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2-02-08 10:01:52 總結 我要投稿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1

  1、基本反應類型

  化合反應:多變一

  分解反應:一變多

  置換反應:一單換一單

  復分解反應:互換離子

  2、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正價)

  一價鉀鈉氫與銀,二價鈣鎂鋇與鋅,

  三價金屬元素鋁;一五七變價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

  二四碳;一二銅,二三鐵,

  二四六七錳特別。

  3、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步驟

  "茶(查)莊(裝)定點收利(離)息(熄)"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盛裝藥品,連好裝置

  "定":試管固定在鐵架臺

  "點":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收":收集氣體

  "離":導管移離水面

  "熄":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4、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步驟

  “一通、二點、三滅、四停、五處理”

  "一通"先通氫氣,

  "二點"后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三滅"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

  "四停"等到室溫時再停止通氫氣;

  "五處理"處理尾氣,防止CO污染環境。

  5、電解水的實驗現象:

  “氧正氫負,氧一氫二”

  正極放出氧氣,負極放出氫氣;

  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為1:2。

  6、組成地殼的元素

  養閨女(氧、硅、鋁)

  7、原子最外層與離子及化合價形成的關系

  “失陽正,得陰負,值不變"

  8、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口訣

  固體需匙或紙槽,一送二豎三彈彈;

  塊固還是鑷子好,一橫二放三慢豎。

  液體應盛細口瓶,手貼標簽再傾倒。

  讀數要與切面平,仰視偏低俯視高。

  滴管滴加捏膠頭,垂直懸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亂放,用完清洗莫忘記

  托盤天平須放平,游碼旋螺針對中;

  左放物來右放碼,鑷子夾大后夾小;

  試紙測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測。

  試紙測氣先濕潤,粘在棒上向氣靠。

  酒燈加熱用外焰,三分之二為界限。

  硫酸入水攪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濺。

  實驗先查氣密性,隔網加熱杯和瓶。

  排水集氣完畢后,先撤導管后移燈。

  9、金屬活動性順序

  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至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按順序背誦)

  10、"十字交叉法"寫化學式的口訣:

  正價左負價右,十字交叉約簡定個數,寫右下驗對錯

  11、過濾操作口訣

  斗架燒杯玻璃棒,濾紙漏斗角一樣;

  過濾之前要靜置,三靠二低莫忘記。

  12、實驗中的規律

  ①凡用固體加熱制取氣體的都選用高錳酸鉀制O2裝置(固固加熱型);

  凡用固體與液體反應且不需加熱制氣體的都選用雙氧水制O2裝置(固液不加熱型)。

  ②凡是給試管固體加熱,都要先預熱,試管口都應略向下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氣體難溶于水(不與水反應)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④凡是制氣體實驗時,先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導管應露出橡皮塞1-2ml,鐵夾應夾在距管口1/3處。

  ⑤凡是用長頸漏斗制氣體實驗時,長頸漏斗的末端管口應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點燃可燃性氣體時,一定先要檢驗它的純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氣體做實驗,最后一定要處理尾氣。

  ⑧凡是使用還原性氣體還原金屬氧化物時,一定是”一通、二點、三滅、四停"

  13、反應規律

  置換反應:①金屬單質+酸→鹽+氫氣

  ②金屬單質+鹽(溶液)→另一種金屬+另一種鹽

  ③金屬氧化物+木炭或氫氣→金屬+二氧化碳或水

  14、金屬+酸→鹽+H2↑中

  ①等質量金屬跟足量酸反應,放出氫氣由多至少的順序:Al>Mg>Fe>Zn

  ②等質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屬反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小放出氫氣越多。

  ③等質量的同種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屬反應,放出的氫氣一樣多。

  ④在金屬+酸→鹽+H2↑反應后,溶液質量變重,金屬變輕。

  15、金屬+鹽溶液→新金屬+新鹽中

  ①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新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時,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變重,金屬變輕。

  ②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新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時,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變輕,金屬變重。

  16、催化劑

  一變二不變(改變物質的反應速率,它本身的化學性質和質量不變的物質是催化劑)

  17、氧化劑和還原劑

  得氧還,失氧氧(奪取氧元素的物質是還原劑,失去氧元素的物質是氧化劑)

  18、用洗氣瓶除雜的連接

  用洗氣瓶除雜的連接:長進短出用洗氣瓶排水

  收集氣體的連接:短進長出

  用洗氣瓶排空氣收集氣體的連接:密小則短進長出,密大則長進短出

  19、實驗除雜原則:

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氣

  實驗檢驗原則:先驗水,后驗其它

  20、制氧氣

  二氧化錳氯酸鉀;混和均勻把熱加。

  制氧裝置有特點;底高口低略傾斜。

  21、集氣

  與水作用用排氣法;根據密度定上下。

  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氣體純度大。

  22、電解水

  正氧體小能助燃;負氫體大能燃燒。

  23、化合價口訣

  常見元素的主要化合價:

  氟氯溴碘負一價;正一氫銀與鉀鈉。

  氧的負二先記清;正二鎂鈣鋇和鋅。

  正三是鋁正四硅;下面再把變價歸。

  全部金屬是正價;一二銅來二三鐵。

  錳正二四與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記。

  非金屬負主正不齊;氯的負一正一五七。

  氮磷負三與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有負二正四六;邊記邊用就會熟。

  常見根價口訣:

  一價銨根硝酸根;氫鹵酸根氫氧根。

  高錳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價硫酸碳酸根;氫硫酸根錳酸根。

  暫記銨根為正價;負三有個磷酸根。

  24、化合價口訣二

  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

  三鋁四硅五氮磷;二三鐵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齊;全銅以二價最常見。

  25、鹽的溶解性:

  鉀鈉銨硝皆可溶,鹽酸鹽不溶銀亞汞;

  硫酸鹽不溶鋇和鉛,碳磷酸鹽多不溶。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2

  1.內容:在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氣體含有相等的分子數。

  即“三同”定“一等”。

  2.推論:

  (1)同溫同壓下,V1/V2=n1/n2

  (2)同溫同體積時,p1/p2=n1/n2=N1/N2

  (3)同溫同壓等質量時,V1/V2=M2/M1

  (4)同溫同壓同體積時,M1/M2=ρ1/ρ2

  注意:

  (1)阿伏加德羅定律也適用于混合氣體。

  (2)考查氣體摩爾體積時,常用在標準狀況下非氣態的物質來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質結構和晶體結構:考查一定物質的量的物質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時常涉及稀有氣體He、Ne等單原子分子,Cl2、N2、O2、H2雙原子分子。膠體粒子及晶體結構:P4、金剛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結構。

  (4)要用到22.4L·mol-1時,必須注意氣體是否處于標準狀況下,否則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團在水溶液中能發生水解反應,使其數目減少;

  (6)注意常見的的可逆反應:如NO2中存在著NO2與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數當成相對原子質量,也不能把相對原子質量當相對分子質量。

  (8)較復雜的化學反應中,電子轉移數的求算一定要細心。如Na2O2+H2O;Cl2+NaOH;電解AgNO3溶液等。

  高考化學基本知識

  化學史

  (1)分析空氣成分的第一位科學家——拉瓦錫;

  (2)近代原子學說的創立者——道爾頓(英國);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羅(意大利);

  (4)候氏制堿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紅三角”牌純堿獲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金獎);

  (5)金屬鉀的發現者——戴維(英國);

  (6)Cl2的發現者——舍勒(瑞典);

  (7)在元素相對原子量的測定上作出了卓越貢獻的我國化學家——張青蓮;

  (8)元素周期律的發現,

  (9)元素周期表的創立者——門捷列夫(俄國);

  (10)1828年首次用無機物氰酸銨合成了有機物尿素的化學家——維勒(德國);

  (11)苯是在1825年由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發現;

  (12)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定為單雙健相間的六邊形結構;

  (13)鐳的發現人——居里夫人。

  (14)人類使用和制造第一種材料是——陶

  高考化學知識點

  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夠獨立存在并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1)分子同原子、離子一樣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2)按組成分子的原子個數可分為:

  單原子分子如:He、Ne、Ar、Kr…

  雙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確切地說,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核不變,只有核外電子發生變化。

  (1)原子是組成某些物質(如金剛石、晶體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體)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質子)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3.離子

  離子是指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1)離子可分為:

  陽離子:Li+、Na+、H+、NH4+…

  陰離子:Cl–、O2–、OH–、SO42–…

  (2)存在離子的物質:

  ①離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電解質溶液中:鹽酸、NaOH溶液…

  ③金屬晶體中:鈉、鐵、鉀、銅…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類原子的總稱。

  (1)元素與物質、分子、原子的區別與聯系: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宏觀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構成的(微觀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單質(性質、結構不同)—同素異形體。

  (3)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質量分數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間互稱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一類原子互稱同位素。如H有三種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質量數、原子序數和核能態,而且其壽命足以被觀察的一類原子。

  (1)同種元素、可以有若干種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種元素的各種核素盡管中子數不同,但它們的質子數和電子數相同。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因而它們的化學性質幾乎是相同的。

  7.原子團

  原子團是指多個原子結合成的集體,在許多反應中,原子團作為一個集體參加反應。原子團有幾下幾種類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團(有機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質特殊性質的原子團,如—OH、—NO2、—COOH等)、游離基(又稱自由基、具有不成價電子的原子團,如甲基游離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質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團,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團后剩下的原子團。

  (1)有機物的官能團是決定物質主要性質的基,如醇的羥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個氫原子后剩余部分(· CH3)含有未成對的價電子,稱甲基或甲基游離基,也包括單原子的游離基(· Cl)。

  9.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僅是物質形態的變化。

  化學變化:變化時有其他物質生成,又叫化學反應。

  化學變化的特征:有新物質生成伴有放熱、發光、變色等現象

  化學變化本質:舊鍵斷裂、新鍵生成或轉移電子等。二者的區別是:前者無新物質生成,僅是物質形態、狀態的變化。

  10.溶解性

  指物質在某種溶劑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鈉易溶于水,卻難溶于無水乙醇、苯等有機溶劑。單質碘在水中溶解性較差,卻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機溶劑。苯酚在室溫時僅微溶于水,當溫度大于70℃時,卻能以任意比與水互溶(苯酚熔點為43℃,70℃時苯酚為液態)。利用物質在不同溫度或不同溶劑中溶解性的差異,可以分離混合物或進行物質的提純。

  在上述物質溶解過程中,溶質與溶劑的化學組成沒有發生變化,利用簡單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質與溶劑分離開。還有一種完全不同意義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鹽酸,鐵溶于稀硫酸,氫氧化銀溶于氨水等。這樣的溶解中,物質的化學組成發生了變化,用簡單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質提純出來。

  11.液化

  指氣態物質在降低溫度或加大壓強的條件下轉變成液體的現象。在化學工業生產過程中,為了便于貯存、運輸某些氣體物質,常將氣體物質液化。液化操作是在降溫的同時加壓,液化使用的設備及容器必須能耐高壓,以確保安全。

  12.金屬性

  元素的金屬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價電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電子,該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它的單質越容易置換出水或酸中的氫成為氫氣,它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亦越強。元素的原子半徑越大,價電子越少,越容易失去電子。在各種穩定的同位素中,銫元素的金屬性最強,氫氧化銫的堿性也最強。除了金屬元素表現出不同強弱的金屬性,某些非金屬元素也表現出一定的金屬性,如硼、硅、砷、碲等。

  13.非金屬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應中得到(吸收)電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應中越容易得到電子。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該元素的單質越容易與H2化合,生成的氫化物越穩定,它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強(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潑的非金屬元素。它與氫氣在黑暗中就能發生劇烈的爆炸反應,氟化氫是最穩定的氫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屬性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屬性也很強,它的最高價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強的一種酸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3

  1、有色氣體:F2(淡黃綠色)、Cl2(黃綠色)、Br2(g)(紅棕色)、I2(g)(紫紅色,固體

  紫黑色)、NO2(紅棕色)、O3(淡藍色),其余均為無色氣體。

  2、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雞蛋氣味

  的氣體:H2S。 3、熔沸點、狀態:

  ① 同族金屬從上到下熔沸點減小,同族非金屬從上到下熔沸點增大(指鹵素,C、Si相反)。 ② 同族非金屬元素的氫化物熔沸點從上到下增大,含氫鍵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溫下呈氣態的有機物:碳原子數小于等于4的烴、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點比較規律: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金屬晶體不一定。

  ⑤ 原子晶體熔化只破壞共價鍵,離子晶體熔化只破壞離子鍵,分子晶體熔化只破壞分子間作用力。

  ⑥ 常溫下呈液態的單質有Br2、Hg;呈氣態的單質有H2、O2、O3、N2、F2、Cl2;常溫呈液態的無機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類有機物一般碳原子數越大,熔沸點越高,支鏈越多,熔沸點越低。

  同分異構體之間:正>異>新,鄰>間>對。高考化學知識點⑧ 比較熔沸點注意常溫下狀態,固態>液態>氣態。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華的物質:碘的單質、干冰,還有紅磷也能升華(隔絕空氣情況下),但冷卻后變成白磷,氯化鋁也可;三氯化鐵在100度左右即可升華。 ⑩ 易液化的氣體: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劑。

  4、溶解性

  ① 常見氣體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極易溶于水在空氣中易形成白霧的氣體,能做噴泉實驗的氣體: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氣體:CO2、SO2、Cl2、Br2(g)、H2S、NO2。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尾氣吸收時要用防倒吸裝置。

  ② 溶于水的有機物:低級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鹵素單質在有機溶劑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與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機溶劑。

  ⑥ 硫酸鹽三種不溶(鈣銀鋇,前兩者微溶),氯化物一種不溶(銀),碳酸鹽只溶鉀鈉銨。 ⑦ 固體溶解度大多數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少數受溫度影響不大(如NaCl),極少數隨溫度升高而變小[如Ca(OH)2]。 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小,隨壓強增大而變大(氣體溶解度單位是體積比,不是g/100g水)。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4

  易錯點1忽視相似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易錯分析:在復習原子結構的有關概念時,一定要區別相對原子質量、質量數等概念,如易忽視相對原子質量是根據同位素的質量數計算得出,相對原子質量與質量數不同,不能用相對原子質量代替質量數計算質子數或中子數。還有要區分同位素、同素異形體等概念。在討論質子數與電子數的關系時,要分清對象是原子、還是陽離子還是陰離子,避免因不看對象而出現錯誤。

  易錯點2忽視概念形成過程導致理解概念錯誤

  易錯分析:在復習過程中有些同學易混淆膠體與膠粒概念,誤認為所有的膠體都能吸附離子,形成帶電荷的膠粒。實際上,蛋白質、淀粉等有機大分子溶于水后形成的膠體不能形成帶電荷的.微粒,也不能發生電泳現象,原因是溶液中沒有陽離子或陰離子(除水電離的微量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外)。再者蛋白質膠體在重金屬鹽溶液中發生變性,在一些金屬鹽溶液中由于其溶解度的降低發生鹽析。

  易錯點3忽視物質成分與概念的關系

  易錯分析:如純凈物的原始概念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發展概念是“組成固定”的物質,擴展了純凈物的范圍,如結晶水合物的組成固定。從同分異構體角度考慮,分子式相同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因此學習概念時要理解基本概念的發展過程,用發展的觀點看概念的內涵。中學常見的“水”有重水、鹽水、鹵水、王水(濃鹽酸、濃硝酸以體積之比為3:1混合,濃度不確定,組成不確定)溴水、氨水和氯水等。

  易錯點4混合物質組成的幾種表達方法

  易錯分析:復習物質組成的表達式,如分子式、化學式、結構式、結構簡式、電子式等,一要采用比較法找差異,如有機物結構式與無機物結構式差異,如無機物氮分子的結構式不是結構簡式。二要掌握一些特殊例子,如書寫次氯酸的結構式或電子式時氧原子應該在中間,而不是氯原子在中間。

  易錯點5熱化學基本概念與熱化學方程式不能融合

  易錯分析: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以下四點:

  (1)看是否為表示“燃燒熱、中和熱等概念”的熱化學方程式,表示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限制可燃物為

  1mol,產物為穩定氧化物,也就是燃燒熱對產物狀態的限制。

  (2)化學計量數與燃燒熱成正比例關系。

  (3)一般省略化學反應條件。

  (4)化學計量數特指“物質的量”,可以時分數。

  易錯點6書寫離子方程式時不考慮產物之間的反應

  易錯分析:從解題速度角度考慮,判斷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正誤時,可以“四看”:一看產物是否正確;二看電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題目限制的條件。從解題思維的深度考慮,用聯系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等化學原理來綜合判斷產物的成分。中學典型反應:低價態鐵的化合物(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鹽)與硝酸反應;鐵單質與硝酸反應;+3鐵的化合物與還原性酸如碘化氫溶液的反應等。

  易錯點7忽視混合物分離時對反應順序的限制

  易錯分析: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對化學反應原理提出的具體要求是:反應要快、加入的過量試劑確保把雜質除盡、選擇的試劑既不能引入新雜質又要易除去。

  易錯點8計算反應熱時忽視晶體的結構

  易錯分析:計算反應熱時容易忽視晶體的結構,中學常計算共價鍵的原子晶體:1mol金剛石含2mol碳碳鍵,1mol二氧化硅含4mol硅氧鍵。分子晶體:1mol分子所含共價鍵,如1mol乙烷分子含有6mol碳氫鍵和1mol碳碳鍵。

  易錯點9對物質的溶解度規律把握不準

  易錯分析:物質的溶解度變化規律分三類:第一類,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鉀、硝酸鉀等;第二類,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鈉;第三類,溫度升高,溶解度減小,如氣體、氫氧化鈉等,有些學生對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理解不清。

  易錯點10物質溶液中的電荷守恒

  易錯分析:“電荷守恒“在定性實驗與定量推斷結合類試題中的主要應用有:

  (1)確定未知離子:已知部分離子的物質的物質的量或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確認其中一種未知;離子是什么。解題時,先寫出離子電荷守恒關系式,再根據所缺的電荷確定離子種類(陰離子或陽離子)。

  (2)確定已知離子存在:給出n種離子可能存在,能確定(n-1)中離子一定存在,且能求出其物質的量,判斷最后一種離子是否存在。要列出電荷守恒式,代入數據判斷,若已知離子已滿足電荷守恒關系式,則最后一種離子不存在;若已知離子不滿足電荷守恒關系式,則最后一種離子一定存在。審題時要注意多個實驗之間的有關聯系,在連續實驗中,上一步的試劑可能對下一步的實驗有干擾。

  (3)任何溶液中的陰離子和陽離子同時存在,否則溶液不能呈電中性。

  易錯點11圖像與題目脫離

  易錯分析:解圖像與題目結合類題目的關鍵是識圖像(圖像中的點、線、標量等),聯反應(寫出先后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會整合(根據化學反應計量數,結合圖像判斷)。

  易錯點12不清楚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區別

  易錯分析:膠體與溶液的本質區別是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大小不同,膠體的本質特征: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在1nm和100nm之間。利用膠體性質和膠體的凝聚,可區別溶液和膠體。①膠體有丁達爾現象,而溶液則無這種現象。

  ②加入與分散質不發生化學反應的電解質,溶液無明顯現象,而膠體會產生凝聚。

  易錯點13忽視晶體結構計算方法和電中性原理

  易錯分析:晶體結構的分析方法:對于分子晶體,直接計算一個分子中所含各原子的個數,求得的化學式叫分子式;對于離子晶體(如氯化鈉型晶體)、原子晶體(如二氧化硅晶體)。一般采用分攤法:即先取一個最小的重復單元,然后分析最小的重復單元中原子、化學鍵的共用情況,即每個原子被幾個原子分攤,每個共價鍵被幾個單元分攤,最后計算一個單元凈含原子個數。確定化學式(不能稱分子式)。如氯化鈉型晶體:頂點分攤八分之一,棱點分攤四分之一,面點分攤二分之一,體點占一。如果能根據晶體結構確定每個原子形成的共價鍵,正確判斷元素的化合價,也可以根據各元素的化合價寫化學式。

  易錯點14機械類比元素性質

  易錯分析:在運用元素周期律時,推斷元素性質既要關注元素的共性,又要關注元素的個性,不能機械類比元素性質。同主族元素中族首元素的性質與其他元素的性質差別較大。例如氟的性質與氯、溴、碘的性質差別較大。鋰的一些性質不同于鈉、鉀的性質。同主族元素,相鄰元素性質相似程度大些,例如氮、磷、砷,砷的性質與磷的相似程度大些。

  易錯點15推斷元素缺乏整體思維能力,以偏概全

  易錯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知識熱點只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根據原子結構的一些數量關系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確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從而可以確定該元素的其他性質或元素的名稱等。二是從元素在周期中的位置推斷元素性質或進行幾種元素的性質或結構特點的比較。三是確定“指定的幾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解根據元素周期表推斷化合物的方法思路:定位置,推價態,想可能,比性質。

  易錯點16不熟悉元素化合物的典型物理性質和實驗想象導致推斷元素錯誤

  易錯分析:導致這類題推斷錯誤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1)對一下典型化合物的結構、性質不熟悉。

  (2)物質性質與物質結構不能聯系取來推斷,缺乏綜合思維能力。

  做好元素推斷題要重點要掌握以下內容:

  (1)短周期元素原子結構特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短周期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結構,如晶體類型,特別是形成多晶體結構,典型實驗現象。如硫在空氣中、氧氣中氧氣中燃燒的想象不同;

  (3)學會運用整體思維方法,將題目中的信息與問題中的信息結合起來推斷;

  (4)積累一些教材中不常見的化學反應。

  易錯點17機械運用平衡移動原理,忽視多條件變化

  易錯分析:對于可逆反應中多因素的變化,可以采用假設法分析平衡移動的結果。以改變體系的壓強為例,先假設平衡不移動,只考慮壓強變化所引起的容器體積的變化,是否使物質的濃度發生變化,若物質的濃度發生變化,則化學平衡會發生移動。若物質的濃度不發生變化,則化學平衡不發生移動。

  易錯點18化學反應基礎不牢,不會辨析離子能否大量共存

  易錯分析:解答離子共存問題要抓住以下幾個要點:

  (1)顏色問題,要記住一些典型離子的顏色。

  (2)離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幾個主要原因,特別是溶液的酸堿性問題和氧化還原性問題是很容易出錯的。

  易錯點19不會熟練運用守恒原理分析離子濃度關系

  易錯分析:任何電解質溶液都存在三個守恒關系:

  (1)電荷守恒,即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等于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

  (2)物料守恒,根據物質組成寫出物料守恒式;

  (3)質子守恒(即得到的氫離子總數等于電離的氫離子總數)。

  質子守恒可以由電荷守恒和物料守恒關系式推導。

  易錯點20不清楚電解原理,導致產物成分判斷錯誤

  易錯分析:理解電解原理并熟悉掌握陰、陽離子的放電順序是解答此類易錯點的關鍵。在電解時,如果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在電極上的放電往往會導致電極附近的溶液中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濃度關系,導致產物的不同,進而會引起電極附近的溶液的pH發生變化。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5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有毒,密度比空氣大,易液化、易溶于水(與H2O化合生成H2 SO3,SO2+H2O =H2SO3)

  (2)化學性質: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

  ②還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2SO2+O2=2SO3

  ③弱氧化性:SO2+2H2S=3S+2H2O

  ④漂白性:SO3可使品紅褪色(可逆,加熱又恢復紅色)

  (3)二氧化硫的污染

  ①SO2是污染大氣的主要有害物質之一,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

  ②形成酸雨pH<5、6,破壞農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酸性增強等等。

  ③含SO2的工業廢氣必須經過凈化處理才能排放到空氣中。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6

  (1)、濃鹽酸被二氧化錳氧化(實驗室制氯氣)

  (2)、鹽酸、氯化鈉等分別與硝酸銀溶液的反應(鹽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檢驗;溴化物、碘化物的檢驗)

  (3)、鹽酸與堿反應

  (4)、鹽酸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5)、鹽酸與鋅等活潑金屬反應

  (6)、鹽酸與弱酸鹽如碳酸鈉、硫化亞鐵反應

  (7)、鹽酸與苯酚鈉溶液反應

  (8)、稀鹽酸與漂白反應

  (9)、氯化氫與乙烯加成反應

  (10)、氯化氫與乙炔加成反應(制聚氯乙烯)

  (11)、漂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說明碳酸酸性強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較(HF為弱酸,HCl、HBr、HI為強酸,且酸性依次增強)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質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7

  熔化:熔化是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熔化要吸收熱量,是物理過程。如NaCl融化。液化: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液化時放熱。任何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溫度下,壓縮氣體的體積也可以使某些氣體液化。氨氣、Cl2等氣體易液化。催化: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改變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又叫觸媒。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風化:在室溫和干燥空氣里,結晶水合物失去全部或結晶水的現象。歧化:是同一物質的分子中同一價態的同一元素間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叫歧化反應。鈍化:使金屬表面不易被氧化而延緩金屬的腐蝕速度的方法。如Fe、Al等金屬在冷的濃硫酸或濃硝酸中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膜從而阻止內層金屬進一步被氧化。凈化:清除不好的或不需要的使純凈。①水的凈化:如將明礬加入水中可以使水中的懸浮物凝聚從而使水澄清。②氣體凈化:利用化學試劑將氣體中的雜質逐漸消除達到提純目的。酸化:加酸使體系由堿性或中性變成酸性的過程。如檢驗鹵離子時(鹵化物或鹵代烴)常常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銀;高錳酸鉀常加硫酸酸化;檢驗硫酸根常要先加鹽酸酸化。硬化:物體由軟變硬的過程。①油脂的硬化:不飽和酸甘油酯加氫后由液態油變成固態脂。②石膏硬化:在熟石膏中加水,一段時間后硬化,變成生石膏的過程。③水泥硬化:水泥加水之后,發生了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形成膠狀物,并逐漸凝固,形成固體過程。炭化:①干餾:將煤、木材等在隔絕空氣下加熱分解為氣體(煤氣)、液體(焦油)和固體(焦炭)產物。②用濃硫酸等將含碳、氫、氧的化合物(如糖類)脫水而成炭的作用,也稱碳化。皂化:皂化反應是堿催化下的酯水解反應,尤指油脂的水解。

  狹義的皂化反應僅限于油脂與氫氧化鈉混合,得到高級脂肪酸鈉和甘油的反應。這是制肥皂中的一步,因此得名。氣化:通過化學變化將固態物質直接轉化為有氣體物質生成的過程。如煤的氣化。氫化:有機物和氫起反應的過程,氫不活躍,通常必須催化劑存在才反應。增加有機化合物中氫原子數,使不飽和有機物變為飽和有機物,如將苯加氫生成環己烷,油脂氫化。活化:化學反應中,在相同溫度下分子能量不完全相同,有些分子的能量高于平均能量,稱為活化分子。發生有效碰撞的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是活化分子不一定發生有效碰撞。老化:塑料、橡膠等高分子暴露于自然或人工環境條件下性能隨時間變壞的現象。硫化:線性高分子中加入硫以后通過通過交聯作用而形成的網狀高分子的工藝過程。即是塑性橡膠轉化為彈性橡膠或硬質橡膠的過程。裂化:使長鏈的烴分子斷裂為短鏈的小分子烴的反應過程。我國習慣上把從重質油生產汽油和柴油的過程稱為裂化。高考寶典之所以被高三學生譽為最好的高考復習資料,是因為高考寶典非常講究針對性,抓住學生弱點和高考重點,成績提高就這么簡單。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8

  硫酸工業和硫酸

  (1)接觸法制硫酸

  反應原理:①造氣:4FeS2+11O2(g)=2Fe2O3+8SO2

  ②氧化:2SO2+O2=2SO3

  ③吸收:SO3+H2O=H2SO4

  分別對應的設備:①沸騰爐 ②接觸室 ③吸收塔

  具體措施:粉碎礦石、過量空氣、熱交換、催化氧化、逆流、循環、濃H2 SO4吸收SO3(防止形成酸霧)、尾氣處理(用氨水吸收SO2,生成(NH4)2SO3,再用H2SO4處理,便又可生成SO2)。

  (2)濃硫酸(98.3%)的特性

  ①吸水性:H2SO4易與H2O結合,并放出大量熱,所以濃硫酸常做酸性氣體的干燥劑(不可干燥H2S)。

  ②脫水性:濃H2SO4遇見某些有機化合物,可將其中氫、氧原子個數按2:1比例脫去,即為脫水性,C12H22O11 12C+11H2O(濃H2SO4脫水性)

  ③強氧化性:濃H2SO4與金屬、與非金屬、與具有還原性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如: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C+2H2SO4(濃)=CO2↑+2SO2↑+2H2O

  H2S+H2SO4(濃)=S+SO2↑+2H2O

  2NaI+2H2SO4(濃)= Na2SO4+SO2↑+I2+2H2O

  與還原劑反應濃H2SO4的還原產物都為SO2。

  常溫下,濃H2SO4使Fe、Al表面發生鈍化(生成致密氧化膜),而不發生產生氣體的反應。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9

  1.氧族元素概述

  (1)包括:氧(8O)、硫(16 S)、硒(34 Se)、碲(52 Te)、釙(84 Po)等幾種元素。

  (2)周期表中位置:VIA族;2-6周期。

  (3)最外層電子數:6e。

  (4)化合價:-2,0,+4,+6(O一般無正價)。

  (5)原子半徑:隨核電荷數增大而增大,即rO< Se

  (6)元素非金屬性:從O→Te由強→弱。

  2.氧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及遞變性

  (1)相似性

  ①最外層電子都有6個電子,均能獲得2個電子,而達到穩定結構。

  ②在氣態氫化物中均顯2價,分子式為H2R。

  ③在最高價氧化物中均+6價,分子式為RO3。

  ④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分子式為H2 RO4。

  (2)遞變性(O 、S、 Se、 Te)

  ①單質的溶沸點升高,氧化性減弱。

  ②氣態氫化物熱穩定性減小,還原性增強。

  ③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減弱。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10

  1. 區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離子、原子團、取代基的概念。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氣體元素、1~20號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變化中分子不變;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變,分子要改變。常見的物理變化:蒸餾、分餾、焰色反應、(膠體不要求)、吸附、紙上層析、蛋白質的鹽析、蒸發、分離、萃取分液、溶解除雜(酒精溶解碘)等。

  常見的化學變化:化合、分解、電解質溶液導電、蛋白質變性、干餾、電解、金屬的腐蝕、風化、硫化、鈍化、裂化、裂解、顯色反應、同素異形體相互轉化、堿去油污、明礬凈水、結晶水合物失水、濃硫酸脫水等。(注:濃硫酸使膽礬失水是化學變化,干燥氣體為物理變化)

  3. 理解原子量(相對原子量)、分子量(相對分子量)、摩爾質量、質量數的涵義及關系。 4. 純凈物有固定熔沸點,冰水混和、H2與D2混和、水與重水混和、結晶水合物為純凈物。 混合物沒有固定熔沸點,如玻璃、石油、鋁熱劑、溶液、懸濁液、乳濁液、(膠體)、高分子化合物、漂粉、漂粉精、(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堿石灰、王水、同素異形體組成的物質(O2與O3) 、同分異構體組成的物質C5H12等。

  5. 掌握化學反應分類的特征及常見反應:

  a.從物質的組成形式: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b.從有無電子轉移:氧化還原反應或非氧化還原反應 c.從反應的微粒:離子反應或分子反應 d.從反應進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應或不可逆反應 e.從反應的熱效應:吸熱反應或放熱反應

  6.同素異形體一定是單質,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差不多,但不能說相同。紅磷和白磷、O2和O3、金剛石和石墨及C60等為同素異形體,H2和D2不是同素異形體,H2O和D2O也不是同素異形體。同素異形體相互轉化為化學變化,但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7. 同位素一定是同種元素,不同種原子,同位素之間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基本相同。

  8. 同系物、同分異構是指由分子構成的化合物之間的關系。

  9. 強氧化性酸(濃H2SO4、濃HNO3、稀HNO3、HClO)、還原性酸(H2S、H2SO3)、兩性氧化物(Al2O3)、兩性氫氧化物[Al(OH)3]、過氧化物(Na2O2、H2O2)、酸式鹽(NaHCO3、NaHSO4)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11

  ⅰ、基本概念與基礎理論:

  一、阿伏加德羅定律

  1.內容:在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氣體含有相同的分子數。即"三同"定"一同"。

  2.推論

  (1)同溫同壓下,v1/v2=n1/n2

  (2)同溫同體積時,p1/p2=n1/n2=n1/n2

  (3)同溫同壓等質量時,v1/v2=m2/m1

  (4)同溫同壓同體積時,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羅定律也適用于不反應的混合氣體。②使用氣態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論。

  3、阿伏加德羅常這類題的解法:

  ①狀況條件:考查氣體時經常給非標準狀況如常溫常壓下,1.01×105pa、25℃時等。

  ②物質狀態:考查氣體摩爾體積時,常用在標準狀況下非氣態的物質來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質結構和晶體結構:考查一定物質的量的物質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時常涉及希有氣體he、ne等為單原子組成和膠體粒子,cl2、n2、o2、h2為雙原子分子等。晶體結構:p4、金剛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結構。

  二、離子共存

  1.由于發生復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氣體產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揮發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與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與oh-大量共存;pb2+與cl-,fe2+與s2-、ca2+與po43-、ag+與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電解質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與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與oh-大量共存;nh4+與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發生水解的離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條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須在堿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須在酸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這兩類離子不能同時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離子間能發生"雙水解"反應。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較強還原性的離子不能與具有較強氧化性的離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堿性的介質中由于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與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堿性條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由于發生2s2-+so32-+6h+=3s↓+3h2o反應不能共在。h+與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陽離子跟能水解的陰離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雙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與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發生絡合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與scn-不能大量共存;fe3+與不能大量共存。

  (5)審題時應注意題中給出的附加條件。

  ①酸性溶液(h+)、堿性溶液(oh-)、能在加入鋁粉后放出可燃氣體的溶液、由水電離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離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條件下具有強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條件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題目要求"大量共存"還是"不能大量共存"。

  6、審題時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溶液的酸性對離子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影響。如:fe2+與no3-能共存,但在強酸性條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與cl-在強酸性條件下也不能共存;s2-與so32-在鈉、鉀鹽時可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不能共存。

  (2)酸式鹽的含氫弱酸根離子不能與強堿(oh-)、強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堿時進一步電離);hco3-+h+=co2↑+h2o

  三、離子方程式書寫的基本規律要求

  (1)合事實:離子反應要符合客觀事實,不可臆造產物及反應。

  (2)式正確:化學式與離子符號使用正確合理。

  (3)號實際:"="" ""→""↑""↓"等符號符合實際。

  (4)兩守恒:兩邊原子數、電荷數必須守恒(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中氧化劑得電子總數與還原劑失電子總數要相等)。

  (5)明類型:分清類型,注意少量、過量等。

  (6)檢查細:結合書寫離子方程式過程中易出現的錯誤,細心檢查。

  四、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

  (1)根據元素的化合價

  物質中元素具有最高價,該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質中元素具有最低價,該元素只有還原性;物質中元素具有中間價,該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對于同一種元素,價態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強;價態越低,其還原性就越強。

  (2)根據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氧化劑的氧化性越強,則其對應的還原產物的還原性就越弱;還原劑的還原性越強,則其對應的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據反應的難易程度

  注意:

  ①氧化還原性的強弱只與該原子得失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而與得失電子數目的多少無關。得電子能力越強,其氧化性就越強;失電子能力越強,其還原性就越強。

  ②同一元素相鄰價態間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常見氧化劑:

  ①活潑的非金屬,如cl2、br2、o2等;

  ②元素(如mn等)處于高化合價的氧化物,如mno

  2、kmno4等

  ③元素(如s、n等)處于高化合價時的含氧酸,如濃h2so4、hno3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處于高化合價時的鹽,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

  ⑤過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12

  在高中化學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掌握的化學實驗的知識比較多,比如化學反應的變化,現在,實驗的順序等等都是常考的知識點。如果想要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實驗題,不僅要有基本的操作技能,還要知道實驗的原理。下面整理了化學的實驗現象給大家,讓大家能在化學實驗這一方面能有質的飛躍。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

  10.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混濁。

  11.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2.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3.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4.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5.點燃純凈的氯氣,用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6.向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8.一帶銹鐵釘投入盛稀硫酸的試管中并加熱:鐵銹逐漸溶解,溶液呈淺黃色,并有氣體生成。

  19.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

  20.將Cl2通入無色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質產生。

  21.在三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淀生成。

  22.盛有生石灰的試管里加少量水:反應劇烈,發出大量熱。

  23.將一潔凈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高考化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化學月考總結600字01-15

《齊桓晉文之事》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01-28

分數除法知識點總結01-28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01-17

高一化學集體備課總結12-29

有關除法的知識點總結01-19

大學c語言知識點總結01-16

嵌入式知識點總結01-07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5篇12-27

化學教學反思 -論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