錄,為制定政策提供參考。加強宣傳發動,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媒體等多種形式宣傳農業產業化聯盟培育發展工作,加強經驗交流總結,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為科學模式推廣和產業聯盟培育發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篇11
為貫徹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xx]93號),圍繞產業融合模式、主體培育、政策創新和投融資機制等,積極探索和總結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進農村產業融合加快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等七部門決定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百縣千鄉萬村試點示范工程。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分級負責,共同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百縣千鄉萬村試點示范采取分級負責的實施方式,中央層面重點抓好百縣試點示范工程(含縣級市、區、旗、新疆兵團和黑龍江農墾團場等,下同),鄉級、村級試點示范參照縣級方式,分別由省級、縣級有關部門負責。各級發展改革、財政、農業、工業和信息化、商務、國土資源、旅游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試點示范工作。
(二)合理確定試點示范規模。綜合考慮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農村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國的比重、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規模與數量,適當考慮脫貧攻堅等因素,確定各省(區、市)試點示范縣、鄉、村數量。其中,20xx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的省(區)試點示范縣數量不超過5個,其他省(區)不超過3個,直轄市不超過2個,計劃單列市不超過1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農墾可確定2個團(場)開展試點示范。各省(區、市)試點示范鄉、村的數量原則上不超過試點示范縣數的10倍、100倍。
(三)擇優確定試點示范名單。(注:名單附后)
二、縣級試點示范的主要任務
(一)優化縣域空間發展布局,推進產城融合發展。探索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合理規劃縣域內城鄉產業布局,引導二三產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等集中,發揮產業集聚優勢,提高綜合競爭力和企業經濟效益。加強規劃引導和市場開發,通過培育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休閑旅游等專業特色小城鎮,實現產業發展和人口集聚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二)探索多種產業融合形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支持試點示范縣結合地方資源優勢,通過推進農業內部融合、延伸農業產業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發展農業新型業態等多種形式,探索并總結一批適合不同地區的農業產業融合商業模式,努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三)培育多元化產業融合主體,激發產業融合活力。重點是探索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在農村產業融合中更好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鼓勵農民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銷售,鼓勵家庭農場開展農產品直銷。支持龍頭企業和領軍企業通過直接投資、參股經營、簽訂長期供銷合同等方式建設標準化、規模化原料生產基地以及營銷設施,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引導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發展,加強產業鏈整合和供應鏈管理。
(四)健全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鼓勵試點示范縣圍繞股份合作、訂單合同、服務協作、流轉聘用等利益聯結模式,建立龍頭企業與農戶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引導龍頭企業創辦或入股合作組織,支持農民合作社入股或興辦龍頭企業,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的分配方式,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勵試點示范縣將財政資金投入農業農村形成的經營性資產,通過股權量化到戶,讓集體(合作)經濟組織成員長期分享資產收益。
(五)創新產業融合投融資機制,拓寬資金渠道。按照企業主導、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村產業融合投融資體制。指導試點示范縣制定具體辦法,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連片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高標準農田、生態公益林等,允許利用一定比例土地,按規劃開展觀光和休閑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經營活動。綜合運用獎勵、補助、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推廣產業鏈金融模式,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信貸支持。挖掘農村資源資產資金的潛力,探索通過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把閑置和低效利用的農村資源、資金優化用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業融合服務。支持試點示范縣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水電路、信息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共建共享。改善物流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運輸網絡體系,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布局教育、醫療、文化、旅游、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宜居宜業水平。支持試點示范縣搭建農村綜合性信息化服務平臺,提供電子商務、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農業物聯網、價格信息、公共營銷等服務。優化農村創業孵化平臺,提供設計、創意、技術、市場、融資等定制化解決方案等服務。
三、試點示范縣的選擇標準
(一)基本條件。一是縣(市、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工作,有開展試點示范建設的積極意愿,地方已出臺相應政策措施,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農民創業創新具備一定基礎。二是縣域經濟范圍內以農業農村為基本依托,現代生產經營方式廣泛應用,農村一二三產業已經呈現出融合發展趨勢。三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在探索多種形式利益聯結機制方面已有較好基礎。
(二)分類與標準。為避免試點示范縣類型過于單一或雷同,將試點示范縣共分為6種類型。各省(區、市)要結合本地實際,充分挖掘地域特色,盡可能選擇不同類型的縣(市、區)進行試點示范,每種類型最多選擇1個,并在試點示范實施方案中明確。
一是農業內部融合型。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比例高,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高,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保護實現統一,種養結合等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發展形成規模,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有力地促進當地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二是產業鏈延伸型。農業向后延伸或者農產品加工業、農業生產生活服務業向農業延伸,促進農業產業鏈各環節緊密結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通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領軍企業帶動農產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設,發展農業規模經營;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農產品加工和農產品直銷等。
三是功能拓展型。農業通過與其他產業的功能互補,賦予農業新的附加功能。如農業與旅游業、文化創意產業、能源工業等相結合衍生出的休閑農業或鄉村旅游、創意農業和能源農業等新業態項目。
四是新技術滲透型。技術密集或信息化程度高,農產品生產、交易和農業融資方式先進。例如,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產生的涉農電子商務、農業互聯網金融、智慧農業等項目。
五是多業態復合型。同時兼有上述四種類型或者融合其中幾個類型,一般以龍頭企業為主要投資主體,農業資源集約利用程度高、產業鏈條完整、農業多功能性明顯、示范帶動作用較強。
六是產城融合型。農村產業融合與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縣域內城鄉產業布局規劃合理,二三產業在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等集聚度較高,較好發揮對人口集聚和城鎮建設的帶動作用,形成了一批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休閑旅游等專業特色小城鎮。
四、具體工作安排
(一)盡快確定試點示范名單。省級發展改革委要會同相關部門,按照國辦發[20xx]93號文件和本方案要求,盡快組織開展農村產業融合試點示范縣、鄉、村的申報、篩選等工作,并于20xx年4月底前向國家七部門上報試點示范縣具體名單。
(二)完善縣級試點示范實施方案。根據各地上報的縣級試點示范實施方案,省級有關部門要通過組織召開座談會等方式,指導各縣進一步修改完善試點示范實施方案,并于20xx年6月底前將縣級試點示范實施方案上報國家七部門備案。同時,要及時組織對試點示范縣的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切實提高推進各項工作的能力。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篇12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打造農業“百億產業、十億企業”龍頭引領工程要求,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的前提下,加快培育全縣蔬菜(含食用菌)十億產業,將我縣蔬菜產業打造為省內市場的主要集聚地、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副產品配給地,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我省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贛府廳發〔20xx〕11號)和《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撫州市蔬菜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撫府字〔20xx〕1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如下行動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到20xx年底,全縣新增設施蔬菜面積5450畝,達到8000畝以上;充分利用冬閑田,種植露地蔬菜1.4萬畝;全縣蔬菜產量達到11萬噸,產值達3.3億元。食用菌產量達到6.68萬噸,綜合產值達8.6億元。蔬菜(含食用菌)總產值達到 11.9億元。
(二)年度目標
1.20xx年全縣新增設施蔬菜面積2750畝,力爭3000畝,新型設施蔬菜農戶達550戶;蔬菜總產量9.35萬噸,產值達到1.98億元以上。食用菌產量達到3.2萬噸,綜合產值達到4.79億元以上。
2.20xx年全縣新增設施蔬菜面積900畝,力爭1000畝,新型設施蔬菜農戶達650戶;蔬菜總產量9.9萬噸,產值達到2.42億元以上。食用菌產量達到4.2萬噸,綜合產值達到5.46億元以上。
3.20xx年全縣新增設施蔬菜面積900畝,力爭1000畝,新型設施蔬菜農戶達750戶;蔬菜總產量10.45萬噸,產值達到2.86億元以上。食用菌產量達到5.4萬噸,綜合產值達到7.02億元以上。
4.20xx年全縣新增設施蔬菜面積900畝,力爭1000畝,新型設施蔬菜農戶達850戶;蔬菜總產量11萬噸,產值達到3.3億元。食用菌產量達到6.68萬噸,綜合產值達到8.6億元。蔬菜(含食用菌)總產值達到 11.9億元。
各鄉鎮蔬菜產業發展指導性計劃見附件1。
二、重點工作
(一)優化區域布局。
按照“科學定位、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規模發展”的原則,在國家政策范圍內合理規劃設施蔬菜用地,引導制定重點優勢蔬菜產品布局。把縣城周邊,昌廈公路沿線的旴江、甘竹、頭陂列為蔬菜產業發展的重點鄉鎮,以發展設施蔬菜為主,其他鄉鎮兼顧發展設施蔬菜、規模化露地蔬菜、優質食用菌、地方特色蔬菜,積極開展稻菜輪作,充分利用冬閑田發展秋冬蔬菜或早春蔬菜。各鄉鎮要依據蔬菜發展任務,因地制宜開展適宜蔬菜種植地塊調查,按照“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定位,加快區域蔬菜主導品種產業規模化發展,大力發展大宗蔬菜中的高價值品種,做到高產、高質、高效,培育壯大一批設施蔬菜專業鄉鎮和專業村(組)。(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縣水利局、縣交通運輸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二)創新建設模式。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農民參與”原則,創新建設模式,探索“統分結合”(即“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搭建大棚、統一設施配套、統一政策扶持、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技術指導、統分結合銷售,實行分戶經營”),提升設施蔬菜生產的組織化、專業化水平。建設模式采取兩種方式,一是利用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建設,由農業農村局作為業主委托縣城投集團代建,建成后產權歸所在鄉鎮政府;二是以縣城投集團作為業主,農業農村局作為主管單位,融資建設,產權歸縣城投集團。大棚建成后租給經營主體,租期原則上不低于10年,大棚租金每年2000元/畝(不含土地流轉費,由經營主體自行負責)。融資建設的大棚其中租金1600元/畝由縣城投集團還本付息,400元/畝歸屬所在村集體。大棚的管護由租賃的經營主體負責,具體按租賃協議執行。規劃設計建設適合本地條件的大棚棚型。建設的大棚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棚型、統一建設標準,統一驗收標準,按當前市場價每平米80元左右,嚴把質量,控制成本,搭建具備冬保暖、夏遮陽功能,實現水肥一體化、溫濕度控自動化水平較高的經濟適用大棚,實現蔬菜產業高起點、高品質發展。同時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調動農民投入積極性、主動性,投資建設經濟適用大棚,但原則上簡易大棚不超過30%。建設蔬菜配套產業園,積極引進專業化社會組織,建立完善“蔬菜基地建到哪里,配套設施就跟到哪里”的'機制,高質量推進蔬菜產業配套設施建設。(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局、縣城投集團,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引進龍頭企業。
把引進和扶持發展龍頭企業作為推動蔬菜產業化的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資金和技術,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配套服務企業,加速蔬菜產、加、銷一體化進程。通過加快各類保鮮、冷藏、冷凍、預冷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逐步推進蔬菜分級分揀及包裝、預冷處理。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引進客商服務于品牌建設、市場流通及銷售環節,保障縣域蔬菜供應,對接華潤集團超市、暢通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國內高端市場。規范蔬菜加工業,用信息、生物等高新技術提升加工工藝水平,降低蔬菜損耗率,增加產業附加值。突出農資、肥料、農膜、鋼材等相關配套產業招商引資,推動蔬菜全產業鏈發展。要引進設施蔬菜基地建設、種苗供應、農技服務、蔬菜營銷等專業化服務企業,建立蔬菜銷售配送平臺,暢通生資、蔬菜流通渠道,建立互利合作產銷關系。(責任單位: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供銷社、縣城投集團,各鄉鎮人民政府)
(四)加強科技服務。
加強與農科院、江西農業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合作,與全國蔬菜協會簽訂長期戰略協議,確保蔬菜的種苗、種植技術、訂單銷售等方面保障落實,實現30畝及以上設施蔬菜棚內水肥一體化,溫濕度控制等自動化系統全覆蓋,促進設施蔬菜高質量發展。整合縣內科研資源與人才,推進研究重心向蔬菜產業轉移,實現蔬菜產業標準化、品質化、品牌化發展。加強與國家和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科研院所、高校合作,開展大棚設施、田間栽培、貯藏保鮮技術研究,組裝和集成創新一批省工節本、綠色發展的實用技術,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加快蔬菜專業技術人員培養,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以師帶徒”“田間課堂”等方式,大規模開展蔬菜實用技術培訓,構建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網絡。開展鄉鎮蔬菜技術人員定向培養、原鄉鎮農技員提升和種植能手、基地技術員培育。建立技術員聯系基地制度,開展常態化蹲點服務,提高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在生產一線的普及率,培育一批懂技術、會經營、能示范的產業能人大戶,引進專業種菜能手,示范種植帶動。發揮農技人員的作用,實行點對點技術服務,重點鄉鎮2名技術指導人員、其它鄉鎮1名。(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委組織部、縣科技局、縣人社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五)開展品牌創建。
堅持品牌興菜、綠色發展。鼓勵企業制定蔬菜生產技術規程,打造蔬菜特色品牌。強化蔬菜生產過程監督,積極推動蔬菜基地建立質量追溯體系,實現規模種植基地可追溯蔬菜產品的全覆蓋。引導基地開展品牌創建和綠色、有機認證,提高產品商品率和附加值,培育一批知名產品品牌。組織種植戶參加上級部門舉辦蔬菜產品展示展銷會,唱響“廣昌蔬菜”品牌。瞄準上海、廈門、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國內高端市場,重點發展知名度高的地理標志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委宣傳部、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城投集團,各鄉鎮人民政府)
(六)強化金融支持。
加強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和國有商業銀行的合作,爭取金融支持,發揮“財政惠農信貸通”、“科貸通”、“產業引導基金”、“企業債”、“政府專項債”等金融產品融資作用,創新蔬菜產業金融產品,撬動金融資金、帶動社會資金,共同支持蔬菜產業發展。積極引入保險機制,全面開展設施蔬菜特色農業保險,確保30畝及以上規模基地設施大棚自然災害險全覆蓋,開展縣域主導品種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做到設施蔬菜種植保險全覆蓋。(責任單位:縣金融工作服務中心、縣財政局、人民銀行廣昌支行、縣農業農村局、縣銀保監組、縣科技局、縣城投集團,各鄉鎮人民政府)
(七)統一考核獎補。
加大財政支農資金統籌整合工作力度,財政統籌專項資金對建設蔬菜大棚貸款實行貼息,支持大棚設施建設。對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成效突出的鄉鎮進行及時獎勵。支持蔬菜生產、加工、營銷等關鍵環節建設,評選一批優秀的經營主體、農業服務組織、種植大戶、銷售大戶予以表彰獎勵。規范驗收方式,制定下發具體驗收細則,并組織聯合復驗,公開公示無異議后兌現獎補政策。(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財政局、縣城投集團,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注重高位推動
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直相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和各鄉鎮長為成員的全縣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各鄉鎮要把發展蔬菜產業作為鄉鎮黨政“一把手”工程,層層壓實責任,主要領導要親自落實部署,抓細抓實,安排能力強、責任心強的分管領導與干部專職抓好蔬菜產業發展中的各項具體工作,構建起縣鄉村三級黨政“一把手”抓蔬菜產業的工作機制和責任體系。要結合本區域實際,科學制定年度工作方案,認真做好宣傳發動,趁早落實基地選址,切實推動蔬菜產業加快發展。(各相關部門、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
(二)壓實各級責任,注重部門配合
建立“蔬菜基地建到哪里,配套設施及服務就跟到哪里”機制,縣蔬菜辦負責全縣大棚設施蔬菜產業發展規劃、政策制定、監督指導和考核考評等工作;鄉鎮政府負責落實經營主體、地塊落實、宣傳發動、完善生產組織管理等工作;縣農業農村局負責建設任務分解、菜農培訓、支持政策落地、引導培育組織形式、主導品種培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資質量監管等工作;縣發改委負責示范基地立項審批;縣財政局負責資金籌措與項目預算;縣自然資源局負責調配設施農用地和基地測繪工作;縣住建局負責抓好大棚建設材料檢測及質量把關;縣供電公司負責基地電力建設和供電桿線搬遷;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基地道路工程規劃設計、建設材料監管;縣林業局負責蔬菜基地所涉林用地的審批;縣通訊部門做好通訊桿線遷移工作;縣金融工作服務中心負責協調銀行機構落實產業信貸資金;縣市場監管局負責蔬菜品牌建設和市場秩序監管,收集提供相關蔬菜供銷市場信息;縣工信局負責指導建設電商網絡蔬菜銷售平臺;縣水利局負責蔬菜基地的水利設施規劃設計、指導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縣防汛指揮部、縣氣象局要針對蔬菜產業氣象災害,及時進行分析預警;縣金融機構負責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縣城投集團要積極配合蔬菜辦做好資金及基地建設等各項事宜;保險公司負責做好蔬菜大棚和蔬菜價格等保險工作。(各相關部門、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嚴格督查考核,注重結果運用
把蔬菜產業發展納入全縣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考核內容,作為檢驗干部作風、擔當作為、工作業績、為民辦實事的重要考核依據,重視考核結果運用,與單位和個人評先評優、干部提拔使用緊密結合起來,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細化量化考核指標,實行差異化考核,科學制定目標值,重點考核各鄉鎮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基地生產運營質量、領導重視程度、經費保障等情況。將入戶率列入重點考核內容,未達到入戶率要求的鄉鎮不進行獎補,考核列為不合格;對鄉鎮工作進展采取月調度、季通報、年考核的辦法,定期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對措施得力、進展較快的鄉鎮進行通報表揚,并對前一、二、三名分別給予15萬元、12萬元、10萬元獎勵;對工作不力、進展遲緩的鄉鎮進行通報約談,并對后一、二、三名分別處予10萬元、8萬元、6萬元的罰款;對不作為,虛報瞞報、弄虛作假的干部進行崗位調整,確保全縣蔬菜產業發展落地落實。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篇13
目標任務
結合村特色種養業發展基礎,圍繞市場需求、資源稟賦、群眾意愿、生態環保,發展一項以上特色種養業,通過經營主體帶動,調整種養結構,實現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目標。
支持對象
帶動100個村產業發展,原則上每個項目不低于20萬元。該項目資金必須以村為主體自建農業項目或投入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項目投入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并帶動貧困戶增收。結合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貧困村特色種養扶貧基地發展要求,鼓勵鄉鎮統籌使用資金,跨區域扶大扶強特色產業。
項目選擇
1、所扶持項目必須是農業產業項目。其中自建類項目,按照建設類項目申報、審批、建設以及驗收、審計;入股類項目,項目選擇的主體必須是經營狀況良好、有發展潛力、誠實守信,既有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又有參與扶貧帶動主動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入股資金要有明確的建設內容,原則上要形成物化資產。
2、項目應帶動扶持村集體經濟,項目投入年增收不低于投資額的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同時,帶動至少5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3、項目由鄉鎮(街)統一選擇、審核、申報。項目投入要尊重所投入主體的意見,所投入的項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完善擔保并出具承諾書。
聯結機制
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形成的.資產收益權,貧困村要量化到村集體和貧困戶,非貧困村要全部量化給貧困戶。各鄉鎮、村要制定分配方案,具體分配方式方法按照資產收益扶貧工程要求執行,收益要及時分配,由鄉鎮報告區農業農村局、區財政局,審核后打卡發放。
實施步驟
(一)項目申報。各鄉鎮(街)要認真研究,選擇符合條件的村和主體,組織項目實施村立足當地的資源、資產、產業等方面條件,廣泛征求意見,集思廣益,制定發展規劃。
(二)項目審批。區農業農村局、區委組織部、區財政局、區扶貧開發局等單位對鄉鎮初審后的報告進行聯審,審核結果在區級網站以及所在地鄉鎮、村進行公示。
(三)項目驗收。項目實施完成后,由鄉鎮(街)進行初驗,區農業農村局會同區委組織部、區財政局、區審計局、區扶貧開發局等單位進行現場驗收,自建類項目按照建設類項目要求進行驗收。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篇14
根據《》(綏墾局辦文[]8號)精神,結合我場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本著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一致的原則,特制定**農場發展文化產業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加快科技進步為手段,以政策法規為保障,搶抓機遇,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推動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全面整合文化體育資產和文化旅游資源,探索經營養“文”、招商興“文”的有效途徑,使公益性文化事業與經營性文化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二、發展目標和任務
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文化運行框架,使文化產業增加值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長,把文化產業培養成為我場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優化我場經濟結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20xx年全場文化產業創收達到2萬元。
(一)積極搞好文化產業的戰略規劃、信息搜集和政策研究,通過制定和完善文化政策,對文化產業實施調控,保證文化產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二)優化國有文化資產的配置,推進多元化文化產業格局的形成,支持和鼓勵私營、個體文化企業健康發展。
(三)完善文化市場體系管理,推進文化消費市場的發展。積極開展文藝演出活動,組織各種文化和藝術培訓,規范和完善文化娛樂、文化旅游用品、藝術品市場。加強文化市場監督和管理,建立起公平競爭,信息暢通,內容健康,運行有序的文化市場。
(四)、促進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推進文化產業基地建設,發展有區域特色的文化產業,使文化產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的帶動作用。
三、 具體措施
(一)統一規劃,加強管理。
將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為我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我場圍庫經濟的發展,開發旅游業;加快廣播電視網絡業的改革,使其發展成為文化產業;管理好音像影視業和網吧市場,使其按照規范的文化市場運作。
(二)重點扶持,加大投入。
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和對大宗文化設施的資金投入力度。20xx年要維修好文化娛樂城,充分利用電影放映機和健身器材等設備進行創收,由工會組織實施,使其運行起來,逐步成為文化產業的一部分,投資興建文化廣場,使其成為職工群眾休閑健身娛樂活動場所。
(三)抓好試點,重點突破
。要像抓種植業結構調整那樣抓好文化產業的開發工作,積累經驗,樹立典型,以點帶面。20xx年重點把文化娛樂城充分利用起來,采取委托經營或承包經營的方式搞好創收,另外要管理好電視網絡和音像影視業,鼓勵私人組織經營性文藝團體來場演出,豐富職工群眾文化娛樂生活,使其成為我場文化產業的龍頭。
(四)完善機制,培育市場。
文化產業需有一定特長和經營頭腦的人來經營,要采取多種渠道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發揮文體專業人才作用,采取集資、融資、入股的方式,扶持他們開發文化產業,要從資金啟動,經營場所,經營政策,經營項目上予以扶持,為他們發展文化產業搭建發展平臺。
(五)成立協會,帶動發展。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引導,農場有關部門要組織協調成立兵乓球協會、籃球協會、體工隊、秧歌協會、民間曲藝協會等各種文體協會,帶動文體活動的開展,引導文化產業的發展。
四、 組織領導
為加快文化產業的發展,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農場成立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
【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蔬菜產業發展實施方案10-14
加快油茶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精選6篇)09-02
特色主導產業發展項目實施方案06-03
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實施方案(精選15篇)08-27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實施方案(通用9篇)08-02
產業發展調研方案10-16
產業發展方案(精選12篇)05-21
鄉村產業發展計劃范文09-10
旅游產業發展調研方案范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