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時間:2022-03-12 15:43:45 方案 我要投稿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精選7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精選7篇)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1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情境”主要源自中國古代文化(美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有情之境,和諧之境.情境教育實際是為受教育者創設一個可以激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的環境。對它的研究國內外已有很多。美國教育家杜威就十分重視情境教學,他主張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和教師正在對情境教學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教學,并取得了效益。譬如上海育才中學1977年試行的“八字”教學法;我國學者黎世法建立的“六因素單元教學”。法盧仲衡教授領導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學實驗所總結出來的“數學自學輔導教學方法”。胥長辰、劉學浩提出并論證的“學導式”教學方法,還有我們提出的“講練工程”等教學模式。課堂導入作為教學情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它作為專門的課題去進行研究還不夠深入,值得在教學中進一步探索,總結經驗。

  二、選題意義

  這里所說的問題導入模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和運用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直觀手段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等手段,營造適宜的氛圍,激起學生的情趣,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煉自己,提高自己。

  三、研究價值

  1、保障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創設問題導入模式,可以將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地顯現出來,幫助學生從數、形兩方面加以考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各種教學手段的引入,使學生在猜中學,做中學,改變了傳統課堂中的聽中學的單一局面,學生可以自主觀察、思考,學習形式的多樣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

  2、轉變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數學探究能力。

  學生一改被動接受的狀態而變得主動活躍,親身感受和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在參與的過程中,在自主的、積極的`探索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不斷發展自身的學習數學的探究能力。

  3、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促進教師對于教材的解讀。

  四、研究目標

  通過創設問題導入模式,引起學生心理的認知矛盾沖突,并使他們意識到,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這種矛盾的沖突,從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起學習的動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使課堂成為鍛煉學生才能,增長學生知識,培養學生個性的場所,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研究內容

  創設問題情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且與我們息息相關《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出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就要求教師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去設計富有情趣和有意義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現象”,聯系“生活畫面”,設計“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去感受客觀事物。創設各種情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生活中的許多數學現象學生不易理解,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實踐,將思維啟迪與操作相融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達到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具體思路如下:

  (1)根據教材內容,確定整合模式

  根據教材內容,或是在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階段,或是在知識的拓展與應用方面,創設教學情境,從而確定整合模式,為學生的主動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制訂教學設計方案

  根據認知學習理論預先制訂教學設計方案,從而避免盲目的實踐探索。由課題組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就教學設計的方方面面進行詳細論證,最后形成教學設計方案。

  (3)教學設計方案實施與反饋

  邀請校教研室及校評議組、校課題組、其它教研組老師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并對課題開展情況提出批評與建議。

  六、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我們提出了創設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入模式,在研究方向上有以下側重:

  (1)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教師的問題意識,提高教師把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的能力和技巧。

  (2)通過問題教學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達到全面發展。

  七、研究對象、研究方法

  由于課題組每個授課老師都是帶兩個平行班,每人分別取一個班做實驗班,一個班做對比班,再綜合分析各個老師從實驗中得出來的具體數據,這樣可提高可信度,實驗準備在本校高二年級進行。

  本課題主要運用情境化、實地性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在進行具體項目的研究時,則根據不同的研究領域及其特殊性,運用相關文獻法、行動研究法、調查法、案例研究法等開展研究。

  (1)行動研究法:開設研究課,并加以深入分析,通過課后教師評議、學生反饋情況提出改進方案,再開設研究課,繼續探索,逐步完善數學教學導入的新模式。

  (2)調查法: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研究課的教學效果作出評判,為下一輪行動提供借鑒。通過與各種類型學生交談,了解學生對課題研究課的看法,以彌補問卷調查法的不足。

  (3)案例研究法:通過了解開課、聽課老師的觀察結果,對課題研究課的教學情況作定性判斷開展案例研究。。

  八、技術路線

  我們的研究過程將分如下幾個步驟進行:

  1.課題準備階段

  ①成立課題組,搜集有關教學導入模式的文獻資料,總結同一研究領域的已有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完成課題設計方案。

  ②學習與創設問題導入模式有關的理論依據,積極開展理論學習與教學研究,認識導入新課時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③邀請專家為教師作講座,提高認識,解放思想。

  2、研究課題如何開題

  本課題正式立項后,將重點進行信息化平臺搭建工作的研究,進一步明確研究方向、理清研究內容、調整研究方案。查閱已有的研究成果,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認知心理學理論,增強教師在網絡教學中的作用。抓住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學生的學習方式設計、師生交互設計、自動答疑設計、教、學評價設計等幾個方面開展研究,做好開題工作。

  3.實驗研究階段

  按方案和計劃開展實驗教學研究,加強集體備課,同一教師備課過程對本節內容共性的認識,要求共性的東西在課堂上要落實,再有個性的發揮,設計教師具有良好活動情境的教案,探求情境設計的最優方法。并且圍繞課題的基本價值取向和各項內容開展研究(期間進行不定期的成果展示與評估),完成有關論文、教育教學案例和音像資料等。在研究過程中

  及時總結,積累資料,寫出階段性總結及召開階段總結交流會。

  4.總結階段

  系統分析整理資料,總結、鑒定實驗成果,完成結題報告《創設問題導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整理課題研究的相關成果(論文和案例、有關影像資料等),籌備結題。

  九、實施步驟

  1、前期準備:

  20xx年4月3日-4月15日課題申報和可行性分析,提出課題研究方案,組建研究隊伍。丁蘋年負責

  20xx年4月16日-4月30日學習制作課件的軟件的應用。尹玉枝負責

  20xx年5月1日-6月1日對“當今社會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進行調查,并整理調查報告。周婧負責

  20xx年6月2日-7月15日課題相關材料的收集。楊景艷負責

  20xx年7月16日-8月30日進行第一專題《信息技術背景下創設教學情境,激活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楊景艷王彬負責

  2、中期研究:

  20xx年9月-10月進行第二專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的研究

  20xx年11月-12月總結、匯報

  20xx年1月-2月進行第三專題《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

  20xx年3月-4月總結、匯報

  20xx年5月-6月進行第四專題《創設問題導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的研究20xx年7月-8月總結、匯報;撰寫研究報告。

  3、后期綜合、評估:

  20xx年9月-10月綜合四個專題的研究結果與研究報告,做結題準備

  20xx年11月-12月申請結題

  十、課題研究的成果

  1、階段成果名稱

  1.1《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幾點思考》,由丁蘋年負責;

  1.2調查報告《當今社會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的調查》,由周婧負責:

  1.3《信息技術背景下創設教學情境,激活數學課堂教學》,由楊景艷負責;

  1.4《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踐與研究》,由孫志新負責;

  1.5《創設問題導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由楊貴枚負責;

  1.6研究報告《創設問題導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王彬、尹玉枝負責。

  2、最終成果名稱

  2.1《創設問題導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丁蘋年、周婧負責;

  2.2《創設問題導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楊貴枚、楊景艷負責;

  2.3《創設問題導入模式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由王彬、孫志新、尹玉枝負責。

  十一、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組成結構

  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丁蘋年: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高級教師;

  副組長楊貴枚: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組員楊景艷: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王彬: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孫志新: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周婧: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二級教師;

  尹玉枝:天津市九十六中學,中學二級教師。

  課題研究小組:

  組長丁蘋年:13年教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學科組長,有豐富的教學和教學管理經驗。

  楊貴枚:11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高三數學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楊景艷:9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高三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突出。

  王彬:7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高一數學教師,知識結構全面。

  孫志新:9年教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初中數學教師,掌握熟練的教學技能。

  周婧:5年教齡,中學二級教師。現任高二數學教師,教學理念新。

  尹玉枝:4年教齡,中學二級教師。現任高二文科數學教師,計算機水平高。

  2課題組分工

  丁蘋年:主持課題研究的日常工作,調配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制訂課題研究計劃與進度,負責專題保障課題研究正常運行。

  楊貴枚、楊景艷:進行教學實踐,參與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實踐教學相關課例、資源庫等的建立與拓展。

  王彬、孫志新:收集資料,設計并參與課題相關教學實踐,相關教學資源的準備等工作,參與撰寫實驗報告。

  周婧、尹玉枝:整理課題研究中的過程性文件,包括文字材料及撰寫總結、結題報告等文字材料,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踐,整理課題研究中的過程性文件,包括問卷調研過程等。

  十二、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首先,課題主要參與者都是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都在一線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且分布在不同的的年級,是我校青年教師中的骨干力量。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基礎和比較豐富的經驗。參與者一直在研究教學改革方面的問題,對課堂教學以及學生也都有相應的研究,能夠很好的理解課程的新理念。課題組成員均有較高的寫作水平,擅長將研究發現提煉出研究成果。課題組成員年齡結構合理,精力充沛,為課題研究提供保障。此外,課題組成員思想要求進步,積極進去,敬業愛生,不斷追求自身的發展,在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迫切希望從事教科研工作。這也為課題研究能夠高質量的完成提供了主觀保障。

  完成課題的客觀保障條件:

  第一:學校有教師機房,學生機房,班里有大屏幕,教師可以隨時上網查閱資料也可以隨時應用多媒體與教學想結合進行教學研究。

  第二:課題研究方法多樣化,適合不同問題的探究和解決。文獻法有利于了解此類課題的研究現狀、前沿動態和指導課題的基礎理論;調查法有利于研究者在課題實施中發現個案的特色,規律性的東西,以便提煉和總結打下基礎。這些都為課題研究的進行和順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我校領導非常支持課題研究工作,對于課題研究中的合理需求學校都能給予幫助和滿足。

  我想,有這樣好條件的學校,有這些支持教育科研的領導,還有這些基礎理論的指導,更有這些勇于探索、不怕困難的老師團隊,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2

  一、課題名稱

  小學語文“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在學生與教師形成的學習共同體中,建立起自主建構、自我探索、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督的學習策略,通過“生生互助”“師生互助”的學習形式,實現共同發展的高效、快樂的課堂。

  在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的基礎上,我們學校將以語文學科的研究為帶動,以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為前提,落實新課程提出的目標,促進學生自主健康的發展,調整教學關系,構建學生自主互助學習型的課堂。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學校已經取得了許多成績,為了進一步深化這一課題的研究,推廣研究的結果,延伸課題的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三、確定實驗年級和人員

  4-6年級全部參與研究,1-3年級逐步滲透

  本著有一定研究基礎、責任心強、有創造力等原則,在各年級、各學科重點確定以下研究人員:

  語文:李文真、趙玲芳、趙瀅、吳敏瓊、鄭蓉、林水珍

  四、研究的目標

  1、研究個體教學特色,形成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

  2、建構有效教學策略,形成教學建議和常規;

  3、建立課堂評價標準,引導和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4、構建先進課堂文化,促進師生和諧健康發展;

  本項研究在我們學校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氛圍。多數教師能夠正確把握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理論基礎。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下面的近期目標:

  1、讓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活動的最大熱情;

  2、多數教師在教學中奠定合作學習的基礎,形成學生互助學習的習慣和氛圍;

  3、部分教師形成自己個性的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并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有一定的研究方向。

  五、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語文學科課型推廣與研究

  1、推廣單元授課教學模式。“單元授課模式”的研究分為三個層次:

  (1)“課型研究”,以一個單元為教學單位,自主確定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型,一般用3-4課時完成一個單元的授課任務;

  (2)“學案研究”,課堂學習形式的研究,就是確定學生采用什么方法,如何掌握知識,并落實教學效率的研究;

  (3)“反思研究”,對于一節課的反思,由過去對教師的語言和行為作重點反思,改為對學生參與程度、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2、立體式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多數教師能夠接受在課堂上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做到“以讀促教”。以前因為缺少讀書資料,“主題學習叢書”“語文拓展閱讀”等材料已經解決了研究的困難。

  本學期,我們規定語文教師根據年級的不同,每篇課文至少拓展1-3篇閱讀材料,具體研究的內容可以借鑒“單元授課模式”的三個層次。

  3、當堂矯正反饋。學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內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師的糾正和反饋,教師應該通過檢測,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將正確的信息及時地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糾正學習行為。

  4、小組劃分。為形成有效的合作小組,在編排小組的時候,一般本著優生、學困生互相搭配的原則,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也可采取兩人合作的有效做法。

  教師在充分利用合作小組的同時,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學生形成比較和諧的合作習慣,以便于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自主、互助學習。

  六、研究的步驟

  1、20xx年9月份—12月份為探索實施階段。

  每位教師在學習、討論、探究的基礎上,明確研究的內容,把握研究的方向,探索自己自主、互助、高效、學習型課堂教學的特點,并逐步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學校實驗領導小組推門聽課檢查實驗落實情況。

  2、從20xx年1月份—6月份開始,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學科特色使用階段。

  每位教師都能自如地根據本學科的特色進行授課,并且取得很好的效益,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3、20xx年9月—12月份,加強集體備課活動,集思廣益。

  在自主互助學習型的課堂教學中,進一步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精神,屬于學生的自由空間加大,本階段就針對在課堂操作中生發的影響教學效率的問題進行進行集體研究,探索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本階段中,學校將組織研究課、公開課、示范課等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展評活動,并且將從中選出部分優秀教師通過研討會、交流會等形式交流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及時釋疑答惑,推進課堂教學學科特色模式的順利行。

  4、20xx年1月—5月份,研究展示階段。

  學期結束前,教師們根據自己的實踐研究,要拿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個性教案,形成自己個性的教學模式。可以組織側重學案設計的評選活動。

  5、20xx年6月,研究推廣階段。

  在總結本學期的研究結果后,我們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下學期的大范圍推廣研究方案。

  七、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本學期領導聽課的重點放在學生的綜合素養上,充分了解教師是否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是否給學生一點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是否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探究;

  是否給學生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是否給學生一個懸念,讓他自己去質疑;

  是否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

  是否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

  是否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是否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發展。

  通過聽課調查了解教師的具體研究情況。

  通過對學生的咨詢了解調查教師的實際研究情況。

  2、問卷法。教導處將進行學生問卷調查,了解教師實際的研究情況,及時發現研究中的問題。

  3、交流法。通過教研組以及學校組織的集體研究交流,考察教師研究的具體程度。

  4、測評法。充分利用一些活動,采用一些簡便、易于操作的現場測評方式,對課堂教學效率進行實際的考評。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小學語文“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施方案,最終要通過真實的課堂,展示研究的結果。

  我們將保存學校組織的各種圍繞課堂開展的具體活動材料,如:教學案例;課堂實錄等。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3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口語交際的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但老師們往往輕視這一環節。

  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由于受民族方言影響,不能在交際情景中用普通話準確的表達。民族地區學生由于視野的局限,在交際情景中無話可說,缺乏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興趣。

  因此,我希望利用課標要求和“教學排序”等理論,研究出適用性,操作性強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的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二、課題界定

  “民族地區”,主要指少數民族聚居區。“口語交際教學策略”是指在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中的序列計劃。師生間連續的'有實在內容的交流技巧及對數學活動的調節,控制過程。

  本課題以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學校三四年級口語交際教學活動的調查為基礎,針對其現狀展開研究。

  三、課題支持性理論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

  2、孟軻指出:“盈科而后進。”

  3、美國查爾斯M拉格魯斯的“教學排序”論。

  四、研究內容

  1、調查民族地區小學中段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展開分析,指導研究。

  2、在教學活動中探究科學的序列計劃與交流技巧。研究對教學活動的調節,控制。

  五、研究過程

  1、調查階段(20xx年6--8月)。調查恩施州部分學校三四年級口語交際教學活動的現狀,完成課題方案的設計,向恩施州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課題,請求立項。

  2、思辨階段(20xx年9月)。深入學習孟軻及拉格魯斯的教育理論,與實際聯系,展開分析,指導研究。

  3、實施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5月),在理論指導下展開學習實踐,實施研究。并請專家指導,以手記等形式展開中期研究成果。

  4、總結階段(20xx年6月至8月),總結,反思,撰寫結題報告,上交研究成果。

  六、預期成果

  1、調查報告一份

  2、研究隨筆,案例,教學反思,小論文若干篇

  3、結題報告一份

  4、反思隨筆若干篇。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4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識字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同學語文素養的基本要求。下面,談一談我們在第一階段將如何實施,培養同學識字的興趣。

  一、研究教材,一起學習討論合適的教學方法。

  我們課題組的全體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和各種書報不間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以期在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同學的識字興趣。

  1、要創設識字情境,激趣樂學。

  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寬松、愉快的環境,使同學心情愉快,樂于思維,勇于探索。特別是低年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教師更要順應兒童心理,巧妙地創設各種有利于同學識字的情境,以調動同學識字的興趣。我在識字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教學需要動身,依據識字內容創設一些具體場景和氛圍,激發和吸引同學主動識字。讓同學先感知、體驗,后理解運用。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掛圖、投影、多媒體、扮演、繪畫、音樂協助同學識字。比方,在學習“雞”字時可結合情境圖,讓同學說說生活中小雞的樣子,并扮演一下小雞走路的神態動作,學學它的叫聲等。這樣,籠統的“雞”字與同學的生活經驗和好奇心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樣同學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識字,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識字效果。語文源于生活,但最終要回歸生活,這是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根據同學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動身,把識字與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再如,學習“土”“大米”“地”等字時,教師可借助掛圖,通過繪聲繪色地描述,帶小朋友們走入童話世界,這樣,枯燥的識字就成為同學積極探求的目標,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困難迎刃而解。因此我們要徹底改變以往封閉的識字教學局面,創設一個開放多維的教學環境,拉近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距離。

  2、多動手實踐,激趣樂學

  識字教學中,可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因此,在識字中,要充沛讓同學去實踐,去動口說、動腦想、動手畫、說一說、猜一猜,這樣,就可以從大量的感性認識過渡到對字義和用法的理解。同時也會變枯燥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愿學樂學。比方,在學習“打”“拍”“拔”“跳”“跑”等字時,可讓同學做一做動作,在運動中學字認字。再如,在學習“羊”“犬”“鳥”“鴨”等與動物有關的字時,可讓同學編童話故事并演一演,在自身導演的故事中當主角,既有了展示才氣的機會,又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達到了自主識字的目的'。由于活動是綜合性的,不但完成了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又培養了同學對字的應用能力,還培養了同學勤于動腦、勇于探索的精神。

  3、探索不同學法,激趣樂學

  在單調冗長的識字過程中,簡單機械、枯燥無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同學的厭煩情緒,同學最容易發生疲勞,從而影響同學的學習效果。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堅持同學識字的熱情,增強識記效果呢?

  (1)、猜謎法:如教“秋”字時,我們可以出示謎語:一半綠油油,一半紅通通,待到豐收時,農民笑呵呵。

  (2)、拆字法:漢字里的合體字很多,多數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來記憶,如木子李,弓長張,上“立”下“十”辛辛辛,上“艸”下“田”苗苗苗。

  (3)、編順口溜,在課堂上編一些兒歌順口溜協助同學識記生字,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區別“有、友、左、右”等字時,我們可以把這些字編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順口溜;如教“朋”時,可編成兒歌“兩個月亮并排走,一會就成好朋友”。

  (4)、比較法。漢字在文本里的出現遵循了先易后難先繁后簡的原則,所以由獨體字可引出許多新字,如教“法、丟”時,我們可先復習“去”字,再以舊字帶新字,編成一句兒歌:“去”字頭上戴斜帽,丟丟丟;“去”字旁邊冒水泡,法法法。另外,給所學的字添減筆畫,也可帶出許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這樣既能互相比較,又能達到識字目的。

  (5)、形象記憶法。小同學善于聯想,如記“當”字時,可以對他們說: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樹還直立著。當了解到蠶的作用時,可以說“蠶”就是天下最好的蟲。

  (6)、玩中學的游戲教學也是一種好方法。如在教學形聲字時可以把偏旁和獨體字寫成許多卡片分給每個同學,請某個同學舉著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講臺上來。如“女字旁”站上來,問誰來和我做朋友?下面就會有好幾個小朋友上來和他站一起,如“子”“馬”“乃”“生”“未”“且”等,上來要說:“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媽,媽媽的媽”;“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好,好人的好”……

  教學形近字也這樣玩著學,如獨體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幾個字,請某個同學舉著獨體字站在講臺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學上來和他做朋友,輪流上來湊字,等于是換偏旁練習,鞏固了這樣的形聲字。

  三、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具學具,增強同學識字的興趣。

  教具學具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也是教育的物質條件和基礎。它可以提高同學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將根據教材特點,制作一些合適的教具學具,比方,生字卡片、頭飾、大轉盤、蘋果樹等。

  四、定期不定期的交流識字教學經驗。

  課題組的教師要經常聚集在一起,討論交流課堂上積累的比較好的識字教學方法,一起學習,運用。

  五、安排同學收集識字資料。

  識字無處不在,它不只發生在語文課上,學習的資源和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下,同學有廣闊的學習活動空間和時間,教師平日要注意教導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認真廣泛積累識字資料,做一個在生活中識字的有心人。廣泛利用書報、影視媒體、商標、招牌、廣告、網絡等資源,拓寬同學的識字渠道。定期開展識字交流活動,讓同學向他人展示自身的識字效果,分享收獲的喜悅,這樣做增強了同學的成績感和自信心,課外自主識字的勁頭會更足。在課外識字積累中,還可鼓勵同學把收集到的識字資料,如商標、小食品、藥盒、剪報等編成《識字小手冊》,并根據自身的喜好命名,評出最佳小編輯,編匯而成的手冊還可在圖書角中展示、傳閱,增強識字的覆蓋面。這樣做,不但培養了同學的動手能力,還調動了其課外識字的積極性,等于為同學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讓他們在識字的自由王國中展翅飛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們只有把識字興趣的激發與調動放在識字教學的首位,注重課內外的有機統一,在識字教學中才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5

  為了把校本研修工作落實到實處,并能扎扎實實的開展,真正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廣闊的空間,進而促進學校辦學水平的總體提高,達到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特制定校本研修和微型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方案。

  一、校本研修的組織和管理體系

  (一)校本研修的管理體系:建立學校、教研組、備課組“三級管理”研修體系。

  1、校本研修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校本研修質量評價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3、校本研修組織實施小組

  組長:

  副組長:

  (二)各組織機構職責

  1、學校領導小組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學校實際,提出落實校本教研的具體措施,組織全校性的校本教研活動,開展對本校課堂教學的評價工作,選拔本校的課改骨干教師和優秀骨干教師,加強對學校各學科組校本教研的規劃管理,總結,推廣校本研修的.經驗。

  2、以各教研組為單位,建立學科校本研修小組。

  其主要任務是規劃本組的校本教研活動,組織每周一次的研修活動,落實區、校級校本管理機構的任務,確定本學科校本研修的專題,組織開展同伴互助和案例研究。

  3、以學科備課組為單位,建立學科年段研修小組。

  組織本組教師研究和解決在課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督促教師自覺進行自我反思。

  落實學校、學科組的校本研修任務。

  4、教研組要提交校本培訓計劃,確保校本培訓主題、內容源于教育教學實際需要。

  二、時間安排:

  1、20xx年xx月xx日~xx月30日(第一輪xx月15日,第二輪xx月30日)

  (1)制定學校校本研修工作計劃,并上報區有關領導。

  (2)各教研組對教師進行宣傳和動員工作。

  (3)各教研組作好研修課題申報工作,擬定學科組研修課題實施計劃,設計實施方案并于xx月20日前教務處(高中交新校區教務處,初中交老校區教務處)

  2、20xx年xx月21日~20xx年年11月30日

  ①根據區領導對規劃的審批意見開展校本研修的第一階段活動。

  ②對研修活動進行資料積累。

  ③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

  ④各教研組對前期工作開展情況作匯報(書面和召開專題研討會),由教務處組織。

  3、20xx年12月一20xx年1月

  ①在對第一階段工作總結的基礎上,對下階段校本研修工作進行進一步的規劃和部署。

  ②接受第二階段的檢查工作

  4、20xx年2——20xx年4月

  (1)各教研組研修課題全面總結工作。

  (2)接受學校質量評價小組的驗收。

  5、20xx年5月

  接受區師培與教育研究中心的組織驗收。

  三、校本研修的管理

  1、教務處組織教研組制定學期研修計劃,并由教務處審核。

  2、教務處實行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結果制度,每周一次與集體備課時間同時進行。

  3、教研組根據區師培與教育研究中心擬定的研修課題,提交各備課組選擇。

  4、教研組長參與研修并實行考勤。

  5、各備課組長做好研修活動過程記錄和研修活動總結。

  6、各教研組每一階段向教務處匯總活動情況。

  四、校本研修的評價及獎勵。

  (1)根據對研修資料和研究課查驗的情況評定等第,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

  (2)每學期末,學校對教研組、備課組,開展活動情況進行總結、評定,評選先進教研組、先進備課組,并予以量化,一定獎勵教研組長、備課組長。

  (3)凡未組織校本研修的教研組教研經費人平扣30元,不合格的教研小組人平扣xx元。

  (4)凡是取得優秀成果的教師個人在職稱評定,區級優秀,名師選拔上享受優先和加分待遇。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6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校教科研工作向縱深發展,增強老師們的科研意識,提升我校教師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努力實現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的戰略轉變,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特制訂xx中學校本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據“小步子、低臺階、快節奏、求實效”的原則,從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小現象,小問題,小策略入手,通過校本課題研究的形式,引領教師人人開展教學行動研究,建立“人人有課題,個個在研究”的校本課題研究機制。

  在校本課題的研究中,探索總結教研、科研、培訓互相促進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組織機構

  組長:王鵬喜常務副組長:馬文福、王煒

  副組長:劉興瑞、劉金泉、吳戰平

  辦公室主任:高飛副主任:孫飛馬銳王友均

  成員:全體行政領導及學術委員會、督學委員會成員

  三、實施目標

  以學校教研督導室--年級部—各部室--中心—學科組--教師個人為依托建立“教師課題研究”體系,充分調動我校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養成科學探究的好習慣、好方法,使每位教師能在研究中不斷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豐富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升專業素養,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總體思路

  在教研督導室的指導下,學校各處室、中心、年級部搭建教育教學研究平臺,組織聯合教研,各年級以學科組或個人為單位組織研究團隊,引導教師立足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實際,觀察發現教育教學現象中存在的問題,在常規教研活動中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解決問題,提煉形成教育教學策略,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通過校本課題研究,真正形成“校本化行動、低重心運轉、小步子發展”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

  1、校本化行動。

  強調課題研究立足學校、立足教師、立足學生、立足課堂,依據現代教育科學理論,制定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扎扎實實開展行動研究,全力解決本部室、中心、年級部、學科的教育、教學實際問題,讓教師樂研。

  2、低重心運轉。

  降低教育科研管理重心,倡導以年級、中心、部室、學科組、教師個人為單位,選擇教育、教學實踐中最實際、最迫切和最突出的問題,開展課題研究。

  3、小步子發展。

  每學年為一個周期,學年初確定研究課題,申報立項;學年中通過半年或者幾個月的探索,解決一個關鍵性的突出問題;學年末整理成果,申請結題鑒定。

  五、計劃安排及實施流程

  (一)籌備階段

  明確開展校本課題研究的目的,研究開展課題研究的策略與方法,制定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二)發動階段

  學校由教研督導室組織全體教師開展校本課題研究的宣傳、發動活動,年級部組織學科組討論學科開展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使所有教師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方法、步驟、任務,調動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的積極性。

  課題研究切忌走形式、擺花架、應付材料等作法,注重實效,注重成果積累和推廣。

  (三)實施階段

  校本課題研究本著立足課堂,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現實問題,穩步推進的原則,采取全面鋪開,典型示范,協作研究的策略,把課題研究做實、做細、做深。

  1.認真選題。

  各年級部、各處室、中心根據教師自己感到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查閱、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本學期的研究題目。

  選擇課題,須是在教育教學或管理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一般只針對教學實際或管理中存在的一個問題開展研究;所選課題一般應是所任學科或所教班級在教育教學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是教學過程或管理中的一個環節、一個要素、一個問題、一個章節、一個單元或某一個專題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種現象、一個案例等。

  要求各部室、中心每年研究一個校本課題并結題;各年級部語、數、英學科組每年研究不少于3個課題并結題,其它學科和各部室、各中心每年研究不少于一個課題并結題。

  2.課題申報。

  一個課題的研究者可以是一位教師、可以是教師團隊,也可以是一個學科組或部門或中心。

  (一個課題組成員不超過三人)。

  參加校本課題研究的教師,向學校提交課題,經過審批后,填寫《校本課題研究申請·評審書》,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和主要成員,明細課題研究的主要措施。

  3.課題審核

  學校組織力量對教師提交的課題進行審核,在規定的時間集中申報立項,由教研督導室組織人員對教師申報的課題進行審核,下發立項通知書,特別有價值的,將被立項為縣、市級重點科研課題。

  4.課題管理

  教研督導室要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組織校本課題承擔教師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教研督導室定期組織校內研究相同問題的研究團隊進行校內研討,為年級間、學科組間、課題組間搭建交流的平臺,分享經驗,交流困惑,互相啟發,促進各自的研究深入;學校教研督導室每學期組織一次課題開展情況調度,指導課題承擔老師整理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5.結題鑒定

  每學年結束前,教研督導室組織人員對各學校教師開展的校本課題研究進行成果鑒定、評獎,教研督導室將向縣教研室、縣教科所選送優秀教師課題研究成果。

  獲得一等獎的研究成果將在全縣范圍內進行推廣。

  (四)總結階段

  對一年來的做法、成果、存在的問題進行階段性總結,開展評比活動,召開表彰會,總結經驗,逐步推進小課題研究深入發展,積小課題為大課題。

  開展課題研究匯報展示課活動。

  六、校本課題研究量化與考核

  學校將量化考核辦法,對各部室、中心、年級、學科組、教師個人參加小課題研究的工作情況進行量化考核。

  對年級的考核結果計入對年級的教科研督導評估中,對學科組、教師個人的考核結果由年級計入備課組、教師個人的量化考核中。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篇7

  一、課題的提出

  1、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新課標倡導課堂教學不但要關注知識的傳授,而且要學生學的過程,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體驗。因此,我們期望通過這一課題的研究倡導一種學生積極、主動、熱情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包括課前準備、課堂交流、課后拓展。

  2、學校發展的需要。學校通過上階段試行課堂發展性語言評價的實驗,已形成了自主、合作、互動的課堂學習氛圍。因此,在這一階段我們將進一步拓展,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會學。

  3、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要改變課程內容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我校學生知識面窄,見識少,因此制定五個“W”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課題研究內容

  課程目標決定課題研究內容。我校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辦校水平、師資力量、學生實際能力,確立了學校總課題《新課程理念下鄉村小學五個“W”教學模式研究》,這五個“W”指的意思如表所示:

  Know-what

  (學什么)

  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

  理解所學的知識

  正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Know-why

  (為什么要學)

  從個人生活實際感受知識的重要性

  提出所學知識有關含義與什么相關的推測

  已有知識經驗的推測引起爭議

  Know-how

  (怎樣學)

  從各種信息中篩選有用信息

  從知識的意義出發尋求運用知識、經驗與新知的關系

  對怎樣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評價與選擇

  Know-who

  (與誰交流)

  信息的交流(信息-篩選-獲取),生生合作、師生交流

  Know-where

  (何處搜集,用在何處)

  搜集信息的途徑與方法(實踐調查、電話、網絡),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什么問題的交流。

  整個學習內容具體可以這樣操作:課前師生共同制定目標--師生分別搜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課堂師生交流--課堂生生討論--課后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業。圍繞學校課題研究目標,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和教學的需要,分別申報和實施子課題(見下表)。學校總課題的研究成果應建立在各學科子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學科課題負責人

  學校課題新課程理念下鄉村小學五個“W”教學模式研究朱世文

  數學科整合農村教學資源,使數學課堂生活化的實踐研究黎素清

  語文科勤積累促寫作譚炳森

  英語科小學英語雙自主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李桂源

  科學科農村小學科學探究活動教學策略的研究吳小勇

  三、課題研究目的

  運用此模式,進行課前準備,課中體現,課后拓展。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解決此模式相關的五個“W”,使課堂教學緊密地聯系生活實際,知識源于生活,當然更要用于生活。因此,該模式的確立就是為了使教師與學生建立愛教樂學、和諧民主、互動發展的師生關系,并且創設一種多參與、多搜集、多交流、多探討的樂學課堂情境。

  四、課題重點解決的問題

  1、這個教學模式改變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形成教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該模式做到了不受定勢的影響,不受傳統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和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將教師的教讓位于學生的學與師生的互教互學,如何學,學到何種程度不以教師意志而定,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這個教學模式建立,改變部分教師“教教材”的現狀,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完美結合,使學生準備于課外,得法于課內,受益于終身。

  3、課題方案中提出的問題就是解決執行新課程中教學目標把握的兩種偏差:

  (1)只重視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過程。

  (2)只重視課堂形式,而忽視對知識的傳授。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與原則

  以行動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實施全程,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并以文獻研究法收集資料,補充完善。

  1、全體發展的原則。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每一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把學生看作學習活動的主人,讓他們經歷知識的探求過程,創造自我發展、互相交流、評價的機會,著眼于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2、能力培養的原則。本課題研究以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為目標,讓學生在活潑有序的學習活動中自主質疑、樂于評價、勇于創新,實現“讓知識走進生活,讓能力在實踐中提高”的目標。

  3、師生互動和諧的原則。教學雙方應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師要善于進行角色的轉變,要以平等的合作者、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個性張揚的促進者出現在課堂上。

  4、個性原則。針對學生認知規律、年齡特點、語感基礎、地區特性、學習環境的現實,適當調整課題的寬度和縱深度,以便更本質地進行課題研究。以實驗班及其人員為典型例子,分階段,有重點地設計和實施課題研究內容,收集具體材料,包括課堂實施方法、步驟,整理分析個案,積極探索不斷改進不足,形成自己理論。

  六、研究階段步驟

  課題研究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為宣傳發動階段。在理論學習、集體討論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形成共識、明確研究目的和方向,成立課題研究工作小組,確定課題內容,制訂課題研究計劃,請專家進行可行性審定,并向上級科研部門申報課題立項。

  2、實施研究階段: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為實施階段。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組織校本培訓活動,提高教師課題研究意識和有關理論。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五個“W”教學模式學習體系方案,學習計劃,促進全員參與。開設試點班,選擇實驗教師,以“五個W”教學新模式為主題組織校本教研活動,在校內進行教學經驗交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學質量的提高。每周課題組成員進行交流、匯報,對每一階段的實施情況進行及時的`總結,并以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為主要手段,進行過程心得體會及小結。以此構建五個“W”教學模式體系,促進學生敢于交流,樂于自學,善于學習五個“W”教學新模式的形成。

  3、總結階段: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為總結推廣階段。這階段主要是整理各學科子課題研究成果和各類活動記錄情況,召開結題會議,分層結題,完成總課題研究報告,整理優秀研究成果,并推廣應用。

  七、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學校把課題研究作為“科研促教研,科研興校”學校特色辦校的發展目標。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科研工作領導小組,學校的全體行政人員均為課題小組成員,學校的總課題由主抓教育教學工作的副校長負責落實。分管學科教學的行政領導分別擔任學科子課題負責人,做到領導重視、全局規劃、統一指揮、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2、人力資源配置合理。我們選擇的課題小組成員,從年齡上看,青壯年與青年的結合;從教科研業務水平上看,是經驗型與探索、創造型的結合。

  3、制定相關的激勵機制。將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個人教研成果與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先評優晉升職稱等結合起來,從研究的成果及成果的影響力設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經費保障。學校從學校的經費撥出一定的科研經費,專門保障校本教研、課題研究的開展。

  八、預期成果和完成時間

  預期成果:撰寫有關課題的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教學案例與反思、優秀教學設計等,各個學科并形成具有本科特點的五個“W”教學模式。

  預期完成時間:2008年3月。

  九、最終成果及其應用

  形成自主、合作、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能運用各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學習,能自主地搜集知識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的教學氛圍;培養一批年青的教學骨干教師,特別是提高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教學策略的能力,將試點班教師的優秀課例制成VCD,進行交流,推廣優秀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