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課堂活動總結(精選6篇)
一個熱烈的活動已經結束,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活動總結了。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活動總結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課堂活動總結(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堂活動總結1
通過這次教學《交通運輸方式多》這一課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品德與社會》課不是以書本上的系統知識為目的的課程,教師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大膽地進行創新,在上好教材內容的同時,應以課本為依據盡可能多地利用社會資源,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學生獨立觀察社會、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服務社會的意識。在課堂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寓教育于活動中,把知識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真切地感受到主動參與學習所獲得的樂趣,使其始終以積極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參與學習活動。
一、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老師。而創設情境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創設情境就是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生活化,為我們進行情境教學提供了極好的條件。我在導入新課時,先通過讓學生猜謎語引出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四樣交通工具:火車、汽車、輪船、飛機,然后再通過一組交通工具的圖片了解生活中的其他交通運輸工具。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感受到交通運輸工具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感受我國交通運輸所取得的飛躍進步。
二、對課堂進行延伸,讓社會課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
學習課堂知識是小學生認識社會、觀察社會的第一個臺階,但只有將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運用才能使知識得到內化。引導學生思考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進行有拓展型的學習和探索,盡量讓學生從自身的體驗中找出答案,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的態度。教學《交通運輸方式多》時,在學生認識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后進行練習,練習時選一些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用品讓學生選擇適當的運輸方式。如:一噸活魚從密云水庫運到北京、兩箱急救藥品從北京運到拉薩等,通過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選擇運輸方式,進而培養學生選擇運輸方式的實際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另外,在本節課的最后,我還設計了一個比較綜合的實踐運用活動,五一快到了,由于今年頒布了新的休假制度所以五一只有三天假期,老師打算用這三天假期到大連去旅游,都可以選擇哪些交通工具呢?這就要求學生應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和他們已有經驗全面分析各種因素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是在有了一定社會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的',在教學中又通過學習教科書、解決實際問題逐步認識了社會。由此可見,品德與社會課是學生走向社會的培訓基地,它能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初步能力。
總之,品德與社會課必須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豐富的知識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去發現學生的思維方向,培養學生的探索與實踐的能力,讓學生參與社會的實踐活動,參與社會熱點的討論,通過正確的引導、啟思,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與實踐能力。同時,也要不斷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課堂活動總結2
為進一步強化中小學生消防安全意識,提高校園的消防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在20XX年消防安全日到來之際,我校開展了“消防安全知識教育進課堂”活動。就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xx以“火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敵人?”引發同學們對火的討論,緊接著又做了一個“掌上燃燒”和“紫色阻燃”的小實驗。看到火在手指燃燒的場面,同學們都以為是在變魔術,歡呼雀躍起來,爭先恐后的給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接觸到有關火災預防的知識。xx又以生動的案例給同學們介紹了日常生活中容易引發火災的隱患類型、火災危害性等知識,并針對校園生活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講解了校園火災預防、火場逃生等常識。xx幽默生動的講解贏得了同學們一陣又一陣的熱烈掌聲。
為了提高本次教育活動的效果,xx把貼近百姓生活的日常生火做飯、家用電器、逃生方法等具體問題,進行現身說法、列舉實例,并結合季節特點、百姓日常生活的不良習慣,講清危害,并現場解答學生提出的具體問題,讓同學們在輕松和愉悅的`氛圍中接受了教育。
學校還組織班級同學開展了以“普及消防安全知識,提高避險能力”為主題的手抄報評比活動。同學們親手制作的手抄報版面設計獨具匠心,內容貼近實際生活,可以看出同學們都是在用心投入本次活動。也是通過制作消防安全知識手抄報,強化了同學們的消防安全意識,增加了消防安全知識,提高了自護自救能力。
“消防安全知識教育進課堂”活動讓廣大師生在實踐中學到了消防安全知識,“零距離”感受到了火災的嚴重危害性,提高了對消防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樹立了消防安全無小事、消防責任大于天的意識。
課堂活動總結3
為了切實落實“大姚教學范示標桿教學”的核心理念,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大力推進標桿教學課堂實踐、推進課堂教學創新,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我校結合中心學校的工作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于3月x日至23日認真地組織了標桿教學課堂實踐第一階段的教學活動。
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活動目標明確
本次標桿教學課堂實踐活動切實落實大姚教學范示標桿教學的核心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動口、動手、自主、創新的能力,營造良好的教研教改氛圍,使全校教師在不斷地實踐中盡快地成長,促使教師隊伍逐步向“專業化”發展,從而使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二、活動的具體情況
1、3月x日至15日,對標桿教學課堂實踐活動作宣傳動員。
2、3月x日,召開標桿教學課堂實踐籌備會議,并組織學習《桂花中心完標桿教學課堂實踐實施方案》,安排第一階段工作。
3、3月x日——3月x日,桂花中心完小全體教師參加第一階段的標桿教學課堂實踐活動,活動分為語文、數學四個教研組同時進行,有語文課12節、數學課12節。
三、取得的成績
1、本次活動既加強了各位教師之間的交流,又為各位教師搭建了互相學習、共同成長的學習平臺。
2、本次活動按照活動計劃圓滿地完成了所有工作,達到了活動的目的。
3、24位授課教師都精心準備,展示出了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課堂教學水平在逐日提高。
4、課堂教學初步體現了標桿教學核心理念,對學生的關注逐漸轉變到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形成過程上。
5、組織形式靈活,通過精心計劃,評委分為四個組,每一節課語、數同時進行,縮短了周期。
6、活動過程中無不安全事故發生。
四、存在的不足
1、課堂的時效性不強,學生還未真正達到教學或學習的目標。
2、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面不夠,而學生的參與面和展示面也不夠廣。
3、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和評價方式單一,語言缺乏感染力和號召力。
4、課堂當中,教學新理念的貫穿與體現不夠深。
5、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配合、溝通還有待于加強。
6、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有待于教師去挖掘,并充分發揮教學輔助手段的實效性。
7、在標桿教學的實踐中,標桿和類比的實效還不足以體現。
五、改進措施
1、加強各位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最終共同提高。
2、學以致用,大膽地將大姚教學范示標桿教學的核心理念加以實踐,并及時反思,使自己的教學素質得以提高。
3、在活用教材上,多進行思考、多進行嘗試,努力形成一套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
4、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應努力營造寬松、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以激勵學生學習。
5、結合學生實際,多創設情境,激情、激趣,還原課堂本色。
6、關注全體學生,親近后進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我,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7、搜集并大膽地運用教學輔助手段,為課堂教學服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8、認真鉆研教材,樹立標桿知識點,花足力氣,下足功夫,讓標桿深入學生內心,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六、標桿教學課堂實踐操作中的建議和困惑:
(一)、數學科目的建議
1、導入揭題應簡潔明了,緊密聯系標桿題的內容進行導入。
2、復習導入題型的設計要精選精練,力求切實高效。
3、關于定理定義的學習可放在導入中學習新知識點后,再在學習標桿題。
4、明確學習目標的時機與方式要靈活多樣。
5、高段學習要求的出示口述,可使課堂更自然流暢。
6、對于各種名詞可以不寫出來,以便于流程的自然銜接。
7、訓練題型要精選,對比題少而精,能反映知識點。
8、強化訓練梯度宜小,以結合教學內容夯實基礎為好。
9、低段的學習要求范圍不宜過大,應細化明了,簡明扼要,易于學生接受。自學過程不宜長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學過程中可讓學生的展示作為重點。
(二)數學科目實踐中的困惑:反思的完成過程不宜操作;全課小結的方式過于統一,多樣化得不到體現。
(三)語文科目的建議
1、學習要求的設置應注重體現實效性,低段教學中,應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實行小步走、快節奏的方式;學習要求切忌大而繁雜,應進一步細化。
2、學習要求的設計與明確可以不拘一格,在注重銜接過渡自然的基礎上,學習要求也可適時穿插于教學各環節中,明確時大部分可用口述,便于指導學生展開自學。
3、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的參與面應擴大。
4、課堂中的標桿與類比應根據文章的特點設立,根據各年級段學生的特點,標桿的確立應具有連續性。
5、標桿知識點要講透徹,鞏固訓練要及時,注意鞏固效果的反饋。
6、應著力于標桿文的樹立以及標桿題的反復訓練,真正發揮標桿的實效。
(四)語文科目實踐中的困惑:
1、標桿段學習之后,類比是否只能放在學習要求(二)上完成,是否能夠靈活處理,放在當堂訓練中完成。
2、學習目標的明確是否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進行調整,必要時是否可以不展示學習目標。
3、學習要求(二)的表述是否能夠既不限制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提問自己解決,又便于教學過程的流暢和知識點的掌握。
課堂活動總結4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并根據綜合實踐活動科的教學計劃向學生傳授了小學四年級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科的教學內容,學生獲得了許多綜合實踐活動的知識。一學期以來,本人能夠努力工作,認真學習新課標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以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實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根據實際制定各項計劃,備好課,寫好教案,并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設計上課的形式和內容,難易結合,使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都學得愉快、學得好。
根據小學四年級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科的教學內容向學生講授了:《走進傳統節日》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知識。綜合實踐活動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設各種有利于實踐的環境,要關注實踐的結果,但不要過多地在乎學生最后的“作品”、“成果”的質量高低,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學生實踐了沒有,學生經歷了沒有,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問題,他又是如何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的,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何種體驗,在實踐中是怎樣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在活動過程中是否產生了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課程。我們要力求體現綜合實踐評價的多元化,評價主體可以是教師、學生,也可以是伙伴、校外指導員等。只要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驗,就應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基于以上理念,我們讓學生按活動小組保存本小組活動所得的資料。比如學生活動的照片、搜集的.資料、體驗日記、作品、評價表等。由學生自評、互評為主,教師等級評價與評語相結合的方式,評價要注重過程,重視態度,特別要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感體驗,力求體現評價的多樣性與層次性。
二、存在問題
在本冊教材中,有很多篇課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沒有聯系,因此很難進行操作。如汽車展覽、買賣汽車場等。由于我校是農村學校,學生的視野很狹窄。而且有很多需要學生進行調查的,但本村根本無這些地方提供,離本村很遠的地方就有。因此,變得很不實際,很多活動都開展不了。
三、改進措施和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同時,加強實驗活動,從而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培養觀察、實驗以及思維能力。
課堂活動總結5
上午進行了半日活動“藍色小花”的教學,共分為兩個活動進行,第一個活動是語言活動——藍色小花,第二個活動是美術活動——美麗的藍色。
縱觀兩個不同領域的活動,在執教過程中我覺得第一個活動孩子們更加喜歡。“藍色小花”是根據趙冰波《流星花》改編的一個富有濃濃真情的故事,而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體會藍小花這一角色的善良品格,萌發孩子對藍色的喜愛之情,整個活動在講講說說中進行。從執教這個活動下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孩子們都被故事中藍小花的善良、美麗、勤勞、富有愛心深深打動著。一次次的聆聽故事講述,孩子們都沉浸在美麗的藍色世界里。而且在教學中我還請孩子們學習了藍小花和老星星的角色對話,并在孩子們的積極投入下進行了故事表演,整個活動孩子們的氣氛非常活躍,同時教學效果也相當好。
而第二個活動是美術活動,請幼兒用繪畫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藍色的感受。活動中首先我請孩子們自由說說自己生活中見到過的藍色,不一會兒,藍藍的`天空、藍色的大海、藍色的氣球、藍色的衣服、藍色的汽車……孩子們脫口而出。于是乎孩子們便用自己藍色的彩筆勾畫出一個個美麗的藍色世界。但是從孩子們的作品看,大家對藍色也是拘泥在一定的范圍內,作品畫面不夠大膽,想象的空間不夠寬泛。
但是,通過這樣一個半日活動我覺得還是比較好的,兩個不同領域的活動貫穿在一起比較有系統性,因為第二個活動是第一個活動的延伸。
課堂活動總結6
通過又一學期的課題研究,全體課題組成員在前一年的基礎上更加明確“博愛小學”這塊教育土壤的特質和優勢,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始終關注“三性”,(學習的自主性、生活性和發展性),在課堂教學中倡簡、務實、求真,讓課堂回歸本色,并結合自身特點進行補充、修正,提煉出博愛課堂百條建議若干條,努力創建帶有博愛特色的課堂文化。在組長杭燕的帶領下,順利通過了區中期評估。現總結如下。
一、以學促長,以思促改
在這一學期內課題組理論學習以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相結合、討論和自學相結合的形式交互進行:一方面帶領各成員重溫了《新課程標準》,并學習了《基于生命——課堂生活重建探索》,通過認真學習并解讀與課題研究相關的理論書籍和論文,形成重視理論學習的氛圍;另一方面各成員也從自身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自主學習理論文章和專著,主動訂閱了《江蘇教育》、《江蘇教育研究》、《小學教學設計》等有關學科方面的雜志,平時自學研討,作好摘記,寫下心得體會,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完善自身知識結構。
課題組重視開展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教育理念支撐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王曦寧、顧娟、李霞、徐珍、李玲、余頡六位課題組成員在沙龍活動中,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總結的經驗、好辦法拿出來與大家共享,激起了課題組全體教師的深思“如何用理性的目光看待教育中的問題”,“用科學的方法來設計教育教學的細節”。
二、切實研究、提高實效
1、保質保量的開好研究課
研究課是驗證課題理論假設,探索理論在實踐中如何具體操作的重要方式,是課題的生命所在。課題組各學科成員在充分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經過集體備課,深入課堂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進一步探討教材內容的優化策略。課題組成員徐珍、沈琛老師以解決問題的策略為研討主題在一年一度的常州小數年會上分別進行了六年級的“替換”、“假設”策略教學,充分展示了教學智慧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博得了各位專家和在座老師的一致好評。同時,課題組還組織成員通過對博愛課堂教學行為進行觀察、分析、診斷,進行多角度解讀和共同研究,將具體的教學行為與理論實際聯系起來思考,反過來又指導實踐,提升教師教育實踐的合理性。
2、加強各年級課題研究氛圍。
學科組是課題研究的基層組織,加強學科組的學術研究氛圍,是進行創新教學實踐的有效途徑。本學期各學科組的課題研究做到了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并且在活動過程中做到個人鉆研與集思廣益相結合,積極探討教材的重點、難點、知識背景、教學方法等,探索創新教學的新舉措。
3、完善管理、規范過程。
為了避免研究過程空殼化,課題組對課題成員加強了管理力度,督促每個成員的職責、研究內容,明確課題目標,按課題組計劃認真實施,課題組年青教師實施課題管理電子化,成為課題博客網站的充實者,做到起初有計劃,期中有階段,期末有總結,把研究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按資料檔案制度、階段匯報制度嚴格實施到位。
三、勤于總結,不斷提高
課題組成員不僅在實際教學中結合研究課題,進行優化課堂教學的探索,而且在平時課堂中滲透,做有心人,收集整理教材中相關內容,將教研活動與課題研究緊密結合。更通過及時反思,認真記錄課題研究中的相關體會,注重總結與提煉,寫出了高質量的論文。丁雪的《交互電子白板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獲區優秀教育論文英語類二等獎,張麗的《數學課要“動起來”還要“靜下去”》、陸欣的《從“預設成泡影”到“快樂并收獲著”》獲區優秀教育論文數學類二等獎、章婷蘭的《為孩子的明天打開一扇窗戶》獲區優秀教育論文語文類三等獎,王婷的《合作學習在小學陶藝教學中的應用》、楊敏的《將綜合材料融入陶藝創作》獲區優秀教育論文美術類三等獎。
回顧一學期的課題研究工作,有收獲亦有不足,如所歸納的博愛課堂教學建議,有些還不夠科學,有些缺乏創新,總體來說在系統性方面還有待加強,下學期我們將更加努力,促成課題研究不斷深入,為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學生素質的更全面發展而盡我們的微薄之力。
【課堂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音樂課堂活動總結08-05
課堂大比武活動總結09-17
家長志愿者進課堂活動總結10-30
英語課堂活動總結(精選5篇)07-29
高效課堂總結08-21
高效課堂總結10-15
第二課堂活動總結07-04
幼小銜接課堂的課堂表現總結(精選5篇)08-12
課堂大比武活動方案09-27
空中課堂總結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