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通用29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么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1
一、為了落實國家三級課程管理的規定,提高學校課程的整體質量,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地發展,提升教師課程管理意識,開創學校辦學特色。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實施綱要》的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方案。
二、課程設置的原則
堅持按照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實際科學安排課程;堅持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新課程體系的教育功能;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宗旨,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地發展。
根據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將其教育內容全部納入,有利于學生和諧、全面發展;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及認知規律,把課內外、學校與社會聯系起來,把間接的書本知識學習和直接經驗體驗結合起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學習與發展創造條件。
學校課程以靈活性、適應地方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落實國家課程方針并開設校本課程,適應學校辦學方向,開設的活動課以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習成為富有個性的過程。新課程不僅為學生共同發展奠定基礎,也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三、課程實施
(一)國家課程
1、除綜合實踐活動課外,品德與生活(社會)、科學、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美術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學年課時總數和周課時數控制在國家所規定的范圍內。每學年上課時間35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安排傳統活動、運動會等。復習考試時間2周,寒暑假、國家法定節假日共13周。
2、晨會、班隊活動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課時,主要進行常規教育,開展少先隊中隊活動,并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由班主任教師自行安排。
3、因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各門課程已經普遍增加了實踐活動,所以綜合實踐活動同地方和學校課程統籌安排。
4、一至六年級的體育課,均應貫徹“健康第一”的原則,并在六年級進行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
5、學校開設英語課,起始年級為三年級。
6、各門課程均應相應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機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環境、健康、國防、安全等教育也應滲透在相應課程中進行。
(二)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
1、根據國家與省規定,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課時與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研究型學習、信息技術教育、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和勞動技術教育)課時統籌安排與綜合使用原則。
2、地方課程從《山東省地方課程選用指南》中選取《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傳統文化》作為地方課程,從一至六年級全部開設。
3、因學校現狀不能開設信息技術課,根據傳統教育方針,在三、五年級開設珠算課。珠算課的開設不但能成為數學課的第二課堂,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心智得到良好的開發。
4、結合教委印制的鄉土教材《我愛冬棗,我愛下洼》,在四年級開展民間傳統文化的學習,包括戲曲、手工等。
5、國學大師郭沫若曾就寫字要求提出: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認,這樣對養成習慣有好處,能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專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但要養成書法家,那是另有一套專門的練習步驟的,不能作為對于中小學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級開設寫字課的基礎上,三、五年級加設毛筆書法課。
四、制度保障
(一)目標管理及任課情況安排原則
1、為促進國家課程方案的實施,落實課程管理,音體美設專職教師同時要求音樂教師每兩周教會學生一首歌,并能做到站隊唱歌放學,每學年至少舉行四次大型文藝活動。體育每周須有班級比賽活動,每學期不少于四次由全體師生參加的體育比賽活動。美術每周舉辦一次學生書畫展覽。音樂、體育教師可根據情況上合堂。
2、任課教師考試科目備課每周不超過10課時,上課不超過15課時。所上科目備課共計不超過16課時。
3、為保證地方與學校課程及國家課程非考試科目的實施,盡量跨年級交叉安排教師任課。
4、為加強低年級數學教學及學生管理使學生盡早養成良好習慣,由四、二年級專任數學教師同時分任一年級兩班班主任,并分任數學課。
5、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薄弱課程實施領導小組并由校長兼任三、五年級的珠算課、書法課。
6、每天下午上課前20分鐘為各年級寫字時間。
(二)、校本教研
為加強各學科課程目標的實施,安排任課教師語文每周一、三,數學每周二、四,其他學科周五開展學習教研、聽評課活動,并由教研組長寫出活動記錄。
(三)、目標管理
1、所有科目均須備課并體現書面教案再上課,可參考其他教師已有的教案,但必須體現其使用性。
2、備課時數以一學期應有課時計算,各種作業布置合計不少于上課時數。但語文、數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非考試科目不留書面作業,品德與社會、科學、英語、不留課下書面作業。
3、以上措施通過教師評估考核實施。
五、課程計劃實施
1、學校總課時數共計270課時,任課教師人均15課時。
2、附:鳳凰小學教師任課情況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2
我校于20xx年秋季與全區中小學一樣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課改教材。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兩綱”教育精神和市區上級行政部門和業務部門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有效推進我校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以不斷提高我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一、學校課程實施的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強調教師的教學行為需要服從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學設計上,側重要學什么?怎樣學?學的效果如何?是否嚴格發揮教學五環節的作用?化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展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會學生學習”為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回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和幸福指數,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強調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二、學校課程實施的總體目標
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廣泛開展以“享受教育”為主題的教學活動,突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構建愉快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既面向全體,又分層實施,注重對學困生的有效幫助。以博愛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學的追求激勵人,以博樂的心情諧和人,主張立德樹人,樂學創新。
三、學校課程實施的具體行動
(一)樹立基本的課程理念
1、圍繞義務教育課程目標,以學生為本,以“享受教育”為主題,培育具有博愛之思想、博學之追求、博樂之心態,營造快樂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學習經歷并獲得學習經驗,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追求教育民主與公平,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能力。保障基礎性課程的實施,強調多元性、選擇性的拓展探究課程實施,體現德、智、體、美、勞諸育的統整性與滲透性、以滿足學生主動發展的多樣與和諧的需求。
(二)制訂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
1、遵循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原則,逐步完善學校課程的內容。使課程內容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有機聯系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2、立足于“自主、合作、體驗、發展”的.課堂教學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構建并完善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學校課程結構,為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提供較為理想的課程環境。
3、實行多元評價方式,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重激勵促進元素,豐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題。
(三)學校課程的基本結構
(四)學校課程建設的主要舉措
1、成立由校長負責之下的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2、規范和指導教師執行和開發學校課程的程序與管理,加大對教師課程開展能力的培養。
3、有計劃、有重點研發拓展型課程、基礎型體驗性學習課程和拓展興趣型團隊合作學習課程,為學生提供選擇學習的平臺。
4、建立學校課程評價制度,強化課程管理,確保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高質量。
四、學校教學改革的主要舉措
1、組織學習課程標準,認真組織學校全體教師開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進學校教學改革,以教學質量標準為基準,規范日常教學行為。
2、明確教研組、備課組、骨干教師、一般教師的教學任務。
3、發揮教師潛能,倡導校本化與個人化相結合的實踐與創新。
4、加大貫徹教學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視學校教育教學評價制度的建設。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3
一、指導思想
以《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的要求設置新課程,為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培養目標
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三、課程結構與課程安排
本著有利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并為每個學生具有個性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一、二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3節,語文8節,數學4節,體育5節(包括體育活動),音樂2節,美術2節,地方與學校課程2節。每周26課時。
三、四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2節,語文7節,數學4節,英語2節,體育3節,音樂2節,美術2節,科學2節,綜合實踐活動3節(信息技術1節;綜合實踐與創新活動1節;勞動與技術1節,利用周末、假日開展活動),地方與學校課程3節(含心理健康1節、周會1節和學校開展的具體活動)。每周30課時。
五、六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3節,語文6節,數學4節,英語2節,體育3節,音樂1.5節,美術1.5節,科學3節,綜合實踐活動3節(信息技術1節;綜合實踐與創新活動1節;勞動與技術1節,利用周末、假日開展活動),地方與學校課程3節(含心理健康1節、周會1節和學校開展的具體活動)。每周30課時。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4
一、指導思想
以課改為載體,在學校課程開發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二、學校課程實施的目標
1、學生發展目標:
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方面得到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的發展有更廣闊的空間。
2、教師發展目標
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三、學校課程實施的原則
1、人本性原則
人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把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全面發展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以整體、優化的課程結構觀為核心內容,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
2、整體性原則
學校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學校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活動課程應成為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因素及對學生發展的作用,使學生有較廣泛的興趣愛好及特長。
3、發展性原則
學校課程開發的發展性原則是針對學校課程的價值而出臺的,課程最大價值在于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學校利用自身資源,構筑有本校特色的適合學生發展的特色課程。
4、科學性原則
深入系統地學習與課程改革相關的理論,借鑒外來的有益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實事求是,以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檢查調查研究,科學決策,邊實驗邊總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四、學校課程實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學校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制定學校課程開設計劃,將學校課程納入學校課程計劃,教師每學期應根據學校制定的計劃,撰寫教案。
5、課程的組織形式必須以學生為本,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采用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如表演、競賽、參觀、講故事、游戲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學校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松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活動的結果。
五、學校課程實施的評價
1、成立學校課程評價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題的檢查評價。
2、對學校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等。
4、對于參加學校課程開發的教師學校將給予適當的獎勵。
六、師資培訓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化,學校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將越來越豐富多樣。在職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學校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特制訂目前師資培訓的計劃與方法。
1、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師資。
3、自學——通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經過一段時間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七、資源包的開發
滿足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課程的資源包必不可少,因此,要求任課教師進行大量創造性的勞動,以豐富的實踐為基礎,參考有關資料,自己動手開發資源包,學校進行資助,保證學校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八、配套措施
1、教導處、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學校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課程的教學,邀請教科所領導來校指導工作。
3、校本課程計入教師工作量,按工作實績進行獎勵。
4、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5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針,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和新課程理念建設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全面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為根本目的,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善于運用新的教育理念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師隊伍。
二、培訓對象
全縣小學教師。
三、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教師轉變教育觀念,了解新課程改革的背景,明確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內容及有關政策,增強實施新課程的自覺性和責任感。通過對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研究,使教師掌握課程標準,熟悉新教材,具備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四、培訓原則
1、全員培訓原則。
學校所有一線教師人人參加培訓。起始年級專任教師的培訓先行,并逐步擴展到其他專任教師。
2、學研結合的原則。
針對新課程中出現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確定研究專題,以研促學,以學促改,以改促得,以得促教。
3、主體性原則。
在培訓中積極調動教師參與課改的積極性,鼓勵教師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我反思。
五、培訓內容
1、新教材培訓。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內容、課程功能、課程評價、價值取向和要求等方面的特點。
2、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培訓。重點學習和研究各學科的課程目標,具體內容和評估要求等。
3、通識性培訓。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走進新課程》為重點,學習新一輪課改的教學理念,改革目標及相關政策措施等。
總之,把以上內容歸納為三個題目:《新教材培訓》(35學時)、《學科課程標準培訓》(35學時)、《新課程通識性培訓》(50學時)。
六、培訓時間
8月27日~1月15日
七、培訓形式與管理
以集中培訓為輻射點(實驗教師培訓),以校本培訓為主陣地,以骨干教師培訓為重點,以全員培訓為目標。
1、“課程標準與新教材培訓”原則上按進入新課程的進度實施,即承擔新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進入一批,培訓一批。培訓時堅持專題輔導與合作研討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應用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在課程標準與新教材培訓時,把備課、說課、做課、評課、教學設計作為活動載體。“通識性培訓”原則上是全員一次性實施,于04年12月前完成。
2、考核基本要求。
(1)《新教材培訓》考核要求:參與培訓活動;完成自學任務,寫好筆記,對一些主要問題寫出自己的心得。
(2)《新課程標準培訓》考核要求:參與培訓活動;完成自學任務;完成一篇教學設計或教學案例并做一節新教材研究課。
(3)《新課程通識性培訓》基本要求:參與培訓活動,完成自學任務,寫好筆記;撰寫一篇反思性文章;進行一次課程改革通識性知識考試。
3、通過培訓,考核合格,記相應學分。此學分既作為“十五”繼續教育學分,又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上崗必備條件。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6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地方對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指南》的各項要求,促進我校對基礎教育課程的管理與開發,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目標要求
1.全面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和教學質量,形成基礎教育課程的地方特色,推動課程研究、管理和開發隊伍的建設,提高地方管理與開發課程的能力。
2.以國家課程管理政策、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為依據,同時要充分反映我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
3.加強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整體規劃與部署,嚴格管理和規范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充分利用多種社會力量參與課程的管理與開發。
三、開發內容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課程要直接反映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有效增強課程對地方的適應性,形成課程的地方特色,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內容要以地方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等的研究為主,形成地方課程或地方課程系列,并具有較強的超前性。
根據實際,我校地方課程現階段開發的主要內容是《文明禮儀教育》、《法制教育》、《剪紙》。
四、課時安排
地方課程課時,1—2年級每周1節,3—6年級每周2節,根據需要,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課時是根據教育部課程設置要求和我校實際安排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學期的總課時不得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
五、開發與實施要求
要將國家課程的實施與地方課程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盤考慮,統一規劃。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7
一、開發校本課程的基本依據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在學校中實施的“三級課程”的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滿足“個性化”的學校發展,還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真正滿足學生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我校為農村小學,由于歷史、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學校硬件建設、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與城區學校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在分析了周邊地區的社會環境、學校的校園環境、師生的基本情況等因素后發現,我校擁有較強活動能力的教師和學生。這是我們的優勢。不足的是教師少,年齡偏大,沒有音樂體育美術等專職教師,我們計劃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這個支點,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
二、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以課程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共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創造性的新編校本課程。我校因地制宜,開設了趣味數學、趣味英語、成語故事、剪紙、寫字、田徑、跳繩、經典誦讀等選修課程。
四、課時設置
1、大部分課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節課,個別選修課程也可以放在課余時間進行。
2、學科課程根據新課程實施的教學實際安排,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五、課程開發操作、保障措施
1、制訂方案
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是校本課程開發的計劃書。校本課程開發小組依據學校實際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全體教師參與課程開發。
3、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4、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爭取社會各界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六、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
組員: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8
一、評價目的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生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通過形式多樣的全面評價獲得的多源反饋信息而深刻的積極的改進教學,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對學生科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的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探究過程中的文化發展;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評價原則
激勵性原則:讓學生體驗進步與成功,從而產生進步的`動力,要使學生喜歡科學喜歡評價
發展性原則: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長。要承認學生有兩種或多種差異,允許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成功和失誤。
參與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評價的主體,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與反思。
過程性評價為主的原則:對學生平時參與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態度、情感、合作與交流能力進行評價。
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原則:評價時間,階段評——終評相結合;評價方法,自評——組評——師評相結合;評價準則,定性描述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三、評價措施
1、建立學生課堂表現觀察制度
課堂表現記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科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角度的發展目標進行觀察記錄和評定。通過課堂表現記錄,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關注的就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而且更關注了學生整個科學探究中對知識技能、掌握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采用教師定期量評價的方式,劃分好、較好、一般三個等級,并記錄下學生的課堂精彩表現,最后綜合起來給予總評,給出鼓勵性的評語或者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促進學生發展。
2、建立小組合作評價制度
合作評價是指學生的合作學習小組中組評。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都有不同的表現。例如有誰的解決問題思路廣泛,誰的方法最精妙,誰在本次合作中的進步最大,誰的貢獻最多等等。
3、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是在學期結束時對學生進行的全面評價,包括學業成績、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探究與實踐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主要目標是給學生的學業和其他發展評定成績,提供及時的建設性的成績反饋。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9
一、指導思想
以《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的要求設置新課程,為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培養目標
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三、課程結構與課程安排
本著有利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并為每個學生具有個性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一、二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3節,語文8節,數學4節,體育5節(包括體育活動),音樂2節,美術2節,地方與學校課程2節。每周26課時。
三、四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2節,語文7節,數學4節,英語2節,體育3節,音樂2節,美術2節,科學2節,綜合實踐活動3節(信息技術1節;綜合實踐與創新活動1節;勞動與技術1節,利用周末、假日開展活動),地方與學校課程3節(含心理健康1節、周會1節和學校開展的具體活動)。每周30課時。
五、六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3節,語文6節,數學4節,英語2節,體育3節,音樂1.5節,美術1.5節,科學3節,綜合實踐活動3節(信息技術1節;綜合實踐與創新活動1節;勞動與技術1節,利用周末、假日開展活動),地方與學校課程3節(含心理健康1節、周會1節和學校開展的具體活動)。每周30課時。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10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積極發掘本土人力、物力、文化等教育資源,深化素質教育;確立“健康第一”的發展理念,注重學校的內涵發展、特色發展;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努力發掘具有“鄉土”與“航運”特征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和諧共榮的校本課程體系,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努力踐行“讓每一位孩子快樂生活、健康成長,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辦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設置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優化整合校園素質教育因素,全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形成推動學生積極、自主、持久的學習內驅力。
(三)自主性原則:根據國家提供的課程科目和課時的比例,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統籌安排課程計劃,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
三、課程目標:
(一)培養目標: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會學習、會合作、會健身”能力的,能夠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珍愛生命、并具有較強思維力的和發展潛能的合格畢業生。內涵解讀:會學習、養成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和善于探究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能運用網絡等手段進行自主學習。拓展學習領域,在培養良好的讀寫表達能力的
基礎上,促進學生學有特長。會合作——從小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依存關系;在尊重與維護自己的同時尊重他人;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追求群體共同發展。會健身——依托廣播操、鄉土游戲、校園足球以及“體育與健身”課程等資源,每位學生每學期學習不少于2項的健身技能,每天參與鍛煉得的時間不少于1小時;懂得勞逸結合、健康第一等道理,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展。
(二)課程目標:以現代課程理論為依據,貫徹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對新課程目標、任務的認識,遵循教育客觀規律,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科研為手段,實踐新課程理念,探索新課程實施的有效途徑。
四、實施保障
(一)完善組織機構,明確管理職責:建立有效的組織管理網絡,明確職責,保障學校課程管理的順利進行。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校長負責有關學校課程的決策問題。中層組織主要負責執行問題。基層組織主要負責具體實施。
校長室明確各部門在課程執行力上的監管分工。對各部門在課程管理流程進行監管。各部門不定期地向校長室進行課程執行情況匯報,以便校長室能及時了解課程執行過程中的問題不足和亮點經驗。
教導處(德育處)主(兼)管三類課程的日常管理。根據學生學習和生活規律安排好學校課程計劃,嚴格控制周活動總量和學科教學課時。按照學校課程計劃,編制班級課表,根據師資情況合理安排教師任職任課安排。科學合理地安排學校作息時間。
(二)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常規管理
1、以教學質量承諾制為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的管理,以聚焦課堂為主線,關注教學五環節,落實各環節的達標標準,爭創優質標準。
2、以校本研修為突破口,開展合作共榮團隊的創建,通過課題引領,主題研究,同伴互助,落實三類課程的實施和開發。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11
隨著教育局新一輪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推進,各學校在實施變革課堂上都在為尋找一條符合自己的課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顯神通。我校不斷嘗試變更教學方法與策略,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靜為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體現以生為本,讓學生感受成功的辦學宗旨,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氣氛“活”起來。
一、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設計上,要側重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學的結果如何?教師如何指導?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把發展空間留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會學生學習”為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回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近年來,我校以市級課題“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為引領,不斷在全校開展研究與實踐。進一步深入到課堂教學中,尋找教育教學理論與農村小學自主學習培養的最佳契合點,從理論上進一步豐富農村小學自主學習教學理論,從而在實踐上更好地指導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
二、具體實施
總概括起來:一個轉變,兩個變革,三大原則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
1、開展課改總動員
通過觀看生本課例,大量購買變革課堂的有關書籍,讓全體老師形成一種課改勢在必行的氛圍,意識到是時候要變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了。
2、做教師思想工作
思想引領行動。要想真正變革課堂,首先就要轉變領導及教師的思想觀念。我校通過多次組織教師開會,分析當前學生不學、厭學等因素,統一達成共識:除了改革,我們別無選擇!
3、通過學習改變認識、提升教學水平
(1)專家指引,開拓視野
我校邀請一些骨干教師進行學習培訓,有效地調動了老師們課改的積極性。同時,我校通過往兄弟學校外出參觀學習活動,大大開拓了教師們的學識視野,豐富了他們的實踐經驗。
(2)組織教師上網學習,并積極撰寫學習心得體會
我校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教師的學習和撰寫學習體會。今年,我校先后組織教師網上學習,極大地豐富了老師們獲取知識來源。同時讓教師對教學問題以及個人學習心得及時反饋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師們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
(二)教學方式的變革
為了讓全體老師都動員起來,一起齊參到課堂變革中,我校通過拉桌子,成立小組合作來營造氛圍,促使我們的'教師尋求更多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徹底改變了以往的教學觀念和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
(三)課堂教學的變革
教師盡量少說,多給機會學生說,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我。教師也要不站或少站講臺,多到學生中間來與學生交談、探討問題,要體現師生之間尊重、互信的新型師生關系,徹底改變以往教師高高在上的授課模式。
(四)“穩步推進”原則
俗話說:萬事起頭難。
為了讓教師能順利邁出課堂變革的第一步,我校組織了教研組長制定并印發“課改指引”,讓教師們有章可循,幫助教師更快進入課改角色,盡量讓大家少走彎路。同時,我校還對班里的小組長實行三級培訓:校級、年級和班級培訓,讓小組長盡快適應上崗,構建小組后每月還對優秀組員和小組長給予表揚獎勵,鼓勵優秀激勵后進。
另外,教師們可以通過網上論壇進行交流與學習,網絡上既是教,又是學。集思廣益,教學問題及時得到解決與實踐,有時提出的一個問題也會有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師的視野從此開闊了,教改的熱情和積極性也不斷地高漲,教師為了讓自己成功的方法能與他人多分享,平時遇到問題就會更主動更積極去思考。
(五)實行“實踐—研究—再實踐”原則
1、加大教研學習力度
我校定好各學科的教研活動,6位行政領導分3組或6組參與教研活動,各學科做好考勤與活動記錄,做到定時、定點、定內容,共同探討教育教學困域。
2、定時制定好課改教學流程指引
每經過一段時間的課改后,教導處就分別組織語數綜合三科教研組長制定出各科教學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并進行收集歸類后組織大家一起研討學習,對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幫助更多的教師少走彎路。
3、上好課改示范課
讓在課改變革后表現較優秀的教師給大家上示范課,凡同科的教師都要參加,在研討課后及時說課與點評。行政帶頭上好示范課,在學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極大地鼓舞了教師隊伍的士氣,更加堅定了課改的信念。
4、推門聽課,促進成效
課改一段時間后,領導將不定時往各班推門聽課,課后對教師暴露的問題或修改建議及時給予講評與交流,讓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頭路。
5、做好課改檢查課
在課改過程中,我校將定時進行全校性的課改檢查課,由領導及教師組成檢查小組,對全校的教師在課改后進行課堂教學進行一次診斷檢查,發現沒有體現課改要求的教師,幫助他們重新學習課改精神,然后再進行第二次檢查,直至達標。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領導,積極做好宣傳工作
1、成立新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課改工作的領導,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親自擔任,副組長由教導處正、副主任擔任,組員由各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及學校骨干教師組成,具體開展此項工作。
2、加強宣傳推廣工作,要在全校師生中積極營造實施新課程的氛圍,召開家長會,爭取家長和社會的廣泛支持,形成全社會支持新課程改革的良好環境。
(二)學習理論、轉變觀念,走進新課程
1、要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及有關課改方面的文件及論著,要求教師都要按照課改的總體目標、主體任務,確定課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觀念。
2、進行師資培訓,讓教師能把握新課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課程的教學方法,選派骨干教師參加上級舉辦的課程改革培訓班學習,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培訓。
(三)把握新課程方案,積極主動做好工作
1、根據新的課程計劃,設置本學年的課程,根據要求開齊國家規定的所有科目。
2、組織教師學習領悟學科課程標準的改革思路,熟悉課程標準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變化。所有教師都要圍繞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改革教學,要廣泛開展教研活動,研究新課標、新教材,優化課程實施水平。
四、實驗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對新課改的宣傳,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課程標準的解讀,學校進行新課程實施前的各項準備。
第二階段:摸索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實踐課堂教學的變革、教學方式的變革。
第三階段:發展階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認真總結一輪課實驗的經驗,對實驗進行全面回顧總結,實行“實踐——研究——再實踐”的原則,繼續深化推廣。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12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深化課程改革為中心,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尊重教育規律,開發適合學生的課程,把解決教什么為突破口,著力推進課程拓展,從而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拓展原則:
1、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
2、根據教材的內容
3、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
拓展的策略
1、拓展要立足從教材出發
2、拓展要與讀書有機結合起來,要與國學經典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
3、拓展的形式應是多樣的
參與學科:語文、數學、自然、思品、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
三、參與年級:
一至六年級
四、參與教師:
全校所有任課教師
五、拓展內容:
語文學科
1-3年級根據教材內容以字詞拓展為主,適當加進一些國學方面的詞語、典故、詩詞等;4-6年級一定要依托教材,由此到彼、由部分到整篇、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也可根據本班的實際分類拓展。
數學
主要以趣味數學為主、把數學中的巧算、快算方法,以及定理、定義、性質的巧妙運用,數學中的多解問題,也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把數學中的偏題怪題,作為拓展的主要內容,以開發學生的智力為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自然學科
主要以動手操作為主,標本制作、簡單的學具制作、科技小發明、
思品學科
主要以國學為主,《弟子規》、《論語》、《中庸》、《大學》,教會學生做人。
體育與藝術學科
在課程開發的'基礎上鞏固太極拳、葫蘆絲、巴烏、國畫、剪紙、布貼、十字繡取得的成果,適當增加一些新的內容。
六、拓展的方法
根據班級實際要以學生自主拓展為主,教師要對拓展的過程給予必要的指導,拓展時要定內容、定目標,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帶動差生參與到課程拓展中來,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13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黨的教育方針、課程管理政策和《課程計劃》的要求,地方課程由省級的教育行政部門或其授權的教育部門依據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需要而自主開發并管理,由地方、學校實施。為進一步推進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根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結合我校教育改革和發展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地方課程的主要目標
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整合課程資源,構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課程體系和管理、開發機制,提高我校基礎教育質量。
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地方課程設置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根據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人才的要求,將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的實施、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有機結合起來,
2. 整合性原則。地方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區域化、本土化,要與綜合實踐活動、有關專題教育和學校課程進行整合。小學勞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環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課程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國防教育等專題教育的內容主要滲透在相關學科和活動中進行,也可以利用學校課程開設專題講座。
3.獨立性原則。地方課程具有獨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對完整的課程體系,它和國家課程、學校課程共同構成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三者相輔相成,不能用國家課程代替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四、課程開發內容及課時安排
《傳統文化》、《環境教育》課程、《安全教育》課程、《品德與社會》課程。
1—2年級每周1節,3—5年級每周《傳統文化》、《品德與社會》1節,《安全教育》課《環境教育》各1節。
五、課程設置說明
1.《傳統文化》課程,要求學生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會誦讀或記憶一些傳統的古典詩詞,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環境教育》課程和《安全教育》課程,著重發展學生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使學生了解自然和社會環境中的一些問題,了解校園安全及自我無保護的.措施。
3、《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是基本的良好的品行特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設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六、開發與實施要求
1、在地方課程的實施中,要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要始終滲透安全教育。
2、要充分發揮社區、校教研組的作用,鼓勵有關人員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深入生產生活實際,研究問題,總結經驗,創造性地為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服務。
3、要處理好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學校課程的關系、課程內容與地方資源的關系、課程學習活動方式中接受與探究的關系以及學生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等,優化課程結構,切實發揮地方課程的育人功能。
七、管理評價
1、地方課程的評價形式要多樣化,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試和考查,但要以考查為主。評價要實行等級制。
2、地方課程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的結果,更要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評價。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14
為有效實施新課程改革,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保證日常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我校以開齊上足各門課程,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為基本思路 ,依據區教育局《長春市雙陽區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點》和《吉林省義務教育教學常規》相關規定,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制定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一、 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課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提高,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積極推進我校新課程改革的工作。
二、課程改革工作的目標
1、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南,開齊開全課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積極開展研究,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通過課程改革,充實新的課程內容,開發好校本課程,優化課程實施過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加快評價制度的改革,建立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的課程實施的評價體系。
4、完善教師培訓機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課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師。
三、課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內容
1、實施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建立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有機結合的課程體制,開發特色教育資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課程內容。
2、創造新的教學模式,以“激趣質疑、合作探究、體驗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改革與實踐的研究為主題開展教研活動。
3、對教師進行培訓,加強備課、講課、作業、輔導、批改、評價等工作的實施與管理,有效開展教學活動。
四、課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兩種形式:
1、教師自主研究。
2、集體研究:校本教研與大區
域性互動式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為本、體現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網絡的特征,確定了“以學校為主體、以區域為依托、以教研部門為指導、以網絡為平臺”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結合本學區實際創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轉變課堂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為目標,以“區域性互動式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為載體進行實踐探究。
五、新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副組長:組 員:
新課程改革實施領導小組負責學校課程改革的組織、領導、決策、管理和協調工作,以保障課程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六、主要措施
( 一)、加強課程實施與管理
1、實施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建立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有機結合的課程體制,認真執行省課時計劃,依據《吉林省義務教育教學常規》相關規定制定學校課程表,依教育局規定的作息時間表進行上課。結合教師特長配備各學科教師,保證課時計劃的有效落實。做到開齊上足上好各門必修課程,有計劃地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好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做到有計劃、有教師、
有教材、有課時、有教案、有成果。 開發《古詩詞誦讀》校本課程,利用校本課時進行上課,開發《興趣籃球》校本課程利用大課間進行訓練,并以 “國學立品 籃球健體”特色教育為課題立項開展研究,通過校本課程開發,突顯教學特色。 加強體育活動,開展上午下午綜合課的體育活動和特色訓練,做好眼保鍵操 ,保證學生每天體育鍛煉1小時。
2、有效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管理政策和課程設置要求,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要求教師嚴格按照選訂的'教學用書,深入研究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發揮教材這一主要課程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學校配套室和教具、學具開展教學活動,實現學校設施設備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積極發掘師生的潛能,針對學生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和當地的文化、傳統和優勢,開發富有學校和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 ,實現資源共享。
( 二)、加強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管理
以《深化課程改革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為主題,以“激趣質疑 合作探究 體驗創新”為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研究。
1、課前準備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是提高教學質量關鍵環節,根據新課改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必須體現新課標的三個維度,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并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寫好課時教案。具體要求是:
(1)認真編寫課時教案。課時備課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備課要在充分研讀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分析學生情況,整體把握教材,適當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的設計方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
動探究的意識,要體現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行為習慣的培養,還要適時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編寫教案,做到一課一案,要求每個主題單元都有教學重難點,每一課教案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明晰的教學過程。
(2)實行多種形式的分層備課制度。備課主要采取個人和集體備課相結合的形式,立足課堂有計劃開展校本教研和大區域互動教研,有效提高備課質量。
(3)、加強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實行三種呈現形式,電子教案(詳案)、手寫教案(簡案)和書頭教案。進行備課改革,語、數、英、品、科、音、美學科實施電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專人主備-集體研究-個人修改-課后反思”,加強個人二次備課研究同時在書上進行標注,形成書頭案。其他學科教案手寫,也提倡個性化備課,可嘗試一定量的電子備課。
電子教案統一框架、字體、字號;手寫教案統一要求,并結合學科特點進行設計。學校進行期初、期中、期末業務檢查和公示并進行總結指導,檢查結果記入教師崗位責任制。
2)、常規業務檢查。對教師的備課檢查主要采取“查、聽、評”三種形式,抓好備課的各個環節。“查”進行教案檢查,既看集體備課原教案質量,又要檢查二次備課的質量。“聽”主要是在領導隨機聽課后聽教師談課和教學反思,及時了解教師對備課預設與生成問題的處理,了解教師教后對課堂的分析和改進策略。“評”是學校領導、學科教師進行聽課評價,看集體備課教研情況,以此促進教師提高備課質量。
2、課堂教學
(1)創造性地實施課程計劃。教師必須按照學校的課程安排上課,不得隨意調課、挪課或增減課時,上課不得遲到或提早下課學,上課要站立,手機
必需關閉。上課前熟悉教案,要按計劃完成課堂教學,提高效率,不講與課堂無關的東西。課堂上要靈活地處理教學預設與課堂生成的關系。活動類課程要堅持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的原則,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場地、有指導教師。
(2)正確使用教材和教學資料。教科書是教師實施課程標準的基本載體。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教教科書為用教科書教,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教科書的內容,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科書,實現各種教育資源的整合。
(3)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管理
依據《吉林省義務教育教學常規》相關規定和《雙陽區義務教育階段教學工作管理暫行辦法》,制定教學常規管理措施和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對教師提出教學常規要求。實施領導聽課制度,加強課堂教學管理。通過觀看三課:隨堂課、優質課、公開課來評估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并通過一人一課活動,采取教學領導、教師本人、同行、學生相結合的方式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量化打分,成績記入教師崗位責任制,激勵教師積極研究,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以師資培訓為動力,全面引領課程改革。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各學科《新課程標準》,請區教研員到校舉辦講座、指導教學。選派骨干教師參加省市區的課程培訓,學習外校教學經驗。抓實校本研修,每學期開展“六個一”活動,即一本學習筆記、一本教研記錄、一本教學反思、一個聽課本、一節調研課、一篇教研論文。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1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研究教材,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2、促進教師改變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大程度地推進學生的發展。
二、活動組織形式
針對我校教學教研組的情況,有很多優秀數學骨干教學的帶動,通過觀摩課,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從優、缺點兩方面評價課堂教學及時給執數教師指出不足,真正創設良好的教研氛圍。
三、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教研組長教研組成員認真學習《數學課程》;
2、根據教研活動主題,主講教師要確定研究課的內容,說課時間,上課時間和聽課的時間;
3、上課教師做好充分準備,以吸引學生和聽課教師;
4、教研組成員,先通過聽上課教師說教材,說教學活
動課程,大家根據講課教師內容的呈現,從各自的認識和數學經驗出發,給他提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讓他及時的.調整數學活動方案,準備教學資料及教學用具。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活動時間:11月14日:15:15—15:55
地點:四(1)班
活動步驟與具體地注:
1、教研組長向組員明確本次教研活動任務;
2、由執教者說課;
3、觀摩研討課:四(1)班:《運算定律》。
各個教師分工做好觀摩記錄:
(1)李汶娟:記錄數學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時性。
(2)張文武:記錄教師課堂提問的次數和人數;
(3)李艷:記錄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和人數;
(4)秦敏:記錄學生的各種反映,各種表現的學生;
(5)熊艷:講課教對課堂教學突發事件的應急對策與采取措施的處理辦法。
4、教師評課并進行摘錄:
組織教研組成員對照《教學課程標準》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動對本堂課進行記錄、分析、評
議提出改進建議。
第三階段:
根據陳鳳老師提供的研究課例,全校教師就如何把“農村小學教學課堂有效教策略的研究”展開專題性大討論,使老師們在交流溝通中互補經驗,共享資源,在互相學習,相互交流中發現不足,帶動教研活動的發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校整體教學質量。
我們相信,只要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我校本教研活動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成果。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16
一、課程指導思想
以教書育人為宗旨,認真貫徹“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科學健身的能力,增強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為實現學校教育的整體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而發揮體育教學的特殊功能。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為了能夠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也為了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我校在體育課中進行了跳繩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嘗試,以體現新課程主動、創新、實踐、合作的教學特點,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掌握跳繩運動的技能技巧,養成團結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難的品質,并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
二、跳繩校本課程的目標:
跳繩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尊重和滿足學生的差異性特點和多樣化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選擇權利,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發展。同時體現健身性特點和終身體育理念,在體育課中實施“快樂跳繩”,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快樂地參與體育鍛煉,激發學生參與跳繩學習的熱情,啟發學生掌握跳繩鍛煉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培養學生經常鍛煉的習慣,使體育鍛煉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和生活方式,使體育鍛煉伴隨他們的一生。
跳繩校本課程讓學生掌握跳繩運動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鍛煉中加以運用;提高學生的體能與環境的適應能力,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作風、頑強的意志品質、強烈的競爭意識、高尚的團隊精神。
三、跳繩校本課程原則:
學校在確定跳繩校本課程內容及進行實踐時,堅持了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全面性原則。學校體育課程包含多方面的內容,進行課程內容調適時,充分考慮各個領域所占的比重,以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目的。另外,開發跳繩課程內容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掌握。二是遷移性原則。學生在參與跳繩運動的學習中所掌握的體育常識,獲得的基本運動技能,身體和心理發生的變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體育學科其他相關技能,靈活遷移到其他體育教學內容及活動內容中。三是實用性原則。跳繩運動既符合學生的經濟條件也適合我校的場地環境和時間空間的限制等,內容簡單易學,適合于全體學生學習與掌握。
四、跳繩校本課程實施和組織的方法:
1、課堂上面向全體學生
水平一學段以“情境激趣式”為主。重點是激發興趣、指導學法、培養習慣。《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理念是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因而趣味性是選擇教學內容時應首先予以考慮的因素。用繩子玩各種新穎有趣的游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把短繩放在地上當作小河,讓學生雙腳向前跳過去,也可以把短繩當作小陷阱,讓學生繞過陷阱的游戲等。
水平二學段以“競爭合作式”為主。重點是分層次教學與分類指導,培養學生主體參與競爭合作的能力。跳繩教學內容以雙人前后跳繩、雙人并排跳繩等雙人合作練習內容使學生通過合作鍛煉,掌握各種跳繩動作,達到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的作用。并通過游戲、競賽等各種教學手段,既有競爭又有合作,使學生主動參與競爭,激勵了學生的進取心,營造合作氛圍,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水平三學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為主。重點是進一步的分層教學、分類指導保證學生主體參與的學習效果。跳繩運動不但可以個跳,還可以多人跳、集體跳,而多人跳繩就必須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體會在練習各種花樣跳繩中只有運用合作學習,才能夠獲得成功與快樂。
2、特色課間操及課間活動。課間操是增強學生體質、完成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目標的主要途徑。由于學校學生人數較多、操場面積有限,所以我校用學生平時上課用的短繩編排了一套“靜力繩操”,把平時的廣播體操換成“靜力繩操”。這種形式的課間操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運動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課間操模式。
3、體育節系列競賽活動。學校本著“我參與、我快樂、我運動、我健康”的體育精神,對傳統的體育競技項目及運動會形式進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學校體育節中舉行各種形式的跳繩比賽。同時,增加了“花樣跳繩”和“集體跳長繩”的表演賽等形式新穎的游戲項目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真正實現了“快樂跳繩”的體育運動精神。
4、體育興趣活動小組。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需要,成立了跳繩興趣活動小組。興趣小組的活動既滿足了學生特長發展的需要,又能為各級體育競賽做好準備。跳繩興趣小組,已成為學校的特色體育活動小組。
通過跳繩課堂教學、“靜力繩操”、跳繩興趣活動小組、體育節跳繩比賽等系列活動課程,營造良好的跳繩運動氛圍,使我校跳繩校本課程更好地開發和利用。跳繩運動對鍛煉學生的平衡協調能力、發展下肢力量、磨煉意志品質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跳繩校本課程評價體系:
1、評價的原則
在實施校本課程自我評價時,一定要注重教學過程評價,使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關注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科知識學習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積?這些能充分了解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在關懷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使學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長。
2、評價的策略
(1)適時的教師評價。基本教學的開始階段,教師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體驗跳繩練習的興趣。教師從學生的.學習中,觀察、分析掌握存在的問題,在教學的后半段進行適當評價,過早的評價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壓抑。
(2)學習評價方式的程序操作。根據先學后教的理念,單元初期的評價主要是由老師承擔,而教師的評價更大程度上是正確引導學習,此時教師評價相對多一些,而學生的學習評價相對少些,單元學習后期,逐漸讓學生進行一定的自我評價和同學間的相互評價,教師還放手讓學生們進行“自我評價、生生評價、組內評價、組間評價等等”。
(3)評價方式和發展性內容。評價的方式包括教師自已口頭評價、學生的口頭相互評價、學習小組和相互評價、教師教學后記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成長記錄評價等方面。評價的發展性內容還根據教材發展有所變化。單元學習的開始,學生的知識技能還未成熟,是從學習到熟練的定型時期,教師多指導,不要讓學生在泛化期中過多接受評價,評價的重點應側重在學習的態度、行為上,應以激勵和表揚語言來肯定學生學習的優點,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情趣。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17
一、指導思想: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跳繩”校本課程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構建技能、認知、情感、行為等領域并行推進的課程結構,真正關注學生的健康意識、鍛煉習慣的養成。
2、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跳繩”校本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課程設計到評價,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別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3、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跳繩”校本課程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完成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
教材提示:
1、鍛煉價值很大,可以鍛煉耐力和體力,尤其能改善雙腳移動能力,強化腳關節。
2、手臂參與旋轉運動,可以鍛煉肩關節和腕關節。從消耗熱量看,是長跑的90%。
3、易學,不需要特殊技巧。一邊,一邊可以聽音樂哼哼歌曲,輕松好心情。俗話說:搖繩練臂力,練腿力,快搖練速度,多跳練耐力;跳長繩不靈敏的上去,跳短繩子不靈敏的摔倒在地。同時也是其它體育運動很好的練習方法。
二、實施建議:
一、學習方式、方法或組織形式、步驟:
1、初學,可以先將繩圍繞身體搖一周跳躍(即加一次墊跳)。
2、反搖雙腳跳時,搖繩要注意使繩子觸地,防止繩搖得過高,兜腳失敗。
3、時上下肢協調配合,運動要自然放松,上體要保持平衡。落地時用前腳掌著地。
4、單搖熟練后進行:正反搖高抬腿跳;反正搖前踢腿跳;正反搖交X腳跳;打腳跳等。
5、雙搖跳時,可先做徒手模仿雙搖跳的動作。跳起兩手做雙搖(連續快搖兩次)的動作。
6、定時跳。以1分鐘一組,要求快速跳并計數,每次練習3—4組,也可分組比賽。
7、迎面接力。距離30—40米,也可繞桿跑,每桿8—10米,結合各類游戲。
8、帶人跳包括:一人帶一人跳;一人帶多人齊跳;一人輪流帶兩人跳等。
9、集體“8”跳長繩、交X跳長繩、長繩中跳短繩、行進間跳長繩、旋轉跳長繩。
10、跳雙長繩。當跳入者近端的繩將要著地(或當跳入者遠端的.繩剛離地)的時候,學生由正面或斜面跑至繩的著地點附近,用單腳交換跳或雙腳跳和方式進行跳躍。
三、學習重點及要求:
跳雙長繩難度較大,重要是搖繩和跳入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再強調以相同的速度搖繩。跳雙長繩的頻率比跳單繩的頻率快一倍,因此,開始練習時慢一些,待較熟練后再逐漸加快。可以先挑選個別同學試跳,注意強調跳入時機,以及三人配合協調一致。評價:單人要看:上體正直,不過分前傾,兩手體測搖繩,前臂手腕配合與跳起同步。
雙人要看:帶人者搖繩子速度要均勻,被帶者上繩時機掌握得好,兩人協同配合。
跳長繩要看:搖繩人搖繩速度是否均勻,幅度是否穩定,兩人默契協作好;人進繩、出繩的電動機掌握,的熟練程度,以及和同伴之間的配合。
可以定時(如一分鐘,計算次數);也可定次(中途子不失敗)跳多少次。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18
一、指導思想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指導綱要》為依據,最大限度地組織和調動我校教育工作者,以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全新的教育觀念為指導,創造性地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我校的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和支持課程改革工作,努力實現新課程改革的各項目標。
二、工作目標
三級課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國家制定課程發展總體規劃,確定國家課程門類和課時,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宏觀指導課程實施。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對課程的總體設置,規劃符合不同地區需要的課程實施方案,包括地方課程的開發與選用;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課程。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次課程改革重新劃分了國家、地方、學校課程在整個課程計劃中所占的比重,收縮了國家硬性規定的成分,在課程內容和課時安排上,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彈性,讓地方和學校真正擁有選擇的'余地。
三、工作措施
1、以學生發展為本,繼續實施“講學稿”教學法。教師由原來帶著學生走進書本,轉變為學生預習后帶著問題走進教師,學生由題海戰術轉變為先思考后提問;教師原來圍繞本本轉,轉變為教師圍繞學生轉。“講學稿”比較好地兼顧了學生的預習、學習和復習三個環節,兼顧了三類不同的學生,“講學稿”本身還具有評價功能,可以從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評價的角度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也是國家課程的校本化,促進了教師隊伍的建設
2、結合我校省級現代信息技術示范校的優勢,繼續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最大限度地實施電化教學,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為新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積累經驗。
3、強化個性教育,給學生寬松的成長環境,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不亂占用學生課余時間,不搞題海戰術,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生活,在課堂教學效果提高的前提下,做到減負擔不減質量,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4、探索和構建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評價標準與方法,建立能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科學評價體系。
5、實行課程功能的轉變,構建新的課程結構。通過實施課程改革,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增強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探索地方、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構建地方和學校課程體系,不斷豐富與完善課程結構。
6、開展說教材活動。任課教師都要具備說教材的能力。我們理解的教材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是教師在教授行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最標準的教科書,也包括了形形色色的圖書教材、視聽教材、電子教材等。說教材是在說課的基礎上,能對本學科的任何年級的教材作教材分析和教材處理。例如教材目標的確立及依據、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內容體系(知識維度、文化內涵、認知規律、聯系實際)、編排體例、編者意圖、年級目標等作全方位、多角度的闡釋說明,還要表明自己對學科整套教材的理解、認識與處理。說清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文本信息源與其它信息源的關系,說清新教材的特點和創造性的用教材等問題。教學方法上一是要說清如何達到多維的發展目標,二是要說清如何激發學生的參與度。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19
一、指導思想
1、根據《小學課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課程結構。
2、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提高課程的適應性。
3、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現學校課程的創新,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提升學校辦學的品位。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領導機構
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學校課程規劃與審定,發布校本課程開發指南。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整體思路
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整體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點突破,全員參與,穩步推進,全面展開。工作上要堅持以轉變教育觀念為前提,以加強教育科研為后盾,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切實加強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和領導,精心組織,保證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開發與實施。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
提倡和推崇科學,重視各門科學知識在校本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及時吸收科學發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則
校本課程開發要充分體現人本思想,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學校要創造機會,鼓勵師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參與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3、針對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有利于形成學校的特色,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特長和有利于發揮教師的專長。
4、人文性原則
在校本課程的目的`上,崇尚個性;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重視受教育者的需求和興趣,講究教學方法,為學生健康而有個性地發展提供保障,使每個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充分發展其特長。
5、趣味性原則
校本課程要盡可能提供趣味性較強的內容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盡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拓展思維、開闊視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7、本土性原則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課程資源。
五、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
1、以模塊形式或專題形式開設,每個模塊以18學時為宜。
2、按課程計劃實施教學。對課程教法、學法進行研究。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尋求教學方式的創新,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20
一、開發校本課程的基本依據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在學校中實施的“三級課程”的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滿足“個性化”的學校發展,還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真正滿足學生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我校為農村小學,由于歷史、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學校硬件建設、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與城區學校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在分析了周邊地區的.社會環境、學校的校園環境、師生的基本情況等因素后發現,我校擁有較強活動能力的教師和學生。這是我們的優勢。不足的是教師少,年齡偏大,沒有音樂體育美術等專職教師,我們計劃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這個支點,全面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
二、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以課程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共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篩選、改編已有的課程,或者創造性的新編校本課程。我校因地制宜,開設了趣味數學、趣味英語、成語故事、剪紙、寫字、田徑、跳繩、經典誦讀等選修課程。
四、課時設置
1、大部分課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節課,個別選修課程也可以放在課余時間進行。
2、學科課程根據新課程實施的教學實際安排,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五、課程開發操作、保障措施
1、制訂方案
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是校本課程開發的計劃書。校本課程開發小組依據學校實際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全體教師參與課程開發。
3、加強培訓,統一認識,明確開發校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對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所創新、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予以表彰。
4、協調社會、家庭,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保障。爭取社會各界和家長的積極配合,探索建立學校、家庭有效參與的新機制。
六、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
組員: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21
一、指導思想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加深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理解,增進學識修養,提高寫字技能為目標,培養學生正確、規范、美觀地書寫祖國文字,并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1)首先,要想寫好字就一定要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
坐著寫字的時候,身子要正而直,兩肩齊平,胸部挺起,頭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兩臀要自然撐開,右手執筆,雙腳要自然放平,踏穩,不要交叉或踮腳尖。
(2)正確的書寫姿勢,不但跟寫字有密切關系,而且對身體健康也很有好處,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視,并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
2、掌握漢字基本筆畫和一些常見的偏旁部首。
3、了解古代書法家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
4、對學生的書寫提出嚴格的要求:“規范端正、整潔美觀”
5、學習簡單的章法布局,嘗試完整作品的書寫。
三、教學內容及時間安排
七年級教學內容安排
四、書法校本課程中書寫訓練的要求
任課教師以校本教材為教學內容,除了落實備課、講課的環節外,還要重視書寫中的訓練事項,教學每周一課時,每周完成作業兩頁紙,平時作業可以參照語文同步訓練酌情布置,要落實好每天一練。
五、教學措施
為了體現學生一個事情的書法學習程度和訓練結果,在校內外可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書法比賽,書法服務活動,如現場書法比賽、書法作品展覽,開辟班級寫字園地、校園書法宣傳欄等等。再就是讓他們抄寫專欄、辦手抄報等,這樣可以給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是一些書法素質好、水平高的學生一展才華,以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優良品質。
六、書法課題研究與教研活動安排
20xx年9月:
1、安排課程表,確定分擔班級,明確教學要求
2、制定教學總體計劃(學年)和各班的具體計劃(學期)
3、公開講授研究課(王景、汪建斌)
4、組織天河中學第五屆硬筆書法比賽
5、制定毛筆書法興趣小組教學活動方案
6、迎接市級課題的開題評估
20xx年10月:
開展書法課題研究中“教育觀察方法”專題研討活動
20xx年11月:
開展天河中學第二輪書法教育專題教學活動
書法專業課:王景、余國鴻、汪建斌、段詩文
書法文化課:胡俊玲、占才勇、彭正軍
書法活動課:張勇、葉大俊、王新春
20xx年12月:
1、組織書法作品參觀活動
2、組織古代書法作品印刷品欣賞教學活動
3、公開講授研究課(段詩文、王景、余國鴻)
20xx年1月:
1、開展書法課題研究中“成果表達”專題研討活動
2、七、八年級書法教學總結研討
3、課題研究第二階段工作總結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22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地方對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指南》的各項要求,促進我校對基礎教育課程的管理與開發,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目標要求
1、全面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和教學質量,形成基礎教育課程的地方特色,推動課程研究、管理和開發隊伍的建設,提高地方管理與開發課程的能力。
2、以國家課程管理政策、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為依據,同時要充分反映我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
3、加強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整體規劃與部署,嚴格管理和規范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充分利用多種社會力量參與課程的管理與開發。
三、開發內容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課程要直接反映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有效增強課程對地方的適應性,形成課程的地方特色,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內容要以地方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等的研究為主,形成地方課程或地方課程系列,并具有較強的超前性。
根據實際,我校地方課程現階段開發的主要內容是《文明禮儀教育》、《法制教育》。
四、課時安排
地方課程課時,1—2年級每周1節,為《文明禮儀教育》;3—6年級每周2節,為《法制教育》、《文明禮儀教育》;根據需要,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課時是根據教育部課程設置要求和我省實際安排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學期的總課時不得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
五、開發與實施要求
1、要將國家課程的實施與地方課程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盤考慮,統一規劃。
2、要根據課程的不同類別,建立以書籍、實物、影像、軟件、網絡等為載體的地方課程資源體系。
3、在地方課程的實施中,要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要始終滲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發揮社區、校教研組的作用,鼓勵有關人員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深入生產生活實際,研究問題,總結經驗,創造性地為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服務。
5、要處理好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學校課程的關系、課程內容與地方資源的關系、課程學習活動方式中接受與探究的關系以及學生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等,優化課程結構,切實發揮地方課程的育人功能。
六、管理評價
1、地方課程的評價形式要多樣化,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試和考查,但要以考查為主。評價要實行等級制。
2、地方課程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的結果,更要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評價。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23
為了充分發揮課程建設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功能,學校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實際和發展需要,確立了“德育活動課程化”的學校德育發展思路,構建學校德育課程體系。“道德講堂活動課”就是在原道德講堂使用基礎上探索、實踐,逐步形成極具學校德育特色的校本課程。
一、開發背景:
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們在新時代進行青少年道德建設的重要思想養分,道德講堂活動課的開展,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青少年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
二、課程目標:
道德講堂活動課的開展,旨在引導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感悟其中豐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通過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少年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課程內容、實施策略:
課程內容以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為主,主題包括孝、感恩老師、誠信、愛國等,每個主題4課時。每學期有專門的教學計劃及規范的教學流程。教學環節包括“唱歌曲”、“學模范”、“誦經典”、“看視頻”或“講故事”、“談感想”、“行善舉”一共6個環節。授課人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經過專門培訓的學生主持人。課程的學習需要有專門的道德講堂作為授課固定場所,同時還需要聯系社會,組織學生進行志愿服務,開展“行善舉”活動。
四、課程評價:
根據道德講堂活動課程的性質與特點,應重參與、重過程,側重評價主體的多元性,以及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應遵循以下評價原則:
(一)參與原則。
道德講堂活動要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課程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
(二)過程原則。
道德講堂活動評價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和實踐體驗,重視在實踐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評價,并且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
(三)自主原則。
道德講堂活動課程的.實施要要以學生自主發展為出發點,讓學生學會積極的科學的自我評價,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實實在在的落實。
(四)激勵原則。
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
五、道德講堂活動課程評價的要求有:
(一)注重收集、分析學生活動過程與結果的資料及數據。
學生參與道德講堂活動課都要填寫《道德講堂活動報名表》、《道德講堂活動簽到表》、《道德講堂活動感悟表》、《社會實踐活動記錄表》等。這些記錄是道德講堂活動課學習評價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學生自我評價和反思的重要依據。
(二)評價過程中需處理好多元主體評價與自我評價的關系。
道德講堂活動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志愿服務活動,它所涉及的主體是多元的,有校內教師,有其他社會主體。多元主體評價對于學生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為學生提供有關自己學習、發展狀況的信息,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熟悉自我。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24
一、 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學校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興趣性、拓展性為主,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讓課程適應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帶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與課程開發、管理、評價、教學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二、 校本課程實施的目標:
1、總目標:
發揮團隊合力,結合課改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拓展課程建設,以課程建設拓展學生樂學的空間,突顯學科特色。
2、學生發展目標:
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方面得到比較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的發展有更廣闊的空間。
3、教師發展目標:
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4、重點突破:
以學校特色項目為基點,在和諧團隊氛圍下的開發校本課程,并逐步向各學科延伸,完善校本課程,即《三字歌》、《剪紙》、《弟子規》。
三、組織與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實施領導工作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構思并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
②制訂校本課程實施有關規章制度并組織實施和考核。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④積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信息。
⑤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和實施教師一起研究情況,幫助他們及時總結。
⑥做好校本課程實施的經驗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五、 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發揮特色創建過程中的`優勢,形成校本課程的生長點。
2、各學科在確定的年級實施,與日常教學相結合。
3、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成為學校開展各項教育的重要載體。
4、以學生和諧發展為出發點,明確校本課程實施的目標定位,完善課程體系,落實實施的途徑和方法。
六、校本課程實施保障:
1、學校對參加校本課程實施的教師在外出學習、教學研究、校本教材編寫等方面提供物質支持。
3、學校對教師進行必要的理論培訓。
4、保證實施教師的研究時間,研究空間。
6、在教師考評上充分肯定教師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及研究的成果。
7、學校對實施教師應做好各類設施的提供,如校園網等,為校本課程的順利開設準備物質條件。
8、對教師開發的校本課程,學校應組織評選,優秀的校本課程,鉛印成冊,并予以獎勵。教師開發出的校本課程的成果記錄在教師業務檔案。
9、根據師資培訓工作的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造條件,讓教師認真參與培訓,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學合理的獎勵制度。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25
我校嚴格執行國家和省頒布的課程計劃,結合教委下發的課程計劃,根據本校實際,按以下方案實施:
一、課程設置
學校認真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開好各門課程,制訂了課程管理的相關制度。每學期初由學校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文件精神擬定課程計劃執行方案、制定總課程表、班級課表和教師課程表,為學期開學工作做好充分準備。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的課程體系,認真執行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優化教學過程,著力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在課堂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指導思想。積極開展教改教研活動,積極組織觀摩課、示范課、研究課。努力上好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為學生素質的形成與發展提供有效的內容和空間。
本學期,我校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地方與學校課程、綜合實踐活動、音樂、體育、美術。其中地方與學校課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禮儀教育等;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勞動技術、信息技術等。所有課程、課時,嚴格按照義務教育課程要求設置,無隨意增減課程和課時現象。重視開展好信息技術、藝術、體育、興趣活動四個領域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課時分配(周)
一、二年級:語文(9課時)、數學(7課時)、品德與生活(2課時)、體育(2課時)、音樂(1課時)、美術(1課時)、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3課時)
三至五年級:語文(7課時)、數學(6課時)、品德與社會(2課時)、外語(4課時)、體育(2課時)、音樂(1課時)、美術(1課時)、科學(2課時)、綜合實踐(3課時:包括信息技術1課時;勞技1課時;綜合實踐活動1課時)、地方與學校課程(2課時)。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學,每課時40分鐘,一、二年級每周總課時數26節。三至五年級每周總課時數30節。
三、學校課程管理措施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課程是指為了實現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而規定的教育內容及其結構、程度和進程,是把教育目標和教學實踐結合起來的橋梁,是培養目標的載體和實現培養目標的手段,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因此,課程設置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新課程設置方案的.制訂與實施,對于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認真研究課程設置方案,進一步提高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認識,并以課程改革為契機,深化素質教育的實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二)加強管理,科學設置各類課程。
嚴格執行新課程設置方案,對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指令性內容按要求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在課程管理上轉變管理思想,研究管理辦法,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充分發揮學校在課程改革實驗中的主體作用,保證足夠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和開發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時 間和空間。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程改革小組,成員包括教研組長和部分骨干教師。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26
一、指導思想
根據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南”的有關要求,認真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年級、各班要按對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以認真的態度、務實的措施,規劃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大膽實踐、積極探索、積累經驗。在實施過程中強調“整合”,注重“實踐”,突出“開放”,關注“過程”,提倡“自主”;反對“教”綜合實踐活動課、反對反復排練的“表演式”綜合實踐活動。從而更好地推進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水平
二、具體工作及措施:
1、加大學習與培訓,提高課程意識
繼續重視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征求意見稿),相關“綜合實踐活動”的論述及其它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文章,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課程意識。強化校本培訓,認真抓好每月2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教師的集中專題培訓,增強培訓和學習的實效性。使全體教師、特別是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教師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促進學生發展、教師專業成長、學校特色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和操作要點。
2、抓好課程實施
(1)各教師根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及本學期實施計劃,明確本學期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和基本思路,認真制訂好“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作為課程實施以及學校管理和檢查課程實施情況的依據。
(2)努力組織好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在過程中做到獨立選題、自主活動;展開過程、深度探究;重視交流、豐富體驗。
(3)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本學期,要在活動過程的評價及評價指標的確立方面作探究,各教師要注重研究過程資料的收集、整理與積累。教育學生使用好“綜合實踐活動記錄卡。
(4)要認真及時積累有關資料。對于學校來說,主要是計劃、教師管理、課時管理、檢查調研等過程管理方面的資料;對于教師來說,主要是實施方案、活動設計、活動案例和專題性總結等實施過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資料;對于學生來說,主要是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記錄。
3、加強課程管理
通過多種途徑檢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督促和幫助各教師真正落實本課程。并通過問卷、抽查等形式,了解各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學校舉行的調研,要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情況,作為一項內容。檢查的重點是:課程實施的基本保證(課時、計劃等的'落實情況);活動過程(活動設計、展開、總結等基本環節的落實情況);活動實效(有關活動成果、教師反思和學生反映)等。要將平時了解和專題檢查結合,督促教師認真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4、加強研究和交流。
要通過案例分析式”、“對話研討式”等多種形式,交流如何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經驗,討論、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認真開展好公開課研討活動,利用好網絡,加強校內外的橫向交流,不斷提高課程的實施水平。
5、開發利用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保障
首先,校內圖書室、網絡教室、標本室、美術陳列室等,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資源,要進一步改進開放辦法,使學生能更加主動和便捷地利用這些資源開展活動。其次,各教師要充分利用鄉土資源,進行有選擇地運用和開發。再者,要調動家長的積極性,采用多種形式和途徑向家長進行宣傳,使廣大家長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支持和正確輔導孩子參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27
遵照《長沙市新一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指導意見》、《長沙市中小學校本培訓指導意見》和區教育局指示精神,區教科中心關于《芙蓉區中小學教師xx年暑假新課程培訓實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為根本出發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校本培訓為基礎,堅持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講求實效,全面落實教師培訓工作。
二、目標與要求
1、了解課程改革背景、理念與目標,重點理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目標。
2、掌握推進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究并實踐新課程,提高教育教學科研水平。
三、培訓內容
新課程培訓,包括新理念、新課標、新教材、新教法。重點對有效性教學進行研究探討。具體內容:
1、我對新教材的感悟;
2、新課程教學中,我嘗試了哪些有效的教學方法;
3、班主任工作反思和優秀經驗交流;
4、新課程下的教學常規如何才能更好的開展;
5、自選新課程的某一對自己感觸最深的內容,認真學習,用眉批、旁批和尾批的形式進行自主研修;
6、進行教育敘事,講自己在新課程背景下感受最深的事情;
7、圍繞課題、課例進行研討,每個人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好的建議;
8、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專業為依托,找出自身的不足,然后認真學習相關內容,制定個人成長和發展計劃,談談自己在本專業的教育教學中有何收獲(如精神、心靈、人際交往、榮譽等);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還需要什么?應該如何去努力?
9、對在新課程環境下理想的教師隊伍的思考;
10、對新課程環境下學校管理模式的思考等。
11、參加全區的資源在線培訓;
四、培訓對象
全校所有在職在崗的教師。
五、培訓安排
1、全員校本培訓,7月12日起,時間一周,由學校組織。
2、市級各類培訓,按上級發的通知要求落實。
3、資源在線培訓,7月14日,大同二小校本培訓。
4、區級集中培訓,8月底9月初,由區教科中心組織,具體安排看通知。
六、培訓方式
根據“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校”的基本要求,根據自身條件和特點,運用專家講座、課例研討、教學反思、小組討論、教育敘事、合作學習和自主研修等方式進行。
七、工作內容與任務
1、制定暑期校本培訓計劃。
2、落實培訓具體內容、方式、施訓人員、培訓資料及進度安排等。
3、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
4、建立檔案管理。
八、保障措施
1、譚菜花校長為培訓工作第一責任人。
2、成立暑期培訓工作小組,負責培訓工作的管理與指導。
組長:校長xx
副組長:教研室主任xx
組員:書記xx副校長xx白教導處主任xx
大隊部xx主任工會xx總務主任xx
九、具體安排
內容形式時間具體執行人行政負責人
感悟新教材沙龍探討半天教研組長xx
班主任工作反思和經驗交流在線資源觀看半天xx
追尋名師足跡全體老師會上交流半天何莎主任xx
新課程背景下我的教育敘事小組交流一天年級組長xx
綜合實踐《身邊的垃圾探討》課堂教學觀摩課例研討半天龍泉xx
制定自我專業發展方向自主研修一天半每位老師xx
學習一篇新課程文章,并用眉批和尾批的形式寫出自己的感悟自主研修一天半每位老師xx
貫徹落實教育局“全區教學工作暨期末結束工作”會議精神傳達、討論一天每位老師xx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28
一、指導思想。
為了貫徹落實區教育局關于開展義務段課程標準系列學習研討活動的通知,幫助教師及時掌握新頒布課程標準的新精神、新變化、新要求,學習、掌握新課程標準的內容,將新課標的目標要求落實到學科教學中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二、參與對象。
全校教師。
三、研修目標。
通過學習《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讓教師明確學習課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學習課標的思路;通過教研組集中培訓,詳細解讀任教學科課程標準并應用于學科教學;通過學習課標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研究課程標準對學科教學的.指導意義并形成案例成果。
四、組織實施。
為了扎實有效地開展《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研修工作,學校校本研修領導小組及工作小組,全面負責校本研修工作的組織領導、具體實施和考核評價。
五、研修內容。
我校所使用的8個學科課程標準: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等。研訓的內容主要包括:
1、掌握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實施建議。
2、了解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的原則、目標。
3、了解修訂課標與原課標發生了那些變化。
4、了解怎樣把握新課標的新精神、新變化、新要求。
5、運用用新課標有效指導本學科課堂教學。
六、研修方式。
(一)自主研讀。
1、研修內容:
自學相關學科的《課程標準》。
2、措施辦法:
(1)每位學科教師認真研讀相關學科的《課程標準》。教師要重點掌握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實施建議三大核心部分,熟記相關章節,寫3000字左右學習筆記。
(2)教師要將學習課標與實際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將課標理念、目標、要求有效應用于學科教學。
(二)專題講座。
1、研修內容:
課程標準的解讀。以修訂課標與原課標發生了那些變化,怎樣把握新課標的新精神、新變化、新要求等為內容。
2、措施辦法:
(1)學校邀請區教研室的教研專家,分學科進行《新課程標準》解讀專題講座,并請教研專家現場和教師進行互動,解決教師學習中的困惑。
(2)教師結合專題講座內容寫出自己的學習心得感受。
(三)集體研討
1、研修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案例式解讀叢書》和《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叢書》。
2、措施辦法:
(1)各學科教研組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動時間,組織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案例式解讀叢書》和《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叢書》。
(2)各學科教研組組織教師交流討論如何把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轉化為具體課堂教學實踐的問題,研究課程標準在學科教學中的指導和應用。
(3)教研組做好學習記錄,教研組長寫學習小結。
(四)知識測試。
1、測試內容:
《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案例式解讀叢書》和《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叢書》
2、措施辦法:
學校將采用知識競賽的形式,對教師課程標準的研修情況進行檢測。兩周一次。
七、時間安排。
1、xx月xx日學校部署《課程標準》研修工作。
2、xx月xx日——xx月xx日教師學習任教學科課標。
3、xx月xx日——xx月xx日請專家進行課標解讀專題講座。
4、xx月xx日學校組織進行第一次知識競賽。
5、xx月xx日——xx月xx日繼續學習任教學科課標并應用于教學實踐,教研組內在教研活動時間,研討分析課標對學科教學的指導意義,研究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提高并形成研究成果。
6、xx月xx日學校組織進行第二次知識競賽。
7、xx月xx日——xx月xx日參加區教研室的課程標準知識競賽。整理學習成果。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 29
遵照《長沙市新一輪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指導意見》、《長沙市中小學校本培訓指導意見》和區教育局指示精神,區教科中心關于《芙蓉區中小學教師2016年暑假新課程培訓實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為根本出發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校本培訓為基礎,堅持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講求實效,全面落實教師培訓工作。
二、目標與要求
1、了解課程改革背景、理念與目標,重點理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目標。
2、掌握推進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究并實踐新課程,提高教育教學科研水平。
三、培訓內容
新課程培訓,包括新理念、新課標、新教材、新教法。重點對有效性教學進行研究探討。具體內容:
1、我對新教材的感悟;
2、新課程教學中,我嘗試了哪些有效的教學方法;
3、班主任工作反思和優秀經驗交流;
4、新課程下的教學常規如何才能更好的'開展;
5、自選新課程的某一對自己感觸最深的內容,認真學習,用眉批、旁批和尾批的形式進行自主研修;
6、進行教育敘事,講自己在新課程背景下感受最深的事情;
7、圍繞課題、課例進行研討,每個人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好的建議;
8、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專業為依托,找出自身的不足,然后認真學習相關內容,制定個人成長和發展計劃,談談自己在本專業的教育教學中有何收獲(如精神、心靈、人際交往、榮譽等);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還需要什么?應該如何去努力?
9、對在新課程環境下理想的教師隊伍的思考;
10、對新課程環境下學校管理模式的思考等。
11、參加全區的資源在線培訓;
四、培訓對象
全校所有在職在崗的教師。
五、培訓安排
1、全員校本培訓,7月12日起,時間一周,由學校組織。
2、市級各類培訓,按上級發的通知要求落實。
3、資源在線培訓,7月14日,大同二小校本培訓。
4、區級集中培訓,8月底9月初,由區教科中心組織,具體安排看通知。
六、培訓方式
根據“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校”的基本要求,根據自身條件和特點,運用專家講座、課例研討、教學反思、小組討論、教育敘事、合作學習和自主研修等方式進行。
七、工作內容與任務
1、制定暑期校本培訓計劃。
2、落實培訓具體內容、方式、施訓人員、培訓資料及進度安排等。
3、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
4、建立檔案管理。
【小學學校課程安排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9-14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09-06
學校課程設置的實施方案優秀10-21
學校課程實施方案(精選16篇)02-21
學校合唱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8-16
學校合唱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1-05
小學課程改革實施方案12-15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安排計劃09-29
小學學校校本課程實施方案(通用5篇)05-04
學校課程設置的實施方案(通用16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