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讀書心得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名著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1
愛是什么?是感恩,包容,奉獻,愛有什么?有師生之愛,父母對孩子的愛,同學之愛,對祖國的愛,我就是讀了這樣一本書——《愛的教育》。
這本書充滿了正能量,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極富同情心,淳樸,喜歡助人的少年;甘倫是一個正義少年,使我對他非常敬佩,番來可希那替父著想的孝行令我感動……
最使我佩服的,是那格身殘志堅的意志,他雖身有殘疾,但他迎難而上,絕不退縮,勇于挑戰,堅持完成體育項目,得到了同學們的掌聲,這使我想到了張海迪,高位截癱,卻克服各種困難,自學成才,精通多種語言,還寫了許多書,成為了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作為健全人,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書中的精神講話又讓我熱血沸騰——一個貧窮的少年,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寧愿挨餓,也不愿意接受污辱他國家的人給他的錢,還有為了國家戰爭勝利而犧牲的少年,讀后感.為了收回領地而負傷的鼓手等等。我又想到了劉胡蘭,她小小年紀,懷著一顆愛國之心,寧死不屈,最后慘遭敵人殺害。他們都是愛國的好少年,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我認為,努力學習,長大后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就是熱愛祖國。
書中還寫到了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同學朋友之間的.互幫互助,還有對祖國的神圣的愛,無不流溢于紙上,動人心魄。
這部書細膩生動的刻畫了各種高貴品質——愛國,善良,俠義,英勇,寬大,無私,令人深受感動。
讀完了這本書,我更理解了老師對我們的嚴厲,父母對我們的支持,我們應該感恩父母和老師,以勤奮刻苦的學習回報他們,如果同學之間多一份寬容,少一份爭吵,我們的教室就會充滿和諧和歡樂。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2
假日里,每逢和煦的陽光溫暖的環繞,和心愛的書兒有個約定,浸透愛的海洋中,感動一縷一縷襲來,似芳香撲鼻、似甘酒純露。《愛的教育》此書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孩子的眼光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們所接受。作者以日記的方式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敘各種情感,同為教師,我為之欽佩、為之憧憬的是師生之間濃濃的情愫。童真、善良和那般閃著母性的力量讓我為之震撼!
20xx年,新教師開學典禮,我深刻記得教育局領導說過,教師分為教書匠和教育者。第一年的我,不折不扣是一名教書匠,我以教書匠的身份穿行于整個校園之間,拿著比較可觀的收入,做著自認為比較艱苦也不討家長喜歡又十分嚴峻的活。我每天早晨只是牢記著自己的職責要“禮貌待人”,然后親切地和每位孩子、家長問好。我只是看管好孩子的安全飲食、安全午睡。陪著孩子們玩,陪著孩子們鬧,然后又滿懷“這一天,總算是安全的”,這樣的念頭把孩子交到家長手里。
當我曾經有一段時間里面對班級里面常規差的孩子,我開始恐慌了,一開始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曾聽我,所以每堂課之前我總是先來一個下馬威,警告所有的人:誰要是亂講話,我就不帶他出去玩。誰要是不舉手發言,我讓他下課繼續回答問題。誰要是上課做小動作,我就讓他不用吃點心。誰要是欺負小朋友,我就讓他類似與這樣的警告還有很多很多,但是我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們有的依舊我行我素,下課頂多被我那幾個下馬威制伏一會兒,可是這樣的時間總是短暫的,我不會過于嚴厲;對于個別的孩子上課的確戰戰兢兢了,很拘謹,可是很顯然由于思緒過于緊繃,思維自然也遲鈍了這些麻煩事兒讓我很無助,面對剛出社會一切都很忐忑的自己,內心是很迷茫的,沒有方向感的。但是前方似乎讓我看到了希望,也讓我久久感動。面對同事之間親如家人,一口一個“姐姐”,一個“妹妹”,讓我覺得自己和他們的心其實貼得很近。在很多時候,這些姐妹會告訴我怎么去適應這個新環境、如何有效去管理好班級的.常規,以及我可以做些什么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些同事之愛,伴著我開始有了些許思考。第二年的我,有幸參加園領導給予的班主任培訓機會,仿佛是工作時一種精神上的洗禮。慢慢地,我不再那么浮躁,慢慢靜下心來,經常在晚上又一次的修改自己的文案
—2—工作,在文字、照片間,似乎多了一種力量。我也在回憶一個同為教師朋友的話,“保證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里,讓他們是快樂的”。這句話讓我沉思,也讓我思考到更多,為什么常規差?為什么孩子不聽勸?為什么孩子回答不出問題來?為什么孩子喜歡欺負同伴?答案歸根究底在于我,我沒有給他們帶來快樂,我沒有站在一個同齡人的眼光去看待他,假如我是一個六歲的孩子,那么我的思維就和那些孩子是一樣的,我沒有理由挑剔他們調皮、任性、不會講故事、不會畫畫、愛打人。因為這時候的我正是他,學會換位思考,當童心觸碰童心,孩子就會是孩子,不帶束縛,也會成長,更會快樂。
曾經有一次謝昊(一個腿部患有疾病,需要靠穿鞋套支撐才能走路的孩子),問我可不可以像其他孩子那樣不穿鞋套時,我的心很痛。面對孩子天真無邪的眼睛和面孔,我不忍心告訴他:“你永遠不可能脫掉鞋套走路了”類似于這樣的話,我只是安慰他長大了腳就會好了。心疼之于,午睡醒后我偶爾會給他滿是被鞋套擠壓的繭子腳按摩一下,等需要小便了我會輕輕抱起他去廁所,總是想盡自己的能力給他更多一點呵護。每一天,我都感動于每個清晨,這個孩子給我的一個大大的擁抱,讓我看到一個開朗樂觀的他,很感動。
當培訓期間面對幾天沒見的孩子們時,突然間孩子們的一句句“老師,你去哪里了”、“老師。我想你了”;當每天有一群孩子爭先恐后,習慣性地想坐在上課離我最近的地方;當每天總有一個孩子習慣性地貼在我懷里說:“老師,我愛你,你辛苦了。”原來愛已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動中悄悄走來,孩子們愛我,我愛孩子們。
讀罷《愛的教育》中零星的幾個篇幅,書中的老師,擁有著一個母性光輝的力量,我發現我還做得遠遠不夠,從此一個有關于“絕非教書匠,而做教育者”和“愛的自愿使命”在我心中燃起。
現在的我懂了,老師應當是呵護孩子的母親,無論犯了多大錯誤都會原諒孩子的母親、甘愿為孩子操脆心的母親!雖然離這樣的偉大還很遙遠,但是我會以這樣的念想時時鞭笞自己!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3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這本書中,強調了生活教育理論體系和生活教育,《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讀后感。
陶行知給生活教育下的定義是:“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生活教育的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
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原理之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認為,“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教育;不了解社會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他提倡“社會即學校”,就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墻”,沖破鳥籠式的學校束縛,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學校中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中去,讀后感《《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讀后感》。
原理之三:“教學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釋,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學,怎么學就怎么教。”
生活教育教學生做人,提倡的是平民教育,普及教育;
生活教育把智識與品行,思想與行為,課內與課外,做人做事與讀書相聯系;
生活教育重在運用、發明、創造,提倡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
生活教育要求把整個的社會當作學校;
生活教育主張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的生活為中心;
生活教育提倡的是開放、發展、創造的教育……
讀這本書,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難發現,盡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盡管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推進了那么多年,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離陶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還差的很遠!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4
《愛的教育》是一本小說,堪稱巨著,原名為《心》。這部作品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創作。閱讀此書讓我清晰地認識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愛。
這本作品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故事。故事記錄了他在一年中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祖國、父母、師長和朋友真摯的熱愛,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故事中孩子們展現出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極力贊揚的地方。故事還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后面以第二人稱呈現了他們傾注心血的教育篇章。這本書通過愛塑造人物,引導我們永遠保持勇于進取、善良和真誠的心靈。
在閱讀《愛的教育》的過程中,我常常被書中那些平凡人物所做的平凡事跡所感動。這些故事如《瓦多帕的小愛國者》、《英雄的少年鼓手》以及《小石匠》等,都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情感。在這些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努力營造一個極其良好的環境,并且培養著兒童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深熱愛之情。
我特別喜歡故事《小抄寫員》,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主要講述了小學生朱利奧每晚偷偷幫父親抄寫郵簽的故事。盡管語言簡單樸實,敘述平實,但朱利奧的懂事和孝順深深地打動了我。朱利奧來自一個貧困家庭,父親的收入微薄,為了補貼家用,他在鐵路上工作的同時還給人當抄寫員掙錢。每晚,他都必須熬夜用規范的字體抄寫幾百份郵簽。朱利奧看在眼里,十分心急。每晚看見父親上床后,他就悄悄進入工作間,模仿父親的筆跡開始抄寫。然而,父親卻一直沒有察覺到這個事實。然而,由于長時間的勞累和缺乏睡眠,朱利奧的成績開始下滑。父親感到非常生氣,但朱利奧沒有向他坦白真相。最終的一天,朱利奧在抄寫時不小心碰落了一本書,驚醒了父親。父親頓悟了一切,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憐愛和懊悔,他抱住朱利奧的頭嗚咽起來。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令人欽佩的精神!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為了幫助家里掙錢,減輕父親的負擔。面對父親的責罵,他多少次想要說出真相,但卻沒有。即使父親責罵他,他也沒有絲毫的怨言。這是多么珍貴難得的品質啊!如果換做是我,肯定無法忍受,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的努力和懂事卻換來了責罵,那會是多么委屈啊!誰會希望自己深愛的父親因為沒有根據的“罪名”而討厭自己呢?朱利奧的沉默和理解實在讓我感動不已!
“愛”這個詞常常掛在我們每個人的`嘴邊,然而有時候我們會忽略周圍的愛:父母無微不至地關懷著子女、老師耐心引導著學生、朋友們相互支持與安慰……往往我們視之為理所當然,并沒有仔細體會。然而,如果我們真正感受其中的情意,我們將會意識到人生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有時候,當我們面對挫折時,往往會抱怨命運不公,好像所有人都在阻礙我們一樣;甚至埋怨沒有人關愛自己,有些人甚至選擇悲觀絕望,以自殺來表達他們的抗議,這實在是非常令人心痛和遺憾。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體會到那種非常平凡的愛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會毫不吝嗇地把你的愛心給予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于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5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最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評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教育開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實踐,行知合一的師德風范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不愧為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萬世師表”。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內含十分明確,即大眾教育——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先生這一至理格言,這是我們“教書育人”的永恒主題。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生獻身人民教育事業,尋求探索中國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動寫照。他認為教師應“發前人所未發,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師做一個學生思想和求知的引路人,不做一個教書匠。
“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秉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這是陶行知先生作的《自勉并勉同志》詩。他自己的'一生正是不斷追求真理,學做真人的典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與實踐,為我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學習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豐富的教育遺產,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成為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種者,人類文明的傳遞者。面對教育的改革,新課程、新理念,每一個教育人都應該冷靜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我們的辦學行為。負責地對每一個孩子的一生負責,為孩子的成長、為孩子的發展,認真履行教師的職責。
一、實施愛的教育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愛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一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愛的教育中,培養學生愛的情感,用愛的情感幫助學生塑造人格。如開展“我與父母通信”活動,使學生們感受父母的愛,從而培養學生愛父母、愛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礎,善良的心和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操也是創新智慧的心理基礎。
二、實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內涵十分深廣,而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他的生活教育從內容上看是動態的,隨環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變化而變化。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學,就怎么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
三、實踐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實現。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為此,今后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求真求實求創造的教育理念,成為敬業愛崗、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創新務實的教師,為培養學生成為“真人”,并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寶貴的經驗和財富,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和發展的永恒的課題,是創造型教師及專業發展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6
“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教育脫離生活實際。
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即教育論述的如此完美,高度如此之高,讓人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也感嘆陶老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在學習新課標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話,是預見?還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在學習中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
1、生活化的教育內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要貼切小學生的實際需要,適合小學生實際發展的,才是有教育價值的內容。
2、生活化的教育環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教育,創設生活化的環境更易于小學生理解和接受。
3、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于開啟小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
這些方面,家長更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做到言傳身教。
一次我帶一部分學生去爬山,我注意觀察他們的各自表現,發現孩子對“困難”表現出不一樣的情景:有的馬上請老師求助,有的表現不耐煩,也有的'在失敗、嘗試中反復繼續著……我想這不只是一次活動,從活動中,我們更看到了孩子處理問題的情緒和方法,因此圍繞這次活動,我組織了“遇到困難了,怎么辦?”的討論,通過談話,讓學生不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攀爬經驗。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形式上的活動,應該透過表面的活動,更有效的幫助孩子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健全他們的性格和個性品質。
我真正體會到陶老生活即教育的偉大意義!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7
《愛的教育》12月介紹了沃提尼、卡羅菲、女老師等幾位性格有特點的同學和老師。
在介紹卡羅菲時先寫出了對他的精明,吝嗇和貪財的不好印象,然后有寫到卡羅菲用水球無意中砸向一位老人時,他勇敢的承認了錯誤,并去看望受傷的老人,主動將自己最珍愛的東西送給老人,從這些事件中表現出了他慷慨、善良的一面,讓人看到這個人物的形象豐滿。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卡羅菲這樣的人,雖然有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性格不同,但是在關鍵的時刻都展示出人性的溫暖與善良。我聽媽媽說過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就有很多感人的事跡,有一個二年級的.小男孩在地震發生后自己又幫助好多同學逃出廢墟,特別令人感動。
在感恩這篇日記中,我感受到了老師的不容易,老師也有可能發生情緒急躁的時候,懂得了“老師”是最尊敬、最崇高、最親切的稱呼,因為他們將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培育孩子們的心靈,開啟孩子們的智慧!
在這個月中的故事處處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與善良,深受感動。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8
《愛的教育》原名《庫奧累》,是亞米契斯對少年兒童們深摯愛心的結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作者亞米契斯(1846—1917)是意大利作家,先后發表的作品有《倫敦》、《西班牙》、《波蘭》、《君士坦丁堡》等游記,流傳甚廣。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小學生安利柯利用記日記的形式,記述了一個學生時代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的狀況。本書沒有任何虛偽的說教,沒有騙人的宗教式宣傳,也沒有任何的豪言壯語或標語口號,使人真實的感受到人間親情。安利柯以高尚的愛心,把情感聯系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人生畫卷。這說明,我們之間是需要多么互相關心、互相理解和互相幫助呀!
這本書沒有虛偽的說教,沒有騙人的宗教式宣傳,也沒有任何豪言壯語或標語口號。它是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人類多么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
作者精心構思了一系列感人的情節,把希望感染讀者的美好感情和思想送進他們的心靈: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敬重和終生不忘、對周圍人的愛、對同學的關心、對窮苦人的同情、對殘疾人的尊重和幫助、對祖國的熱愛和對英雄的敬仰。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9
前幾個星期,我擠出時間,讀完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終于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現實中,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癥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 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
20xx.12.5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10
快樂的寒假里,媽媽給我買了好多課外書,每本書都有著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道理。但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還是意大利的埃·德·阿米琪斯的《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是一本兒童小說,它是通過日記的形式,從一個四年級小學生的角度,講述了一個個平凡人之間發生的一個個平凡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善良與純潔。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由一個個小故事組成的,其中,我們已經學過《卡羅納》這篇文章了,另一篇令我感動的故事是《不幸事件》,里面講的是一個三年級小學生羅伯弟在車輪下冒險救人,而自己的腳卻被軋斷的故事。小小的羅伯弟讓我的心深深地震撼了,在危急的.關頭挺身而出,不顧自己的安危去救助別人,他的精神多么地令人敬佩啊!他小小的身體里面包藏著一顆多么偉大而美麗的心靈!那是因為他心中有愛!
愛,就像一把鑰匙,能打開人們的心扉;愛,就像一盞明燈,能照亮前進的道路;愛,就像一團火,能溫暖人們的心靈。人間有愛,就有了一切!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11
暑假期間,我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選集。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贊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復錘煉,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讀完全書后,我對蘇霍姆林斯基談到的這幾方面內容深有體會:
一、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
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從教,并取得了如此偉大的成就得益于他的啟蒙教師安娜·薩莫伊洛英娜。這位女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孩子們親密的伙伴。她講課時學生們都有濃厚的興趣,所教的知識常被學生銘刻在記憶之中。她常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學生思考許多問題,學習了不少東西,明白了許多道理……這使幼小的蘇霍姆林斯基不僅愛上了書本,愛上了同伴,愛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這位老師。他向往著自己的知識能同老師一樣淵博,向往能象老師一樣。從這時起,蘇霍姆林斯基逐步樹立了從事教師這一神圣職業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學校畢業時,他毅然決定報考師范院校,后來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個普通的教師成長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健康成長直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學生的影響、發展作用極大。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對他們的教育做到“愛心、耐心、恒心”,直到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為止。
二、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
蘇霍姆林斯基在《寄語后來人》一文中,對后輩的教育同行們寄予了無限厚望,他把自己對教育未來的期望整理成八條教育遺囑,對影響學生發展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細致地囑咐。其中有一條,蘇霍姆林斯基特別講到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他說,要當作最寶貴的珍寶一般,保護兒童的信賴這朵最嬌柔的鮮花。它是很容易折損,憔悴和被不信賴的毒汁毒死的。作為一名教師,很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學生的家長,也極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盡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三、反思造就了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實踐中也曾有過這樣的`失誤。那時,他剛參加工作,一個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于過分活潑、頑皮,在一次玩耍中無意把教室里放著的一盆全班十分珍愛的玫瑰花給碰斷了。對此,蘇霍姆林斯基大聲斥責了這個學生,并竭力使這個闖禍的孩子觸及靈魂,吸取教訓。事后班上孩子們又拿來了三盆這樣的花,蘇霍姆林斯基讓孩子們用心輪留看護,唯獨斯捷帕沒有獲準參加這項集體活動。不久這個學生變得話少了,也不那么淘氣了。年輕的蘇霍姆林斯基當時想,這倒也好,說明自己的申斥對這個學生起了作用。可是不愉快的事件在他斥責這位學生的幾周之后的一天發生了。這天放學后,蘇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還留在教室里,斯捷帕也在這里,他準備把作業做完回家。當發現教室里只有老師和他倆人時,斯捷帕便覺得很窘,急忙準備回家。蘇霍姆林斯基沒有注意到這種情況,無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采花。這時斯捷帕表情迅速變化,先苦笑了一下;接著眼淚直滾了下來,隨后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跑著回家了…… 這件事對蘇霍姆林斯基觸動很大。此時,他才明白了,這孩子對于責罰,心里是多么難受。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覺地對孩子的一種疏遠,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為孩子弄斷花枝是無意的,而且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后悔,愿意做些好事來補償自己的過失,而自己卻粗暴地拒絕了他這種意愿。對這種真誠的、兒童般的懊悔,報之于發泄怒氣的教育影響,這無疑是對孩子的當頭一棒。
此后,蘇霍姆林斯基吸取了這一教訓,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責罰。通常,他對由于無知而做出不良行為后果的兒童,采取寬恕態度。他認為,寬恕能觸及學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自己,造就自己,完善自己。這正是做教師的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讓反思成為教師成長中的好習慣。
讀了這本書后,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12
學習是為了借鑒。“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最少的時間讀到更多的好書,特別是一些教育經典名著,進而提升自己的思想理論水平,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充實自我人生……這本書給了最好的答案。
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教師讀此一書,等于讀了一本教育學與心理學合編的著作。
書中有一句經典話,值得學習提倡:“研讀教育名著,做學者型教師。”了解教育史上的巨人是誰,他的肩膀在哪里,本書通過對教育經典名著的.精概與引讀,旨在讓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最大的收獲,在有限的時間了解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讓我們的教師更有文化和教育涵養,更加理性的思考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問題,通過“讀、議、省、寫、用”,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不斷的前進。
讀到馬卡連柯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教育詩》時,他說:教育是像詩一樣美好的科學,尤其是教育新人的過程更如同詩歌創作一樣,其間充滿著艱難困苦的探索,同時也極富浪漫傳奇的色彩。他在書中敘述了教養院的流浪兒童,從不遵守紀律的一群烏合之眾,在一種新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指導下,改造成為社會新人的故事,其文筆嫻熟而幽默,敘述充滿激情,更由于在創作中表達出的深刻的人道主義精神,使本書影響深遠。
引用陶行知一句話:“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生活實踐中,通過不間斷地學習和研究,不斷地完善和提高個人的修養和能力。以此相應具備以下品質: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熱愛、相信、關心和了解孩子,教師教育才能的基礎上,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個兒童,對人的由衷關懷是與教育才能血肉相連的;熱愛科學,有淵博的學科知識;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掌握把熱忱與智慧結合起來的藝術;有高度的語言修養;擅長某項勞動技能或有某些特殊愛好;保持著一顆童心,等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記住你的管教的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別人來管理的人。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
愿每個孩子都成為一個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13
最近剛剛讀完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全書》,讀完之后感覺受益匪淺。書中有句名言:對于孩子的教育,如果學校好比是白天,那么家庭就是夜晚。不要忘記,夜晚會發生很多看不見的變化。細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種子總是在夜晚發芽,人總是在夜晚長高啊!一句話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此書既適合教師讀,也適合家長讀。
本書作者赫伯特.斯賓塞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學家,斯賓塞的快樂教育的理論是: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任何東西都比較容易;相反,如果處于情緒低落、精神緊張的狀態,他的信心會減弱,而教育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斯賓塞認為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成為快樂的人。讀完全書我才真正領悟到:真正的“快樂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觀念。快樂應該是學習的真諦,是人生的真諦。斯賓塞認為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應該是快樂的,猶如一根又小又細的蘆葦管,假如從這一端送進去的是苦澀的汁,那么,在另一頭流出來的絕不會是甘甜的汁。本書圍繞快樂教育,詳細闡述了一些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觀念:
(1)關于分數。斯賓塞非常不贊成家長們用分數來評價孩子。斯賓塞建議不要太看重孩子的考試分數,要更多關注孩子的思維能力、學習方法,盡量留住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曾有一份對城市兒童生活與消費狀況的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兒童參加興趣班或培訓班。學習的重要性無容質疑,但過分強調,也許結果會適得其反。調查結果顯示,在影響孩子快樂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學習壓力大,所占比例為53.2%,另外,有24.4%認為是升學壓力大,有23.4%認為是父母期望值高,在所有影響孩子快樂的原因中,分別處于第三和第五。家長們應該好好反思自己的行為,把分數看淡些,不要用分數去判斷一個孩子的優劣,也不要以此為榮辱。
(2)關于與孩子的溝通。斯賓塞認為:“愛,真的需要說出來。美好的情感當你說出來時,也會喚起別人同樣美好的情感。”中國的父母更是不會表達愛,很少父母會對孩子說:“我們愛你”,也很少給孩子一個吻,一個擁抱,而這些都是孩子很缺失的。不會表達愛,很多父母跟孩子的關系很緊張,難以溝通。斯賓塞發明的12張紙牌,通過和孩子輪流抽簽的游戲,讓孩子回答:講一講你最不快樂的事情;講一講你覺得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評價一個你周圍的人;你對自己有什么不滿意的;哪件事你努力了,但成效不大等12個問題,伴隨這12個問題,家長走進了孩子的內心世界,成為了他們的朋友。我想,如果家長都能跟孩子成為朋友,家長跟孩子就能很好的溝通了。
(3)關于父母的教育態度。斯賓塞認為:“孩子有時就是大人的一面鏡子,他們可以照出你內心的所有。你暴躁,他也暴躁,你愉悅,他也愉悅……。你期望孩子如何,你自己就先當如何。這應當是教育的第一要務。”斯賓塞給父母們提出了一些快樂教育的建議:當自己情緒很糟糕時,不要教育兒童;當兒童情緒低落時,不要開始教育或強迫他學習;在家庭教育中努力營造鼓勵孩子的快樂氛圍;努力做一個樂觀的人等。
本書還有關于學習,關于父母的培養觀點的很多詳細的闡述和建議,都值得細細品讀。斯賓塞曾說過:“教育是一項充滿快樂而漫長的事業,需要一點耐心和同情心”。但凡成功的父母,都有一個特點:耐心用心。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賞識和鼓勵,老師、家長和同伴們的一個微笑、一句鼓勵會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動力,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14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帶著這個思考,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的教育》采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建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說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后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于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歡迎,可以說超過了任何一種《教育學》或《教育概論》有夏先生的推崇當然是個原因,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有許多教師要求沖破封建主義的束縛,而這部小說給他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讓他們仿效的模型。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游,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干沉重的活兒;那么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么,我認為這就是對于國家的崇高的愛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特別是遠離我們這些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于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15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的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是一個多么美好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而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讓我想到了教育中的愛。
一、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
讀了《愛的教育》,我對師愛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書中說:師愛是一種依戀的心情,是一種奉獻精神,是一種極端負責的態度,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愛心能架起師生關系的橋梁;愛心能春風化雨,澆灌每個莘莘學子;愛心能熏陶、震撼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養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質,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愛是陽光雨露,澆灌花朵禾苗。對學生的愛既要像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又要對一些缺少愛的同學有所傾斜。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也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愛”只一個字,但做起來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三、愛是高尚師德的體現。教師要用愛,點燃孩子心中的燈。這讓我想到了《愛的教育》這部書中的一個令我感動的小故事:安利柯的'同班同學柯禮智每天早上5點鐘便要起床幫助他的父親劈柴運柴一直忙到7點后上學。因此柯禮智在課堂上有時不知不覺地就睡著了,而他的老師并沒有像我們日常教學中經常有的情形——暴跳如雷,狠狠地批評學生——而是很寬容地對待學生上課睡覺這件事。睡覺的孩子醒了,感到十分抱歉,而這位老師充滿愛心地說“我知道你睡覺的原因不是偷懶,而是你太疲倦了”。原來這位老師已經通過同學了解到了孩子睡覺背后的故事。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但是還是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愛的教育》這本書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名著愛的教育讀書心得04-03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03-12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05-17
名著愛的教育讀后感04-18
教育名著讀后感(通用38篇)10-03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后感04-17
讀《陶行知教育名著》的心得體會12-29
名著《愛的教育》讀后感(通用20篇)01-21
名著讀書心得體會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