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民族風俗作文

時間:2021-04-16 10:28:15 風俗習慣作文 我要投稿

民族風俗作文10篇

民族風俗作文1

  過年是有許多風俗習慣的,民族不同風俗習慣也不同,它們表達的意義也不同。

民族風俗作文10篇

  就拿我們老家來說吧!每年過年,小朋友們最惦記的就屬要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在發壓歲錢的同時,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還能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這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系的民族活動。

  但是對大人來說和自己的親人團聚在一起吃一頓年夜飯才是最重要的。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家人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可是在我們老家還有更有意思的,就是在初一早晨4,5點鐘煮上一鍋餃子,把其中的四個餃子里包上四枚硬幣,要是誰能吃到其中的一個含硬幣的餃子,就表示誰有才氣,有福氣。

  這些風俗習慣是不是很有意義呢?

民族風俗作文2

  我的家鄉在浦城,這是個很小的縣城,但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著中華的傳統民俗,這表示著大家對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從春節開始說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象征著家家年年都繁榮,兒女能夠孝敬長輩。吃完晚飯后,我們是從不出門的,聽奶奶說:“若出了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彪m然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財運年年……除夕過后,換來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歡迎哦!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這是我們孩子的最愛,味道甜甜的,香香的……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飯后就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就要包壓歲錢,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后可開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亂花錢的,這又代表著大人們在這一年里很難很難掙到錢,運氣也不太好……給長輩們拜完年后,女孩在家幫父母干活,男孩就跟隨大人們去各自的親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過的十分開心。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里去燒香,給菩薩請安,讓菩薩保佑子孫滿堂,兒女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過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復正常了,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工作,孩子們該去復習功課,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了,這個春節是令人難忘的。

民族風俗作文3

  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歷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把這個節日叫做“春節”。

  吃喝玩樂,時代不同,四個字的意義也就不同了。

  吃,記得我上一次就盼著過年,過年就有好吃的,可以使勁吃而不會找來長輩的責罵,現在的要求是如何吃得健康。

  喝,有檔次,所以很多家庭選擇在酒店吃年夜飯。當然大部分還是在家吃個團團圓圓的年夜飯。

  玩,過年了,和親朋好友聚一起玩玩小麻將,斗斗小地主是很多人的選擇,大年三十的晚上剛過12點的“開門炮”是必須放的,還有正月十五的鞭炮也是必須放的,意味著年過完了。

  樂,我過年就是一家人吃過年夜飯就守著電視機看“春晚”,當然,大年三十就是我和孩子們的天地樂園。比如:長輩們一般會跟小輩壓歲錢,或者,前幾天買來的鞭炮,就一起放掉。

  這些活動均以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春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民族風俗作文4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于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只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為證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閑。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里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中秋節,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洞好鞑娠L志》里有“中秋臨節,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边^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并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卜有點貴,和蘋果一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一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并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莊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

  從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爸星,大家互送禮節……,賞奴仆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北京這兩年似乎又興起了中秋送禮大行動。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里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想,現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現在講究廣式月餅,過去“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餅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能放半年的,肯定不會是廣式月餅。 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制作工藝上說,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供后的食品。

  其實,不僅僅吃食是這樣,延順這個思路推廣開來,藝術的誕生(謹慎的人在這里會用某些藝術門類這個概念)一樣離不開民間祭祀的。還記得上學時曾對這個問題發生興趣,翻看一些河南、山東地區的考古資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頭腦的是一柄出土于山東日照的玉斧,當然真的玉斧無緣得見,但是單單就那圖畫已經足以讓人驚訝了。那斧薄得能夠透過光線而上面精致的一條夔紋是很難讓人簡單地以“活靈活現”這個詞將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時代,它的存在又能夠說明什么?

  與其說玉斧是斧,倒不如稱之為一種語言,描述著艱難的砍砸者同上天對話;蛘叻Q之為精靈,這是一個屏棄了功利取舍的精神的精靈。于是由了它,藝術方才出現。更于是人才徹底地脫落成為人。

  中秋節真好,好在又一次讓我想到了這些已經好久不想的問題。當然節日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節日,與此時偶爾察覺月餅與烙餅的差異,也并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這個樣子么。給自己做吃的,為了填飽肚子沒一個認真。饅頭包子幾百上千年從不變化,但凡加上點精神追求,就能花樣翻新。

民族風俗作文5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著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著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于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后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游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后,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游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群。射箭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民族風俗作文6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今天是年三十,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奶奶家。坐車的時候,我突然想起:我從小到大還從來沒有回過我的`老家---湛江呢。老家過年會是什么樣子呢?有哪些習俗呢?今天,我一定要問問爺爺。

  知道了我的問題后,爺爺便給我講了起來:“在咱們老家,除夕有三件事必做:貼春聯、團年飯、守歲和壓歲錢。除夕是一年最后的一天,午后每家每戶開始貼春聯。貼春聯的同時,湛江人還有貼門神、年畫,倒貼“福”字的習俗。門神貼在兩扇大門,傳統都是歷史上的一些顯赫人物,威武有殺氣,達辟邪擋災,倒貼“福”字則把大大小小的福字,倒貼在墻壁、門楣、房門,表示“福氣已到”!

  “除夕的“團年飯”,湛江人十分注重,也叫“吃年飯”,除合家團圓、聚天倫之樂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故多遠工作的人都盡力趕回來過年。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習俗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魚、蠔豉、生菜、腐竹、蒜等以求吉利。而且,在我們老家,年夜飯還必須有這兩道菜:蒜苗炒肉和白斬雞。湛江有的地方還流行吃團年飯時,遇上遠行的人未歸,則桌上擺未歸人的座位及碗筷,像征團聚,以示懷念。若有新婚夫婦,也多擺一副碗筷,取來年添丁吉意。團年這頓飯,一般故意多做些,吃不完,留到明年,表示豐盛有余有剩!

  “午夜12時,父母長輩叫醒小孩起床,踏新年地,穿新衣服,給壓歲錢。壓歲錢,湛江俗稱“穿衫帶”,多數稱“利是”,討壓歲錢稱為“逗利是”。由長者給后輩,以兒童為主,未結婚的成人與兒童同等看待,也可收取。壓歲錢意在鎮壓邪崇,希望小孩快高長大,聰明進步。守歲在湛江的一些農村尚流行,子時一到,炮竹齊鳴。而今城市以看中央臺春節聯歡晚會電視取代守歲,看完聯歡節目已踏入新的一年!

  聽完了爺爺的講述,我終于知道了湛江春節的習俗,也增長了許多知識,將來有機會,我一定要去我的老家湛江看看。

民族風俗作文7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故鄉的粽子和外地不一樣,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故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故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非常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非常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故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民族風俗作文8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粽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比熱鬧的龍舟賽呢?

  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圣的節日。說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說起。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秦抗齊,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免去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后,出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吊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只,把事先準備好的粽子、雞蛋撲通撲通地往江里丟,說是讓魚吃了,就不會咬屈原的尸身。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習慣。所以過端午節的這天,滿街都是賣粽子的小販,我們每家每戶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樣包的嗎?哈,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先用一些新鮮的粽葉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種配料,然后用線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著粽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時候,要先把線解開,剝開粽子葉,里面藏著紅紅的粽肉,升騰著熱氣,散發著一種特有的粽香,兩個粽子用盤子裝著,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著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了。

  吃完粽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在這一天,每個村子都會組織一支隊伍,而后拉到漣水河進行比賽。只見碧波蕩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仿佛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著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沖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太好了,我們村的龍舟領先了,因為我們村的隊員配合默契,所以龍舟就特別聽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同布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后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著,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著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后,一邊劃船,一邊和著鼓聲,“一二一二”地喊著口令往前沖,那口令里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劃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里有著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著正宗的故鄉粽子,看著精彩的故鄉龍舟賽,心里別有一番滋味。

民族風俗作文9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民情。今天我要跟大家說說苗族的風俗。

  苗族主要聚居于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

  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偽。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雞、鴨待客為佳肴,以心、肝最貴重,要先給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眾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后幼?腿瞬灰Q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

  苗族十分注重禮儀?腿藖碓L,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里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苗族的風俗是否別具風味?你知道哪些民族風俗,是不是也分享一下?

民族風俗作文10

  客家人,又稱河洛郎,是一個有著顯著特征并且歷史悠久的民族?图业娘L俗習慣繁多而獨特,身為一名客家人,我還是覺得客家的春節最有趣了。

  那是三年級的一個寒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五華過春節。客家春節是從農歷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那一天到正月十五日就算客家春節。我們到五華的時候,剛好是除夕,時間大概是下午5點。我下了車,走到奶奶家門前,敲起了門,叫了一聲:“奶奶,我們來了!”奶奶笑著給我開了門,說:快進來吧!“我進了門,只見爺爺、姑爺、大姑、表哥、大嫂正在屋子里到處忙活著:桌子上堆滿了結米糖和桔子、柚子;到處都是年畫和對聯;窗戶、大門、桌椅都被擦拭的干干凈凈,廚房里還傳出一陣陣剁菜的聲音,一副大大的年畫掛在客廳的中央,旁邊還有兩只金元寶,很有過年的氣氛。

  我跟大家打了個招呼,就跑進廚房里幫忙去了。一進廚房,一陣香味就撲面而來,差點沒讓我滴出口水來。奶奶見我進來,說:"來得正好,快過來幫忙!”我就跑過去幫手了,一會兒端端那個,一會兒切切這個,忙得不亦樂乎。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晚上。經過了一天的忙碌,桌子上白上了許多菜肴:炒粉皮、炸豆腐、讓香菇和讓豆腐,雞鴨魚肉到處都是,按照習俗,今天還要用大木盆蒸“隔年飯”。先用一個大木盆蒸一鍋飯,飯盆里面要插上12根筷子和12根大蒜(如果每逢閏年還要各多插一根。木盆還要擺放銀元,寓意有富有食。大家一邊看電視一邊大吃特吃,除夕夜就在這濃濃的年味中悄悄溜掉了。

  按照習俗,正月初一這一天是要早起的。我和爸爸早早起來,洗漱干凈,接著來到家門外點香燭、放鞭炮。放完鞭炮,要吃“長壽面”,寓意健康長壽。我和爸爸吃過早餐,就和往常一樣到處串門、拜年。叔叔阿姨們按照規矩在這一天給我了許多桔子、糖,爺爺奶奶們則要給我紅包掛在我的脖子上面,俗稱“掛頸”。就這樣走街串巷的走了一天,我累極了,一回到家里匆匆洗漱干凈,到頭就睡。

  一轉眼就到了正月初二,奶奶一大早就殺了一只閹雞,把雞血淋在一個裝滿了紙錢的鐵盆里,謂之“血錢”,是祭拜祖先前的一個重要習俗。這一天,是一定要在家的人全部去祭拜祖先的。吃過早餐,大家把門鎖上,就拿著紙錢、貢品和香燭一起開車上了山。到了祖先墓前,掃墓,祭祖,燒錢,這些都是叫祖先在新的一年里面保佑后代一帆風順,萬事如意。這一天也叫做“拜祖日”。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客家的春節結束了。雖然只是短短的十幾天,但我永遠都忘不了客家有趣的春節和習俗。你家鄉的習俗呢?一起說給同學們聽聽吧!怎么樣?

【民族風俗作文10篇】相關文章:

1.民族風俗作文

2.民族風俗節日作文

3.民族風俗的作文

4.民族風俗作文【優秀】

5.關于民族風俗作文

6.民族風俗作文5篇

7.民族風俗作文3篇

8.民族風俗作文6篇

9.民族風俗作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