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德育”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德育”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文件為依據,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作為課程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資源,大膽實踐,精心組織,扎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開設好學校校本課程,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開發研究背景
1、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進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構建了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課程體系,提出農村中小學課程要為當地設置符合當地需要的課程,明確指出: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而學校一級的課程管理就是由學校根據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自行決定校本課程。作為課改實驗區的學校,理應積極參與課改,使學校的課改工作迅速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2、學生現狀的需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而在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下生長起來的獨生子女,更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一方面,長輩的溺愛,導致了他們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行與周圍的人交往。而那些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由于家長整日忙于謀生,四處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長,缺少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使之染上不良惡習,野蠻霸氣,缺泛教養。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后,國門打開,我國在引進先進文化的同時,也帶進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極思想,人們講究個人自由,忽視了文明禮儀的教育問題,而現代社會發展對人的文明禮儀的要求都在不斷提高。因此,在學生中開展德育活動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3、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處環境復雜的城鄉結合部——沙坨子。一方面,里面各類閑散、外來人員多,難免對學生的精神風貌起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當部分學生來自當地農民子弟,他們家庭經濟條件好而文化底蘊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務無暇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正確引導,在學校,有的同學任性散漫,唯我獨尊,學生在懷教師交往時缺乏良好的禮儀規范;在社會或家庭中,怎么尊者愛糼,怎么與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著裝,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會公德,怎么講文明,講禮貌等等顯得比較薄弱。這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開設德育課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4、滿足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
心理學家調查表明:學生的第一需要是學會交往,其次才是學會學習,只有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才能進一步發展個性。再加上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強,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在小學階段開設“德育”課程,使他們從小系統地受到良好禮儀規范的熏陶教育,從而養成其良好的個性品質,為其將來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礎。
5、我校育人目標的需要
我校首要的目標,就是要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師們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了更系統地對學生進行較連續性、完整性的教育訓練,也為了落實我校的育人目標,拓展更加廣闊的教育空間,我們擬將“德育”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開發的“開場戲”,以此促進我校的為學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養成文明的校園風貌。
6、豐富的課程資源
我國早已頒布了《小學生守則》和《小學日常行為規范》。我校各班還制訂有學生《文明公約》。去年我國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一書。社會上服務性行業,如“賓館酒店”……“市場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準則與禮儀規范。再加上我校圖書館的豐富的藏書以及寬帶網、校園網的建成更方便人們網上資源的利用……這些都是我們對孩子進行德育的資料來源,為我校該校本課程開發提供資源保障。
人類的一切活動,是以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為前提的。對于人來說,交往是一種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動。在現實社會中,隨著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們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日趨頻繁,國際往來日益重要,人們對人際交往中的禮儀更加關注。隨著我們對交往禮儀重要性認識的不斷加深,我校已在學科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學校德育組也在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統化。而作為德育的開展,我們重在全面系統地培養學生文明禮儀風范,使之將來無論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們的認同,受到人們的歡迎。再之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打開局面,發展事業,從而推動社會以及我國社會文明的發展。也正是由于開展德育具有現實的必要性客觀的前瞻性,我校決定把“德育”由學科滲透發展到作為校本課程主科目來開發,確定了以: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學科滲透系列、社會實踐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為主要內容的德育校本課程,從一年級開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德育,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學生帶入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殿堂。
三、課程的目標
1、促使學生了解不同國家民族的基本禮節,養成在各種場合經常使用文明禮儀的習慣。
2、自覺參加交際實踐,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四、課程的內容
課程內容包括五個單元:“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學科滲透系列、社會實踐系列、自主管理系列”。具體見下:(課程內容雖然分為五大單元,但具體實施時可根據實際情況交叉進行。)
1、“行為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2、“文明道德”
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做一個文明守紀的好孩子。
3、“學科滲透”
在各科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使德育真正落到實處。
4、“社會實踐”
進行社區活動,在社會做一個文明守紀的好孩子。
5、“自主管理”
時刻用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約束自己,無論在校、在家、在社會都做一個文明禮貌的好孩子。
五、課程的實施:
我們的初步設想本課程在課改實驗年段(一年段)預先開設,再向全校鋪開,五個單元交叉進行。每一個單元都是以“文明禮貌”為切入口,以發動學生家長積極參與研究為突破口,突出“德育”的主題。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然后再向社會推進,同時讓學生養成文明交際禮儀風范,以此促進學校校風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1、專項課程設置。我們把該課程納入正式課表,每班每周安排一個課時。教師通過課堂主陣地,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德育,使學生粗通禮儀知識,引導他們親身體驗,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從整體上讓學生的文明禮儀風范得到提高。
2、學科滲透。各科教學之中繼續滲透德育,切合時機地進行文明行為禮儀的引導與教育。
3、課外實踐:
(1)調查走訪:走訪賓館酒店、商場超市等服務性強的單位,學習有關禮儀知識。
(2)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通過上網、上新華書店與各級圖書館收集有關資料,進行自主學習,拓展知識。
(3)競賽展覽:舉行邀請函設計活動、感恩語言描繪活動、手抄報評比活動,指導學生動手實踐,鍛煉能力。
(4)角色體驗: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社會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禮儀規范。
4、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的原則:主體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合作性原則、趣味性原則、民主性原則、靈活性原則等。
六、適度的評價: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是為了鼓勵和促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因此,我們應該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學校對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工作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包括教師制訂、撰寫的《校本課程實施計劃》和《校本課程教案(設計)》的情況也應給予適當的評價。發現比較突出的,有創新的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
2、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應當以鼓勵性的評價為主,及時發現、發揮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評價。對學生獨創性的思維、見解要加以贊揚,號召大家向他學習,等等。
3、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有關社區人員,對《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實施情況要給予評價,并提出改進建議等等。學校、教師要根據實施情況和大家提出的建議進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
七、保障的措施:
1、堅持教研制度,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不斷地完善和向縱深發展。
2、學校將盡力地在經費、人力和物力上給予最大的支持。
3、學校將對參加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如有突出成績的,將在評優、評先時給予傾斜。
4、組織的保障。 補充說明:
一、課程實施效果設想:
1、教材內容不斷充實,教學案例不斷完善,逐漸構建一套完整的校本課程教材。
2、全面開設德育課程,逐步推向其它年級。
3、學生的精神風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進校園,就能聽到聲聲親切的問候,感受濃濃的文明景象,促進講文明、懂禮貌的校園氛圍進一步地形成。
4、促進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堅定信念,改變教育觀念,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水平以及發展專業,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課程開發的能力。
二、需要進一步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1、課程生命問題:應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證校本課程持久的生命力。
2、評價體系問題:課程實施的評價體系是個復雜而又綜合的問題,如何做到定性與量化的統一,短期行為與長期行為的統一,局部評價與整體評價的統一。
3、由于班級班容大,學生數多,要組織社交體驗難度較大。
4、師資配置問題:教師手頭的事情太多太雜,而他們的時間精力卻有限,無法對該課程作出更多的研究,如設專職教師,教師的編制又有限制,而且教師們又擔心職稱的評定問題。
【“德育”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6-24
中學課程改革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8-12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_實施方案_03-07
足球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4-17
趣味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3-16
美術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7-21
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06-30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20篇11-15
花木文化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