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數學課程實施方案(精選5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數學課程實施方案(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課程實施方案1
一、數學學科發展現狀分析
在經過了一學年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對于計算還是會出現個別偏慢,易出錯等粗心問題.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依賴心理,畏難情緒。這個學期我應該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思維的發展、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長度單位,100以內的加減法(二),角的初步認識,表內乘法(一)(二),觀察物體(一),認識時間,數學廣角(搭配一)和數學實踐活動量一量比一比。
二、數學學科發展目標
。ㄒ唬┲R和技能方面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3、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6、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使學生知道“l時=60分”,學會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ǘ⿺祵W思考方面
通過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向學生滲透簡單排列與組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ㄋ模┣楦信c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單元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長度單位
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5.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第二單元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第三單元 角的初步認識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第四單元 表內乘法(一)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2.使學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乘法的口訣是怎樣得來的。熟記2~6的乘法口訣,比較熟練地口算6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五單元 觀察物體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4.通過以上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第六單元 表內乘法(二)
1.經歷編制7~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7~9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初步記熟7~9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計算。
3.會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編制口訣,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第七單元 認識時間
1、使學生認識鐘面,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
2、讓學生經歷1時、1分的時間,初步建立時分的概念。
數學課程實施方案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現代教育區別于傳統教育的顯著特征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個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和諧地發展。學生主體參與教學逐漸成為主體教育研究在教學領域的一個熱點問題,如何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幾年中,隨著新課改理念的逐步深入,小學數學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同時課堂教學中也產生了許多的困惑。為此,我校推出了小學數學“探究式”四環節教學策略,用以規范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從一年來的實施情況看,成效顯著,但也存在著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不夠,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不強,重教法輕學法等問題。為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創建主體參與型課堂,真正樹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的意識,結合“探究式”四環節教學策略的推廣使用,我們提出本課題研究。
二、課題的界定
“主體參與”有如下兩個含義:
。1)“主體參與”是指學生以認識的主體和思維過程的主體來參與課堂教學,體現在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性三個方面。
(2)“主體參與”并不排斥教師的作用,教師依然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學模式就是教學的一切,它包容了教學的所有方面,是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有機融合。
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是指學生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運用一定的科學方式,積極而又創造性地主動介入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從而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和提高素質的教學策略。
三、研究的目標
1.構建“以學生主體參與為前提,以問題解決為線索,以思維發展為核心”的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2.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養一批科研型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四、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所有知識都是被建構的,包括認知結構”,“數學應被兒童再發現或再建構”,“一個人的數學知識必須基于個人對經驗的操作、交流,通過反省來主動建構,??教師的重要任務是按照學生的思維模式,建立學生的數學意義,促進他們有意義的發現學習”。建構主義觀下的數學教學,不是學生對教師所授予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以學生已經具備的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的建構過程,是在每個學生業已存在的不同數學世界里,通過自身的內化重組,操作和交流,主動地進行建構的過程,其中教師應該是數學建構活動的深謀遠慮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評價者。
2、發現學習理論
發現學習的積極倡導者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主體主動地通過認知,獲得客觀事物的意義和意象,從而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他強調教師應當制訂和設計各種方法,創設有利于學生自行發現、探索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索取”過程。
3、數學的自身特點
數學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特點更需要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更需要學生的主體參與,用弗賴登塔爾的話來說,就是“讓他們經歷數學化的過程,這是數學教學的第一原則”。“探索是數學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自己去”發現”。全方位建構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學習主體,是現代數學教育的發展趨勢。
4、現代學生觀
現代學生觀包含四層含義:
、賹W生是學習的主體;
、趯W生是一個發展的人;
、蹖W生是一個獨特的、有完整個性和獨立人格的人;
④學生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其它三個方面能否能得到教師的尊重是基礎,否則學生的主體性就成為空談,F代學生觀強調要以提高學生的主動創新能力,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五、研究的內容
1.構建“以學生主體參與為前提,以問題解決為線索,以思維發展為核心”的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
2.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原則和實施策略。
六、研究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生是認識的主體。在實施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要創設帶有啟發性、探索性、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大膽猜想,凝練觀點。面向全體,給各層次的學生都提供表現自我、實現自身價值和獲取成功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真正實現“機會均等”。
2.探究性原則
數學既是系統的演繹科學,又是一門實驗性的歸納科學。因此,探究性既體現在邏輯思維方面,又體現在數學實驗方面。要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就要提供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空間和時間,通過觀察、實驗、分析、綜合、歸納、類比、猜想、抽象、概括等探索研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3.主動性原則
創設恰當的情境和平等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主動參與,拓展學生發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開展自己的創造力。
4.應用性原則
數學教學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把數學學習與現代的社會生活密切結合起來。
七、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小學各年級的課堂教學。
研究方法:以實驗研究法為主,以調查法、分析法、總結法為輔。
八、研究的步驟
本研究周期為兩年,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學習有關主體參與研究的理論,明確研究的意義;
(2)撰寫研究方案;
(3)成立課題組,明確研究分工;
2.研究階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
(1)各實驗校制定子課題研究方案和學段研究計劃;
。2)圍繞研究目標和基本模式,分學段開展研究,逐步構建和修訂各課型模式;
(3)做好研究材料的收集與整理。
3.總結階段:(20xx年1月——20xx年9月)。
數學課程實施方案3
一、指導思想:
為營造校園數學學習氛圍,弘揚數學文化,激發提高學習興趣,培養數學學習方面創新能力。我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各項數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了解數學、獲取數學知識的舞臺,在校園里形成濃郁的數學文化氛圍,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魅力,發現數學的無盡樂趣與無窮奧妙,進而產生一個良性循環,服務與提高自己數學的學習。
二、活動主題:
數學+探究=智慧+快樂
三、活動口號:親近數學 挑戰數學
四、活動內容:
1、數學日記
2、數學手抄報
3、口算及速算
4、數獨
5、24點游戲
6、數學智能
7、五子棋。
五、參加人員:
中心小學全體教師及學生、各完小數學教師及學生
六、領導小組:
組 長: 梁志法
副組長: 朱貴東 梁永強 陳為文
成 員: 朱貴偉 杜恩碩 倪曉燕 解學奎 胡善竹 解世章 陳兆祥 高興華 房東祥 王榮正
七、活動時間:
1、預賽:(10.8——10.25)
2、決賽:(10.28——11.7)
八、活動方式
各小學自行組織預賽,選出一定數量的參加決賽的選手到中心小學進行決賽。
九、活動過程
10.28下午兩點:
口算、速算比賽活動方案,(組織主持者:杜恩碩 管西秀)
一、活動目的:
1、加強學生對計算的熟練程度,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培養正確的計算能力。
2、通過競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重視口算(速算),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參賽對象:全鎮三至六年級學生(每班選出1名)
三、比賽地點:多媒體教室
四、活動過程
1、比賽方式
A、口算
、、口算題80道,時間為5分鐘。
、、同等時間內做對的題多為勝,同等成績的選手則根據書寫工整程度決定。
B、速算
每班選出的1名學生,在10分鐘內做對的題多為勝,同等成績的選手則根據書寫工整程度決定。
五、評比和獎勵辦法
1、最終評定成績為口算與速算成績相加。
2、各年級按照成績的高低,獎勵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三名,優秀獎若干名。
數獨活動方案:(組織主持:徐紀雷,張同飛)
一、目的:
1、認識數獨,掌握數獨的游戲規則和基本技巧。
2培養學生的分析、邏輯、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二、 參賽年級:中高年級
三、參賽辦法:
第一階段:初賽。
各學校自行組織初賽,組隊。每年級每班選出正式參賽隊員1人。參加現場年級決賽。
第二階段:現場決賽:
個人競賽:時間:15分;形式:單獨筆答;計分方式:每填對一個數計1分,上不封頂。
班級合作競賽:時間:5分;形式:班級合作筆答;計分方式:每填對一個數計1分,上不封頂。 比賽設置個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若干名(以個人成績為依據)。班級優勝獎1名。最佳合作獎1名(以班級合作成績為依據)。
初賽:各完小
決賽;多媒體教室
10.29下午兩點
數學24點計算比賽活動方案(組織主持者:王啟菊 張俊霞)
一、活動地點:多媒體教室
二、活動內容:三至六年級24點計算競賽。
三、活動具體措施:
1、以各完小各年級為單位,各年級開展數學活動競賽,每班選出1名。
2、由評委評出出各年級獲獎名單,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若干名
五子棋比賽(裁判:解學奎、陳修好、陳志榮、葛平山)
一、活動地點:中心小學
二、 參賽年級:三至六年級
三、參賽辦法:
第一階段:初賽。
各學校自行組織初賽,組隊。每年級每班選出正式參賽隊員1人。參加現場年級決賽。
第二階段:現場決賽:
同年級兩兩相對,三局兩勝,比賽采用淘汰制
最后決出年級冠軍,亞軍,優勝獎若干。
10.30
數學日記比賽
一、活動地點:各完小
二、 參賽年級:三至六年級
三、參賽辦法:
1、各學校自行組織初賽,各完小每年級選出兩篇優秀作品上交中心小學教導處。
2、教導處組織評審組,評出優秀作品出版。
數學手抄報比賽
一、活動地點:各完小
二、 參賽年級:一至六年級
三、參賽辦法:
1、各學校自行組織初賽,各完小每年級選出兩篇優秀作品上交中心小學教導處。
2、教導處組織評審組,評出優秀作品出版。
10.31下午兩點
數學智能比賽,地點中心小學多媒體教室。
數學智能實施方案(組織主持者:葛立榮 丁曉)
活動目的:為了改觀學生學數學難,做數學難的現象,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深化素質教育改革,落實我校質量立校的辦學理念,通過活動, 引導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視以及鼓勵更多的同學去關注數學課外知識,擴展數學視野,激發研究興趣,培養研究學習的習慣。
一、參賽對象 :全鎮一至六年級每班兩名學生。
二、比賽形式:采用閉卷形式抽測,
三、評獎方法:
以年級組為單位,設團體與個人兩類獎項
1 、團體獎項:以班級學生成績為依據,取團體優勝一名;
2 、個人獎項:年級組設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0名。
八、注意事項:
1.活動中各教師要積極動員所有學生參與,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顒舆^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志愿者進行精心管理和指導,培養學生服務意識,充分尊重理解學生。
2.在活動中要做好文字,圖片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組織好學生活動,記錄好學生活動成績。
3、活動中要善于發現具有管理能力,組織能力,主持能力的學生,并在以后積極進行指導,對于數學學習能力突出的學生年級要給予進一步了解與關注。
4、活動期間,請充分做好預案,關注活動安全,高效愉快的完成本次活動。
數學課程實施方案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研究教材,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2、促進教師改變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大程度地推進學生的發展。
二、活動組織形式
針對我校教學教研組的情況,有很多優秀數學骨干教學的帶動,通過觀摩課,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從優、缺點兩方面評價課堂教學及時給執數教師指出不足,真正創設良好的教研氛圍。
三、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教研組長教研組成員認真學習《數學課程》;
2、根據教研活動主題,主講教師要確定研究課的內容,說課時間,上課時間和聽課的時間;
3、上課教師做好充分準備,以吸引學生和聽課教師;
4、教研組成員,先通過聽上課教師說教材,說教學活動課程,大家根據講課教師內容的呈現,從各自的認識和數學經驗出發,給他提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讓他及時的調整數學活動方案,準備教學資料及教學用具。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活動時間:11月14日:15:15—15:55
地點:四(1)班
活動步驟與具體地注:
1、教研組長向組員明確本次教研活動任務;
2、由執教者說課;
3、觀摩研討課:四(1)班:《運算定律》。
各個教師分工做好觀摩記錄:
(1)李汶娟:記錄數學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時性。
(2)張文武:記錄教師課堂提問的次數和人數;
。3)李艷:記錄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和人數;
(4)秦敏:記錄學生的各種反映,各種表現的學生;
。5)熊艷:講課教對課堂教學突發事件的應急對策與采取措施的`處理辦法。
4、教師評課并進行摘錄:
組織教研組成員對照《教學課程標準》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動對本堂課進行記錄、分析、評議提出改進建議。
第三階段:
根據陳鳳老師提供的研究課例,全校教師就如何把“農村小學教學課堂有效教策略的研究”展開專題性大討論,使老師們在交流溝通中互補經驗,共享資源,在互相學習,相互交流中發現不足,帶動教研活動的發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校整體教學質量。
我們相信,只要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我校本教研活動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成果。
數學課程實施方案5
一、課題的提出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現代化的步伐越來越快。以計算機及網絡設施為基礎的信息技術介入教育教學的程度迅速得以提高。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相整合很快便成為新時期教學改革發展的一個熱點。
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要內容的信息技術是科學技術中的尖端領域,在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和使用等方面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超強功能,使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得以大大擴展。信息技術在教學輔助方面的優勢是明顯的,但各個具體學科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更優化,教學效果更顯著,就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的特點,恰當地運用,充分發揮其優勢。
隨著經濟建設的日益發展,學校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和推動下,教育現代化設施不斷完美:計算機在學校中的數量逐漸增多,日漸能滿足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和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需要;“校校通”工程逐步推開,我校連上因特網,為信息溝通、資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與考核的全面實施,為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普及應用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信息技術從一門單獨的學科逐漸進入學校的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學科教學的面貌產生了很大變化。
信息技術雖然在不少方面有著強大的效能,但是如何使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之中,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改變教學風貌,就成了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理論思考
(一)有關概念的界定
1、小學課程:在這里指學校根據上級課程計劃而開出的各門學科。
2、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是教師和學生在課程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來促進教學。主要有三個重點:
(1)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恰當地應用信息技術;
(2)不僅教師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使用信息技術;
(3)使用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
(二)研究思路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效整合的研究目的在于探求實現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學科課程教學過程有效整合的規律、策略和方法,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規律,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學效益。
①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對硬件建設,軟件建設和師生信息素養的基本要求,加快學校信息化的步伐;
、谛畔⒓夹g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的途徑,方法和策略,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③研究開發一批實用的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學科教學課件。
④撰寫有一定理論水平研究報告、論文。
、莘e累一批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和典型課例。
三、課題的研究目標
1、學生的教育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并形成運用信息技術引發“學生自主性獲取信息、運用信息,提高學習能力”的教學理論和模式;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使學生學會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獲取信息、運用信息、提高學習能力的方法、經驗和激勵機制;研究并探索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途徑和方法。
2、師資隊伍的建設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系統歸納、總結、提煉出不同學科內容、不同教學類型的有效整合的模式與方法;形成一批優秀的多媒體和網絡教學示范課例;構建多元、豐富的教學資源庫;系統提高學校教師信息化環境下教與學的能力。
3、學校的發展目標
通過課題的實踐研究,使學校的教育現代化水平得到整體提高,培養一個現代化科研型群體,使學校向教育信息化示范學校、先進學校邁進。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調查法、實驗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的途徑主要有:學習理論文章,參加媒體培訓,上好實驗課,撰寫論文小結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實驗法。通過一堂堂實驗課來探索媒體與課堂教學的很好整合,來觀察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來研究怎樣合理有效在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各門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
五、課題實驗內容
(一)完善組織機構,加強課題實驗管理
為使課題研究真正落到實處,學校實驗課題由分管教學的教導主任負責。在學校實驗課題之下,又根據學科教研的特點,分解出幾個下級課題,主要有語文組的《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研究》,數學組的《學生如何在信息環境下探究性學習》。各個課題小組定期開展研究活動。課題組之間階段性地進行集體活動,相互學習、交流、研討、總結,使課題研究工作做得扎實而有效。
課題組分工表
姓 名 專業職稱 研究專長 分工
王志明 小學高級 信息技術 課題主持人
鄒小華 小學高級 語文教學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研究
陳梅英 小學高級 語文教學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研究
徐建祥 小學高級 數學教學 學生如何在信息環境下探究性學習
(二)加強學習,轉變觀念,促進課題研究深入開展
為使課題研究規范而深入地開展,學校組織了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1、不定期搜集與課題研究相關的理論文章、教學案例等內容編訂成學習小冊子,發給課題組成員參考學習;
2、定期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活動,匯報實驗開展情況,探討發現的問題,總結實踐經驗;
3、按上級要求組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培訓與考核,整體提高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
4、抓住機會派教師外出學習,聽取專家的相關學術報告,聽取全國的、省市各級的優秀整合課,認真分析內化,指導自己的課題實驗;
5、請教科研專家來校講座,使全體教師能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掌握教科研方法,提高課題實驗能力……
(三)從學校實際出發,以課堂教學為陣地,扎實開展課題實驗研究
1、在傳統課堂里“點亮一盞燈”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歷經無數歲月的淘煉而不衰,說明其中自有合理、有效、富有生命力的內涵,但是隨著科技進步、時代發展、觀念改變,回首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方法,在直觀性、有效性和啟發性等方面,就會發現存在一些問題,適當地發揮以計算機技術為重要內容的信息技術功能,可以使課堂教學煥發亮麗的光彩。幾年前,我校就有一套裝備在多媒體教室的多媒體設備,因為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使用不夠方便,因此,使用效率不高。
(1)恰當而簡明的演示,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
教師為了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即便是在傳統方式的課堂教學中,也努力利用傳統媒體,增強直觀性、啟發性,幫助學生學習。如今有了多媒體設備,教師或從網絡上找尋相關課件,或自己動手制作課件,針對難點進行演示,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方式,在一節課上應用的時間不是很多,但應用的效果卻是顯著的.
(2)生動而豐富的演示,擴充了容量,強化了訓練,提高了效率。
隨著教師應用多媒體設備的熟練程度的提高。其功能也逐漸得以發揮,一套設備替換下了更多的傳統設備:小黑板、掛圖、卡片等,課堂的容量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訓練也得以強化,課堂效率提高了。
個別教師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帶動了同軌教師應用,逐漸地更多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了多媒體。
以傳統作為基礎,將傳統中有生命力的精華繼承下來,并且發揚光大,同時結合時代、科技的發展,將新的內容融入傳統之中,使傳統合上時代的節拍,跳動時代的脈搏,形成一種新的體系。傳統的悠久歷史內涵使該體系廣博、深刻,合乎時代節奏的新內容使該體系煥發蓬勃生機。
2、在網絡環境中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計算機接入網絡成為終端之后,既是探視信息海洋的窗口,也是作用于信息海洋的碼頭。帶學生進入網絡環境進行教學,給學生以更廣闊的學習探究空間,也給學生以更多展示個性的機會,因為網絡是無邊的,網絡也是互動的。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網絡,查詢資料,以補充課本教材信息的不足,還可以引導學生參加網上互動交流……
六 、實施步驟
根據課題組安排,結合本課題具體情況,擬定本課題實驗研究周期為1年半,即20xx年10月--20xx年6月。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階段:實驗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調查分析我,F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現狀,整理、收集各種數據。
2、組建課題組,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理論,接受相關知識培訓,上網查詢資源。
3、填寫課題申請書,設計實驗方案,制定實驗計劃,培訓實驗教師,認真做好實驗前的各種準備工作。
第二階段:實驗研究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1、結合各 學科課程的內容,探討現代信息技術與各科教學的有效整合點,進行教學設計、實施教學過程,探究“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2、組織教師編寫腳本,制作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多媒體教學與網絡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現代意識和創新精神。
3、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進行測量與分析,探討它對學生產生的作用和影響,優化網絡和多媒體軟件,研究網絡多媒體教學軟件開發中的一些理論、技術問題。
第三階段:實驗總結階段(20xx年01月--20xx年6月)
1、撰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的研究報告和相關論文,按科目分類整理,并加以綜述。
2、整理網絡和多媒體軟件腳本,進行教學反思,最終研制成果用多媒體教學光盤的形式向廣大教師推廣。
3、分析展示實驗成果,迎接上級領導和專家的評審鑒定。
【數學課程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數學課程建設方案(精選6篇)04-25
初中數學課程方案(精選9篇)08-23
小學數學課程復習計劃08-12
普通初中數學課程方案(通用11篇)07-27
幼小銜接數學課程總結(通用8篇)08-26
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1-28
【經典】實施方案02-23
(精選)實施方案02-29
實施方案[經典]10-01
實施方案(精選)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