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報告1
摘要:
本案例是一例大四女生由于學習問題引發的一般心理問題的心理咨詢報告。該求助者自小成績優異,未受到任何挫折。在前二考試失誤后,受學習壓力以及家人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對學習產生了認知偏差,總是擔心公務員統考通不過,并由此產生不良情緒,進而出現軀體化癥狀,影響到學習,因而前來求助,迫切希望改變現狀。咨詢員根據求助者的情況主要采用了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求助者調整認知觀念,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恢復了正常的學習。
關鍵詞:
一般心理問題、認知行為療法
一、求助者一般情況
陳某,女,23歲,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大四學生,身高1.69米,體重52公斤,無重大軀體疾病,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獨生女,聯系方式:xx。
首次來訪時精神行為狀況:求助者自行走進咨詢室,衣著整潔,對時間、地點、人物定向準確;情感活動與內心體驗及周圍環境相協調;面帶愁容,說話時條理清晰、表達完整,意識狀態良好,無幻覺、妄想,無智能障礙,自知力完整,求助欲望強烈。在談到學習問題時,情緒明顯煩惱和焦慮。
二、求助者要求咨詢的問題
主訴:整天都在擔心自己公務員統考通不過,會讓父母失望,焦慮、心慌、入睡困難,無法靜下心來學習一個月,加重1周。
三、咨詢員對問題過程的描述
求助者一個月前在英語四級統考中沒通過,父母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同學們也有議論,從那時起開始煩躁不安,不能靜下心來學習。
四、求助者背景資料
(一)個人成長的自我陳述
“我是家里的獨生女,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母親是電業局員工,父親是公務員,他們關系不錯,對我也很關心。爸爸平時很忙,家里事情主要由媽媽承擔,但是只要有空,他就會詢問我的學習情況。媽媽是個很要強的人,她們單位的同事之間經常比誰家的孩子畢業后在哪里工作了,誰家的孩子又考上公務員了,所以她對我期望很高,要求也很嚴格。
(二)一般現狀的自我陳述
“一年前,我升入了大四,感覺自己的弦繃得越來越緊,尤其在后半學期開始以后,晚自修結束后,我又給自己增加了半小時看書時間,因為畢竟離公務員統考沒幾天了。
一個月前,我還參加了英語四級的統考。因為平時老師、父母就反復強調英語是很重要的,四級通不過是不能畢業的,這是硬性指標,所以我非常重視,在考試前一晚仍舊復習到很晚,但是英語四級考試還是沒通過。
五、心理問題的歸類及診斷
(一)對是否精神障礙的基本判斷
根據區別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原則,來訪者的主觀感受與客觀情況是相統一的,心理活動內在協調統一,人格相對穩定,求助者自知力完整,主觀感到痛苦,主動求治,可排除分裂癥等重性精神病。
(二)根據觀察和他人反映:求助者個性內向;智力水平正常;談話涉及到學習問題時,伴有明顯的緊張、焦慮情緒;情緒低落且不穩定;表達完整、主動求助、無軀體癥狀,無泛化現象。通過對同學的調查反映,該同學自主意識強,學習比較努力,不太外出玩,同學關系還可以,有時情緒低落,會一個人發呆。
診斷依據:
該求助者表現出焦慮、煩躁、睡眠障礙等癥狀。從嚴重程度標準看,該求助者反應的強度不甚強烈,反應也只限于考試范圍內,沒有影響邏輯思維等,無回避和泛化,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
六、對問題的歸因分析
(一)生物學層面:來訪者無重大軀體疾病史,無“腦炎、腦膜炎”等中樞神經感染、高熱抽搐、昏迷史;無嚴重頭部外傷史;14歲來月經,現年23歲,正處在青春期,情緒不穩定,易波動。
(二)社會與環境層面:考試失誤后,喪失了信心,對考試產生了恐懼;父母期望值較高,在她出現失誤時,予以了嚴厲批評;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受到家長、老師、同學的呵護,一旦失敗就受不了;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未得到理解,缺乏正確指導。
(三)心理層面:個性方面:從小聽話,敬畏父母,不善交流;對自己要求嚴格,事事做得盡善盡美,害怕失敗,考試失誤為誘發因素,且有較持久的負性影響。
七、治療方案與知情同意
(一)治療目標
根據以上評估與診斷,結合咨詢目標的七項原則,通過與求助者和家長協商,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1、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調整認知方式,轉變觀念,構建合理的認知模式和有效的行為模式,逐步減少求助者心理壓力;學會自我心理調控,樹立學習信心。
2、終極目標與長遠目標:完善求助者個性,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發展。
(二)所依據的理論
本案例主要借助認知行為療法理論。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組通過改變思維、信念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心理治療方法。
(三)所應用的技術(或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
(四)擬實施的步驟
第一階段:
(1)向求助者說明咨詢或治療的情況。對于求助者所提的問題,暫不作確定答復,幫助求助者探尋心理矛盾,創造有利于自我成長的氛圍;
(2)鼓勵求助者情感的自由表達;
(3)布置家庭作業:思考統考通不過的原因,認知統考的目的與學習的目的'之間的關系。
第二階段:
(1)詳細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模型(abc模型);
(2)與求助者一起分析統考未通過的原因和產生考試壓力的個人、家庭、社會原因,以及她的思維及行為定勢;
(3)引導其了解統考的意義,分析統考的目的與學習的目的之間的關系,重新調整學習期望值,不要定的太高,要正視現實,對自己的學習和統考做出合理、正確的認知和評價;
(4)療效的產生。當求助者已能有所領悟,咨詢工作就轉向引導求助者將合理的認知擴展到生活的其它領域,指導求助者深刻領會“人不是被事情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的含義;
第三階段:
(1)調整制定的計劃,指出努力方向;
(2)做好咨詢的回顧和總結。
八、總結
(一)需改進和肯定方面
咨詢時主要側重于求助者自身認知結構的重建方面,但與求助者父母,尤其是母親的交流不夠,應該在家庭教養方面給予更多的指導。
與求助者的關系建立較好,取得了求助者及其父母的信任,因此在咨詢中得到了求助者及其父母很好的配合,使得交流親切、順利。
(二)經驗總結
求助者的智力水平及領悟能力也是咨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礎;僅僅是接納和理解還是不夠的,在其正性情感和自我評價呈現時,如果有及時恰當的贊許可能更好。
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報告2
摘要:
適應不良是大學新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求助者因升入大學不久出現了情緒低落、興趣減退、人際交往不適、失眠等問題,內心痛苦前來咨詢,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采用認知療法改變求助者的錯誤認知,經過6次咨詢,求助者的焦慮情況基本消失,能愉快地生活和學習。咨詢結束后半年回訪,顯示咨詢效果良好。
關鍵詞:
大學生、適應不良、案例報告、認知療法
1、一般資料
李某,女,19歲,大一新生,獨女,家住湖北省的一個小縣城,父母均為公務員,家庭經濟狀況良好。身高1。62m,體態中等,無不良嗜好,無家族精神病史,無器質性傷病史。第一次遠離父母住校生活,之前沒有集體生活的經驗,一切由父母料理,內務及自立能力較差。內向,敏感,爭強好勝,對自己要求嚴格,成績一不如別人就會郁悶好幾天。與同寢室的同學關系緊張,很少與她們交往,平時經常為瑣碎小事而與其產生矛盾。做事喜歡暗里和別人較勁。曾競選過班干部,因得不到同學的支持而落選。
近半個月來感到壓力大,情緒低落,失眠,食欲減退,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曾到校醫院檢查過身體,確認軀體沒有疾病。感覺在這所學校學習沒意思,想退學回家復讀,爭取明年考更好一點的大學。在老師的陪同下前來咨詢。
針對她的情況,我選用了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采用0—4分的五級記分制,了解她的心理健康狀況。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中焦慮因子為2。48,其它因子平均小于1。26。
2、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
自入學以來,對大學生活的憧憬與夢想逐漸退去。特別是近兩周來,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學習時注意力老是分散,沒有交到什么朋友,經常感覺到心煩意亂的,很郁悶、孤獨,飯量減少了許多,晚上經常失眠,很后悔來這所學校讀書,一心想著退學。
個人陳述
當我拿到大學通知書的時候,全家都非常高興。可一想到要遠離家鄉,到那么遠而陌生地方讀大學,還要獨立面對將來的生活,自己心里感覺非常恐慌。爸媽告訴我:面向成人的第一步就是學會獨立生存,你現在已經長大成人,應該出去鍛煉一下了。
我本來是一個很好強的女孩,無論在哪方面都要去爭個第一,但進入大學后我發現自己表現得很不如意。這里的同學大多數都是本地人,他們課下交流的時候常常用本地方言,我基本聽不懂,也難以參與進去。平時回到寢室,舍友們原本都說說笑笑的,一見到我來就都不說話了,好像都在避著我一樣。周末她們都去市里逛街購物,也沒有人叫我。大學的課程也比高中時多,而且還挺難的,每天的功課都讓我喘不過氣來,最難的是我第一次住校,衣服也不會洗,問同學也不太好意思。真想回到以前的學校,那是一個很單純的環境,人與人之間沒有任何沖突!哪像在這里,人情世故那么多,有些同學說話曲里拐彎的,讓人難以理解。
我現在做什么都沒有興趣,心里非常孤獨、苦悶,很想回家重新復讀,明年考一個好一點的大學,或許會有大的改變。
3、咨詢師觀察和他人反映情況
李某自進入咨詢室到敘述完畢,一直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低著頭,兩臂夾緊,雙手蜷縮,眼神遲疑,聲音微顫。服裝多以深色為主,身體健康,否認曾患過重大軀體疾病。
據輔導員介紹,該生生活自理能力差,集體活動不積極,在內務考核中扣了很多分。學習還很努力,但個性直率,在寢室里經常跟同學發生矛盾,平時不值日,對誰都有意見。在宿舍呆的時間比較長,喜歡一個人看書、聽音樂,不愛和同學聊天,經常錯過吃飯時間。前一段時間的班干部競選,沒有一個人投她的票,對她打擊很大。
4、評估與診斷
通過會談和觀察,做出評估如下:
1、資料來源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動機強,態度誠實,前后一致。
2、目前求助者智力正常,性格內向,情緒低落,有輕度的抑郁和焦慮情緒,興趣下降。
3、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來訪者身體健康,沒有疾病。
2、社會原因: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父母對其疼愛有加但缺少對其大學生活適應與否的高度關注與指導。大學新生來自不同地區,風俗習慣不同,性格各有差異,極易產生交往障礙,很需要老師和同學的關愛、理解與支持卻得不到。
3、心理原因:第一次的集體生活讓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的她不知道如何處理生活、學習、人際交往間的關系,不能正確進行歸因,無法正常進行人際溝通,產生種種矛盾,且不知道如何面對和解決。人際交往中出現了恐懼、冷漠、孤僻、自我封閉的現象,因此產生了悲觀、退縮的想法,加重了心理負擔。
診斷依據
(1)根據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活動的“三原則”(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性原則;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此案例屬于正常心理活動變化,求助者自知力完整,能主動求醫,有強烈的求治愿望。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障礙。
(2)該求助者的心理障礙是心因性的,與人際關系不適因素有關,因持續時間不長,內容沒有泛化,心理痛苦卻前來主動就醫,社會功能沒有受損,排除神經癥的'診斷。
(3)該求助者的癥狀主要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焦慮、失眠、人際關系不諧調,且以上癥狀持續時間不到一個月,據此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活動的三原則,該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統一的、一致的,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的行為,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與焦慮性神經癥相鑒別:焦慮神經癥是“以廣泛性焦慮或發作性恐怖狀態為主要臨床像的神經癥”與初始事件身不相關,出現泛化的和回避,持續時間長,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決,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而求助者雖然也有焦慮狀態,但沒有泛化和回避,沒有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想,且持續時間不到1個月,因此可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3)與抑郁癥相鑒別:該求助者雖然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焦慮等,但與抑郁癥興趣喪失、絕望感、自罪、自殺行為等典型癥狀相比,存在明顯差別,且病程持續時間短,因此可排除抑郁癥。
(4)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從反應強調是否泛化,社會功能影響程度、病程等方面看,未達到嚴重心理問題的程度可排除嚴重心理問題。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人際關系緊張(同學關系)
(2)偏激思維和交往不良傾向。
(3)生活自理能力差。所以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5、咨詢目標的制定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與求助者協商,確定如下咨詢目標: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改善求助者的錯誤認知,重新進行歸因分析,評估情緒等級,完成他人支持;指導求助者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減輕痛苦,降低焦慮。最終目標與長期目標:完善求助者的個性,增強其人際適應能力,使其學會自我管理、自我調控,促進來訪者的心理健康和發展。
6、咨詢方案制定
首先向來訪者講清了心理咨詢的方法與原理,并采取如下步驟:
1、引導求助者進行自我探索,自我分析,正確認識大學與以前中學處境的不同及其意義,幫助她改變以前錯誤的認知;
2、與她共同分析自己的各方面優勢,指導她利用自己的優勢,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3、指導她學會解決自我情緒問題,遇到情緒問題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處理方式。在咨詢之前,依據心理咨詢的相關規定,向來訪者介紹了雙方的責權利,并商定每周咨詢一次,每次咨詢一小時。因為學校把對學生的心理咨詢作為老師的日常工作任務,所以學生不需支付費用。
7、咨詢過程
本案例咨詢預計進行6次,主要包括三個階段:
1、診斷階段此階段為咨詢的第1、2次,包括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調整求助動機,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心理測試,確立咨詢目標,制定心理咨詢方案。通過這兩次的咨詢基本完成了本階段的任務。
2、咨詢階段此階段為咨詢的第3至5次,根據制定的心理咨詢方案,運用心理咨詢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幫助求助者分析和解決問題,糾正錯誤認知,改變不適應的情緒、行為,增強大學學習和生活的信心。通過這三次的咨詢基本達到了目的。與同學有了正常的人際交往,自信心增強,學習興趣濃厚,在期末考試中,來訪者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3、結束與鞏固階段此階段為咨詢的第6次,心理咨詢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幫助求助者解決了心理問題,通過這個階段監督來訪者把學到的東西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并結束心理咨詢。
8、咨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對咨詢的自我評估
通過咨詢,求助者感到解決了自己的心理問題,消除了自己的煩惱和焦慮情緒;與同學的關系日益融洽,性格比以前開朗多了。能順利地處理日常生活和學習事務,各方面都感到的心應手,學習成績也很滿意,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2、求助者周圍人的評估
在隨后的隨訪中,來訪者輔導員老師反映,來訪者現在情緒比較穩定,學習也比較努力。班上的同學反映,每天看到她樂呵呵的,很有親和力,學習也有計劃性,上課非常專心,大家都覺得她好像變了一個人。
3、求助者前后心理測驗比較
心理咨詢后,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中焦慮因子為1。32,已基本不存在焦慮問題。
4、咨詢師的評定
通過咨詢我發現她的情緒比較穩定,形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半年后隨訪,情緒很穩定,學習和生活狀態良好。
【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咨詢報告(通用5篇)08-17
大學生心理案例報告(通用5篇)07-02
個案案例分析報告08-02
創新案例分析報告(精選10篇)10-17
安全生產典型案例報告范文05-17
心理咨詢師個人成長報告(優選)08-14
心理咨詢師個人成長報告【精品】10-02
心理咨詢師個人成長報告(通用10篇)10-28
心理咨詢師個人成長報告常用15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