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費孝通江村經濟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費孝通江村經濟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拜讀了費先生的《江村經濟》后,我了解了《江村經濟》這本書是費孝通先生去英國前接受他姐姐的建議,去開弦弓村參觀訪問。在去英國的路上,他整理了自己所調查的資料,并為開弦弓村取了個學名“江村”。他這次的調查訪問不是有計劃的,而是受到了當時社會新事物的啟迪而產生的自發行動。
本書共十六章,深入探討對當地影響頗大的養蠶繅絲業進行經濟改革的方法和過程。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家。該章分為八小節,每一小節都反映著不同的社會問題,而這些問題是傳統社會的常態。
家,是擴大的家庭。書中講到“家,強調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相互依存”、“是生育單位”。在這里的家庭,不止指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還指聯合家庭。作為社會設置,家庭的定義強調的是:血緣+供養+繼承,以此所產生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出自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四版)。到現在,各種家庭模式漸漸被大眾所接受,例如:丁克家庭、重組家庭、單親家庭、同性戀家庭……由此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它本身所具備的包容性越來越強,人們的接納力越來越強。
“香火”綿續與人口控制。我認為有兩個重點:一是重男輕女,二是養兒防老。從歷史淵源來看,中國從母系社會轉化為父系社會后,利用男性的優勢將女性局限于后宅,并用三從四德來要求她們,使女性成為他們的附庸。在古代農村,重男輕女尤其明顯,沒有兒子在自家村里是抬不起頭的,女性出嫁后在夫家生了兒子之后,她才徹底與她的婆家成為一家人,女性的娘家與夫家正式建立姻親關系。不知道其他人作何感想,我在書中看到,如果一家人生了女嬰的話,一般會被家長溺死或送給別人家童養媳的時候,我很慶幸,我沒生活在那樣的年代,那是女性悲哀的時代。如今,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經深入思想,現于行動,這是一個巾幗不讓須眉的新時代。
父母和子女與教育。書中詳細介紹了古代小孩從孕期到成為新一代的家庭中堅力量的過程,父母在其成長過程中不同時期的角色不同。孩子在具備勞動能力后,逐漸替代他年長的父輩們,并贍養他們——這是社會職能的繼替,保證了整個社會的連續性。這里的教育指的不是文化教育,而是勞動技能的學習,男孩跟著父親學習,女孩跟著母親學習。在這里男女避嫌的意味非常重。
包辦婚姻。在這里,費孝通先生詳細的介紹了江村的包辦婚姻。沒讀過費先生的書之前我只聽過“一家有女百家求”,讀了《江村經濟》我才了解到原來還有“一家有兒百家求”。要成就一段婚姻,有四個人至關重要:媒人、算命先生、男方的父母。媒人作為中間人牽線,扮演了“月下老人”的角色,算命先生是用來合八字的,古人迷信,所以算命先生也很重要,當然最重要的男方父母的意見。選擇兒媳婦還有標準:一身體健康,能生育后代;二是養蠶繅絲的技術。這表明兒媳婦所具有的兩個職能:生育和經濟貢獻。還有就是婆媳矛盾,我以前很不理解什么叫“媳婦熬成婆”,這個意思就是說一個女孩當了別人家的媳婦,就要受婆婆監督,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后女孩子自己成了婆婆后,監督自己的兒媳婦。農村有老觀念,婆婆總是會對兒媳婦不滿意,不滿意就會有矛盾,矛盾的結果有三種:一是“媳婦熬成婆”;二是女性被休棄;三分家。總之,婆媳矛盾是一個永恒的矛盾,處理的好,家和萬事興,處理的不好,家里一團亂。
了解了舊時代家庭的功能,讓我新時代的家又有了別的理解。現今社會風氣比以前開放,釋放了女性自由,使男女平等這一觀念踐行,我們應該珍惜這樣的生活,珍惜這個美好的時代。(王聰聰)
【費孝通江村經濟讀后感】相關文章:
江村經濟讀書筆記11-18
江村經濟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04-27
江村經濟讀后感03-18
江村經濟讀后感(精選11篇)03-22
費孝通鄉土中國讀后感01-21
探訪調順村經濟發展的引擎與環境的保護03-18
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江村小景》教學反思12-27
費孝通鄉土中國讀后感大學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