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學探索者》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探索者》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探索者》讀后感1
我讀了《科學探索者》——天文學這本書,它讓我受益無窮。
這本書講了“地球、月球和太陽”——介紹了有關地球、月球和太陽的引力與運動,還有相、食和潮汐;“探索太空”——關于火箭、太空探索以及它的應用;“太陽系”——描述了太陽系中的行星、彗星、小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是關于恒星方面與星系統這四個方面的`知識。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本書有條有理,分板分塊詳細介紹,帶我們自由自在地遨游在科學的世界之中。也有很多的探索活動,讓你更好的探索科學,了解科學,不僅可以知道結果,還能知道它的過程。
這本書給我的啟發很大,讓我明白了怎樣探索科學,怎樣實踐科學,怎樣學習科學。也讓我學到了很多的科學知識,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運用書上的方法來更好的探究科學,同時,在生活中,也要細心觀察,因為,有可能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之中,就可能發現能夠顛覆人們世界觀的東西。還有我們要積累知識,因為,要有足夠的知識才能更好的探索科學。遇到不會的東西可以請教其他人,也可以查閱資料,還可以自己仔細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
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像科學家那樣探索,使我的探索精神得到了正確發展。
《科學探索者》讀后感2
讀了《科學探索者》(動物篇),我大為驚奇。世界上的動物,竟然如此神奇。就拿鱷魚和侏儒小猿做例子吧,雌性鱷魚會將小鱷魚含在嘴里,侏儒小猿的身體大約只有10厘米,體重僅為150克左右等等。本書還介紹了很多神奇的`動物以及它們奇怪的舉動。
本書是美國初中主流理科教材,圖文并茂,里面配有清晰的彩色插圖,書中的內容清楚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而且每一章、每一單元、每一節后面都會有關鍵術語、知識要點等內容復習思考題,讓我們有鞏固和提高的余地。
書的前一部分是“走進科學”內容,它從科學家的事例入手,逐漸切入本書的主題之中。
這本書不僅向我介紹了動物的神奇與神秘,打開了我走進動物王國之門,更時刻提醒我,人雖然是地球的主人,但永遠無法改變整個地球,我們一定要善待地球,善待動物,保護環境。
《科學探索者》讀后感3
這個長假,媽媽從網上買了一套對我的科學很有幫助的書《科學探索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動物啦。
這本書詳細地向我介紹了海綿動物、腔腸動物、節肢動物等各種類型的動物。每一章里還會有一小節將動物與數學、環境科學、地球科學、物理學聯系起來。最后一章會講到動物的行為、模式與技術設計。書中還會有跨學科探索、技術手冊。整本書都有著豐富的圖片和探索活動、相關的'網站等。
其中我還仔細看了昆蟲的變態方式。昆蟲主要有兩種變態:完全變態和漸變態。我在平時的課堂中,對昆蟲變態沒有太多的了解,也沒有對變態進行分類,概念很模糊。而讀了這本書后我對這方面有了準確的認識。我知道了完全變態方式和漸變態方式都要經歷4個階段:完全變態要經歷受精卵,幼蟲,蛹和成蟲。漸變態要經歷受精卵,若蟲,大若蟲和成蟲。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是否經歷蛹這個階段。書上說,螢火蟲就是選擇完全變態,蝗蟲就是漸變態。
而這只是書中的一部分,仔細翻閱書,會發現書中有許多對動物行為、種類的分析,十分特別,它告訴了我與以往不同的知識。看來動物這一方面的知識真是相當的豐富有趣啊!
《科學探索者》讀后感4
在這個春假,我看了《科學探索者》系列中的細胞與遺傳。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通過這本書,我了解到細胞最外層是細胞壁,深入后則是細胞膜,細胞膜里面分為細胞核和細胞質,細胞核分為核膜、染色質、核仁;細胞質中則含有線粒體、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體、葉綠體、液泡、溶酶體。這些都是我以前不了解或或不知道或了解不深入的。而這本書詳細、透徹、科學的為我們講解了每一個細胞部位的功能和作用。還詳細介紹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細胞分裂。
這本書還詳細的講述了遺傳,讓我知道了遺傳分為顯性和隱性,基因在遺傳時,會發生突變,突變可以分為三種:有害、有益、無害無益。而遺傳,有1/4的幾率為隱性基因,有3/4的幾率為顯性基因。遺傳病有1/4的幾率出現,大部分遺傳病出現在男性身上,女性一般為攜帶者。而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幾率一樣大。而突變一般競爭、環境選擇、環境變化。而大部分生物的祖先都是相同的。
看了《科學探索者》系列中的細胞與遺傳,它讓我了解了以前不了解或或不知道或了解不深入的。
《科學探索者》讀后感5
這兩天,我看了一本書,叫《科學探索者——天文學》,講述了許多天文學知識。
這本書通過三章向我們介紹了天文學,分別是:第一章《地球、月球與太陽》、第二章《太陽系》、第三章《恒星、星系和宇宙》。每一章中都有好幾節,每一節中都會分為:活動部分、閱讀指南部分、文字介紹部分、想一想部分、試一試部分、直觀的藝術部分、增進技能部分、技能實驗室部分、社會研究部分、“科學與歷史”部分、探索部分、復習部分、身邊的科學部分等,還有豐富的插圖。
我最感興趣的是第二章第六節《地球以外還有生命嗎》。它令我喜歡的地方不僅是這個話題吸引我,是它精確的資料,是它精美的插圖,還是它準確的用詞和它毫無破綻的分析。使我愛不釋手,讀了一遍又一遍,回味了一次又一次。它上面說,生物形成要有一個“金鎖鏈條件”,即有液態水、適宜的溫度和大氣層。可后面有推翻了這個條件,因為在很深很深的海里,壓力高、沒有陽光的`環境下,還是有生命生存的,他們既不是動物、植物,也不是微生物,是靠化學物質生存的。
這是一本既好看,又可以豐富知識的科學書,同學們,可以買來看看哦!
【《科學探索者》讀后感】相關文章:
《可怕的科學》讀后感04-28
科學故事讀后感10-15
可怕的科學讀后感04-28
科學實驗讀后感04-29
《我愛科學》讀后感04-30
我們愛科學讀后感04-29
《我們愛科學》讀后感04-29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4-27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