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實施方案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程教學實施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程教學實施方案1
為有效實施新課程改革,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保證日常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我校以開齊上足各門課程,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為基本思路 ,依據區教育局《長春市雙陽區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點》和《吉林省義務教育教學常規》相關規定,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制定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一、 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課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提高,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積極推進我校新課程改革的工作。
二、課程改革工作的目標
1、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南,開齊開全課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積極開展研究,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通過課程改革,充實新的課程內容,開發好校本課程,優化課程實施過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加快評價制度的改革,建立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的課程實施的評價體系。
4、完善教師培訓機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課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師。
三、課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內容
1、實施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建立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有機結合的課程體制,開發特色教育資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課程內容。
2、創造新的教學模式,以“激趣質疑、合作探究、體驗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改革與實踐的研究為主題開展教研活動。
3、對教師進行培訓,加強備課、講課、作業、輔導、批改、評價等工作的實施與管理,有效開展教學活動。
四、課程改革工作的形式
主要采取兩種形式:
1、教師自主研究。
2、集體研究:校本教研與大區
域性互動式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為本、體現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網絡的特征,確定了“以學校為主體、以區域為依托、以教研部門為指導、以網絡為平臺”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結合本學區實際創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轉變課堂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為目標,以“區域性互動式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為載體進行實踐探究。
五、新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副組長:組 員:
新課程改革實施領導小組負責學校課程改革的組織、領導、決策、管理和協調工作,以保障課程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強課程實施與管理
1、實施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建立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有機結合的課程體制,認真執行省課時計劃,依據《吉林省義務教育教學常規》相關規定制定學校課程表,依教育局規定的作息時間表進行上課。結合教師特長配備各學科教師,保證課時計劃的有效落實。做到開齊上足上好各門必修課程,有計劃地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好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做到有計劃、有教師、
有教材、有課時、有教案、有成果。 開發《古詩詞誦讀》校本課程,利用校本課時進行上課,開發《興趣籃球》校本課程利用大課間進行訓練,并以 “國學立品 籃球健體”特色教育為課題立項開展研究,通過校本課程開發,突顯教學特色。 加強體育活動,開展上午下午綜合課的體育活動和特色訓練,做好眼保鍵操 ,保證學生每天體育鍛煉1小時。
2、有效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管理政策和課程設置要求,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要求教師嚴格按照選訂的教學用書,深入研究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發揮教材這一主要課程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學校配套室和教具、學具開展教學活動,實現學校設施設備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積極發掘師生的潛能,針對學生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和當地的文化、傳統和優勢,開發富有學校和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 ,實現資源共享。
(二)、加強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管理
以《深化課程改革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為主題,以“激趣質疑 合作探究 體驗創新”為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研究。
1、課前準備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是提高教學質量關鍵環節,根據新課改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必須體現新課標的三個維度,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并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寫好課時教案。具體要求是:
(1)認真編寫課時教案。課時備課一般要提前三天完成,備課要在充分研讀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分析學生情況,整體把握教材,適當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的設計方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意識,要體現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行為習慣的培養,還要適時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編寫教案,做到一課一案,要求每個主題單元都有教學重難點,每一課教案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明晰的教學過程。
(2)實行多種形式的分層備課制度。備課主要采取個人和集體備課相結合的形式,立足課堂有計劃開展校本教研和大區域互動教研,有效提高備課質量。
(3)、加強教案管理。
1)教案主要實行三種呈現形式,電子教案(詳案)、手寫教案(簡案)和書頭教案。進行備課改革,語、數、英、品、科、音、美學科實施電子教案改革,基本流程是“專人主備-集體研究-個人修改-課后反思”,加強個人二次備課研究同時在書上進行標注,形成書頭案。其他學科教案手寫,也提倡個性化備課,可嘗試一定量的電子備課。
電子教案統一框架、字體、字號;手寫教案統一要求,并結合學科特點進行設計。學校進行期初、期中、期末業務檢查和公示并進行總結指導,檢查結果記入教師崗位責任制。
2)、常規業務檢查。對教師的備課檢查主要采取“查、聽、評”三種形式,抓好備課的各個環節。“查”進行教案檢查,既看集體備課原教案質量,又要檢查二次備課的質量。“聽”主要是在領導隨機聽課后聽教師談課和教學反思,及時了解教師對備課預設與生成問題的處理,了解教師教后對課堂的分析和改進策略。“評”是學校領導、學科教師進行聽課評價,看集體備課教研情況,以此促進教師提高備課質量。
2、課堂教學
(1)創造性地實施課程計劃。教師必須按照學校的課程安排上課,不得隨意調課、挪課或增減課時,上課不得遲到或提早下課學,上課要站立,手機必需關閉。上課前熟悉教案,要按計劃完成課堂教學,提高效率,不講與課堂無關的東西。課堂上要靈活地處理教學預設與課堂生成的關系。活動類課程要堅持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的原則,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場地、有指導教師。
(2)正確使用教材和教學資料。教科書是教師實施課程標準的基本載體。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教教科書為用教科書教,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教科書的內容,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科書,實現各種教育資源的整合。
(3)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管理
依據《吉林省義務教育教學常規》相關規定和《雙陽區義務教育階段教學工作管理暫行辦法》,制定教學常規管理措施和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對教師提出教學常規要求。實施領導聽課制度,加強課堂教學管理。通過觀看三課:隨堂課、優質課、公開課來評估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并通過一人一課活動,采取教學領導、教師本人、同行、學生相結合的方式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量化打分,成績記入教師崗位責任制,激勵教師積極研究,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以師資培訓為動力,全面引領課程改革。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各學科《新課程標準》,請區教研員到校舉辦講座、指導教學。選派骨干教師參加省市區的課程培訓,學習外校教學經驗。抓實校本研修,每學期開展“六個一”活動,即一本學習筆記、一本教研記錄、一本教學反思、一個聽課本、一節調研課、一篇教研論文。
課程教學實施方案2
20xx年7月,我縣積極參與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xx程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審批立項,課題批準號為FHB070408。為了使這項課題研究活動認真扎實、規范有序地進行,取得預期成果,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實驗背景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培養與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是教育的重大責任。面對新的形勢,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結構、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滯后,傳統的應試教育勢力強大,學生為考試而學、教師為考試而教,素質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實,影響了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基礎教育的現狀不能適應提高國民素質的需要,同時代發展的要求和肩負的歷史重任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反差,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正是基于上述認識和需要,新世紀之初,我國正式啟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20xx年9月全國38個國家級新課改實驗區進入實驗以來至今,新課改已經走過了近8個年頭,成千上萬的教育工作者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這場改革潮流之中。這次改革是以課程改革為核心,涵蓋教學、管理、評價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難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擬的。它將實現我國中小學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對我國基礎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課程評價對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直接影響著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影響著課程功能的轉向與落實。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在展開課程改革的同時,把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和評價工作模式作為實現課程變革的必要條件之一,大力推進課程評價改革,體現出重視發展、指標多元、方法多樣、主體多元、注重過程等鮮明特點。我國基礎教育在教育評價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嘗試。例如:關注學生發展的過程,提出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出綜合學力考查、質量綜合評定等;并嘗試進行了小學考試取消百分數、實行等級制的探索,部分地區還試行分項、分類考試,加入口試、面試等超越于簡單的紙筆考試的改革措施;有些地區還嘗試開展了教師自評和學生評教師評價的探索等。這些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對于促進我國基礎教育評價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這些探索大多是淺層的`、微觀的和零散的嘗試,沒有對我國基礎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產生根本性的改變。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提出,把教育評價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六大目標之一,探索和建立符合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要求的評價體系。從而為我們這一課題研究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和現實基礎。
二、選題意義和研究價值
1、全面實施新一輪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客觀要求。
教育評價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新課改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這不僅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核心是建立一種發展性的評價體系,即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教學評價是教育評價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評價的關鍵和核心環節。開展新課程教學評價研究正是基于課程評價開展的實驗研究,是新課程實驗的一個具體目標和一項主要內容。同時,各地新課程實驗工作的實踐表明,在新課程實驗推進過程中,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教學行為的變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什么樣的教育教學評價。滯后的教育評價已成為當前制約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向縱深推進的主要因素之一。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推進素質教育。但從課改總體現狀看,推進素質教育步履艱難,基礎教育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慣性和影響, “素質教育喊得震天動地,應試教育抓得扎扎實實”,素質教育的成效還不夠明顯,尚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究其原因,唯成績、唯分數論的教育教學評價是一個巨大障礙。實施教育教學評價改革已經是我們必須面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2、解決當前教育評價突出問題的客觀需要。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一是評價內容過多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考查;二是評價標準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價值;三是評價方法仍以傳統的紙筆考試為主,仍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而很少采用體現新評價思想的、質性的評價手段與方法;四是評價主體單一,基本上沒有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五是評價重心仍過于關注結果,忽視被評價者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不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這些問題制約著新課程的實施,也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評價研究是解決當前教育評價的突出問題,推動整個教育評價體系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在基礎教育評價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3、我縣課程改革深入推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客觀要求。
自20xx年秋季起,我縣進入新課程改革實驗。廣大教師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有了較大轉變,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但受當前教育教學評價機制的制約和影響,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還不夠到位,總是存在評價方式不變,應試教育難以改變的困惑和認識。教師中心、一講到底、重知輕能、重教輕學等傳統教學方式,新教材老教法的現象仍然比較普遍,已經成為影響我縣課改推進步伐,取得實效的主因之一。深化全縣課程改革,必須建立起一種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評價體系。逐步建立起適合我縣教育教學實際,科學規范、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是當務之急。
三、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創新之處:
1、研究目標:以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為研究對象,以形成客觀科學有效的評價標準、制度和辦法等評價體系為研究目的,通過實驗研究,逐步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教學評價體系;探索新的評價體系實現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評價操作規范和體系。
2、研究內容和創新之處:
⑴學生學習評價研究。研究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標體系,包括學生的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如學生在道德品質、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與情感以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發展;研究質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評價方法的具體實現形式,將考試和其他評價的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描述學生發展的狀況;研究考試方式方法,改變紙筆測驗是考試的唯一手段,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對象等,選擇靈活多樣的考試方法,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改變過分注重分數、簡單地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的做法,應對考試結果做出分析、說明和建議,形成激勵性的改進意見或建議,促進學生發展,減輕學生壓力;研究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家長、學校多方評價的途徑和方法。
⑵教師教學評價研究。研究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思想觀念、教學專業知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實施過程、教育教學效果、教學研究能力、對學生的態度和情感及師生關系等,以多元化的評價指標打破惟“學生學業成績”論教師工作業績的傳統做法,以學生全面發展的狀況來評價教師工作業績,又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與需要;探討教師自評,學生、家長和管理者共同參與的教師評價途徑;
⑶課堂教學評價研究。打破關注教師的行為表現、忽視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建立“以學論教”的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即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轉向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諸多方面,而不僅僅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使“教師的教”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學”;探索學生學科學習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達成情況的綜合評價策略,分學科制訂學生學科學習目標達成情況評價操作的基本形式和具體辦法,以課堂教學評價為突破口,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驟
1、研究思路和方法:確立“總體設計,分題研究,課題做小,研究求深,突出重點,典型帶動”的研究思路,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即按照“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實施行動—反思調控—總結推廣”的程式進行研究。同時運用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經驗總結、實驗研究等方法。
2、實施步聚:分實驗準備、實施、總結推廣三個階段來完成。
(1)準備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主要任務:
①學習相關理論,開展專題調研,在此基礎上,制定實驗研究方案,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組建總課題組和各學科課題小組。
②制訂課題指南,分解課題;確定實驗校,各實驗校根據實際選定、申報子課題。
③召開開題報告會,研討、修訂實驗實施方案,全面部署課題研究工作。
(2)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8月)
①各級課題組依據實施方案,開展課題研究。根據各階段實驗情況適時調整研究方案,不斷改進研究工作。
②各級課題組定期研討、交流和總結實驗情況。
③做好檢查總結:各子課題研究小組提交各階段的實驗情況小結,總課題組組織所有子課題研究組對研究情況進行分析交流,展示階段研究成果,推進下階段實驗工作。
(3)總結推廣(20xx年9月—20xx年12月)
① 總結課題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論文(專著),建立教學、教師、學生評價體系。
② 召開課題驗收鑒定會,匯報課題研究成果,申請上級主管部門和專家驗收。
③ 結合實際教育教學工作,對課題研究成果逐步推廣。
四、課題研究方法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課題研究組織機構,負責課題研究的規劃、組織、協調、調控工作。建立課題包抓責任制,領導小組例會制,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定期商討課題研究的具體事項,做好決策、指導、督查,確保課題扎實有效地進行。具體組織機構有:
①課題研究領導小組:
組長:劉鋒
副組長:關廣生
成員:亢興軍、王世鋒、亢琳
②課題組:
組長:關廣生
副組長:亢興軍、王世鋒
成員:蒲宏偉、張關科、宋錄權、楊熙榮、李銳、馮宇龍、許衛東、王寶義、王賢、師鵬、郝 鵬、王偉華、閆鳳岐
下設各學科課題研究小組。
2、健全管理機制。完善課題申報、立項、過程管理、總結推廣系列制度,建立課題組學習交流、研討探究機制,研究成果評選表彰、先進評選表彰機制等,發揮機制導向、激勵作用,引導課題研究工作深入扎實地進行。建立研究經費保障機制,積極籌措科研經費,保證實驗順利進行。
3、精心組織實施。認真做好課題研究長遠規劃,明確研究思路、方法步驟,抓好課題學習培訓、研討交流、組織引導等工作。實施實驗校和學科課題組帶動戰略。選取城鄉共12所中小學校作為課題研究實驗校,作為課題研究的基地,從經費、人力、物力、精力等全方位予以關注和支持,使實驗校課題研究工作先行一步,早出成果。加強課題組研究。分學段、學科組建高中、初中、小學各學科課題研究小組,教研員、學校管理者、一線教師共同參與,立足教育教學實踐,開展評價研究,定期研討交流,發揮好課題組核心和輻射作用,建立起以課題組為主,以各子課題為輔,面向所有課改實驗學校的課題研究網絡,積極推動全縣課改實驗扎扎實實地進行。
4、強化評估與督導。建立課題研究工作評估監控機制和專項督導制度,將課題研究工作納入對中小學校新課程改革實施水平的評估內容。縣課題組將加強對課題研究工作的調研和階段評估,加強對各學科課題研究小組研究工作的過程管理,做好督導、總結、交流、調控,確保各研究小組工作成效。
五、預期研究成果
1、中小學教學評價體系,包括課堂教學、教師、學生評價方案及制度。
2、鳳翔縣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學評價研究結題報告。
3、鳳翔縣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學評價研究優秀論文集
課程教學實施方案3
為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的業務素質和課程實施能力,積極構建高效課堂,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根據縣教育局關于“新課程教學達標活動實施方案”有關要求,結合我學校實際,特制定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發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落實培養目標的主渠道。通過新課程課堂教學達標活動的實施,促進我校教師的專業成長,進一步規范課堂教學行為,提升課堂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推進我校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進程。
二、參加對象
我校從事教學工作的一線任課教師必須參加達標活動。
三、考核內容
1、新課程教學設計:主要內容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教學策略。
2、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主要內容為導入,提問,學法指導,評價,結課。
3、教師基本功:主要內容為粉筆字,普通話,簡筆畫,現代教育技術。
具體考核內容見《垣曲縣小學教師課堂教學達標評價標準》
四、考核辦法
1、成立領導組
組長:靳三濤
副組長:譚海寶
成員:張海權劉躍鵬
2、成立達標考核評委組:
組長:靳三濤
副組長:張恒張民生
成員:譚海寶張海權劉躍鵬孟江紅
劉俊梅周開鎖楊海彬
3、成立各學科考核組
我校將成立各學科考核組。考核組依據《垣曲縣小學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達標標準》對考核對象進行考核。
新課程教學設計的考核:隨機指定考核對象所任學科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只提供相應的教材和《教師教學用書》要求在規定的時間(一般為120分鐘)內進行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的考核:采取實際上課的辦法,上課內容為教學設計的內容。
教師基本功的考核:在對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考核的過程中考核其相應的教師基本功。上述兩個環節中考核不到的基本功,再通過其他方式組織考核。
五、實施步驟與要求
從20xx年3月1日開始,計劃用二十五天時間,分七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制定方案(20xx年2月26日——3月1日)
主要工作:根據教育局“課堂達標實施方案”,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出我校“課堂達標活動”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組織學習(3月1日)
召開全校教師動員大會,學習文件《小學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達標考核實施方案》,傳達上級有關會議精神,明確目標與要求,統一思想,做好部署。
第三階段:上示范課(3月5日——3月7日)
骨干教師劉俊梅、問燕燕、陳淼、王才娟、郭琴等人認真準備示范課,切實為大家提供示范和引領作用。
第四階段:教師反思準備階段(3月8日——3月11日)
各學科教師集體評課,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寫出聽、評課后的收獲和體會,每人準備一節達標課。
領導組成員、骨干教師針對考核內容開展專題講座;領導組成員或骨干教師對全體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示范;組織全體教師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開展校本研修,提高新課程理論水平,教學設計能力和實際教學技能;全體教師人人上達標課,分學科組開展互相評議,領導組成員或骨干教師幫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診斷,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教師個人認真進行教學反思,針對問題進行研修與提高;再次上達標展示課,直至可以接受達標考核。
第五階段:人人參與階段(3月15日——3月18日)
分學段、分學科進行聽課。
第六階段:考核評價(3月18日—————3月25日)
考核組要按照縣有關會議精神及《達標方案》要求,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推選出真正有能力的3名教師參與決賽。教師要認真對待,積極配合。
第七階段:總結提高(3月26日至20xx年4月)
系統總結我校教師課堂教學達標考核實施工作,研究部署我校教師課堂教學提高工作。
各每位教師要認真總結(成績,差距,措施。)形成材料上報教研室,各學科考核組進行總結,(對每學科教師達標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學科教師課堂教學規范,推出一批匯報展示課)
六、保障措施
1、提高認識
通過學校召開全校教師專題培訓會及我校組織召開專題研討動員會,使所有教師理解本次活動的重大意義,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本次活動中去。
2、組織領導
本次小學教師課堂教學達標考核活動在縣小學教育教學工作領導及考核組的領導下,在學校領導組及考核組的認真組織實施下,在學校及教師的積極配合下,開展工作,目標明確,責任具體。
3、培訓指導
從本學期開始,崗位練兵,全體教師參與崗位練兵,我校組織不定期全面分析教師情況,找出不足,提出改進措施。
4、結果運用
從20xx年3月1日開始至20xx年7月20日止,《課堂教學達標證書》將作為小學教師年終考評被定為“優秀”層次,各級“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評選的必備條件。
七、獎項設置
1、凡小組參賽教師入圍到學校20名教師名單之內的,每個教師獎勵教學量化分5分。
2、按教育局要求名額,凡被學校推選到參加教育局組織的教學課堂達標大賽的教師,每人獎勵績效工資元。
3、參加教育局教學課堂達標的教師,被教育局授予“垣曲課堂教學標兵”榮譽稱號的,每人獎勵績效工資元。
4、凡在學校預賽入圍的,其資料全部存入個人檔案,作為以后評模、評職的依據。
【課程教學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2.小學課程實施方案
3.微課程實施方案
4.課程設置實施方案
5.拓展課程實施方案
6.課程改革實施方案
7.課程管理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