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冀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

時間:2024-08-09 01:43:08 計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冀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通用6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這也意味著,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計劃了。為了讓您不再有寫不出教學計劃的苦悶,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冀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冀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通用6篇)

  冀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1

  學情分析

  經過近2年的科學學習,本年級的學生多數能做到以下幾點:

  ⒈對科學課的學習比較感興趣,能積極參與科學探究活動。

  ⒉能在觀察和實驗中及時做好記錄。

  ⒊知道科學探究的過程經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猜測——設計驗證猜測的方案——收集、證據——分析證據、做出解釋”等過程。

  ⒋有控制變量的意識,會做一些簡單的控制變量實驗。

  ⒌能小組協作完成科學探究任務。

  研究專題及實施策略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本學期將采用以下策略展開教學:

  ⒈多設計一些有挑戰性的任務,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⒉設計任務記錄單,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腳手架。

  ⒊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學生用技術學習,用技術收集、整理學習資料、學習成果。

  ⒋加強小組間的交流,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分享中進一步反思、提升。

  ⒌進一步完善對學習小組的評價與激勵的措施,加強學生小組協作的意識。

  教學目標

  《電》

  ⒈科學概念:

  靜電現象是物質在外力的作用下電荷位置發生變化所產生的帶電現象。

  電荷有正電荷和負電荷兩種,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電荷持續的定向流動就形成了電流。

  要使電流經過導線使小燈泡發光,需要有一個完整的電路。

  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組成不同的電路;用不同的連接方式連接的電路具有不同的特點。

  有的物質容易導電,這樣的物質稱為導體;有的物質不容易導電,這樣的物質稱為絕緣體。

  開關通過連接和斷開電路來控制電路中的用電器。

  電視一種能量來源,能產生光和熱。

  ⒉過程與方法:

  組裝簡單的電路。

  在關于電的探究活動中,進行預測、觀察、描述和記錄實驗的結果。

  用簡單的電路圖表示電路的連接方式。

  制作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用電路檢測器檢驗電路中的故障。

  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導體和絕緣體。

  用電路檢測器探究接線盒里電路的連接情況。

  ⒊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激發探究電的興趣。

  發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新的生命》

  ⒈科學概念:

  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動物和植物都需要通過繁殖延續物種。

  許多動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動物的卵都要經過受精后才能產生新的生命。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構造使它能夠承擔生產種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務。

  植物種子和動物卵的構造使與它們發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適應的。

  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與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的結構是有聯系的。

  ⒉過程與方法:

  用解剖的方法觀察花和種子的內部構造。

  用適當的形式記錄花的變化過程和果實的生長過程。

  按一定順序對雌蕊和雄蕊這樣更細小的結構進行觀察。

  持續觀察種子發芽的變化過程。

  經歷觀察卵的構造和青蛙卵的孵化過程。

  ⒊情感態度價值觀:

  保持探究新生命產生的奧秘的好奇心。

  養成認真細致、堅持觀察的科學態度。

  認識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對于每個物種的延續都至關重要。

  《食物》

  ⒈科學概念:

  人的生長與活動需要營養,營養是從食物中得到的。

  食物的種類很多,并含有豐富的營養,保持合理營養,才能使身體健康。

  食物也會發生多種變化,有的變化有利于人體生長,有的變化對人體有害。

  食物腐敗變質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長需要適宜的環境,破壞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條件可以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

  了解食品,從包裝上可獲取不少信息。

  ⒉過程與方法:

  使用分類的方法對食物進行分類,對分類記錄進行整理。

  通過閱讀資料獲取信息,豐富自身的認識,并擴充到記錄中。

  通過實驗的方法辨別脂肪、淀粉等營養成分在食物中的存在。

  通過討論,參照教科書的提示,完成面包發霉實驗的設計和實施。

  利用本單元學習的內容,對食品包裝上的信息做出分析。

  冀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了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3、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共有50人,男28人,女22人。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于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雖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冊內容情況: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和《研究與實踐》

  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前五個單元以學生發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

  《研究與實踐》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獨立開展科學研究,教師要適時幫助引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索精神,從而形成科學精神。主要內容有:了解植樹的過程;對當地巖石的種類進行考察。

  2、教學目標

  1)對熱脹冷縮進行研究。從觀察生活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熱脹冷縮現象的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

  2)認識巖石,對巖石的形成、用途進行研究,探究巖石的變化過程。辨別巖石的種類。

  3)對土壤與植物的觀察與實驗從學生已有的經驗開始,用實驗的方法觀察土壤的種類與植物向哪里生長,指導如何保護土壤。

  4)對光與我們的生活進行研究,對平面鏡曲面鏡進行研究探討,了解彩虹的形成,能用實驗的方法模擬彩虹的形成。

  5)對我們生活的家園地球進行初步了解,知道地球上有什么,我們在那里和重力問題,如何進行測量重力。

  3、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冀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四個單元:“光”“生理與健康”“物體的運動”和“常見的力”。本教材在原有“任務驅動”學習方法的基礎之上,又增添了一些特色。例如:

  1、教材設置了“網上學”欄目;

  2、教材的呈現形式靈活多樣;

  3、教材的建設系列化;

  本教材以《科學課程標準》為依據,每個“主題”由若干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題”組成,形成一個按學生知識背景與認知發展為基礎,以探究能力發展為主線的螺旋式前進的多維立體體系結構:知識學習維、能力培養維、情感體驗維、時間發展維。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進人四年級以后,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對科學探究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但由于學生年齡的局限,觀察的深度、準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會實踐運用。大部分學生知識面不廣,勤于動腦的同學占的比例不是很大。還有的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因此,本學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四、教學進度

  周次起訖日期教學內容

  一、2月17日—2月23日《光的傳播》

  二、2月24日—3月2日《鏡子》

  三、3月3日—3月9日《彩虹》

  四、3月10日—3月16日《光與生活》

  五、3月17日—3月23日《健康飲食》

  六、3月24日—3月30日《呼吸與健康》

  七、3月31日—4月6日《保護心臟》

  八、4月7日—4月13日《人體的司令部》

  九、4月14日—4月20日期中考試

  十、4月21日—4月27日《認識物體的運動》

  十一4月28日—5月4日《物體運動的測量》

  十二5月5日—5月11日《力的現象》

  十三5月12日—5月18日《重力》

  十四5月19日—5月25日《大氣壓力》

  十五5月26日—6月1日《彈力》

  十六6月2日—6月8日《浮力》

  十七6月9日—6月15日《摩擦力》

  十八6月16日—6月22日復習

  十九6月23日—6月29日期末考試

  冀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教學大綱為準繩,以教材為基礎,充分挖掘有效的課程資源,和學生一道,探索科學問題,了解科學知識,嘗試科學實驗,逐漸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為培養創新性人才打好基礎,為以后的繼續學習做準備。

  二、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通過引導學

  生認識骨骼、關節、肌肉的運動,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運動機理以及骨、關節、肌肉的位置,從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保護和鍛煉

  自己的運動系統;第二單元;本單元依據蠶的發育過程來建構教學內容,并在養蠶活動結束后,以交流會的形式引導學生回顧養蠶的經歷,讓養蠶成為學生終身難忘的體驗過程、發展過程和成長過程;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通過一些列的分辨活動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運動以及影響運動速度的一些要素、運動方式的特點,學習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以及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定量觀察;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力”的要求,圍繞力的存在、力的表現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變運動的方向和物體的形狀、力有大小以及彈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氣體和液體的阻力來進行建構的;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本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過程的技能學習,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那就是提出問題、觀察與測量、排序與分類、調查與預測、解釋與建立模型、交流與質疑、假設與實驗、拓展與應用等。

  四、教學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冀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5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四年級共有5班,本年級的學生都比較活潑,生性好動,好奇性強。從上學期的科學活動情況來看,學生對活動非常喜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多細節的地方,興趣濃厚,但由于學生還有許多對科學課的不適應,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觀察、探究、描述、總結、不會實際應用或聯系實際。通過一學年對科學課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學習的注意集中了,小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強了,對“科學”也很自己的見解。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待改進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規范性和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科學探究小組的探究態度和習慣要進行著重培養。

  二、學期教學目標

  (一)充分展開教學過程(讓科學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實在每一課的教學活動之中

  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需要通過教學過程實現。為此,教學過程須是經過周密思考后的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僅僅向學生提出學習的主題和探究的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對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的主要經歷進行設計,確立哪些素材更有價值,哪些過程更為重要,孰先孰后。可以這樣說,教材為我們精心設計了相關的主題探究活動,但我們也不要讓這些設計束縛自己的手腳,在弄清活動設計的意圖后,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個例子,也可以對教材的內容作適當的裁剪或發展教材內容以適合不同學生的需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用教材教,而不是僅僅去教教材。

  (二)加強對學習主體的研究,構建以兒童心理發展為線索的科學探究體系

  結構優化的教學能夠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教材編寫者明確指出在小學階段以兒童的心理發展為基礎構建教材的探究體系。尤其在四下的編寫過程中,更提出所有活動設計都要為兒童的發展服務,都要在對兒童認識問題的規律和特點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活動設計。具體說,就是活動設計要充分遵循兒童認識發展的序,從學生們可觀察到的微小變化開始,從關注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進他們去建立自己的觀點和概念。

  那么,我們教學時就要不斷追問自己:為什么要讓學生進行這一內容的學習?它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對于這一問題,學生們是怎樣想的?在觀察、調動原有的經驗時,學生產生的問題可能會是什么?他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發展過程是怎樣的?通過教學要引導他們繼續向什么方向發展?這才是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

  (三)適當擴大單元規模,使學生能夠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學概念

  四下教材在呈現方式上的最大特點就是采用大單元的模式,這是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進。大家在教學舊教材時明顯地感覺到課題多、聯系少,每個課題的`研究時間少,是內容上的主要問題。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動。這對激發學生持續的研究興趣、經歷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以及實現科學教育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四)更加注重科學程序的培養,探究方法不斷豐富

  在三年級的科學教學中,強調科學探究始于觀察。確實,對于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總是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心,總是帶著一雙探索的眼睛去認識世界。科學上的發明、發現也往往正是由觀察邁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觀察作為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方法加以強調是完全正確的,也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隨著科學探究活動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應該得到不斷豐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測,是科學研究過程中兩個重要的環節。我認為四年級下冊教材在這兩方面是有所側重的。隨著探究方法的豐富,探究的模式也跟著豐富起來:如觀察—統計—比較—分析—結論、觀察—假設(推測)—驗證(測量、實驗)—分析—結論等。

  冀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 篇6

  一、學期教學目標

  總體目標:

  本學期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本冊書中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給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學期力爭使70%的學生進入優秀之列,100%的學生及格,期末成績位列全街道同課前五名。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懂得如何科學觀測和描述天氣變化。

  2、學習物質的狀態及變化,探究水的三態變化,包括蒸發及雨的形成,從中初步體驗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

  3、讓學生學會區分生物與非生物,說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區別,從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

  4、引導學生學習物質的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

  5、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農業與技術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物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歸納能力。

  2、學會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例如:化冰實驗,蒸發、沸騰、凝結等的實驗等。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冊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分析天氣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人類生活對天氣變化的影響,受到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小動物、保護環境等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于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的情操。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科學課,本年級共有學生17人。

  其中男生11人,女生6人,他們大多數年齡在10--11歲之間,他們身心健康,活潑可愛,接受知識的能力強,。由于科學接近生活,大多數同學對科學很感興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高。因此,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抓住學生新奇、愛動的特點,創設多種觀察實驗的情景,多給學生實驗的機會,使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在實驗中發展智力和提高觀察思維能力。

  班內的優秀學生上課能認真聽講,作業能及時完成,能大膽

  積極的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如付彩君、陳騰等。這些同學學習方法得當,模仿能力強,思維敏捷,反應迅速,表演能力強,成績突出。

  中程生如:陳欣、陳凡、鹿文濤等,這些同學好動,欠細心,但能認真刻苦學習,成績良好。

  后進生:有部分同學大腦比較靈活,但缺乏吃苦精神,他

  們有好玩的思想,上課不認真聽講,學習不刻苦,學習成績較差。如:劉倩倩等。

  針對以上情況,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注意因材施教,搞好優生優培和困難生的輔導和轉化工作,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的.學習氛圍,大面提高教學成績和教育教學質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25課,分為六個單元。

  第一單元,“天氣”單元是本冊書的起始單元。本單元以學生熟悉的天氣現象為研究對象,通過感受和描述天氣變化,設計制作觀測天氣的儀器,實地觀測天氣,獲得觀測天氣的有關數據,并模擬天氣預報發布天氣信息,收集資料、分析天氣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人類生活對天氣變化的影響等活動,引導學生懂得如何科學觀測和描述天氣變化,親歷和模擬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提高人類觀測天氣準確性和科學性的影響。

  第二單元,在了解天氣變化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物質的狀態及變化,探究水的三態變化,包括蒸發及雨的形成,從而使學生對天氣變化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從中初步體驗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本單元從物質的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引入,引導學生用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不同狀態物體的基本性質。通過探究水的三態變化,幫助學生認識溫度的改變可能促使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

  第三單元,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為主要研究對象,幫助學生學會區分生物與非生物,說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區別,從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學生通過親歷種植和飼養活動,發現生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主要變化,同時學會制定較為完整的觀察計劃,會用多種方式做觀察記錄,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四單元,在學生認識了天氣變化、物態變化和生物變化之后,引導學生學習物質的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為今后進一步研究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奠定基礎。在探究物質的變化過程中,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物質變化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不產生新的物質;另一類不僅僅是形態的變化,還會產生新的物質。物質的不可逆變化既可以對人們生活帶來有利的一面,又會給人們帶來負面影響。

  第五單元,農業與技術是本冊書的結束單元,也是體現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相結合的綜合單元。在學習了天氣、物質的狀態、生物的生長和有趣的變化等單元以后,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農業與技術的關系。本單元從學生熟悉的農業與生活入手,圍繞技術的發展對農業的影響這一主題,幫助學生通過生活調查、資料分析,認識農業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第六單元展示會:是全冊書的總結,圍繞本學期所學的內容,設計了一個較完整的設計、布置、展示活動。目的是通過整理本學期對“變化的世界”的學習內容和收獲,引導學生掌握分析、總結、歸納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從小養成良好的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學會自己確定標準,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建立自己的概念系統。并通過展示與同學交流,達到分享學習成果的目的,從而充分體會成功學習的樂趣。展示會活動,也是對學生本學期學習效果的一次較綜合性的評價。教師應分別從活動組織能力、科學探究能力、概念系統掌握三個方面,對各小組給予綜合評價。

  四、教學研究內容

  (一)、重點:

  1、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愛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學習物質的狀態及變化,探究水的三態變化,包括蒸發及雨的形成,從中初步體驗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

  3、如何科學觀測和描述天氣變化

  4、學習物質的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

  5、區分生物與非生物,說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區別,從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

  6、掌握水的蒸發、沸騰、凝結和水的三態變化。

  (二)、難點:

  1、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2、些基本的實驗操作。例如:說明自然界中雨是怎樣形成的,物體的生長與變化,蒸發、沸騰、凝結等的實驗。

  (三)、教研教改專題:

  課題: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的情感。

  2、加強觀察、實驗、思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認識。

  3、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學習中起主體用。

  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加強直觀教學,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感性認識。

  5、實施實驗操作。例如:說明自然界中風是怎樣形成的,聲音的產生,蒸發、沸騰、凝結等的實驗。

  6、注意通過實驗發展兒童智力,培養兒童的能力。

  7、讓學生多動手,親自實驗廣泛合作討論。讓學生多聯系實際,并且將實驗應用到實際中。

【冀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07-08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0-05

教科版小學科學下冊的教學計劃(精選20篇)09-24

冀教版八上數學教學計劃05-28

冀教版五年級下冊英語的教學計劃(通用11篇)08-21

冀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計劃(通用13篇)06-22

小學冀教版數學知識點總結大全10-07

冀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通用20篇)07-10

小學冀教版英語五年級教學計劃(通用12篇)09-10

青島版小學科學下冊的教學計劃(精選11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