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影響力》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影響力》讀后感1
《影響力的本質》帶給了我們巨大的信心和力量,甚至影響了我們的行為和生活態度。這本書使我對生活的態度有了改變,對人和事有了更深的看法和理解,為人處世的技巧;讓別人喜歡你的六種方法;讓別人贊同你的十二種方法;改變人而不引起反感的九種方法,等等。這些可以使自己能夠更快的成熟,更快的適應和融入社會。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都是一帆風順,卡耐基遭受的一生也遭遇了不少的挫折,小時候生活充滿辛酸和貧苦,家中因為洪水而沒了豐收不得不遷移,母親過世的打擊,失戀的痛苦,貧困受到嘲笑的自卑……但是他并沒有向挫折低頭,也正是他頑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使他的人生出現了轉機。
自己的童年與他相比才知道什么叫幸運,可自己卻不知道珍惜。常想我們也要創業,要有好的環境要有足夠多的資金,要有良好的機遇,這些完美的景遇想必不會出現。卡耐基主動開辦演講培訓班是種對事業的.熱愛,并沒有純碎為來賺錢更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人能夠通過演講培訓后擁有更好的發展優勢。演講培訓不斷擴展后遭到諸多非難,人們的批評和懷疑沒有阻止卡耐基前進的步伐,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甚至引起了總統的關注。
不管你是個怎樣偉大的人,你真正的生活都離不開朋友的支持,成功的背后是許多的辛酸痛楚的總結。卡耐基有三個摯友幫助他支持他令他的事業達到了頂峰,他的命運和林肯極為相似,所以他寫了一本關于林肯一生的書籍。林肯是他的榜樣,那我們的榜樣又是什么?也許我們在確立了理想的同時也該以哪位偉人為榜樣。當然朋友也是很重要的,沒有朋友的人是最孤獨的,無論快樂與否我們都希望有一些支持我們、理解我們的朋友在身邊分享一切的喜與樂。
而戀愛和婚姻也是卡耐基一生重大的挫折。他曾幾度失戀,幾度傷心欲絕。第一次婚姻的失敗,幾乎摧毀了卡耐基,還好有了第二次美滿的婚姻,讓卡耐基從自己的失敗教訓中總結出婚姻融洽的原則,而夫人的鼓勵和支持,卡耐基的事業也再次攀上高峰,奠定了國際級演講大師,人際關系大師的地位。
人世滄桑,我們所需要的是氣魄和膽識,勇氣和信心去戰勝一切困難。
《影響力》讀后感2
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有當領導的追求和抱負。而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能夠在團隊中樹立威信,能夠凝聚周圍的人,帶領團隊出色的的完成任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這需要有卓越的領導力。領導力不是虛無飄渺的,它是各種力量的一種合力,這些力量包括:影響力、規劃力、行動力、讀人力、交際力、包容力、溝通力、凝聚力、信念力,正是它們涵蓋了領導力的方方面面。其實,不僅在工作中,在生活和學習中擁有這些能力,也可以使人更具人格魅力,更能從容的面對人生中的挫折,享受人生中的樂趣。譚小芳女士的《帶隊伍》這本書正是論述了如何提升、修煉自己的領導力,而譚小芳女士本人也是一名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和演講家。自己讀完《帶隊伍》這本書,確實體會到了一些東西。
一、讓員工從內心尊重你
那么如何才能贏得員工的尊重呢作為領導者或管理者要區分職權與權威,用專長征服員工,對員工信任,要以身作則。我收獲最多的是讓我明白在工作中如何做到以人為本、以員工為本的方法。在具體的企業文化管理中,要認識到規章制度的推行需要對其運行狀況進行跟蹤,要不斷地發現一線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地修正過于死板和規定脫離實際的細節,還要及時解決在生產過程中員工提出的合理工作要求,并及時努力去解決。對于積極工作的員工,對其優異的表現要有贊賞和獎勵,讓工作突出的員工及時得到肯定,讓其感受到努力工作后的認可和優越感,并推動其帶動周圍的職工效仿優秀的行為。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不加吝嗇的對別人的優異表現給予表揚和肯定。還有就是要克服“完美主義”,對于他人的缺點,要擁有寬廣的胸懷,包容他人的海量。這是對別人的成全,更是對自己的成全。如此,必定會贏得員工的信任和尊重。
二、態度決定高度
書中提到“領導者將積極地態度視為珍寶,為每個積極地行為負責。這些積極地態度決定了他們的成功”,這句話我感觸頗深。態度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境遇,這就要求每個人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永保積極向上的態度。在順境中,善于自省,客觀的.評估自己,避免因盲目樂觀而高估自己;在逆境中,鼓足勇氣,充分自信,用更加主動的態度來改變自己的劣勢;在處理事情時,要懷著同情心和容納百川的胸襟,待人處世要將心比心,為他人留下空間和余地,主動反省自己,勇于承擔責任。我想到了一位老前輩,他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簡歷。他剛進單位時只有初中文化,通過自身的奮斗和努力拿到了本科文憑,最終在自己的事業道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當時,他送給我們年輕人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那就是“創造等待”,這正是他年輕時積極進取,對自己負責,刻苦努力的真實寫照。在漫長而又短暫的人生中,所有人都免不了面對進取和頹廢抉擇,向前邁一步就會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忍不住誘惑,那將走向頹廢,而一個人的將來也只在一念之間,兩種命運只在一步之遙。
三、千里之行,始于規劃,成于執行
任何成功,都不是輕輕松松獲得的,都需要去踏踏實實地付諸實踐。而對于一個領導者,更重要的是要有針對性的去確定發展目標,并客觀分析當前現狀條件,權衡各方面因素,有效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然后制定出具體的、可行性的規劃方案。對于遠大的目標,要根據現實進行分割,并制定出相應實施方案,克服一切困難,加以執行。而這些都對領導者的規劃力和執行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帶隊人,要為人先,以身作則,為團隊起到模范作用。并要和下屬保持一定的溝通,去虛心傾聽不同的聲音,去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最大程度的去凝聚身邊的人。這樣,才能激發團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整個團隊表現出強大的行動力和和生產力。
當然,培養優秀的領導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而是一個漫長的系統的修煉過程,這就需要我們要做到“圣人不常有,耐心需長存”,平時更要有針對性的去培養自己諸如影響力、,溝通力、行動力等這些領導力的構成維度。自己通過讀這本書,確實了解到了很多關于管理帶隊方面的理論方法和工具,相信這對自己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影響力》讀后感3
羅伯特·西奧迪尼,全球最知名的說服術與影響力研究權威給我帶來了新的體驗--《影響力》,這是一本在談判,生活,銷售,心理皆有所得的書。這些發生在我們周圍的現實整理被整理后,通過原理、實驗、案例、應對策略等方面一一闡述,很好讀,很好理解。
書中從影響形式和效果中總結出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這6個原則,結合每一原則的社會功能來討論,六個方面是相輔相成,交替出現的,它們構建了社會關系的慣性, 慣性久了,也就成了規則。這個社會里的人都需要依賴這些慣性提高生存效率。所以大家都不喜歡規則以外或者破壞規則的人。很多人也有忽略自己不喜歡人的習慣,所以這種規則以外的人就慢慢被忽略了,所以有的人影響力那么低。
影響力中也揭示很多破壞我們生活規則的例子,在我剛剛看清楚對手的招式時就要想出防他的手法來。學習完后雖然有一種很強的緊迫感,但我們更需要找一個習武場,好好揣摩一下這六大招式。
互惠:
這是社會基本規則之一。
人云施恩勿望報,實則往往涌泉報滴水。
這章的首頁上寫著:給予,索取…..再索取。很可怕的原理,道盡了互惠的陰暗面。人們在享受互惠互利的同時,也在為互惠原理付出代價,欠人情遲早要償——還的一般比借的更多。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盡量以相同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簡單地說,就是對他人的某種行為,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去回報。如果人家給了我們某種好處,我們就應該以另外一種好處來報答他人的恩惠,而不能對此無動于衷,就像孔子說的“要以德報德,而不是以怨報德”。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運用了此原理來為自己謀取利益。病人想要醫生在做手術時能更認真更細心的照顧,就塞很多的紅包,醫生由于受到好處,根據互惠原理他們做手術時會更認真細心。
企業為了更好的銷售業績,往往賄賂一些官員或者一些采購部經理,而這些官員或采購部經理由于互惠原理會給這些企業更多的訂單和利潤。愛默生說:每一筆債都還得干干凈凈,就好像上帝他老人家是債主。
充分說明互惠原則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在這里,就銷售工作,我認為,給予了別人之后,還要會索取,當然是正當、合理的索取,并且懷著感恩的心,給予回報,維系這種雙方互惠互利的關系,就能達成長期的,穩定的合作關系,這也是為什么有些對象我們難以介入。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其已與友商建立了穩定的互惠關系,如果沒有裂縫出現,這種關系是無法打破的。當然,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影響力原則去突破,去重新建立互惠關系。
承諾與一致:
此原理認為一旦我們做出了某個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就會面對來自個人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人做出了一個判斷后,會找無數的`理由說服自己。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承諾與行為一致。就像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們在公眾場合總是表現的很虔誠,因為要受他們信仰的約束。
為什么說女人一戀愛就變傻。因為她認定她的rightman是最好的,于是乎這個男人干什么都是帥不可言。紫霞戀上孫悟空后:逃跑都跑得那么帥。就是這個原理。
在銷售過程中,我們最終是跟根據對方需求索取承諾或者在需求上達成一致,一但在推進過程中得到承諾或者一致,將大大提高最終實現銷售的成功率,也是這一原則的偉大力量。
社會認同:
此原理認為我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到別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當我們要決定什么是正確的行為時。當很多人都去做某事的時候,原本覺得不對的事,只因做的人多了,這事也變成了對的了。這個太厲害了,強化后的從眾心理。當一個蹩腳的娛樂節目加上配音笑聲后,娛樂性就會大增,觀眾聽了笑聲就莫名其妙認為這個節目夠幽默夠搞笑;現在大伙都認為結婚就必須得買房子,因此現在沒房子的小伙子就討不到老婆。類似的現實發生在我們身邊,這也是為什么樣板在一個區域的銷售工作中非常重要,我們搞市場活動的目的之一也是獲取并傳播社會認同,從而從中獲取利益。
喜好:
人們總是愿意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提出的要求,這應該是很自然的事,沒有誰會對此感到驚訝。
他儀表堂堂;他是你老鄉;他和你有相同的愛好;他喜歡你等等。
雖然這些很可能是假象,不過我們需要做得非常好,怎么能在短期內博取好感,并獲得想要的東西。
對銷售、對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據說有人利用影響力原則去交女朋友,百戰百勝,當然,不推廣。上述這些因素對某人的判斷來說,其實并無關系,但喜歡上了這個人,因此判斷就會有偏移。這個方面需要投資、練習,有時得做詳細的準備工作。最終實現的效果是什么,書中言明:友好的盜竊。就如:辯護律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讓陪審團喜歡上他的客戶一樣。
權威:
權威所具有的強大力量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喪失理智的事情來。
讓我知道了,你要想影響別人的看法就先亮明身份,你不想影響別人的看法就不要告訴他你的地位。領導的指示,雖然不一定正確,但我們也常常毫不懷疑不加判斷的執行,這就是權威。為什么現在社會中辦什么事都要托關系、找熟人,也是權威影響力存在所致,中國人對此有深入的研究,另一角度,就是想法設法升職,往上爬,也是權威原則所致。銷售中,高階層銷售的主要目的也是盡快獲取權威的支持,從而減少投入的資源和進程時間,一但突破,將大大提高銷售效率。
稀缺:
物以稀為貴。錯幣比真鈔更有價值,理科班的女生質量不高而追求者眾。機會越少,價值就越高”的短缺原理會對我們的行為造成全面的影響,害怕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價值東西的想法對人們的激勵作用更大。當然,稀缺的東西我認為必須是在某種環境中無法替代的,否則,此原則將失效。
我們的工作中,稀缺體現在對客戶需求的全面滿足上,包括解決方案、服務、人等因素,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只有找出自己獨有的東西,才能通過各種影響力原則讓客戶感覺到稀缺,從而影響他,這個需要全面的準備工作和分析,包括對客戶細節的把握,從而提煉稀缺。
讀完全書,得到一方面,當我要善意地影響別人時,該如何更有效地發揮這些影響力的威力;另一方面,當我面臨別人設下的陷阱時,如何及時躲避和給予有力地反擊。羅伯特的這些技巧非常棒。但是——更妙的是,我們可以做那些聰明的人,用這些微妙而巨大的力量,讓自己過得更愉快,讓自己更具魅力。
《影響力》讀后感4
這本書是心理學中的經典著作,講述的是一個人如何影響另外一個人,因此,作者也被成為“影響力之父”,已經暢銷全球30多年。書中論述了影響力涉及到六種武器,分別是互惠原理,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下面分別拆解一下這六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就是互惠原理。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盡量以類似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很多超市就充分借助于這個原理,贈送給顧客一些小的東西,借以讓他們購買更多的商品。也就是給予,索取,再索取。當然,很多渣男也擅長這個技巧。
第二個要素是承諾和一致。一旦做出了一個選擇或者采取了某種立場,我們就會立刻碰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人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的愿望,尤其是當眾承諾。這樣的話,我們都會想方設法地以行動證明自己之前的決定是正確的。這也就解釋了,某些人會犯一錯再錯的低級錯誤。
第三個要素就是社會認同。該原理認為,在判定什么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尤其是應對突發事件,一定要用好這個策略,比如,遭遇緊急情況,需要求救,一定要給某個特定的人(比如某個中年男士)求救,而不是所有的人求救。因為在緊急情況下,根據這個原理,一些人看到別的`人不來救助,那么他也不會救助。
第四個要素就是喜好。我們大多數人總是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所提出的要求。中國古語里面有一句話,叫做“投其所好”,也是這個原理最重要的提現。
第五個要素就是權威。權威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力量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書中使用的案例是醫生和警察。即便是一個被普通人穿上醫生和警察的衣服,也會對其他人產生巨大的心理暗示和影響力。
第六個要素就是稀缺。“物以稀為貴”就是這個原理最好的說明。通常會被促銷人員所利用,限時特賣等等。
影響人們做出決策的要素很多,作者通過研究,認為以上六種是使用最為廣泛的,有可能會組合起來使用。看完這本書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騙子太厲害了,如果能把這六種要素都考慮清楚,應該可以大幅降低詐騙案的發生概率,尤其是應對傳銷等類型的騙局。
《影響力》讀后感5
影響力承諾是一本讓人深受啟發和思考的書籍,它揭示了人們對于影響力的不同理解和運用,同時也讓我領悟到了影響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確使用它。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了影響力的力量,并明白了只有在承諾和信任的基礎上,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積極的影響。
首先,書中明確指出了影響力的本質是承諾。承諾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任的態度。只有通過承諾,我們才能真正影響和改變他人。作者通過生動的故事和實例,告訴我們,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和情境下,承諾都是影響力的核心。這使我深受啟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學會承諾,不僅僅是對別人的承諾,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承諾。只有堅持自己的承諾,才能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其次,書中強調了影響力與信任的緊密聯系。信任是影響力的基石。沒有信任,就沒有影響力。通過故事和案例,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信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立信任的方法和技巧。在團隊合作、社交交往和領導管理中,建立信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相互信任,才能真正發揮團隊的影響力,實現共同的目標。這讓我意識到,要想在人際關系中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就要學會建立和維持信任。
此外,書中還強調了影響力的積極性。影響力不應當被濫用和利用。我們應該運用影響力來實現正面的變革和發展,而不是為了滿足個人私利而去影響他人。如果我們以自私的目的去影響他人,最終只會破壞信任和破壞關系。通過書中的反面案例,我更加明白了影響力的`積極作用和持久力量。只有以積極的態度去影響他人,我們才能真正獲得他人的認可和支持。
最后,書中還給出了運用影響力的具體方法和策略。通過分析成功人士的案例,作者總結出了一些實用的方法和技巧,讓我們能夠更加理性和高效地運用影響力。這些方法的核心是承諾和信任。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有力地影響他人,實現個人和團隊的共同目標。通過書中的指導,我更加明確了自己在影響他人時的方向和方法。
通過閱讀《影響力承諾》,我深刻理解到了影響力的重要性和應用。只有通過承諾和信任,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積極的影響。作為一個個體,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承諾,同時也要學會相信他人,建立互信關系。只有積極地運用影響力,我們才能實現個人和集體的共同目標。因此,我會繼續努力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影響力,積極參與到社會和工作中,并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影響他人,實現共同的價值和目標。
《影響力》讀后感6
我是帶著批判和質疑的眼光翻開這本書的。老實說,要是由我推薦同類的書籍,可能會是比這薄得多的另外兩本。它們是《頂好人生》系列叢書中的《頂好父母》和《頂好醫生》。作為關系處理的參考讀物,我覺得這兩本更簡明扼要,切中要害,而且它們對我們針對性更強。我想,有機會我還是會把它們推薦出來,這里且按下不表吧。
我為什么會帶著批判和質疑的目光來看這本書?是因為我對市場上所有關于人生指導、生存謀略的讀物先就有一種反感的情緒在。我認為它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從如何提高個體競爭力,達成個人目的的角度切入,與我所欣賞的,同時也是我們應該倡導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思想從出發點上就有點兒格格不入。
或者這樣說,它們只是強調和停留在為人生的技術層面,為了達成個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手段之一種或幾種。盡管它們中的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所謂不擇手段,都是提供了一些“好”的途徑,但是,缺少了對“道”的強調而闡述“術”,多少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容易跑偏。
比如《情商與影響力》這本書,我覺得就多少有這種傾向,過于強調影響和控制這個目的,即如何得到別人的合作,達成自身目的,而弱化了自身的主動付出和合作,即如何幫助別人達成別人的愿望,讓人先就有一種警惕感。
但是,作為組織布置下來的讀書任務,我還是認真把這本書讀了一遍。總體感覺,它在市場上這類書中還是比較優秀的一本,能夠帶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
情商,用我自己的話來說,它就是一種能力,一種處理和主觀客體之間關系的能力。與之相對,智商,則主要強調我們和客觀客體即沒有主觀情感的對象之間的關系的能力。打個比方,獨自一人解決一個問題,哪怕只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用到的主要是智商;而要是由兩個人合作解決這個問題,就不僅需要彼此的智商,還需要彼此的情商了,因為涉及到了兩個主觀體之間的如何以及能否合作好的問題。
再打個比方,即便是我們和動物之間的相處,都會帶有情商的參與,因為動物也是帶有主觀性的.客體。情商素質差的人,恐怕和動物都不能夠把關系處好,要么不喜歡動物,要么不被動物喜歡。當然,和動物的相處要比和人的相處簡單得多,不代表和動物處得好就一定和人處得好。從這個意義上,在本文的開頭,我先把這本書定位為一本關于關系處理的參考讀物。
影響力,當然更容易理解,它是主體激發和改變其他主體感情和行為的能力。影響力強的人,能把周圍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的認識和取向一致,從而合作完成單個個體無法完成或者完成不好的任務。能夠凝聚的人越多,這個人的影響力就越強,能完成的工作就越大、越多、越復雜,表面上看來,這個人的領導力也就越強。
現代社會,越來越是一個復雜的社會。人和人之間,人種和人種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民族和民族之間,從來沒有過像現在這樣多的交通和鉤聯。這一切,都帶來了更多的主觀客體之間的關系處理問題。關于情商的研究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我預計,情商研究必然會從個體走向群體,未來或許會出現集體情商、民族情商、國家情商的概念,我們且拭目以待。
一篇簡單的讀后感文章,當然探究不了這么復雜的問題。我之所以閑扯到了國家、民族、學術的層面,意在說明,情商素質在現代社會中,在無論是個體的發展,還是集體、國家、民族的未來發展中會越來越重要,越來越被強調。作為個體,應該主動關注自身的情商素質,融入集體和社會,以獲得更好的人生體驗,愉快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情商和影響力的關系不必多說,這本書的整體邏輯就是沿著個體的情商到個體的影響力再到個體領導力這條線展開的。情商素質高的人,能夠處理好和其他個體的關系,得到更多的認同,其影響力,進而到領導力自然就高。其實這個觀點我們本來也沒什么疑問,大部分人更關心的還是怎么著才能提高自己的情商素質,是不是提高了情商就能帶來所謂的成功。
在我看來,培養情商倒不必老把成功掛在嘴上,這樣未免太功利了。高的情商,先會使我們的人際關系有一個良好的局面,在這樣好的人際關系氛圍中,我們更容易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心理就容易找到平衡點,獲得更美好的人生體驗。這比所謂的成功值得追求得多。
當然,在這樣的身心平衡的狀況下,我們的競技狀態更佳,更容易培養和發揮自身所長,相對于那些情商不高的人來說,成功的幾率會更高,這倒是不必懷疑的。然而,這種競爭意義上的成功或許只是我們培養了情商的副產品而已。
如果只想著成功去培養情商,倒可能反而不利于情商的培養。道理很簡單,情商是幫助人際關系和諧的,而競爭,哪怕是所謂再公平的競爭,也是不利于關系和諧的。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得到更多的人的認可,最終達到了比爭更好的效果,將“爭”化于“不爭”中,是祖國哲學中的大智慧,需要我們認真體會。
那么,我們就來看一看情商如何培養,作者吳維庫先生都給了我們哪些建議。
首先從審視和糾正自己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入手。我們在應對和處理所面對的各種事情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本能”的反應。這些所謂本能的反應,不管是思維的,還是行為的,實際上是來自于習慣。我們應該對這些習慣進行審視和思考,把不利于自身發展和不利于和諧人際關系處理的習慣找出來,力改之。
改變舊習慣,建立新習慣是很難的事,多需要持續的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內力就是自身的認知,外力就是我們主動尋求的外來的壓力。比如作者給我們提供了六個步驟:作出承諾、現在行動、關注結果、不斷重復、反饋糾偏、不要自責。我在這里還想加一條原則,就是保持關注,即在新習慣真正養成前,不要放松注意,否則將前功盡棄。
其次是管理情緒。人和非人最重要的不同是人兼有感性和理性,同時,人能夠用純粹的理性而非通過本能來控制自己的行為。面對一件特定的事情時,人有能力,至少有可能培養出這樣的能力,先于本能的反應,用理性來分析即將到來的本能的反應行為對于問題的解決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從而有可能根據自己想要的目的調整自己的行為。
吳維庫先生把情商素質分解為五個方面的能力: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緒的能力;自我激勵的能力;認知他人情緒的能力;人際關系的能力。我把它們簡括為自知力、自制力、自勉力、感受力、協調力。情緒管理是情商培養最關鍵的核心內容,作者提出四句話我覺得很有見地:知道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的情緒,尊重別人的情緒,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這些,我認為關鍵是用心,用心觀察,用心體味,換位思考,寬容別人的失誤,承認和尊重別人的感受。
第三是培養自信和信任。如果情商是處理和別人關系的能力的話,自信如何和情商發生的關系呢?其實并不復雜,自信是一個人個人魅力的體現,自信會給他人帶來信心,獲得更多的信任。人生的各種考驗,考驗的首先是信心,其次才是能力。
另外,自信與激情是互生的。激情能帶來對別人的感染,帶來他人更多的信任,進而提高自信,而自信又會帶來進一步的激情。如何培養自信?關鍵是客觀地分析自己和他人。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的價值都是不可替代的。每個人的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在某些時刻它會被激發出來,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等到這樣的時刻,只是因為要么不相信這一點,要么他們一直在等待。
另外一些人卻通過積極的、堅持不懈的努力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寶藏。能夠專注地做一件事,本身就是能力的體現。那些著名的藝術家之所以“功成名就”,可能是靠了某些機緣,但是如果沒有他們的自信,他們對所從事的工作的熱愛,他們的堅持,恐怕機緣也就不成其為機緣了。
第四,就是所謂操之在我。我的理解,操之在我指的是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被別人的情緒左右和利用。前面說的管理情緒,重在不要被自己的情緒左右,此處重在外來的情緒。別人表現出來的情緒有時是本能的,有時是刻意為之,不管如何,都不能影響我們對事物本身的理性分析和判斷。讓事情的發展始終在理性的軌道上就不會發生危機和劇烈沖突,而如果矛盾的發展被感性所控制,就勢必會逐步升級,最終演變得不可收拾。
總之,《情商與影響力》這本書圍繞著情商的作用和培養這個話題給了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想完善自身,提高自身修養,獲得更美好的人生體驗的人不妨讀一讀。不過我并不推薦大家把它看作一部生存技能類參考讀物來看,試圖從中學到什么具體的有助于提高自身職場競爭力的技能。本書封面上的一句話是我所欣賞的:使人生愉快和完美的學問。
另外,這類書籍經常因其中敘述到的某些人生問題和感悟系人所共有的通癥而暢銷,但對于具體的個體來講,要令自己的人生真正有所改變,還更在于實踐,在于自身的愿望和堅持,在于持續不斷的思考和感悟,而不是只記下幾句格言警句和幾則寓言故事。
期待有人能獲得和我類似的讀后感受。
《影響力》讀后感7
政治家運用影響力來贏得選舉,商人運用影響力來兜售商品,推銷員運用影響力誘惑你乖乖地把金錢奉上。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覺之間也會把影響力用到你的身上。但到底是為什么,當一個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來時,你的反映就會從負面抵抗變成積極合作呢?帶著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卻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問,我翻開了老師推薦的《影響力》一書。
它克服了教材普遍通篇大論原理性很強讀起來令人乏味的缺點,以通俗易懂的例、妙趣橫生的語言向我們傳達能包羅萬象的六條基本的心理學原理:互惠、投入和一致、社會認可、喜好、權威、匱乏。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盡量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由于互惠原理的影響力,我們感到自己有義務在將來回報我們收到的恩惠、禮物、邀請等等。因為這一類東西的接受往往與償還的義務緊緊聯系在一起。互惠原理以及與之行影相隨的負債感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它們在人類文明中幾乎無處不在。不僅如此,這條原理在每一個社會組織中都運用得非常普遍,以致于幾乎每一種形式的交換都滲透了它的影響。一個廣為接受而又堅不可摧的面向未來的價值趨向在人類社會的進步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為這意味著人們在與別人分享某些東西的時候,可以確信這一切都不會被遺忘。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終于達到了這樣一種文明程度:當一個人將財物等資源分給他人時,其實并沒有真正地將這些東西失去。這種現象的結果就是,那些以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資源為開端的交易邊的容易起來,錯綜復雜而又井然游有序的援助、送禮、防御和貿易體系也成為可能,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利益。既然互惠原理對人類文明的積極意義是這么顯著,它在我們社會化的過程中變成一種深深植根與我們心目中的價值觀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互惠原理常常會把償還的義務強加到我們頭上,但我們從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時候還是占多數的。正因為如此,篤信并且服從這個原理也就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行為規范。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遵守這個原理合乎社會給我們定立的行為規范,而違背了它卻會遭到無情的唾棄和嘲弄,甚至會被戴上像乞討賴帳、忘恩負義之類的帽。因為對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償還的人有一種普遍的厭惡感,我們往往都會極力避免與他們為伍。雖然在特殊情況下,比如說由于條件或能力不允許而不能回報人家的恩惠,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得到大家的諒解,但一般說來,整個社會對不遵守互惠原理的人的確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厭惡。為了避免被貼上像乞討賴帳、忘恩負義這一類的標簽,即使是不公平的交換我們有時候也是愿意接受的。因此,一方面是發自內心的強烈不安,一方面是來自外部的巨大羞辱,兩者結合在一起,便造成了一付十分沉重的心理負擔。了解了這一點,對于人們在互惠的名義下會心甘情愿地付出比自己得到的多得多的東西就不會感到太難以理解了。而且,即使人們的確有某種需要,如果感到自己難以回報,往往也會盡量避免向他人尋求幫助。這并不奇怪,以為盡管物質上的損失是人們不想看到的,但與心理上的重負一比也就不算什么了。而恰恰是這種狀態給一些想要利用互惠原理獲利的人提供了機會。
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成為如此有效的說服他人的工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蘊藏的極大力量。在它的影響下,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絕的請求。即使是一些平時頗具影響力的因素,與它一比也會相形見絀。
一個老師想測驗一下學生們對過去時、現在時和將來時的掌握程度。有一個問題是‘我給予’的將來時是什么?結果有一個學生信心十足地答道,‘我索取’。雖然他可能犯了一個語法錯誤,但他對一條更博大的社會原理卻掌握得完全正確。歡迎您訪問,歡迎您訪問,
著名法國人類學家馬塞爾.毛斯在描述人類文明中的送禮過程以及與此有關的社會壓力時說古這樣的話:給予是一種義務,接受是一種義務,償還也是一種義務。盡管回報的責任感是互惠原理的核心所在,但互惠原理之所以那么容易被人利用,卻還是由于上面提到的接受的義務。我們接受恩惠的義務感削弱了自己的選擇能力,把決定我們會對誰負債的控制權交到了他人的手中。
相互退讓是利用互惠原理來使他人答應自己的請求的另一種方式。與給人一點好處然后要求他們回報的直截了當的方式相比,這種方式比較微妙,但有時候卻更加致命和有效。妥協也可以是一個互惠的過程,因此人們可以先主動做出一個讓步,以迫使對方也做出讓步,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簡單的技巧可以稱為“拒絕—退讓”策略。
這個原理也使我想起一個日本富翁的發家致富經歷:他是一個從事批發麻繩的商人,剛開始他把從廠家拿的貨物原價賣給顧客,因為他的繩如此便宜,人們都樂意到他那購買,成了他的忠實客戶;在他生意不斷壯大后,他一方面向廠家訴說自己辛苦卻沒酬勞要求降低出廠價,另一方面向顧客訴說自己一直原價賣東西沒賺干不下去了,結果,廠商不愿失去重要客戶而把每條繩降低了一毛錢賣給他,顧客想以后繼續有便宜的貨源也每條繩給多了一毛錢向他購買,就這樣有了兩毛錢的中間差,且每年他的繩銷量都是成百上千萬的,很快他就成了富翁。這就是先自己吃虧讓別人受惠再自己受益的典型。隨著我們加入WTo,與外國廠商的合作會越來越多,共贏是主題,也是取得發展的核心問題,與互惠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一個人只想著自己的利益,那么他也許確實可以得到短期的利益,但他會從此失去合作伙伴,沒有社會分工、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干,縱使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的。惟有互惠聯合在一塊才有更強的競爭力。
時下擴招后的畢業生競爭激烈,好工作難找,大多數人都想找個既輕松又高工資的職位,這種眼光比較短淺,找工作不能只看薪水,更要看公司的發展前景。也許現在公司很小,但成長速度很快,那么即使目前沒錢賺要給它免費打工也是值得的,撐過了艱苦的起步階段接下來就是享受回報的喜悅了,與人共苦才能同甘,也許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就一定沒回報;而目前工資甚高的公司也許是處于夕陽行業,以后的日是江河日下。具體的選擇就要看各人的價值觀取向了。
心理學是博大精深的,同時它不是工具性的東西,見效的時間沒那么快,需要人慢慢地揣摩領會,在運用中得到深切體會,一旦熟能生巧時你就可信手拈來運用自由,那時的感覺是很美妙的。這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看多幾遍把它融會貫通你就可感受其中真義的神奇。
《影響力》讀后感8
加入希爾安處方A線—讀書會之后,眾多同事鼎力推薦了《影響力》這本書,由于沒有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儲備,初讀還是不甚明白,漸漸發現這本書的確名不虛傳,讀后收獲頗豐,不愧是一本營銷心理學經典之作。
這本書不單單從營銷心理學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各類營銷行為,還經過許多作者及團隊親自體驗的事例來加于驗證所提出的論點,讓我們看到現象背后的本質,教會了我們去思考、解決問題。整本書一共分為六個部分來論述影響力原則,分別是:一、互惠原則;二、承諾和一致原則;三、社會認同原則;四、喜好原則;五、權威原則;六、稀缺原則。
影響力原則是一個很辯證的原則,如果把它用在正道上,就是正面的影響力;如果把它用到歪道上,就是負面的影響力。書中提到有些影響力被一些商家利用成為牟利的手段,似乎為人所不齒,這樣會產生負面影響力。我們其實都在有意無意把這些影響力原則應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經過通讀該書,我想分享的是正面的影響力。
1、互惠原則。當我們在做客情的時候,經過拜訪,一回生兩回熟;必須的禮品饋贈,宴請等增進情感積累的方式;與客戶建立相互認同的情誼。這其實就是互惠原則在實際工作中應用。
2、承諾和一致原則。人們做出了承諾(甚至用筆寫下來),就會增加對自我的約束力,從而行為上也持續一致。很多時候,公司會舉辦年度職責考核書簽約儀式,對中高層干部年度各項任務在很正式和隆重的儀式中進行,確保簽約人給出正式的承諾。
3、社會認同原則。這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從眾效應”,就像哪里的餐館人多就往哪里去。網絡大眾點評也是一個例子,大家會認為大眾好評的就是好的。我們在產品開發進院時,我們也經常用到這個原則,會告訴客戶,和他們醫院級別差不多的醫院目前都在使用該產品,因為大家都在用了,也就是說你們醫院也應當引進該產品。
4、喜好原則。人們都喜歡和自我相似的人。我們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還有一個現象叫“套近乎”。聽到客戶說一口與自我相似的口音,讀后感m。simayi就會說:您是我老鄉啊!一下子拉近了彼此好多距離。喜好原則應用事例不勝枚舉,作為銷售人員應當擅于了解和發現客戶的需求,并要及時滿足客戶需求。
5、權威原則。人們潛意識里會服從權威,并且其程度遠超乎人們的想象。我們在培養學術帶頭人,他們是某一個專業領域的專家和學者,他們是某一個專業領域的協會領導,他們在某一個專業領域的話語權有著舉足輕重的力量,我們很多時候在發揮他們的權威的影響力開展各類工作。
6、稀缺原則。越少見,則“顯得”價值越高。商家會讓顧客覺得商品或服務的“機會難得”,“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當公司主辦一個全國的學術年會,知名專家授課,學術層級高,又在旅游勝地,名額相當有限,這個時候,我們將這有限的名額給到有強烈意愿參加這次會議(醫院不報銷相關費用,我們全程核銷費用),平時久攻不下的客戶,讓這個客戶充分感受到這個名額來之不易,這樣做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讀一遍也好,讀兩遍也罷,讀多少遍都不重要,讀書貴在于,是為了讓自我拓展視野,開闊思路,多學多思,最終學以致用。
《影響力》讀后感9
《影響力》被某位我不曾聽說過的著名營銷專家推薦為從事營銷、銷售工作的人必讀的五本書之首,讀完之后,確實有一種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的感覺。原先,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被別人算計了,而是被自我的思維局限或者是來自社會的強大影響力操作而做出了違背內心真實想法的決定。
一向對心理學和社會學感興趣,這本書用一種簡單平實的語言和生動又有說明力的故事或者實驗向我們證明了這些被我們所忽略的或者壓根兒沒意識到的原理在生活中有著多么巨大的影響力。
順從原理---機械反應與固定思維模式:當我們請別人幫忙時,如果能夠講出一個理由,那我們得到別人幫忙的可能性就更大。
比較原理---經常看嘔吐劇的人總是覺得生活中的人長得都難看。當你買下一大件昂貴的東西時,總覺得原本比較貴的配件顯得不那么貴了,有時候沖動消費就是這樣產生的。
互惠---給別人一點好處,別人也會幫你。社會中的人大多在仁義道德、正人君子的束縛中會不知不覺的做些自我原本不想做的事。互惠是一把雙刃劍,被好心的人用了是福祉,被心黑的人利用則會讓很多人成為冤大頭。我向來屬于被人騙了還不覺察的那種人,只有用吃虧是福這種阿q精神來平衡自我了。這個原理能夠很好的運用于買東西跟人砍價的狀況,尤其是金五星那種漫天亂要價的地方。先使勁兒砍,再適當讓步,買東西的人必須算但是賣東西的,但至少不會損失太多。
承諾和一致原理---一旦我們做出了某個決定,或選取了某種立場,就會應對來自個人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持續一致。和社會認同原理一樣,我們常常會由此做一些違背自我意愿的事情。這個原理讓我最為之一驚,回想過去和此刻的'一些選取,我明白了命運的推手其實是自我不理性的大腦和有限的閱歷和知識。高中老師曾說就應改命運為運命,但多少人又有如此的潛力和資源呢?一旦我們在內心不堅定的狀況下選取了某種東西,就會構成一套自我的支持系統,每個人都免不了有社會稱許性,于是總是執著的要自我相信,我的選取是對的,哪怕我自我也不確定。真正可怕的可能不是外部的壓力,而是來自自我內心的支持系統,自我欺騙自我的人是最無可救藥的。看完這一章之后,我開始懷疑自我的很多選取和想法了,不明白這是一種收獲還是一種干擾,總之,認清內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
社會認同原理的兩個前提:不確定性和相似性。對自我的不自信或是對狀況的不了解總是讓我們盲從那些和自我有著相似稟賦、處境或經歷的人。其實,大多數人也是都處在一種沒有安全感的狀態之中,隨著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五花八門的信息和誘惑充斥著我們的雙眼。而這些信息抑或是選取在我們的內心里不停的盤旋,從一開始,也許我們所聞所見就讓一切變得混亂而不夠明朗,所以除非我們在龐雜的信息中持續一顆純粹的心或是清醒而足夠理性的頭腦,否則我們的決定要么是社會認同效應的產物,要么就是一個荒謬的決定。但是沒辦法,有時候,聽不見自我的心聲時,最好的選取就是盲從。只是,期望在我們某一刻猛然意識到自我的錯誤時,我們還有足夠的時光和機會去挽回。
作者在最后闡述避免受社會認同影響的兩種方法:環顧左右之后,別急著往前沖,向前看;抬頭跑。這讓我想起了不明白出自誰的一句話:在埋頭苦干的同時,別忘了抬頭看看方向是否是正確的,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我相信很多時候,從眾是人們所避免不了的狀況,但偶爾,在決定自我命運的選取面前,必須要找到一條適合自我的路。
《影響力》讀后感10
之前別人推薦了這本書,添加了購物車,一直沒有買,最近在公司書架上發現了這本書,便借來看看。用了一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簡單地寫一點書評吧。
這是一本很簡單的書,從書的標題,到章節的標題,到每一個小節的標題,都是很樸素,平易近人,給人的感覺很親切,好像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樣。的'確,是這樣的。作者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以很多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作為例子,將作者的觀點表述出來,讀起來覺得很簡單,很好理解,但是讀完之后回頭想想,原來我們經歷過的套路,都是被人成功路上的一步步腳印。
這本書對于我個人來說,其實是驗證以及解釋了很多以前生活中的“小事”,還不錯。我覺得有一點不足之處,就是這本書的深度其實可以再深一點,也有可能是作者想讓更多的人通俗易懂的看到這本書,所以選擇了一個很簡單的角度。其實這樣想的話,也沒有問題。
我覺得這本書最適合大一大二的學生來讀,可以更早的看到一些“套路”,更早的走近這個世界。
《影響力》讀后感11
這本書就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的6個最基本影響他人的原理進行了分析和舉例,包括一致、權威、社會認同、喜好、互惠、稀缺。
一致:人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或顯得一致的愿望,人們會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決定的正確,所以人們往往在做出選擇或者擺明立場后努力維護自己的選擇和立場,想要應用此原理影響他人,可以在不相關的情況下誘導他人做出你想要的承諾。
權威:頭銜除了能讓陌生人表現更恭順,還能讓有頭銜的那個人在旁人眼里顯得更高大,所以想要有話語權或者某項資格,努力獲得相應的頭銜讓他人信服不失為一種策略。
社會認同: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尤其在局面模糊不清的時候,人人傾向于觀察別人在做什么,這會導致一種“多元無知”的有趣現象。對于這一原理的應用最重要的大概就是呼救,單純的無指向呼救容易導致群體的`一致性沉默,大家可能都在觀察周圍人怎么做而選擇不行動,因此有效的呼救行為是要給能幫助的人提供確定性。
喜好:我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也更喜歡自己熟悉的東西。想要跟他人建立聯系不妨多找些共同點。在決定是否購買某樣產品時,社會紐帶的影響要比消費者對產品本身的好惡強兩倍,靠朋友推薦或者口碑的消費模式如今也確實越來越成功。此外,能贏得別人的喜愛便能贏得相應的影響力,這其中外表是絕對具有加持效應的,研究表明,我們會自動給長得好看的人添加一些正面的特點,長相好看的人也更容易獲得幫助,所以不管多在意自己的內在,外表也還是要注意一下的。
互惠:受人恩惠所帶來的虧欠感,也適用于不請自來的好處。對方的妥協也會被認為是種恩惠。應用此原理影響別人可以是主動施恩,或者在苛刻條件下進行讓步(不管是不是故意的)。
稀缺:物以稀為貴的道理人人都懂啦,另外就是,對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似乎要比對獲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發人們的行動力。營銷上經常用的“數量有限”和“最后期限”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此外作者還提到了信息審查,對某些信息的禁止反而會讓受眾更容易接受和贊同這些信息,所以說對于輿論還是用疏不用堵的好。
因為生物專業出身,對作者提出的幾大原理有自己的一些理解,關于一致、權威、社會認同和喜好四個原理,其實是由大腦進化與運行方式決定的,是大腦在處理信息時為了兼顧效率和準確的產物,不管是依賴自己曾經做出過的承諾還是依賴權威、依賴周圍的人、依賴自己喜歡的人,都是不求精確而求在大多數情況下正確的高效處理方法,是大腦的本能。關于互惠和稀缺,更是人類生存的本能,互惠保證了資源在以后也還有交換的可能性,稀缺是對資源缺乏深深的恐懼,即便現在人們已經脫離了資源對生存限制的狀況。以上原理簡單且普遍,深深地滲透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像查理芒格說的一樣,時時地像列表一樣過一遍這些原理,可以去理解現象,去影響別人,也防止被套路。
《影響力》讀后感12
互惠原理——一個古老的原理:給予、索取-----再索取。
中國有句古話,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就是互惠原理在起作用。
一、互惠原理的心理基礎——負債感
人們為何會被互惠原理所擺弄?——負債感、感恩圖報。如果一個人送給我們一件生日禮物,我們就得記住他的生日,等到過生日時給他買一件禮物。當然也有不遵守互惠原理的人,但這些人往往會被別人說是招搖撞騙、忘恩負義、背信棄義的人。是少數人。世界上,特別是中國,我們的孔孟文化往往會教導我們“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互惠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包括我,有位小學到初中的同學,在我最困難時,借給了我1500元錢。在借錢后就有一種強烈的負債感在我身上,即使在還錢后,這種負債感還在我身上。直到有一天,他向我借5000塊錢,終于可以報答一下了,我借給他1萬。隨之是心里的坦然和負債感的消失。
二、互惠原理的案例
互惠原理會用在很多行為當中,贊揚、夸獎、幫助和饋贈都可以作為互惠當中的形式。
案例一:宗教:美國一個宗教團體,募捐的例子
美國一個宗教團體,早期他們剃著光頭、穿著不合身的袍子,手拿念珠和鈴鐺,一邊唱著圣歌,一邊向人們募捐。可那些能捐款的人不喜歡這些成員的外表、穿著和行為。這樣這個組織就想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采用了一種新的募捐方式。他們在機場向募捐對象送上一份小禮物,一本書,或者送上一朵花。當募捐者拒絕時,他們堅持說這是送給他們的禮物。當募捐者接受后,這些成員才會提出募捐的請求。這種“先施舍,后乞討”的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案例二:商業
“免費試用、免費贈送”,作為一種有效的營銷手段,已經有著悠久的歷史了。在我熟悉的醫藥行業更是有著很多成功的案例,像喜來健等。但是,在中國的許多商家,卻將免費試用這個奏效的方法運用到了庸俗的程度,從而導致消費者有了防范心理,知道免費試一個誘餌,天上不會掉餡兒餅。使這個策略更加隱蔽的使用才會有預料的效果。
在很多與金錢和商業利益無關的純粹的`人際關系中,互惠原理也在發揮著作用。
三、互惠原理應用
1、互惠原理會引起不公平的交換,他的這一特點,讓人們可以利用它去謀取巨大的利益。這一特點在商業以及賄賂方面已經有很多的體現。
2、拒絕——退讓策略:主動讓步也是一種互惠,其內在含義是,我都沒有堅持我的要求,那么看在我讓步的面子上,你得稍微給我一點好處吧。
就以借錢為例,你要借20xx元,你要開口先說借10000元,再你苦口婆心,說明你要借的理由還不能達成后,你用拒絕——退讓策略,你可能借到20xx元。但如果你不用這一策略,你先借20xx元,你可能借到的是少于20xx元。
在以銷售藥品為例,你要賣給某一患者1個療程的藥品,但你開始要介紹給他3個療程的藥品,等他不能接受后,采用拒絕——退讓策略,也許會達成你的結果,但如果你直接介紹1個療程,結果肯定要差。
四、對策
如何應付互惠原理,不讓自己損失。互惠原理指出,如果要做到公平的話,盤剝的行為也應該用盤剝的行為來回報。這也是有很多人在得到免費贈送的東西后,認為這是不公平的,拒絕購買產品。
對策:恩惠用恩惠回報,詭計則不必回報。
互惠原理是“影響力”介紹的的第一個武器,他無時無刻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工作中,有意的、巧妙的利用這一武器,將有助于改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影響力》讀后感13
《影響力》一書中提到:深刻烙印在腦海中的互惠原則及伴隨其而來的虧欠還債感,在人類文化中十分普遍。
說起10多年前我的工作單位,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上下班要乘坐公司的班車。
有一年,公司對班車數量進行簡化,兩條班車的線路合并之后,我上班乘班車的時間提前一小時,下班比以前晚一小時回家。兩個小時的.時間都浪費在路上,家里無法顧及到,我產生了離職的念頭。
我把這個想法和財務經理說了之后,他極力挽留我,說一定幫我解決問題。
接下來的2周,他天天去找老板,老板不理他,他天天在老板那里站崗,直到有一天老板松口,把下班的班車路線改了,這樣我提前半小時到家。
雖然不能完全解決我問題,但確實有所改善。經理還非常抱歉的跟我說,只能這樣了,他以后會補償我的。
我不是忘恩負義的人,感念他的恩德,我留了下來。
就這樣,我在那里工作了好幾年,每年部門經理為我爭取多加工資。
后來,我發現在這個崗位上沒有上升的空間,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正好那時候,朋友要請我過去幫忙,我知道部門經理雖然對我挺好,他不希望我走的,考慮到我的年紀有點大了,再不走就永遠走不了了,最后我離開了那家公司。
這么多年過去了,現在我回過頭來想想,心里一直覺得虧欠他。
所以互惠原則,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力武器。它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的作用。
《影響力》讀后感14
通過學習《情商與影響力》、《陽光心態》,我想通了很多事情。以前一直沒給自己定好位,不知道自己要朝什么方向發展,通過這次學習,我豁然開朗。
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句話是“專心做好一件事,一鳥在手勝過多鳥在林”。要做缺不了的那個人。這就要求我們做到:
1、自信。所謂人不自信誰人信之。“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心理素質,缺乏自信心的人很難獲得成功。
2、改變思維模式。“女神和貓的故事”、“杯中的跳騷”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如果換了新的環境、有了新的條件而不能及時轉變思維,我們將永遠無法邁出前進的那一步。
3、學會選擇。人生會面臨很多十字路口。選擇正確的道路并堅持到最后才能獲得勝利。
4、要享受過程。人生的結果都是死亡,生命在于過程而不在結果。就像觀青海湖一樣,當你長途跋涉,匆匆到達目的地卻發現那里人山人海,景色也遠遠不如想象中的美好,那種落差感讓人很難接受。但是如果我們一路上邊走邊玩,沒有錯過任何景色,即使結果差強人意,我們也不虛此行。
5、學會合作和溝通,學會利用手頭資源。其實這個社會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冷漠,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不開口,別人不知道我們需要幫助而已。
6、找準動力,發揮潛能。人的潛能是無盡的,很多時候我們有遠大而美好的目標,卻缺乏動力而不愿努力去實現。就像講座中說的三個人過懸崖,有人為了贊美而跳過去,有人為了金錢而跳過去,有人為了不被后面的獅子吃掉而跳過去。我們應該找到對自己最有效的動力,不斷激勵自己,朝著成功邁進!
《影響力》讀后感15
在看這本書以前,總認為影響力就是自己影響別人的能力,現在看了《影響力》的一小部分,第二章的《互惠》,作者把它剖析得很透徹,我覺得該書寫得非常專業,里面的一些字句也不是很容易理解,還需要我慢慢去細讀,下面是我的一點讀書心得。
我認為影響力就是過去事情的印象,這種印象在左右著我們今天、明天的行為,也許是正面的影響,也許是負面的影響。總爾言之,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昨天的、過去的事情的影響。該書將這種規律系統的揭示了出來,它來自于我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以及人們共有(或者是固有)的觀念和生活經驗。復印紙
我們生活的現代社會太復雜了,而我們接受到的信息也太復雜,要想自由自在的活下去真的不太容易。有時看似我們是自由的作出抉擇,其實早已身不由己。善于利用這種規律的人輕松的掌握著他人的動向,透過人們內心的負債感(互惠原理)或是文化上的觀念給人以壓力,迫使他們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活動。從這個方面來看,人們要想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清晰的判斷力,或者說不被人欺騙,實在是有些困難,因為有時候就算知道自己會被騙,人們還是會踏進這個圈套,僅僅是因為希望遵守承諾,被人尊重,或是為了償還一點點小小的人情,文化的習慣要求我們這么做,于是我們這么做了,可是卻被騙了,但是沒有辦法,我們必須這么做,否則就將面臨自我巨大的心理壓力。更有趣的是,我們在實施互惠的同時,有時免不了自己也會變成互惠的“獵物”。復印紙
書越讀越有意思,我一定會好好讀完這本書。邊讀邊反觀生活中的現象,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收獲,以此來更好的改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互惠是人們身邊一種有效的影響力的武器,就是看你如何去利用它,或者說如何去應用它,關鍵是如何創造性地應用它,因為很多人都在用它來謀取利益。
影響力讀后感3因此,當賣家告訴你這款商品數量僅剩一兩個時,或者這棟房子已經有人來看過而且他明天還會再來時,你很有可能會馬上覺得把它買下來,盡管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前你可能并不想買它。除了數量的限制,對時間進行限制也是依從業者慣用的技巧:限時優惠這種方法讓你覺得不買就虧了,于是你又對銷售者說了yes。
短缺除了會引發對短缺之物的'需求,還會引發我們對失去已經獲得的自由的抗拒。當某種東西變得比較少,我們想獲得它的自由受到限制時,我們就會對它產生一種更加強烈的欲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讀后感·羅密歐與朱麗葉在雙方家長的阻止下最終選擇了殉情,但如果他們只是一對普通的情侶而不是仇敵的孩子,他們的愛情不會這么濃烈,甚至很有可能在幾個月之內發現彼此并不合適而分手。
越是被禁止的就越有吸引力,被禁止的人就越是想得到。這一點在教育上很有意義:對于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東西,像垃圾食品和電子游戲,如果嚴格禁止孩子們接觸反倒會適得其反,反倒不如平常心對待并且加以引導。
那短缺面前,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呢?知道短缺壓力產生的原因及其作用方式并不足以保護我們免遭它們的傷害,因為“知道”是一種認知過程,而認知過程會被短缺引起的強烈情感沖動所抑制。
【《影響力》讀后感】相關文章:
權力性影響力與非權力性影響力探析04-26
影響力讀后感04-20
《影響力》讀后感04-17
《影響力》讀后感01-06
《影響力》的讀后感02-13
《影響力》讀后感09-05
《影響力》—讀后感04-25
《影響力》讀后感04-25
影響力讀后感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