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出作文教學的誤區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走出作文教學的誤區,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作文顯得越來越重要,高考、中考語文試卷的作文分數比重在不斷加大,閱讀題目中同樣也越來越多地涉及表達能力的考查,這就促使我們語文教師不得不加深對作文教學的研究思考。但在應試教育多年來的影響下,作文教學打上了深深的應試教育的烙印。很多語文教師覺得作文教學不知從何抓起,抓了效果也不明顯,還不如抓閱讀和基礎見效快。《中學生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做到感情健康、內容充實、中心突出、結構完整、語言通順。但是,實際的作文教學情況是非常令人擔憂的。學生一上作文課便無精打彩、哀聲嘆氣,對作文充滿了恐懼心理。因此,很多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想方設法,費盡心思,卻不想將作文教學引入了誤區。
誤區一:應付考試,教給學生固定模式、“經典材料”。
誤區二:增加學生的寫作數量,加大了學生負擔。
誤區三:要求嚴格,精批細改,扼殺學生想象力。
誤區四:學生“做作文”,內容假、大、空,失去了真情實感。
教師為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花費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但收效甚微。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內容脫離現實空洞無物,感情矯揉造作,無病呻吟。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教學效率,讓師生都能從繁重的“教”和“寫”中解放出來呢?筆者從多年作文教學實踐出發,認為需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1.教師“教什么”和“怎么教”。這是作文教學走出誤區的前提。分析一篇佳作,我們很容易就發現,它無非是由語言表達、材料事實、情感思想、寫作規則等幾方面構成。前三者僅靠教師的教學怕是難以得到提高的,作文教學唯一能教的就只有寫作規則了。寫作規則怎么教,又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傳統的做法是教師大講特講什么是記敘文,記敘文的特點是什么,何為六要素,何為思路線索等理論性知識。其實,這些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閱讀教學的任務,作文教學應該是讓學生如何把這些知識轉化成自己的作品,但學生的作文我們要求各具特色,最忌千篇一律。因此學生的佳作并非完全是教師教出來的,要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我們應從全面入手。
2.學生“寫什么”和“怎么寫”。這是作文教學走出誤區的關鍵。很多教師結合語文教學,每教學一單元課文,布置給學生與單元重點相關的一兩篇大作文,幾篇小作文,目的明確,要求嚴格,題目固定。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為完成任務,不得不硬著頭皮去“編”,沒有感情便為文造情。有些教師為了讓學生寫得更好,甚至讓學生背誦一些所謂的“經典材料”,記若干作文“公式”,天長日久,可真苦了學生。難道學生真的沒有內容可寫嗎?當然不是,這關鍵是要強化學生的自主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減少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新的表達”。因此,作文應該讓學生寫自己的親身活動,寫自己的真實情感,讓學生走進真實的生活,從生活中積累材料,真實的表現生活。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輕松、開放的生活環境,引導他們把目光投入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寬選材空間,廣泛閱讀優秀作品,學習語言表達,寫作手法,旁征博引,嘗試各類文體寫作,學會體驗生活,感動生活,表現生活。教師布置作文應盡量少做強制性要求,多讓學生自由、創造性地表達,并積極鼓勵學生多做“情動于中而發于外”的隨筆與記錄自己真實成長的日記。當作文成為學生表達自我而非負擔的時候,他們的寫作水平才會真正提高。
3.學生的“寫”與教師的“改”。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的時間和精力很大一部分用于評改作文。有些教師工作認真,學生的作文本上批改得密密麻麻,評語與符號滿篇皆是,錯別字、詞語、標點、病句一個都不放過。這真苦了老師,一篇作文改下來,讓人弄不清它該是學生的作品,還是老師的作品。其實作文批改大可不必如此,學生的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當然也不可能一無是處。所以對待學生的作文,應精心抉擇,找出其中的閃光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對學生作文中的不足之處,不應該求全責備,只需以“希望”的形式指出改進的地方,即使是一無是處的習作,也必須禁止出現“記流水賬”“一塌糊涂”之類的否定性評價。有些教師在作文批改中讓學生互評作文其實不失為一種好辦法,既大大減輕教師負擔,又能充分調動學生興趣,學生在互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4.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寫好作文最重要的環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驅力,當學生有了自己想說的話,有了對周圍事物的觀察,有了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熱愛,才能夠提起習作的興趣,才會樂于表達。因此,作文教學中應充分讓學生體驗生活,融入情感教育,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學生滿懷興趣地學習鉆研,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學生的心理可塑性很大,同時又對各種事情的感情變化迅速,他們能夠滿腔熱情地干某件事,也會對這件事深惡痛絕。寫作更是如此,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多變的心理特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消除其恐懼心理,讓每個學生獲得作文成功的喜悅。作文的指導要有利于激勵學生放膽去寫,寫出自己想寫愛寫的內容,使他們越寫越愛寫,在興趣盎然的實踐中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5.生活積累和想象力是寫作的靈魂。為什么我們學生筆下的作文盡說些假話、大話、空話,寫些離奇古怪的事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學生不敢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作文的源泉只有一個,那就是生活。作文不同于文學作品,不能僅靠想象進行創作,何況創作也是以生活真實為基礎的。魯迅先生關于作文曾寫過一首打油詩:“優秀詩篇哪里尋?奉勸詩人下農村。山川田野天天變,哪件事情不動人?打破陳規人心齊,處處英雄創奇跡。遍地神話遍地詩,詩人何不快快拾。”大師告訴我們寫作要從生活中選取材料,不能憑空杜撰。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寫真實的生活,要求他們去認認真真地生活,細致入微地觀察周圍的人和事,不斷充實自己的生活庫存,在作文時覺得心里有底,有話要說,有事要寫。同時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沒有想象,就沒有作品,就沒有流傳千古的佳作,沒有想象,就沒有人類的進步與發明。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加強想象作文的訓練成為我們共同探討的新課題。
6.加強朗讀背誦的訓練,注重讓學生語言積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語言積累對于寫作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千頭萬緒,就如同茶壺里煮餃子,有口倒不出。寫作好的學生都是喜愛讀書的,通過長期的讀讀背背,把作品中的一些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教師要勵學生多讀課外書,特別是古今中外名著。同時堅持寫讀書心得,讓學生在讀書中不斷豐富詞匯,啟發思維,汲取有益的文學營養。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作讀書筆記,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讓學生凡見到好詞佳句,或有點滴體會,均要及時地記下來,讓他們明白“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道理。
綜上所述,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必須走出目前作文教學的誤區,改變陳舊、落后而又根深蒂固的作文教學方法,把教師和學生都從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讓作文教學走上良性健康的發展之路。
【走出作文教學的誤區】相關文章:
走出備課的誤區04-28
走出信仰的誤區04-27
走出排量誤區05-03
讓高中語文教學走出誤區04-29
走出身高誤區04-27
走出科普的誤區04-27
走出技術批判的誤區05-02
走出誤區,走近成功04-29
走出兒童飲水的誤區05-02
走出考試英語作文的誤區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