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樓宇智能化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樓宇智能化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樓宇智能化調研報告1
近年未,有關物聯網產值的統計數據層出不窮,如來自IC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xx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達到了3650億元,較之于20xx年的2581億元增長了41、4%,如圖1所示,預測未來將實現年均30%的增長率,20xx年即進入萬億級規模。
另外,來自中國產業數據網的數據就物聯網產業結構進行了分析和統計。以20xx年數據為例,全年接近2600億人民幣的物聯網產值主要分布在感知層、傳輸層和平臺層,各層所占份額如圖2所示。按照行業分布,物聯網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智能工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醫療、智能農業和智能環保等,其各占份額如圖3所示。
單從這些數據來看,我國物聯網產業似乎已進入快車道,發展速度驚人。物聯網的明天是否真的就觸手可及了呢?萬億級的市場真的很快就會到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幾年前曾滿懷信心投身于物聯網產業的諸多廣東企業目前很多都舉步維艱,市場開拓異常艱難。舉例來說,當初一些打著物聯網旗號成立的新公司,以提供各行業物聯網綜合解決方案出現在市場,打拼了3-4年,發現根本找不到市場,能接到的單寥寥無幾。結果這些企業一部分關門倒閉,一部分靠經營傳統IT業務維持生存,同時期待物聯網產業的大爆發。不僅廣東如此,代表著中國物聯網風向標的無錫也是如此,從無錫工商局20xx年一份內部調研報告給出的數據來看,20xx年無錫物聯網相關企業739戶,接近50%的企業處于虧損或非正常營業狀態,這其中,80%以上企業都是從事物聯網系統集成、網絡運營服務的中小企業。
顯然,經過“加工”的華麗數據并不能掩蓋我國物聯網產業目前處于初級階段這樣一個事實。國內很多機構的數據都是欠考證的,他們把很多傳統IT產業的數據都歸總到物聯網產業里,比如應用軟件系統、安防系統、工業自動化系統、智能系統等等。這樣做的結果是把很多人都搞糊涂了:一邊是極富誘惑力和鼓動性的、漂亮的產業數據,一邊又是廣大物聯網企業在生死線上的掙扎和徘徊。“這個產業到底怎么了?”很多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其實,物聯網經過這幾年概念熱炒已逐步回歸理性,物聯網產業的`現實遠沒有想像中的那般美好。目前物聯網產業除了部分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如智能卡(FRID)應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發展較快,其他領域發展相對緩慢,總體處于由政府驅動向市場驅動的轉型過程之中。因此,物聯網市場還需培育,需要挖掘潛在的需求。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少則3至5年,長則8到10年。
物聯網產業環境分析
基于目前物聯網的產業現狀,社會上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認為物聯網就是曇花一現的概念熱炒,炒完了也就會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另一種聲音仍然堅定物聯網產業是未來發展趨勢,而且會保持高增長的發展態勢。相信絕大部分人會贊同第二種聲音。筆者也是第二種聲音的積極吶喊者。雖然物聯網不是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但它卻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運用,它具有滲透性強、帶動作用大、綜合效益好的特點。物聯網的普及和應用,不但可以促進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方式向、精細化、網絡化方向轉變,同時對于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帶動相關學科發展和技術創新能力增強,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堅信物聯網一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
面對當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困惑,全盤否定或拔苗助長都無益于產業本身,我們需要更加理性地思考,更加全面地分析物聯網的產業環境。圖4給出了當前物聯網產業環境的一個總體概貌,其中從政策環境、技術環境、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四個方面分析了目前具備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并給出了總體評價(1顆星到5顆星,5顆星為最高),通過深入分析和研判,力圖給出符合客觀發展規律的物聯網產業發展路線圖。
首先來看政策環境,政策利好無疑是當前推動物聯網產業的重要引擎。在物聯網領域,短短的幾年時間,國家相關部委出臺了大量利好政策,見表1。從這些密集出臺的物聯網政策可以看出,物聯網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并初步明確了物聯網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為了確保物聯網健康持續發展,相關財政、金融政策和法規也在制定之中。但同時應看到,基于頂層設計的產業扶持政策,其細則還有待完善;地方政府在執行落實這些政策時,其可操作性還有待加強;一些地方貪大求全的做法也可能導致拔苗助長;地方產業各自為政,低水平重復建設,也不利于物聯網產業的規模發展。綜上,政策環境總體評定為4顆星。
其次,從技術環境來看,我國每年對物聯網產業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自主創新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物聯網專利申請也逐年遞增,企業綜合集成能力較強。但實際上,物聯網相關核心技術如傳感器、核心芯片、超高頻RFID應用等還有待突破,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的隱患也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此外,缺乏統一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指引,以及標準發展滯后于應用發展的困境等問題,也阻礙了物聯網的產業化與規模化發展,技術環境總體評定為3顆星。
再次,從社會環境來看,隨著信息化水平不斷發展,我國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社會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這些都為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環境。但應該看到,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物質財富和信息化水平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國民對信息化的認知還很低,支付意愿與能力有限,對物聯網的概念缺乏明確的解讀,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社會環境總體評定為3顆星。
最后,從市場環境來看,隨著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各行業對物聯網的需求將逐步呈現,企業對信息化方面的認知提高,經濟支付能力也不斷增強,未來必定會形成一個較大的市場。不過,市場培育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過去3年里,物聯網基本是靠政府驅動,多以政府買單為主,市場缺乏動力,來自企業或行業里的需求甚少。另外,物聯網商業模式不清晰,企業分散,規模化應用少,產業鏈薄弱,這些都是目前物聯網市場總體還不成熟的表現,物聯網要想真正發展起來,必需得由市場驅動。因此,市場環境我們評定為2顆星。
基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我國物聯網產業初步具備了一個較好的發展環境,尤其是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目前在物聯網技術研發、標準研制、產業培育和行業應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備一定基礎,但也存在關鍵核心技術有待突破、產業基礎薄弱、商業模式未成熟、網絡信息安全存在隱患、一些地方出現盲目建設現象等問題,其發展還面臨著諸多挑戰。產業環境并不在一個最優的層面上,尤其是市場環境,遠未達到全面爆發式增長的條件。所以,面對物聯網產業,我們需要時間和耐心去培育市場、創新應用,通過廣泛開展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動物聯網在各領域里的應用和發展。
物聯網產業發展“三步走”戰略
物聯網的應用涉及到多個行業,國家《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里提及要在工業、農業、物流、交通、電力、環保、安防、醫療、家居等九個領域進行物聯網重點應用示范,這為物聯網可能的應用領域指明了方向。但目前物聯網產業在各行業中的發展情況不盡一樣,有些領域產業基礎相對較好,發展速度較快,有些則處于起步探索階段。那么哪些領域會優先發展起來?哪些行業會優先催生成熟的商業模式?
基于當前的產業環境,我們認為,物聯網產業發展應當分為“三步走”。如圖5所示。首先是公共管理與服務領域,主要圍繞智慧城市建設展開,切實推動物聯網在智能交通、健康醫療、安全監測、食品溯源、電子政府、民生卡等涉及民生需求的領域開展示范應用。這一階段以應用創新為主,通過示范工程帶動產業形成,主要由政府引導促進。
其次是工農業生產領域,主要圍繞企業需求、行業應用展開,推動物聯網在商貿流通、工業監測、制造裝配、智能電網、環境監測、畜牧養殖、精細農業等領域的應用,促進社會生產方式向精細化、智能化方式轉變。這一階段以技術創新為主,企業應用、行業應用是重點,確保關鍵技術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形成,產業完成由政府驅動到市場驅動的轉型,政府不再是市場消費主體,企業買單成主要模式。
最后是個人和家庭領域,主要圍繞個人和家庭消費展開,推動物聯網在智能家居、手機支付、定位導航、遠程控制、智能安防、信息服務、綜合娛樂等領域的應用,促進社會生活方式向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式轉變。這一階段以服務創新為主,個人消費將成為市場主體。至此,物聯網進入高速發展期。
需要強調的是,這三步走并不是完全按時間順序進行,而是交叉進行的。圖6是對這三個階段發展的一個大致估算。我們預測,“十二五”期間還是以政府驅動為主,逐步向市場驅動轉型;“十三五”期間將伴隨著企業需求和個人家庭市場的激增,將形成以市場化為主體的產業格局;到“十四五”末期,各個應用領域市場均大幅增長,最終進人物聯網時代。
樓宇智能化調研報告2
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自建院伊始,著力構建“立德樹人”的“大思政”全員育人新格局,實行學生導師制,建立以主任導師、學生導師雙管齊下的育人新體制。筆者有幸加入這一行列,擔任物業管理142班9名同學和物業管理151班4名同學的學生導師,并進行了兩年學生導師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一高職院校學生導師制的實施背景及意義
(一)背景
隨著國家城市化的高速推進,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物業管理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生活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物業管理服務內容從之前的保潔、保修、保安、保綠拓展成為為業主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服務方式也從原來手工機械的簡單結合發展成人工智能系統、樓宇智能化系統等的廣泛應用。①對于物業公司工作人員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對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有了更明確的定位。我院物業管理專業創建于20xx年,該專業一直按照培養“強技能、會應用、善管理”,并能滿足社會和企業需求的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能服務人才,對學生的專業人才培養過程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實踐。目前我院物業管理專業學生導師制管理有別于我院全員導師制育人亦有不同,主要采用的是主任導師、學生導師、企業導師“三位一體”的工作制度。主任導師工作一般由物業管理專業的專任教師擔任,學生導師工作一般由公共課部的教師(含行政工作人員)擔任,每位教師擔任4-14名不等的學生導師工作。我院20xx年創院伊始,就對學院各專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教育教學改革,以適應現代高職教育的發展需要。物業管理專業負責人也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上做出了較大的創新與改革,增多了專業實訓課的學時,并創設了專業實踐教學的平臺——企業課堂,將部分專業課程放置企業和企業導師共同育人,結合現代職教育人理念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邊學邊做”,強化職業技能和提高職業素養。與教改相對應的學生管理工作的內涵也更為豐富,學生導師制的人員結構從原來的主任導師、學生導師,又增加了學生企業導師。企業導師是一般由碧桂園集團物業管理公司的部門主管或以上的工作人員擔任,經過嚴格的物業管理專業教研室的遴選上崗。在校企融合、協同育人的大環境下,學院、企業共同培養學生,更好地給予學生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和專業學習上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素養和就業上崗能力,從而促使整個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穩步推進。
(二)意義
學生導師制是由導師對學生的學習、品德和生活等方面進行個別指導,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彌補課堂教學環節中大學生基本能力和素質培養方面的不足②。高職院校實行學生導師制的意義在于:第一,實行學生導師制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學生導師可以通過“師生互動坊”等平臺定期(每周一)與學生交流,也可以通過在日常生活中隨機與其交流,從而相互信任、深入溝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明確自身職業發展方向與目標,堅定自身的職業理想,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的能力,提升學生個人職業素養與就業競爭力。第二,實行學生導師制有利于提高教師愛崗敬業的.責任心,不斷加強自身業務學習,進一步鍛煉自身的實踐技能,努力將自己打造成符合現代職業教育要求的“雙師型”教師。第三,實行學生導師制有利于高職教育的個性培養,從“批量式”培養、統一式教育轉變成“分流(組)式”培養,加強對學生的針對性課外輔導,成為學院班級教學和實訓的有益補充,有利于開展個性化教育。
二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學生導師制的實踐現狀
我院20xx年起開始實行學生導師制至今已有兩年,而物業管理專業141、142、151班3個班級配備了主任導師、學生導師、企業導師,進行了“三位一體”校企協同育人的導師制模式的實踐探索。在近兩年的探索實踐中,我們發現主任導師和企業導師是校內班級授課制與企業分組授課制的有力補充,學生導師則及時為學生解決思想及心理問題,各位導師都竭盡全力,以多種形式的交流完成各自的工作職責,精心育人。
(一)實施方式
目前,導師制已經在很多高職院校開始實施,但因各院校存在差異,所以運行的模式與實施的方式不盡相同。我院因各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學生導師制運行的模式與實施的方式亦有不同。以物業管理專業為例,因其人才培養的需要,細化了學生導師的工作內容,拓展了學生導師的人員結構,現由主任導師、學生導師、企業導師三類導師構成。主任導師的遴選是根據專業教研室推薦的專職教師擔任,學生導師的遴選是由學院人事部考核推薦學院思政課部教師和品質優秀的行政人員擔任,企業導師的遴選則是由專業負責人根據學生企業課堂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所聘用的企業兼課教師擔任。經征求意見后,予以全院公布、正式實施。
(二)導師類型
1、主任導師主要負責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通過各種方式與學生保持經常的聯系與溝通,關心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大學期間的生活,重點在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學生一進校就幫助其制定個人的三年大學計劃,制定合乎本人實際情況的專業課程學習計劃,教授正確且高效的學習方法,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組織開展以提高專業技能或是培養職業綜合素養相關的專題講座,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所學專業以及將來的就業崗位。積極建設專業班級的優良班風、學風。在第六學期與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并指導學生答辯。2、學生導師主要負責了解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動態和生活狀態,與學生經常溝通,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我院生源絕大部分是貧困家庭的孩子,因為家庭的先天原因,使得他們后天在身心上都與一般家庭的孩子不同,生活上需要更多的關愛,心理上需要更多的疏導。加之我院推進“聚焦崗位能力,校企協同育人”的教改育人理念,實行準軍事化管理,都給初入校園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身、心要求。學生入校首先需要理解、需要適應,在此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很多基于當前的認知能力而無法理解的情況,都需要學生導師細心、耐心地為其疏導、答疑、解惑,更好地實現“教學”互動,同步前進。3、企業導師物業管理專業第二學期至第五學期每學期都安排有4個教學周的企業課堂學習,第六學期有13個教學周的企業課堂學習。前4個學期的4周學習主要是以專業崗位的認知與崗位能力的培養為主,第六學期的13周學習主要是聚焦崗位,提升崗位能力。在此過程中,大量的企業課堂的理論與實踐課程是由企業導師承擔的。企業導師按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教學計劃嚴格組織實施,做好企業課堂學習的過程指導和管理工作,保證企業課堂的學習質量。協助專業導師監控學生學習過程,做好日常學習指導記錄。根據學生在企業課堂的學習內容與完成情況及學生的學習表現,評定學生在企業課堂的學業成績,并附相應的學習鑒定,作為第六學期專業“定崗分流”的重要參考指標。企業導師在第六學期崗位能力提升實踐中,協助專業導師指導、考核學生完成與其崗位相對的畢業設計,形式可以豐富多樣,例如:策劃案、調研報告或是論文等等。
(三)實施效果
物業管理專業學生導師制歷經兩年的實施與探索,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在高職院校實行學生導師制的管理育人機制還是非常有益的。
1、學生導師制的實施提高了學生專業學習的效率,縮短了自我摸索的過程。對于大一剛剛入校的新生,學生導師可以幫助他們盡快認知所學專業、熱愛本職專業、明確學習目標、掌握學習方法,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我院物業管理專業至今沒有1名學生申請轉專業,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符合自身特點的專業知識架構,提高了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2、學生導師制的實施師生互動的頻率增多,促進教學互動、教學相長。使任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從課堂延伸至課外,使學生更為方便地向老師請教知識,讓課堂的教學互動更為順暢高效。學生們積極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高,實踐能力得到了有效地鍛煉。
3、學生導師制的實施提高了企業課堂的學習效果。我院物業管理專業強調專業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的高效融合,提倡“做中學、學中做、邊學邊做”。通過企業導師的實地理論教學、現場實訓和當場糾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認知專業、聚焦專業崗位學習,保證了企業崗位能力實踐的效果,為學生畢業獲得較高的月薪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4、學生導師制的實施突出了每個學生畢業設計的個性。我院物業管理專業20xx年開始招生,現雖未有畢業生,但由企業導師指導學生基于其第六學期崗位實踐能力提升的企業課堂學習過程,在自身的實踐崗位上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或是做方案設計,都使得學生畢業設計的內容更為貼近專業、崗位的前沿研究,更加有利于鞏固每一個學生不同崗位能力的培養效果,更好地提高學生就業崗位的核心競爭力。
三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學生導師制實施的探索
近年來,一些高職院校進行了學生導師制的嘗試與探索,這也給我們學院的學生培養提出了新的思路與方法。在對我院物業管理專業實行”三位一體”的學生導師制實踐探索過程中,也顯現出了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探索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并根據現實情況找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使學生導師制這種新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發揮其重要作用。
(一)加強物業管理專業學生導師隊伍建設
1、有企業實際管理經驗的“雙師型”專業教師缺乏。專業一方面要積極引進急需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對現有師資力量的培養與提高,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定期分批次安排專業教師去企業進行為期6個月的企業崗位實踐鍛煉和學習。同時,還積極邀請碧桂園集團下屬的物業公司的企業高管來學院作專題講座與指導。
2、目前專業師資結構不合理,教師數量不足,無法實現較高的師生比。當前急需加強專業導師梯隊建設,老、中、青教師比例搭配合理,這樣才能有利于專業導師對學生進行較為全面的指導。
3、加強學生導師的崗前培訓和崗位能力的培養。對已經競聘上崗的學生導師要進行定期培訓,主要是組織其參加有關政策法規、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培訓與交流研討活動,針對性地提升高業務水平和崗位能力。
(二)積極探索與創新學生導師的工作方式與方法
在物業管理專業學生導師制的探索建設中,需要結合物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專業特色和學生特點,充分聚焦崗位能力培養,利用好“師生互動坊”、企業課堂等平臺探索和創新學生導師工作的方式與方法。例如嘗試項目導向與任務驅動式、職業技能大賽帶動式、崗位實踐能力與畢業設計聯動式、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式等等。
(三)建立健全學生導師工作激勵機制
學院要充分發揮評價的規范、導向與激勵功能,建立健全學生導師工作評價體系,對每位學生導師實行教學工作與導師工作的雙線管理,以職業道德、工作量、工作表現、育人效果、合格率和就業率等為指標對導師的工作業績進行綜合評價。對于企業導師要在認可其本崗位工作外,對其的學生導師工作也要認定工作量,并建立評價體系,評價結果反饋給企業體現在其當年的工作業績之中,作為升職、加薪的考量指標之一。總之,在高職院校實施學生導師制這種育人輔助機制,對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提高就業率等方面的成效一定是肯定的。但由于我院建院時間不長,管理制度仍在完善,而在此基礎上嘗試探索的學生導師制,還需要循序漸進。目前物業管理專業“三位一體”(專業導師、學生導師、企業導師)的學生導師制的實施是一種較好的探索,逐漸形成校企共同育人的合作方式,物業公司人員擔任學生部分課程的導師,學校專業教師兼當物業公司的顧問和管理人員,為自己的實踐(技能)教學累積經驗,逐步將自身打造成適應現代高職教育發展的“雙師”型教師,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受益。
樓宇智能化調研報告3
(一)開展“崗位―技能”專業調研
1.構建企業調研機制
組織教研組深入企業開展專業建設調研,了解智能專業相關崗位群,并對每個具體崗位進行工作任務分解,獲取完成工作任務的核心技能,然后,以能力為核心,設計教學項目,形成專業課程體系。
2.開展專業相關崗位分析
樓宇設備安裝與運行專業畢業生主要在各類建筑施工企業、智能化集成公司、房地產及物業管理企業從事建筑智能化系統的規劃、現場施工設計、安裝、調試、檢測、維護、招投標、工程監理等工作。其中涉及的具體崗位有:“樓宇供配電與照明系統、安防系統、綜合布線系統、音像廣播系統的安裝員、施工員,智能化系統集成工程師、業務代表,房地產及小區物業智能化系統的技術員”等。依據每個具體工作崗位,分解崗位工作任務,掌握崗位核心技能,為后續培養目標的制定、人才規格繪制打下基礎。
(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在對崗位、工作任務、核心技能進行系統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學校辦學的實際,制定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即樓宇智能化設備安裝與運行專業招收初中起點的畢業生,專業以電路、智能設備知識和安裝、調試、維護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以計算機為主要控制工具,依據樓宇智能相關崗位能力分析,本專業旨在培養能勝任樓宇智能物業設備的設計、安裝、調試、維修及相關設備的操作維修等工作的技能型“灰領人才”。
二、立足崗位,繪制“人才培養規格書”
通過崗位系統調研,制定專業培養目標,詳細繪制樓宇智能化設備安裝與運行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書》,具體內容包括:人才規格及其基本要求。
(一)核心工作崗位分析
通過樓宇企業調研,我們發現:目前,中職樓宇專業所涉及的核心工作崗位內容主要有樓宇智能化系統的安裝調試與故障排除;管理和維護建筑設備,室內安防監控系統、通信網絡系統;使用與改進智能建筑管理系統和管理火災報警與安全防范系統,從事樓宇智能的方案設計、項目預算、市場營銷、技術培訓等工作。
(二)人才需求規格描述
通過調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規格描述為:具備良好的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擁有扎實的樓宇專業知識,熟悉樓宇行業相關法律、條例,掌握中高檔寫字樓園區的弱電、門禁、綜合布線、消防監控、巡更等系統的安裝、運行與維護等核心技能。具有一定的市場開拓與人際溝通能力,開展智能樓宇系統相關營銷活動。
(三)專業人才基本要求
1.知識要求
具有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和職業素養;掌握照明電路、電子電工技術等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智能樓宇與物業設備安裝工藝知識、安裝工具及測試、調試的應用技術知識;熟悉一般智能樓宇物業設備的結構、原理及安裝工藝并掌握智能樓宇與物業管理整個安裝、調試過程;熟悉各種設備的結構原理、懂得測試技術、設備的拆裝調試技術、設備的維護及維修技術。
2.能力要求
(1)具有現代樓宇設備安裝、運行、測試、調試、維護、改造和管理能力。
(2)具有對樓宇設備系統和室內環境品質的構造,性能和狀態評價及故障分析排除的能力。
(3)與物業設施管理相關的項目管理能力。
3.證書要求
本專業旨在培養“一專多能型”中職智能樓宇專業初中級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具備“一證三書”,即本專業的畢業證、加上樓宇智能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電工證”、“智能樓宇管理師”、“物業管理員”。
三、工作導向,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一)“工作任務導向”培養模式
樓宇專業“工作任務導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以智能樓宇行業國家職業標準和崗位需求為依據,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為核心,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線,以崗位工作項目為內容的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崗位―技能”系統調研,制定樓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人才培養規格。然后,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職業功能模塊校本教材,采取“工作任務導向”實踐教學策略,組織學生進行實訓,提高學生的崗位核心技能。該模式強調“以技能為核心,以素養為根本”的多元評價模式,制定專業核心能力目標,通過建立科學的實訓機制,構建完善的實訓管理制度,保證教學質量和實訓工作規范運作。
(二)基于“DACUM”課程開發
基于樓宇“工作任務導向”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強調課程開發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工作崗位依據、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綜合實訓為手段,重在培養“一專多能”的綜合性崗位實戰型人才。
學校樓宇專業可以采用“DACUM”課程開發模式,從企業需求出發,在樓宇行業企業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企業人才需要》、《企業用人需求規格報告書》,系統掌握中職樓宇專業人才市場狀況,以及行業企業對人才基本素養規格要求,從而為后續崗位能力的分析確定提供必要的引領和參考。
組建由DACUM課程研發團隊,該團隊除了要有本專業骨干教師、課程理論專家意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校企合作與集團化辦學的方式,吸納樓宇行業高級技師加盟團隊,通過召開DACUM專業研討會,以職業分析為依據,以工作任務為內容,以崗位技能為核心,設計與開發專業課程。
(三)“工作任務導向”教學改革
依據樓宇智能化設備安裝與運行專業教學內容和專業現有的教學條件,確定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和思路,由任課教師實施推行。在建設過程中,通過師資隊伍的培訓、專家指導、企業實踐專家參與等方式,對教學模式進行實踐探究,對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形成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展示、總結、提升,形成系統的樓宇專業“工作任務導向”教學模式。
1.教學項目設計
組織教研組深入行業、企業開展專業調研,通過企業實踐專家訪談會的形式,詳細了解樓宇智能專業相關崗位群,并針對每個具體崗位進行工作任務分解,提取完成工作任務的專業核心技能,然后以專業能力為目標,設計實踐教學項目,策劃整個專業教學實施過程。
2.教學資源庫建設
結合新課程教學模式的實施,引進企業機制,建設教學資源;營造適應工作任務導向課程模式的學習環境,加強教學硬件建設,創設工作任務導向教學情境,建設滿足教學需要的多媒體教室。
(1)打造專業“學習資源庫”,形成供學生學習查找資料的平臺。購買專業參考書籍,包括購買樓宇智能化與物業管理雜志,拓寬專業知識面;購置各類施工規范、設備原理等方面的書籍,提供資料供學生檢索;購買電子學習資源庫,包括購買智能樓宇設備資料、維修手冊、工具手冊等,配合課程開展;開發建設專業學習資源庫,包括組建團隊,配合課程任務進行課件、視頻的制作,提供多樣化教學手段;開發培訓考核題庫。
(2)加強教學軟件建設,營造仿真和模擬教學環境。校企共同開發樓宇智能化設備安裝與運行專業教學平臺軟件;提升物業電工、智能樓宇物業、物業給排水及其他實驗室的建設效能。
(3)建立一個專業“企業化”教學場景(包含備料區、咨詢區、學習區、服務區),使學生真實感受企業的文化氛圍。
(4)信息化多媒體教室的建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對實訓室進行信息化建設。
樓宇智能化調研報告4
一、工學結合的“321”課程開發的構建
“321”課程開發是五年制高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做法。“321”中的“3”指根據職業成長規律和認知學習規律,該課程開發中的三種能力培養階段,即專業基本能力階段、專業核心能力階段和綜合職業能力階段。“321”中的“2”指能力從構成到生成的過程,課程開發提供給學生的兩個平臺,即技能大賽平臺和創新大賽平臺,從總體上把握技能、理論、價值三個因素,給學生鍛煉和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321”中的“1”指面向全體學生相關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即在五年的學習過程中有計劃分階段組織學生參加中級工、高級工職業技能鑒定。構建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開發結構圖見圖1。
1.三種能力培養階段
我們通過定期到企業調研,有計劃安排專業教師下企業實踐,專業教師團隊與行業專家共同商討,確定以電子產品裝調、電子產品檢測、電子產品維修與售后服務、SMT工藝設計及操作、電子電路的輔助設計和生產現場組織與管理六個職業崗位并分析主要工作任務。根據能力復雜程度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整合,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同時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分解出培養專業基本能力的工作任務、培養核心能力的工作任務和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的工作任務。
一是專業基本能力培養階段。通過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各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分析,系統設計課程載體,采用項目、任務、案例的“做”去實現,以實現在技能訓練的同時獲得知識。如根據電子產品的實際生產過程進行分解,將電子制作課程融入《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課程中,教師以項目為中心,先提出工作任務,根據工作任務講解需要的理論,為了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教師設計適合學生的實踐實例,在一個項目中完成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
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過程性訓練很重要,但孤立重要“點”的技能訓練也必不可少。我校在一年級、二年級安排為期兩周的技能實訓周,強化學生技能基本功。具體安排如表1。
通過這些“點”的訓練,學生具備了識讀電氣原理圖、閱讀工藝文件的能力,熟練掌握插件、貼片手工焊等焊接技能,會操作儀器設備,能連接儀器儀表與被測電路,會用儀器設備進行電參數、電路性測量,能進行測量數據處理。能熟練使用常用電路輔助設計軟件繪制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子電路圖、電氣工程系統圖和電氣控制電路。
二是專業核心能力培養階段。在有效實施專業基本能力培養的基礎上,我校以開發綜合課程為專業核心能力培養階段的載體。專業教師通過在企業中的實踐,到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參加項目培訓,開發了五年制高職學生專用的《單片機最小應用系統實例教程》《可編程控制器應用技術》《智能建筑與綜合布線系統》等校本教材。校企合作開發了包括SMT綜合課程、遙控技術、電子產品設計、電氣照明、供電技術、PLC綜合實訓、電子產品維修、電源綜合技術、樓宇智能化技術等模塊的專業綜合課程。綜合課程體現了“三融合”,即項目與核心能力相融合,項目與職業技能鑒定相融合,項目與專業方向相融合。
三是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階段。以學生頂崗實習作為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階段。我校從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與南京地區企業合作的實際、學校發展的實際、學生的實際出發,總結出立足“三個結合”,即頂崗實習與就業相結合、學生興趣與專業發展相結合、實習就業方案與人才培養方案相結合,構建了校企共贏的就業指導體系,使學校、企業和學生實現了多贏。實踐證明,該方案運行效果好,社會及家長認可度高,學生就業率高,就業質量高。
2.兩個平臺
一是技能大賽平臺。我校每年以學校技能節為起點,動員各教研室結合專業、結合南京市技能大賽項目,面向全體學生設計比賽項目,為南京市技能競賽的選拔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也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在學校技能競賽的基礎上,認真組織教師和學生參加南京市職業學校技能競賽、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競賽甚至國賽集訓。通過五年的技能競賽實踐,教師把大賽的要求與相關課程、教學結合,形成了良性循環,促進課程改革。
二是創新大賽平臺。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形成一批創新制作成果,我校組織學生從生活的技術、身邊的技術、生產的技術思考,以拓展專業核心課程,由學生“創新社團”統籌作品開發,組織專業教師精心指導學生,認真選題,查閱有關技術資料,調試技術參數,連續兩年取得了好成績。
3.分階段實施職業技能鑒定
如果說技能大賽和省創新大賽給有特長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舞臺,那么中級、高級職業技能鑒定給大部分學生提供了成果檢驗的場所。中級工鑒定安排在第5學期,高級工鑒定安排在第8學期。根據這樣的設置,相應開設了模擬電子課程設計與數字電子課程設計、單片機課程設計與電子產品設計。通過職業技能鑒定,提高學生的技能,也培養了職業素質。
二、啟示與思考
一是系統開發專業綜合課程的課程意識。在職業教育面向人人的時代,職業教育的受眾多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青少年。他們不太善于用符號去思考,而樂于在具體情境或氛圍中通過“行動”來學習。我校開發的專業綜合課程就是滿足學生需求的一種課程載體。這種載體的設計在內涵上含有原來所要傳遞的知識信息,在形式上通過項目、任務、案例等的“做”去實現,達到獲得技能的同時習得相應的知識。專業綜合課程是在專業核心能力培養階段開發的,它在開發時就注意體現項目與核心能力相融合、項目與職業技能鑒定相融合、項目與專業方向相融合。目前我校已經開發出SMT、遙控技術、電子產品設計、電氣照明、供電技術、PLC綜合實訓、電子產品維修、電源綜合技術、樓宇智能化技術等模塊的專業綜合課程。學生通過系統化、結構化的學習,有能力實現從“有飯碗”到“好飯碗”,進而獲得“新飯碗”。
二是努力打造優秀課程團隊。優秀課程團隊是完成該案例的重要技術力量。為保證課程建設的進程與質量,我們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專家和課程專家的指導作用,開展教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社會服務。學校從三方面給予支持。
第一,優化師資結構。通過幾年的努力,我校該專業師資在年齡、學歷、職稱上做到分布基本合理,師生比1:16。
第二,制定相關政策和配套激勵措施,引導和鼓勵教師主動深化課程改革并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如積極安排教師參加出國培訓,參加國家級、省級培訓和市級培訓,職稱評聘優先。
第三,建立課程團隊展示平臺。積極支持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大賽,每年認真舉辦課改論壇,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公開課評比、各級各類優秀教師評選活動。通過活動提升教師的職業能力,擴大綜合課程的影響力,提高課改的成效。
三是建設高水平實習實訓基地。高水平實習實訓基地是該課程開發的重要保障。我校自20xx年省級實訓基地的啟動建設以來,大幅度提升了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有力推動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和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我校目前可以提供給該課程使用的實驗實訓基地有SMT生產工場、電工實習車間、單片機編程中心、氣動與液壓實驗中心、傳感器實驗中心和博士西門子生產車間等。這些實訓基地的建設,保證了專業教學與企業零距離、與實際崗位零距離,項目教學、主題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和崗位教學得到落實。
四是探索工學結合的評價機制。在該課程開發中努力探索科學的人才觀和質量觀,以素質能力評價學生,以教學效果評價教師。我們加大職業教育質量標準的研究,如探索專業實踐課評價標準和實訓教學環境建設標準的研究。改革對教師的傳統評價方式,持續開展校內優質課堂評比,改變評課的形式主義,要求在評課中找問題,開展評課案例評比等。改革對學生的傳統評價方式,廣泛采用筆試、口試、面談、觀測、現場操作、電子產品制作、電子產品市場調研報告、作品演示和作品評價等評價方式。
三、政策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職業教育貢獻率、服務力的必然要求。政府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如充分使用財稅杠桿,實施校企合作項目免稅、補助措施,調動骨干企業與學校緊密合作的積極性,建立政府、學校、企業和學生四方共贏的機制。行業企業的指導與深度參與是該模式順利實施并取得實效的關鍵。
【樓宇智能化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調研報告05-22
解放思想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01-14
網店調研報告03-08
單位調研報告02-26
工作調研報告03-01
調研報告(熱門)06-17
行業調研報告06-24
城市調研報告06-29
學校調研報告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