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1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改善師生關系問題已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成為課程改革的焦點之一。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我校于20xx年6月申報立項了《高中政治課堂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研究》為省級課題。20xx年9月1日正式開始實驗研究。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本學年來課題組成員按課題研究計劃,積極開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課題活動與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新光學校前身是南平造紙廠職工子弟學校,現為省級、國家級體育傳統示范校,也是南平唯一的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在內的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由于我校與南平市少體校聯合辦學,承辦少體校學生文化課教學任務,同時,也是延平區定點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學生的生源差異較大,家庭背景與素質的差異明顯,尤其是高中生源素質差異更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目前我校師生關系的現狀還不能令人滿意。學生討厭老師,老師看不慣學生的現象廣泛存在;老師體罰學生,傷害學生自尊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結合我校實際,在我校進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研究是我校新一輪課改的關鍵環節點,是提升我校辦學水平再上新臺階的著力點,也是我校“外求發展,內抓管理”的核心點和突破口;同時,也是打造一支師德高、技藝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的有效載體,該課題的研究存在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現實需要;該項工作的有效展開,必將對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帶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為此,我們提出要想從根本上改善目前師生之間緊張對立的現狀,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先從教師著手。
二、對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的認識
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的核心問題。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傳統的師生關系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在當前,無論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轉變,還是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最終都要依靠師生互動與交往來達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課程背景下師生關系的現狀、特點、變化和發展,力圖尋找到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方法和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構建和諧校園,推進素質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同時,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更是我校今后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
三、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情況
(一)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思路
通過對師生關系問卷調查,反思目前我校師生關系現狀及產生師生關系不和諧因素的原因,從教師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師生關系建議,尋找與學生心理溝通的有效途徑。
第一步,通過采取師生平等對話方式,建立起溫馨的對話場景,讓學生走近教師,贏得學生對教師起碼的信任,為下一步教師走進學生內心世界,解讀心靈,溝通情感提供前提條件。
第二步,師生共寫“心靈日記”,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抒寫心路歷程,撥開成長中的迷霧,解讀學生心靈,指點迷津,搭建師生情感溝通的平臺,最終實現師生間零距離溝通,構建和諧校園。
(二)研究階段的劃分、階段目標及成果形式
課題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教育理論,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宣傳動員,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分工,適時進行課題開題論證。
課題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問卷調查,反思研究。發放師生關系現狀調查問卷,完成師生關系現狀調查報告。
2、理論學習,更新觀念。定期組織實驗教師,學習相關資料,了解高中生身心發展特點掌握教育對策。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3、對話交流,讓學生走近教師。教師從細微處入手,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創設和諧、寬松的溝通氛圍,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贏得學生的信任。
4、師生共寫“心靈日記”,走進學生,解讀心靈。學生把自己不愿說出的困惑、疑問、煩惱等,通過寫“學生心語”的形式記錄下來,如果需要老師幫助就交給老師,老師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學生的疑問,給予學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和觀點,最終實現師生零距離溝通。
5、案例跟蹤。要求實驗教師平時注意觀察,重點跟蹤幾個實驗對象,觀察他們的行為變化。每學期寫出幾個案例,課題組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
6、在高中開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和研究,每學年開實驗課一節,并收集教案和課件,刻錄光盤。
7、設置和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卡,對實驗學生進行成績和思想表現的跟蹤,采用學生自評和家長、老師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8、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如QQ、博客、郵箱等,暢通師生溝通渠道,指導學生擅用網絡收集資料、制作課件。
9、課題組教師每學年撰寫師生關系構建或和諧課堂教學的論文一篇。
10、定期檢查,重視反思。為使課題研究取得實效,課題負責人對課題實效進行中途檢查,定期召開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會,寫成階段性總結,匯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提出課題實施中出現的問題。
課題總結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收集、整理實驗原始資料,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申請結題驗收,進行成果交流。
四、課題管理及進展情況
1、20xx年5月26日,我們召開了《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研究》開題會,會上對該課題的來源及背景、目的及意義、研究內容及方法、階段劃分及目標任務、預期成果形式、課題的組織管理都作了具體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領導到位、人員到位、指導到位)、“四加強”(加強組織管理、計劃管理、實施管理、檔案管理)。完成了課題的立項和申報工作。
2、20xx年9月,為了解我校師生關系現狀以便更有的放矢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對實驗學生進行“師生關系問卷調查”,并撰寫了《目前我校師生關系問卷調查報告》。
3、20xx年9月10日,利用教師節的契機開展一系列構建師生關系活動。 設立多種形式的座談會、主題班會,暢通師生對話渠道;開展吐露心聲活動,以文字為載體,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開辟學生心語,小報和板報專欄,加深師生情感交流。并收集學生的小報、學生心語、學生作文、學生黑板報、主題班會教案;刻錄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主題班會光盤。
4、20xx年10月15日,召開課題推進會,邀請進修學校的莫云萍老師到校指導課題研究。
5、20xx年11月6日,要求實驗教師閱讀《中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在全體教師中開展“教書育人棄忌語,身正為范用愛語”師德建設活動,并印發教師教師忌事忌語,應事應語的材料。以轉變教師傳統的師生關系的理念,為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環境。
6、20xx年11月16日,高中年段召開家長會,改變以往教師講,家長聽的`模式,采用座談會的形式,教師與家長面對面進行交流溝通,優化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為師生關系的和諧不斷創造外部環境。
7、根據我校高中師生關系的現狀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措施的實驗,課題組教師已寫出兩篇有關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論文。
8、20xx年3月開始,我校一方面通過學生心語、師生座談、學生小報、社會實踐、家長會等形式繼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并收集相關的材料;另一方面把重點放在政治課堂和諧教學模式的探究上,以力求通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促進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本學期來我校高中開展五步教學法實踐,該模式以“創設問題情景—學生自主探索—小組討論交流—教師設適時點撥—共同歸納創新”為主線,以學生自主探索活動為主體,以教師點撥為主導,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為中心,以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科素質、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
9、20xx年4月—5月我校參加高中課改優質課評選活動,高一政治教師以靈活運用五步教學法和課堂上和諧的師生關系,取得片區一等獎和市級一等獎第一名的突出成績。
五、具體做法及研究體會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把課題研究作為學校教科研的重點工作來抓。 由于此課題是我校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中時常發生的矛盾沖突引發而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緊張的師生關系,建立和諧的校園,直接關系到我校今后能否實現可持續和跨越式發展。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校領導高度重視,課題組成員協調分工,責任明確,將課題研究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之中。為開展此項課題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調動了實驗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加強學習,反思教育行為,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理念是教育行為的先導,教師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行為。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師與學生關系緊張,就是因為在他們的頭腦中仍存在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的傾向,“師道尊嚴”、“作為教師就必須要居高臨下”、“一切都得聽我的”等舊有觀念還根深蒂固。加之教師對正處于青春期中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缺乏必要的了解,在處理學生問題時方法簡單、情緒急燥,導致教師言辭、行為過激,師生間沖突對立。為改變教師簡單粗放的教育方法,我們在實驗班級學生中收集教師平時在訓斥學生時常用的有傷學生自尊心的忌語,經過整理編輯為《教師忌語100條》,在全體教師中開展“教書育人棄忌語,身正為范用愛語”師德建設活動。此項活動極大地觸動了教師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凈化了語言環境,規范了教師用語,樹立了正確的學生觀——學生是人,學生是未成年人,學生是有個性的人,學生是有潛能的人,學生是終究要長大的人。
(三)開展師生“心靈對話”活動,架起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梁。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發生著急劇的變化,他們開始擺脫對成年人的完全依賴。很多學生都有嚴重的逆反心理,要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可由于中學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閉鎖性,言論也開始有了一些隱蔽性。為了把握學生的心理動向,實驗教師們努力嘗試著各種與學生溝通的辦法,其中最有效的還是寫“學生心語”的形式。因為它的特點是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個別指導,以保密、尊重為原則,學生把自己不愿說出的困惑、疑問、煩惱等,通過寫“學生心語”的形式記錄下來,如果需要老師幫忙解決的就交給老師。這種方式學生比較樂于接受。
一開始學生不太信任老師,不敢寫得太實際,太誠懇,后來實驗教師向學生承諾: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點秘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望和試探,學生有了“安全感”,老師也得到了學生們的信任,學生們愿和老師用日記交流了。問題嚴重的,老師就找學生談心、開導,問題不嚴重的就給學生寫下批語,也就是留言。學生可以給教師提建議,也可以給老師提出批評,師生在日記中交談,在日記中理解。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2
一.問題的提出
在英語教學改革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合理運用電教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不僅可充分發揮再現性的特點,而且能夠增強英語教學的直觀性,使知識信息通過各種視聽手段,有聲有色、有靜有動地再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一種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藝術感受,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但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同樣不能忽視對教材的深入研究,不能改變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師生關系。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逐漸被英語教師廣泛地應用。勿庸置疑,這種教育技術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它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能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實踐證明,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產生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二.課題的界定與特點
1.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興趣既易激發但又消失得快的特點,為保持其學習興趣的持續性,在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3《A purse》,我運用課件設計了一段動畫小故事,錢包可以說話,有三個小朋友幫助它找小主人,因為孩子的注意力不宜長時間集中,但卻容易被形象生動的畫面所吸引,使原本生硬的單詞很生動的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學起來倍感親切,興趣盎然。
2.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只能通過教師自己朗讀或通過磁帶的錄音來培養學生的聽力和口語。這種教學方式較單一,不形象,而且受教師個人素質的影響。運用多媒體教學后,學生通過觀看專門為課程設計的教學情景時,既可接受標準的讀音訓練,又能感知對話情境,通過反復看、聽、讀、說,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口語和聽力能力。
3.運用多媒體使課堂教學容量相對增大。
英語對話注重情境,光靠老師設計、動手制作和布置是難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費大量的精力不說,要找到真材實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體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生動直觀,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能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世界各國的風情習俗資料只要上網就可以查閱到,學生在大開眼界的同時,于不知不覺中接受和掌握了信息。而字母、單詞、句子的游戲設計層出不窮,花樣百出,令學生目不暇接,玩的過程也就是學的過程。同時,老師作為指導者也倍覺輕松。
4. 利用多媒體創設鞏固課堂內容的情景
在英語教學中,為兼顧語言基本知識的掌握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我們總想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和作業,來鞏固課堂教學的內容。在習題的處理上,多媒體為我們提供了條件。從題型設計花樣上,想達到的目的上,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顯示,這種創造性的、大密度快節奏的課堂結構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教學生動有趣,重點突出,藝術性強,信息量大,同時課堂節奏加快,學生多感官學習,記憶深刻,學習效果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能將學習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如在課文教學中在讓學生讀完文中故事后,利用多媒體出示一篇小短文,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內容,用適當的單詞填空,以鞏固學生的閱讀能力。隨后又利用多媒體顯示幾幅圖片,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和擴展知識面。由此可見,在鞏固學習這一階段中,電教媒體有效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大大減少寫板書的時間,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和擴展。這樣做,有效地訓練和培養了學生正確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研究對象
六年級的學生接觸多媒體的機會較多,運用的能力也很強,主要以六年級學生為主。
四.研究構想
現在有些教師過多過濫運用多媒體教學,違背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宗旨,使學生在課堂上走馬觀花,無意注意遠遠多過有意注意,而導致課堂教學流于形式,更談不上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我就此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1.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上的師生關系,還應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而不能光為了“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為當屏幕上的內容一幕一幕一閃而過,學生想記筆記恐怕都來不及,那么學生對這堂課的重點、難點又該如何把握呢?更重要的是,對于課堂中產生的突發性問題老師也不能進行啟發誘導,錯失了很好的機會。只能讓學生跟著教師或者說多媒體上的思路走下去,這樣就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再說,教師優美的書寫對學生來說有著教強的感染力,精美的板書設計是教師教學風格和個性的體現。這些都向學生展示著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親和力,它是師生間一種潛移默化的交流。
2. 不可忽視常規教學媒體和手段,獨尊計算機多媒體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許多傳統的教學媒體不可替代的,但這并不是等于說,計算機多媒體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學媒體。一些教師在嘗到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的甜頭后,便將其奉若神明。殊不知計算機多媒體固然有其它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它媒體和教學手段的.許多特色功能是它無法完全取代的,如錄音機、教學掛圖、實物、簡筆畫、幻燈等在課堂教學中的功能不可忽視。所以,教師特別是英語教師不要一味趕時髦,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和手段,讓多媒體與常規媒體和手段有機配合,發揮其應有的長處。
3.不能一味地追求課堂上多媒體課件的展示
這是我們平時使用多媒體教學是時常犯的問題。實踐證明,恰當合理地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給英語課堂教學帶來質的飛躍。也就是說,在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教師仍應起主導作用,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的作用是計算機所不可取代的。比如:英語課堂上開頭的導入或課堂中師生的口語交流,是訓練學生聽說的很好方式,而這一點計算機就無法做到。所以,我們不能為了一味地追求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課堂上的展示,把由教師講述的課堂內容全部變為多媒體演示。同時,我們必須明確地認識到,英語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必須通過課堂上大量的師生之間的英語語言交流,學生運用英語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而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一個工具,因為即使是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也只能起到為教師的教學服務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因此,是否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應取決于英語課堂教學的需要。否則的話,教師一節課只是在點擊電腦,如同一個機械的放映。
4.不能一課多用,應鼓勵學生參與制作
美學上有個著名的理論:“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是不同的人對同一審美對象有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他們的水平和能力是有差異的,我們對待課件不能用拿來主義,有些老師喜歡直接從網上下載一些課件或外出聽課時帶來的課件直接拿到自己授課的班級使用,這純粹是“以機代人”“以機代教”,由此,由于我們學生的提問、回答與課件設計的程序不同,往往造成課堂教學的中斷,英語課會失去原有的流暢、靈動。這也是不承認與尊重學生的課堂勞動,是不符合教學規律的。為制作課件往往會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避免這種情況,也為給學生創造鍛煉學習的機會,創設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有時我們可以發動學生自己制作課件,或錄制一個場景.用數碼相機拍攝下來并掃描到電腦中并錄制了聲音.在課堂上學生看到了自己的錄像,聽到了自己的聲音,倍感親切、真實,興致很高,很快便學會了,并要求老師下次一定要帶他們也錄一錄,真是開心極了。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3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地處甘肅省秦安縣興國鎮的秦安一幼,有著數量較多的“留守幼兒”,這些“留守幼兒”中的部分孩子在日常生活、學習、與同伴的交往、自我認同、性格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著問題,究其原因是這些“留守幼兒”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教養方式不科學、父母關愛缺乏、祖輩的溺愛等。因此,努力探索符合我園實際的“留守幼兒”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指導“留守幼兒”家庭進行有效家園互動科學育兒,加強我園“留守幼兒”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糾正、防止我園“留守幼兒” 出現心理、行為的偏差,使其健康發展,是解決我幼兒園“留守幼兒”教育問題的重要工作。
二、課題的界定
幼兒園留守幼兒:父母雙方或一方在異地務工或經商,與父母雙方或一方分離,由父母一方、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監護且在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的3-6歲兒童。
幼兒園留守幼兒教育:幼兒園留守幼兒由于家長教育觀念陳舊、教養方式不科學、父母關愛缺乏、祖輩的溺愛等,出現了性格缺陷、不良行為,針對這種情況,加強對他們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使他們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三、研究的對象
以本園3-6歲的“留守幼兒”及其家庭為研究對象。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力求通過“幼兒園留守幼兒良好習慣養成的方法和途徑”的研究,指導我園留守幼兒家庭進行有效家園互動科學育兒,使在園的“留守幼兒”養成良好習慣和個性品德,促進“留守幼兒”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研究內容。調查、分析我園“留守幼兒”教育現狀,挖掘、總結和提煉現有的好的教育經驗,探索符合我園“留守幼兒”實際的養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徑,促進“留守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問卷調查法:組織教師對本班家長開展調查,收集我園留守幼兒在習慣養成、個性品德等方面的現狀及留守幼兒家庭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等的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事實依據。
2.觀察法:觀察、記錄、分析和總結我園留守幼兒一學年的行為習慣發展情況,為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依據。
3.訪談法:通過走訪留守幼兒家庭收集信息,進行分析總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六、課題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前期準備和課題申報階段(20xx.7—20xx.12)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確立課題方案,明確分工,并成功申報。2.對課題研究人員進行相關的理論培訓。3.對留守幼兒基本情況進行摸底調查。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xx.1—20xx.12)課題全面開展,對留守幼兒進行跟蹤研究,指導留守幼兒家長科學育兒,家園合力促進留守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第三階段:反思總結、整理結題階段(20xx.1—20xx.5)1.對研究的成果進一步完善、驗證,撰寫經驗論文。2.整理、匯編課題研究過程資料,撰寫研究報告、編輯課題研究成果集,為推廣工作和開展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3.完成課題的結題。
在國外自制教具進行的實驗一般屬于所謂的"低成本實驗(low cost experiment)"。在日本和歐美等發達國家中,現代教育技術水平較高,但仍熱衷于自制教具的研究。在日本,有一大批熱心物理低成本自創實驗的教師,自創了許多高智慧的低成本物理實驗。在美國,非常重視低成本實驗,電視節目上經常制作一些趣味的低成本實驗指導學生,各學校實驗室都使用大量的自制實驗器具,甚至還占相當大的比重,一些自制教具還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英國,當教師要接受制作和表演低成本實驗的技能培訓。當今的世界各國物理教學中,都對物理教師自己設計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實驗非常感興趣,提倡利用低成本實驗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創新思維己成為一種共識。
在新授課或者習題課教學中,會遇到很多學生存在思維障礙的問題,而一般學校實驗室的器材又很難滿足這類實驗探究的需要。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這一現狀,它能夠較大程度的根據教師的教學思想開發實驗器材,甚至能夠讓學生自己也參與到實驗器材的開發制作過程中去。
目前很多自制教具還存在著取材較為復雜、操作不夠方便等問題,不符合自制教具的應用簡潔、方便、安全易推廣等原則,這也為本課題的確立提供了機遇。通過自制教具進行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同時,學生可以通過自制教具獲得親身的體驗,再結合理性分析,往往就可以有效的突破學生思維中的困難點,切實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由于高中物理知識對學生思維水平的要求與初中相比有很大的提高,這也直接造成了學生學習物理的困難,尤其是對于高一新生而言。因此,本課題將研究對象確定為高一學生。
本課題主要針對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部分重點難點知識,進行自制教具的開發研究,通過自制教具來幫助學生突破思維的難點,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找到高一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障礙所在、開發相應的"自制教具",并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自制教具的實際教學效果,邊研究邊總結,邊總結邊修正。
基于本課題的特點,提出以下兩個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1。對于教材中的一些重難點知識,學生的思維障礙究竟在哪里?
2。如何開發"自制教具"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提高思維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
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就自己教學中困境與難題,以科學的方法做有組織、有系統的計劃,開展行動探究,收集資料和紀錄,進行反思與改進。由于是教師自我選擇,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又源于自覺的自我反思,所以不但能反映教師的個別性和自主性,更能敦促教師在不斷反省實踐中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目標。
2。文獻研究法
收集、整理有關自制教具的資料文獻。
3。案例研究法
對典型的自制教具案例進行研究,不斷總結其自制教具在教學中的作用。
4。經驗總結和理論提煉研究
通過經驗總結和理論提煉,得到較為全面準確的研究結果。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20xx。11
確定研究課題,收集相關資料,認真填寫課題研究評審表;
第二階段:20xx。12—20xx。01
確定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適合開發的內容;
第三階段:20xx。02—20xx。04
完成必修一相關內容的自制教具開發、相關論文及階段總結;
第四階段:20xx。05—20xx。06
確定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適合開發的內容;
第五階段:20xx。07—20xx。08
完成必修二相關內容的自制教具開發、相關論文及階段總結;
第六階段:20xx。09—
撰寫結題報告,準備結題。
五、課題研究的成果
1。三篇與自制教具相關的教學研究論文
2。一定數量的自制教具實物
3。結題報告
六、課題反思
以上是對"自制教具對提高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實踐研究"的初步探索,由于前期已有過初步的研究,所以本課題最終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還存在一些遺憾之處。如:
(1)目前開發自制教具的數量還很不夠,還遠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需要。
(2)自制教具的開發研究主要由我本人完成,今后應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作用,讓他們自己來發掘問題,并通過開發自制教具最終解決問題。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10
【內容摘要】
近年來,職業院校學生的數量逐年持續增加,就業競爭日趨激烈,而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不容樂觀,社會對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要求也越來越高,職業院校學生要想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需要迅速適應學校環境向社會領域的轉變,需要在學校期間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因此,研究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現狀與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研究概況
(一)問題的提出
有關職業院校學生“就業難”這個問題的探討數不勝數,古人曾以“立業成家”作為人一生當中的兩件大事,可以看到,職業的成敗直接決定著人生的成敗。在現代社會,職業的成功與否與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有著密切的關系。然而隨著近年來職業院校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加,就業競爭日趨激烈,職業院校學生要想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需要迅速適應學校環境向職業領域的轉變。這種轉變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他們是否具備社會所認可的職業素養。同時需要認識到,這種素養的具備絕不是朝夕可獲的,因此,職校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些素養從意識層面包括秩序意識、合作意識和尊重意識,從能力方面包括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通過系統的研究,促進大家從“校園人”向“職業人”的轉變。
(二)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以現代職業教育理論和國家職業教育政策為指導,以現代社會對勞動者職業素養的要求為依據,以培養德技兼備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為目標,根據中職教育的實際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整合教育資源,豐富教育內容,拓展教育形式,優化教育實踐,完善教育評價等活動,探索提升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多種途徑和方法,構建一套切實可行,又高效能的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課程體系與管理模式。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1.課題研究思路
通過開展對區域經濟發展特點、企業對人才素養的要求等的調查研究,充分認識提升勞動者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以培養德技兼備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結合本校實際和中職學生的發展需要,通過六項子課題分類研究,探索提升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途徑和方法,以形成科學性與可操作性都較強的基于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中職育人模式。
2.課題研究原則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客觀性原則;主體性原則;創新性原則。
3.課題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調查,了解企業中人才素養的現狀和對人才素養的期待,了解當前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和培養方式,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2)行動研究法。通過開展具體的活動,做到在行動中研究。
(3)個案研究法。以學校各專業為例,把研究點分解到相關班級、學生和相關企業。
(4)經驗總結法。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成功實例進行系統分析,使研究成果上升為系統、科學的經驗和理論。
二、研究內容
(一)學生管理與德育工作模式研究
該模式側重于通過德育活動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寓德育于各學科課堂教學之中,寓德育于規范的常規訓練之中,寓德育于各項實踐活動之中。通過課堂教學(職業指導、職業道德教育等)、常規訓練(3Q7S管理活動、道德實踐周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志愿者活動等),培養學生的職業思想意識、職業道德素質和職業行為習慣。
(二)學生職業素養課程體系的構建,及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根據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落實必須開設的系列課程,如《人文素質系列模塊》《職業生涯規劃》《溝通與表達》《中職生應知應會知識》《禮儀與人生》《藝術欣賞與美育》《健康與養生》《軍旅、草原、校園歌曲演唱》等,并能在教學內容(有用、樂學)、教學方式(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教學環境(創設功能復合齊全、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緊密結合的教學環境)、課時比例(調整文化課和專業課、專業理論課與專業實訓課的比例)、教材應用(開發補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輔資料,研發適應新興產業、新職業和新崗位的校本教材)、教學手段(構建網絡學習平臺,創設生產服務模擬場景)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三)校園文化訓導模式研究
該模式側重于通過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需要營造一種特質校園文化,一個深厚的學校文化符號,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包含著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熱愛生活、敬重生命的生活理念,不計回報、生機勃勃、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工作態度,不畏艱苦、勇于探索、奮斗搏擊、果決剛毅的思想精神。通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和行為文化等的建設,營造職業教育和創業創新的文化氛圍,培養學生開闊的心胸,吃苦耐勞和奮發進取的精神,崇敬生命和敢學、敢做的健康情懷。
(四)心理健康教育推廣模式研究
該模式側重于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它兼有矯治、預防和發展的功能,但預防和發展重于矯治。通過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種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健康陽光、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
(五)以綜合考評為導向的學分評價模式研究
該模式側重于通過評價考核的導向作用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對學生的綜合考評包括學業學分和德育學分的考評,這是融教育內容、教育途徑、教育載體于一體,以學分的形式對學生的品德和行為、知識和技能進行考核的綜合評價體系,考評內容體現了學生要努力的'方向,考評結果反映了學生的達成狀況。通過考評,全面了解和衡量學生的思想表現及其發展水平,職業素養和行為規范達標程度,知識水平和技能狀況,促進學生職業思想品質和職業知識技能全面提升。
三、研究的主要結論
(一)職業素養和能力提升是職業教育的最高命題
1.職業素養教育是職業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應用型專門人才。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越來越被用人單位注重。以前那種一輩子就指望某個專業或一種職業吃飯的觀念已經不合時宜了。中職院校必須將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一樣重視,全面提高中職生的職業素養,為學生參與社會競爭奠定良好的基礎。就目前的現狀而言,不少中職生存在著集體主義思恕淡薄,責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學習懶惰,紀律松弛,揮霍浪費等不良品質。這些學生的職業素養肯定也會受到影響,最終會被社會所淘汰。目前對中職生的職業素養培養還是一個薄弱環節,一些中職生對加強職業素質教育不以為然,不能夠認真對待職業技能訓練時嚴格要求,職業素養表現令人堪憂。大眾對中職教育的熱情,主要是對學生就業期望比較高。如果學生畢業時很難就業,家長的教育投資得不到回報,人們對中職教育的不滿勢必會增加,這必然不利于中職教育的發展。
2.職業素養教育是職校生就業和創業的深層次需要
就業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是我國當前和今后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家長和學生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賦予了很高的期望。通過學習來改變自身命運和家庭的經濟狀況是中職生最重要的人生訴求之一。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面臨著由學生向職業人的轉變,校園往往是他們走向社會的最后訓練基地。雖然各行業都有各自的行為準則,但各個行業對求職者基本職業素養的要求是一致的。
因此,要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優秀的職業道德品質和高尚的職業理想結合起來。通過教育,培養中職生樹立敬業精神并且養成奉獻意識,使中職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責任感和伎命感。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素養,才能較快地適應各個職業的要求,進而成長為符合要求的專業人才,為自己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一個穩固的平臺。
(二)現狀和問題分析和解決思路
1、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現狀與問題
(1)職業意識淡薄,職業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
職業意識是作為職業人所具有的意識,如工作積極認真,有責任感,具有基本的職業道德。
職業意識既影響個人的就業和擇業方向,又影響整個社會的就業狀況,它包括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協作意識和奉獻意識等方面。職業意識是職業道德、職業操守、職業行為等職業要素的總和。有調查表明,目前大量高校學生對自己將要從事的行業知之甚少,不知道目標公司的選才要求和用人標準,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從未考慮過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些學生入職之后不能很快適應公司環境,組織忠誠度較差,頻繁出現跳槽現象。職業院校學生求職過程還存在缺乏誠信的問題,如:夸學校習成績、偽造各類證書、編造工作經驗等。這些問題反映出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意識比較淡薄、職業價值觀模糊、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狀,職業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
(2)職業觀念不強
從《職業》雜志等相關的調查來看,有52%的職校生從沒有考慮過要找的行業是什么樣子;對目標單位的選才要求和用人標準回答“不清楚”的人占23.9%,回答“還行吧,大概能想象”的人占33.9%;同時,有51.4%的人對“你清楚考慮過自己以后的職業發展嗎?”感到茫然。這些問題反映出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觀念不強,大部分學生在學校還是為順利畢業拿到文憑而努力,與社會需求脫節。
(3)職業心理素質較差
很多職業院校學生對自己了解不夠,不能夠很好地給自己定位。有時自視過高,當不能達到既定目標時,就認為自己沒用,產生自卑心理。有時又定位太低,目標很輕松就達到了,這使他們又產生了自負心理。工作中遇到問題和挫折是很正常的,但部分職業院校學生不能很好地正視和處理這些問題,抗挫折能力較差,無法承受所遇到的挫折,有些學生甚至會因此走向極端。種種現象,折射出職業院校學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質,它與用人單位所需求的員工心理素質相去甚遠,已經成為職業院校學生就業方面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2、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現狀與問題原因分析
學生自我效能感低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如今,在學校里面,大多數同學失敗時會認為是自己不具備取得好成績的能力,這就會降低自我效能感。由于一次的失敗可能導致同學失去繼續做某件事情的信心,長期下去大家產生很強的挫敗感,以至于有的人在一新事情的之前就會打起退堂鼓。正是這種自我效能感的低下,不少同學產生了對學習的厭惡感,也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了迷茫。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到社會上必然會影響就業。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11
一、課題的立題背景。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倡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并通過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創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性的發揮。其中的合作交流,不僅作為一種學習方式,也作為一種教學策略被提出來了。由于其在改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且具有易操作性,而成為新課程改革中的熱點問題。可以說,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著力點。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合作交流這一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接受并且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烈的討論,使整個課堂都活躍了起來,改變了原來死氣沉沉的“一言堂”現象。然而,在這看似可毒局面的背后,由于教師對于合作交流缺乏實質性的了解,從而導致合作交流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目標不明,課堂散亂無序,教學效率低下,學習結果評價不當。這種所謂的“合作交流”只是流于形式,只注重合作交流的外在形式,而忽視合作交流的實質,從而導致合作交流的低效和無效。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合作交流的實施,影響教學質里,進而影響了新課改實施的效果。作為課程的實施者,只有教師對合作交流這一學習方式、教學策略有了清楚的認識和了解才能保證合作交流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施。但是,對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合作交流的基本策略,卜匕如如何選擇合作的主題和合作時機、如何制定合作的規則、如何激發學生合作交流動機、如何對合作過程實施有效監督和評價等等,大多數教師可能還有誤解、困惑,甚至茫然。因此,認識合作交流實施的現狀,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進而提出有效可行的策略,為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合作交流提供借鑒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合作交流的基本涵義。
本研究中的合作交流即指合作交流學習。合作交流學習自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研究歷史了。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對合作交流學習進行了實踐和研究。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合作交流學習的認識視角和實踐都有著很大的差別,對于合作交流學習的概念化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1 國外學者對合作交流學習的理解。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合作交流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認為:所謂合作交流學習就是“在教學中采用小組的方式以使學生之間能協同努力,充分地發揮自身及其同伴的學習優勢”.杰克布斯等人則認為:“合作交流學習是幫助學生最有效地協同努力的原則和方法。”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斯萊文教授認為;合作交流學習是指使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并依據他們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得獎勵或認可的課堂教學技術。他認為,合作交流學習的共同特征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
①小組目標;②責任到人。③公平的成功機會;④小組間競賽;⑤任務專門化;必適應個別需要。嘎斯基對合作交流學習的看法是,從本質上講,合作交流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在一些由2-6人組成的異質的合作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每個小組中,學生們通常從事各種需要和互動的學習活動。加拿大的文澤認為:合作交流學習是由教師將隨機地或有計劃地分配到異質團隊或小組中,完成所布置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
2 國內學者對合作交流學習的界定。
山東體育學院基礎部副研究員高艷認為,合作交流學習就是以小組為基本的組織形式,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活動。內蒙古師范大學楊伊生教授對合作學習的界定是,所謂的合作交流學習指的是一種互動性學習方法,即以小組為學習單位,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對總的學習任務的某些方面負責,最終使本組的每個成員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浙江大學教育學院盛群力教授的理解是,合作交流學習指的是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將6名學生按性別、能力、個性特點、家庭社會背景等混合編組,形成一個異質的學習團體。它具有十大特點,①組內異質,組間同質;②目標依賴,利益一致;③責任明確,義務感強;④參與度大,溝通面廣;⑤集體獎勵,共享成功;⑥公平競爭,合理比較;⑦角色輪換,分享領導;⑧既有“幫助”,又有“協同”;⑨過程評議,注重實效;⑩學生自主,教師促進。
山東教育科學研究所王坦所長則認為,合作交流學習的內涵至少涉及以下幾個方面:①合作交流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②合作交流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③合作交流學習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是為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而展開的;④合作交流學習是以各個小組在達到目標過程中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⑤合作交流學習是由教師分配學習任務和控制教學進程的。因此,他將合作交流學習的概念進行如下表述:“合作交流學習”是以合作交流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綜合以上各種有關合作交流學習的概念的表述,合作交流學習既是一種宏觀的教學策略,也是一種具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形式和學習方法。因此,筆者認為合作交流學習的概念應有廣義和挾義之分。廣義上的合作交流學習就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促進學生發展的活動。狹義的合作交流學習,筆者比較贊同王坦的表述,它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五個方面的基本內a.本文主要是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研究提高合作交流學習效率的策略,因此主要是針對狹義的合作交流學習進行研究。
(二)合作交流效率的涵義。
效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里。合作交流效率即是學生在單位時間內,通過自主、合作、交流形式完成的學習任小學生合作交流效率是否得到提高,應該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合作小組成員的進步與發展。
合作交流效率是否提高,最終將反映在學生身上,如果通過合作交流學習,學生能夠在原有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得到提升或發展,那么這樣的合作交流效率就是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了;而如果在合作交流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態度并未得到明顯的進步與發展或維持在合作交流學習前的水平上,那么這種合作交流效率就是沒有提高。可見,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是衡里合作交流效率是否提高的重要指標。評價是否提高合作交流效率,在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時,應是關注合作交流學習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在合作交流中,如果小組內只有個別學生取得了進步與發展,也不能說是提高了其合作交流的效率。
2 學生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實現。
學生的進步與發展不僅是指知識技能方面的進步與發展,也包含學生在情感、態度、意識方面的進步與發展。作為成功的教學策略,合作交流不僅對提高學生學業成績有著明顯的效果,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與人交住、團結協作的能力,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因此合作交流的目標不應僅僅局限在促進學生認識水平的提高與發展,更應該關注學生情感目標的實現。提高合作交流效率就要促使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中來,在合作中承擔一定的責任,在相互配合中完成學習任務。還能夠使學生在合作中體會到成就感,建立起自信心,使學生更愿意學習,更主動地學習。
3 教學效率的提高。
教學效率的高低是指在課堂教學時間固定不變的情況下教學目標實現的多少。合作交流可以通過學習小組成員的相互協作,分角色共同完成一個學習任務的各個部分或是分別完成幾個不同的學習任務,再通過交流匯報實現信息共享、知識共享。
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固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更多的教學任務。由于學生是通過自主、合作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對知識記憶得比較深刻,這也促使教學目標落得更實。提高合作交流效率就應在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而不應出現超時或教學任務未憲成的情況。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在實踐研究過程中,針對教學中的實際情況組織課題組教師深入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沖和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更新課題組教師的教學觀念。對“低段小學生采用合作交流這一學習方式”的現I犬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在此基礎上開展有利于激發低段學生合作動機的主題研究;適合激發低段學生合作動機的時機研究;適合教發低段學生合作動機的形式研究;有利于激發低段學生合作動機的有效評價研究。
在實踐研究過程中,針對教學中的實際情況組織課題組教師深入學習ff數學課程標準沖和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更新課題組教師的教學觀念。對“低段小學生采用合作交流這一學習方式”的現狀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在此基礎上開展有利于激發低段學生合作動機的主題研究;適合激發低段學生合作動機的時機研究;適合激發低段學生合作動機的形式研究;有利于教發低段學生合作動機的有效評價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與研究過程。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1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作為學習理論、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資料主要來源于教育理論書籍、報紙雜志以及網絡下載的相關資料等。通過這些資料信息的分析與研究,可達到準確地界定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關鍵概念的內a與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標與實施方案等目的。
2 行動研究法。
即圍繞合作交流學習實施中普遍出現的問題,以各年級推進實施有效的合作交流為目的,通過教科研人員與一線教師的共同合作,在教學中邊實踐,邊檢驗,邊反思,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借助實驗對比,課堂觀察,個別訪談,了解本校在該課題研究之初,師生對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的理解情況以及對研究過程中、研究之后的I犬況進行詳細跟蹤調查,為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依據。
(二)課題研究的過程。
1 前期準備階段(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
(1)確定課題,制訂計劃,開展課題研究內容、方法的有關理論研究,設計訪談內容。聘請專家論證課題研究可行性、科學性。
(2)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了解支程本課題研究的理論體系,明確研究任務以及研究方法。
2 實施階段(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
(1)組織相關人員根據自己的任務進行課堂實踐。
(2》每月進行一次交流、反思。
3 總結階段(20xx年11月至20xx年12月)。
(1)全面總結、系統整理各種材料,通過分析,完成本課題研究論文。
(2)組組成果展示與結題鑒定。
五、課題研究的結果。
(一)調查分析了“合作交流”的現狀。
筆者采用課堂教學觀察和訪談的方式,對本校以及其他學校的部分教師實施合作交流的情況進行了調查。隨機聽取了48節數學課教學。其結果如下:
1“合作交流”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的形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作為新課程提倡的三種學習方式之一的合作交流學習,也越來越多地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重視。許多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并運用了合作交流這一教學策略,并希望借助這一教學策略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筆者在對48節課的觀察中發現,運用合作交流這一教學策略的課堂教學有42節,占被調查總數的89.596,這說明,在課堂教學中合作交流這一教學策略運用得比較廣泛。在一些教學比賽、匯報展示課中,合作交流的運用比例更大,幾乎每節課教師都要安排小組合作交流的環節。合作交流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使課堂教學的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合作,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多了起來,這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整個課堂都活了起來,使課堂教學煥發出了無限的生機。
2“合作交流”使教師的教學觀念有所轉變。
通過對課堂教學的觀察研究以及對教師的訪談發現,通過學習“合作交流”理論知識,開展合作交流實踐,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正在發生轉變。首先,在合作交流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環節和教學問題的設計中,教師更加注意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一言堂為群言堂,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快樂,在交往中有所收獲。
其次,“合作交流”使教師關注到學生的交往需要。在課堂上,學生經常會產生與同伴以及教師交流溝通的需要,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這種需要往往得不到教師的關注,更得不到滿足。但通過開展合作交流學習,教師意識到學生的這種交往需求,在課堂上創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的情境,使學生的交往需求在課堂上可以得到滿足。
第三,“合作交流”使教師的師生觀得到了轉變。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授者,因此師生關系是不平等的。在開展合作交流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占有者,學生也有可能獲得比教師更豐富的知識資源,因此教師在合作交流中逐漸意識到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雖然教師對合作交流學習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刻,在實踐中也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教師這種勇于實踐的精神是可嘉的,教師這種觀念的轉念是難能可蠱的。
3“合作交流”使學生的學習更顯主動。
首先,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被動接受,機械訓練、死記硬背,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在開展合作交流后,學生的學習更為主動了。學生可以通過查找資料或與小組成員進行討論,解決教師提出的或自己發現的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本次調查中,有95.2%的教師認為合作交流學習是有效的學習方式,81.4%的教師認為合作交流學習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97.6%的教師認為實施合作交流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
總之,合作交流學習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運用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了明顯的轉變,使傳統的課堂教學死氣沉沉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改觀,課堂教學發生了可毒的轉變。
通過對課堂教學的調查及對相關資料的分析,“合作交流”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教師設計的合作主題沒有價值。
通過觀察和訪談,發現很多時候合作交流的要求來源于教師的指令。對于教師設計的合作交流主題,學生不明白為什么非得要小組合作。因此,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合作交流的意義,無法真正體會合作交流的價值。
(2)教師對合作時機把握不恰當。
目前有一些教師因為新課標中提倡合作交流學習,于是就不管教學內容特點,在教學過程的多個環節中都安排了合作交流學習。這種合作交流僅僅流于一種表面形式。
(3)教師創設的合作情境欠要當。
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合作興趣,往往會絞盡腦汗創設一些教學情境。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為一部分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沒有充分考慮教材的結構特點,所以精心設計的情境對于學生來說奎無感染力,從而也就導致學生覺得合作交流時機是聊天的大好時機。
(4)合作交流缺少有效的監督和評價機制。
其一,對小組組建合理性,組內分工明確性缺乏有效監督和評價。在對課堂教學的調查中發現,小組成員有分工的有35節,占83.396,在這35節課堂教學中,小組成員的分工明確、具體僅有4節,占所有運用合作學習課堂教學的9.596.由于小組成員沒有明確的分工,合作學習時經常會產生只顧自己、各自為政的現象,無法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其二,對合作學習結果進行的評價缺乏合理性。表現在個體評價與整體評價不能有機結合。有的教師過于關注學生個體的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濃郁的個體表現欲望,所以對合作不重視。有的教師在運用這種評價方式時過于強調小組的整體學習成果,從而使一些一直很優秀的學生由于無法顯2個人的成績,而產生失落感,甚至產生沮喪的情緒,合作的積極性有所下降。其次是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不能兼顧。通過觀察,發現教師以合作學習的結果作為評價小組學習優劣的標準,忽視小組成員的合作過程與質里,學生也忽視了合作的過程,“只要我們小組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哪怕由一個人代勞也可以”
的急于獲勝的愿望代替合作的意愿。也有少數教師則過于注重對合作學習過程和方法的評價,對合作學習的結果無所謂。有的小組得出的結論并不正確,但教師也未加以指出。這樣的評價無法保證合作學習有效的實施。
以上諸多原因導致學生采用合作交流這一學習方式多為被動性接受。為了應付教師,學生本著“老師要我合作我就合作”的心態進行合作,行為上缺乏積極性,以至于對問題的討論與探討只能是表面、淺顯,無法深入下去。致使合作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收效甚微。合作的低效甚至無效,使得合作交流喪失實效性,流于形式化。
(二)研究得出提高小學生合作交流效率的策略。
針對調查中反映的問題,課題組從“合作主題選擇”、“合作時機確定”、“教學情境創設”、“監督與評價機制的完善”等四方面進行研究。通過兩年的探索,提出以下策略:
1 選擇有價值的合作主題。
一般來說,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主題可以是:
(1)探索性的思考題。此類題目要求學生作出某種有價值的預3111發現,難度較大,學生個體解決有難度。
(2)拓展性的訓練題。此類題目要求學生多方面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思路。而學生個體很難找到多種方法或找全解答的所有答案。
(3)比較性的分析題。此類題目要求學生對多種答案進行比較、分析從中選擇最佳答案。所以學生只有在相互交流答案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多種結果,從而進行對比。否則無法實現分析、比較的任務。
(4)多步驟的操作題。這種操作題比較復雜,學生個人難以完成,需要分工協作,發揮集體智慧和力里才能完成。
2 確定恰當的合作時機。
(1)在學生思維受阻時開展小組合作交流。
(2)教學探究時,學生意見產生分歧,從而導致解題思路不統一時,開展,J姐合作交流。
(3)教學內容開放,學生解決問題的答案不唯一時進行小組合作交流。
3創設教發合作交流動機的情境。
(1)創設任務情境。
①創設獨木難行的任務情境。所謂創設獨木難行的任務情境,即教師設計的實踐情境必須幾個人同時扮演其中一個角色,同時操作,才能完成,缺一不可。
我在執教《簡單的數據整理與統計》時,這樣要求孩子:“你能統計出1分鐘經過上塘高架的不同車型的輛數嗎?”
“可以!”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有什么問題嗎?”見孩子們沒什么動作,加問了一句。
“沒問題。”孩子們又一次異口同聲地回答。于是,我不再提示,點下了事先準備好的課件播放鍵。10秒,有孩子拿起了筆;20秒,有孩子皺起了眉;30秒,性急的孩子左顧右盼…0“1分鐘后,肅靜的課堂熱鬧非凡,孩子們再也忍不住,紛紛叫了起來:”老師,我連車型都沒弄清楚,怎么統計?“”車速那么快,我怎么來得及?“”我才統計了一種車型的輛數,其余的就顧不上了“”二見時機成熟,我及時反問:“那有什么辦法能解決這些問題呢?”沉思片刻,幾名孩子大叫起來:“要幾個同學合作才行!”頓時,全班學生紛紛起身,自覺地幾人a成一組,不一會兒,全班商里出三種合作的辦法:“我們可以一人報車型,另外幾個人每人統計一種車型輛數”,“我們只需要兩個人,一個報車型,一個統計”,“我們四人,每人統計一種車型,統計完畢,四人將各自統計的內容合起來,就行了”.自覺地將任務分工后,孩子們又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第二次統計中。
必創設材料不全的任務情境。創設材料不全的任務情境,即在課堂實踐活動中,教師不要給每位學生準備好與活動配套的完整的材料,可以將一整套材料分發給組中的四名學生,活動時,讓學生感悟只有通過小組合作才能擁有一套完整的材料。或者,分給每位學生的材料數里不足,學生也只有通過小組合作才能將材料湊足。
黃老師執教《觀察物體》時,出示了一個幾何形體從不同的側面觀察到的三幅平面圖:
教師:“你能根據上面三幅平面圖,利用手中的立方體,搭出這個幾何體嗎?”
孩子們紛紛動手操作。半分鐘不到,孩子們發現自己手中的6個立方體,根本無法完成這項任務,于是,孩子們一商里,便主動地采用小組合作,將幾人手中的立方體湊在一起,拼出了符合題意的幾何體。
由拼搭的過程中發現材料不夠,但老師又不可能提供更多的材料。怎么辦呢?充分利用周圍的資源,利用同學間的材料,來共同完成任務是最佳選擇。
所以,合作是自發的,是“我”需要的,從而也是自然有效的。
(2)創設成果體驗情境。
公讓學生體驗方法創新、創優的快樂。在開放的課堂教學中,為了集思廣益,培養發散性思維,往往提倡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和答案的不唯一性。作為學生個體,往往只能運用一、兩種方法或只找到部分答案,但是在集體的討論交流中,個人的思想因為碰撞而產生7智慧的火花,便能產生多種不同的方法或能找到全部的答案。
如在梯形面積公式探究活動中,我先讓孩子們獨立思考并操作,能通過怎樣的方法來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看看有什么新發現。有的用“補”的方法,把梯形“變”成平行四邊形再計算;有的用“割”的辦法,把梯形“分”成兩個三個角形,計算梯形的面積變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孩子們趣昧盎然,課堂中不時進發出孩子們的驚呼聲:“還可以這樣推導!”“我還有新發現!”“噢,我成功了!”
必讓學生體驗成果展示的快樂。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通過個性的展示,相互的配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經驗。通過這種有效的合作交流學習,有利于讓小組成員體驗成功合作的樂趣。
一次聽某教師執教(制作牙膏盒)中,學生通過觀察,利用空間想象,判斷得出要制作出一個牙膏盒,可設計成以下幾個平面圖。
教師:如果你是廠家,在制作大批里牙膏盒時,你覺得什么因素是需要考慮的?
生1:我覺得制作起來越簡單越好。這樣同樣時間內可以制作出更多的牙膏盒。
生2:我認為如果是廠家,肯定是要考慮材料要用多少。
教師:看來,這兩個因素都是廠家需要考慮的。你會選取第幾號方案大批里生產這種牙膏盒?為什么?
生3:我們小組剛好四人,我們可以一人制作一個,然后比比哪個制作方便,時間少,用的材料少,就選用哪個。
這個方案一提出,便得到全班的認可,于是,每個小組便分工合作開始制作。
當孩子們將制作好的作品進行交流,并拿著自己制作的作品進行展示時,我從孩子的臉上讀出了一種自豪感、成功感。
4 有效利用監督、評價機制。
(1)合理分工,職責明確。
對合作小組中的每個人確定一個職務,使人人有事做。《組長:分配任務;記錄員:記錄各種方法;監督員:維持交流時的規則;匯報員:代表小組匯報等》
(2)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給出相應的合作要求。
①低年級:分步提出要求、指令明確、板書簡潔。
②中年級:整體給出清晰的操作步驟,指令明確。
③高年級:更多地關注方法的提供。
(3)多渠道進行評價。
評價是合作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有效的評價,不僅能促進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是合作學習得以有效實施的強有力的保證。對合作學習進行有效的評價,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既要對各學習小組在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時的情況進行評價,又要對學生個體在參與合作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評價。集體評價關注的是學習小組整體的合作學習情況,如學習小組的觀點、結論等。個人評價關注的是學生個體在合作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只有將集體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才更能促進小組成員在積極合作、互動學習的同時,積極思考、主動參與,促使小組學習目標的達成。
②既要注重對小組內合作交流過程做出評價,也要對小組合作交流結果做出評價。過程評價關注學生在開展合作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技巧,結果評價則是對合作學習的結果進行整體評價。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夠保證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的評價全面而準確。
③多種評價方式互相結合。應當將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相結合。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不僅要對各小組及小組成員參與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而且要注意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小組內的互評和自我評價。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小組內的相互評價,學生可以更加明確合作學習的要求,有利于使學生形成合作意識及人際交往的能力。
這些評價方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是互相交織、互相重合、交又進行的,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正確運用評價手段,這樣才能夠保證合作學習的公正性,激發學生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生合作交往的技能技巧,提高合作交流學習的效率。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12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山區學生的家長絕大多數都外出打工掙錢,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絕大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于是學生作業出現困難無人輔導。久而久之,他們對作業、對學習沒有興趣,甚至產生厭惡心理。怎樣培養學生的作業興趣、學習興趣有待解決。
結題報告
本課題與20xx年9月通過評審,被立項為市級教師小課題。自立項后,在校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課題組成成員圍繞課題的研究目標,刻苦鉆研,大膽實踐,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培養小學生作業,(主要是語數作業)興趣的方法和策略。經過課題組成員近一年的研究和實踐,積累了一定經驗,獲得了一些啟示,引發了一些思考,現報告如下:
一、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校地處較偏遠山區,學生父母絕大多數外出打工,他們都由爺爺奶奶或寄養人監管,而絕大多數監管人沒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較低,沒有能力輔導學生的家庭作業,即使有極少數家長就近打工或在家務農,但由于他們沒有文化或少有文化或沒有時間和精力輔導孩子的作業。所以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們只做簡單的,或干脆不做作業。加之小學生的天性愛貪玩,學習主動性差,久而久之,他們由只做簡單的作業到不愿意寫作業,進而發展到不寫家庭作業。隨著寫作業的興趣和學習的興趣漸漸地淡化,最后導致他們在學校也不愿意做作業。這種現象在我校普遍存在,而且呈日益嚴重的趨勢,所以,開展此課題的研究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的問題。否則將直接影響到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乃至生存大計。面對這一嚴重問題,我們將大膽開展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校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為山區的孩子獻上一片愛心。同時,我們認為,如果此項研究有所成功,那將會為有類似情況的學校解決此類問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因為,據我了解這種現象在我國西部經濟落后地區是普遍存在的,所以開展此課題是勢在必行而且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而作業是教師了解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窗口,也是教師檢查課堂教學成敗的一個重要的反饋手段。由于小學生的貪玩天性,對作業尤其是家庭作業有很大的依賴性,往往拖欠作業,所以完成作業需要靠老師的教育和家長的監督與輔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是后天培養出來的。要培養學生的作業興趣,首先應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從而端正學習態度,知道為什么要做作業,為誰做作業?其次,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布置具有梯度的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一個樣,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啃得動、吃得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教師在客觀評價學生作業的前提下,盡可能出現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學生在作業中若出現了較以往有進步的地方時,教師應及時表揚,學生在得到老師的表揚,受到鼓勵后,自然就能樹立起寫好作業的信心,讓學生養成自主作業的良好習慣。如果作業出錯,切不可語言過激,挖苦諷刺,而是幫助他們分析眼影,指導糾錯。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漸養成做作業、愛做作業、自主作業的良好習慣。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新課程下的新課程標準》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都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分依賴,過于強調介紹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轉變目前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這一理論,我們在課題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按照學生的自然居住區域、年級高低、學習程度把他們編成不同的語數互幫互學興趣小組,建立組長負責制,作業督查制。課題組定期組織各年級、各學習興趣小組的語數作業展評,執行激勵措施,激發學生自主作業、認真作業、努力探究知識的學習興趣。又依據《教師法》、《教師職業道德》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從不體罰或變相體罰作業出錯的學生。《小學教育學》指出:學生的本質屬性是,學生是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學生是成長中的人。新時代學生的特點是主體意識增強,獲取信息的方式多樣化,多元文化的沖擊比較大,受同等的影響較大。所以,課題全體成員謹記“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時刻注意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增強與學生的親和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進行手拉手幫扶,心與心教流。課題組成員還經常依據《小學生心理學》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方法》中指出的認知改變法、心理訓練法、心理修養法、情境陶冶法、榜樣示范法、心理咨詢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矯正,改變學生的作業態度和學習態度。課題組老師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遺忘規律,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復習,克服遺忘,從而幫助學生降低了作業難度,增強和提高學生自主作業的興趣。經過一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全校學生的學風明顯好轉全校教師的明顯改觀。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新風尚在我校蔚然成風。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本校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內容是:如何培養和提高本校學生的語數作業興趣。研究的目標是:通過調查研究,找出本校學生語數作業和學習興趣不高,作業態度淡化的主要成因,進而改變教師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學生能夠樂于學習語文和數學。樂于做語文、數學作業,全面改變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教風,全面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對其他具有和我校類似的學校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具體的研究方法是:
調查問卷法:測試學生收集問題。為課題研究提供依據。與20xx年9月對全校學生進行了語數作業調查問卷。共收回調查問卷92張,結果是78人回家不做語數作業,44人不喜歡語數作業。
文獻研究法:查閱資料書,找出理論依據和政策依據,進行整理分析。
行動研究法和觀察法:關注研究對象的變化與發展。
經驗總結法:對活動中取得經驗體會進行總結。
此課題大致按3個階段來劃分完成:
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此階段從20xx年5月份起,到8月份止。這階段小組召開座談會,確立研究課題。然后,小組成員分頭與全校教師進行大交流,大走訪,了解他們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方法和批改方式,收集各位老師反映的學生對作業的完成狀況,并走訪學生及其家長對老師布置作業和批改方式的反饋意見,對全校各班學生通過問卷調查他們完成語數作業的態度和完成情況。()通過召開家長會,了解家長對語數作業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的反饋意見,以及了解家長對學生的作用輔導狀況。通過上述活動,為實施研究提供依據和措施。
第二階段為實施階段。此階段從20xx年9月份起大致到20xx年5月份止。根據收集到的資料信息,研究小學生作業布置與批改方式優化的方法和途徑,通過研究找出適合本校教情、學情的培養小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和措施,對全校教師起到指導示范作用,使全校學生轉變對語數作業的態度和學習態度,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階段為總結經驗結題階段。此階段從20xx年4月份起,對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進行回顧、反思、總結,找出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撰寫論文,為驗收結題做準備。
歷時近一年的研究和實踐探索,我們課題組成員共開展各種形式的家長會9次,組織各種形式的語數作業檢查與展評12次,召開研討會16次,上公開課12次,收集各種圖片158張,博客點擊200余次。
四、研究結果 成效。
通過研究,我們探索出培養小學生語數作業興趣的路徑和方法:
1、首先要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學生平等相處。
2、適當使用激勵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多與監護人溝通。
4。適時適量給不同學生布置不同梯度的語數作業。近一年時間課題組撰寫論文8篇,教學案例4篇,教學反思5篇,教育敘事,隨筆各5篇。通過研究,端正了全校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全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明顯上升,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在全校蔚然成風。
五、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
1、課題自身問題。
隨著研究的開展,我們發現課題的研究對象空、大。于是我們及時在研究初期調整研究方案,把課題定位在只研究如何培養本校學生的語數作業興趣上。但是當今的教育理念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所以,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接著研究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其他作業興趣。
2、小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的時間矛盾。
課題研究必然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功在當今,利在長遠。我們學校教師人員緊張,這就給開展研究帶來了很大壓力。
3、區域學習小組成員的安全問題。高年級學生的作業困難解決?在區域小組中,有時可能出現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成員之間發生摩擦,輕則影響團結,重則出現人身安全隱患。
4、個別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現反彈怎么辦?
解決思路:
1、加強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網絡,利用外出聽課、校內研討的機會,多學習,多吸取別人的經驗,化解自己的問題。
2、多召開家長會,多進行家訪,增進與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消除一切不安全隱患
3、經常與學生交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了解他們在學習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矯正和幫助。
4、進一步了解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困惑,及時面對面進行輔導。
5、進一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研究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
6、繼續深入開展對課題的研究,并拓寬研究領域和內容。
參考文獻
《新課程下的新課程標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教師法》、《教師職業道德》、《小學生心理學》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13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課題提出
現代化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它還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著眼點,是一種改善教學、改革教育的新思路。在信息時代的今天,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為當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
廬陽中學是一所新建學校,作為一所高起點學校,硬件建設較好。大部分教師都具備較高的教育技術能力。在此情況下,因地制宜地開展“有效技能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有利于學校資源設備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有利于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的轉變以及教育質量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教師生命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另外,作為一所新辦學校廬陽中學年輕教師占87。5%以上,他們對傳統教學技能的應用還顯不足,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已成為學校師資培訓的'現實需求。同時,考慮到現代教育技術畢竟只是一種教輔手段,由于條件及學科特點限制,現代教育技術不可能運用于每節課,傳統教學技能的提高在“提升教師生命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著服務于教學的指導思想,我們要求教師在立足于傳統教學技能提升的基礎上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能,打造學科教學特色。
2、概念的界定
有效技能:達到預期效果謂之“有效”,掌握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謂之“技能”。這里所說的技能是指運用教育技術的能力。有效技能是指通過研修,能夠將教育技術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同時收到預期的教學教學,提升教育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把現代教育技術有效地融入學科教學之中,優化教育教學結構,提高教育質量。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進教師傳統教育技能的拓展與創新。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豐富以自主學習軟件為載體的學科資源,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
4.探索促進教師掌握并有效運用教育技能的途徑和方法,初步形成有效技能培訓模式。
三、研究的思路:“學x——實踐——反思——發展”的研究模式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任務分解
為了使研究工作落到實處并為教學服務,我們以校本研究思想為指導,要求教師“研究自己的問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各學科組教師從學科特點入手、從課堂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出發,在校“有效技能研究與實踐”大課題范圍內共申報了六個校級子課題。
附:廬陽中學“有效技能的實驗與研究”子課題一覽表
序號子課題名稱教研組負責人
1、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語文張曉梅、王園園
2、現代教育技術影響下講述技能的研究數學紀賢平
3、多媒體背景下英語導入技能的研究英語宋媛媛
4、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實驗效率的研究理化生許登峰
5、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課堂提問的研究政史地劉勝薈
6、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評價藝體汪小寶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14
教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的撰寫提要:結題報告的撰寫,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重形式更重與內容,一份行文規范的研究報告可以顯現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態度與研究水平。
教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的撰寫
20xx年度—20xx年度尚有部分立項課題沒有結題,按照學校規定,這些課題必須在6月底前整理好現有資料,撰寫好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為便于教師撰寫,將課題結題報告的撰寫方法和格式簡單整理如下,希望對課題研究者有所幫助。
結題報告的撰寫,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重形式更重與內容,一份行文規范的研究報告可以顯現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態度與研究水平。
結題報告應該包含三大塊的內容:標題部分、正文部分、附錄部分。
一、標題部分
標題:題目中看內容,要求簡練、體現報告的'主觀點。
署名:一般不超過三個,以對課題研究的貢獻大小排列。
摘要:中文摘要300字以內,常用200字以內。內容為“為什么做?”、“怎么樣做?”、“得到了哪些肯定或否定的結論”。英文摘要50個單詞左右,用第三人稱描述,時態是過去時。
二、正文部分
包含“引言”、“方法”、“結果分析”、“討論”、“結論”五大部分。當然在文字在表述上不需要一定按照五類的說法。
“引言”:即前言、問題的提出,必須和課題研究的內容相對應。
“方法”:即課題的對象與方法,
如果是實驗報告,需要闡述實驗研究的儀器、設備、材料、量表工具,使用的數據分析軟件等等。現在我們教師大都采用的敘事方式的闡述,寫明課題研究的設計程序、整個研究過程的客觀描述。
“結果分析”:文字表述和數據描述相結合,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在數據描述時,可以采用餅圖、曲線圖、條形圖等圖形幫助說明,在表格形式進行描述時,可以采用三線表格形式。
“討論”,討論包含以下內容:
討論預期與結果的一致性,判斷為什么一致。
討論本研究與其他的同類研究的異同,說明本研究的前瞻性與科學性。
討論還有哪些可以進一步研究的內容。
“結論”:簡單、明了。
三、附錄部分
包含“參考文獻”、“附件”兩個內容。
“參考文獻”:即時性強,不要引用許多年前的雜志或專著。格式如下:
專著的引用:作者。書名。出版社,版本及年代。
雜志上文章的引用:作者。文章名。雜志名,xx年第x期。
“附件”:非必要,有就附上。
結題報告的撰寫格式:
一般格式的標題序號撰寫方式如下:
“一、”“二、”……
“(一)”“(二)”……
“1。”“2。”……
“(1)”“(2)”……
科技項目格式的標題序號撰寫方式如下:
“1”“2”……
“1。1”“1。2”……
“1。1。1”“1。1。2”……
“1。1。1。1”“1。1。1。2”……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15
一、課題結題報告的結構及寫作方法
撰寫課題報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類型的課題報告由于其結構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寫課題報告,首先必須把握各類報告的特征。
教育技術研究報告是對某種教育現象的調查,經過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題目、引言、正文、討論或建議、結論等幾部分組成。
教育技術研究報告是教育實驗研究之后,對教育實驗研究全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客觀、概括地反映的書面材料。一般由題目、引言、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結論、分析與討論、參考文獻和附錄等幾部分組成。
教育經驗總結報告是對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積極探索而積累起來的經驗的系統化、理論化的書面材料。由題目、引言、正文、結尾等幾部分組成。
至此可見,課題報告的寫作形式是不盡相同的,但可以歸結為前言,正文、結論這種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課題報告。除了上述幾個組成部分外,還應有署名和參考資科兩個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對報告負責并表明對報告的所有權。附錄和參考資料是必須向讀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參考文獻是指在課題報告中參考和引用別人的材料和論述應注明出處、作者、文獻標題、書名或刊名、卷期、頁碼、出版機構及出版時間。
二、撰寫課題報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
引言是課題報告的開場白。引言部分必須說明進行這項課題研究工作的緣由和重要性;前人在這一方面的研究進展情況,存在什么問題;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計劃解決什么問題,在學術上有什么意義等。要求簡明扼要,直截了當。應該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對前人的工作隨意否定,或輕易斷言此問題前人沒有研究過,屬于
歷史空白,這是不妥當的。怎樣開頭為好,應根據課題報告的內容、各人的寫作風格等因素全面考慮后確定。但必須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著邊際,文不對題;或一步登天,言盡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
正文是課題報告的主體,占報告的絕大部分篇幅;是課題報告的關鍵部分,體現著報告的質量和水平。所以,必須重視正文部分的撰寫。各種不同類型的課題報告在
正文部分敘述的內容不盡相同。但要寫好正文部分,都必須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整理,經過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過程,最后得出正確的觀點。并以觀點為軸心,貫穿全文,用材料說明觀點。做到材料與觀點的統一,這是基本的要求。對初學者來說。往往易出現兩種毛病:一種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論點,而缺乏科學的論證;只有論點,沒有材料,缺乏說服力。另一種毛病是羅列大量材料,平鋪直敘,看不出其主要論點是什么。出現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沒有能以確鑿的論據來說明論點,做到論點與論據的統一。為了科學、準確、生動形象地表達研究成果,提高說服力和可信性還應減少不必要的文字敘述,而采用圖、表、照片來集中反映數據和關鍵的情節。當然,選用的圖、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準確無誤。
3.結論
課題報告的結論部分是作者經過反復研究后形成的總體論點,它是整篇報告的歸宿。結論必須指出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還有什么問題尚待研究。有的報告可以不寫
結論,但應作一簡單的總結或對結果開展一番討論;有的報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議;有的報告不專門寫一段結論性的文字,而是把論點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個部分。不論是哪種
類型的科學研究報告。都必須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揭示規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內容的簡單重復,更不是談幾點體會,喊幾個口號。寫結論必須十分謹慎,措詞嚴謹,邏輯嚴密,文字簡明具體,不能模棱兩可,含糊其辭。
三。撰寫課題報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重點應放在介紹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方面。課題報告的價值是以方法的科學性和可靠性為條件的,而這兩者又有內在的聯系,因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學的,才能保證研究結果是可靠的。人們閱讀或審查課題報告,主要關心的是如何開展研究,在研究中發現了什么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了沒有,是如何解決的。研究結果在現階段達到什么程度,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繼續解決等。因此,寫作課題報告,主要精力應花在方法和結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該項研究在方法上無懈可擊,從而不得不承認結果的可靠性。
·科研結題報告·德育結題報告·課題結題報告·怎樣寫結題報告
2.理論觀點的闡述要與材料相結合。在課題報告中怎樣使自己的觀點得到有力的論證,是應該關心的重要問題。論點的證實除了必須依靠邏輯的力量外,還需要依靠科學事
實的支撐,做到論點與事實相結合。課題報告一定要有具體材料,尊重事實,從事實中列出觀點。首先在論述過程中要處理好論點與事實的關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選好事實。
除了要注意事實的典型性、科學性以外,還要善于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來說明問題,揭示普遍規律。其次是恰當地配置事實,用事實論證,主要是用來幫助人們理解不熟悉的
論點。
3.分析討論要實事求是,不夸大,不縮小。在下結論時要注意前提和條件,不要絕對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經驗說成是普遍規律。
例:“小學生生活作文研究”報告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心小學,是一所先進學校,1996年3月,我校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的《小學生生活作文研究方案》被列為蘇州市教育科研“九五”立項課題,經過幾年的實踐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總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如下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生活教育理論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論借鑒和廣闊的研究天地。陶行知是我國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內容。作文活動本身是生活內容的一部分,在將來知識經濟時代,會成為一種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作文之內容即生活之內容,作文教學可以成為生活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間有多大,作文的領域有多廣,生活作文研究是我們在作文教學領域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2)寫作理論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佐證。寫作理論告訴我們,作文是生活的再現、反映、創造,學生的生活內容是學生作文的基礎,沒有豐富的生活,就沒有
內容豐富的作文。教師只有研究、了解、豐富、引導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學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領、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繽紛的色彩。
(3)生活作文是激發學生寫作動機的良好途徑。根據活動心理學原理,兒童的寫作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寫作的內部動力。寫作必須激發學生的動機。而語言的本質特征在于
它是社會的交際工具,生活教育理論指出,學生這個名詞,就是學習生活,學習人生之
道。學會生活,學會交際,是人發展的必須與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
學生的寫作動機,使他們樂寫、想寫,從動機走向目的。
二、研究的理論假設。
生活作文的概念假設。所謂“生活作文”,指的是教師通過研究和實踐,創設條件豐富學生生活,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學習寫作,提高學生認識生活、表達生活、思想、情感
的能力。
生活作文研究的重點,是尋找溝通生活與寫作的良好途徑,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導,也不是泛泛而談寫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學寫作文,指導學生寫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學會做人。
三、研究的目標。
生活作文研究的雙向協調目標假設。生活作文研究樹立了做人與作文的協調統一的目標,所謂“雙向”,即指向于做人的目標與指向于作文的目標,做人目標與寫作目標統一
,對各年級段的學生提出了生活目標和寫作目標,以期達到生活與寫作的同步前進,協調發展,最終為達到生活教育理論求真人的目標服務。
要在研究中,總結出生活作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提高教師作文教學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認識生活的能力,使學校成為作文教學特色學校。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與原則。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論的運用與發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博大精深,我們的首選策略是通過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來提高教育教學的自覺性,真學陶,得真經,開展生活教
育理論指導下的生活作文研究實踐,通過生活作文的研究實踐豐富生活教育理論的內容。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實踐才是深入的實踐,沒有生活教育理論來指導的生活作文
實踐是難以得真效的,膚淺的。
2、著眼于人的整體和諧發展。教育的終極目標應當是人的發展,我們要從人的發展的高度來開展生活作文研究。作文能力本身是生活教育內容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生命形態
的內容之一。我們著眼于人的整體發展,處好育德與育文的關系,特別加強了學校的德育工作,以德育促智育,以育人來育文,以作文來育人,來促進人的整體和諧發展。
3、追求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從教師與學生兩個層面達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全體教師協同研究,為完成生活作文研究工作而努力,又要根據自身條件,保持研究個性,尋找
能發揮自己所長的又能體現學校作文教學共性的模式。課題組教師開展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生活的研究》、《加強作前指導“點”“面”結合之研究》、《融情感教育于作文批改之中的研究與實踐》、《鼓勵性、針對性、主體性原則在作文批改中的運用》、《運用綜合講評方式,提高寫作修改水平》、《運用遷移原理,提高修改能力》、《自評自改欣賞性作文講評方法的研究》、《小學生生活作文的個性化指導》、《班隊活動與生活作文結合的研究》、《生活作文情境的創設研究》等子課題研究。從學生的層面上說,既要加強學生的作文基礎,又要實現在寫作中的個性發展,做到“保底不封頂”。
4、語文素養的整體和諧發展。作文教學改革不能離開了語文教學整體改革來進行,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表現,我們在進行生活作文研究中,與語文教學整體改革
相結合,特別是與閱讀教學相結合。
5、開展作文教學規律的探索。重視規律的探索,從實踐中得到經驗,從經驗中研究規律,規律即科學,尋找大面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規律與方法。在開展作文教學規律探
索中,注意繼承傳統、借鑒他人與創新,吸取傳統作文教學的精髓,認真總結生活作文教學經驗,在探索中學會反思,學會從生活教育理論高度反思教學現象,創造出
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經驗。特別加強了對生活作文基本規律的研究,對作文教學相關問題和基本問題的探討,對作文教學基本過程的研究。
五、主要措施和體會。
我們進行生活作文研究,首先理清的一個思路就是生活與作文的關系,即:作文即做人,教文以教道,生活與作文是統一的,生活作文是富于生活教育之中的。
生活作文的基本做法是:讓學生在認識生活中提高寫作能力,通過提高寫作能力提高對生活的認識能力。
生活作文主張:生活有情文有情——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善從文中品生活——指導學生認識生活;能以妙筆繪春秋——指導學生表達感受。
1、把生活作文置于整個教育觀念的改造的系統中來觀照。
教育觀念是教育工作的理性支撐,我們在生活作文研究中加強教育觀念的更新,在更新整個教育觀念基礎上進行生活作文研究。
在觀念改造工作中,我們開展了分層的逐步深入的工作,課題立項后,我們即成立了課題組,并不斷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組成成員。我們又成立了校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會,每月進行一次學習,編印一期《師陶活頁文選》,每學期編印一期會刊《求真》,參加第二、三屆全國中青年學陶骨干培訓。每學期有計劃地對全體語文教師、全體教師進行教育理論的學習、講座。編印摘編因特網網絡教育信息的《他山石》周報,成立教科中心組,定期學習,拓展教師的眼界,用科研的力量團結教師,領導觀念。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相關文章:
有關課題結題報告11-01
《課題結題報告范文》02-04
課題結題報告范文02-21
數學課題結題報告10-08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結題報告(通用10篇)04-09
省級課題結題報告(精選10篇)05-16
科研課題結題報告模板范文11-10
勞動教育課題結題報告04-07
校本研修課題結題報告范文(精選14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