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調研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校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校調研報告 篇1
[摘要]本文探討分析了目前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的關系,為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關鍵詞]人才需求 教育改革 調研報告
一、調研基本思路與方法
為使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縮小與企業人才需求的距離,培養優質的人力資源,我們積極深入大型國有企業進行調研,研究企業的崗位需求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之間的關系,為職業學校教育改革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1.調研內容。(1)調研目前企業人才學歷層次和比例的基本情況。(2)調研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對人才規格內涵的介定情況。
2.調研方法:調研組以座談、數據統計、下發問卷等形式,對企業員工的學歷結構及比例、專業人才比例、企業用工需求、合作辦學等情況進行調研,聽取企業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企業用人需求現狀分析
1.學歷結構和比例分析。根據對某大型國有企業1700多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以得知其學歷結構。在企業的技術工人中,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所占的比例接近40%,成為企業技術工人的主體。職業學校學生除了能從事該企業基本組裝等工種外,在專業技術崗位、基層管理崗位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專業技能等級及對應的比例分析。根據對1700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知人員根據從事的崗位不同,其職業資格證書一般分為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及技術等級證書兩種。
企業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一般具有三種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其中高級占21%,中級占46%,初級占22%,無技術資格占11%。企業技術工人持有五個級別的技術等級證書,不同等級對應的比例如下,初級以下占72%、中級占14%、高級占10%、技師占3%、高級技師占1%,從初級到高級技師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布。目前企業的技術工人中,技術等級比例不夠合理,初級及以下比例過大。
3.企業所需的人才規格與專業工種分析。企業隨著社會的發展,產品要不斷更新、不斷升級,需要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先進的生產設備,這一切促使企業必須擁有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但職業學校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與企業的實際需要有差距,畢業生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與企業的要求差距較大。同時,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上,與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對接程度還遠遠不夠,部分企業急需專業工種有機械加工、農藥化工、儀器儀表、鍋爐、鑄造、焊接、食品加工、話務員和營業員等,無論在質量與數量上職業學校都難以滿足企業的需要。
三、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對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的挑戰
1.企業技術工人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調查顯示我市企業技術工人的比例結構以初、中、高排列為74:16:10,按照國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結構,企業技能型人才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工人數量嚴重不足,無證人員占技術工人總數的52%。企業員工缺乏現代企業所必須的職業技能和基本知識,影響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職業學校在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等方面有很大的辦學空間,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
2.企業需求的專業工種和職業學校開設的專業錯位。因為職業學校專業制約和市場用工需求有偏差,導致學生的就業率并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職學校并沒有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不受企業的歡迎,造成招生與就業兩大難。而企業卻因缺少優秀的技術工人,制約著自身發展,也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3.職業學校的學生培養目標和企業的實際員工素質有差距。企業對員工的.各種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工作標準要求較高,但在部分就業的中職生的身上還存在著職業道德教育欠缺,敬業精神不強,責任心較差,不能勝任本職工作。這就需要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及教育教學改革上進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關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動。在調研企業人才需求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受調查企業中管理崗位的領導往往說不出我市各職業學校的特色或品牌專業,對于曾合作過的學校也只能說出與之合作的幾個專業。根據國務院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持,提高產教結合、加強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職業學校無論是教育教學還是招生就業,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生產實踐,都需要與企業相互交流,相互補充。
四、對推動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1.規范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大力加強校企專業對接。學校要堅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學校要與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系,把企業的實際需求作為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后的發展趨勢,主動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使學校的專業與當地產業結構相吻合。在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上,力求做到“設置一個專業,培養一類人才”。另一方面,學校要主動積極為企業員工開展培訓,針對企業特點,制定培訓方案,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為在職職工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實現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相結合。按企業需求實現校企聯合,松散型、緊密型、合一型均可。
2.塑造高素質、重技能的勞動者,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學校要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充分認識職業和技術實踐活動對經濟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形成良好職業道德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勞動態度。以就業為導向,以文明禮儀教育為塑造學生職業形象的基礎,以公益勞動為塑造學生職業素養突破點,縮短畢業生適應企業工作的時間,使畢業生盡快地進入職業角色。
3.加強職業學校教師深入到企業進行自身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和鍛煉,通過零距離接觸企業,親身參加生產勞動,使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更加貼近企業的需求,提高對教學的指導性。同時,邀請企業專家深入地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探索和建立按企業用人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在確定市場需求的人才規格、知識技能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實訓實習和學習成果評估等各方面聽取企業專家的意見,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引進“雙師型”教師,適應新型職業學校課程的教學要求,為培養企業需求的優質人才。
學校調研報告 篇2
一、基本情況
xx縣中心小學是一所縣城所在地的中心小學。學校現有教學班31個,學生1199人,其中住校生659人。現有教師75人,職工25人。學校現有校長一名,書記一名,副校長兩名,教導主任、德教處主任、總務主任、辦公室主任、電教辦主任、財務主任各一名,各類組織機構齊全,職責明確,四名班子成員分工協作,有序推進學校整體工作。學校成立了由教導處主管的教育教學工作小組,下設語文、數學、藏語、綜合四個教研組,主抓學校教學工作;成立了由德教處主管的德育工作小組,下設學生會和少先大隊,主抓學校精神文明及校園文化建設,師生政治思想工作,學生家校聯系工作;成立了由總務處主管的總務后勤工作小組,下設安衛辦、后勤服務、營養餐管理組,主抓學校安全、后勤、衛生、維修、采購、營養餐供應等工作的管理及實施。
二、學校管理現狀
(一)修訂完善各類規章制度,推進制度化管理。學校制定了校長、班子成員、中層、教研組長、班主任、科任教師及其他專兼職人員工作職責,做到職責明確,分工清楚,銜接緊密,不留空擋,體現科學性、規范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激勵性;建立健全教職工學習、工作、生活制度,師生請銷假、教學常規管理、校本培訓、校本教研、集體備課、學生管理、財務管理、門衛管理等制度,完善學生思想品德評價、“校園之星”評比、教職工綜合考核評價辦法等教育教學考核評價辦法,建立健全教代會、婦聯等群團組織機構,充分發揮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堅持校務、政務、財務公開制度,實行民主管理,定期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妥善解決學校工作中的熱點、焦點問題,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二)實施精細化管理,促進“三風”(教風、學風、校風)轉變。學校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不斷規范辦學行為,積極實施精細管理,全力推動教育改革,全面構建和諧校園。緊緊圍繞教育教學質量這一中心;突出素質教育和校園文化兩個重點;實施集體備課、課堂教學、師生評價三項改革;加強制度建設、隊伍建設、質量建設、校園文化和學生教育管理體系五項建設;深入開展課改實驗、校本研訓、師德師風教育、“校園之星”評比、“平安校園”創建、陽光體育六項活動。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力爭轉變教職工思想觀念、教育理念、工作作風、教學方式和學生行為習慣、校園三風的根本轉變。
(三)細化隊伍管理,提升師德師能。1、加強師德建設。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積極開展師德培訓、和師德標兵評選活動,嚴格落實師德百分制量化考核,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2、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學校通過在教職工中廣泛征求意見,認真修訂了教師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建立科學、合理、公正的教師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3、加強教師培養和培訓工作。采用“走出去學,請進來教,坐下來研”等多種方式積極開展教師培訓,結合繼續教育、“國培計劃”和網絡研修等培訓,積極開展“六個一”活動,即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參與或主持一個課題研究,上一節優質課,在校報校刊發表一篇作品,寫一篇教學案例,每天進行一次自我反思。
(四)化辦學行為管理,提升學校規范化水平。學校嚴格規范辦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一是嚴格開齊開足上好課程。二是堅決執行規定作息時間。三是嚴格控制作業留量,科學設計作業內容,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四是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興趣小組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及各類文藝體育比賽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切實增強辦學的活力和吸引力。五是加強圖書借閱活動,把學生個體借閱和班級集體借閱結合起來,在教室內建立圖書角,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自覺讀書的好習慣,積極創建書香型、學習型校園。
(五)細化教學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按照新課改理念和要求修訂完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2、建立由校長主管,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具體負責,教導處具體實施的教學管理工作體制,形成“業務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教師”相互貫通的教學管理網絡。
3、加強教學常規檢查,采用隨機抽查和集中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堅持每天巡課,每周找一名教師和一名學生談話,每月進行一次教案、作業檢查,每學期進行一次教案、作業展評,推行超前三課備課、教案簽字審批、“問題”回查及跟蹤督查制度。
4、落實校長帶頭上課、聽課、評課、說課制度。校長和班子成員每學期聽課不少于20節,一般教師不少于15節。實行推門聽課、隨機聽課,堅持有聽必評,有評必改和回聽、回查、回訪制度。實行“3+3+3”評課模式,即每節課至少提出三個優點、三個不足和三條建議。
5、嚴把“五個”關口,落實“五字”要求。
一是嚴把集體備課關,突出一個“細”字;
二是嚴把課堂教學關,突出一個“新”字;三是嚴把作業關,突出一個“精”字;四是嚴把輔導關,突出一個“實”字;五要嚴把測試關,突出一個“效”字。
6、加強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各學科教研組堅持每周召開兩次教研活動,組織教師開展集體備課、課標學習、專題研討及學術沙龍活動,全面推行“集體+個人”雙色筆備課法,確立了“研課、備課、上課、說課、改課”五環節備課模式。堅持開展教學基本功大比武、優質課、優秀案例、教研論文評選等系列活動。
(六)細化評價管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1、建立科學的學生評價機制。改變單純以考試為手段、以分數為標準的學生評價方式,實行多元評價,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做好綜合素質評價。
2、積極開展“校園之星”創評活動,制定“校園之星”評選辦法和評選細則,把“校園之星”評選作為學生評價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長期堅持。
3、利用每周升國旗儀式、校園廣播、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媒介,通過開展主題演講、德育講座、重大節日慶典、“孝敬父母月”“文明禮貌月”“雷鋒在我心中”“感恩勵志教育”等德育教育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想信念、公民意識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堅持課程育人,把德育教育滲透于各門功課的教學之中,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方面;堅持家校聯系制度,定期進行家訪、召開家長會(期中、期末各1次),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立體育人網絡。
5、開展主題班會,落實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建立班紀班規和操行評分細則,狠抓行為養成教育,持之以恒的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培養良好的衛生、飲食、行為和學習習慣。利用品德社會課、法制講座、板報宣傳等形式,加強法制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6、通過開展安全知識問答、講座、競賽,安全消防疏散演練等活動,加強安全教育;逐級簽訂各類安全責任書,堅持每天的教師值日、領導值班制度,做好課間教師的巡視、放學執勤和領導巡查工作,建立學校安全工作預案和特殊學生健康檔案,把學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7、加強體育藝術教育。堅決落實“陽光體育”,開展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每天1小時的課外活動時間。積極舉辦各類專項體育比賽,每年度年召開一次運動會,設立競技運動和趣味運動項目,使全體師生共同參與。
三、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學校管理人員數量不足,精細化管理落實不力。學校現有31個班,1199名學生,僅有4名縣教育局任命的班子成員,并且每名班子成員還擔任基礎課教學工作,學校事務性工作千頭萬緒,對學校管理工作分身乏術,一些教育教學檢查、評價工作交由學校教導處、教研組長等中層管理人員去做,但是這些中層管理人員老好人思想嚴重,怕惹人,不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長期以往,使一些消極怠工、溜號鉆空的教師有了可趁之機,工作落實不力。
(二)學校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足。長期以來,班子成員思想意識不高,凝聚力不足,不能嚴格落實既定的工作要求,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打折扣、搞變通的問題,甚至還存在推諉扯皮、推脫等現象,缺乏創新意識,使得好多工作成效不明顯,老好人思想嚴重,在工作中不敢說、不敢管,不能很好地起到帶頭作用,學校班子成員數量少,工作壓力大,加之學校地理位置優越,是上級各類檢查必經之地,班子成員周末、節假日經常加班加點,比其他老師多付出了很多。但是,根據現行的激勵機制,班子成員多做的工作幾乎沒有任何回報,只能是任勞任怨的奉獻,導致學校班子成員面對學校管理工作缺乏積極性,不能主動的思考謀劃工作,歸根結底都是思想上的問題。
(三)教師缺乏奉獻精神,思想功利化。老師普遍認為自己就是教書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是自己的份內事,其他都是份外事。對自己有益的事愿意做,對自己無益的事想法設法逃避。多數老師不愿當班主任,不愿承擔其他兼職工作,遇到迎接檢查的勞動、打掃衛生、檔案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上級安排的精準扶貧摸底、送教上門、統計等工作,都是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學校把這些工作分配給老師,老師就一百個不情愿,然后消極怠工,蒙混過關,隨便弄個東西交給班子成員,學校也沒有專職人員去做這些事情,最終還得班子成員一一審查修改,比班子成員自己做還費力。對班子成員而言,所有的事情都是份內的事,安排給你的你就要負責到底,老師干的事情你要干,老師不干的事你也得干,24小時隨叫隨到,隨時待命。班子成員有苦無處訴,老師還會說,誰叫你是班子成員呢?你干得多就活該。
(四)學校管理人員思想觀念落后,實施素質教育措施不力。
受社會大環境、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評價指揮棒和學校安全嚴峻形勢的影響,學校管理人員普遍認為在學校管理中安全第一,成績第二,把握了這個前提,凡是有安全風險的活動即使對學生再好也可以不開展,凡是對提高學生成績無益的事情能省則省,導致重智育輕德育、重結果輕過程、重成績輕能力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依然不能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只教書,不育人,忽視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知法不守法,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依然存在。德教處和班主任在開展學生養成習慣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時,工作方式、方法老套、陳舊,存在只要完成任務就好,不重視教育效果,缺乏如何有效開展活動的思考和創新,導致年年都在搞,年年沒提高,年年沒轉變的問題,這主要是對該項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夠,育人意識觀念淡薄導致的。
(五)家長教育觀念落后,掣肘學校教育。農村學生家長普遍文化素質偏低,對學校教育不僅不能助力,有時候還會起反作用。一是家長對孩子溺愛、嬌慣,不注重良好行為習慣培養,部分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行為習慣差。有的學生直到三年級,穿衣、整理學習用具還要家長協助完成,離開了家長,上課時一會兒找不見尺子,一會兒丟了筆;學校里老師教育學生不能隨手扔垃圾,見到垃圾要主動撿拾,走出校門,接學生回家的家長在校門口、公路上隨地吐痰,扔垃圾,讓學校教育的成果瞬間化為泡影;二是部分家長不懂教育,不會教育孩子。有很多家長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內心又覺得對孩子有虧欠,于是想通過金錢彌補,學校有60%的學生每天都有零花錢,學生用這些錢在校外的小商店里買辣條等各種小零食、小玩具,盡管老師一再教育學生那些是三無食品、垃圾食品,但是屢教不改。有的學生長期已形成了上學前買小零食的習慣,如果家長不給零花錢,就哭鬧,家長的溺愛造就的壞習慣讓家長也束手無策。有的家長長期對孩子的事情包辦代替,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作遲緩,跟不上大多數學生。三是有的家長把教育責任完全推給老師,見到老師就說:“他老師,你要把我娃抓緊哩。”但是家長自己,對孩子的表現不聞不問,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不生病,作為家長的責任就盡到了,甚至有的家長認為老師教育學生,是怕學生不好好學習,影響自己的教學成績,工資獎金。總之,家長的'不作為或反作用,給學校教育造成很大困擾,我們老師深切體會到:家長是需要教育的。
四、下一步工作改進措施
(一)加強教職工思想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利用每周的政治學習教育活動時間,組織教師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行為準則》,觀看全國模范教師、感動中國人物等視頻,要求教師做交流發言,從中找差距、找不足,探索解決之道,形成人人崇尚模范、爭做模范的良好氛圍;組織教師到條件更為艱苦的偏遠學校進行學習、參觀,讓事實說話,在一定淡化教師盲目攀比、不敢擔當、不愿奉獻的想法,通過以上方式,讓教師進一步認清自己的職責所在,增強大家的奉獻意識。
(二)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
進一步明確班主任工作,強調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每月召開一次班主任工作會議,為班主任搭建共同交流、學習的平臺,從中查擺問題,探討解決辦法,分享好做法、好經驗,從而提升班級管理效率。
(三)抓班子建設
定期組織班子成員召開學習會,進一步提高思想、統一認識,對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要學深、吃透,領會上級部門的工作要求,同時要求實事求是匯報近期工作開展情況,以此督促班子成員真抓實干。
(四)加強常規工作的督查力度
建立常規工作臺賬,定期召開中層會議,逐項檢查落實情況,對未完成的要當面說清原因,并保證完成時限,同時不定期對相關工作進行抽查,避免陽奉陰違或匯報不實的情況發生。
(五)狠抓教育教學質量
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計劃,通過校本研修、校本培訓以及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為教師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將教研工作抓細、抓實。
(六)強化工作責任
進一步細化責任分工,將工作責任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良好氛圍。
(七)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重新推薦、挑選教師代表,定期召開教代會,完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努力營造公正、公平的競爭氛圍,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進取心。
(八)凝心聚力,團結一致
多開展有益于教職工身心健康、拼搏進取的集體活動,豐富教職工的業余生活,讓大家在實踐活動中形成默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從而進一步凝聚人心、團結協作。
(九)加強家長學校建設
定期召開家長培訓會,分批次、有針對性地組織不同類型學生家長到校進行座談,就學生學習、安全、行為習慣等對家長進行培訓、教育,對優秀家長要進行表彰,邀請其做交流發言,對思想意識觀念淡薄的家長要進行批評教育,讓廣大家長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從而形成家校聯合、家校共育的良好模式。
五、學校對貫徹《標準》的理解和認識
《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是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彰顯“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為規范辦學指明了方向,因此,學校要根據《標準》,不斷加強學校的規章制度建設,通過學校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和教育,不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上,以往我們學校在許多方面的做法是與《標準》相契合的,但要達到《標準》要求,在現行的實際教學工作中還存著一定的缺失、問題、困惑和難度,例如我校數學、科學、語文專業教師缺乏,近年來各級組織關心支持教育,為我校配備了充足的教學硬件器材,但由于缺乏專業教師,這些器材的利用率不高。再如在“培養學生生活本領”方面,由于我校生源絕大部分來自農村,學生在家中參與種植養殖等活動的機會非常多,因此學校為學生安排的勞動實踐機會較少,今后在這些方面要多做工作,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
總之,貫徹落實《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對于促進學校和諧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意義深遠,我們將深入學習《標準》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實施細則,通過提高學校管理水平,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學校調研報告 篇3
為了真正掌握當前農村中小學校園安全的真實現狀,10月19日、20日,我們一行四人隨機深入一處鄉鎮,對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學進行了調研,通過問卷、座談、走訪、現場查看等形式,對兩處學校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查和了解,并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整理,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問卷情況分析
1、書面問卷人數情況
(1)初中學生書面問卷261人,其中初一88人(男生45人,女生43人),初二96人(男生48人,女生48人),初三77人(男生35人,女生42人)
(2)初中教師書面問卷60人。
(3)小學學生書面問卷281人,其中小學四年級114人(男生56人,女生58人),五年級84人(男生51人,女生33人),六年級83人(男生46人,女生37人)。
(4)小學教師書面問卷28人。
2、初中學生問卷情況
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注意:
(1)你認為學校存在的安全隱患嗎?選擇“不了解”和“有安全隱患”的占到了72.9%。
(2)學校有沒有打架斗毆現象?選擇“有”的占到了54%。
(3)學校進行集中(全年級或全校)法制教育嗎?選擇“從不”的占到了52.5%。
(4)學校進行集中(全年級或全校)安全教育嗎?選擇“沒有”的占到了49.4%。
(5)學校開展過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訓練嗎?回答“沒有”的占55.6%。
(6)你認為除班主任外的任課老師該不該管學生?27.2%的學生認為“不應該”。
(7)學校有教師體罰學生現象嗎?52.1%的學生認為有教師體罰學生現象。
(8)學校駐地有無網吧?54%的學生選擇了“有”,填寫名字時,出現了兩處。
(9)學校有沒有男女早戀現象?60.2%的同學認為“有”。(10)入學以來你是否被同學毆打過?20.7%的同學有“一次以上的經歷”。
(11)入學以來你是否被學校同學勒索過?9.5%的同學有“一次以上的經歷”。
(12)你平常與父母交流的情況?10.4%的同學從不交流,48.7%的同學偶爾說說自己學習的事情,34.5%的同學什么事情都和父母聊聊,6.5%的父母不愿意聽。
(13)學校是否開過集中(全校或全年級)的家長會?72.8%的同學選擇的是“從來沒有”。
(14)你平常有了苦惱最想告訴的人是誰?59%的學生選擇的是“要好的朋友”,21.8%選擇的是父母,9.9%選擇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學、同桌,9.9%選擇的老師。
3、初中教師問卷情況
(1)對學生管理的問題。23%的教師認為“不敢管”。
(2)解決學生矛盾的有效方式,27%的教師認為應該找雙方的家長解決,5%的教師認為有時可以不管。
(3)對于學校潛在的事故隱患,依次是:學生群毆打架,食堂衛生,宿舍管理,學生盜竊,師生矛盾,火災隱患,交通隱患。
(4)對于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犯罪,32%的教師認可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50%的教師認可以家庭教育、法制教育為主,社會、學校教育為輔,10%的教師認為應該開設心理輔導課,8%的教師認為應該創造空間、多關心。
(5)對于最應該關注的學生,58%的教師認為是性格孤僻的,25%的教師認為是雙差生,17%的教師認為是單親家庭。
4、小學學生問卷調查情況
(1)關于打架斗毆現象,18.7%的同學認為有這種現象。
(2)入學以來被同學毆打情況,18%的同學有關“一次以上的經歷”。
(3)平常與父母交流的情況。19.9%的'同學從不交流,18%的同學偶爾說說自己學習的事情,62.2%的同學什么事情都和父母聊聊,沒有出現“父母不愿意聽”的情況。
(4)29.5%的同學認為“學校從來沒有集中開過全年級或者全校的家長會”。
(5)平常有了苦惱最想告訴的人,33.1%選擇的老師,四年級男生竟然沒有一個選擇教師;30.5%的學生選擇的是“要好的朋友”; 20.2%選擇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學、同桌;16.2%選擇的是父母。
5、小學教師問卷情況
(1)關于管理學生問題,部分教師認為“不敢管”。
(2)對于安全隱患,大多教師選擇的交通隱患。
(3)對于信息渠道對學生的影響,老師們的認識依次是:社會,家庭,電視,網絡。
二、座談情況
初中:
(1)學生最難管的地方:首先是自我約束、自制能力差,逆反心理強。多數學生接受批評時態度較好,但是扭臉還是我行我素。個別學生對班主任和老師的批評有頂撞、死不認錯的現象。其次是厭學,學習目標不明確。“俺不想上,大人非叫上不可”,是成績差的學生的流行觀點。三是理想信念缺乏,什么事都無所謂,即便是不良行為,也認識不到是錯誤的,是非觀念模糊。
(2)學生早戀現象個別存在,適當引導,與家長結合做通思想工作就能解決。說白了,處的時間長了,男女生之間僅僅是有好感,還沒有到“戀”的程度。
(3)學生拉幫結伙問題。個別存在,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明白團結幫助與哥們義氣、見義勇為與一哄而上的區別,學生民事行為能力差,應該加強法制教育。
(4)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雷聲大雨點小,班主任哪次班會都講,但是學生認為老師就是教知識的,說了收效不大。組織全校集體上課,還要請校外的輔導,比如派出所或公安局的,才有效果。
(5)學生群體基本上有五類:品學兼優的雙優生、成績差又不守紀律的雙差生、守紀律成績平平的中等生、留守少年、家庭不幸的學生。正面引導,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錯在哪里,為什么錯,達到自我教育。教師要放下架子,蹲下身來,與學生交朋友,平等交流,總認為是師生交流,注定是失敗的交流。教師只有成了學生的朋友,學生才會給老師說真話、說實話,才會愿意向老師傾訴。現在家訪的少了,通知家長到學校,往往家長不配合,總是以各種借口推脫。
(6)學生接受的是學校教育、家庭熏陶、社會影響。家庭熏陶很關鍵,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就是啥大人啥孩子,學生的性格跟家庭有很大關系。學校的教育對學生起多大的作用,要看家庭的熏陶是相互補充還是相互抵觸。通知家長到學校,有的家長不是配合,而是指責老師,俺孩子好好的,孩子交給學校了你沒有給教好你負責任,有的家長抱怨老師耽誤功夫,耽誤種大棚、耽誤養雞。極少數家長對老師很不尊重。
小學:
(1)最大的安全隱患是交通安全。一是學校緊靠公路,二是有的學生離家遠,自己騎車等。
(2)多數教師認為通知家長到學校不如打個電話溝通一下方便,也可以在家庭作業上給家長留言。很多家長一聽老師通知到學校,就感覺事情很大。學生放了學,家庭教育最關鍵。多數家庭僅僅滿足于孩子寫完作業,其他放任自流。
(3)學生性格不同,大多數都很聽話,但是性格倔強的、孤僻的哪個班都有,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往往容易出現問題。
(4)安全教育要加強,要形成一個體系。
三、安全工作比較突出的問題
初中:
1、交通安全。一是靠近公路,二是交通安全教育欠缺。
2、住宿生的安全問題。一是管理,二是人數多,三是高年級欺負低年級同學,四是出現個別夜不歸宿的情況。
3、操場安全問題。一是凹凸不平,二是體育器材。
4、留守兒童問題。每班都有4-5人,自由性強,難管,個性強。
5、飲食安全。伙房的管理問題,進貨渠道問題。
6、門崗。年齡大,處理問題遲緩。
7、老師或者班主任,處理問題簡單、粗暴,沒有耐心。
8、晚自習的安全(住校生),有些社會“小青年”到學校來。平時也有,要錢、要物情況,“傳染學生”。
9、學生打架、斗毆現象。
10、部分學生家長偏袒自己的孩子,溺愛孩子。
小學:
1、傳染病的防治,如:流感,腮腺炎,水痘等;
2、交通安全。主要是撤點并校,學生離家比較遠,最遠的四五里地,學生騎自行車,或者家長用摩托車、三輪車接送。另,需要過馬路的學校。
3、靠近河流,防溺水。
4、學生自身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等,強烈體育運動等容易導致問題。
5、老師不敢管學生,出一點問題,家長就到學生大吵、大鬧;
6、門口的小攤點,飲食衛生問題;
7、社會地痞、流氓到學校打罵校長、老師等現象時有發生,周邊環境不好。
8、網吧問題。
五、建議
1、給學生舉辦專題法制講座,最好讓公檢法人員演講;
2、發放專題錄像帶等視頻材料,供學生、老師學習;
3、加大安全教育、管理力度,建立一套校園安全管理體系,每項工作都責任到人。
4、黨委、政府和相關機構要給學校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
5、開好“安全教育”課。
6、關閉周邊網吧,最好關閉所有網吧。
7、取締門口的小攤點,關注食品衛生。
學校調研報告 篇4
職業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教育的“兩翼”,只有兩翼齊飛,教育才能真正發展。2020年7月中上旬,我們組織部分教育界委員和教育界專家,對拜泉縣職業教育中心進行了專題調研。從校園布局到教學設施,從教學管理到后勤管理,從班子建設情況到教職工隊伍素質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查。調查后,委員和專家們進行了深入的座談分析。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拜泉縣職業教育工作的基本情況
(一)學校基本情況:
拜泉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是拜泉縣唯一一所公辦的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學校。學校始建于1979年,2003年事業單位改革時,經拜泉縣縣委、縣政府批準,由拜泉縣第一職業高中、黑龍江省拜泉技工學校、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拜泉分校、拜泉縣衛生職工學校四校合一,成立了拜泉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學校校園現占地面積40500平方米。現有辦公、教學、實訓綜合樓一棟、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食堂宿舍一體樓一棟、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學校現有計算機實習實訓教室4個,汽修實習實訓教室和綜合活動室各2個,有電子、護理、服裝、中式面點、畜牧獸醫等專業實習實訓教室各1個,有圖書閱覽室、檔案室、衛生保健室各1個。學校現有固定資產總值為1200萬元。拜泉鎮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現已成為集國家開放大學高等學歷教育,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技工教育,各種長、中、短期職業技能培訓等多種教育形式于一體的綜合性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學校。
(二)在校學生人數與教師配備
學校有全日制中職和技工教育在校生590人,非全日制中職和技工學生1932人;開放教育電大在校生216人。除此之外,學校還承擔了大量的社會培訓任務,對貧困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和退伍軍人等進行實用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意識、創業技能提升等培訓,每年至少培訓3000人。學校現有教職工85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專任教師中高級教師30人,中級教師31人,“雙師型教師”25人。
(三)專業設置
學校全日制中職和技工教育開設的專業有:計算機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畜牧獸醫、幼兒教育、護理等專業。非全日制開設的專業有: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服裝制作與營銷、烹飪(中西式面點方向和中式廚師方向)、實用種植和養殖技術等專業。
職教中心的電大部開設專科和本科:其中專科包括金融學、法學、小學教育、英語、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工商管理、會計學、衛生事業管理、教育管理、行政管理、護理學、學前教育等專業。本科還包括金融學、法學、護理學、會計學、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計算機信息管理、建筑施工與管理、水利水電工程與管理、藥學、汽車、小學教育、園藝、廣告、物流管理、數控技術、旅游、學前教育、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工程造價管理、糧食工程、糧食儲藏與檢測技術等專業。
(四)近年來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
1、樹立大教育觀,促進職業教育大發展
職業教育招生量逐年回升!縣委、縣政府、教育局把招生指標分解到各鄉鎮、個系統,年終考核其完成年度中職招生任務情況。統籌制定高中招生計劃,繼續減少普通高中的招生計劃,盡量為中職招生預留空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努力開展中職招生宣傳工作。成立中職招生小組,通過初三學生家長微信群轉發了職教中心學校招生簡章和招生計劃,動員初中畢業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高中教育。從2018年起,拜泉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拉動了學校的招生。特別是2019年秋季學期,拜泉職業教育中心高一全日制中職新生招生突破200人大關!這是近二十年來招生工作的最好成績!
入學無憂。2020年中職和技工招生,我們將對建檔立卡等貧困家庭學生開辟綠色通道:優先錄取、優先選專業、優先安排住宿、優先落實助學政策、優先推薦升學和就業,免收三年學雜費。高一、高二年級所有拜泉縣及其他市縣農村戶籍學生、涉農專業學生都能享受每年2000元國家助學金補助;拜泉縣及其他市、縣的城鎮戶籍學生以及城鎮低保等“八類”困難家庭學生原則上按照15%的比例評定享受國家助學金名額。總之,所有貧困家庭的孩子們都能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以及同樣的升學和就業的機會!
頂層設計,規劃引領。2019年初,校長王標出臺了《拜泉職教中心學校“一二三五”振興計劃》:一個理念:適合學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兩個目標: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讓每一位師生都成為幸福快樂的人。三個策略:求真、求善、求美五項重點工作:1黨建工作,統領發展。2招生工作,促進發展。3德育工作,首要任務。4教學工作,重中之重。5后勤工作,服務大局。
在日常工作中,突出德育工作。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要求,整體構建德育體系,優化思政課親和力和針對性,將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貫穿到中職學生培養全過程。強化中職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加強理想信念、生命教育和科學精神教育,持續開展中職學生文明風采展示活動,培育和打造典型。
2、拜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
在嚴格落實國家、省和市職成教育經費保障政策的基礎上,還積極籌措資金主動做為、大力投入。按照省政府“全省公辦中等職業學校生均經費原則上不低于3000元”的要求,納入財政預算,保證生均公用經費需要。努力改善拜泉職教中心學校辦學條件,2020——2021年將投資6500萬(其中國家產教融合項目資金2000萬元,其余4500萬元均由拜泉縣政府投資)為職教中心建設綜合實訓樓一棟12382平方米,食堂宿舍綜合樓一棟8411平方米,同時對校園進行全覆蓋整體規劃設計,包括硬化、綠化,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環形塑膠跑道等等。
3、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2019年拜泉職教中心教師深入鄉鎮、村屯對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中的勞動力進行實用的種植、養殖技術的培訓,總計培訓5個鄉鎮,1248人;對下崗職工、農村進城無業人員等進行服裝縫紉技術培訓180人,直接就業100人;中式面點培訓130人;創業意識和能力提升培訓81人等等。
2020年,根據當前疫情形勢,我們已經做好準備,馬上組織開展面向農村就業困難群體的以種植和養殖為主的線上培訓,待疫情過后,將組織開展烹飪和服裝制作與營銷培訓。努力打造養殖和烹飪本地特色培訓品牌。
4、積極開展校企合作
拜泉職教中心和黑龍江匯泉紡織服裝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培養服裝制作產業工人;和飛鶴集體旗下瑞信誠原生態牧業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畜牧獸醫專業;和東方希望集體合作共同打造計算機、汽修、畜牧獸醫、護理等專業。
5、畢業生升學就業選擇多
拜泉職教中心學校的畢業生可以自主選擇升學或者就業。選擇升學的學生可以通過“院校單獨招生考試”的形式直接升入高等職業院校讀大學,或者通過參加“中職對口升學考試”的方式考入黑龍江省內的高等職業院校讀大學。比如:黑龍江科技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八一南農墾大學,齊齊哈爾大學,哈爾濱華德學院,哈爾濱生物科技職業學院,哈爾濱農墾職業學院,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齊齊哈爾市高等師范專科學校,中國一重技師學院、齊齊哈爾技師學院等50多所院校。
學校的畢業生還可以還可以憑著畢業證書和職業技能證書直接就業。比如到東方希望企業集團,黑龍江匯泉紡織服裝有限公司,瑞信誠原生態牧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就業。
二、拜泉職業教育中心在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委員和專家們認為,雖然拜泉縣職業教育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由于歷史、經濟、環境等方面的原因,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科技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力市場的變化,職業教育的一些矛盾問題日益凸現,職業教育仍然是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社會對中職教育認可度不高
家長和學生傳統成才觀念的影響,家長和學生始終認為“只有上大學才能成才,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找到好工作”,而對中等職業教育不屑一顧。另外家長素質和外出務工影響,多數學生家長自身的文化程度較低,加之大都在外地務工,學生在初中畢業時得不到家長對升學問題的指導。
還有思想認識不足,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由于就學、擇業觀念滯后,加之宣傳引導不夠,導致社會上盲目追捧高學歷,普高過熱,造成普職比例明顯失調。社會上普遍認為就讀職業學校的學生都是“雙差生”,因此,認為職業學校是一個“大染缸”,就讀職業學校沒有前途。
(二)不實宣傳較多,惡性競爭加劇
教育資源差異化,生源數量減少,家長及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期盼等因素,致使條件較差的.學校進行虛假宣傳。特別是當前的部分辦學規模小、師資力量薄弱、硬件條件差的學校,隨著生源的減少,為了生存,為了招到生源,進行了大量的不實宣傳。以學生安置就業好,待遇高等,開出了大量吸引學生,吸引家長的空頭支票,蒙蔽學生家長,到學生畢業分配時不能兌現,很多學生讀完后不能安排工作只能呆在家里或外出打工,更有甚者在招生過程中惡意詆毀其他優質資源學校,造成招生秩序混亂。虛假宣傳的結果,直接導致部分學生及家長將所有的中職學校混為一談,認為中職學校都不值得選擇。造成學生、學生家長對優質職教資源也產生了信任危機和戒備心理,形成了讀中職還不如打工的想法,增加了職業學校整體的招生難度,惡性競爭加劇。
另外,學生及家長過分信任和依賴中學老師。由于自身素質和信息不暢等主客觀因素,致使學生及家長把本應該自己做主的選擇權,交給了初中老師,其中主要是班主任,從而使一線班主任成為掌握中職生源的主要力量。
(三)高素質教師缺乏,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的拜泉職業教育的師資大多數是從學校走向學校,缺乏企業生產經歷。由于涉及單位性質、編制等問題,學校急需的人才引不進來,一些不能適應職業教育工作的人又不能流動。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錄用、選拔完全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專業師資不足,質量不高,“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果。
(四)技工隊伍薄弱,勞動就業制度執行不嚴
無論從各類各級人才擁有數量,還是勞動者受教育的整體水平都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高級技工匱乏,迫切需要企業在崗人員通過培訓提高水平。
三、拜泉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的發展和思考
通過對拜泉職業教育中心發展狀況的調查,委員和專家們表示當前學校對于職業教育觀念、辦學條件、人才培養數量、結構和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有一些差距,想要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發展,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為此,委員和專家們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統籌職業教育資源
職業教育提供的教育服務是一種“準公共產品”。這種屬性決定了職業教育必須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調節。市場調節保證職業教育的效率,政府調控確保證職業教育的公平。做強做優株洲職業教育,打造職業教育品牌,政府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
1、統籌職業教育管理,完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職業教育是一項牽涉到多部門、各行業乃至全社會的系統工程,要實現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避免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必須建立由政府牽頭,教育、發改、財政、人事、勞動、農業、扶貧等部門組成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或職業教育協會,定期研究和解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統籌協調職業教育工作。
2、統籌職教經費管理,夯實職業教育發展基礎。目前,一方面職業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可用于職業教育發展的經費分散。要集中有限的經費用在職業教育發展的刀刃上。一是統籌管理各部門職業教育與培訓經費,如由職業教育領導小組統籌扶貧資金、“陽光工程”專項資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項經費、農村科學技術開發和技術推廣經費以及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用于下崗職工再就業與轉崗等培訓經費。建議將這類培訓任務交職業院校完成,其費用由相應部門撥給院校,確保職業培訓的資金用于職業教育發展。
3、統籌需求信息,搭建校企合作橋梁調研發現,無論職業院校還是企業,普遍反映缺乏校企雙方供求信息的有效溝通渠道和機制。一方面職業院校和企業要改變現狀,不能等靠要,應主動上門溝通聯系。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門要做“媒人”,通過成立校企聯誼會、建立校企供求信息網等形式,定期組織活動,發布供求信息,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二)要把拜泉職教發展為有規模,有特色,有品牌的教育
到2022年,拜泉縣職業教育中心計劃將全日制、非全日制及各種培訓專業設置達到10個以上,重點發展促進脫貧攻堅和縣域經濟發展的種植、養殖等實用、新興專業。專業是職業教育的靈魂。特色學校需要特色專業支持。特色學校和特色專業是職業教育兩張重要名片。政府要加強管理,調控職業院校專業建設。一是實行專業準入制,對學校專業設置嚴格審批,把好專業入口關。二是定期對專業建設進行督導評估,對專業條件差,招生人數少,就業率低的專業進行限期整頓或者停止招生資格,把好專業發展關。三是對骨干專業進行資金扶持,支持專業實訓基地和師資隊伍建設,做強做大一批市級乃至省級和國家級精品專業,把好重點專業建設關。
樹立“發展型”職業教育理念,努力實現職業教育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目前,拜泉中等職業教育總體上是一種“生存型”為主導的職業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工具主義、實用主義觀念。“發展型”為主導的職業教育,秉持以生為本的發展觀,把滿足學生個人發展和學習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既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又培養其創業能力;既培養學生的技能素質,又培養其綜合素質;既注重學生今天的就業能力,又注重其今后的就業能力。
在調研中委員們發現,拜泉職業教育中心的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職業教育在培養培訓新農民方面要做出了更大的貢獻。引導畢業生回鄉后自主創業,成為了當地的專業戶、科技示范戶和民營經濟的帶頭人,有的成為了村干部,優化了基層干部隊伍的結構,將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增強職業院校活力
拜泉縣職業教育中心每年承接縣政府下達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下崗職工、復轉軍人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達到3000人次以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走改革發展之路,創新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和機制,是職業教育獲得發展和新生的根本出路。改革辦學機制,促進多元辦學,也是職業教育拓寬融資渠道、改善辦學條件、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創新辦學體制,促進職業教育多元化。鼓勵學校引進民辦運行機制,探索與企事業單位、其他教育機構、社會團體及個人合作,形成多元的辦學格局。允許職業院校在校內在或職業院校在社會企業內合辦合作創辦工廠、車間,完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職業院校獨立或與社會企業聯合創辦的工車、車間享受征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還要不斷創新辦學模式,走集團化、地方化之路,學校在適度控制規模、做強做精的同時,可以通過聯合辦學、組建集團等形式,互補資源,擴大辦學規模,避免重復建設,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一方面,可以通過政府支持、學校自愿等方式,打破部門、行業、地域界限,采取高職與中職、公辦與民辦、市區與縣市、學校與企業等多種聯合辦學形式,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招生、就業、師資、實訓基地等資源共享,另一方面以辦學特色鮮明的示范性學校為龍頭,以專業為紐帶,組建學校、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集團。
更要重視推進校企合作,豐富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是職業教育的“兩條腿”。職業院校要改變“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辦學局面,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職前和職后教育相結合,打破原來單一的學歷教育模式。要以經濟社會需求為準則,開展形式多樣、長短結合的職業教育,不拘一格培養人才。要實行開放式辦學,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和“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穩步推進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等開放式培養人才的新模式。職業教育只有深化內部體制改革,創新機制,才能謀求更大的發展。
(四)拓寬經費籌措渠道,切實改善辦學條件
2020年——2021年,縣委、縣政府將投資6500萬元,為職教中心建設一棟12832平方米的綜合實訓樓,除各級政府加大對職業教育投入,保證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真正到位。還要進一步拓寬行業、企業扶持職業教育的途徑。除必要的經費資助、提供實習場所、專業技術人員兼職任教外,對原有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后,提前折舊、報廢和閑置的技術設備,可低價或無償轉讓給職業學校生產實習。另外,各類職業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通過興辦特色產業,舉辦各種培訓,逐步增強辦學實力和造血功能,促進辦學條件改善。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確保可持續發展。
針對拜泉職業教育師資力量不強,特別是專業技術教師少、弱、缺的情況,應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2020年縣委、縣政府計劃為職教中心補充20名教師,同時對在崗教師進行分層培訓:國培、省培和校本培訓,打造優秀中職教師團隊。委員和專家們認為,除此之外,還應對非職業師范技術學院畢業和沒有生產經歷、經驗從事專業課教學的教師,進行有計劃地安排到有關企業生產第一線進行一定期限的實習鍛煉,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并且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專業等級培訓和技能鑒定,努力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與此同時,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從職業教育實際出發,科學確定文化課、專業課、實習課教師比例。并且研究制訂職業學校向社會招聘、錄用、選拔專門人才政策。打破單位性質、個人身份界限,向社會錄用、選拔適合于職業教學的專門人才。
學校發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持之以恒的系統工程。只有狠抓常規,夯實基礎;全面發展,建設高原;才能突出特色,筑就高峰。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拜泉職業教育中心還需要有堅持不懈,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
學校調研報告 篇5
一、我校教育教學的現狀
近些年來學校以積極推行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突破,堅持“學習、改革、發展、提高”的辦學思路,堅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為教師成功搭臺,為學生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唱響了“教學質量是從教之基,立校之本,揚校之根、發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證了學生能“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學有所成”。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但是,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當前我校教育教學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學管理不規范、不細致
教務處忙于上傳下達,對教學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學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實處,教學管理不規范、不細致、不科學,屬“粗放型”。部分教師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沒有完全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不能有效落實因材施教、差異發展的要求。
(二)學生兩級分化嚴重
我校生源復雜,覆蓋面廣,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生層次差異表現尤為突出。
(三)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師變動特別大。雖然實行了136910工程,但總還是“青黃不接”。骨干教師群體相對薄弱,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缺乏高層次的專業引領,新教師的成長需要專業發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課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師向40分鐘要質量的“有效教學”意識不強。課前準備不足,教案簡單,對教材拓展不夠,補充不足,挖掘不深;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多,師生互動少,聯系學生實際少,有效訓練的時間和內容不足,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甚至教學過程偏離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差;課后學生練習量不夠,教師輔導不到位等等。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待探索。
(五)教學基本條件急需繼續改善。近幾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支持下,學校教育教學條件雖大為改善,但仍然比較落后。特別是圖書室、實驗室以及實驗器材還不能完全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和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學校目前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基本框架已經完成,但教育教學質量激勵制度相對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約束與管理的階段。
(七)教科研沒有實效性。教研與教學不夠緊密,公開課與平常課兩樣上,差距較大;老師靜下心進行教研的心態不夠成熟。
(八)對寫字課教學不夠重視,學生書寫習慣較差。
(九)超級大班現象嚴重,致使老師超負荷運轉,學生也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影響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設(包括制度執行)有待加強。
目前我校教育教學基本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但是體系還不夠完善,還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雖然已經制定出來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礙于人情面子,執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權威性,因此,制定出來的制度急需加強執行力。
(二)教師隊伍不穩定。
目前,我校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但教師的勤變勤換嚴重影響了質量的提升和學校的持續發展。
(三)會議、活動太多,老師疲于奔命,心理壓力大,沒有職業幸福感。
(四)學生朗誦能力較差。晨讀時間不充分,學生到校后大多在進行清潔大掃除,白白浪費了一天的黃金時間;課堂上老師要完成教學任務,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讓學生讀。
(五)課程的設置不夠科學,不符合農村小學學校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有些課沒有設備、沒有教材,老師又沒有太多的精力充分準備,學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學經費投入不足。
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必須要創造適應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條件,否則談質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話。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設尚未完成,對于教育教學的投資力度較小,特別是圖書資料、實驗儀器設備不能完全適應發展的需要,這在一定范圍內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級大班現象嚴重,教師壓力大,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對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建議
(一)加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堅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結合,增強師生的幸福指數。
在學生層面上,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讓所有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也要體現“以人為本,發展為先”的理念。校園既是教師工作的場所,也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間。教師在學校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校園應該成為讓教師感受職業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場所。對老師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養”。在“用”上體現教師的人生價值,在“用”中實現教師的職業成就;在“養”上積累教師的精神財富,在“養”中豐富教師的專業內涵。
(二)加強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和諧、進取,樂于奉獻、勇于創新的教職工隊伍。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推進制度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采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滿足受訓者的不同需求,激發教師參加學習培訓的自覺性。二是高度重視教師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崗位自學,建立嚴格的教師繼續教育檢查和考評制度。三是強化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完善骨干教師培養機制。四是切實解決學科教師不足的問題。
(三)堅定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扎實開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實效。
(1)道德行為教育。在各年級認真貫徹執行小學生行為規范守則,繼續開展長江小學一日行為規范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
(2)堅持德育工作貼近我校學生生活。根據我校學生的.特點,積極探索和形成層次分明的德育目標結構及與之相適應的德育內容與管理方法。
(3)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責任感、意志、興趣、受挫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
(四)堅定教學為主,質量第一的教育觀,規范管理,改革創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常規教學環節實現整體優化。
一是抓集體備課,發揮群體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鼓勵教師發揮個人特長,形成個人教學風格,配合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課堂教學優質高效。三是以課堂為主陣地,強化培優輔困,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良好發展。四是注重教學反饋,精心設計作業。五是抓好教學質量的終端檢測與分析。
(2)探索有效教學課堂的教育教學模式,引導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深入發展,從理論層面加以深化和提升,操作層面加以細化和實施,從質量層面加以監控,從評價層面抓過程落實與質量創新。
(3)完善教學質量管理。一是抓好教學規范管理,以規范保證質量的落實。二是通過理順教材體系,力求無縫銜接。三是探索適合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四是以個別化教學促進全體學生的發
展。五是形成與發展學生的生存能力,為學生的后續教育打下基礎。
(4)以課堂教學為核心,廣泛開展以課例研討為載體的教研活動,通過考核課、公開課、觀摩課、示范課等形式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功,增強教研活動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提高促進課堂教學效率。
(5)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課改中形成的經驗,結合我校的實際進行課程改革研究。
(6)加大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研究力度。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獨特作用。
(7)加強理想教育,尋找成功的典范;明確學習目標,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通過舉辦各種學科競賽活動和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各類的競賽活動,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進而增強學習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競爭意識與能力。
(五)堅定科研興校信念。
(1)立足教師,加速專業成長。
(2)立足真實課堂,解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
(3)鼓勵教師充分發揮個人特長,揚長補短,并將自己的特長與優勢和學校特色風格相結合。倡導教師在站穩站好講臺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總結,認真撰寫科研論文。
(六)加強學生讀的指導,建設書香校園。一是保證學生晨讀時間,二是多舉行一些朗誦、演講比賽,三是號召各班成立圖書角。
(七)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爭取國家、地方、校本課程相結合。
面對新工作,迎接新挑戰,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學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傳統思維定勢,認真分析與科學發展觀相抵觸的問題,努力解決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不斷解放思想,聯系實際,與時俱進,大膽創新,不斷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檔次,促進學校跨越式發展。
學校調研報告 篇6
一、認真研判,維穩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維穩以來,農牧學院認真分析本單位維穩形勢,每周定期召開一次全院維穩形勢研判、維穩工作安排會議,院維穩辦堅持隔天召開一次維穩工作晨會。維穩工作做到不留死角,有的放矢。經充分研判我們認為:農牧學院除存在大學維穩工作方面的共性問題外,由于受專業和就業市場的影響,還存在一些自身不穩定因素,如農牧學院學生中特殊的“三高”現象,即一是少數民族成分多(共有1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學生比例高,占全院學生總數的45%左右,其中藏族學生176人,占全院學生人數的六分之一;二是生源結構復雜,層次多,含一本、二本、預科、民考民等四個層次,而且當地生源占全院學生的64%;三是在院學生貧困生面大,在院生90%以上來自于貧困的農村、牧區,造成學生管理和維穩工作難度增大,易誘發不穩定因素。同時,招生就業方面與工醫科相比存在著“三低”現象,即“一志愿率較低、報到率較低、一次性簽約率較低”。專業思想不穩定,存在厭學情緒,也是易誘發不穩定因素之一。加之,農牧學院教師科研任務繁重,且需下到農村牧區完成,導師、班主任在時
間和精力上投入缺乏全方位的保證,也對維穩工作的進一步落實造成一定阻力。農牧學院維穩工作形勢相對嚴峻,除少數民族學生可能誘發的不穩定因素外,還有諸多以上分析的不穩定因素。因此,只有認清形勢、摸準隱患,維穩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二、認真執行青海大學維穩工作套路,確保校園穩定。
農牧學院認真貫徹校黨委關于維穩工作的指示精神,嚴格執行維穩工作規定套路,確保“四位一體”工作落實到位,思想上高度重視,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層層管理、責任到人”的原則, 學院于開學當日就與各系和院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簽訂20xx年維穩工作責任書。要求院屬各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細化責任目標,實行領導問責制,建立起覆蓋所有工作環節的維穩責任體系;
加強維穩各項工作制度建設。定期召開與維穩工作相關的工作會議,規定學院每周召開一次維穩工作會議,各系部一周召開一次維穩會議,從不同層面全面掌握學院維穩情況,分析研判維穩形勢, 及時化解事關職工和學生切身利益的矛盾糾紛和隱患問題;
以第二個學風建設年為載體,以加強校紀校規教育為抓手,組織全院學生深入學習《青海大學學生手冊》,并在每個宿舍張貼校紀校規重點提示,積極倡導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就餐的人人爭當文明大學生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教育、學習我院在近期舉辦的校紀校規大賽中獲得了競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通過加強對學院輔導員和班主任的管理與考核工作,實行網格化管理,進一步強化師生員工的法制意識、誠信意識
和責任意識。院學生管理部門、各系部負責人、輔導員、班主任經常性地深入學生班級和宿舍,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和存在的實際問題,各自然班建立了全面、詳細的本班學生信息臺帳,一學期要與家長聯系兩次;系主任和支部書記建立了本系學生的詳細信息臺帳,每學期與學生家長聯系一次;院學生管理部建立了全院學生的詳細臺帳,對重點學生的家長保持聯系,力爭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本單位;
強化本科生導師制工作。被確定的本科生導師除負責學生學習方面的事宜外,還要著重負責學生心理健康、思想動態等方面的疏導和教育工作,幫助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導師和其他老師的科研課題,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習和健康的文體活動上來;充分調動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17%)的維穩工作的責任性和積極性,建立信息網絡和各系維穩安全巡視組,班主任要與每位學生簽定維穩承諾書,各級干部,保證手機24小時開機,確保信息渠道暢通,如遇到突發事件要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處理,并按照信息報告制度及時上報有關信息;
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師德師風和維穩工作的責任意識。要求教師授課時嚴格要求、嚴格考勤,努力豐富教學內容,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提升在學生中的威信和權威,以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品格感召和教化學生。
三、全員育人,使全體教師成為學生的知心人。
堅持全員育人、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質越高尚,思想教育就越有說服力。要以德服人,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人。要求全員教師對黨的教育事業和教育對象做到“六心”,即忠心、熱心、
細心、愛心、耐心和責任心。一方面切實加強教師思想道德教育,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努力轉變教育管理學生的觀念,由制度化強制化管理向人性化服務化管理轉變;另一方面,要求班主任、輔導員利用晚自習輔導答疑,公寓值班,食堂就餐以及定期召開主題班會等的時間段深入到學生中間去,排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當好學生思想上的指路人,行動上的引導員。
四、寓維穩于學風建設之中,切實改善學風。
積極推進管理教育創新、以維穩為抓手,以學風、教風建設為載體全面落實三位一體的工作方式,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務管理工作,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通過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科技文化活動,擴大學生參與面,是學生主動參與到優良學風建設中來。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立足農口專業學科優勢,本著德育為先、能力為主、全面發展的原則,重點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建立以學風、校風建設為核心內容的校園文化活動體系,繼續做好科技興農“三下鄉”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志愿服務等一系列活動推動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在田間地頭、牛羊之間找到學科的樂趣,進而激發他們對于所學專業的學習動力,為營造我院良好的學習風氣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五、充分依靠聯點處級干部和校維穩觀察員工作,共同搞好學院維穩工作。
加強處級干部聯點班級工作,大學和農牧學院在不同的時期在不同的層次上安排了三批處級干部聯點,20xx年大學安排了七名同志聯點(校機關3名,農牧學院4名);20xx
年3月3日大學組織人事部安排了名,其中大學和農林科學院的領導 名;為了保證農牧學院45個班級聯點不留真空,學院又將剩余班級加分配給本院處級干部,這樣農牧學院每位處級干部負責兩個班的聯點工作。各位聯點領導百忙之中抽時間深入聯點班級,按照大學維穩的要求主動開展工作,用他們豐富的管理知識和經驗管理好班級,維護好穩定;用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淵博的專業知識影響學生的專業興趣,鞏固專業思想,改善學風;用他們對青海宏觀農牧業的把握和對農業科技對農牧業經濟發展貢獻的切身認識引導學生的職業生涯。
六、利用專業優勢,引導學生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開學初,學院為做好維穩工作,對西寧市區所有涉農企業和動物醫院的情況進行了摸底調研,其目是確定一批條件較好的涉農企業和動物醫院,周六、周日在老師的帶領下安排學生實習,即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做到學以致用,鞏固專業思想、提高學習興趣,也可使學生了解社會,增加社會經驗,擔當社會責任,明確創業目標。又可轉移學生興趣,促進校園穩定。
總而言之,要做好學生工作,確保學校的政治穩定,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政治任務,首先要有憂患意識,對維穩工作常抓不懈;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地開展扎實細致的工作。要具備工作前瞻性意識以及應對突發事件和復雜局面的能力。其次,全員參與、明確責任,要動員學院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聯系的思想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部門,認真做好各自的工作,在政治上關心引導學生,幫學生明辨是非;在學業上教育鼓勵學生,為學生釋疑解惑。
學校調研報告 篇7
建設好基層領導班子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在基層有效落實,關系基層的改革、發展和穩定,關系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為進一步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建設,探索新形勢下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有效途徑,我部進行了專題調研,并重點圍繞干部選拔、培養、監督、激勵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基本情況
蘇尼特左旗高度重視領導班子建設,堅持抓好思想建設、選拔任用、教育培訓、監督管理等重點環節,努力選配一支善于科學發展的領導班子。
(一)抓根本,強化理論武裝。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黨員干部,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首要任務。一是教育引導干部增強學習自覺性。每年由組織、人事部門對干部的學習作出科學規劃,采取黨校集中培訓、中心組學習、舉辦各類學習培訓班、公務員更新知識培訓、掛職鍛煉、安排專題自學等形式,組織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突出抓好政治理論學習,全面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質、政策理論水平,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意識。二是堅持和完善領導干部中心組學習制度。按照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要求,對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學習作出統一安排,提出具體的要求。作為全旗的領導核心,旗委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修訂完善了《旗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堅持每個月集中學習1次,全年集中學習不少于8天,中心組成員堅持每年撰寫1—2篇理論調研文章,有效地帶動了各級班子的學習熱情。旗委在學習中注重把理論學習同發展縣域經濟實踐相結合,同分管的工作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指導實踐,推進了思想解放,理清了發展思路,堅定了工作信心,使旗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的理論素質,業務素質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和政治堅定性不斷增強,抓項目、促發展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抓核心,提高執政能力。以強化教育培訓為重點,不斷提高領導班子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一是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進行科學規劃,明確了今后干部培訓的工作措施、目標。二是采取各種形式加大領導干部教育培訓力度,采取多種渠道、多種方式進行培訓,先后舉辦了公務員更新知識培訓班,處級、科級領導干部初任培訓班,同時采取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專家、教授和有關領導同志,就區域經濟發展與新農村牧區建設、學習十八大精神等方面對全旗干部職工進行了集中培訓。三是堅持正確的'培訓導向。堅持培訓與使用相結合和先培訓后上崗制度,把干部學習培訓情況作為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之一,逐步建立了培訓考核并重,以考核促培訓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新機制。全年共舉辦干部培訓班19期,2385人次。同時,協助上級積極選派旗黨政班子成員到沿海發達地區掛職鍛煉,到中央黨校、自治區黨校培訓學習,努力提高黨政班子“抓大事,謀全局,超前考慮,全盤規劃”的能力。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培訓,使領導干部的思想觀念得到更新,謀發展、保穩定的自覺性、主動性有了明顯增強。
(三)抓關鍵,規范用人導向。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認真貫徹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嚴格按照《條例》規定的原則和程序辦事,不斷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選人用人的機制。一是嚴格執行民主推薦程序,實行群眾性舉賢薦能制度,嚴把推薦關。規范了基層黨組織和干部個人署名向旗委推薦領導干部的程序,避免了“由少數人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的現象。今年,按照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程序對部分科級干部進行交流調整。共調整干部116人,其中:提任72人,崗位交流44人。二是堅持組織部門與執法執紀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嚴把征求意見關。在對領導干部進行醞釀階段,廣泛征求紀檢監察、檢察、公安、信訪部門對推薦提名或考察任用干部在廉政建設、遵紀守法、來信來訪等方面的情況,力求全面準確地掌握選任干部的情況,為旗委決策提供依據。三是嚴格執行干部舉報責任制、任免干部預告制、提任試用期制、全委會投票表決制、干部考察責任制和追究制,增強選人用人的公正性、平等性和準確性,杜絕了“帶病”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四是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和選人用人公信度,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堅持從全旗范圍內選拔優秀年輕干部。上半年,開展一次“雙推雙考”公開選拔考試,根據《蘇尼特左旗公開選拔科級領導干部備用人選工作方案》要求,經過認真組織報名、資格審查,通過筆試、面試、考察等各個環節,有18名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術水平強的優秀年輕干部充實到科級領導后備干部庫里,并最終走上科級干部崗位。
(四)抓制度,創新管理機制。制度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根本,是黨的事業向前發展的根本保障。我們不斷探索,把制度建設作為規范辦事程序,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舉措來抓。近年來,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及干部“下基層、轉作風、辦實事”活動,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健全落實了黨內生活、議事等方面的制度,認真堅持常委會議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建立各級領導干部定期報告工作并接受監督制度,促進了各單位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調動了領導班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是落實黨內民主生活會制度。旗委制定了中心組學習、民主生活會、領導班子成員互相溝通思想、黨內外互相監督和定期通報情況等制度,并堅持不懈地抓落實,使黨內生活實現了制度化、規范化。旗委堅持每半年一次的民主生活會制度,堅持每半年向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休老干部通報一次黨委、政府主要工作,虛心接受監督。二是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把民主討論、集體決策與個人分工負責有機結合起來,對重大決策等堅決按照程序和規則辦事,對重點工程、重要工作實行領導分工負責制,確保決定事項落到實處。
二、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上看,近年來我旗領導班子建設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領導班子比較注重自身建設,切實采取措施改進工作作風,理清了加快發展的思路、凝聚了加快發展的合力,形成了謀發展、求發展、快發展的工作機制,全旗各項事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態勢。但是,我旗領導班子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少數領導干部的政治理論素質與高舉偉大旗幟的要求不相適應,部分干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意識還不強,一些領導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夠,缺乏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少數領導班子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與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的要求不相適應,思想政治責任制的落實與新形勢下建設高素質領導干部隊伍的迫切要求不相適應等等。
三、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工作思路和對策措施
(一)明確責任,齊抓共管,建立領導班子建設的責任制。要實行上級班子抓下級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設責任制,確立“一把手”在領導班子建設的領導責任,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有責任。建立健全由基層黨委參加的思想政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繼續完善定期分析領導班子建設的形勢、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措施。發揮旗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定期對領導班子建設進行督導,對實施效果進行評估。紀委、組織、宣傳等相關部門發揮各自職能,強化責任,齊抓共管,推進領導班子建設。
(二)規范管理,完善機制,確保領導班子建設落到實處。一是健全教育機制。圍繞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這一主線,完善中心組學習制度,建立中心組學習“一把手”參與、組織、檢查、總結的“一把手”規則。創新教育載體,發揮好黨校、黨員電教和新聞媒體三大陣地的作用。完善學習管理考核制度,力求學習內容、時間、對象、效果“四落實”。二是創新管理機制。根據形勢任務發展變化,進一步建立健全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管理制度,保證制度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系統性,以規范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行為。三是強化監督機制。加強對權力的制約機制,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紀檢監察等機關的職能作用,加強對領導干部依法行政的監督機制,督促領導干部嚴格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執行政治紀律,嚴格執行黨委的集體決議,及時糾正工作中的失誤和偏差,保證各項決策、措施、任務的落實。
(三)突出重點,創新方法,提高領導班子建設的實效。一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提高領導班子的執政能力。把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作為領導班子建設的核心,著力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駕馭全局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科學決策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抓發展、抓項目、抓落實的能力。教育和引導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發展,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實際,科學制定發展思路和目標,不斷提高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和水平。認真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切實把那些開拓創新意識強、攻堅克難本領大、工作作風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加快發展實績好的干部選拔到黨政領導崗位上來,使領導班子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排頭兵和主心骨。二是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把領導班子建設的根本點體現到推動經濟發展上。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要求,重點抓好領導班子駕馭市場經濟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用發展是硬道理統一班子成員的思想,以敢于開拓的精神,勇于創新的魄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寫好發展與穩定這篇文章。三是堅持常抓不懈,積極探索建立領導班子建設的長效機制。深入研究新形勢下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特點和規律,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區實際的新思路、新方法,把班子建設與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形成相互聯動、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學校調研報告 篇8
1.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初步認識
校園文化是大學與文化的有機結合,具有豐富的內涵與外延。在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學文化,建設新時期具有中國特色、本校特點的大學文化,是擺在高等教育研究人員和各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1.1校園文化的定義及特點
對于校園文化概念的界定,視角不同,說法不一,但站在整個大學的角度看,校園文化是大學在長期發展演變過程中形成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一方面貫穿于大學辦學理念、發展戰略、規章制度及具體的校務工作中;另一方面校園文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植根于觀念和行為范疇,在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方面發揮著作用。校園文化是一個包括學校“獨特的辦學精神、道德規范、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等內容的總體價值觀復合體”。
校園文化既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也不僅僅等同于具體的校園文化,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關于大學的文化,是類體概念,表明其產生于大學,與大學相互依存,大學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內容都離不開大學這個主體,是大學和文化的結合;另一層是大學內的文化,是個體概念,指特定大學的個體文化,是大學文化個性化的一面。世界上各國的大學不計其數,中國的高校也有數千所,但風格迥異。如果從大學文化的角度來究其原因,便是大學文化的個性化層次使然。因此,校園文化是一個共性與個性統一的概念。作為大學這樣一種社會專門組織,有自己的專門文化,又有自身的特色和個性。但大學文化歸根結底是通過生活于大學之中的人際活動,不斷進化、積淀而成的。
校園文化總體上呈現下列特點:一,多元性與主導性。當前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元化導致的社會文化多元化,還有各院校校園文化主體的價值取向、文化修養、知識結構、志趣追求的差異,使得校園文化呈現多元性。盡管如此,我國高校的性質及根本任務決定了校園文化必須導向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導向陶冶愛國主義高尚情操。二,科學性與思想性。校園文化本身就極富知識與智慧,有很強的科學性及濃厚的科學和學術氛圍。同時,校園文化的主體還具有境界較高、思想敏銳的特點。三,穩定性與可塑性。校園文化作為學校精神、傳統、作風的綜合體現,必然帶有學校特定條件下的歷史積淀。校園文化不僅影響于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人格的可變性,同時,它要受高校培養目標和教育職能的支配以及教育者對其施加的影響。四,獨立性與開放性。校園文化以其特定的環境、主體、途徑及成果,形成了區別于社會文化和其他亞文化的相對獨立體系。同時,校園文化不可能脫離社會文化孤立地生存發展。
1.2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校園文化是大學的要素,是使大學生有歸屬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撐。優秀的校園文化品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環境和氛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催人奮進的激勵作用和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對此我國有位教育家提出了一個泡菜理論,認為大學就要營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此氛圍中思考、感悟,升華,完善。
21世紀的大學文化愈來愈成為高校增強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大學學術環境是大學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學校對師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提供適合發揮才能的學術生態環境的大學就能凝聚、吸引高水平師資,就有可能發展,有可能超越。
在21世紀,校園文化愈來愈成為高校擴大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一所學校影響力越大,知名度越高,其生活空間就越大,生命力也就越強。19世紀末,洪堡創建的柏林大學就是以其“教學和研究相結合”新理念為核心的大學文化而使柏林大學乃至整個德國成為20世紀初“世界大學的耶路撒冷”。
校園文化愈來愈成為高校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在經濟全球化、高等教育日益國際化的大趨勢下,不同地區的大學、同一地區的不同大學為了各自的生存發展在生源、師資、科研等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綜合實力強的名牌大學,必定擁有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在21世紀,凸現競爭優勢的就是這些大學文化的強勢群體。
強調大學文化建設的目的,就是通過校園文化建設,自覺地適應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培育新的思想觀念,建立新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機制,增強活力,促進大學的可持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高校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體制轉軌,中國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日益國際化的趨勢,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不斷改革和調整,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等,形成一種全新的競爭氛圍。置身于這種環境之中,高校必須具備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三方面的資本和優勢才能生存和發展。這需要大學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市場觀、服務觀、人才觀、競爭觀、創新觀等,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價值理念和精神文化,這正是大學校園文化在新形勢下所孜孜求索的內容。
1.3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
大學文化建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大學環境、大學秩序、大學風氣,這三個方面互相依存,由外及內、由硬到軟。大學文化由大學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環境文化四個層面構成,可分為五個方面,即大學物質文化、大學精神文化、大學制度文化、大學行為文化和大學媒體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質文化是基礎,制度文化是保障,行為文化是方式,媒體文化是載體。它們之間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校園文化是一種寓教育于環境的“潛在課程”,是學校環境、設施、氣氛及教風學風、校園精神的有機整合,能使師生感受潛移默化的感染、啟迪和熏陶。有位教育家說得好:學校要讓年輕人的心激蕩;走進學校,應當讓人能夠感受神圣、魅力和詩意。因此要整體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努力使其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
高品位大學應當是一所探索求知的學苑。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重要特征,學校的魅力在于它有豐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習、研究的氛圍本身就是一種引導人、教育人的力量。馬克思說:“時間實際上是人的積極存在,它不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發展的空間。”學校應當成為師生生存和發展的最佳空間;高品位大學應當是生動活潑的樂園。要追求深層意義上的生動活潑---人的個性的健康發展,人的智慧的深層挖掘,情感的充分釋放,這樣,學生才會有成長的真正快樂;高品位大學應當像家園那樣充滿親情,在學習、活動、交往、合作中融入親情,才有可能坦誠、深刻;在親情中,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華。高品位大學應當像文化宮。21世紀的辦學格局必然更為開放和靈活,既能接納早期教育和成人教育,又是開展課前、課后、周末、假期文化活動的場所。學校應充分發揮自身辦學優勢、人才優勢、文化優勢和輻射優勢與企業、科研機構、文化團體等建立廣泛的聯系,加強學校與社區的良性互動,提高對社區的影響力,促進社區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使之成為溫馨的育人環境。
教育家丹尼爾認為,“良好的道德情操,樂觀幽默的品性,克服困難的勇氣,自我激勵和持之以恒的韌性,關心他人的善良,善于與人相處,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都是對青年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本質上都屬于文化的范疇。因此,在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學文化必須承擔重要任務。
2.國內外特色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調研與分析
北京大學之所以能昂立于中國高校之首,屢開各風氣之先,與其近百年來一直堅持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分不開。個性鮮明、富有影響力的學校,肯定會有自己的歷史積淀和文化砌構,以及附著于上的自始至終穩定的價值觀和人文精神。蔡元培先生構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在北大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引領著北京大學傲然前行、卓而不群。
清華大學以其“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成為學子向往的學術殿堂。“水木清華”是清華園內最引人入勝的一處勝景,園中林山四時變幻,環抱一泓秀水,掩映兩座古亭。心曠神怡的美景與優秀大學文化相映成輝形成了百年香醇般的校園文化。
中山大學掀起“中大精神與校園文化建設”大討論,涵蓋了本校活動的一切領域和層面。大學精神是大學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在大學的生存發展中起著核心作用,但其精髓在于培育以大學精神為核心的大學群體意識。一位著名國外教育專家寫到:總的來說,在保障大學的高水準方面,大學精神比任何設施、任何組織都更有效。
東南大學建各種學生社團,形成了志愿服務、文藝演出、學術科技、書畫攝影、主題辯論、環境保護等主題鮮明的系列社團活動,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成才環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浙江大學嚴謹治學有獨特的校園文化氛圍,凝聚、吸引一批高水平的師資。武漢大學對校園文化的內涵做了新穎、獨特的界定,提出了“奮發圖強,建設蓬勃向上的校園精神文化;精心設計,建設獨具特色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健康有序的校園制度文化”的整體思路和構想。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實踐中積累,在繼承中發展,形成了優良的傳統和獨具特色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提出了“以人為本,求實創新”的工作思路,關注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校園文化是硅谷成功的靈魂。同時,硅谷的創業文化也不斷提升著斯坦福的校園文化,使斯坦福始終鶴立在高科技產業的最前沿。植根于校園文化沃土,創業文化成就了今天的硅谷偉業。
調查分析發現:各大學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作法不盡相同,但都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契機,奠定了跨越式發展本校堅實的基礎。人文學院側重于理念形成和形象塑造;綜合類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以斯坦福大學為代表,側重于科技氛圍的營造,高新技術的研發,與大學的長遠發展結合,賦予校園文化建設以新的內容。
3.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再思考
校園文化建設是大學辦學過程中的偉大工程,創建優秀的校園文化并形成特色任重道遠。只有運用科學指導,高揚教育理想主義,廣泛吸納一流大學經驗,加快改革,完善機制,扎實工作,全員參予才能逐步實現建設高品位大學文化的目標。
1)作為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訓是學校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和精神文化“特質”的高度概括。精彩的校訓,如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北京師范大學“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南京大學的“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山東大學“氣有浩然,學無止境”,中國海洋大學“海納百川,取則行遠”,山東交通學院“明德至善,格物致知”,美國斯坦福大學“讓自由之風吹拂”,哈佛大學“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與真理為友”,無不張顯大學鮮明的個性,具有極強的宣傳教育意義。
2)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寫好校史、建好各類陳列室、展室,通過資料記載和實物生動反映學校發展歷程,激勵學生繼承和弘揚學校優良傳統;要發揮成才校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特殊作用,以其創業歷程和成就,激勵大學生立志成才;精心組織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和獎學金頒發儀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義的活動,提倡名人名家為學生頒發畢業證書和各類獎勵。
3)重視校內文化設施建設,加大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建好大學生文體、科技中心,為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場地和條件。加強校報、校刊、校內廣播電視、校園網、宣傳櫥窗等的建設,發揮宣傳輿論陣地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更大作用。
4)重視校園景觀建設,搞好綠化美化,使校園的山水、園林、路橋等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以優美的校園景觀激發學生的愛校熱情,陶冶學生關愛自然、關愛社會和他人的美好情操。組織學生參與校園樓宇、道路、景觀的規劃、建設、命名及管理工作,增強對校園環境的認同感。賦予校園里包括樓堂館所、花草樹木等在內的建筑、設施和環境以豐富的文化內涵,把學校建成綠色校園、文明校園。
5)重視校園綜合治理工作,積極配合公安司法、工商文化等部門對學校周邊的文化娛樂、商業經營等活動進行專項整治,維護學校正常教學和生活秩序。建立健全校園文化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學生社團組織的管理,幫助推薦指導教師,引導大學生社團健康有序地開展活動。
還有,教師要修養師德,應當從事業出發,構建理解、協作的良好人際關系,為學生樹立榜樣;學生要尊師、勤學、守紀,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高校宣傳教育工作隊伍,以高質量地完成黨交給的宣教任務。用學習型組織的理念建設這支隊伍有利于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凝聚隊伍的力量,提高個人和組織的工作能力。
學校調研報告 篇9
一、基本情況
近幾年,我校在進行“三制”改革同時,把校務公開作為推動學校發展,加強民主管理的核心工作,取得可喜成績。
學校成立領導小組,建立了工作機構,校務公開工作逐步走上了規范化道路,從而使校務公開工作得以順利實施。
二、我校校務公開所取得的成績
(1)校務公開的'基本內容
1、政策透明,即有關教育政策法規,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規定,重要文件及時向社會公開、向學生家長公開、廣大教職工公開;
2、標準透明。即凡涉及到教職工利益的有關標準如評先進、評模范標準,工資標準、晉級晉職標準,向教職工公開;凡涉及學生利益的收費項目、收費標準及學生的評優、貧困生推薦標準等,向社會公開;3、財務透明。學校經費決算和各項費用收費情況向教育職工公開。“三務”是:1、政務公開,即學校發展規劃及學校執行的相關政策情況公開;2、教務公開,學校教~作及教育常規檢查情況公開;3、財務公開,學校財務、收支及中小學收費情況公開;“三點”是:1、“重點”即學校發展長遠規劃及近期規劃,這些都公開征求教師意見。2、“難點”即學校在一定時期內各項工作存在的困難和
問題,及時向廣大教職工公布,并征求解決辦法。
3、“熱點”,即不同時期內教職工和學生家長關心、敏感的話題,及時向社會公布,并征求有關意見。
(2)、教代會建設情況
進一步加強了學校教代會工作,把教代會建設作為實現民主決策,科學管理重要舉措,學校能定期召開教代會,并就有關學校改革方案、發展規劃、財務決算等提交教代會審議通過.學校制度、干部選拔、職稱評審、獎金發放等涉及教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由教代會同意行使否決權。
三、今后發展中幾點建議
1、進一步健全完善學校務公開制度,促進學校管理科學化、民主化
2、推進校務公開應堅持以教代會為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徑,應進一步落實教代會各項職能,落實學校行政領導能夠由教代會進行民主評議和民主監督的制度。
學校調研報告 篇10
新余八中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共有學生2355人,其中初中生774人,小學生1581人;共有專任教師170人,其中中學教師114人,小學教師56人。作為渝水區唯一一所城區九年一貫制學校,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嚴峻的挑戰。為了全面把握我校發展現狀,尋快速發展的突破口,學校班子成員分頭進行了調研工作。我確立的調研內容和課題是圍繞學校發展思路這一主題,認真開展調研活動,征集學校發展和改革的建議和意見。根據反饋建議和意見,經過認真梳理,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內容
1.學校隊伍建設應如何扎實有效進行?
2. 應如何抓好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3.新課改背景下,我校的課程建設和開發如何有效進行?
4. 校園文化建設如何抓出特色和亮點?
二、調研開展情況
1.調研范圍:全校教職工、部分學生家長
2.調研方式:采取座談、電話采訪、上門拜訪、設立征求意見箱的方式展開調研工作。
三、形成的共識及所反映的問題
新余八中創建于1987年,XX年送橋中學并入,XX年橋背小學并入,成為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在22的辦學歷程中,全校師生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創造過輝煌成績, 1998年至XX年連續5年中考成績名列全區前5名。但是近幾年,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惑,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這些問題和困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這方面:
1.一些班子成員工作責任心不強,沒有發揮表率作用。
2.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還不夠大,師德師風建設成效不夠明顯,相當一部分教師教學觀念沒有轉變,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教研效率不高。
3.校本開發只是寫在紙上,說在嘴上,沒有真正抓起來干起來。
4. 校園文化建設內容單薄,沒有特色,沒有亮點。
四、存在問題的主要成因
1.滿足現狀
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成績曾連續五年進入全區先進行列,一些干部和教師產生了滿足心理,工作不思進取,缺乏創新精神。
2.發展思路不夠明確
對學校而言,發展規劃不夠明確;對教師而言,成長的思路不夠清晰。
3.客觀條件限制
我校辦學經費歷來比較緊張,政府部門劃撥的辦學費用有限,影響了教學設施的改善,師資的培訓和新課程建設,也影響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力度。
五、發展思路及基本對策
(一)加強班子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清廉、嚴謹、科學、務實、民主、團結、奮進”的班子隊伍
抓好班子成員教育理論學習,健全校務工作責任制,不斷提高學校領導干部的素質、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建立領導干部帶頭制度,即帶頭遵守制度,帶頭履行好教學教研職責,帶頭響應號召,帶頭當班主任,帶頭講文明、講風格、講奉獻、講和諧;嚴格要求班子成員大事講原則、小事講寬容,做到分工不分家,到位不缺位,排難不推難,補臺不拆臺,同唱一個調;嚴格要求班子成員身先士卒,吃苦在前。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升教師素質
1.開展好師德師風教育
繼續把師德建設作為搞好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不斷提高教師以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水平,有效規范教師的日常行為。
2.抓好教師繼續教育
著力抓好二大培訓:一是網上教師遠程教育培訓,二是省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教師業務培訓。通過這些培訓,要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3.抓好教師電腦操作訓練
加大教師計算機信息技術和遠程教學技術的培訓,強化教師電腦基本操作的訓練,提高教師計算機基本操作的能力和遠程教學技術,讓越來越多的教師會上遠程課,愛上遠程課,完善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4.實施名師工程
加大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創造條件讓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青年教師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傾力打造名師,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作用和輻射作用。
(二)強化教學管理,加大教研力度
1.強化常規教學管理
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健全常規教學管理制度,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管理條例,讓教師對常規教學各環節的要求了然于心;做好質量教育,讓教師樹立起質量意識;建立有效的常規教學管理網絡和分層次檢查制度,充分發揮行政、教研組、備課組的管理職能,認真做好教師常規教學各環節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并提出具體改正措施,切實做好教學各環節的層層落實,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2.要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目標責任制
要把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任務落實到年級組、班級和教師個人,形成學校有目標、班班有指標、人人有任務、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教學質量責任制。
3.要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力發揚團隊作戰精神
一是各學科要進一步學習和領會新課標精神,分析近幾年中考試題,掌握命題動向,明確教學方向,切實加強教學和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大力發揚備課組的團隊精神,做到統一備課、統一要求、統一進度、統一考查、統一質量分析,積極發揮集體智慧,打好團體戰。二是要抓實常規教學,立足課堂,向課堂要質量,做到一課一得,老師備課要深、上課要實、作業要精、教學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考試要嚴、輔導要細。
4.加大教研力度
完善教研制度,認真制訂教研計劃,扎實有效開展優質課和展示課上、聽、評活動,組織各科教師觀看特級教師上課視頻,不斷提高教研質量。
5.要采取切實措施做好培優、扶中、補差工作
一是在思想上要真正樹立素質教育理念,在工作上面向全體學生,不放松尖子生,不忽視中等生,不放棄學困生。二是教師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統籌教學工作,既加強對尖子生的“磨尖”指導、中等生的`提升,又努力做好學困生的補差工作,開成尖子生更尖、中等生更好、學困生轉好的良好態勢。
6.要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一是要利用上課、班會或談話等有利時機,經常滲透學法指導。二是要組織學生進行學法交流,讓榜樣學生談感受、說經驗,使學生在交流中學習和借鑒他人的經驗,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學法。
(三)努力抓好校園文化建設和校本開發
校園文化表現一個學校精神的價值取向,表現一個學校的校容校貌,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我校要理清思路,明確主題,構建特色鮮明而又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
1.構建了獨特的樓道文化。基于地處城區的實際和科技大樓現代的建筑風格,也基于發動學生積極參與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的需要,我們將在科技大樓構建“愛我新余,愛我家鄉”的主題文化,東樓道懸掛新余城區精美的風景圖和仙女湖山水圖,每一幅圖都配上飽含深情的詩文,讓學生每天都能從中感受到新余的美麗可愛和蓬勃發展。在西樓道懸掛新余古今名人像,讓學生每天都能從新余名人身上吸取積極上進的精神力量。還將組織人員制作了內容更為豐富的《愛我新余,愛我家鄉》課件,組織各班同學觀看,進一步激發學生愛新余愛家鄉的情感。行政教學大樓建筑風格古樸,主要是初中部的教學和辦公用房。初中生正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需要精神導師和優質營養的精神食糧。八中以“走進孔子,走進《論語》”為主題,從孔子追求知識真理、追求仁德、生活態度和《論語》對中國對世界影響等方面制作了21幅字畫,懸掛在東西兩個樓道,讓學生每天抬眼就能從孔子身上和《論語》中吸取營養,滋養心靈,陶冶情操。為了擴大孔子和《論語》的影響力,我校還將組織人員制作了《走進孔子,走進〈論語〉》課件。
2.在科技樓一樓大廳里構建了禮儀文化長廊,引導學生做一個懂禮儀、會禮儀的文明人
3.在校門南側樹起主題為“一起成長,一起快樂”的校長寄語牌,以期建立一套 “以人為本”,尊重信任學生、家長和教師的現代管理制度,創造出健康、有益、團結、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
4.成立《愛我新余,愛我家鄉》和《走進孔子,走進〈論語〉》校本教材開發機構,制訂開發計劃,精選開發人員,提供開發經費。
學校調研報告 篇11
根據青島市《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貫徹落實情況專項調研方案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工作,對學校教代會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研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教代會基本概況
我教代會現有會員9名,其中男6人,女3人。我校現有大學本科16人,占全體教工總數的46%,可以說我校教職員工總體素質是較高的。學校教代會所需活動經費均從學校經費中列資。
二、從調查的情況看,職工對教代會的整體狀況是認可的。
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校的領導加強了對教代會工作的重視,成立了學校教代會委員會,負責開展學校教代會的日常工作,在學校財政較困難的情況下每年投入資金支持教代會開展工作。
(二)是教代會工作有計劃、有措施、有考核、有檢查,工作都能夠取得學校領導的支持和配合。
(三)是教代會都能夠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以縣局教育教代會工作總體思路為指導,充分發揮教代會工作優勢,積極開展富有特色的教代會活動。
三、教代會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學校教代會以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以“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研究型教工”活動為載體,不斷提高教職工的綜合素質,切實履行維權職能,充分發揮民主參與、民主監督和調節作用。
(一)以教學為中心,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
近年來,學校教代會認真組織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研究型教工”活動。要求每位教師要加強崗位練兵,每學期要寫一篇優秀論文;上一節研究課(或優質課);寫一個優秀教案;做一個優質課件;出好一份試卷。教代會協同教導處每學年對教師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優評先依據。(2)、開展創“學科特色教研活動”,提倡每學期、每個人在工作中要有“亮點”,結合實際創造性的開展學科工作。要求每個學科找準自己的優勢,樹立學科形象,形成學科特色,創設學科品牌。 (3)搭建舞臺,近幾年來,為加速教學模式改革,采取了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
(二)堅持校務公開,加強行風建設,發揮教代會的監督功能。
教職工是學校的主人,是學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和建設者。學校教代會長期以來,一直關心職工生活,堅持教代會制度,充分發揮教代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增強教師的主人翁精神,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1、實施民主管理。
每學年,學校都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認真總結上學年工作,安排本學年工作計劃,并征集提案,教代會發揮橋梁和紐帶、代言人作用,及時傳遞民意,代表領導班子解答提案,落實率達100%。
2、堅持校務公開。
學校教代會全面貫徹、執行縣教育教代會關于“校務公開”的意見精神,積極組織實施校務公開。今年學校教代會按照教育局教代會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實施細則,重新更換了展板,明確了公開內容、公開形式、公開程序,使校務公開工作進行的有條不紊,在公開內容里增加了評優、評先公開這一全校教師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會議形式,全面公開校務。校務公開使教職工對學校發展前途、改革的目標、管理的方法、工作的程序進行了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調動了教工的積極性,發揮了他們的智囊作用,真正做到下情上達,上意下行,在民主的基礎上集中,在集中的基礎上民主,教代會的職權得到進一步落實,教代會主席參加校務會,源頭參與,宏觀維護。
3、 參與學校的決策
教代會在協助校行政進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同時,始終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參與學校的決策。對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廣泛征求意見,不斷修改完善,保證實施效果
(三)急教工所急,想教工所想,把教代會建成溫暖的職工之家。
要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不僅要在工作上壓擔子,更要在生活上關心教師,切實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困難,把教代會辦成真正的教職工之家。一年來,我們著重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深入開展送溫暖活動,發揮教代會在創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
關心教職工的疾苦,教師遇婚喪嫁娶、生病住院校教代會都能主動前往慰問看望。本年共看望生病住院教師10余人次,為4位教師辦理了困難補助手續,暖了大家的心,得到了教師的贊許。
關心教職工的身體健康,為女教職工進行了防癌保險,同時關注教師的精神生活,營造氛圍,提高全體教工的幸福指數。
2、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增強教代會組織的.凝聚力
學校藝術節期間,配合組織了職工參與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活躍了教工生活,增強教代會組織的凝聚力。在歷次的捐款活動中,全校老師都能積極響應,這與我們平時的細致入微工作是分不開的。
四、存在的問題
1、教代會干部法律意識亟待加強
調查表明,教代會干部不懂得如何有效的用政策、法律去維護職工利益,有些教代會干部沒有認真學習、領會《教代會法》和教代會十四大、十五大會議精神,缺乏法律意識,缺乏認真學習的主動性;在一些需要教代會參與的工作中教代會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發揮。
2、兼職教代會干部的工作信心不足
學校教代會多數是兼職教代會干部,由于他們的本職工作牽扯精力過多,所以把教代會工作看作是“副業”,付出的精力不多。
五、幾點建議
針對教代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建議:
1、建立健全教代會制度,積極爭取黨政領導的支持,幫助解決教代會經費,使教代會可以獨立自主的開展工作。
3、加強教代會干部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代會干部業務素質干部隊伍的建設是決定教代會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希望縣教育教代會分層次舉辦教代會干部培訓班,從而提高教代會干部自身業務素質,把學校教代會組織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使每一個教代會干部成為“學習型教代會干部”,成為教代會工作的行家里手、職業專家。
學校調研報告 篇12
我校是一所地處綿陽市城市郊區邊緣的農村小學,學校由中心校和一所村小組成。共占地30余畝,學校有教職工49人,學生918人。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步伐的深入邁進,學校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在新課程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教育又將如何健康發展?結合暑期校長集中學習和對學校現狀的調查研究,現作出以下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
我校是綿陽市高新區和涪城區幾合幾分后,又白手起家重新建立的新皂小學。中心校的建立更是經過了艱辛的道路于20xx年才又重新建立。所以學校存在問題較多。盡管從20xx年至今學校回歸涪城后經歷了十多年的奮斗,學校已初具規模。但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新皂小學與現在的教育發展和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新的問題:我國目前教育已在向世界先進教育接軌,國家也十分重視教育。那么我校與現代教育相比:
(一)學校硬件是否達標?
(二)學校教育教學資源是否得到滿足?
(三)學校管理是否具有前瞻性?這些問題都值得一個管理者的思考和研究。經過實情調查和研究后的確發現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二、 現狀調查分析:
我校有中心校和一所村小兩個教學點,首先從我校教學硬件來看:中心校有教學樓一幢,教室十五間,辦公室七個。學生寢室住宿樓一樓一底一幢。伙食團一個,200米環形標準操場一個,七村小學教學綜合樓一幢,內外操場各一個。從以上教學硬件來看,中心校有教師36人,學生726人,有教學班13個,平均每班學生人數為56人,班額人數最多的達68人。教師辦公室只有5個,每個辦公室平均教師人數為7人,而每個辦公室只有20多平方米。教師辦公室顯得十分擁擠。從教學用房來看,15個教室,已有13個用于班級教學,剩下兩間中一間是遠程教育接收室,另一間是實驗室。所以離教學硬件配套來看,以下功能用房到現目前還沒有。計算機教室、圖書館、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工會室、活動室、會議室、多媒體教室、階梯教室、少先隊活動室等功能教室尚差缺。而七村小學當時在拆并建立中把所有村小合并后形成了兩個教學點。政府投入了100多萬元,修了綜合大樓,有教學用房共計12間。現在七村小學有6個教學班。教師13人,學生172人左右。按要求教學用房已滿足還有余。那么造成兩個教學點教學用房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呢?從地理位置來看中心校在城區邊緣,教學和學生學校環境要好些,加之公交車通村到戶的便利,所以村上學生80%都希望到中心校讀書。這樣中心校學生按現有的教學用房已存在相當大的壓力。造成中心校學生年年增長,而村小生源年年萎縮的現象。估計是由于進城務工的農民在增加和計劃生育嚴格控制等原因的影響,七村小學再經過五年學生人數將出現只有不到100人的情況。結果造成中心校功能用房越來越不能滿足現狀,而七村小學空教室的現象明顯突出。
再是學校的教學資源量顯得十分的不足和不配套。
(一)從師資情況來看我校49名教職工中,從年齡結構來看,年齡在50歲以上的教師占39%,中年教師占26%,青年教師占35%。從教師總體健康狀況來看,從每年體檢結論可知有72%的教師有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其中,高血脂、聲道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居多,另有10%的教師因長期患病嚴重,勝任工作有困難。從教師教學學科上來看,教師專業不對口現象十分突出,如我校需要英語教師4人,結果兩個教學點只有兩名英語教師。給英語課的排課造成相當大的困難。沒有專業計算機教師,使得計算機教學不能很好的開展。現在提得很響亮的科學課由于缺乏專業人士而沒辦法好好進行教學。語文、數學教師也發展不平衡,存在太多問題。我校需要數學教師,而學中文專業的教師居多,結果也造成一定的工作上安排不便。我想這個問題在全區都顯得十分突出,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再是優秀教師在農村學校任教留不住也是一個嚴重問題,所以農村的教育教學質量比城區的落后。但好的`是我校教師中98%是愛崗敬業的,他們的團隊意識強,特別在面臨不高的收入,教師的奉獻精神更值得尊重。有的教師是戰斗在農村教育戰線上的精英,更是當代最可愛的人。
從我校師資情況來看,農村教師年齡偏大的原因是農村中青年教師參加各級競賽的機會多,一旦出名,城里學校千方百計挖農村優秀教師進城。二是本身有的年輕教師把農村工作作為跳板,一旦時機和關系成熟便到城區工作。所農村留住優秀教師難,留住年輕教師更難。這也許是教育發展不均衡造成的老大難問題。關于造成學科不配套問題的原因,從我個人分析來看,是教育改革過程中有些人事配套工作沒有跟上。如英語課、科學課。在農村小學是近幾年才開設的課程。而農村小學在前期根本沒有英語專業教師和計算機教師。特別是現在的科學課專業教師也是空缺。這些都需上級主管部門要在人事編制配備上多作研究和統籌安排。關于教師健康問題是由于教師從事的工作性質十分特殊造成的。教師的聲道疾病不說大家都清楚,本身是教師的職業病。而教師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原因是由于:1、教師工作本身壓力大,特別是新課標的改革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給教師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加之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常常很叛逆,造成教師思想情緒大的波動,這也是導致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2、由于教師工作性質的特點,生活無規律,加之體育鍛煉時間不足,導致各種疾病的出現。3、家庭壓力所致。我校有43%的教師處于一人掙錢供養全家的情況,所以生活節儉,精神壓力大。4、農村教師年齡偏大。我校45歲以上的教師占65%,由于人隨年齡增長身體抵抗能力下降,這也是造成身體素質差的原因。但是多數教師還是能克服困難,仍然堅持工作。這種精神體現了人民教師的高尚與無私。
(二)從教學設備配置情況來看,我校計算機設備十分落后。90%的計算機都無法使用,那些都是1996年經淘汰的產品。對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學生、教師意見十分大。造成這個原因是由于鄉鎮管學校時的財力狀況不佳,無多余的經費來改善辦學條件,而在區財政統管時,全區財力壓力更大,農村小學本身又無其它收入,所以導致我校一直使用的是二手的舊計算機,已無維修價值。
最后是學校的管理。我校歷來對管理工作抓得緊、抓的牢。但通過認真調研也發現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我校干部年齡結構為50歲以上的占28%,中年干部占43%,年輕干部占29%。從工作能力來看,85%的干部能力強,有15%的干部處于過得去的狀態。有團隊合作意識的占90%,區后備干部僅占14%,大專文化占86%。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校現今的情況與上級提出的干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二)通過期末民意測評看,群眾對干部的滿意度不高,普遍認為干部隊伍龐大。對個別干部工作十分不滿意。
(三)從管理水平來看,有個別干部工作浮在表面上,不務實,工作方法欠妥,工作簡單粗暴,缺乏領導藝術性。
產生以上管理上問題原因有:年輕教師對參與管理不積極,只想到利益,不求奉獻。干部就是要有奉獻精神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相比,老教師參與管理還非常認真。所以農村學校對后備干部的培養還很不到位。另外對干部隊伍的培訓少,指導少,所以干部大多憑經驗辦事。這是不科學的。
總之,一所學校要辦好,就必須要敢于正視問題,善于暴露問題,才能有效解決問題,才能為學校教育的明天創造輝煌。
三、 幾點建議:
(一)為了真正實現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上級主管部門要統籌安排,重視農村教育。
(二)為了真正讓新皂老百姓子女享受到優質教育,我校需要修建一幢綜合大樓以滿足教育教學的要求。
(三)作為主管部門要多對農村教育進行認真分析調研,從設備到師資都要全盤認真研究和提出解決辦法。
(四) 加強涪城區教育管理人員的培訓、指導,增強其管理藝術和管理管理者的效率。
涪城教育已在四川乃至與全國都有名氣,我校相信,在涪城教育局的領導下,涪城教育的明天會更出彩。而新皂小學在涪城區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
學校調研報告 篇13
以人為本,創造一個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確保師生生命及財產的安全,保障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意義所在。近年來,我校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并做了大量的扎實有效地工作。現就我校的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學校的基本狀況分析
我校現有學生近600人,有365名學生屬于留守兒童,校內外住宿學生200人。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位于316國道和襄渝鐵路線之間,南臨漢江河。周邊群眾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支持學校發展的動力不足。
二、安全工作的狀況
(一)、機構健全,職責明確
學校對安全工作非常重視,將安全工作提到學校的議事日程。成立了安全領導小組,由校長親任組長,負責全面;分管副校長為副組長,督查安全工作的落實情況;整個學校安全工作形成領導與教師齊抓共管的局面。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以及學校內部人員都層層簽訂了安全工作責任書,明確職責。學校加強門禁管理,嚴把入口關;成立了護校隊隊,各班都有信息員,為學校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
(二)、安全制度基本完善
結合學校實際,制訂了《校舍安全管理制度》、《樓道安全管理制度安》、《門衛管理制度》、《女生安全管理制度》、《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傳染病防控制度》及《食物中毒應急預案》、《防踩踏應急預案》,《突發意外事件應急預案>,《火災應急預案》、《傳染病應急預案》等一系列預案。這些制度和預案都印發到每位教職工手上,并且每學期開學初都要集中學習,讓人人皆知,明確自己的責任.
(三)、安全設施基本配備
重點部位都安裝了監控設備、滅火器和應急燈,一樓的教室和樓梯間都裝了防盜門。
(四)、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成為必修課
安全教育是提高師生員工綜合素質的基本內容。加強安全宣傳教育,提
高師生員工安全意識,掌握安全常識,是提高學校安全工作水平的治本之策。形式多樣、內容全面的宣傳教育活動已經是常態化工作。
1、每學期定期召開法制、安全報告。學校聘請關廟派出所副所長陳小紅擔任法制副校長。每學期向全校師生作一次法制知識講座,增強師生的法制觀念,使他們懂法、學會、用法。
2、根據季節變化和學生思想動態,針對性地召開安全教育主題班會,辦安全教育的黑板報,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抗拒不良誘惑等方面的教育,交給學生自救自護的能力。
例如,學校每年都把防溺水教育作為重點工作。通過告家長書、告社會一封信、與學生及家長簽訂《夏季安全。防溺水責任書》、與教師簽訂安全責任書的.,聘請校外安全監督員等形式,層層夯實責任,防患于未然。
3、加強交通安全的宣傳教育。
每學期都請漢濱交接隊、安康鐵路公安所干警到校進行宣傳教育。教育廣大師生員工學會走路,向不文明的交通行為告別。
4、每學期召開三次全體女生會,進行青春期的衛生教育和女生的安全防范教育,教育女生自尊自愛。
5、學校集中組織學生傳授防火滅火、疏散與逃生自救常識、消防裝備常識并進行緊急疏散和逃生自救實戰演練。提高了師生員工的消防安全意識和消防法制觀念,提高了自防自救能力,確保在發生火災時能及時安全疏散并能處理初期火災,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6、飲食安全和傳染病預防工作扎實有效。
學校對食堂管理有嚴格的制度、專人負責,責任追究。每學期都請關廟衛生院醫生來校做健康知識講座。學校有健康專欄,班級有健康板報,學生健康知曉率90/100以上。
三、存在問題
1、交通安全。
一是學校緊靠公路,學生騎電動車、自行車等。二是部分學生居住邊遠地區,乘車問題。學校經常開展交通安全教育,但少數學生和家長依然心存僥幸。
2、學生早戀現象。教師正確引導,但家長不重視。一旦發生矛盾,學生不愿告訴家長,更不愿告知老師,而是私下解決,很容易引發打架事件。
3、校外租住學生的監管,這是學校管理的重點也是難點。一是學校無權管理房屋出租戶,二是家長支持租房,便于家人寄宿。三是學校不能強求學生必須住校內。學校只能反復排查,正面引導,將隱患報告關廟派出所及關廟鎮政府、告知家長及出租戶。
4,個別學生的特異體質存在隱患。家長和學生都隱瞞實情,造成管理的盲區。
5、少數教師對安全工作的重視不夠,心存僥幸。個別班主任思想認識有偏差,工作缺乏主動性,出現問題后,只找客觀原因。
學校調研報告 篇14
內容提要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與公辦學校關系沒完全理順、將學校視為教育行政部門的一個機構,從對校長、教師的選聘到考核進行較多的行政干預,校長一言堂、內部管理同質化、民主監督機制失靈和社區與家長沒有真正參與學校管理等。不僅降低了教師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而且也制約了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迫切需要通過排除他律性因素干擾即去行政化來理順外部制度環境,通過加強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以及通過促進學校管理民主化進程來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對此,我們采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就如何落實學校依法辦學自主權、落實自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辦學、促進社會參與學校教育機制的建立等問題進行問卷和訪談,并就促進中小學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等提出對策建議。
關 鍵 詞 政府放權 現代學校制度 社會參與
一、基本情況
公共教育管理領域內的政府和學校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為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之間的關系。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之間一般有三種管理水平:一是法制管理水平,二是制度管理水平,三是兩者在教育管理運行機制上的自覺的意識管理水平。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行政和學校管理之間關系的根本特征不是制度性的,而是以行政性(上下級的)、管理型(管與被管)、習慣性(隨意地、人際的)為根本特征。”這一教育行政管理特征盡管具有的精確、快速、效率、成本低等優點,成為實現政府職能專門化的普遍做法。但這種管理模式暴露的問題也愈來愈突出,集中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教育行政機關成了“大校長”。公辦學學校類似于國家教育行政機關的附屬機構、分支機構,學校的主體地位不明,在人、財、物、課程及其它教學業務方面政府對學校統得過死,校本管理遠未形成,依法自主管理難以實現。
學習評價評價搞成“一刀切”。現行學校評價制度評價主體是教育行政機關及其指定的機構,功利化取向十分明顯,評價指標體系“一刀切”,統得過死,沒有顧及學校的差異和特色,對學校多元化、差異化發展,有一定負面引導作用,導致了現代教育觀念難以貫穿和指導教育教學全過程,素質教育難以全面實施,學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終身發展和允許有差異地發展的目標難以全面實現。
人財物上學校成了“肌無力”。在先行管理制度下,表面看起來學校很風光,滿身肌肉,實際上是“肌無力”。一些公辦學校應獲得的公共教育經費難以落實,在人力資源管理、經費的籌集及管理、生源等方面,出現了制度層面的一些亟需研究的問題。如需要的教師進不來,“富裕’的教師出不去,經費籌集渠道單一,開支管得過死,經費常常是捉襟見肘,學校招生權受到限制。制度因素導致部分學校的資源未能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
學校管理搞成了“家長制”。首先是學校決策機制存在問題。一是決策權力過分集中于主要負責人,部分學校校長缺乏民主意識,養成“個人說了算”家長制作風,教職工難以有效地介入學校管理工作。二是決策過程簡單化、經驗化,決策預案不充分,決策程序不民主,決策結果不透明。決策和執行分離,決策的有效性不高、指導力不強。決策責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重大決策失誤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和處理。管理方式陳舊。學校管理仍沿用傳統的金字塔式(層層垂直命令式)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組織上過分龐雜、管理結構上多層次、管理職能上多重疊、管理手段上高集權,因而,在現代組織管理中已經逐步被淘汰。現代管理模式強調實行扁平式管理,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直接面對政策對象,解釋政策初衷,增強政策認同,保障信息暢通,從而使管理更加有效。
學校管理相對封閉——搞成了“孤島”。制度的分割作用,導致部分學校不能與社區、家庭溝通。這一切,都與學校制度的相對落后、現代學校制度尚未系統建立有一定的關系。制度障礙已經成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現代學校建設與發展的較大的障礙之一。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科層制管理難以應對后工業時代出現的種種社會問題,公共管理服務領域在公平、質量、效益等各個方面遭到質疑。教育內外部環境日益復雜化,教育活動的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不斷提高,這些變化對學校尤其是校長在處理復雜事態方面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已經不適應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需要,無論是政府教育管理職能的轉變,還是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在當前都無法回避“去行政化”這一改革命題。為此,我們接受了中國教育學會整體改革委員會課題《現代學校依法辦學自主管理制度體系建構研究》,假定在管辦評體檢成熟的情況下,學校應該如何建構內部管理體系,同時回答建構依法辦學內部管理體制需要哪些外部條件。
本文是前期所做的調查研究,是課題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目的和意義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毛澤東同志的經驗總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明確提出要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校分開、管辦分離的新型政府與學校之間的關系,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可以說,今天我國的教育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改革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制度變革上,而制度變革的核心是如何對政府與學校之間的權利、責任和義務進行重新調整和分配。
學校現代教育制度建設的前提是實現教育“管辦評”分離、學校“去行政化”它涉及到的核心問題是對公共教育領域里長期存在的政府對學校管理和教育實踐活動干預過多,以及服務單一化、僵硬化等弊端而提出的改革問題,目的在于削弱教育行政過程中的權力性、強制性等要素,突出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專業技術指導能力。為此,我們必須認真而客觀地了解社會各階層的對此反應,以中小學教師人事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現象及去行政化實踐探索作為問題焦點,重點分析和探討去行政化對推動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重要性。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們研究的實效性和科學性,為學校現代制度建設研究提供基礎。
三、調查內容、對象與方法
為此,20xx年上半年,我們以“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中小學教師人事管理改革”等內容為主題,分別對校級領導、中層干部、教師、社區及家長代表。采用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表300份,回首250份,回收率80%。同時我們組織訪談5次。然后采用統計分析,形成報告。
四、調查情況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我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從對校長、教師的選聘到學校用人制度均有較多的行政干預,不僅降低了師資專業化水平,也制約著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實際進程。因此,去行政化不僅局限于高校內,基礎教育領域內同樣迫切需要去行政化。
當前學校管理中突出的問題有:
(一)教學行政部門對學校管過多。簡政放權,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這是伴隨政府職能轉變、構建現代學校制度而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教育行政部門事先具備了有關對學校人、財、物的管理權利;而學校作為法人單位,必然希望能夠自主、自律地按照各校的辦學傳統和理念進行改革,然而卻因各個學校基本上不具備有關作為組織條件的人、財、物等方面的決定權,而必須依賴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和指導,這就構成了現實中教育行政和學校管理之間既限制又依賴的矛盾關系,這一矛盾關系也成為制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主要因素之一。
多年來,我國形成了公辦學校政府辦,公辦,一直沒有很好解決政府怎么管學校的問題,長期以來政府習慣于一手包攬,從校長任命到教師選聘,從學校制度建設(怎么辦學)到學校評價都是政府說了算,結果學校千人一面,同質化想想十分突出,不能滿足社會對公辦學校的多元化需求。對此被調查者頗有微詞,
絕大多數人認為“當下的學校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主要問題是“主管部門管得太多,學校自主權有限” “校長任命制,專家辦學特色不明,校長過分依賴主管部門”,學校“管”得太死,制度沒有激活教師積極性。教師對于“論資排輩”,績效分配“大鍋飯”現象很是不滿。部分家長和社區代表也覺得管理主體單一,缺乏建構社區和家庭參與學校管理的機制。
(二)任命制不利于校長職業專門化。教育人事管理行政化的特色就是實行校長任命制為主,學校校長是靠教育行政部門發現、培養,形成近親繁殖和裙帶繁衍,這無疑把有些具有現代校長素質、辦學理想和創新型人才排除在外,有些人當了校長以后,把校長當官做,眼睛向上,只對主管部門負責,缺乏眼睛向下服務于教師和學生的精神,對學校發展、對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負責的意識淡薄。
在《關于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改進和完善中小學校長選拔任用制度,積極推行中小學校長聘任制。中小學校長的'選拔任用要擴大民主,引入競爭機制。”調查表明,在被調查的80%人擁護“自薦競聘”和“民主推薦”。絕大多是人認為學校去行政化,校長應該實行職級制,走專家化發展道路,一邊校長全心全意辦好學校。在訪談中大家認為,校長任命制是比較典型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這種選拔方法一方面不能保證具有相應資格的人當選校長,使得選拔校長的過程成為一般行政干部交流的過程,不利于校長職業的專門化;另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人權與事權相脫離,教育局一些業務科室與基層學校在行政級別上出現“倒掛”現象,加大了教育行政和業務部門對學校進行有效管理的難度。
(三)協調選聘不利于教師隊伍建設。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管理的永恒主題,然而在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下,由多部門協調選聘教師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降低了教師職業的專業性。這一辦法是一把具有“雙刃劍”:一方面由多部門協調選聘起到了權力的相互制約和平衡作用,以防權力過于集中到某一部門;而另一方面,教師職業是“以作為教育者的使命感和深厚的教育熱情為基礎的,而且具有廣泛的教育涵養,能夠深入理解學習能力、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人的成長和發育規律,具有出色的教育藝術等綜合素質和能力,具有高度專業化的職業。”
面對這樣一個既要求具有較高專業水準,又要求具有較高責任感的專業群體,有必要由專門的機構對教師進行認證、選聘和考核。采取多個部門選聘教師的做法,難免運用一般行政原理,加大了橫向行政部門干預教育的隨意性,從而降低了教師這一職業的專業性,這必然很難從入口處把好教師隊伍素質關。
調查和訪談表明,在被調查中80%的人希望,專門機構(第三方)選聘,學校使用,主管部門備案,也有部分贊同學校選用,但擔心學校領導暗箱操作。
(四)職稱評聘分離可謂一把雙刃劍。教師職稱和職務不搞一刀切和終身制,去年全國人代會上,就有代表提出,目前實行的績效工資的高低,一個重要的參評依據就是職稱的高低,職稱“終身制”使得一些學校的部分教師只要評上高級職稱就認為萬事大吉,在之后的工作中不再“賣力”。建議取消教師職稱“終身制”。解決教師不思進取、高原現象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校采用評聘分離,地址高評和高職低聘,行政部門搭建促進教師校際交流的平臺,促進教師良性流動。
在絕大多數受訪對于“教師學校使用教師時,不搞終身制,根據學校編制的職稱職數,實行“高職低聘、低職高聘”,有利于調動中青年教師的積極性;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技術終身發展;有利于教師隊伍的正向交流和合理流動;有利于學校對教師的動態管理。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把雙刃劍,學校領導必須制定公正公平的制度,將過程公開化、透明化,否則會造成人心惶惶,不利于學校的安定團結。
(五)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要素欠缺。“管、辦、評”分離后,學小現代教育管理制度,依法辦學,民主管理,一方面學校必須成立學校民主管理機構,引進現代企業管理你年和模式,實行校長負責制下的“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求擴大學校管理主體的內涵,引進社區、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教育主管部門將引進第三方機構對學校辦學質量進行專業評估。而這一切目前都不夠成熟。
大家認為,依法成立由校長、學校行政、教代會代表、骨干教師、社區代表和家長代表的學校“校務管理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能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作為學校管理的主體的積極性,增加學校的向心力,有利于學校校長“依法辦學,民主治校”的各項制度的貫徹和執行,有利于暢通教師的各項訴求渠道,保證學校管理的公正、公開和透明,有利于減輕校長日常事務管理,專心思考學校發展,體現專家辦學的優勢。
絕大多數人支持引進“第三方”評估學校,因為專業機構的評估一般尊重教育規律和學校特色,既體現科學性和有效性,有體現了客觀、公正、科學的。但也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因為專業機構是由教育主管部門指定的,換湯不換藥;目前專業機構很不成熟,難免出現偏差。
對當前的“社區”和“家委會”參與學校辦學的普遍看法是很不成熟,社區辦學還停留在形式上,.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不一樣,目前社區辦學積極性不高,很難從實質上參與學校辦學。目前家委會大多屬于幫、為學校解決具體問題的機構,還沒有真正參與到辦學過程中。家委會顯得比較松散,成員的素質和積極性參差不齊,很難形成一股參與辦學力量。
(六)現代學校制度要求高素質校長。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要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園政治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校長作為學校發展和學校管理的首要負責人,應該關注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并在校內制度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成為推進和建構現代學校制度的靈魂人物。因此校長必須具有現代眼光和博大情懷,先進的教育理念和不斷創新的精神,民主的智慧和深厚的情感凝聚力是校長必備的素質,所以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好校長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大家不約而同的認為:好校長應該具有:對我國教育現狀保持清醒的頭腦,是教育的思考者和實踐者,具有教育家辦教育的戰略思考;要有法制意識,發揚民主,依法治校,滿懷激情引領教職工辦好學校;要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主動地為師生服務,具有管理即服務的理念;要有科研思維,沉下身子回到課堂,與老師們一起研究和解決課程設置、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是課堂的領導者和管理者;要有學習和創新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辦出學校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七)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一些想法。大家對現代學校的一攬子制度的看法有:一是看好現代學校制度,認為著一攬子制度很系統,如果能變成自覺行為,管理成本會很小,機制的效益會很高;制度很科學,廣大教職工通過校務委員訴求和討論,將自己的意志轉化為自覺行為,充分體現民主治校的思想。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看好,認為制度很繁瑣,關鍵是很難變成自覺行為,管理成本會很高,執行力度很大。這不是制度本身的問題,二是不合符當前實際,因為教師已經適應了為管理而管理的制度。
校長所擔心的是現代教育制度將人事權下放、經費包干給學校意味著對校長發出了挑戰:.挑戰校長的法律意識,校長是否有依法辦學,接受民主監督的意識;挑戰校長的民主意識,校長能否實行民主管理,依靠廣大教職工辦好學校;挑戰校長的責任意識,校長是否有向政府負責,向社會負責的意識;挑戰校長的辦學智慧,校長是否具有辦學能力,能把一所學校辦成好學校;挑戰校長的創新意識,校長能否運用教育智慧,以創新思維推動學校特色發展。一句話,校長愈來愈不好當了。
當然要推行現代學校制度路還很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前提是政府松手,簡政放權,去行政化,實現“管、辦、評”分離,而實行“管辦評“分離的關鍵是“政府放權”,否則一切免談。
四、思考建議
調查結果表明,當前我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從對校長、教師的選聘到學校用人制度的行政干預過多,不僅降低了師資專業化水平,也制約著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推進。因此,在基礎教育領域內去行政化,建設依法辦學的現代學校管理體系,對于深化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特提出以下思考建議:
(一)改革校長選拔制度,實行中小學校長專業職級制。一直以來,我國將學校視為教育行政的一個機構,中小學校長也具有行政級別。具有行政級別的校長忙于行政事務,無法將主要精力放在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上來,也無法關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訴求,容易忽視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造成教師從事教育改革的職業權利與職業能力嚴重缺乏,“教師的不支持與不適應使教育改革只能得到有限的、支離破碎的執行,使教育改革形式上變化較多,實際進步很小。”
人事部提出對事業單位人事實行“脫鉤、分類、放權、搞活”的總體思路,為此,近年來,在上海、中山、濰坊等地區試點運行了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實踐表明,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是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方向,把校長職位與其原來的行政級別脫離,通過選聘、考核建立起新的一套校長職級系列,目的在于減少學校教育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培養教育家辦學的氛圍,這項改革可以視為是當前我國教育去行政化一次試水。
濰坊市在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認識到教育家辦學的重要性。從20xx年起就推行校長職級制改革,從最初取消校長的行政級別到實行校長職級制、任期制,確保讓懂教育的人來辦教育,基本上阻斷了傳統的行政官員擔任中小學校長的路徑。20xx年,該市成為國家試點的校長職級制改革單位。目前,該市正通過采取后備人才制、校長遴選制、校長職級制、校長薪酬制、校長任期制、校長與教育主管部門交流任職制、縣市區教育局長任職資格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繼續完善該項改革。
與傳統的校長任命制相比,實行校長職級制管理具有以下幾方面優勢:一是校長的選拔、考核以及調配歸口于教育行政部門管理,減少了橫向部門之間的行政干預,實行公開遴選制,為教育家辦學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減少了校長過于繁瑣的行政事務,增加了投入于教育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精力,有助于校長職業化,為培養教育家辦學創設了平臺;三是增強了學校辦學活力和創新意識,有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不過,在現階段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進展并不順利。主要原因:一是校長任命權不在地方教育局,即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有實施職級制改革的主觀愿望,但很難付諸實施。二是實施校長職級制,必須要有比行政級別更具吸引力的改革條件。濰坊實施職級制改革,是采取與校長職級制改革相適應的薪酬制和任期制等配套改革環節予以保障的,這需要政府統籌支持,單靠教育行政部門是不能夠實現的。
(二)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實施依法辦學民主管理制度。從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國際經驗來看,構建現代學校制度主要受制于三方面要素:一是學校自主性的外部保障機制——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下放包括人事、預算和“學校管理規則”在內的管理權限;二是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內部保障機制——學校內部組織的重建和學校管理者能力的提升;三是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實行社會參與,促進教育管理民主化。建議今后主要通過以下三方面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
1.政府實行簡政放權,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首先,要解放思想,推廣校長職級制改革,保障校長職業的專業化水平。校長職級制,對于加快實現中小學等事業單位與機關行政級別脫鉤,建立校長職級制,不僅可以保障教育主管部門的事權與人權的相對統一,也是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放權”的重要探索,有利于教育家的培養。實踐表明,通過取消校長行政級別的改革舉措不但沒有影響教育質量,反而喚起了校長和教師的改革主動性和積極性,一些年輕的教育家型的校長正在實踐中脫穎而出。
其次,簡政放權,進一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前提是要實行簡政放權,也就是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教育機關放權。以教師編制為例,目前,結構性缺編問題比較突出,解決好這個問題,就有必要重新研究和制訂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適當增設一定的彈性編制給地方,因地制宜地解決結構性缺編的問題。有了一定的彈性編制,既可保障每校每年都有一定比例教師能夠脫崗培訓,又能保障教師有效流動,同時也有效解決代課教師的問題。實踐表明,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具備解決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的主動性和相應能力。如山東省壽光市通過“政府出資,教育局招聘,學校用人”的靈活機制,采取了“動態編制”辦法有效解決了高中教師缺編的問題。實行由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教育機關下放權限。在管理學中,自主權包括財權、人權、物權和事權,在確保讓懂教育的人來辦教育的基礎上,將適當的人事權、公用經費使用權轉交給學校。
第三,處理好政府與學校的關系,不能取消對教育必要的行政干預。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首先,教育行政組織與學校教育組織之間的一般關系應是宏觀指導與微觀實施的關系、一般指導與具體執行的關系。教育行政機關制定的方針政策,歸根結底要通過學校教育過程來體現和檢驗,而學校行政管理過程也不能游離于政府之外成為“孤島”。實行由教育行政機關向學校教育機關下放權限也必須具備相應的前提條件,如校長可以有權聘用教師,但必須要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得到正式的審批認可才能聘用。同理,學校預算以及經費的使用等都必須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申報。
2. 強化學校內部治理,依法建構現代教育管理制度。目前,我市多數學校面臨缺乏自身戰略發展規劃能力、學校領導力欠缺等實際問題。針對上述問題,首先,需要政府層面從教師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的重要性出發,重新明確中小學教師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身份和地位,通過加強教師資格、校長資格的認定,逐步減少教師選聘過程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預,真正實現從源頭上把關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其次,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改進和完善學校中層管理組織,進一步加強學校自身發展規劃和內部治理能力。
第三,加強學校管理領導力專題培訓以及內部組織建設,增強校長以及學校中層管理的組織協調能力。只有學校有了自律性、自主性改革的意識和相應的能力水平,才能推進現代學校制度,才能真正落實教育的公平和質量提升。
3.社會參與學校管理,保障教育的民主化和公共性。政府、學校、家庭、社會是教育的核心利益相關者,從教育的公共性考慮,教育利益者彼此間需要平等對話,但在行政垂直管理體制下,學校只對上負責,忽視了家長、社會對學校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在教育需求多元、民主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也正集中體現了教育相關者的利益訴求。面對來自社會的壓力,一方面需要對教育行政過程實行問責制,實行信息公開,以取得社會對教育的信賴;另一方面需要加強管理的民主化進程,鼓勵家長、社會以及社區居民參與學校管理過程。而且社會參與不能僅停留于重大教育改革決策過程中,而是從制度建設的視野加以推進。
仍以教師人事管理為例,教師評價由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既可以發揮社會、家長的民主監督作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校長負責制的不足,避免校長的專權,可形成校長負責制與民主參與制度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作的良性機制。
目前,我國一些地區已先行在社會參與學校管理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有效的實踐探索,如南京市的校務委員會制度、我市青羊區的中小學民主管理委員會制度、寧波海曙區的教育議事會制度等等,這些地區的改革經驗為促進學校管理民主化進程提供了很好的經驗。不過,社會參與學校管理是需要一定的必要條件的,如合理的民主參與制度、參與者的民主議事水平以及學校管理者的辦學理念等。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在缺乏明確理念的前提下提倡社會參與,不但容易帶來妨礙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嫌疑,而且也關系到公共教育質量的問題。因此,在實行社會參與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教育的公共性與私有性之間的關系,采取謹慎態度推進學校管理的民主化進程。
【參考文獻】
1.教育去行政化與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以中小學教師人事管理為例,包金玲《教育發展研究》20xx,12.
2.政府與學校關系重建:一種制度分析的視角,蒲蕊,教育研究,20xx,3.
3.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教師的專業權力,勞凱聲,教育研究,20xx,2.
4.變革的陷阱——教育改革的誤區,郝德永.,全球教育展望,20xx,10.
【學校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學校調研報告07-12
學校體育調研報告03-16
學校食堂調研報告12-15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06-10
學校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8-06
學校食堂的調研報告06-23
學校食堂調研報告(精選)07-10
學校調研報告15篇【薦】11-29
調研報告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