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

時間:2024-04-08 16:44:53 龍城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通用12篇)

  在當下社會,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通用12篇)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 1

  30多年來市場經濟使得整個中國的結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的農業國已經發生變化,傳統農業漸漸被現代農業取代。

  以我所在的陶唐鄉邱坊村為例,全村3230人,常住人口2950,土地2261畝,人均耕地僅0.7畝。男的大多去廣州、深圳、上海等地務工,20歲左右的女孩子去沿海地區工廠打工,中年婦女在家養育子女贍養老人。村里的整個狀況以留守老人小孩為主,大批的青壯年外出。通過村支書吳志權介紹情況,從中了解到農村勞動力本來就弱,村里的土地很大一部分已經被征收用于建設藤陶新型材料產業園。隨著今后土地流轉政策的實行,農田耕作集約化、機械化后,在家種地的人就更少。走訪的過程中自己也體會到農村的冷清,受訪者多為留守老人及中年婦女,大多都會擔心過低的收入不能支持以后的養老醫療。到了晚上,可以發現農村的燈火很早便已經熄滅。

  由于農村勞動力的流失導致了很多問題,其中比較明顯的有以下幾個:

  1、經濟狀況依賴度高。依靠外出打工的收益維持一家的生活,而農村本身沒有新鮮血液的產生,導致農村經濟相當脆弱。集體土地大多供開發用,農民固定收取利益,依賴性很強;

  2、養老醫療缺乏保障,僅僅依靠政府的財政的撥款,導致醫療衛生體系不健全,雖然農村醫療保險逐步普及,大力發展農村養老系統,但看病難養老貴得狀況短期內依然難以解決;

  3、土地利用率低,在缺乏足夠勞動力的情況下,農村土地僅由留守老人及中年婦女這個群體的耕作,利用率極低,本可以一年種植兩季水稻的,現好大一部分稻田都改種單季稻,還有一部分土地由于勞動力不足導致荒蕪。雖然早已取消農業稅,但物價上漲帶來的影響,使土地的利潤不能帶來更多的額外收入。

  通過調研,發現農村的勞動力資源嚴重流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ㄒ唬、農村老齡化的加劇。根據陶唐鄉20xx年的人口普查顯示,20xx年全鄉人口中,0歲~14歲人口為2720人,占總人口的17.09%;15歲~64歲11440人,占70.15%;65歲以上2080人,占12.76%,老少比為75.63%。老年系數和老少比兩項指標均高于老齡化社會的國際標準(7%、30%以上)水平,也高于全國6.69%和30.4%的平均水平,啟東從1990年起已成為標準的老年型人口社會。就我所在村1~16歲占村總人口16%,17~40占25%,41~60占27%,61歲以上的占32%,所在村老齡化現象嚴重。

 。ǘ、單一的經濟結構下農村經濟薄弱。我所在村的經濟對外的依賴度很高。村里只有一個奧興公司這個服裝企業,以出口創收為主要的收益來源,其員工多為村里的婦女以及一些年輕女工,隨著金融危機的到來,訂單大量減少,很多員工在家待業,收入減少很多,而多年的工作使得自己早已不能再回到土地。大量外出人口的經濟收入構成了農村很普遍的一種經濟模式,這種模式,使得農村的生命力十分薄弱,出現了依靠不斷輸出勞力而不能自生血液的脆弱經濟結構。

 。ㄈ、公共設施不健全。由于公共設施的不健全導致農村生活水平不能有很大的提高。通過調查,所在村依然有很多的露天廁所,夏天的衛生狀況堪憂。居民用水情況相較多年前有很大改善,但仍然面臨夜間停水的問題。對于飲用水的凈化處理,居民普遍擔憂,雖然可以接入市里的水,但費用較村水站還是高。村里的娛樂、購物場所幾乎沒有,購物娛樂需到鄉上。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導致年青人急于走出農村,外出的人又不想返回農村的惡性循環。

  對此,就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大量流出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第一、以政府性項目催生相應的服務業。近期內周邊的'重大工程項目有很多,如崇啟大橋的開工建設。熱鬧的集鄉上,一幢三層小樓上的大橋旅館與崇啟大橋同步開工,如今生意十分紅火。除了迎來送往一批批散客外,還有客人長期包住在這里。最近兩個月,附近新開了10多家旅社、飯店、超市,從這里向南已經形成了一條‘商業街’。旅館老板陳永安說,以后的生意會越來越紅火。這種服務性行業就是受益于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對此,隨著所在村作為上海啟東一小時經濟圈的第一站,各種配套設施的投資值得村里投入。村里的土地也可以更集中的利用,將部分用地作為開發用地,吸引投資;部分用地可以自行建設,構造一些旅游、運輸、維修性的服務性組織。

  第二、開發農村人才資源。20xx年,南通市委組織部等8個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的意見》,力爭用五年時間培養1萬名農村經營管理人才、2萬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3萬名種養能手、4萬名能工巧匠,樹立百名市級、千名縣級鄉村優秀科技人才典型,建立10個市級特色農業人才基地,市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給予一定扶持。作為農村的人才工作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送出去,二是引進來。送出去是講培養優秀的農村青年,通過表彰、津貼等方式鼓勵優秀農村青年,由村或者鄉出資免費給予網上科技期刊查詢,免費赴上海、北京、山東等地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觀光、考察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為農村培養了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大幅度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引進來的方式也有很多,最直接的一個例子就是大學生村官機制。國家實施一村一社區一名大學生計劃后,給農村帶來新思想、新思路、新風氣。此外,可以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事業單位退休的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村一線發揮余熱。

  第三、完善農村公共衛生設施。健全的公共設施是保留農村勞動力,帶動農村發展的必須。農村的公共設施不完善主要是供水、供電、衛生系統上。經過多年的發展,供水供電系統建立齊全,出現問題多在維修上,出現水電系統的問題往往不能第一時間修理,對居民影響很大。因此我的建議將修理維護職責寫入鄉供水項目承包合同,以此約束水站承包人。在農村中衛生情況一直堪憂,村里的露天廁所在整個調查過程中讓我格外關注。小康不小康,不看廚房看茅房,廁所的改造工程在新農村建設中值得關注。對此,可以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建立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衛生廁所是指有墻有頂,廁坑及儲糞池無滲漏,廁內清潔,無蠅蛆,基本無臭的廁所,同時糞便通過特殊結構(如雙甕漏斗式、三格化糞池式或沼氣池式等),能使糞便中的寄生蟲卵和致病微生物得到有效滅活處理的廁所,或叫做無害化衛生廁所。同時推進農村廁所入室工程,改變農村衛生環境。

  第四、推進農村創業。農村的經濟模式在進幾年有很大的改變,因此,鼓勵農民自我創業也是保證農村勞動力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方法。相對于城市創業來說,農民自主創業困難較多。首先,水價、電價、通信等費用高,導致創業初始成本多,創業門檻過高;其次,從銀行取得貸款難度大,農民沒有可供抵押的固定資產,自行找不到貸款抵押的物品,也很難找到擔保對象。再次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民即使有了資金能夠進行創業,能夠進行生產,但由于農民信息渠道缺乏,生產的產品銷路很難順利打開;生產的產品質量、標準化等問題也缺乏足夠的能力予以解決。就政策上需要建立完善農村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在這個方面需要政府出臺相應措施,協調地方于銀行關系,故不作多的探討。村里則需要及時發布產業政策、市場信息、技術規范等,為創業者提供產業改革、發展、結構調整、資金投向、誠信建設等方面的服務,引導創業者依法納稅,合法經營,健康發展。農村的勞動力不斷地外流,這是現階段農村普遍的狀況,一方面,這解決了農村的經濟問題,另一方面推動城市化進程。但就現如今的形勢,需要改變這種不斷外流的現象,原因歸于農村建設的需要,以及農村城市貧富差距不斷加大帶來的矛盾。因此吸引勞動力回歸農村,不僅是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通過不斷改善農村創業投資環境,不斷健全農村醫療衛生體制,不斷加大農村政策扶持,使農村成為真正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 2

  1、農村勞動力結構現狀:

  全縣共有農戶3.76萬戶。農村勞動力總數73235人,農業人口13.52萬人。家務農38355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52.3%占全縣總人口的28.9%外出務工34880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7.7%

  2、家務農勞動力文化程度、性別、年齡結構現狀:

  男性15210人、占39.6%女性23145人、占60.3%家務農勞動力年齡29歲以下3361人、占0.8%30——40歲14300人、占37%40歲以上20694人、占53.9%家務農勞動力小學文化11160人、占29%初中文化22560人、占58.8%高中以上文化4635人、占1.2%其中。

  3、家務農勞動力參加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情況:

  家務農勞動力。實施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年均參加3次以上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的占20%參加3次以內的.占65.6%參加2次以下的占14.4%。年以來。全縣共有39000人參加了各種形式的農民科技培訓,占農村勞動力的53.2%

  4、農村勞動力學習新技能的熱情高漲。鄉大河村舉辦快速養豬技術培訓結束時。農民又強烈要求授課教師接著講養豬技術;鎮嚴坪村發放的農業實用技術資料,被村民一搶而空,農民對實用性強、內容豐富的農業科技培訓,求之若渴,學習新技能致富的熱情空前高漲。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 3

  1、整合農村勞動力培訓資源。

  成立由縣級領導任組長。組織協調全縣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充分整合現有的農民技能、就業創業、科學實用技術、陽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雨露計劃、勞動力轉移、畜牧養殖、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技術、食用菌栽培、經濟林科管等內容資源和技術力量,教育、科技、經貿、人社、農業、林業、藥辦等部門為成員的農村勞動力培訓領導小組。形成以縣職業教育中心為龍頭,各部門培訓基地中心、各鄉鎮農技校為網點的農民培訓網絡,增強各鄉鎮農技校農民培訓的師資力量,針對季節、市場特點制定培訓內容,定期開班,分批長期培訓,充分發揮培訓平臺作用,全力打造現代新型農村勞動力。

  2、全方位拓展農村勞動力。

  培訓渠道。充分依托電視廣播、移動通訊、互聯網等現代傳媒優勢。把農業新科技、新技能、新知識送到農民手中;組織培訓技術力量,廣泛深入開展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巡回鄉村開展田間地頭的現場指導,為農民打包提供面對面、手把手的優質服務,全面消除各種技術難題;充分發揮農廣校和農技、植保、林業等農業技術人才及部門職能作用,明確各部門的培訓任務和目標,加大督查力度,注重培訓效果,努力打造出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格局,確保農民學的方便、學的輕松、學的全面,學了就會,會了能用,用了能致富。

  3、創新農村勞動力培訓形式。

  把技能培訓與享受農村低保、宅基地審批、生育指標審批、扶貧貸款審批等惠農政策和“一村一品”掛鉤。晉級、發結業證書,擴大農村勞動力教育培訓覆蓋面;實用教育培訓達標。堅持用人單位以證聘用原則,進行人員聘用,從源頭上增強農民接受培訓的意識,形成全社會都重視技能培訓、依托技能致富的大好氛圍。

  4、加強農村新生代青年農民培訓。針對青年知識結構新、接受教育能力強的'特點。特別是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新興產業培訓,加強青年農民思想道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科技文化、勞動技能等方面綜合培訓。提高他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干事創業精神,增強青年農民的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保障他能夠進入市場、擁有市場、站穩市場、有所作為,達到干事創業、發家致富的目的

  5、將農民教育培訓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農民教育培訓是一項關系全局性、戰略性、長期性的重要工作。做好此工作就能為持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取得不竭動力。農民教育培訓數量大、任務重,同時是涉及面廣、影響深遠、關系農民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只有將農民工培訓費用納入財政預算,才能保障培訓長期進行。采取向上爭取一部分、縣財政撥付一部分、涉農部門籌措一部分、農民工出資一部分的辦法,為培訓長期有效開展,提供穩定的財政支持。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 4

  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是低成本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米泉市通過出臺優惠政策,宣傳教育,典型引路等多項措施,引導、支持和鼓勵農民外出務工經商,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今年,我市累計轉移勞動力36215人,相當于全市60的農村勞動力實現了有序流動。實現勞務收入近2億元,來自勞動力轉移的收入占全市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40,為米泉農村發展和農民致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市的具體做法是:

  一、加強引導,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營造寬松環境

  離開賴以生存的家鄉和土地外出務工,對于祖祖輩輩守著家門和土地的農民來說,存在著種種困難和不便。為此,我市采取四種方式進行引導。一是組織引導。市政府建立了勞務輸出工作領導小組,市長主抓,分管市領導具體負責。各鄉鎮也都相應成立了以鄉鎮長為組長的組織領導機構,村上由村委會主任具體負責協調落實,鄉鎮、村均設置勞動保障專(兼)職信息服務員,各鄉鎮、辦事處均有3—5人具體負責勞務信息工作。各鄉鎮、村都提供了辦公室和一定數額辦公經費。與此同時,我市主動出擊,為富余勞動力找出路。每年都組織開展企業用工調查,同當地企業負責人座談,征求企業用工意見,實行訂單培訓,有組織輸送,受到企業歡迎。今年調查企業265家,空崗1867人。如保溫瓶廠、瓷磚廠先后吸納當地農民工1000多人。二是政策引導。為了讓富余農民走得放心,加強了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首先,推廣農民培訓綠色證書制度。利用各類培訓網點加強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使其具有在外長期轉移的技能。凡參加培訓的農民除食宿自理外,免收其它一切費用。僅今年上半年,已發放技能培訓合格證書875個。其次,狠抓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優惠政策的落實,明確規定在城區買房或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民可免費在城市落戶,其子女入托、就學、就業、參軍等方面與城市居民同等對待。第三,加強勞務輸出管理和跟蹤服務工作,發現問題,提前介入,及時解決,切實保障外出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第四,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市財政每年至少拿出10多萬元用于支持勞動力轉移工作,各鄉鎮也用當年財政收入的支持轉移勞動力工作。三是信息引導。針對以往信息閉塞,農民轉移成本和轉移風險較大的實際情況,我市狠抓信息服務工作,使富余農民無論通過哪一級網絡,都可以了解用工信息。首先,市、鄉鎮全部配備了電腦,實現微機聯網,建立起覆蓋全市的信息服務網絡;其次,建立了市、鄉鎮兩級勞務市場,及時向富余勞動力發布信息;第三,建立了咨詢服務中心,解決富余勞動力遇到的疑難問題;第四,市勞動部門在根據企業需要,有計劃地培訓農民,發展訂單勞務的基礎上,還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聯絡,擴大勞務輸出空間。從20xx年起,我市連續向吉爾吉斯坦輸出種水稻的農民18人次,并積累了向外輸出勞務的經驗。四是活動引導。在采用電視、各種會議、培訓班等傳統宣傳手段的基礎上,今年,我市篩選組織了十幾名勞動力轉移致富能手,分赴各鄉鎮、村進行宣講30多場次,受教育群眾達1萬多人。通過介紹自身在轉移過程中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戰勝了哪些困難,取得了哪些成績,談經驗,談感受,談體會,從而影響身邊群眾。同時,各鄉鎮組織了具有現實說服力的展示活動,引導鼓勵廣大農牧民外出務工。尤其是鐵廠溝鎮舉辦的“農家樂”烤全羊技能大賽和羊毛工鎮舉辦的清真飲食制作大賽,設四大類,十多個小類,參賽選手達200多人,吸引4000多觀眾,由區、州專家評審,現場發放勞動力技能培訓上崗證書。今年,當場有10多人被6家賓館聘走。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幫助廣大農民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激發了廣大農民轉移出去的積極性。據了解,今年在這兩個鄉鎮累計轉移出去的8834人中,就有2967人是受到這些活動的影響,占轉移出去人數的34。

  二、加大勞動力市場建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

  勞動力市場功能發揮不充分是勞動力轉移的一大瓶頸。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市先后規范和建立了市、鄉鎮級7個勞務市場,并支持成立了2個勞務派遣公司、3個民辦職業介紹所。每年由市人才勞務市場牽頭舉行2次大型人才交流會的基礎上,今年舉辦鄉鎮級人才交流會60場次;除此之外,因企業生產需要每年還定期舉行人才交流會23次。靈活的交流形式,激活了人才資源,以今年上半年為例,通過人才交流就使新就業的人數達1100人。

  三、加大綜合素質培訓力度,為勞動力長期轉移提供技能保證

  無技術、低素質是走出家門的富余勞動力的一大弱點。勞務輸出的.關鍵是必須把農民培訓成技術工人,實現角色轉換。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市想方設法在培訓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加強對農牧民的教育培訓,從根本上杜絕新“文盲”、新“科盲”的產生。二是加強技能培訓。建立以職業培訓中心為主體的“米泉市就業培訓中心”,通過“陽光培訓工程”和“春風進萬家”等培訓活動,分別由該中心和市成職教中心有計劃地培訓轉移農民,使之拿上技能證書走上崗位。目前,我市先后有5000多人取得崗位就業證書,占外出農民總數的17.1。三是加強科技、法律、法規綜合培訓。勞動、就業、科教部門建立市、鄉、村三級立體培訓體系,對外出農民工進行勞動政策法規、特種安全操作、餐飲服務、食用菌栽培技術、牛羊育肥等實用種(養)技術共10個專業的培訓,今年舉辦專題培訓班213期,培訓人員10246人。其中技能培訓18期,培訓人員2000多人。四是加強基地培訓。我市分別建立了食用菌、養殖業、種植業、旅游業多個實踐性培訓基地,讓有培訓需求的農民免費進入基地接受技能培訓,通過跟班學習,現場操作,獲得最直接的工作技能。

  四、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

  一是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進城提供創業空間。今年,僅米東新區石化工業園建設、城市道路改擴建工程,今年已投資1.4億元。在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中,共使用季節性當地民工20xx多人,實現創收1000多萬元,人均增收400元;二是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通過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依法招商、以利富商等多種措施,力爭今年招商引資達12億元,吸納當地農民工1300多人,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上。三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我市是回民族集聚地,廣大回民有經商的優良傳統和豐富經驗,各級政府提倡一幫一,一帶一等形式,鼓勵黨員和先富起來的農民幫助、帶動貧困群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據不完全統計,僅在烏市賽馬場從事舊車交易、依托通匯市場從事牛羊販運及服務于市內外各大賓館飯店的從業人員去年就達到900多人,形成了輻射效應。

  五、鼓勵返鄉創業,幫助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

  在近幾年的勞動力轉移過程中,我市有相當部分農民闖出了市場,積累了資本,對這些致富典型,政府充分利用煤體,進行表彰宣傳。同時盡可能提供優惠政策,鼓勵這批有資金、有技術、先富起來的農牧民返鄉領辦、創辦、興辦各類經濟實體、服務機構等,象羊毛工織布廠、琉璃瓦廠、精潔米廠這類返鄉人員創辦的企業,截至去年底就達10余家,共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300多人。

  六、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新機制,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后顧之憂

  農民走出去一是擔心家中的地無人耕種而撂荒,得不償失;二是擔心走出去,失去了土地,生活無著落;三是擔心家中缺少勞動力,種不好,管不好,收不好。為解決這些后顧之憂,我市進行了土地流轉的探索。一是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依法制定了規范的土地流轉合同文本,從而為保證雙方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文書保證。二是建立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機構。建立土地流轉臺帳,強化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的監督,確保承包經營權“依法、自愿、有償”流轉。三是公平合理確定土地承包費和流轉金標準以及土地流轉期限,做好原承包土地投入補償的協調工作、土地流轉后的動態監測工作、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土地流轉糾紛的調解工作等,保證轉移人員的利益不受損失。四是對未進行土地流轉的外出務工家庭在種、管、收等方面組織黨團員提供無償服務,解除外出農民的后顧之憂。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 5

  一、泰州市農村勞動力資源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范圍涉及全市99個鄉鎮,6個經濟開發區,調查對象男16周歲至60周歲,女16周歲至55周歲農村勞動力,共調查農村勞動力總數1932766人,女性860804人,其中:可輸出135785人,占農村總勞動力7.02%;已輸出1360574人,占農村總勞動力70.4%;不可輸出436407人,占農村總勞動22.58%。

 。ㄒ唬┤锌奢敵鲛r村勞動力資源135788人,其中:女性65744人,占總數48.42%。從技能培訓上看:已參加各類培訓17202人,占總數12.67%;從文化程度上看:大專及以上384人,占總數0.28%,中專(職、技校、高中)11564人,占總數8.52%,初中及以下123840人,占總數91.2%;從年齡結構上看:16-25周歲18577人,占總數13.68%,26-40周歲68600人,占總數50.52%,41周歲48611人,占總數35.8%。

  (二)全市已轉移農村勞動力(含輸出)1360589人,其中:女性506663人,占總數37.24%。從技能培訓上看:已參加各類培訓254156人,占總數18.68%。從去向上看:就地轉移493164人,占總數36.25%;縣內153419人,占總數11.28%市內119175人,占總數8.76%;省內277082人,占總數20.36%;國內314317人,占總數23.1%;境外3432人,占總數0.25%。從行業上看:建筑業327337人,占總數24.06%;機械業149303人,占總數10.98%;電子業24730人,占總數1.82%;商服業192237人,占總數14.13%;家政業11722人,占總數0.86%;;輕紡業99514人,占總數7.31%;其它行業555746人,占總數40.84%。

 。ㄈ┤胁豢奢敵鲛r村勞動力439241人,其中女性288398人,占總數65.66%。因身體原因不可輸出72832人,占總數16.58%;因家庭原因不可輸出273721人,占總數62.32%;因本人不愿意外出92688人,占總數21.1%。

 。ㄋ模┙窈3年預測新成長農村勞動力總數93977人,其中:05年32284人、06年30774人、07年30919人。

  二、調查情況分析

  一是我市農村勞動力資源可輸出人數相對較少。全市僅135788人,主要是近年來我市小城鎮建設速度加快,鄉鎮經濟發展迅速,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

  二是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可輸出人員中參加培訓僅為17202人,占總數12.67%,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3840人,占總數91.2%。

  三是就業半徑小。大多數農民跨出農門并沒有走出市門,從已輸出的情況看,就地轉移或縣內、市內轉移765758人,占總數56.28%;而境外就業僅有3432人,占總數0.25%。

  四是就業層次偏低。從已輸出的農村勞動力從業情況看,由于文化程度較低,又未曾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從事建筑、輕紡、家政、商服等行業的簡單體力勞動者占46.36%,而從事機械、電子等技術工作的僅占12.79%。

  五是就業觀念尚未根本轉變。不少農民思想不解放,害怕離開家鄉和土地,認為“在家萬事好,出門難上難”,外出務工致富的觀念不夠強,只愿在家門口打季節工,缺乏創業意識。從調查情況看,因家庭原因和本人不愿意外出占不可輸出勞動力的83.42%。

  三、主要對策及措施

  目前,全市尚有135788人農村勞動力有待輸出,總體狀況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缺乏技能。已轉移輸出的農村勞動力,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影響,輸出人員的波動性和流動性較大,加之文化程度、技能狀況、市場就業競爭能力等不確定因素,返鄉回流的機率大大增加。針對可供輸出的勞動力和已輸出勞動力的`狀況,應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擴大勞務輸出,促進富民創業。

  1、大力推進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建設。在城區建設融職業介紹、職業培訓、職業指導、勞動保障事務代理、勞務派遣為一體的示范性勞動力市場。在鄉鎮和農村,努力實現勞務輸出信息資源面向廣大農民群眾,全方位實時提供。加大信息網絡建設,在全市全面形成城鄉一體的分層次、網絡型、綜合型勞動力市場,為勞務輸出大開方便之門。同時,大力培育社會職業中介機構和勞務輸出經紀人,形成一批潛力大、輸出總量大的輸出基地和勞務輸出、勞務派遣機構,提高農村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

  2、進一步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加快制定《20xx-20xx年農民工培訓規劃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目標任務》和《泰州市農村勞務輸出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并著手組織就業培訓機構、各類職技校和社會辦學力量認真實施“百萬農民培訓工程”,力爭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市青壯年農民掌握1—2項專業技能,實現由單純憑力氣掙錢,向主要憑技術、技能掙錢的轉變。同時,積極推行農民職業技能鑒定制度,努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資格證書持有率,提高農民持有高級工和技師、高級技師證書的覆蓋率,提高勞務輸出效益。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 6

  進一步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提高農民工素質和就業能力,是我國建設現代農業、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措施。面對當前農村富余勞動力增多、農民收入結構單一等諸多問題,切實加強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工作,對于加快富余勞動力的有序流動和轉移、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全縣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縣農村勞動力隊伍現狀

  據統計,我縣農村勞動力總數為156342人,占農村人口總數的52.1%。按年齡結構分:16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65243人,35周歲至55周歲68022人,55周歲以上23077人;按文化程度分:初中以下63814人,初中75300人,高中(中專、中技)17035人,大專以上193人。農村勞動力中掌握專業技能的有23740人,占總數的15.2%,其中:高級工100人,中級工2100人,初級工21540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整體素質偏低,思想觀念保守。一是農村勞動力文化結構不合理,初中及以下比例偏高,掌握勞動技能的程度較低。二是農村勞動力普遍存在小農意識強的問題,小富即滿、小進即安思想較重,只圖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發展眼光。三是由于農村勞動力受自身素質限制,加之政府對技能培訓宣傳力度不夠,致使農民對技能開發的現實作用和長遠意義認識不足。

  2、培訓難度較大,培訓效果不理想。一是目前農村勞動力人群情況復雜、流動加劇,工學矛盾較為突出,組織培訓的難度較大。二是培訓專業設置與農村實際和勞動力市場需求不對口,加之對市場需求預測手段落后,培訓專業設置缺乏市場調查的基礎,存在較大盲目性,影響了培訓的.實施效果。三是從勞動力供需總量來看,供大于求的現象依然十分突出,造成培訓后沒有就業崗位,也已成為限制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3、缺乏完整的協調運行機制。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單憑勞動部門一家的力量難以實現,為加強此項工作,亟待建立有關部門共同參與、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

  4、資金籌措難度大。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涉及面廣,需要足夠的經費保障,但目前培訓所需相關費用籌措難度較大,影響了轉移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幾點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介,通過設立職業技能開發專欄,印刷發送宣傳標語、宣傳材料,開展職業技能宣傳周、宣傳日,組織職業技能鑒定、技術比武等活動形式,大力宣傳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和國家實行勞動預備制度、就業準入制度以及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內容和要求,鼓勵技能人才發揮重要作用,以宣傳各行業技能人才的突出事跡為重點,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充分調動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努力營造職業培訓所需要的良好社會氛圍。

 。ǘ┟鞔_責任,建立協調配合機制

  首先,要成立以主管縣領導為組長,勞動、計劃、財政、教育、林業、農業、科技及鄉鎮政府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領導組織。建立農民工培訓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培訓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編制培訓計劃,落實扶持政策,統籌規劃、綜合協調農民工的培訓工作。在此基礎上以縣鄉勞動服務站、村勞動服務所為依托,成立鄉鎮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健全完善農村勞動力培訓服務網絡,重點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人員和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工作。其次,要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作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大事來抓,將此項工作納入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與管理,要開展專題調研活動,繪制以鄉鎮為主體的勞動力資源分布圖,同時制定詳細的農村勞動力培訓計劃,為轉移就業創造條件。

 。ㄈ┲贫ㄏ嚓P政策措施,促進培訓工作開展

  一是取消崗位和戶籍限制,統一發放《就業失業登記證》,用工單位在使用農民工和城鎮居民時要一視同仁。二是積極探索用工單位招用農民工要參加醫療保險的具體辦法,保證農民工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待遇。三是在辦理農民工進城務工手續時,除國務院、省規定收取的費用外,不收取其它任何費用。四是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扶持,享受我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五是對參加培訓的農民工實行補貼或獎勵。

  (四)擴大輸出渠道,發展勞務經濟

  一方面有計劃地深入京津等經濟發達地區,直接與用工單位見面,根據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制定培訓和勞務輸出計劃,實現培訓基地與輸出單位對接,建立勞務輸出聯合體,另一方面在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設立辦事處,聘請信息員,通過原協作單位發展新的用工單位,挖掘新的招聘信息和用工渠道,使勞務輸出規模不斷擴大,減輕就業壓力,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有序合理流轉。

  (五)整合培訓資源,全方位開展農村職業技術培訓工作

  以縣職教中心為龍頭,以鄉鎮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為基礎,以各社會力量辦學機構為補充,建設一批能起示范帶動作用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完善教學培訓條件,整合培訓資源,增加培訓項目,擴大培訓規模,創造整體效應。加強勞動力需求總量和結構預測,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在培訓內容上突出專用性與實效性,加強以產業化為重點的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和以“綠色證書”為重點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搞好就地就近轉移前的職業培訓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林果、食用菌、時差大棚蔬菜等種植技術和水產、畜牧、家禽等養殖技術的實用技術培訓,切實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益。

 。⿲嵭袆趧宇A備制度與就業準入制度

  穩步推進勞動預備制度,組織農村未能繼續升學并準備進入非農產業或進城務工的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必要的轉移就業培訓,使其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并取得相應的培訓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凡是國家規定實行就業準入控制的職業,新增勞動力必須持證上崗。未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者,縣職業介紹機構不得介紹就業,勞動保障部門不予辦理用工備案、合同鑒證和各種社會保險,用人單位不得招收錄用;擬從事個體經營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予辦理開業、登記手續;擬從事汽車駕駛、汽車修理、摩托車修理的,交警、運管部門不予辦理相關手續;對用人單位因特殊情況急需招用的,須經勞動保障部門批準,可先招收再培訓,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后上崗。

 。ㄆ撸┘哟髣趧颖O察力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認真貫徹實施《河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條例》,把企業用工作為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的重要內容,采取向社會公開舉報電話、聘請監督員等方式,加強監督檢查,依法查處并及時糾正違反就業準入控制、拖欠農民工工資等違法、違規行為,促進和保證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的良性健康開展。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 7

  為全面摸清全縣農村勞動力資源基本情況,掌握勞動力結構及輸轉情況,促進全縣勞務經濟快速發展,積極服務新農村建設。我局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抽組專門力量,在全縣范圍內扎實開展了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在此基地上進行了認真評估分析,F將具體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村勞動力資源的現狀和特點

  1、農村勞動力資源構成狀況。

  到20xx年底,我縣共5鎮8鄉1個街道辦事處186個行政村,有農業人口21.4萬人,農村勞動力10.49萬人。從勞動力資源分布看,農村勞動力主要分布在鄉村,城鎮失業、下崗人員主要集中于縣城;從調查統計的勞動力資源構成看:

  ①以年齡結構劃分,年齡16——25歲以下19077人,占總數的18.17%,26—35歲28207人,占總人數的26.88%;36—45歲27506人,占總人數的26.21%;46—55歲17724人,占總人數的16.89%;56歲以上12429人,占總人數的11.85%;

 、谝晕幕Y構分析,大專及以上文化205人,中專及職中1190人,高中文化12558人,初中文化51153人,小學文化及以下39837人,分別占總數的0.2%,1.13%,11.97%,48.74%,37.96%。

 、垡詫I技能劃分,有技術技能24617萬人,沒有技術技能的普壯勞動力80326萬人,分別占總數的23.45%,76.55%。

 、軓奈铱h目前就業渠道來看,農村土地資源有限,加上農村土地承包制的進一步深化和農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退耕還林的實施等,農村勞動力逐漸從土地上剝離出來,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每年將增加3000多名剩余勞動力,而且我縣工業經濟總量不足,農村產業化經營、小城鎮經濟、鄉鎮企業發展步伐緩慢,縣城吸納就業容量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勞動力供給的需求。城鄉勞動力資源豐富,就業壓力大是我縣就業的一個顯著特點。

  2、勞務輸出現狀。

  我縣的勞務輸出工作起步較晚,是隨著勞動力市場的培育而逐漸發展起來的,由最初的零星組織到現在的有組織輸出,由盲目無序到有組織流動、服務和管理逐步規范,經歷了近幾年的摸索和實踐。到目前,全縣共建有各級各類勞務輸出管理服務機構22個,其中縣級8個,鄉鎮級14個,從事勞務輸出工作人員78人。根據勞動力登記調查和勞務輸出統計報表資料分析,20xx年外出務工人員達3.62多萬人次,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期37.73%。從輸出的流向上看,呈現出舍遠求近的特點,其中向西北地區輸轉16651人,占輸出總人數的46.04%;向東北地區輸轉3045人,占輸出總人數的8.42%;向華北地區輸轉6836人,占輸出總人數的18.9%;向華東地區輸轉2582人,占輸出總人數的7.1%;向中南地區輸轉2773人,占輸出總人數的7.67%;向西南地區輸轉1226人,占輸出總人數的3.39%。我縣外出務工人員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山西、內蒙、上海、浙江、廣東、新疆、寧夏等城市,外出務工人員主要從事建筑、建材、市政、拆遷、采煤(礦)、運輸、制鞋、機械加工、保潔保綠、經警保安、餐飲服務、家政服務、服裝加工等行業。上述數字反映了我縣勞務輸出總體概況:自發外出多,組織輸出少;零散外出多,建制組織少;普壯勞力多,技術工人少;農村外流多,城鎮外流少。

  (二)主要特點

  1、具有較強的裙帶性和自主性。60%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是通過親朋熟人介紹或引導而實現,通過政府或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組織的人數占轉移總數的不到40%。

  2、轉移區域廣泛。因受農村富余勞動力素質、就業機會和就業觀念的限制,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于省內、省外。在省外實現就業的人占總數的30%以上;省內實現就業的人占總人數的不到70%。

  3、農民工就地轉移具有兼業性的短期行為。農忙務農,農閑外出務工經商,轉移的時間長短因家庭勞動力的多少與外出務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關。尤其在縣內務工的人員大多屬于此類。

  4、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主要集中于建筑業、加工業和服務業,簡單體力勞動成為轉移主要途徑。由于我縣絕大部分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技能單一,因而從事勞動技能低、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的行業的農村勞動力占到了轉移勞動力總數的76%以上。

  5、轉移勞動力逐步轉向高層次就業。部分轉移人員走上了管理階層、技術崗位;還有一部分經過多年的實踐積累拓寬了視野,增多了知識,有了一定資金,便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自主經營自主創業。盡管這部分人員數量較少,但已成為推動縣城經濟發展的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勞動力資源分布不平衡。全縣農村勞動力的90%以上分布在原區村社,山區勞動力資源貧乏,逐步呈下降程度。

  2、轉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組織轉移的勞動力比重不高,自發性轉移一直是農村勞動力轉移最主要的方式。加之目前由于我縣勞動力市場還不完善,中介組織也不夠健全,加上組織引導工作不到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缺乏足夠的就業指導、就業服務和便捷可靠的信息渠道,導致盲目性很大。使得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形式比較單一,通過政府部門、單位及中介機構組織輸出的比重小,經過親朋好友介紹或自主轉移的外出務工人員占有很大比例。特別是在縣內實現就業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大多是自發的、分散轉移,由組織轉移的人所占比例不高。

  3、從業結構單一,層次低。從全縣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所從事行業看,從業結構簡單,就業面狹窄,且層次較低,外出務工人員多集中在以手工操作為主,技能較低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工作量大,工作條件差,勞動報酬低。

  4、勞動力素質較低,制約了轉移領域。我縣農村勞動力素質普遍低是制約轉移數量和轉移層次的重要因素。從長遠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低素質勞動力的轉移領域必將越來越窄。

  5、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壓力日漸增大。一是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對勞動力整體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對簡單勞動力需求量逐漸減少。二是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城市面臨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雙重壓力。

  三、制約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原因分析

 。ㄒ唬┏擎偦傮w水平較低,綜合效益差。城鎮化水平決定著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進程。受地理環境、社會環境及歷史傳統等

  多種因素影響,我縣城市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城鎮化水平低,導致城鎮集聚和輻射功能弱。加之,隨著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城市下崗失業人員增加,使得城鎮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能力減弱,延緩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步伐。

 。ǘ┏擎偣I企業及鄉鎮企業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減弱。發展壯大工業企業和鄉鎮企業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重要載體。但我縣工業企業總量少,發展后勁不足,加之全社會發展鄉鎮企業機制有所弱化,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減弱。

 。ㄈ┺r村勞動力整體素質與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要求不相適應。全縣農村富余勞動力資源中,高中、中專以上學歷者僅占總人數的13.5%;受過專業技術培訓,具有專業技術特長的則更少。農村勞動力資源的低素質狀況,與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要求不相適應,使得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領域和轉移面越來越窄,轉移難度加大。

 。ㄋ模┺r村勞動力市場和中介組織發展滯后。從目前情況看,由于我縣勞動力轉移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城鄉勞動力的就業渠道不通暢,勞動力市場和職業中介組織不完善,為農民外出務工服務的信息反饋、中介服務和管理工作薄弱。加之,由于務工信息宣傳傳播方式單一,傳遞渠道不暢,中間梗阻的問題比較嚴重,農民不知道哪些地方有就業崗位,需要勞動力,對勞動力的素質有何要求等,大部分農民外出務工存在著盲目性。

  四、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對策

  (一)搞好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進一步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支持幫助、參與勞務輸出,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年內要聯合電視臺共同制作勞動法律、法規專題講座以及務工人員和返鄉創業成功人士訪談等,增強農民工法律意識,提高外出創業的積極性,使“勞務輸出光榮,勞務致富光榮”的觀念深入人心。開辟勞務專欄,加大對勞務工作的宣傳報道,尤其對在勞務輸出工作中有突出成績的人員和通過外出務工脫貧致富的典型事跡要加大宣傳報道力度。通過發放資料、請外出人員現身說法等形式,大力宣傳走出家門、外出務工經商學藝的現實意義,把勞務經濟炒熱、叫響。要注重多形式、全方位的開展務工政策法規宣傳,讓農民工了解掌握政策法規,能按章行事,增強自我保護能力。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形成“外出務工光榮,在家守靠無能”的氛圍,促進勞務經濟的發展。

 。ǘ┘訌娂寄芘嘤枺岣咿r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要根據勞務市場需求變化,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職業教育與培訓,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要堅持“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就業”的原則,充分利用縣職業中學、農廣校和鄉鎮農民技術文化學,F有資源和設備,積極開展引導性培訓,堅持以技能培訓為主,相關法律常識培訓為輔,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專業技術特長、能適應市場需求的勞動者,不斷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素質和技能,增強競爭能力。要制定和完善農村教育長遠規劃,從抓好基礎教育入手,落實好農村教育“兩基”工作,提高農村后備勞動力的文化水平和層次,從根本上改變低素質、低層次的格局,使未來的勞動者成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勞動者。

 。ㄈ┡嘤齽趧恿κ袌,加快信息網絡建設。要按照“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的目標,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網絡互聯、資源共享、分級使用、分步實施”的原則,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逐步建立起統一、完備、規范的現代勞動力市場,保證勞動力流動的靈活性,使勞動力資源的配置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要加快縣、鄉兩級信息網絡建設,暢通信息來源渠道。充分發揮外出務工人員點多、面廣、信息渠道寬的優勢,努力建成政府、中介組織和個人相結合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網絡。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勞動就業中介組織,加強就業信息、咨詢、職業介紹、培訓等在內的社會化的就業服務體系。健全和完善保障就業者權益的法律法規和制度。

 。ㄋ模┘訌姽芾,完善機制,推動勞動力轉移工作健康發展。加強管理,完善服務是做好勞動力轉移工作的關鍵。要建立健全縣鄉勞務輸出組織機構,強化對外輸出功能。要充分發揮縣鄉的主渠道作用,制定轉移輸出計劃,使我縣勞動力轉移工作步入有領導、有組織、秩序井然、高效運作的軌道。重視并做好社會勞動力管理基礎性工作,持續抓好全縣勞動力資源的調查、預測和登記,準確了解掌握勞動力資源狀況。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幫助農村勞動力不斷更新觀念,克服“小富即安”、舍遠求近、唯有家鄉好、不肯遠離家等“小農”思想,樹立全新的就業觀念。要強化勞務輸出全過程服務,建立外出勞動力檔案,從信息收集、合同簽訂、證件辦理到招收、培訓、輸送各環節,提供“一條龍”服務,逐步實現勞動力轉移由分散自發、盲目流動向有組織、成規模向外輸送。

  (五)強化服務,搞好維權。當前,外出務工人員遭受歧視,其合法權益難以受到保障的現象較為突出。因此,必須建立和推行外出民工持卡務工制度,保證民工有序流動,為維護務工者合法權益奠定基礎。一是勞動法規的宣傳培訓。勞動保障、工會、婦聯、團委及宣傳部門要深入開展勞動保障法規、法律和政策的宣傳,對外出務工人員開展全面的勞動保障法規宣傳培訓,切實增強外出務工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二是加大勞動保障執法監察力度。要依法查處用工單位侵犯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行為,促進社會公正公平。三是規范用工關系。加強就業合同的管理,督促用工單位與農民工簽訂規范的勞動合同,妥善處理勞動合同糾紛,及時協調解決勞動合同不規范、超時工作、待遇偏低等問題。四是加強勞務市場整頓。堅決取締非法勞務中介組織,進一步清理和取消對農民工進城務工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行為,方便群眾外出務工。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 8

  為更好地服務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大局,服務于大項目、好項目的建設,全面掌握xx市農村勞動力資源狀況,促進城鄉統籌就業,推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市委組織部以落實市委“十萬干部百鄉千村萬戶大走訪”活動為契機,成立走訪調研組,于20xx年3月10日至20日,以xx縣金橋鎮為范本,采取走訪調查、發放調查表、座談等形式,對農村勞動力資源狀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解剖”式調研,現把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勞動力資源數據表征及分析

  xx縣金橋鎮轄43個村2個居委會,總面積79.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31827畝,人口507戶43000人。該鎮黨委下設60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527人。通過調查發現,該鎮農村勞動力資源呈現“兩高五低”的特征:

  “兩高”,即農村勞動力總量高、就業參與度高。從數量特征上分析,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潛力較大。xx縣金橋鎮共有勞動年齡段內(16—60歲)的勞動力29904人,占總人口的69.54%。其中,男性16082人,占勞動力的53.78%;女性13822人,占46.22%;其中黨員668人,占2.23%;具備完全勞動能力有27913人,占93.34%;殘疾人1991人,占6.66%。從年齡分布看,16-30歲的10962人,占36.66%;31-35歲的有8445人,占28.24%;

  35歲以上的10497人,占35.1%。另外,該村尚有4896名在校學生,占總人口的xx.39%。其中,在讀小學的2576人,占學生的52.62%,初中的xx84人,占24.18%;高中(職高、中專)的710人,占14.5%;大學的426人,占8.7%。這些在校學生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了充足的后備資源。從就業特征上分析,就業參與度高。金橋鎮的勞動力中,就業的29851人,就業參與率達99.82%,無業的只有53人,占0.18%。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很少死守家里的“一畝三分地”,就業構成趨于多元化。

  “五低”就是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低、勞動層次低、勞動收入低、本地轉移就業率低。從文化程度特征看,金橋鎮農村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的有251人,占勞動力總數的0.84%;小學文化程度的有3744人,占12.52%;初中的有22566人,占75.46%;高中、職高(技校或中專)的有2766人,占9.25%;大專及以上的577人,僅占總數的1.93%。從勞動力素質特征看,大部分農村勞動力技能偏低,屬于體力型或經驗型農民,較少具備現代化的技術能力,高學歷、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缺乏。從培訓情況看,參加過培訓的只有5106人,僅占17.07%;未參加培訓的有24798人,占82.93%。從就業崗位特征看,農村勞動力大多數從事的是農業生產、工廠流水線、建筑業等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從農村勞動力從事的產業看,第一產業的有4687人,占勞動力總數的15.67%;第二產業的17691人,占59.16%;從事第三產業的7526人,占25.17%。從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從事的行業看,進廠打工的有xx590人,占外出務工勞動力的45.96%;建筑的6101人,占24.19%;從事經商、運輸、機械維修、餐飲、家政服務等行業的7526人,占29.84%。同時,在家務農的勞動力亦農亦工亦商的“兼業”現象比較普遍,部分農民農忙時脫鞋下田種植,農閑時洗腳上岸打工經商。從收入特征看,農村勞動力的收入偏低。在家務農的農村勞動力年收入為4000元左右,外出務工的月收入多為1500-2000元之間。其中,收入為1000-1500元/月的有755人,占2.52%;收入為1500—2000元/月的有24366人,占81.48%;收入為2000—3000元/月的有4461人,占14.92%,3000元以上的有322人,占1.08%。調研發現,外出務工者要付出較大的住房、交通、生活成本,真正增收的不多。從流動特征看,本地就業率低,跨地域轉移現象明顯。其中,外出務工的達25217人,占農村勞動力的84.33%;本地務農的4350人,占14.54%;本地務工的284人,占0.95%;無業在家的53人,占0.18%。其中,流向廣東地區的達16586人,占外出務工的65.77%;長三角地區的439人,占1.74%;京津地區的454人,占1.8%;西部地區的555人,占2.2%;省內就業的5xx人,占2.03%;其它地區的6672人,占26.46%。

  二、影響農村勞動力本地轉移的不利因素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了農村勞動力資源外流現象比較嚴重,農村勞動力在本地轉移就業方面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有:

  1、就業觀念落后,影響了農村勞動力本地轉移就業。絕大

  部分農村勞動力還抱著十多年前的“東南西北中,掙錢在廣東”的陳舊觀念,農村勞動力“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十分突出。許多農民思想上還存在“外出務工就要到珠三角、長三角地區”,認為“到xx本地務工就掙不了錢”的思想誤區。調查中發現,金橋鎮的勞動力中,外出務工的絕大部分流向珠三角發達地區。由于農村勞動力資源外流嚴重,個別村組甚至只有幾名留守老人,農村常住人口年齡結構呈“兩頭高、中間低”的現象,即青少年和老年人口多,青壯年少。在家務農的多是少年、婦女、老人,這對統籌城鄉發展有關政策的落實,對農村的日常農業生產等方面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2、整體素質偏低,限制了轉移就業的崗位領域。與城鎮勞動力相比,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與推進“四化兩型”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這不僅體現在文化水平低,適應技術含量較高的職業技能缺乏上,還體現在思想觀念、對提升自身素質的態度上。調查發現,金橋鎮的勞動力,在未參加培訓的農民中,許多人對參加技能培訓的興趣不高,不肯花錢、花精力通過培訓來提高技能。據統計,該鎮技能缺乏且培訓愿望不強的有14501人,占48.49%,有培訓意向,且希望培訓時長為1個月以下的9826人,占32.86%;有培訓意向,且希望培訓時長為1個月以上的5577人,占18.65%。素質上的局限性決定了他們在行業選擇的局限性。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或轉移就業大多數從事的是簡單勞動。隨著xx市富士康等一批高新技術項目的落實,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步伐加快,對員工素質的要求必將不斷提升,對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將提出新的挑戰。

  3、信息偏于閉塞,滯后于大項目建設的現實需要。農村勞動力市場信息化程度低,發育不健全,服務機制和網絡不完善,農村勞動力在就業轉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調研發現,農村勞動力轉移依靠親戚熟人介紹或引導的占70.05%,通過政府或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組織的人數占轉移總數的29.95%。這種以“裙帶”為主的自發性轉移方式,一方面給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勞動力宏觀調控,城鄉統籌就業,開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特別是為大項目、好項目的落實帶來了不便,降低了本土的勞動力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跨省轉移就業增加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成本,造成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和損失,給農民增加收入帶來了困難。

  4、宣傳發動不足,就業氛圍不利于農村勞動力本地轉移。調研發現,千方百計地組織農民工向沿海發達地區轉移,促使農民增收,已經成為大多數地方的共識。但對農村勞動力的本地轉移,各有關部門特別是基層政府,大多是持放任態度,既沒有長遠規劃和目標,又沒有現實措施和應對思路。對如何盤活我市巨大的農村勞動力資源,為大項目、好項目服好務,還存在認識不足,措施不力,效果不好的問題。同時,新聞媒體對農村勞動力在xx本地轉移就業方面的報道不多,宣傳發動不夠,許多農民甚至對xx市的發展形勢、就業政策、在xx就業的好處和優勢還不太了解,農村勞動力向本地轉移還沒有形成“大氣候”,沒有成為農村勞動力的首選。

  5、體制不夠順暢,制約了農村勞動力跨區域流動。在我國,普遍存在城鄉二元分割的社會管理體制。其基本點是城鄉二元的戶籍管理制度。這種制度將勞動力分割成本地勞動力和外來勞動力兩大類型,農民工融入務工地遭遇政策性和體制性障礙的問題。比如,由于戶籍方面的影響,農村勞動力在經濟適用房、子女就學、醫療保障等方面,難以與務工地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調研中發現,金橋鎮雖然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較多,但沒有一名務工者能把戶籍遷入到務工地,絕大多數始終未能被城市真正接納。xx作為后發展地區,要吸引各類勞動力資源,打造人才“洼地”,需要發揮好政策優勢,打造吸引各類人才的政策高地,探索建立城鄉統籌的體制機制,讓“人才”安心、安居、樂業。

  三、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對策和建議

  實現我市農村勞動力資源往大項目、好項目積聚,必須在進一步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從多方面采取開發措施。

  1、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本地轉移。實施農村勞動力本地轉移,既是為xx大項目、好項目的實施提供勞動力資源保障的重要措施,又是增加農民的收入,加快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抓手。要加強對農民就業工作的領導,把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納入工作目標考核體系,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進行督促檢查?山Y合富士康、歐姆龍等一批大項目,結合打造現代化工業新城,吸引農村勞動力往好項目中積聚,農村勞動者潛力往好項目中挖掘,農村勞動力開發鏈條往好項目中延伸,實現“招工”與“就業”的有效銜接。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各類媒體要多方宣傳xx的就業政策、就業形勢和在xx本地就業的好處,宣傳農村勞動力在本地轉移就業的先進典型,引導廣大農村勞動力轉變單一“南飛”的就業觀念。

  2、整合農村勞動力培訓資源。進一步打破部門、行業、區域、城鄉界限,逐步建立層次分明、規范有序的農村勞動力培訓體系。組織部門要切實發揮黨管人才“牽頭抓總”的作用,聯合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等有關部門,整合好xx技師學院、xx財工院、xx交工院等xx市8所職業院校,充分發揮各地技校、職校的作用,根據各自的實際,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市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中心要利用好省里有關政策,制作農村勞動力培訓課件,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優勢,認真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要優化培訓內容。圍繞大項目、好項目對勞動力的技能需求,按照缺什么培訓什么,用什么就培訓什么的原則,通過舉辦農村勞動力專題培訓班,為富士康、歐姆龍等大項目定向培訓人才。要加大財政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的支持力度,建立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專項資金,由政府負責籌集,政府出資部分列入財政預算,保證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由“政府買單”的免費培訓制度落實到位。

  3、打造高效的農村勞動力信息平臺。建好“庫”、“網”、“場”、“庫”就是在進行農村勞動力資源普查的基礎上,建立農村勞動力資源的人才信息庫,登記農村勞動力的有關情況,盤清我市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底子!熬W”就是健全農村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整合網絡、電視臺、市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等資源,實現市、縣市區、鄉鎮、村(社區)“四級聯網”,建立方便、快捷、全程的信息化平臺,使農村勞動力不出村社就能夠了解到就業信息,掌握就業動態!皥觥本褪遣粩嘁幏逗屯晟迫械膭趧恿κ袌,完善以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為主體,社會職業介紹機構為補充,城鄉一體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綜合性與專業性相結合的市場體系,力求城區有市場、鄉鎮有網點、村社有窗口,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主渠道作用,為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咨詢、求職登記、信息查詢、職業指導和推薦就業等提供服務。

  4、完善有利于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社會保障體系。xx市要吸引農村勞動力,一方面要打造良好的“硬”環境,大力解決農民工在就醫、就學、養老、住房等社會保障方面的實際問題,給予來衡務工者以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和支持,讓農村勞動力“留”得下來;另一方面,建議立足統籌城鄉發展的長遠需要,在戶籍改革上進行探索,讓符合一定條件的農村勞動力能“融”得進來,和xx市的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能在xx安家落戶、安居樂業。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 9

  一、引言

  農村勞動力作為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其數量龐大、結構復雜。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調整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面臨著諸多挑戰與機遇。本報告旨在分析當前農村勞動力的現狀,揭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二、農村勞動力現狀分析

  數量與結構

  據統計,我國農村勞動力數量龐大,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較大比例。然而,農村勞動力結構并不合理,多數勞動力集中在農業領域,從事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部分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但受限于技能和學歷,往往只能從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

  教育與技能水平

  農村勞動力的教育水平普遍較低,技能結構也相對落后。大部分農村勞動力只具備初中及以下學歷,缺乏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和城市就業所需的職業技能。這導致他們在勞動力市場上競爭力不足,難以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

  三、面臨的.挑戰

  就業壓力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壓力日益增大。一方面,傳統農業領域的就業機會減少,導致部分農村勞動力失業;另一方面,城市就業市場對勞動力的要求不斷提高,而農村勞動力的技能水平卻難以滿足需求。

  收入不穩定

  農村勞動力的收入普遍較低且不穩定。由于他們主要從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因此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調整的影響。同時,農村勞動力的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一旦發生意外或疾病,其生活將陷入困境。

  四、對策與建議

  加強教育培訓

  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教育培訓投入,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通過舉辦職業技能培訓班、開展遠程教育等方式,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途徑。

  促進就業創業

  政府應制定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企業吸納農村勞動力,并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創業支持。同時,加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城市就業市場。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政府應進一步完善農村勞動力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他們在面臨風險時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建立健全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制度,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更加穩定的生活保障。

  五、結論

  農村勞動力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其現狀與挑戰需要我們給予足夠的關注。通過加強教育培訓、促進就業創業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措施,我們可以為農村勞動力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推動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潮中。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 10

  一、引言

  農村勞動力作為推動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重要力量,其發展趨勢和政策響應對于實現鄉村振興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本報告旨在分析農村勞動力的發展趨勢,探討政策在促進農村勞動力發展中的作用,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農村勞動力發展趨勢

  流動性增強

  隨著城鄉融合的推進和交通條件的改善,農村勞動力的流動性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選擇到城市尋找就業機會,或在城鄉之間頻繁流動,以適應不同的.工作需求。

  職業結構多元化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和新興產業的發展,農村勞動力的職業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除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外,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從事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新興行業。

  技能水平提升

  隨著教育培訓的普及和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壓力增大,農村勞動力的技能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通過參加技能培訓、自學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三、政策響應分析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勞動力的發展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教育培訓投入、促進就業創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這些政策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機會。

  政策效果初步顯現

  在政策的推動下,農村勞動力的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和就業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實現了穩定就業和收入增長,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四、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政策落實需加強

  盡管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農村勞動力的政策,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政策宣傳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足等。因此,政府應加強對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和檢查,確保政策能夠真正惠及農村勞動力。

  培訓內容與市場需求對接需加強

  當前,部分農村勞動力教育培訓的內容與市場需求存在脫節現象。政府應加強與企業和市場的溝通,了解市場需求和就業趨勢,制定更加符合實際的培訓計劃,提高培訓效果。

  創業支持需進一步完善

  雖然政府已經出臺了一些支持農村勞動力創業的政策,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障礙和困難。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創業支持體系,提供更加優惠的貸款政策、稅收政策和場地支持等,鼓勵更多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

  五、結論

  農村勞動力的發展趨勢和政策響應對于實現鄉村振興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政府應繼續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支持力度,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推動農村勞動力實現更好的發展。同時,農村勞動力也應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和變化,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水平,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更大的貢獻。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 11

  一、引言

  農村勞動力結構的調整與農業現代化進程密切相關。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村勞動力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本報告旨在分析農村勞動力結構調整的現狀,探討其對農業現代化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農村勞動力結構調整現狀

  農業勞動力減少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導致農業勞動力數量減少。同時,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農業勞動力的年齡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年輕勞動力比例下降。

  職業結構多元化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農村勞動力的職業結構逐漸多元化。除了傳統的種植、養殖等農業生產活動外,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從事農產品加工、農業服務、農村電商等新興領域。

  三、對農業現代化的影響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農村勞動力結構的調整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農業技術的創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新興職業的出現也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推動農業產業升級

  農村勞動力的職業結構多元化推動了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和農業產業的升級。農產品加工、農業服務等領域的發展,為農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四、建議與對策

  加強教育培訓

  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教育培訓投入,提高他們的科技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通過舉辦培訓班、開展遠程教育等方式,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途徑。

  引導勞動力回流

  政府應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城市勞動力回流農村,參與農業現代化建設。同時,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生活品質。

  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推動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通過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等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五、結論

  農村勞動力結構的調整是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趨勢。政府應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教育培訓和引導,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同時,農村勞動力也應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和變化,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水平,為農業現代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 12

  一、引言

  我國農村勞動力的分布與流動受到區域差異的影響。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等因素,導致農村勞動力在數量、結構和流動方向上存在差異。本報告旨在分析區域差異對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區域差異對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影響

  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農村勞動力流動的主要因素之一。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多、收入水平高,吸引了大量農村勞動力流入。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則面臨勞動力流失的問題,導致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

  產業結構

  不同地區的產業結構差異也影響了農村勞動力的流動。一些地區以農業為主導產業,勞動力主要集中在農業生產領域;而一些地區則以工業或服務業為主導產業,吸引了大量農村勞動力從事非農產業。

  資源稟賦

  資源稟賦是影響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一些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一些資源匱乏的地區則面臨勞動力流失的.困境。

  三、農村勞動力流動的特點與趨勢

  流向城市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他們通過打工、創業等方式,在城市中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和生活條件。

  跨區域流動

  除了流向城市外,農村勞動力還存在跨區域流動的現象。一些勞動力從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向經濟發達地區,以尋求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收入水平。

  季節性流動

  部分農村勞動力存在季節性流動的特點。他們根據農業生產周期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在農忙時節回家務農,在農閑時節外出打工或從事其他非農產業。

  四、建議與對策

  加強區域協調發展

  政府應加大區域協調發展的力度,促進不同地區的經濟平衡發展。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等方式,提高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吸引勞動力回流。

  完善勞動力市場體系

  政府應完善勞動力市場體系,加強勞動力市場的信息化建設,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時,加強對勞動力的培訓和就業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和變化。

  保障勞動力權益

  政府應加強對勞動力權益的保障,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保障勞動力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管和執法力度,防止侵犯勞動力權益的行為發生。

  五、結論

  區域差異對農村勞動力流動產生了重要影響。政府應加強對區域差異的研究和分析,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同時,農村勞動力也應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和變化,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水平,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農村勞動力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2022勞動力調查分析報告(精選14篇)07-14

新農村建設分析報告10-28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實施方案05-12

##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項目實施方案08-24

試卷分析報告試卷分析報告模板大全12-01

勞動力計劃08-30

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工作總結 -總結04-27

##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工作總結 -總結04-27

費用分析報告09-06

需求分析報告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