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

時間:2024-06-10 16:13:29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校教育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1

  根據涼山州委、州政府《關于實施百鄉教育扶貧工作的決定》,20xx年以來,涼山州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百鄉扶貧辦關于教育扶貧工作的總體要求及統一安排部署,始終把我鄉教育扶貧工作列入了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情系民族教育、心連貧困兒童,認真履行宣傳、督導、調研、聯絡、幫扶五項職能。動真情、動真格,進一步明確思路,抓住重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幫教扶貧工作,使我校的教育基礎設備設施得到較大改善;校園綠化、美化、凈化等得到規范有序,教學質量取得明顯提高。

  在貴局的.幫扶下,教育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和適齡女童入學率均達到100%。當前,“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啟動以來,貴局在劉斌局長的帶領下,多次深入到我鄉,與基層黨員干部群眾面對面的交流,聽取群眾的意見,并指導群眾如何開展我鄉的“新生活運動”。使我鄉的教育和社會事業都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現將貴局在本年度對我鄉教育扶貧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本年度,貴局認真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教育扶貧共精神,積極投身到我鄉教育扶貧工作之中。成立了教育扶貧領導小組,并擬定了工作思路和工作計劃,把此項工作納入他們的目標責任管理工作中,作為年終考核內容。

  二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一) 進一步加強教育扶貧基礎工作

  一是立足實際,理清思路。貴局針對我鄉教育發展現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差距,認真研究,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年度教育扶貧工作計劃》。二是深入聯鄉,實地調研。工作組多次深入到我鄉,全面了解我鄉教育發展基本情況。為切實開展我鄉教育扶貧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使我鄉教育扶貧工作真正做到有得放矢。三是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工作組成員視教育扶貧為己任,深入鄉村、學校,召開鄉村組干部、教師及群眾參加的教育扶貧研究會,大力宣傳《義務教育法》、《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四川省對彝區普高以及當前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等有利政策,并利用村支部活動室的黑板報和下鄉深入村組宣傳教扶貧、“新生活運動”等工作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教育扶貧、“新生活運動”的重要性和意義,為推動教育扶貧工作深入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二) 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確保“兩基”達標迎檢。

  教育扶貧的真正目的之一是要貧困兒童上得起學,讀得起書,改善貧困地區的教育落后現狀。為解決貧困學生入學問題,使“一幫一”助學活動開展持之以恒,全局干部參與了此項活動,向我中心校捐助辦公桌椅12套,價值9600.00元;小型鼓號隊器材一套,價值4000.00元;學生服裝200套,價值10000.00元;書包文具200套,價值8000.00元;協調50噸水泥價值28500.00元。昨天,貴局又給我中心校送來了學生洗漱用具200套和體育用具,價值5930元。小計:62430.00元。通過貴局教育扶貧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改善了我中心校的教學設備和辦學條件,促進了全鄉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確保了迎國檢工作。

  (三 )協助鄉黨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促進全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積極致力于我學校辦學條件改善,開展教育扶貧工作的同時,貴局還為促進我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出謀劃策,主動協調落實建設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協助鄉黨委政府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一是配合和支持我鄉,搞好產業結構調整。鼓勵我鄉結合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發展經濟作物,使支柱產業花椒、核桃、馬鈴薯、煙草等上規模、重效益。從而加快了我鄉經濟發展的步伐。二是積極配合我鄉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等宣傳教育活動。劉局長指示說,要把省委書記劉奇葆在涼山調研時關于“創建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指示化作推進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的強大動力,結合“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活動,將“板凳工程”作為新生活運動的切入點,以小板凳推動大工程、促進大轉變,著力改善彝區人居環境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創建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三是捐贈物資,提高民生。20xx年春節問尉了30戶貧困戶:30袋大米(每袋50斤),價值3000.00元;30桶菜油(每桶10斤),價值3000.00元;30床毛毯,3600.00元。小計:9600.00元。在啟動彝區新生活運動之際,聯系了140戶貧困戶,捐贈140床被褥、140套生活用品,板凳813個共價值27583.00元。給鄉政府贈送了2臺電腦、一臺打印機給鄉政府,價值10000.00元。

  以上共計:115543.00元。

  為了及時開展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貴局安排駐鄉聯絡人員一名,長期駐點我鄉,計劃幫扶303戶貧困戶,并擬定了幫扶規劃及措施。給鄉政府預訂了12套辦公用具、12張鐵床、1個冰箱、1套餐桌、1套會議圓桌、1組文件柜。

  總之,教育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和系統的工程,任務重、工作量大,需要不斷地探索創新。抓好當前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政策的好時機,和聯系單位連成一片心,一如既往,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致力于我鄉辦學條件的改善和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努力開創“百鄉教育扶貧”工作的嶄新局面。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2

  20xx年7月,在學校領導和全校教師的信任和關心下,我有幸成為了一名后備干部,在20xx年秋季學期,學校領導為了鍛煉和培養后備干部,安排了我負責辦公室、支部、綠色學校工作,并且擔任三年級美術教學。在這一學期里,我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工作,認真的去了解和學習學校的管理,虛心的向學校領導和教師請教,積極的投入到學校各方面工作中去,為學校的管理向領導納言獻策。根據縣局關于后備干部的文件精神,在本期,我對學校各方面工作進行了深入了解和調研,特別是學校的教學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方法

  一是聽取一線教師介紹自己的教學情況和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建議及措施。

  二是深入課堂聽課。主要看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功,新課程理念的貫穿,教學方法的使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三是走訪部分師生及學生家長。主要了解學校管理、常規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各項的落實、教學工作狀況、教師工作責任心、學校對學生的管理等。四是查閱各類資料。重在掌握過程管理是否精細化。

  二、存在問題

  1、教師投入教學工作積極性不高

  由于當前體制的原因,部分教師安以現狀,不思進取,缺少主人翁意識,敬業精神差,沒有危機感。在調研中發現:有的老師只滿足于“出滿勤”,不關注教學效果;有的評上高級職稱或者高級職稱的教師,漲了工資,就不想上任務較重的課;有的不愿當等等。

  2、教師教學觀念轉變不徹底

  部分教師對推進新課程認識不夠,加上平時不主動學習,不積極參加活動,對新課程理論了解甚少,對新課程標準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沒有真正樹立起來,教學方法還是老一套。“滿堂灌”、“填鴨式”。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3、課堂教學效益不高

  4、教學常規管理抓得不細、不實

  教研組、教師審簽、單元過關抽查、作業批改檢查、教師聽課評課輔導檢查等,管理還不細致,不實在。

  5、學科教師不配套

  我校教師年齡結構老化、學科結構不合理、局部有缺額如綜合科普遍差專業教師,學校不得于采取其他教師兼課的辦法,彌補部分科目教師不足,增加教師工作量,也由于專業不對口,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6、現代化教學設備缺乏

  我校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投入不足,設備數量偏少,目前唯一的微機室由于電腦絕大部分損壞已不能使用,學校只有一臺投影儀,并且沒有專門的多媒體教室,不能滿足教師使用先進教學技術手段輔助教學。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

  1、深化教師績效工資,真正以“績”兌“資”

  一是落實教師績效工資掛鉤辦法,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教師工作責任心和危機感,提高工作效益。

  二是打破教師職稱終身制。完善教師職稱評聘制度,根據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實行“高職低聘”或“低職高聘”。

  2、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推進制度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采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

  二是高度重視教師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崗位自學,建立嚴格的教師繼續教育檢查和考評制度,改變現行只提要求,不問結果;不認真學習,冒報學分的現象。

  三是強化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名師工程”,完善骨干教師培養機制,建立“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科研經費獎勵機制。

  四是認真解決一些學科教師不足的問題。

  3、完善教學質量獎懲制度

  加強學校教學目標考核和質量監控,采取過程獎勵和結果獎勵相結合的原則,對于教學效果顯著的教師、學校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

  4、強化教學工作指導

  一是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二是深入調研,掌握情況,了解教師需求,提高指導針對性;

  三是結合學科實際,組織學校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

  5、加大投入增添教學設備

  在加強學校校舍建設,美化綠化校園的同時,也要兼顧教學設備的投入,以滿足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需要,為教師提供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是家長及社會的迫切要求。必須努力解決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與時俱進,狠抓落實,團結拼搏,扎實推進新課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我校教育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1.中、小學校的基本情況

  鐵東區教育局下屬共有中小學校36所,其中小學23所,中學13所,共有學校食堂36所,調研發現,近年來由于各級領導的重視,區教育局對學校食堂投入的不斷增加,以及多次開展的食品安全整頓和學校食堂專項整治工作,使得鐵東區的`絕大多數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狀況得到持續好轉,無論是從硬件設施方面,還是從軟件管理方面均比幾年前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由于資金有限,以及其它多種因素,使得學校食堂不能全部得到改善,還有部分學校食堂基礎衛生設施建設還比較薄弱,食堂面積不足,布局及工藝流程不合理;還有個別食堂,由于管理不規范、不科學,人員素質較差等等,致使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狀況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需進一步改進。

  2.目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食堂基礎設施不完善,食品安全狀況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經過調研發現,鐵東區的中小學校食堂建設雖然已取得一定進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衛生設施硬件不“硬”,基礎設施不全,除部分學校食堂配有學生餐廳外,絕大多數學生食堂均沒有餐廳,學生需要在教室用餐,這樣又增加了飯菜在運送過程中保溫、存貯不當而受到污染的安全隱患;另外還有很多學校食堂,雖然各功能間比較齊全。

  但由于食堂的總面積不足(人均約0.8平),致使各功能間的面積均較小,根本不能滿足正常的加工操作的需要,這樣就不得不違規操作,經常有各功能間之間混用的現象,這樣又增加了食品受到污染的安全隱患;還有的學校食堂,由于建設比較早,多來年一直沒有再投入使得食堂的布局及工藝流程不合理,衛生設施設備陳舊或數量不足,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這也是不可忽視的食品安全隱患。

  2.2食堂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安全隱患大

  調研中發現,有個別學校食堂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有部分學校雖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形同虛設,根本沒有按照管理制度去很好地執行。具體表現為購銷臺賬不完善,不能及時、全面對購進及銷售的食品進行登記;食品原料的索證索票不齊全,雖然目前鐵東區中小學校食堂的食品原料采購。

  全部是由區教育局統一招標配送,但由于供貨商不愿積極配合,有些管理人員也不太重視索證索票工作,使得食堂的索證索票工作一直做得不好;食品留樣工作也欠規范,有的數量不足,有的時留時不留;學生使用的餐具也不能完全達到消毒的效果;日常的加工操作不規范,不能完全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去做,這些情況均表明學校食堂的管理仍存在一定的漏洞。

  2.3從業人員衛生安全意識不高,專業知識匱乏

  調研中發現,許多學校食堂的從業人員沒有得到很好的培訓,衛生意識較差,專業知識匱乏,在日常的操作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操作規范去做,怎么方便怎么干,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還有一些從業人員對食品安全知識知知甚少,這主要是由于食堂從業人員的流動性大,經常是來了一批新人,沒干幾個月,還沒等養成良好習慣,就又換了一批新人,致使從業人員素質較低;還有極個別的人員,崗前沒有參加健康體檢,存在先上車后補票現象。

  也有的從業人員雖然參加過培訓,但對他們自身來說,都是流于形式,培訓結束一切照舊,因此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亟待提高。

  2.4監管力量不足,工作中存在一定困難

  多年來,由于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少,只有2-3人,要承擔全區所有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的食品、公共場所、飲用水、學校和傳染病防治衛生監督管理工作,以及各種大型會議、活動、重要接待等,同時還要代管高新區的相關工作,工作量很大,加之近幾年全國食品安全問題較多,專項整治工作難度大,從不同層面和層次上說,衛生監督力量比較薄弱,有待進一步加強。

  3.整改意見和建議

  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關系到廣大學生身體健康和飲食安全,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管理,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客觀要求。

  為了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進一步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有效預防和控制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針對鐵東區學校食堂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3.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逐步完善學校食堂基礎設施

  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學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學校食堂建設作為學校教育教學不可分割的系統工作,加大對學校食堂硬件設施設備的投入,確保學校食堂功能齊備、設施完善,從根本上改變學校食堂基礎設施落后的狀況;,建立健全學校食堂食品安全責任機制,依法加強督促檢查,嚴格獎懲。學校負責人不僅要講教學,還要從思想和行動上重視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

  3.2健全機制,完善管理,全面提升學校食堂管理水平

  建立以學校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制度,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加強學校食堂內部管理,特別是在采購、儲存、加工、制作、消毒、保潔、留樣等環節必須按工藝流程管理到位,避免食物(原料)的交叉污染、變質,防止食物中毒的發生。同時,在聘用人員時,學校應盡量保持從業人員的相對穩定。

  要加強業務知識、業務技能、食品安全常識和食物中毒預防及應急處理知識的培訓,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完善從業人員健康檔案,嚴把從食品原料采購、加工制作到餐桌等環節的各個關口。

  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制度,做到逆向可追溯。大力推動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監督其落實索證索票、人員培訓、健康管理、設備維護、餐具清洗消毒等制度,強化對重點時段、重點品種和重點環節的管理。督促學校食堂定期認真開展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3明確職責,加強監管,確保食堂衛生監管落到實處

  學校要建立完善、科學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項考核、獎懲辦法,強化學校食堂管理。食品安全各成員單位要通力協作,履行好各自職責,充實衛生監督隊伍力量,政府加大工作經費投入,配備必要的食品監測設備,加強對學校食堂的日常監管,強化對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落實,確保廣大師生的飲食衛生安全。

  3.4加大宣傳,強化培訓,打造全社會關注學校食堂食品衛生工作的良好局面

  相關部門要提高認識、相互配合,進一步加大宣傳和培訓工作力度,采取集中培訓和開展講座相結合的方式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

  在學生及家長中定期開展食品安全知識講座,學習食品安全基本常識,使學生養成衛生、科學、健康、安全的膳食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食品安全防范意識,增強辨別假冒偽劣食品的自我保護能力,監督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為全區廣大師生營造一個安全放心的進餐環境。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3

  20xx年7月,在學校領導和全校教師的信任和關心下,我有幸成為了一名后備干部,在20xx年秋季學期,學校領導為了鍛煉和培養后備干部,安排了我負責辦公室、支部、綠色學校工作,并且擔任三年級美術教學。在這一學期里,我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工作,認真的去了解和學習學校的管理,虛心的向學校領導和教師請教,積極的投入到學校各方面工作中去,為學校的管理向領導納言獻策。根據縣局關于后備干部的文件精神,在本期,我對學校各方面工作進行了深入了解和調研,特別是學校的教學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方法

  一是聽取一線教師介紹自己的教學情況和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建議及措施,二是深入課堂聽課。主要看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功,新課程理念的貫穿,教學方法的使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三是走訪部分師生及學生家長。主要了解學校管理、常規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各項制度的落實、教學工作狀況、教師工作責任心、學校對學生的.管理等。四是查閱各類資料。重在掌握過程管理是否精細化。

  二、存在問題

  1、教師投入教學工作積極性不高

  由于當前體制的原因,部分教師安以現狀,不思進取,缺少主人翁意識,敬業精神差,沒有危機感。在調研中發現:有的老師只滿足于“出滿勤”,不關注教學效果;有的評上高級職稱或者高級職稱的教師,漲了工資,就不想

  上任務較重的課;有的不愿當班主任等等。

  2、教師教學觀念轉變不徹底

  部分教師對推進新課程改革認識不夠,加上平時不主動學習,不積極參加活動,對新課程理論了解甚少,對新課程標準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沒有真正樹立起來,教學方法還是老一套。“滿堂灌”、“填鴨式”。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3、課堂教學效益不高

  部分教師“向45分鐘要質量”的“有效教學”意識不強。課前準備不足,教案簡單,對教材拓展不夠,補充不足,挖掘不深;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多,師生互動少,聯系學生實際少,有效訓練的時間和內容不足,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甚至教學過程偏離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差;課后學生練習量不夠,教師輔導不到位等等。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待探索。

  4、教學常規管理抓得不細、不實

  教研組、教師工作計劃審簽、單元過關抽查、作業批改檢查、教師聽課評課輔導檢查等,管理還不細致,不實在。

  5、學科教師不配套

  我校教師年齡結構老化、學科結構不合理、局部有缺額如綜合科普遍差專業教師,學校不得于采取其他教師兼課的辦法,彌補部分科目教師不足,增加教師工作量,也由于專業不對口,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6、現代化教學設備缺乏

  我校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投入不足,設備數量偏少,目前唯一的微機室由于電腦絕大部分損壞已不能使用,學校只有一臺投影儀,并且沒有專門的多媒體教室,不能滿足教師使用先進教學技術手段輔助教學。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

  1、深化教師績效工資改革,真正以“績”兌“資”

  一是落實教師績效工資掛鉤辦法,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教師工作責任心和危機感,提高工作效益。二是打破教師職稱終身制。完善教師職稱評聘制度,根據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實行“高職低聘”或“低職高聘”。

  2、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推進制度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采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二是高度重視教師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崗位自學,建立嚴格的教師繼續教育檢查和考評制度,改變現行只提要求,不問結果;不認真學習,冒報學分的現象。三是強化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名師工程”,完善骨干教師培養機制,建立“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科研經費獎勵機制。四是認真解決一些學科教師不足的問題。

  3、完善教學質量獎懲制度

  加強學校教學目標考核和質量監控,采取過程獎勵和結果獎勵相結合的原則,對于教學效果顯著的教師、學校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

  4、強化教學工作指導

  一是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二是深入調研,掌握情況,了解教師需求,提高指導針對性;三是結合學科實際,組織學校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

  5、加大投入增添教學設備

  在加強學校校舍建設,美化綠化校園的同時,也要兼顧教學設備的投入,以滿足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需要,為教師提供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是家長及社會的迫切要求。必須努力解決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與時俱進,狠抓落實,團結拼搏,扎實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我校教育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4

  一、我校教育教學的現狀

  近些年來學校以積極推行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突破,堅持“學習、改革、發展、提高”的辦學思路,堅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為教師成功搭臺,為學生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唱響了“教學質量是從教之基,立校之本,揚校之根、發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證了學生能“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學有所成”。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但是,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當前我校教育教學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學管理不規范、不細致

  教務處忙于上傳下達,對教學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學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實處,教學管理不規范、不細致、不科學,屬“粗放型”。部分教師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沒有完全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不能有效落實因材施教、差異發展的要求。

  (二)學生兩級分化嚴重

  我校生源復雜,覆蓋面廣,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生層次差異表現尤為突出。

  (三)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師變動特別大。雖然實行了136910工程,但總還是“青黃不接”。骨干教師群體相對薄弱,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缺乏高層次的專業引領,新教師的成長需要專業發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課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師向40分鐘要質量的“有效教學”意識不強。課前準備不足,教案簡單,對教材拓展不夠,補充不足,挖掘不深;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多,師生互動少,聯系學生實際少,有效訓練的時間和內容不足,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甚至教學過程偏離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差;課后學生練習量不夠,教師輔導不到位等等。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待探索。

  (五)教學基本條件急需繼續改善。近幾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支持下,學校教育教學條件雖大為改善,但仍然比較落后。特別是圖書室、實驗室以及實驗器材還不能完全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和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學校目前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基本框架已經完成,但教育教學質量激勵制度相對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約束與管理的階段。

  (七)教科研沒有實效性。教研與教學不夠緊密,公開課與平常課兩樣上,差距較大;老師靜下心進行教研的心態不夠成熟。

  (八)對寫字課教學不夠重視,學生書寫習慣較差。

  (九)超級大班現象嚴重,致使老師超負荷運轉,學生也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影響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設(包括制度執行)有待加強。

  目前我校教育教學基本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但是體系還不夠完善,還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雖然已經制定出來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礙于人情面子,執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權威性,因此,制定出來的制度急需加強執行力。

  (二)教師隊伍不穩定。

  目前,我校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但教師的勤變勤換嚴重影響了質量的提升和學校的持續發展。

  (三)會議、活動太多,老師疲于奔命,心理壓力大,沒有職業幸福感。

  (四)學生朗誦能力較差。晨讀時間不充分,學生到校后大多在進行清潔大掃除,白白浪費了一天的黃金時間;課堂上老師要完成教學任務,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讓學生讀。

  (五)課程的設置不夠科學,不符合農村小學學校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有些課沒有設備、沒有教材,老師又沒有太多的精力充分準備,學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學經費投入不足。

  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必須要創造適應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條件,否則談質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話。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設尚未完成,對于教育教學的投資力度較小,特別是圖書資料、實驗儀器設備不能完全適應發展的需要,這在一定范圍內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級大班現象嚴重,教師壓力大,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對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建議

  (一)加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堅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結合,增強師生的幸福指數。

  在學生層面上,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讓所有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也要體現“以人為本,發展為先”的理念。校園既是教師工作的場所,也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間。教師在學校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校園應該成為讓教師感受職業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場所。對老師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養”。在“用”上體現教師的人生價值,在“用”中實現教師的職業成就;在“養”上積累教師的精神財富,在“養”中豐富教師的專業內涵。

  (二)加強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和諧、進取,樂于奉獻、勇于創新的教職工隊伍。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推進制度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采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滿足受訓者的不同需求,激發教師參加學習培訓的`自覺性。二是高度重視教師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崗位自學,建立嚴格的教師繼續教育檢查和考評制度。三是強化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完善骨干教師培養機制。四是切實解決學科教師不足的問題。

  (三)堅定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扎實開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實效。

  (1)道德行為教育。在各年級認真貫徹執行小學生行為規范守則,繼續開展長江小學一日行為規范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

  (2)堅持德育工作貼近我校學生生活。根據我校學生的特點,積極探索和形成層次分明的德育目標結構及與之相適應的德育內容與管理方法。

  (3)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責任感、意志、興趣、受挫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

  (四)堅定教學為主,質量第一的教育觀,規范管理,改革創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常規教學環節實現整體優化。

  一是抓集體備課,發揮群體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鼓勵教師發揮個人特長,形成個人教學風格,配合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課堂教學優質高效。三是以課堂為主陣地,強化培優輔困,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良好發展。四是注重教學反饋,精心設計作業。五是抓好教學質量的終端檢測與分析。

  (2)探索有效教學課堂的教育教學模式,引導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深入發展,從理論層面加以深化和提升,操作層面加以細化和實施,從質量層面加以監控,從評價層面抓過程落實與質量創新。

  (3)完善教學質量管理。一是抓好教學規范管理,以規范保證質量的落實。二是通過理順教材體系,力求無縫銜接。三是探索適合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四是以個別化教學促進全體學生的發

  展。五是形成與發展學生的生存能力,為學生的后續教育打下基礎。

  (4)以課堂教學為核心,廣泛開展以課例研討為載體的教研活動,通過考核課、公開課、觀摩課、示范課等形式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功,增強教研活動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提高促進課堂教學效率。

  (5)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課改中形成的經驗,結合我校的實際進行課程改革研究。

  (6)加大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研究力度。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獨特作用。

  (7)加強理想教育,尋找成功的典范;明確學習目標,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通過舉辦各種學科競賽活動和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各類的競賽活動,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進而增強學習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競爭意識與能力。

  (五)堅定科研興校信念。

  (1)立足教師,加速專業成長。

  (2)立足真實課堂,解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

  (3)鼓勵教師充分發揮個人特長,揚長補短,并將自己的特長與優勢和學校特色風格相結合。倡導教師在站穩站好講臺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總結,認真撰寫科研論文。

  (六)加強學生讀的指導,建設書香校園。一是保證學生晨讀時間,二是多舉行一些朗誦、演講比賽,三是號召各班成立圖書角。

  (七)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爭取國家、地方、校本課程相結合。

  面對新工作,迎接新挑戰,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學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傳統思維定勢,認真分析與科學發展觀相抵觸的問題,努力解決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不斷解放思想,聯系實際,與時俱進,大膽創新,不斷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檔次,促進學校跨越式發展。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5

  我在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學校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學校和學校的農村老師、同學、家長為主要對象,調研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老師問題、同學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老師問題和同學問題為重點。

  一、調研的目的、意義以及調研方法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學校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埋怨、同學埋怨、家長埋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吁,我進行了“農村中學校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走訪調研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學校,調研了學校生25人,學校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研,了解了農村老師、同學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并對中國農村教育的進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索。

  二、調研的基本狀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意絕大多數家長和同學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高校。有62.5%的家長盼望孩子拿到高校以上學歷。在回答上升中的緣由時,64.18%的同學選擇是由于他們自己喜愛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同學和家長已經熟悉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們是渴望學問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研狀況看,農村中學校教育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養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老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峻影響著素養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養不高。

  (3)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研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育與農村經濟和社會進展不相適應。

  2、老師問題

  調研發覺,相當大數量的老師對生活表示不滿足(51.8%)和比較不滿足(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緣由:

(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老師的工作量很大。

  (二)盡管近些年來大力提倡素養教育,樂觀推動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晰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轉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

  (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于維護同學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許多,比如不準打罵同學,不準開除同學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同學共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老師對同學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同學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損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常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覺,還有幾個關于老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

  (一)農村老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老師水平。雖說老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高校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干老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老師。

  (二)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化,農村老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老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老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老師嚴峻不足。

  3、同學問題

  同學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索

  在調研同學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同學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同學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果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同學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對于“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復習鞏固”,“請家教”,“參與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后發覺同學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研表明,46.1%的農村同學在平常能努力學習,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農村同學平常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同學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受,我覺得制約農村同學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學校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仔細學習。同學們將學習效果不抱負主要歸因于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于59.3%的農村同學一般都要擔當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分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老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峻制約著農村同學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許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并不滿足。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夫收入較高,但由于許多家長不滿意于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里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狀況了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懷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懷。這其中好像存在著沖突,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懷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許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果的關懷即是對孩子學習關懷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索: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同學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長沒有教育力量。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學校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力量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們盼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或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研卻發覺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研狀況以及自己的思索,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老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老師行為滯后”問題

  進展經濟學家的討論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潔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老師力量差和缺乏主動性親密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愛好,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學問,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學校教育基本上就屬于這種狀況。解決“老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方法:一是提高老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供應接受連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老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連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轉變當前連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一般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學校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進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學校進行學校后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研狀況看,在我們當地,同學家長及老師對此卻不以為然。緣由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進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研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育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后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進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樂觀支持社會力氣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當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獨家經營,始終處于“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行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進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學校上升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同學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學校教育的現狀并不抱負,反而面臨著諸多問題與困難。在沙河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舊有少數孩子因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高校的幻想。現代社會提倡人們關注弱勢群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當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懷和關心,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幻想!我呼吁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進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賜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老師吸引到農村中學校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進展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6

  20xx年下半年,督導室印發《關于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狀況調查摸底工作的通知》,對學校資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9個相關指標進行了摸底,現就目前指標達標情況報告如下。

  一、每百名學生擁有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情況。

  現有小學學生數21803人,每百名學生應該擁有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為915.73人,我縣實際擁有專科以上教師數1519人,達到規定標準。現有初中學生數10719人,每百名學生應該擁有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為568.09人,我縣實際擁有本科以上教師數811人,達到規定標準。存在問題:目前實驗小學缺少4名教師、雷官中心校缺少3名教師。工作措施:加大教師招聘和交流輪崗力度,統籌安排,保證各校達標。

  二、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數情況。

  現有小學學生數21803人,每百名學生應該擁有縣級骨干教師數為218.03人,我縣實際擁有縣級骨干教師數244人,達到規定標準。現有初中學生數10719人,每百名學生應該擁有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為107.19人,我縣實際擁有縣級骨干教師數165人,達到規定標準。存在問題:5所學校缺少骨干教師31人,分別是實驗小學8人、新安鎮中心校8人、大英鎮中心學校1人、相官小學2人、來安四中12人。工作措施:同時多開展評選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活動,以評促教,鼓勵年輕教師成長。

  三、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音樂、美術)專任教師數情況。

  現有小學學生數21803人,每百名學生應該擁有體育、藝術專任教師數為196.23人,我縣實際擁有體育、藝術專任教師數190人,還差6.23人,未達到規定標準。現有初中學生數10719人,每百名學生應該擁有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為96.47人,我縣實際擁有體育、藝術專任教師數107人,達到規定標準。存在問題:10所中學共計缺少音體美專任教師32人,12所小學缺少音體美教師44人。工作措施:繼續招聘體育、藝術(美術、音樂)專任教師,繼續開展骨干教師評選。計劃在近幾年招聘新教師時向音體美專業傾斜。

  四、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

  小學、初中分別達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存在問題:來安四中、實小、施官鎮中心校等3所學校不達標。工作措施:來安四中:根據縣政府安排,今年啟動建輝西路建設,計劃新建四中南大門,在南大門兩側建設20xx平方米的教學及輔助用房。實驗小學:實驗小學現有校區無法進行新的教學用房建設,建議學生分流,建設新生人數,將學生分流至永陽小學,20xx年公園路小學也將投入使用,也可以接受部分生源。施官鎮中心學校:根據縣政府安排,施官職中將建成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施官職中校園內建設小學部教學樓及其他輔助用房,建筑面積約15000平方米,建設項目已掛網招標,今年5月即可開工建設。

  五、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

  小學、初中分別達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存在問題:來安三小、張山鎮中心學校、大英鎮中心學校、水口鎮中心學校、施官鎮中心學校、來安四中、來安五中、汊河初中等8所學校不達標。工作措施:來安三小:根據縣政府安排,公園路小學建成后來安三小將整體遷入辦學,活動場地不足現象將徹底解決。張山鎮中心學校:今年已經安排資金70萬元,為張山鎮中心學校鋪設塑膠跑道。大英鎮中心學校:大英鎮中心學校已經遷入大英中學校園辦學,原大英中學運動場面積是足夠的.,今年已經安排資金,對大英中學運動場進行改造。水口鎮中心學校:根據縣政府安排,今年9月份,水口鎮中心學校將遷入水口中學校園內容辦學,水口中學運動場為標準的400米運動場。施官鎮中心學校:20xx年秋季開學施官鎮中心學校將遷入施官職中校園內辦學,施官職中現有運動場完全滿足指標要求。來安四中:來安四中活動場地應該包括全民活動中心,城南小學原校區也納入四中,活動場地應該重新測量。來安五中:現有運動場地是否包括河南側場地,按照規劃在校園主干道到東側空地,建設約1000平方米的室內活動場地。汊河中學:學校上報活動場地面積有誤,學校是標準的400米運動場地,運動場的不會只有6000平方米。根據項目安排,汊河中學將進行擴建,建設中將學校原食堂改造為室內活動場地。

  六、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

  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0xx元以上、2500元以上。存在問題:目前7所中小學未達標,其余達標,分別是來安三小、水口鎮中小學校、楊郢中心校、武集小學、長山小學、來安四中、來安五中。工作措施: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不足的學校,按照標準,加大投入,確保按時達標。

  七、每百名學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數。

  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3間以上、2.4間以上。

  存在問題:目前來安四中缺少9間。工作措施:根據縣政府安排,今年啟動建輝西路建設,計劃新建四中南大門,在南大門兩側建設20xx平方米的教學及輔助用房。加快縣城和重點鄉鎮學校的智慧校園建設,加大對鄉鎮小規模學校的現代化教育資源的整合,使全縣所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都達標。

  八、所有小學、初中每12個班級配備音樂、美術專用教室1間以上。

  其中,每間音樂專用教室面積不小于96平方米,每間美術專用教室面積不小于90平方米。存在問題:大英中學、施官職中、永陽小學、汊河中心校、武集小學等5所學校達標外,其他學校均不達標。其中,缺少音美專用教室31間,面積不足教室60間。工作措施:針對各校報來面積不足60間音、美教室,根據省專家介紹,國家對此項考核指標已作下調(20xx年前建設的音、美教室面積分別達到73、67平米即為達標)。此項指標待外出學習確認后重新統計。針對報來的各校共計缺少31間音美教室,目前我縣已按照方案,分年度有序推進、分步實施,確保到20xx年底縣符合國家規定要求。

  九、所有小學、初中規模不超過20xx人

  九年一貫制學校、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義務教育階段規模不超過2500人。存在問題:來安二小超1504人,汊河中心校超572人,陽光小學超600人,來安四中超69人、陽光初中超1100人。

  工作措施:汊河中心校目前實有學籍2572人,待汊河小學新校區建設完成,對汊河小學學區進行劃分,可以解決汊河中心校大校額問題。來安二小學籍3504人,加快建設公園路小學,作為來安二小教育集團校,通過重新調整學區,嚴格二小招生計劃控制,停止接受轉學生等措施可以化解來安二小大校額問題。陽光初中在校生3100人,采取回購陽光小學辦成九年一貫制學校,其初中部可以提供880個學位,來安五中還可以提供780個學位;在來城新建一所至少提供約600左右初中學位學校,才能使縣城優質均衡不出現大校額。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7

  20xx年,我率領教研中心主任肖賢、副主任李立強等一行5人對區屬各校(園)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學校的專項匯報,組織了教師的問卷調查,了解基層教師的心聲。調研中我們分別針對每所學校教育科研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地分析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中肯、專業性的建議,給學校指明了方向,拓寬了科研工作的思路。

  一、調查目的

  進入新世紀,教育現代化建設已進入內涵發展階段,在一個區域內推進教育內涵發展,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需要研究,大到教育發展戰略,小到課堂教學的改革,都要在調查研究、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區域教育科研建設已成為推進區域教育發展的關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對東湖區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為充分了解本區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科研工作的現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科研工作的研究、培訓和管理模式,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加務實,總結其成功的經驗,發現其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整體推進全區教育科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客觀的依據。

  本次調研,普選了全區20所學校(園)(九年義務教育學校6所、小學1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2所)為對象,采用材料匯報和問卷調查結合的方法。圍繞對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認識、對教育科研工作的看法、“九五——十五”期間開展教育科研的情況及“十一五”期間承擔課題研究的現狀、學校如何開展課題研究等問題與各校(園)領導進行了座談匯報;就個人教科研的體驗、開展課題研究的經歷和參加教育科研培訓情況在教師中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研內容

  此次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

  1.了解目前全區教育科研現狀(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2.對學校教育科研所涉及的體制、機構、運行機制、研究方法、現代技術、專業引領、制度建設、文化建設、知識管理和生態環境、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評選與獎勵方法等作較全面的調研。

  三、學校教科研隊伍現狀

  對教師基本情況的調查包括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執教年級及所教學科情況。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

  1.科研骨干隊伍年輕化。

  通過調研數據,我們發現:

  從學校教師隊伍的構成來看,所調研學校的科研骨干隊伍偏于年輕化,平均年齡不到31歲,各個年齡層教師呈現梯狀分布,也相對比較均衡。這樣的隊伍結構,對于老、中、青教師間的教學經驗的傳遞、對于保持教師隊伍的活力有積極的意義。年輕教師的比例高一些,對于推動教育科研進程是有利的。因為他們顧慮少,接受信息快,年富力強,是東湖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

  2.職稱水平良好,教師富有教育教學經驗。參加問卷的教師中,有高級職稱(中學高級)的4人,占總人數的2%;中級職稱中一2人,小高86人,占總人數的46%;初級職稱中二7人,小一63人,小二10人,占總人數的42%;無職稱青年教師20人,約占總人數的10%。教師隊伍職稱結構基本合理,但職評與教師教育科研水平的相關性不高。

  3.從所教學科來看,語文教師97人,占總人數的50.5%;由此可見,在教育科研隊伍中,語文教師居多。數學教師44人,占總人數的22.4%;綜合學科教師占總人數的27.1%。在綜合學科中,又以英語學科教師居多,說明在綜合學科中,英語教師還是具備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的。

  4.從任教的年段情況來看,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積極性明顯高于初中教師,在小學中,以四、五年級教師為多。希望在教育科研方面要誘發初中教師的參與積極性。

  四、學校教科研情況分析

  1.尋求合作。

  要把一種理念、一種方案付諸于實踐,并且在這個基礎上總結、提煉、推廣,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既要有學校管理部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以創造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還需要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的共同參與,分工合作,建立合作的研究群體,保證學校教科研的健康發展。東湖區教育科研的多年實踐表明,尋求三個結合,是建立樂于合作研究群體的有效載體:一是基層學校與教研、科研機構的結合;二是基層學校教師(實踐)與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理論)結合;三是學術因素與非學術因素(特別是利用當地人力資源)的結合。通過這三個結合,既發揮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教研、教科研機構的教研員、科研員所具有的理論和信息優勢,也發揮了基層學校、特別是一線教師所具有的實踐方面的特長。

  尤其是充分調動和利用好江西本土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方面的專家和學者資源,博采眾家之長,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避免走歪路,是合作研究群體有效運作的關鍵。東湖區近幾年來所取得的比較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是這三者有機結合、有效運作的結果。

  2.明確意識。

  把科研工作擺在“先導”的位置,是大部分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共識。各校領導都明確地認識到了教育科研是區域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體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在座談會上,不少校長都談到要依靠教育科研更新觀念、提升專業水平。如,育新學校向科研要質量,不僅是學校的觀念,更成為全校教師的共識。學校形成了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科研為主線、以課題為依托、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立足課堂教學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郵政路小學一直堅持以“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特色顯校”為治校方略。百花州小學以創建科研教師隊伍、學習型校園文化為目標,推動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績效顯著。豫章路小學作為名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積極打造科研型、學者型、管理型三類骨干教師群體。

  3.保障經費。

  多數學校能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對于開展教科研工作所需的財力、物力,給予有力的支持。如,對人員培訓方面舍得投入,在教科研活動中分批派實驗教師外出學習。使立項課題能按期保質完成,同時也促成了課題管理的規范。

  在192位接受問卷調查的教師中,有6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1-2次的課題專項培訓,2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3-4次的課題專項培訓,83位老師參加過6次以上的培訓。只有19位老師沒有參加過課題專項培訓。

  4.夯實校本。

  在與各校的座談中了解到,學校普遍認為培訓教育科研人員是至關重要的一部。據座談與問卷得知,教科研教師參加課題專項培訓情況,其中國家級27人次,省級50人次,市級57人次,區級53人次,校級65人次。其中國家級培訓中有部分屬民間團體,校級培訓占多數。

  5.落實制度。

  為確保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制度建設方面,不少學校力求從學校發展的需求出發、逐步完善,將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管理條例、教育科研課題管理辦法、教育科研成果推廣制度等一一列入學校章程。為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使課題有序規范地開展,有些學校還制定了一些相關制度和措施。如,育新學校在課題研究中力求做到“一個建立(課題組)、一個嚴格(考核與獎勵制度)、一個確保(資金)、三個突出(科學性、規范性、群眾性)”。百花洲小學的“兩評兩選一獎勵一評價”激勵制度使課題發展得到有力保障。郵政路小學制定了《課題研究成果獎勵制度》。豫章路小學制定了內容詳細的課題《同伴互助》活動考評條例。城北學校制定了《課題組考核激勵制度》,將課題研究與職務聘任掛鉤。右營街小學的.“課題實驗工作獎勵條例”明確規定:課題組優秀實驗教師在學校評優、評先、晉級、聘任等方面享受優先待遇。課題管理人性化,激勵機制的健全,大大推動了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和可持續發展。

  6.扎實工作。

  (1)從調研資料顯示,目前,全區各校(園)都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校校有課題。如育新、郵政路、豫章路、百花洲、濱江等學校在原有諸多的“十五”教育科研課題順利結題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而百花洲小學由一個大課題輻射出十個子課題,課題涉及的面廣,參與的教師多,使科研深入到年級組、深入到普通教師當中,在全校營造了濃郁的科研氛圍,眾多教師在科研中專業素養得到了發展。

  (2)各校對教育科研工作有整體規劃,大部分學校的課題組在學期初能認真制定計劃,科學安排活動內容,扎實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做好階段性總結,如育新、豫章、郵政路、百花洲、濱江、向榮、鳳凰坡、東幼、青橋等。有的學校注重了對資料的規范管理,分門別類歸檔。濱江學校在開展課題研究中不僅能扎實地去做,更重要的是能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去做研究,重數據、重過程、重提煉,顯示了實驗教師較高的科研能力。

  (3)大部分學校能定期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教科研活動堅持以校本研訓、校本研究為導向,重在日常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的個案研究、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研究,將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活動形式有專題研討、觀課評議、科研講座、成果交流、教育科研工作會議等。調研中發現不少學校科研特色鮮明,形成了良好態勢。如豫章路、鳳凰坡、培智、向榮等學校在實驗中能結合本校特點,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鳳凰坡小學能根據學校生源狀況,開展了《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課題研究,被評為省級重點課題,課題進展扎實有序,有效實現育人與辦學雙贏。有些學校能結合課題開發校本課程,彰顯了各自的辦學特色。如向榮小學結合校本課程《詩歌教學》,開展了學校詩歌教學文化特色展示活動,在全區乃至全市產生了轟動效益。

  五、東湖區教育科研面臨的主要問題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師素質的熔爐,是使教師從“教書匠”走向名師和專家學者的必經之路。但由于各種原因,我區教育科研發展不均衡,現狀令人擔憂。究其原因:

  1.人員層面:

  (1)科研培訓措施有待于加強。

  從調研情況來看,學校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均有待于提高。學校要搞好教育科研,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校要根據承擔的課題情況,積極開展科研培訓,采取“分批培訓”的辦法,開展“青藍工程”的科研培訓方法。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作為重點,以提高創新型教師綜合素質為目標,以點帶面,以面輻射全校教師,讓老師盡快具備相應的科研能力。

  (2)領導認識不夠到位。

  由于領導重視程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一些教育科研氛圍濃厚的學校,發展勢頭猛,工作水平提升也很快。如南昌市育新學校在校長的帶領下,主動聯系專家,根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實際,從“八五”期間就開始確立了研究課題,通過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的學習,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開展研究,使課題研究的過程同時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在實踐中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成果被評為中央電教館、中央教科所、省市電教館、教科所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學校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但也有部分學校領導表面重視科研,卻沒有切實深入到教育科研一線,沒有主動尋找專家支持,難以找到切合學校實際的研究課題,搞教育科研或流于口頭或只是教育科研專干的事,因此,教師積極性不高,學校教育科研工作開展舉步維艱。

  (3)教師缺乏科研意識。

  通過調查問卷得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教師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識。

  據數據分析,40%的教師曾參與課題研究。60%的教師沒有搞過課題研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研究”,對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了解不多,操作層面的科研方法、技能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片空白”;絕大部分教師不了解“課題研究方案一般由哪幾部分組成”。可見,廣大教師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有參與教育科研的熱情,但是由于缺乏開展教育科研的知識和方法,使他們想投身于教育科研,卻難以進入。

  2.操作層面

  (1)課題多雜泛濫,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各校課題很多,但雜,哪類都有。有的課題的選擇缺乏科學、規范、有效的論證,選擇的課題往往過大,超出了學校的能力范圍,也與學校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距,影響了實驗的深入開展和實效的取得。有的定位不明;有的選題太廣,研究范圍太廣;有的思路狹窄、內涵有待拓展;還有的課題研究內容籠統,目標不明確,面面俱到,往往沒有重點,實驗成果出不來。有些學校在某項課題研究中,完全充當了“替人打工”角色。如有不少學校承擔了《同步教學》課題,實驗教師只是為完成輸送資源的任務,并未做其它研究和思考,沒有達到該課題總課題組的研究目標,失去了進一步升華的機會,很可惜。其實利用網絡共享、交互的大量資源,是有許多文章可作的。

  (2)科研機制不全,制度不完善是影響教師科研自覺性的客觀因素之一。由于科研管理的力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教育科研發展迅速的學校,教育科研分工明確,參加課題的領導、老師都知道自己的項目任務,如百花洲小學。而有些學校由于分工不明確,或分管教育科研的領導人事變動,科研管理有些混亂。似乎大家都在做,但沒有人主管,所以造成問啥似乎都知道,卻說不明白;材料都說有,就是拿不出手。還有些課題研究隊伍不夠穩定,研究人員的結構不夠合理,專業人員培訓未跟上,致使實驗效果受到影響。

  (3)缺乏嚴謹的科研態度,科研氛圍不濃,影響了教師科研的自覺性。許多教師缺乏教育科研相關理論知識,不能規范地、科學地進行教育科研。如大部分課題實驗缺少調查問卷數據分析,使課題的信服力減弱,而這是典型例子替代不了的。而有的有調查問卷,但沒有進行分析;有的設計不科學,分析不深刻,思考的對策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特點;有些學校在課題進展中,過程性資料歸檔不規范,不齊全;還有的學校在實驗中存在浮躁心理,急于結題,取得所謂的成果,至于實驗任務是否完成的有效等問題考慮不夠。調研中,我們對20所學校的192位教師進行了有關教育科研方面的問卷調查,參與問卷調查的老師大部分對學校原有課題了解不夠。有的學校的老師對學校原有課題名稱的填寫不正確正確。大部分參與了“十一五”課題研究的教師對課題名稱、級別選擇正確,但部分學校參與問卷的個別老師因為沒有加入“十一五”期間課題研究,沒有填寫。

  (4)科研能力急待提高,缺乏專家引領和技術支持。教師的科研能力不強,科研培訓缺乏,理論與專家的指導不夠,制約了教師科研水平的發揮。實驗老師文科占多數,所以課題的質性分析較強,量化分析欠缺。

  六、今后教科研工作的幾點思考及對策建議

  根據此次調研,對今后科研工作的開展有以下幾點思考:

  1.促均衡,謀發展

  一個區域范圍內的教育科研均衡發展并不是要求同步發展,而是承認差異,允許差異,在此基礎上形成多樣性的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均衡發展。就東湖區而言,要實現教育科研的均衡發展,當前應著重解決好三個問題:

  一是更新觀念。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在正確的科研觀念指導下,才會有正確的教育科研行為。必須強調,中小學搞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課題,因為課題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細胞”,特別是開展科研活動的起步階段,學校應該挖掘影響本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核心問題,提出問題,逐步形成學校的“龍頭課題”,通過“龍頭課題”的研究,全面帶動學校的教科研工作,進而形成學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圍。

  但是,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決不能僅僅停留于此,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要逐步拓展到教師培訓、教學資源開發、學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使教育科研真正成為“興校”、“興教”、“興師”的助推器。

  二是穩定隊伍。區教研中心作為一級科研機構,不僅應該擁有專職的教育科研人員,指導基層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組織科研培訓、完成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任務等等,而且應該逐步形成高學歷、專業化發展的教研隊伍。以促進教育科研向縱深發展。

  學校教科研負責人是學校教育科研的帶頭人,是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的實際組織者和操作者,頻繁更替,尤其在課題研究周期內的頻繁更替,會影響、甚至終止課題研究的進程,不利于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因此,在教育科研管理條例中,是否可以增加相應的條款,如:學校教科研主任最短任期為3年,保證學校教科研主任隊伍的穩定和水平提升。

  三是加大投入。開展教育科研需要經費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門除了繼續爭取外聯相關部門的支持,將課題納入當地有關部門計劃項目之中,爭取項目和經費支持外,自身也應該有專項科研經費。

  2.提高認識,強管理

  領導對教科研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發展。領導不能回避教育科研,要從推動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來考慮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發展,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各校領導要靜下心來思考,因校制宜,推進“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調動更多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不要使老師們都跟著校長的思路轉,要讓老師們更多地承擔責任,自主思考,自選路走。

  3.區域培訓,帶骨干

  區進修學校和各校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切實加大對教師教育科研培訓力度。學校要充分認識到越是在關鍵時期、轉型時期,越要積極通過科研之路把教師引向幸福之路,消除倦怠感。要通過加強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其科研素質,為教師的終身發展謀算。

  4.扎實研究,重實效

  課題研究要嚴格按照科學性、系統性,規范化進行操作,要注重定性與定量的結合,數據的搜集、分析,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的對比等。申報課題時要力求突出權威性、學術性,要加強與教育科研專門機構的掛鉤。我們還要充分意識到,開展教育科研不在于學校大小,只要選準富有時代性,針對性的課題,小學校同樣可以在教育方面走出成功的路子,(鳳凰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為自身找到發展的機會。

  5.建激勵機制,促持續發展

  在政策措施上,把教科研與學校評估督導結合,把教育科研列入評比、評職稱、考核的內容,提高學校教育科研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才能促進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6.可持續發展

  在區域范圍內如何使教育科研保持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從方法論的角度看,要實現區域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可采取以點帶面、區域推進的策略。

  首先,東湖區今后應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各種層次的課題研究,鼓勵校際合作研究,在豐富多彩的學校教育科研基礎上,整合區域優勢,注重區域推進解決全區教育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其次,加大優秀成果推廣的力度。目前,各級領導都十分重視優秀科研成果的推廣,但實際情況并不理想。近年來,東湖區取得了一批在省內外有影響的優秀成果,對這些成果推廣、深化研究,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益。因此,建議在成果推廣這一課題上進行探索,包括成果推廣的模式、機制、策略等等。有必要強調,從一定意義上說,優秀成果的推廣,是一種行政行為,需要行政領導牽頭,才能順利推進。可以建立“教體局——教研機構——學校”三級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網絡,教育局主要抓好領導、決策、調控;教研機構抓好宣傳、指導和評價;學校則著力抓好優秀成果的應用和反饋。多方力量的有機整合,確保優秀成果的推廣應用落到實處。

  第三,學校在開展教育科研時,必須擺脫狹隘功利主義的羈絆,克服科研為獲獎的錯誤傾向。必須從本校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題,致力于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要根據學校教育科研的原有基礎,采用不同的策略,科研基礎好、氛圍濃的學校,可以在原有優勢研究項目上挖掘、創新,尋找新的研究點;科研基礎薄弱的學校,先找影響學校全局的問題,逐漸轉化為學校的研究課題。在學校教育科研過程中,還必須建立有專家和教師組成的合作研究群體,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但同時也不能走入誤區,完全依賴專家,畢竟學校教科研的主體還是教師。

  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已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居危思安,通過尋找問題,以促進今后更大的發展,這也是我們本次調研的目的所在。我們相信,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后續的“十一五”末期乃至“十二五”期間將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8

  近年來,由永新縣政府辦牽頭,縣教體局、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等部門具體負責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資源等工作,多措并舉,城鄉公共教育資源更加均衡,全面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全縣教育環境和教師隊伍得到全面改善和優化,全縣義務教育差異系數逐年減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得到全面鞏固。

  一、注重“三個優先”,夯實保障機制

  一直以來,縣委、縣政府主動作為,敢于擔當,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政策優先支持、經費優先保障”,把發展教育事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全面推動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實施“五大工程”,改善辦學條件

  全面改善和優化教育發展環境,以教育改革激發教育活力,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推動城鄉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努力滿足群眾在家門口“上好學”的愿望。一是抓實校園環境改造工程。近年來共投入10億多元,對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實施了“環境改造工程”,校園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和提升。投入4000余萬元,新建了城東幼兒園和新區幼兒園并于20xx年9月開園招生,升級改造機關幼兒園,真正實現了“最好的房子在學校、最美的'環境在校園”。二是抓好學校內涵提升工程。注重學校內涵發展,結合各學校實際,充分挖掘我縣“紅色文化”“綠色文化”“古色文化”等文化特色,著力打造一校一特色的校園文化,深入推進學校內涵式發展。三是開展“大班額”化解工程。通過“新建一批”“調整一批”“規范一批”等措施,“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全縣小學一至三年級班額全部控制在45人以下,初中和高中控制在50人以下,小學四至六年級大班額全部控制在省定標準5%以內,擬在工業園區、河東新區、西峰山各新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新增學位7500個,預計全縣大校額大班額20xx年全部消除。四是抓牢師資隊伍強化工程。20xx年通過“招一批”“引一批”“爭一批”“買一批”等方式,全縣補充教師835名,確保了全縣義務教育學校按標準開足開齊課程。健全了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選派城區學校優秀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支教160人次,實施教師交流輪崗,安排城鄉教師交流335人次,加大農村學校教師培訓力度,培訓農村教師6450多人次,促進城鄉師資均衡。五是推進教育信息化普及工程。由縣財政投入1.24余億元,用于教育城域網建設和學校教育信息化裝備建設,對全縣所有義務教育學校按標準配足配齊了教學儀器設備,滿足了全縣義務教育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需要。

  三、優化“三項機制”,均衡師資配備

  加快教師補充步伐,強化專業培養力度,逐步縮小城鄉師資差距,實現師資科學合理配置。一是優化教師補充交流機制。通過加大教師招聘力度,在嚴控全縣事業編制總量的前提下,按照“缺一補一”的原則,優先安排教師招聘,絕不出現有編不補的現象。大力推進教師交流,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促進城鄉、校際間師資均衡。二是優化教師專業成長機制。及時足額安排教師培訓經費,切實保障教師各類培訓,依托“國培計劃”、遠程教師培訓、校長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班主任培訓等各類培訓,努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三是優化教師待遇保障機制。我縣在保障教師各種法定的工資待遇外,積極落實農村教師各項待遇政策,創新啟動實施了“省特級教師”“市級名師”“省市學科帶頭人”“省級骨干教師”等專項補貼政策。

  四、鋪就“三條通道”,促進教育公平

  積極落實公平就學政策,關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及殘疾兒童,通過規范陽光招生就學通道、暢通隨遷子女入學通道、優化殘疾、留守兒童關愛通道,讓所有孩子共享優質資源,共贏人生出彩機會。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9

  一、調研目的

  依據上級有關文件要求,我們對全鎮中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開設、體育藝術群體活動的開展、場地設施、器材、經費投入等方面進行了調研,旨在全面分析我鎮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及緣由,應實行的促進策略與措施,全面提高同學體育藝術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均衡進展。

  二、調研對象及調研方法

  (一)調研對象

  各中學校、教學點

  (二)調研方法

  1、問卷法:

  調查體育藝術老師師資隊伍狀況;經費投入;將來7年進展規劃。

  2、訪談法:

  與體育、藝術老師、校領導、辦事處教研干事及同學面談。

  3、觀看法:

  看檔案資料;看場地、設施設備;看器材

  三、調研綜述

  (一)我鎮學校體育藝術教育進展成果

  1、開齊開足了課時,嚴格組織管理

  依據調查發覺,全鎮中學校實施體育藝術教學管理的依據完全來源于上級下達的指導性文件,各校體育藝術工作由校長親自負責,下設由主管副校長和教研組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的支配和實施。各校均開齊開足了體育藝術課時,并把體育藝術活動在學校工作方案中做了細致仔細的支配,并得以落實,組織領導與管理體制健全。

  2、因地制宜落實群體活動,競技成果、藝術成果喜人。

  其中全鎮各校樂觀開展了“同學陽光體育運動”,全面實施《國家同學體質健康標準》,保證了中學校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學校“兩操”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克服場地、器材、經費的限制,因地制宜搞好同學群體活動,做到有時間保障,有訓練內容、方法,有訓練記載,充分調動了義務教育同學的樂觀性,達到了以體促智,以體育美,以體育樂的目的。“課外一小時鍛煉活動”開展率達100%。

  在各校體育藝術愛好小組及運動隊訓練達98%,俱樂部式的體育藝術教學法模式營造了生動、活潑、友善的課堂氣氛,使同學真正感受到了集體的溫馨和情感的愉悅。各校堅持舉辦1—2次春季或秋季田徑運動會,開展月或季體育藝術活動,如“三大球”、“三小球”、廣播操、拔河、踢毽子、歌詠競賽、美術作品展等小型多樣的競賽活動,在參與各級體育、藝術競賽中成果始終名列前茅。體育藝術教育設施簡陋,但成果喜人。

  3、體育藝術老師素養快速提高,穩定老師隊伍

  樂觀響應國家、湖北省農村老師素養提高工程,爭取指標先后組織體育藝術老師到武漢等專業培訓機構接受培訓,樂觀制造條件為體育藝術老師接受連續教育創建平臺,落實體育老師服裝等有關待遇,并在評先晉級中優先考慮。真正提高體育藝術老師地位和待遇。

  (二)我鎮學校體育藝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體育藝術老師地位不高,編制不足。

  調研中發覺,我鎮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老師人均每周上課在14—18節不等,但額外工作量大,根據21世紀課改的要求,義務教育學校1—2班級學校體育老師應當保證每班每周4節體育課,其它班級3節體育課。目前體育藝術老師編制難以滿意教學的需要,特殊是村小師資嚴峻匱乏,同學只知道上體育課就是玩。

  從老師年齡和職稱結構看,中年老師居多,青年老師和老老師僅占5%,而高級職稱為零。從社會輿論看,雖然近年來反復提倡提高體育藝術老師的地位和待遇,可實際落實還是遠遠不夠,存在的差距還很大,輕視體、音、美和對體育藝術老師的偏見依舊存在,多數學校在評先評職時不能夠考慮體、音、美學科的特別性和艱苦性,晉級評優存在偏重文化課老師的現象,體育藝術學科老師評高級職稱更是可望而不行及,部分體育藝術老師被迫轉崗或下海,造成體育藝術老師隊伍不夠穩定。

  2、資金投入不足,場地、設施失修。

  義務教育經費雖然逐年有所增加,但由于經濟比較落后,財政困難,尤其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經費嚴峻短缺,致使學校體育藝術不能很好開展。調研發覺,很多學校體育藝術經費所占比例不到學校教育經遇的1%。有的學校每年甚至零投入。部分學校領導對體育藝術工作不夠重視,在資金籌措方面存在等、看、靠的思想,沒有樂觀主動地想方法賜予解決。

  部分學校體育藝術場地設施建設不夠科學,部分設施被占用,體育藝術設施存在著極大的鋪張現象。由于養護不善,大大降低了器材設施的使用壽命,致使器材頻繁損壞,甚至報廢,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在春、秋、冬多風季節,各校體育場地揚塵現象嚴峻,很大程度影響了學校體育活動的順當開展,同時也給同學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隱患。

  (三)促進體育藝術教育持續、均衡進展的策略與措施建議。

  1、加強體育藝術老師隊伍建設,狠抓師資培訓。

  對于建設一支高質量、高素養的老師隊伍是實施體育藝術教育,推動素養教育的關鍵。新時期學校體育藝術的開展給體育藝術老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老師不僅要有超群的教學技巧和藝術,更要有突出的`學識和引人注目的人格風范,還要充分熟悉學校體育藝術的地位和作用,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探究新的教學法方法。這就要求老師具有求知精神和學習力量、創新力量、理論聯系實際的力量以及科學討論力量。因此必需加快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加大體育藝術老師培訓的力度,教育部門應把體育藝術老師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一方面要抓住“省農村老師素養提高工程”的培訓工作,制定政策吸引優秀的高校生充實到我鎮中學校老師隊伍中來,另一方面要采納多種形式,對現有在職老師進行培訓。通過開展本校教學改革試驗、校際相互觀看、溝通等活動發揮骨干老師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派出部分兼職體育老師和有愛好的富余老師到專業院校進行培訓和函授狀大隊伍。提倡校際之間老師相互聘任。促使他們更新學問,增進專業教學力量。仔細貫徹落實“老師法”,使體育藝術老師享受與其他老師相同的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條件,調動樂觀性,穩定體育老師隊伍。

  2、不斷加大投入,逐步改善辦學條件。

  要嚴格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件》中規定的體育經費,努力達到全國平均,在經費的使用上,每年應有大致的固定比例,切實解決有些領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方案但難以落實的問題。在教育經遇大幅度增加的同時,也為學校體育藝術經費增加制造了條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不斷加大對學校體育藝術經費的投入,做到專款專用,同時也要廣開財源、多渠道、多途徑籌集經費,快速轉變學校體育藝術遭受嚴峻短缺的局面。仔細貫徹相關法律法規,愛護學校體育藝術場館設施不被侵占,不斷完善學校體育藝術活動場地和器材設施的配置,從制度上保證學校體育藝術工作的正常運行,制造一個衛生、安全、干凈、舒適的現代化的育人環境,使同學在翠綠的草坪、湛藍的天空、清爽的空氣、美麗的運動場景中,去奔跑、去跳動、布滿生氣和活力地成長進展。

  3、重視群體教育,促進良好的校內體育藝術文化氛圍形成。

  實現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不僅重視體育藝術課程教學而且還應重視群體活動和愛好小組的訓練等群體教育,堅持每年舉辦兩次田徑運動會制度,樂觀組織“六一”、“五四”、“元旦”及“三八”師生體育、藝術匯演活動。因此學校應有方案有組織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校的群體活動。建立青少年業余體育藝術俱樂部,組織多種運動項目的課外訓練運動競賽,并以“體育與藝術”“樂觀生活”為主題,有方案的開展體育藝術節等活動。建立群體教育的評估標準,把體育藝術群體活動作為對學校考核的主要內容之一。要從提高同學的體育藝術認知水平、體育藝術素養、體育藝術力量和意識著眼,構建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新體系。將體育藝術教育的實施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形成課內、課外、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有機結合的一體化教育模式。采納教育部門、體育藝術部門、學校領導、老師、同學多邊互動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內體育藝術文化氛圍。

  4、加大體育藝術課程改革和建設的力度。

  其中體育藝術是中學校生的必修課程,為更好地實現學校體育藝術的目標,國家教育部把體育課轉變為體育與健康課程,這是我國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面臨新的教育觀念、新的環境、新的要求,體育藝術課程必需加大改革和建設的力度,用新的教學理念重新修訂體育藝術課程方案,使體育藝術教學體現時代精神和素養教育要求。教學內容要多樣化、彈性化符合同學愛好和愛好,符合同學的生理、心理進展的年齡特征,注意培育同學的體育藝術實踐力量和體育藝術素養,使同學的終生體育藝術思想形成和進展。教學應以同學為主體、以師生間互動為原則,改革教學方法,給同學制造一個民主公平,能充分發揮樂觀性、主動性的體育藝術教學環境。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10

  一、素養和素養教育

  素養在一般意義上就是指一個人物理意義上存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和屬性,是生理和心理反應的條件。教育學和育人意義上的素養概念,是指人在前者的基礎上通過后天教育訓練以及環境影響所獲得的、內在的、影響其行為、打算其態度和價值觀、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征和品質,是左右一個人思想行為和激發潛能的動力源泉。也可稱作素養。主要包括人的身體素養、勞動技能素養、審美素養、道德素養、智力表現素養、力量進展素養、制造力發揮素養等。

  素養教育是指一種以形成和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養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養建設,通過審美素養的提升來鑄塑責任擔當意識,激發潛能、提升力量、形成動力,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力量和創新力量,是以同學為主體形成主動精神,注意開發同學才智潛能,是注意共性進展和身心健康,形成人的健全共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養教育更多的是關注同學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進展,這種非智力因素形成和進展作用于同學智力因素,充分開發、挖掘同學潛能,使同學智力因素進一步提高和制造性的進展,從而達到同學全面進展的目的。同學的全面進展不是我們要求每個同學在各個方面都突出,這是不現實的,每個同學的潛質、愛好愛好、不同層面素養的形成和進展各有不同,就會表現出不同的共性品質,所以說全面進展是建立在同學共性進展基礎上的全面進展。

  二、現行基礎教育教育現狀分析

  現行基礎教育存在應試教育傾向嚴峻,弊端凸顯,在特別現實的升學競爭壓力中,學校、老師、家長唯以同學成果論質量,論成敗,導致同學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老師教學方法傳統、陳舊、呆板,成為同學進展的阻礙,同學主觀思想上缺少個人想法,阻礙共性進展,不知責任擔當,學習上缺失動力,主動學習、樂觀探究的少,主觀能動性差,正如我身邊的高中老師說的:“現在這些孩子,都高中了,怎么不知道自己學的?”。全靠學校管理的高壓制度和老師早起晚睡、一刻不離的跟班式管理和填鴨式的“喂食”教學,不喂不吃,好一點的是喂多少吃多少,還有吃不了、不吃的,過去每個家庭孩子多,生活條件不那么優越,也就不會太慣著孩子,老師還可適當的“體罰同學”,當然我們不提倡體罰同學,但不得不承認在這種“體罰”和說教中,同學怕老師,老師喂,同學有時候是不吃不行,同學在某些方面的素養也會形成和進展,特殊是品德方面的修養,這些盡管是有限的素養也會轉移到同學的生活和學習中發揮作用。這種喂養式教學在肯定程度上也見效不少,也成就了一些孩子的一生。但是現在的孩子一方面家庭溺愛的多,心理承受力量差,甚至孩子缺失基本的對錯意識、善惡觀念、感恩情懷、更談不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老師管理中也是尷尬不少,重不得也輕不得,喂了不吃也很無奈。除了學校教育,家長為了孩子在激烈升學競爭中取得高分,不惜重金在課外強補的題海中淘分。這樣的教學還怎么去談創新性人才的培育,這種缺少同學主觀能動性和樂觀性、沒有動力、抑制共性進展的教學,同學心理壓力可想而知,因此而發生的相關大事層出不窮就是例證。

  三、素養教育是不是就不要成果

  素養教育和同學成果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素養教育才是同學學習動力穩定持續、學習潛能開發、學習力量增加、學習成果提升的根本保證,更是同學全面進展、培育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在許多人看來,素養教育的實施會影響同學的學習成果,甚至是學校領導也這么認為,也以此為由在素養教育的實施中打折扣,這也是制約素養教育不能很好落實的重要緣由。之所以有這么多人有這樣的熟悉,究其緣由就是曲解了素養教育的內涵和核心內容所致。這種曲解也導致素養教育在實施中偏離方向,效果不佳,事與愿違。

  素養教育不是不要同學文化課的分數、成果。我們可不行以這樣說,應試教育在人才的選拔中是在考同學的成果、要分數,比的是誰更努力、誰更勤奮,但是為什么而勤奮、要努力,向那個方向努力!所以與其說是考同學成果,還不如說是在考同學是不是有自己的想法,是不是選擇了自己喜愛和抱負中的專業、是不是有學習的動力、是不是有樂觀主動學習的習慣、是不是自覺的去努力了。這些問題就是素養教育要解決的問題,那么素養教育是不是就不要成果、不要分數呢?只要稍加推敲,信任每個教育者、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答案。有這樣一句話說的很好,“好同學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是同學自己學出來的”,這句話也解釋了同樣的老師教,為什么同學成果差別很大的主要緣由,家長中也有這樣一些話:“我家孩子很聰慧,就是不學,”“我們家孩子學校不懂事,不好好學,到高中不知怎么想通了,學習我們再喊地都不要了,成果提高的'很快”前者是孩子的素養制約了孩子的學習,后者是孩子在某方面的素養形成或進展了,再想想六七十年月那些學習好,有出息的農村孩子,好多就是在生活、勞動等實踐中、或在親情的感恩、質樸的家庭教育等人文文化中懂善惡、知美丑、思想品德素養提升、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有了責任和擔當意識,這些內在的素養(素養)的形成,他們在生活學習中才有了動力,開發了潛能,學習力量也提高了,更有了制造力,甚至這種素養會影響他的一生。當然這也說明素養教育不光是在以情感為靈魂,以審美、表現、實踐、制造為途徑的藝術課程中,也包含在社會活動和勞動實踐中,這也是為什么學校課程設置中有勞動課的緣由。只要同學在素養教育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想學、主動要學就沒有學不好的,而且也才會有制造性,才會培育出創新型的人才,也才會有同學的共性進展,學習成果的提高就迎刃而解、不在話下了,這么樸實的道理家長們都懂得,而這就是我們素養教育要解決的問題,素養教育就是讓受教育者形成素養、提升素養、從而全面進展的教育。思想道德素養、審美素養、由其使同學形成健康身心,讓同學共性得以進展,鑄塑責任擔當意識,激發同學才智潛能和主動精神,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力量,進展創新力量,培育創新型人才。

  四、音樂教育中如何體現素養教育的核心理念

  素養教育不僅僅體現在我們的音體美課程中,也體現在語文、政治、歷史和在我們的社會生活、勞動實踐中,在不同的學科和領域中所呈現的素養內容各有不同并相互關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但音樂教育、美術教育對同學素養的形成和進展有著其不行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這是由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所打算的,當然了并不是開設了音樂、美術課就是素養教育,我們要把藝術教育和素養教育區分開來。那么我們怎樣處理好藝術教育和素養教育的關系,在藝術教育中又如何體現素養教育的核心內容和理念,我只結合音樂教育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抓住音樂作品的靈魂,以審美為核心。

  在藝術教育中滲透素養教育我們首先要樹立這樣一個理念。音樂教學關注的重點不在專業學問技能的培育,而是通過藝術作品的感染力培育同學的審美意識、提升同學的審美力量,用藝術美和藝術作品的情感主題鑄塑同學的心靈世界,從而激發同學愛好和表現、制造美的欲望,通過學問學習、音樂表現和制造進一步加強和穩固由此而獲得的諸方面的素養。,充分體現了音樂新課標的三個教學目標。

  素養教育中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就不能脫離藝術的靈魂—情感,如何抓住藝術作品的情感主題綻開教學,動身點和突破口首先是情感體驗,完善的情感體驗過程的完成,需要必要的音樂學問保障、需要有適合同學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的支持、需要奇妙教學過程的引領、需要有良好審美習慣和心理的養成、還需要有相關文化的助力。教學中我們只有抓住藝術作品的情感靈魂,從感知到想象、聯想,再到理性的分析。在其基礎上留意培育和提高同學鑒別和觀賞藝術作品的力量,用高雅的藝術作品來感染人。以審美為核心我們還必需充分處理好藝術作品的情感性、思想性和藝術性之間的關系。只關注情感性忽視思想性,我們的熟悉就沒有高度;只關注思想性忽視情感性和藝術性,思想性就不能深化人心;沒有藝術性,情感性和思想性就成無病呻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深化的挖掘和提升藝術作品的感染力,讓同學更加深刻、切實的體驗到藝術作品的魅力所在,實現凈化同學心靈,陶冶同學情操,從而達到同學各方面素養的形成和提升,成為道德美妙,全面進展的人。

  (二)敬重同學共性進展,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音樂教育是以同學情感體驗為基礎,以想象、聯想為橋梁,以表現、制造為載體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同學由于共性及各方面素養的差異,在情感體驗、想象、聯想、表現和制造方面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結果,所以老師在把握住音樂審美的基本規律的前提下,充分敬重同學不憐憫感體驗、表現和制造,也就是充分敬重同學的共性進展,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第四次全教會上突出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養教育是教育改革進展的戰略主題”,足見全面實施素養教育的戰略高度和重要性,但素養教育的實施任重道遠,需要領導者、教育管理者、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的老師共同努力,同時素養教育的全面實施也不是靠某一門學科可以完成的,而是滲透在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個層面的,作為學校教育我們應當把素養教育體現在管理、評價和與之相關的全部課程中,我們也應當熟悉到素養教育的效果不是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治本治根治表的戰略性教育。

  素養教育也是一個需要我們每個教育者討論和踐行的課題,在素養教育的浪潮中,我只是滄海一粟,見解淺拙,爭鳴一二,不妥之處還求勘正。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11

  按照年初工作要點安排,10月18日至20日,縣人大常委會組成兩個調研組,分別由常委會領導帶隊,赴勝利、香隅、葛公、張溪、昭潭鎮、花園、青山鄉的小學本部和中學,對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召開了由縣教體局負責人和所到鄉鎮的人大主席、政府分管領導、住鎮縣人大代表、各學校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共有學校106所,在校生41325人,在編在崗教職工4034人。小學、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

  近年來,縣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創新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xx年,我縣順利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省級評估和國家認定。

  (一)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一是積極推進“全面改薄”項目。三年來,共投入10860萬元,實施項目145個,其中建設類項目93個,建筑面積160527平方米;設備購置類項目52個,購置計算機2545臺,實驗設備1072座,教學儀器設備25座。目前,設備購置類項目已全部完成,建設類項目完成90個,完成率96.7%。投入資金20xx萬元,改造青山、木塔鄉中學學生宿舍2200㎡,新建運動場7000㎡。實施教師“安居工程”,改擴建教師周轉房142套。二是推進農村教育園區建設。投入1.85億元資金,建設勝利、張溪、泥溪三個教育園區,建筑總面積7.1988萬平方米。目前,勝利、張溪兩個教育園區已投入使用,泥溪教育園區還在建設之中。三是推進縣城區城南小學建設。為緩解縣城區小學辦學壓力,投入5900萬元,在縣城南部新建一所48個班級規模的完全小學。目前一期主體工程已全面完工,配套設施也在加快推進,20xx年春季可投入使用。四是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目前全縣建成多媒體教室1120個,20xx年又投入362萬元資金,為58所中小學添置計算機設備919臺套,進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加強隊伍建設,完善師資力量。一是逐年加大教師招聘力度。按照“結構合理、缺編即補”的原則,優先向農村傾斜,三年來,招錄教師495名(其中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379名),以緩解教師隊伍總量缺員的問題。二是加強教師資源的統籌管理和合理配置。嚴格執行校長定期交流任職和骨干教師、專任教師每年按一定比例在城鄉交流制度,實現城鄉師資配置的相對均衡和合理流動。三是加強教師培養培訓。近三年,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12948人次,參訓率、合格率達96%以上,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

  (三)深化制度改革,促進教育公平。一是實施特殊學生關愛工程。依托梅城寄宿制學校,開通“綠色通道”,基本保障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完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依托210個留守兒童之家,發動全縣20xx名女教職工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積極開展各項關愛活動;堅持“特殊教育學校為主、隨班就讀為輔”的原則,重視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工作,投入1000余萬元,建成占地面積9055㎡的特教學校新校區。目前,全縣適齡殘疾少年兒童入學率達98%。二是實施招生考試陽光工程。嚴格落實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近劃片入學政策,堅持“電腦派位”的招生改革辦法,陽光招生,均衡分班;委托第三方組織實施中考體育考試,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全程監督,確保公平公正。

  二、存在問題

  (一)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一是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教育經費投入總量雖在逐年增加,但增幅低、保障能力弱,目前的教育投入水平處于保運轉狀態。學校實驗設備、圖書資料、信息化設施、“走班教學”教室不足等問題普遍存在。“吃飯靠財政、建設靠舉債”的現象短時間內難以改變,一些學校負債現象比較嚴重。二是教師待遇相對較低。目前,教師津補貼已全部停發,由于經費欠缺,教師教育成果獎無法兌現,超課時津貼無法補助,而現有教齡津貼是1985年制定的每月3元-10元的標準,30多年未做調整。教師工資收入與各行業相比處在中等水平以下,挫傷了一些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二)教師隊伍結構不盡合理。一是教師隊伍編制不足。我縣中小學編制數總量自20xx年以來一直未變,隨著學生數量的增多,對教師的需求隨之增加,舊的教師配套標準已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義務教育教師缺編現象嚴重。二是教師學科結構不盡合理,結構性缺編現象客觀存在。農村學校音、體、美、英等學科專職教師較為緊缺,難以滿足課程開設需求。三是教師年齡、性別結構不均衡。五年來,累計招聘女性教師543人,占招聘總人數的80%以上,男女教師比例嚴重失調,不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另教師隊伍未形成合理梯隊,已出現不同程度的斷層現象。四是優質教師資源分配不均。城鄉學校師資力量懸殊,鄉村教師向城區單向流動的現象有增無減。

  (三)校際之間教育不均衡現象突出。一是城鄉學校之間存在不均衡。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外來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大量進入縣城,由于縣城學校與農村學校在軟硬件等方面存在差距,更多的學生選擇在城區就讀。而城區優質學校多集中在城區中心,占地面積過小、缺少拓展空間,發展受到限制。城區學校建設滯后于城鎮化發展,“大班額”現象一直存在。隨著育齡高峰的出現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放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有增無減,將來這種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二是農村學校之間存在不均衡。以洋湖鎮珠虹村小學為例,學校共有4位教師,但本學期僅有15名學生。在農村,中心小學本部與教學點之間、初級中學之間在辦學條件、教育教學質量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大部分學生更愿意選擇中心學校、質量好的中學就讀,造成了一些教學點和中學的教育資源浪費。

  三、幾點建議

  (一)提高認識,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教育事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對于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推進教育公平,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面對新形式新要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要提高認識,理清思路,制定和落實更多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關的政策,要廣泛宣傳、形成共識,營造有利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加大投入,夯實義務教育發展基礎。一是落實政府責任,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要嚴格按照“一個比例”“三個增長”的要求,優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全面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和義務教育經費投入責任,加大對辦學條件薄弱學校的財政支持力度,讓更多的農村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二是建立健全教師激勵機制。對有教育成果貢獻的、地處偏遠地區教學點的或是特別優秀的教師進行獎勵,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

  (三)統籌規劃,促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一是完善教師補充機制。在政府統籌的基礎上重新核定教師用編情況,對農村邊遠地區,在編制標準上適當傾斜,新增教師優先補充到農村學校任教。二是加強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科學配備音、體、美、英等學科專業教師,同時制定縣內教師合理交流制度,鼓勵骨干教師交流到農村學校,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促進校際之間教學水平均衡發展。三是在職稱評定、評先評優等方面對農村學校的教師給予傾斜,使鄉鎮骨干教師引得進、留得住、干得好。

  (四)創新模式,優化城鄉義務教育資源。一是合理調整學校布局結構。加快昭潭鎮小學本部的建設力度,推進木塔鄉小學選址新建;充分考慮生源不斷遞增的客觀事實,積極謀劃縣城小學擴容工程和擴大縣城初中辦學規模;加強對農村的一些教學點和中學的教育教學管理,提高其教學質量,方便學生入學。二是積極探索建立縣內義務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提高現有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三是把更多的資金投入農村,更多的資源傾入農村,加強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農村學校校舍和校車安全工作,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消除城區學校“大班額”現象。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12

  自秀山街道辦事處開展四群教育以來,根據上級部門的支配和部署,結合街道實際,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責任,嚴格要求所分管的部門和站所仔細開展好工作,深化村組,作好民情調研。

  一、村情概況

  萬家村轄8個村民小組,20xx年末,全村總人口4652人口,其中農業人口4578人。全村總耕地面積1583畝,全村經濟總收入25372萬元,人均經濟純收入5543元。

  萬家居委會唯一山區組白泥箐村民小組,地處街道辦事處南邊,距街道辦各下所在地5公里,從居委會到該村民小組為水泥路面,交通便利。總人口161人。萬家居委會截止目前,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該村主要產業為種植業。該社區設立黨支部1個,現有黨員20名,其中男性17人,女性3人。

  近年來在國家三農政策幫扶下,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加之通海縣委縣政府加大蔬菜產業的進展,群眾生活明顯改善。據調查,單個農戶家庭總經濟收入高達百萬元,最低僅有5000元,兩極分化嚴峻。村民主要以種植蔬菜和養殖蛋雞為主要經濟來源,由于今年受干旱、自然條件和歷史因素的影響,現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種養殖。

  二、入戶調研經濟收入狀況

  1、入戶調研總戶數、涉及總人數:5戶,共有人20口人。

  3、調研戶經濟總收入:5萬元

  4、調研農戶反映的主要存在問題:經濟來源單一、收入少,都存在肯定的困難程度。

  三、制約該村經濟進展的障礙因素

  1、是自然災難致貧。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資源。地勢所屬山區,蓄水條件差,降雨量少,常常受旱,由于干旱已有三年沒有收成,就連生活用水現在都成了問題。

  2、是文化素養不高,無技能資源,缺乏經濟意識而引起的貧困。缺文化必定導致觀念的落后,觀念落后是貧困的根源。少數群眾商品經濟意識不強,視農為本,寧愿守著土地受窮,也不愿昌險出外經營工商業;少許人依靠國家支持,救濟的等靠要思想,視吃救濟、拿補貼為理所當然;觀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術,甘愿受窮。

  3、是因病、殘致貧。因病、殘導致貧困的緣由。在調查中發覺,生病無錢醫治,在該村,農夫收入原來就少,農夫家庭成員中,假如有人生大一點的病,就會給貧困的家庭帶來更加貧困,假如是大病,只有聽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殘疾,也是導致家庭貧困的根源。

  4、是缺勞動力致貧。隨著市場經濟的進展,該村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部分村民紛紛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遠遠多于農業收入,或許一個家庭有勞力外出打工,就能擺脫一個家庭的貧困。當然外出打工與外出勞動力的素養有關,素養越高,獲得的勞務收入越多。

  5、是因建房致貧。由于生存問題,不得不建房。家庭收入少,建房后,家庭就會更加貧困。可能建房時借了一些債,后因種種緣由,收入下降,而借的債又需要償還,導致生活水平下降。

  四、對該村經濟進展提出的建議

  (1)改善人的生存環境仍舊是今后扶貧工作的重點。在今后的扶貧工作中,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白泥箐生存環境仍舊是重中之重。政府在進行扶貧決策、支配扶貧資金時,首先要考慮到人的'生存問題這一點。建議加強水利設施,推廣節水農業種養植。

  (2)要重視文化扶貧。該村文化落后,農夫缺文化是貧困的一個重要緣由,農夫文化素養低又是影響脫貧的關鍵因素,因此,提高貧困地區農夫的文化素養是扶貧一項重要工作。扶貧工作中應特地支配文化扶貧資金和項目,對農夫進行文化培訓和掃盲,關心貧困地區提高文化,尤其對貧困地區農夫要進行科技技術培訓和職業培訓,關心農夫實行科學種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夫收入。

  (3)建立醫療救助制度,加強衛生扶貧工作。該村和其它村一樣因病、殘貧困的占貧困緣由的人許多。現在不要說貧困人群看不了醫,就連一般家庭也看病難,主要緣由還是看病貴,什么手續費,門診費,專家掛號費,治療費等等造成老百姓不能看病。政府實施的扶貧方案,往往側重于經濟上的扶貧。應當把經濟扶貧與衛生扶貧有機的結合起來,要實施醫療救助方案。把醫療救助方案與整個社會保障體系有機結合起來。

  (4)有組織地引導貧困地區農夫外出打工。一方面可緩解了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更重要的是出去的人開闊了眼界,見了世面,接受了新的觀念。最終又帶回了信息,產生了集中效應。許多地方就是靠農夫外出打工使農夫脫貧致富。

  (5)貧困地區的_工作不容忽視。加強宣揚,鼓舞一個家庭只生一胎,提倡獨生子女光榮,提高教學供給質量,為家庭輸出可用人才。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13

  按照《關于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摸底調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臨邑縣教育局高度重視,積極安排,先后召開局黨委會、中層干部會進行安排部署,認真按照優質均衡發展標準,開展自查、摸清現狀、理清問題、查找短板,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一)優勢和現狀

  臨邑縣總面積1016平方公里,轄8鎮1鄉3個街道辦,人口54.61萬。近年來,臨邑縣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確定了“一產轉型,二產做強,三產突破”的發展戰略,全力建設“縣強、民富、政通、人和”新臨邑,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現快速健康發展。多年來,臨邑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力保障教育經費,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全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先后啟動教育建設年、教育教學管理質量提升年,助推教育均衡公平發展。投資13.9億元,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68所,實現了學校校舍樓房化,全縣75所學校運動場地全面升級,鋪設塑膠跑道、人工草坪操場27個,鋪設跑道草運動場地48個,建成了20個高標準風雨操場,實現了體育場地塑膠化、學生活動室內化。投資1.32億元,集中更新中小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實現了學校內部配置標準化。大力推進教育優質均衡,3年補充教師392人,教學一線師資力量得到充實,啟動了教育綜合改革,教育內部活力不斷激發,通過著重狠抓“質量、特色、規范、改革、隊伍、保障”六位一體,辦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推動臨邑教育事業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

  (二)差距和不足

  臨邑縣對比《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中的標準要求,缺少體育教師209名,美術207名,音樂教師205名,各類儀器設備缺12942500元。超過20xx人的小學3所,初中1所;超過45人的.小學班級146個,超過50人的初中班級74個。

  臨邑縣規劃到□□年,全部補齊和完成各項缺口。對照標準要求,制定推進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實施,全力動員,強化措施,倒排工期,壓實責任,確保臨邑縣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驗收。

  二、具體情況

  (一)資源配置現狀和差距

  1、我縣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小學1538人,初中644人,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2、我縣縣級及以上骨干教師848人,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3、我縣現有體育專任教師149人、美術專任教師151人、音樂專任教師153人,按標準缺體育專任教師209人、缺美術專任教師207人、缺音樂專任教師205人。

  4、我縣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小學10.66m/生,初中13.53m/生,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5、我縣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小學12.27m/生,初中10.7m/生,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6、我縣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小學1688元/生,中學2136.8元/生。按優質均衡標準共缺12942500元。

  7、我縣每百名學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小學2.4間,初中2.5間,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8、我縣超過20xx人的小學3所,初中1所;超過2500人的一貫制學校0所。

  9、我縣超過45人的小學班級146個,超過50人的初中班級74個。

  (二)政府保障程度現狀和差距

  1、我縣共75所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布局合理,符合國家規定要求。

  2、我縣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為:小學710元/生/年,初中910元/生/年,城鄉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

  3、我縣初中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各13間,其中音樂3間、美術1間面積不足。小學音樂專用教室60間,美術53間,其中音樂41間、美術37間面積不足。初中音樂美術各缺5間,小學音樂缺15間,美術缺18間。

  4、我縣超過20xx人的小學3所,初中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都未超過2500人。

  5、我縣超過45人的小學班級146個,超過50人的初中班級74個。

  6、我縣不足100名學生村小學和教學點學生數1540人,公用經費1704000元,達到指標要求。

  7、我縣特殊教育學校公用經費為31.2萬元,特殊教育學生數為52人,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為6000元,達到指標要求。

  8、我縣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年平均工資收入為61863.8元,公務員年平均工資收入57000元,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并按規定足額核定教師績效工資總量。

  9、我縣完成5年360學時培訓的教師1175人,全縣教師3350人,教師培訓完成率35.1%,未完成5年360學時的教師2175人。

  10、我縣按照省定編制標準和學校崗位設置方案配置城鄉學校的教師,城鄉師資配置基本均衡。

  11、我縣符合交流輪崗條件教師總數280名,上一年度交流輪崗教師280名,交流輪崗教師占符合交流輪崗條件教師總數的比例100%;交流輪崗的骨干教師57名,占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比例20%,達到指標要求。

  12、我縣在崗專任教師2817人,其中持有教師資格證的專任教師2817人,占比100%,達到指標要求。

  13、我縣城區和鎮區公辦小學、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學校)就近劃片入學比例分別100%、100%,達到指標要求。

  14、我縣優質高中招生名額總數2200人,分配名額1320人,占比60%。其中分配農村學校的名額169人,占分配名額總數的21.4%。

  15、我縣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數1186人,在公辦學校就讀1186人,在政府購買服務的民辦學校就讀0人,合計1186人,占比100%。

  (三)教育質量現狀

  1、我縣初中畢業生數為5144人,三年前初中在校生數為5426人,轉入學生數為3人,死亡學生數為0人,轉出學生數為15人,全縣初中三年鞏固率為95.02%,達到指標要求。

  2、全縣殘疾兒童少年為131人,入學126人,入學率為96.2%。其中,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81人,占比61.8%,達到指標要求。

  3、我縣各學校都已建立德育工作、教育教學管理等規章制度,實現了學校管理與教學信息化。

  4、我縣所有學校按照不低于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達到指標要求。

  5、我縣各學校教師均能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組織教學,設施設備利用率較高。

  6、我縣各學校認真開展德育工作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7、我縣各中小學均能按照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開足開齊各類課程,且嚴格遵守課時要求。

  8、我縣各學校認真落實各項減負規定,學生無超標準課業負擔。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14

  按照縣十五屆人大第八次主任會議決定,由縣人大教科文衛委組織調查組對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及加強基礎教育工作進行專題調研。調研組由人大常委會范東升主任、李向陽副主任親自帶隊,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參加。調研采取現場座談交流、聽取情況匯報、實地走訪查看等方式進行。分別到上石橋鎮、觀廟鎮高中,初中,中心校,完全小學,部分教學點、幼兒園;縣一中、思源中學、實驗小學、三小、四小進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xx年,商城縣被確定為信陽市第五批創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到20xx年,基本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創建成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全縣現有義務教育學校372所,其中初中29所(城區4所、農村25所),小學342所(城區完全小學9所、農村完全小學86所、教學點247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縣義務教育階段教師5667人(含特崗教師670人),特殊教育學校教師24人。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80913人,其中初中生29663人,小學生51194人,特殊教育學校學生56人。

  二、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的主要成績。

  “十二五”以來,縣政府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大力實施教育強縣規劃綱要,緊緊抓住基礎教育這個教育體制中最薄弱環節,在政策支持、規劃建設、經費投入等方面實行重點傾斜,各縣各所基礎教育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縣基礎教育工作,取得了明顯進步,主要變現在:

  (一)“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工作持續推進。以創建“河南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市)、區”為抓手,努力推動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商城縣人民政府在《20xx年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創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加快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好“全面改薄”等項目,力爭義務教育階段教學成績保持全市領先位次,普通高考成績繼續位居全市前列。9月7日,在錦繡會堂大會議室召開商城縣創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工作推進會。教體局成立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機構,組織人員到光山、潢川、新縣學習考察創建工作。積極推進城區“班班通”和農村中小學薄弱學校多媒體設備項目、農村教學點教育教學資源全覆蓋項目建設,重點推進了鄉鎮中學、中心完小標準化建設和功能室建設。

  (二)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我縣緊緊抓住國家對農村教育加大投入的機遇,通過標準化校園建設有力地改善了我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大力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支持市縣加強鄉鎮學校擴容改造和寄宿制學校設施建設,并進一步提高補助標準,完善了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積極開展規范化學校建設,實施中小學圖書裝備工程,配套圖書378萬冊,按照國家二類標準裝備了所有義務教育圖書室,購置儀器設備,推進“六室”“九室”建設;利用項目資金和縣級投入,先后實施10余類重點項目建設,新建、改建城鄉義務教育學校225所,其中,城區新建或遷址新建思源實驗學校、縣五小等7所學校,改擴建縣一中、縣實驗小學等6所學校,增大城區學校容量,緩解了城區就學壓力。

  (三)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優化教育資源。學校布局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與時俱進,盡可能滿足學生就近分區入學。中小學全面調整既考慮生源的實際情況,又充分發揮教育資源的作用,學校標準化建設以鄉鎮政府所在地為主,按四有標準,達到有教室、有功能室、有操場、有餐廳和宿舍。農村高中積極化解債務,嚴格控制建設規模和重復建設,防止增加新的債務。縣城區規劃擬建設占地400畝的第二高中,引進一所民辦高中,建成后農村高中進行資源整合,縣高中將在現有規模上縮減招生人數,避免盲目擴張(不超過4000個學生),導致教育質量下滑和不安全因素的增加。城區中小學完善功能,優勢互補,發揮每所學校的教學功能,以促進全縣教育既均衡發展,又優質發展。通過鄉鎮學校布局調研,先后撤并農村初中10所,改建10所完全小學,調整79所村級小學為教學點。

  (四)教師隊伍素質穩步提高。我縣建立了教師補充長效機制,通過公開招聘、輪崗交流、業務培訓等措施,不斷改進教師隊伍建設機制,提高教師素質。20xx年以來,每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特崗教師,全部分配到鄉鎮以下學校任教。做好城鎮、優質學校教師到農村或薄弱學校支教,20xx年以來先后選派縣直學校上百名優秀教師赴農村支教。開展多層次的教師業務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實施了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組織農村骨干教師到市區名校學習;組織名師深入農村學校送課、聽課、評課,年均送教下鄉30余人次,每年受益農村教師300余人;積極落實中小學教師“國培”、“省培”和“市培”計劃,20xx年以來全市共培訓教師上萬人次。同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師德素養,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大幅提升。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商城的教育有輝煌的歷史,有良好的傳統,也有著驕傲成績,高考成績連續十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取得了“大別山下狀元縣”的稱號。但是公共教育資源數量不足、質量不優、補充不快的矛盾日益凸顯;城區初中、小學“擇校熱”,“大班額”;初中畢業生“上高中難”等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非常突出;農村教學點成了“托兒所”,鄉鎮初中、完全小學校際差距加大。教育質量下滑,后勁不足,教師數量不足,教師職業倦怠等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引起全縣各級領導特別是教育工作中高度重視,否則“大別山下狀元縣”,商城引以為豪的教育名片將會逐步消失。

  (一)城區義務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城區住宅密集、人口密度大、學校占地狹小,學位不足、容納能力不足的問題嚴重,安全隱患突出。隨著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深化,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框架不斷拉大,在城區購房落戶的人口迅猛增長,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數量激增,而城市學校沒有相應地增加,特別是新建區域中小學校數量少,造成中小學學位嚴重不足,“擇校熱”、“大班額”等問題無法得到有效遏制。再加上推進學校建設過程中困難重重,部分教育規劃落空,教育用地被挪作他用,新建小區教育設施配套建設“應建未建”現象嚴重,城市學校建設欠賬越來越大,城區學校擁擠,班額嚴重超員。調研城區一小、三小、四小等小學,最大班額88人,最小61人;縣一中、思源中學最大班額78人,最小62人(教育部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標準班額不超過45人)。另外,只有一小、三小、思源中學有塑膠跑道、操場;以上調研學校雖然有操場,但生均活動面積嚴重不足。在一小調研,五六個班的幾百名學生擠在一塊不足200㎡的操場上體育課,學生活動受限,老師上課互相干擾。在四小調研,學校大門緊鄰濱河路交通要道,師生出行不便、也很不安全;作為一所老校、名校,家長、學生極其信賴,加劇“擇校熱”,每學年開學季,學生家長夜間開始排隊報名;學生幾乎沒有活動場地,體育課不能正常開展,體育器材堆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板房里;學校廁所只有26個蹲位(男女廁各13個),學生排隊上廁所,有的不得不上課請假入廁;學生較多,老師的辦公室改成教室,出現9個老師擠在一個不到20㎡的辦公室里辦公,辦公桌上作業本堆不下,不得不放在地上。義務教育資源總量嚴重不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與教育資源緊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農村義務教育基礎薄弱。農村義務教育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先天不足”,教育基礎仍較為薄弱,與城區中小學在辦學條件、教學質量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距。一是農村小學的硬件設施缺乏,辦學條件簡陋,尤其是教輔用房、儀器設備、網絡等缺乏。調研鄉鎮完全小學如:上石橋一小、回龍小學,觀廟一小、二小、三小、梅樓小學等都沒有運動場地,集鎮中心完小存在大班額、師生比不足、“六室”不全、學生營養午餐廚房不達標及管理困難等問題。以上石橋一小為例,在校生1301人,16個教學班,教職工45人(在編42人,自騁3人),占地面積3300㎡,建筑面積20xx㎡,最大班額95人,最少62人,有4個班級人數在90人以上,班均學生81人,師生比約1:29,全校老師在8間臨時搭建的活動板房辦公;觀廟鎮中心完小共有在校生約636人,班級14個(含3個幼兒班),教師25人,班均學生57人,師生比約1:25。教學點如:上石橋鎮余老營小學,觀廟鎮林灣小學、油坊小學、朱樓小學等,課堂教學普遍停留在“粉筆+黑板”階段。二是農村小學教學點整合不夠,校舍相對閑置,教育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由于我縣處深山區,交通不便,20xx年國家出臺“撤點并校”政策時,為滿足群眾需要,大部分村小都得以保留,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大,農村“空心村”越來越多,學生越來越少,原來的.村小現在都不足百人,大部分教學點低于50人(含幼兒園),最小的教學點只有5名學生。以觀廟鎮教學點為例,全鎮20個村,有5所完全小學,10所教學點,所有教學點均含幼兒園,學生均在50人以下。三是農村中學設施相對完善,“九室”基本齊全,但師生比嚴重不足,大班額現象普遍,學校無操場。上石橋一中2445人,教學用地實際40000㎡,缺口24000㎡;1500人住宿,現有2400㎡住宿面積,缺口2500㎡;教職工在編在崗121人,缺60人,平均班額突破70人,上石橋二中情況類似。觀廟中學更是因為場地狹小,由政府協調把原觀廟高中老校區劃歸觀廟初中,作為分校區使用,但一校兩區,管理不便,增加開支。四是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偏低,不適應農村教育發展需要。按照國家有關“撤點并校”政策調整,為滿足群眾需要,大部分村小都得以保留。因此,從各個鄉鎮教師總數來看,編制缺口并不是太大。但由于各個教學點國家嚴禁辦復試班,因此占用編制較多。因此每個鄉鎮初中、完全小學現行編制標準偏低,不能滿足正常教學需求。五是寄宿制學校建設滯后,導致學生就學距離過大,安全隱患增多,也加重了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由于寄宿制學校建設滯后,導致村教學點無法撤并,據調查造成這方面的原因并不是資金問題,而是學校建設征求十分困難,有的學校甚至還改建個大門、修個下水道,由于周圍群眾阻擾都無法進行。縣思源中學今年秋季招生因寄宿床位不夠,造成上千名家庭到校上訪事件。

  (三)師資配備不均衡。一是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不高。中青年教師主要集中在高中學校,中老年教師集中在初中、小學,尤其是農村教師(特別是教學點)老齡化問題嚴重,面臨青黃不接現象。以余老營小學、林灣小學、朱樓小學為例,三所小學共18名教師,8名教師即將退休,還有3名教師都在53歲以上,占總數的近61%。我縣農村小學在崗教師半數以上都是由以前的民辦教師轉錄,沒有接受過正規師范教育,年齡偏大、學歷層次低、知識老化嚴重,在推進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部分教師明顯跟不上課改新要求。二是學科結構性缺編,專業學科教師缺乏。在中小學,數學、語文等學科教師占大多數,而英語、音樂、體育、美術、心理健康和計算機等學科教師緊缺,大部分農村小學音樂、美術、體育、英語、計算機等專業教師遠遠不能滿足正常的教學需要,由于缺編嚴重,少數招錄的體音美等學科專任教師不得不改教語文、數學。三是城區學生增加,教職工編制少,農村教師隊伍不穩定。由于城區學生逐年增加,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城區學校每年向鄉鎮招錄優秀教師,導致農村教師特別是骨干教師流失嚴重。農村教師工作生活條件艱苦、經濟待遇不高,造成農村教師隊伍不穩、師資流失嚴重,部分優秀教師流向城市或者從辦學條件差、待遇低的學校流向辦學條件較好的學校。四是教師待遇偏低,性別結構不合理。由于教師待遇偏低,每年招錄教師時,男教師非常少(20xx年白塔集中學男教師項旭洋因工資低無法養家而辭教)。20xx年以來招教、特崗教師絕大部分都是女教師,雖然都分配到鄉下缺編學校任教,但是一有機會,都會通過考試或其他方式集中向城區或城區附近流動。特別是近兩年來,女教師集中休產假現象更是普遍(上石橋鎮回龍小學15個教師有6名女教師懷孕將要休假或已休假)。

  (四)教育項目征地難。以前建校因體制原因,沒有做好預留教學用地規劃,致現在教育項目用地困難,加上教育管理體制沒有理順,轄地鄉鎮黨委政府參與協調教育項目征地意愿不強、積極性不高。截至目前,教育扶貧項目已開工18個,只有8個如期完成,其余10個都是因為征地難導致工期拖延滯后(調研的上石橋中心完小、回龍小學,觀廟中學都面臨這樣的困難)。

  (五)教育管理體制不順,教師積極性難以調動。20xx年實施所有鄉鎮學校都歸教體局直管的政策以后,嚴重削弱屬地鄉鎮對教育的支持力度,而教體局因學校過多,事務繁雜,往往顧不過來,造成“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同一鄉鎮之間,缺乏有效的競爭管理機制,校際之間崗位不能流動,教師八小時以外工作量較大,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教師積極性難以調動,基礎教育質量呈下滑趨勢。觀廟鎮油坊小學、朱樓小學以前是鎮上規模較大的完全小學,因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下滑,滿足不了家長教育需求,學生隨家長進城務工或舉家搬遷流動一部分,還有一部分直接選擇掏借讀費或以更高的費用去臨近光山縣白雀鎮讀書,現在兩所學校(含幼兒班)共有48名學生,造成校舍大量閑置,平均一個班只有3—4人,老師教學沒激情,學生學習沒勁頭。

  (六)高中學校布局不均衡。城區只有一所高中,城區初中畢業生“就學難”。現在每年城區有初中畢業生近5000人,其中有近6.7%的學生因不愿去鄉下上高中而輟學,這部分學生年齡小、無技能,整天無所事事,成為家庭負擔、社會隱患,致使家長不滿,上訪、纏訪、鬧訪現象時有發生。農村高中過于分散,不利于教育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特別是教師資源嚴重匱乏,生源相對集中使大班額現象十分突出,教師工作量過大,精力透支,教學質量滑坡,尖子生培養力度不夠。以觀廟高中為例,學校在校生3600人(20軌制),按師生比缺一半教師,老師最多一周帶39節課;學校為改善辦學條件,欠下巨額債務;教師八小時以外工作量報酬不合理,積極性難以調動,招教難,招專業對口教師更難。新的高考制度文理不分科,一個年級會有20個學科班,規模小的學校難以應付,西南三鄉鎮三所高中應調整合并,縣高級中學太大,學生較多,精細化管理難度大。

  (七)學前教育師資匱乏,辦園難。當前我縣部分鄉鎮尚無中心幼兒園,即使有也因師資力量不足、規模小,滿足不了學生及家長的需求。大部分學齡前兒童都在本村小學附屬幼兒班就讀,小學因師資和經費問題,往往以極低工資聘請保教員,幼兒園成了“托兒所”,幼兒教師成了實際意義上的保姆。上石橋中心幼兒園是我縣目前鄉鎮中規模最大的一所公辦市一級幼兒園,占地面積5000㎡,建筑面積2600㎡,14個教學班,690人,班均近50人,教職工36名,在編教師僅10人,為提高辦園水平,幼兒園以遠高于其他村辦幼兒園教師的工資聘請學歷在高中以上的年輕女教師,但仍然難以控制園內教師的流動,每年開學,幼兒園都得投入大量精力招聘教師。隨著家長日托需求量的增大,面臨食堂、宿舍、保育員缺乏等諸多難題。

  (八)應對形勢變化明顯準備不足。一是應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準備不足。我縣中小學信息化建設嚴重滯后,很多農村中小學校、教學點還沒有接通寬帶網絡,尚不具備信息化的最基本條件,許多已建成的電腦寬帶常年不用,能熟練運用現代化、信息化條件進行教學的教師更加缺乏,城鄉基礎教育的“數學鴻溝”有進一步擴大加深的危險。二是應對城鎮化發展和全面“二孩”政策的準備不足。20xx年,我縣城鎮化率還很低的情況下,就已在城區、中心鎮區形成了相當嚴重的“大班額”現象(嚴重程度已在存在問題中表述),未來的城鎮化的發展,必然在縣城區、中心鎮區產生更大的教育需求。在目前教育資源已相當緊缺的情況下,城鎮化發展再疊加“全面二孩”政策產生新的教育需求,將遠遠超過目前縣城區、中心鎮區學校的實際承受能力,如果不迅速預留、規劃教育用地,加快縣城區、中心鎮區的學校建設,不僅現有“擇校熱”、“大班額”現象無法化解,甚至會更加嚴重。三是應對素質教育推行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準備不足。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廣,隨著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不斷推進,特別是已經開始試點的高考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全面實施,我縣基礎教育普遍存在的學生全面發展的困難和不足,將直接影響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直接影響廣大考生“大學夢”的順利實現。

  四、幾點建議

  (一)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認識教育事業的重要性,要站位全縣,成立全縣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縣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加快完善教育管理體制,糾正以縣為主的體制偏差,將中小學教育質量納入鄉鎮管理目標,實行“一票否決”著力改善高中教育優勢喪失,初中教育舉步維艱,小學教育相當落后的現狀。

  (三)合理調整學校布局。縣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要未雨綢繆,認真研究新高考制度變化,順應城鎮化大趨勢,對全縣各中小學的投入發展做進一步規劃安排,推進高中、中小學擴容提質堅持做到規劃先行,優化基礎教育與高中教育布局。加快推進縣城二高、鄉鎮中、小學、公立幼兒園建設。在高中建設上,可借鑒光山聯合辦學經驗,在二高未建成使用前的過渡期,利用現有的思朗高中建成商城高級中學分校。

  (四)科學預留教育用地。縣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要科學測算城區,鄉(鎮)中心區基礎教育規模需求,合理規劃高中、中小學、幼兒園的服務半徑,合理確定學校布點和規模,科學預留發展空間,遵循規定規劃編制標準,完善后的城區、鄉(鎮)中心區基礎教育布點規劃一經審定和通過,不得隨意變更,要堅持維護其權威性和嚴肅性。

  (五)改革創新教師補充機制。一是在編制審批上,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充分考慮教師隊伍的性別結構、年齡結構。建立教師增編的彈性機制,具體可由教育部門提出今后一段時間的增編補充計劃。二是在補充方式上,實行招聘與靈活評選相結合,充分考慮高校畢業生就業實際,根據教師編制計劃在大學生畢業前組織招聘,選拔優秀畢業生進入教師隊伍。三是在管理主體上,擴大教育部門自主權,每年由編制部門審批招聘指標,教育行政部門自主組織招聘。教育系統內部教師調整,在編制總額內缺編單位調入人員在征求當地黨委、政府同意的情況下,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辦理。

  (六)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真正提升教師的師德水平、專業素質。

  (七)提升學校管理水平,要認真分析,積極謀劃,加大力度解決資金、體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加快學校硬件、軟件設施建設。

  (八)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各相關部門要在職稱評定、加班費發放、周轉房建設、公租房配租、教學獎金發放等方面積極作為,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發展的濃厚氛圍。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15

  一、基本情況

  XX縣XX中心小學是一所農村完全小學。學校現有教學班27個,學生1266人。現有教師72人,其中女職工58人。學校現有校長一名,副校長一名,教導主任、政教主任、總務主任各一名,各類組織機構齊全,職責明確,五名班子成員分工協作,有序推進學校整體工作。學校成立了由教導處主管的教育教學工作小組,下設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四個教研組,主抓學校教學工作;成立了由政教處主管的德育工作小組,下設黨小組、團小組和少先大隊,主抓學校精神文明及校園文化建設,師生政治思想工作,學生家校聯系工作;成立了由總務處主管的總務后勤工作小組,下設法制安全、財務衛生、后勤服務、營養餐管理組,主抓學校安全、財務、后勤、衛生、維修、采購、營養餐供應等工作的管理及實施。

  二、學校管理現狀

  1.修訂完善各類制度,推進制度化管理。學校制定了校長、班子成員、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班主任、科任教師及其他專兼職人員工作職責,做到職責明確,分工清楚,銜接緊密,不留空擋,體現科學性、規范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激勵性;建立健全教職工學習、工作、生活制度,師生請銷假、教學常規管理、校本培訓、校本教研、集體備課、學生管理、財務管理、門衛管理等42項制度,完善學生思想品德評價、“和諧五星”創評、教職工綜合考核評價辦法等教育教學考核評價辦法,建立健全教代會、女工組等群團組織機構,充分發揮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堅持校務、政務、財務公開制度,實行民主管理,定期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妥善解決學校工作中的熱點、焦點問題,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實施精細化管理,促進“三風”轉變。學校以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不斷規范辦學行為,積極實施精細管理,全力推動教育改革,全面構建和諧校園。緊緊圍繞教育教學質量這一中心;突出素質教育和校園文化兩個重點;實施集體備課、課堂教學、師生評價三項改革;加強制度建設、隊伍建設、質量建設、校園文化和學生教育管理體系五項建設;深入開展課改實驗、校本研訓、師德師風教育、“五星”創評、“六園”創建、陽光體育六項活動。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實現了教職工思想觀念、教育理念、工作作風、教學方式和學生行為習慣、校園三風的根本轉變。

  3.細化隊伍管理,提升師德師能。(1)加強師德建設。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積極開展師德演講、“五星園丁”和師德標兵評選活動,嚴格落實師德百分制量化考核,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2)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學校通過在教職工中廣泛征求意見,認真修訂了教師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建立科學、合理、公正的教師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3)加強教師培養和培訓工作。采用“走出去學,請進來教,坐下來研”等多種方式積極開展教師培訓,結合繼續教育、“國培計劃”和網絡研修等培訓,積極開展 “六個一”活動,即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參與或主持一個課題研究,上一節優質課,在校報校刊發表一篇作品,寫一篇教學案例,每天進行一次自我反思。

  4. 細化辦學行為管理,提升學校規范化水平。學校嚴格規范辦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一師嚴格開齊開足上好課程。二是堅決執行規定作息時間。三是嚴格控制作業留量,科學設計作業內容,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四是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興趣小組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及各類文藝體育比賽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切實增強辦學的活力和吸引力。五是加強圖書借閱活動,把學生個體借閱和班級集體借閱結合起來,在教室內建立圖書角,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自覺讀書的好習慣,積極創建書香型、學習型校園。

  5.細化教學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按照新課改理念和要求修訂完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2)建立由校長主管,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具體負責,教導處具體實施的教學管理工作體制,形成“業務校長—教導主任—備課組長—教師”相互貫通的教學管理網絡。

  (3)加強教學常規檢查,采用隨機抽查和集中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堅持每天抽查一個班級、一門學科的作業、教案,每周找一名教師和一名學生談話,每月進行一次教案、作業檢查,每學期進行一次教案、作業展評,推行超前一周備課、教案簽字審批、“問題”回查及跟蹤督查制度。

  (4)落實校長帶頭上課、聽課、評課、說課、賽教制度。校長每期聽課不少于30節,班子成員不少于20節,一般教師不少于15節。實行推門聽課、隨機聽課,堅持有聽必評,有評必改和回聽、回查、回訪制度。實行“2+2+2”評課模式,即每節課至少提出兩個優點、兩個不足和兩條建議。

  (5)嚴把“五個”關口, 落實“五字”要求。一是嚴把集體備課關,突出一個“細”字;二是嚴把課堂教學關,突出一個“新”字;三是嚴把作業關,突出一個“精”字;四是嚴把輔導關,突出一個“實”字;五要嚴把測試關,突出一個“效”字。

  (6)加強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各學科教研組堅持每周召開一次教研組會,組織教師開展集體備課、課標學習、專題研討及學術沙龍活動,全面推行“集體+個人”雙色筆備課法,確立了“研課、備課、上課、說課、改課”五環節備課模式。堅持開展教學基本功大比武、優質課、優秀案例、教研論文評選等系列活動。

  6. 細化評價管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1)建立科學的學生評價機制。改變單純以考試為手段、以分數為標準的學生評價方式,實行多元評價,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做好綜合素質評價

  (2)積極開展“和諧五星”創評活動,制定“五星學生”評選辦法和評選細則,把“五星學生”評選作為學生評價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長期堅持。

  (3)利用每周升國旗儀式、校園廣播、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媒介,通過開展主題演講、德育講座、重大節日慶典、“孝敬父母月”“文明禮貌月”“雷鋒在我心中”“感恩勵志教育”等德育教育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想信念、公民意識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增強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堅持課程育人,把德育教育滲透于各門功課的.教學之中,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方面;堅持家校聯系制度,定期進行家訪、召開家長會(期中、期末各1次),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立體育人網絡。

  (5)開展主題班會,落實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建立班紀班規和操行評分細則,狠抓行為養成教育,持之以恒的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培養良好的衛生、飲食、行為和學習習慣。利用品德社會課、法制講座、板報宣傳等形式,加強法制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6)通過開展安全知識問答、講座、競賽,安全消防疏散演練等活動,加強安全教育;逐級簽訂各類安全責任書,堅持每天的教師值日、領導值班制度,做好課間教師的巡視、路隊護送和領導巡查工作,建立學校安全工作預案和特殊學生健康檔案,把學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7)加強體育藝術教育。堅決落實“陽光體育”,開展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每天1小時的課外活動時間。積極舉辦各類專項體育比賽,每學年召開一次運動會,設立競技運動和趣味運動項目,使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學校體育隊堅持經常訓練,在全縣中小學生運動會、崆峒武術比賽等活動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三、困難和問題

  1.學校管理人員數量不足,精細化管理落實不力。學校現有27個班,1266名學生,僅有5名縣教育局任命的班子成員,其中,副校長郭XX、教導主任李XX、政教主任張XX還擔任基礎課教學工作,學校事務性工作千頭萬緒,對學校管理工作分身乏術,一些教育教學檢查、評價工作交由學校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等中層管理人員去做,但是這些中層管理人員普遍老好人思想嚴重,怕惹人,不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長期以往,使一些消極怠工、溜號鉆空的教師有了可趁之機,工作落實不力。

  2.學校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足。長期以來,由于班子成員數量少,工作壓力大,加之XX中心小學地理位置優越,是上級各類檢查必經之地,班子成員周末、節假日經常加班加點,比其他老師多付出了很多。但是,根據現行的激勵機制,班子成員多做的工作幾乎沒有任何回報。一個班子成員的工作量是一個班主任工作量的幾倍,班主任每月有班主任津貼,在職稱評定、崗位晉升的時候還予以加分,而班子成員既沒有任何津貼補貼,又沒有加分,只能是任勞任怨的奉獻,導致學校班子成員面對學校管理工作缺乏積極性,不能主動的思考謀劃工作。

  3.教師缺乏奉獻精神,思想功利化。老師普遍認為自己就是教書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是自己的份內事,其他都是份外事。對自己有益的事愿意做,對自己無益的事想法設法逃避。多數老師不愿當班主任,不愿承擔其他兼職工作,遇到迎接檢查的勞動、打掃衛生、檔案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上級安排的精準扶貧摸底、掃盲工作等,都是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學校把這些工作分配給老師,老師就一百個不情愿,然后消極怠工,蒙混過關,隨便弄個東西交給班子成員,學校也沒有專職人員去做這些事情,最終還得班子成員一一審查修改,比班子成員自己做還費力。對班子成員而言,所有的事情都是份內的事,安排給你的你就要負責到底,老師干的事情你要干,老師不干的事你也得干,24小時隨叫隨到,隨時待命。班子成員有苦無處訴,老師還會說,誰叫你是班子成員呢?你干得多就活該。

  4.學校管理人員思想觀念落后,實施素質教育措施不力。 受社會大環境、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評價指揮棒和學校安全嚴峻形勢的影響,學校管理人員普遍認為在學校管理中安全第一,成績第二,把握了這個前提,凡是有安全風險的活動即使對學生再好也可以不開展,凡是對提高學生成績無益的事情能省則省,導致重智育輕德育、重結果輕過程、重成績輕能力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依然不能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只教書,不育人,忽視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知法不守法,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依然存在。

  5.家長教育觀念落后,掣肘學校教育。農村學生家長普遍文化素質偏低,對學校教育不僅不能助力,有時候還會起反作用。一是家長對孩子溺愛、嬌慣,不注重良好行為習慣培養,部分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行為習慣差。有的學生直到三年級,穿衣、整理學習用具還要家長協助完成,離開了家長,上課時一會兒找不見尺子,一會兒丟了筆;學校里老師教育學生不能隨手扔垃圾,見到垃圾要主動撿拾,走出校門,接學生回家的家長在校門口、公路上隨地吐痰,扔垃圾,讓學校教育的成果瞬間化為泡影;二是部分家長不懂教育,不會教育孩子。有很多家長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內心又覺得對孩子有虧欠,于是想通過金錢彌補,學校有60%的學生每天有5角到1元的零花錢,學生用這些錢在校外的小商店里買麻辣片等各種小零食、小玩具,盡管老師一再教育學生那些是三無食品、垃圾食品,但是屢教不改。有的學生長期已形成了上學前買小零食的習慣,如果家長不給零花錢,就以不上學相威脅,家長的溺愛造就的壞習慣讓家長也束手無策。有的家長長期對孩子的事情包辦代替,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作遲緩,跟不上大多數學生。三是有的家長把教育責任完全推給老師,見到老師就說:“他老師,你要把我娃抓緊哩。”但是家長自己,對孩子的表現不聞不問,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不生病,作為家長的責任就盡到了,甚至有的家長認為老師教育學生,是怕學生不好好學習,影響自己的教學成績,工資獎金。總之,家長的不作為或反作用,給學校教育造成很大困擾,我們老師深切體會到:家長是需要教育的。

  四、學校對貫徹《標準》的理解和認識。

  《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是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彰顯“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為規范辦學指明了方向,因此,學校要根據《標準》,不斷加強學校的規章制度建設,通過學校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和教育,不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上,以往我們學校在許多方面的做法是與《標準》相契合的,但要達到《標準》要求,在現行的實際教學工作中還存著一定的缺失、問題、困惑和難度,例如我校音體美專業教師缺乏,近年來各級組織關心支持教育,為我校配備了充足的音體美器材,但由于缺乏專業教師,這些器材的利用率不高。再如在“培養學生生活本領”方面,由于我校地處農村,學生在家中參與種植養殖等活動的機會非常多,因此學校為學生安排的勞動實踐機會較少,今后在這些方面要多做工作,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

  總之,貫徹落實《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對于促進學校和諧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意義深遠,我們將深入學習《標準》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實施細則,通過提高學校管理水平,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調研報告05-22

印刷調研報告04-21

網店調研報告03-08

行業調研報告03-09

調研報告模板03-10

飲品調研報告03-17

小學調研報告02-24

社區調研報告03-12

采購調研報告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