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作文教學中的嘗試
“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這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學生觀。那么,如何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學生們面對習作普遍感到的兩大難題:一是沒材料寫,二是有話寫不出來呢?如何化“難”為“易”,使學生“詩”興大發,使習作成為孩子們的樂園,并能通過習作激勵他們展現自我,傳遞信息,交流感情,馳騁想象,憧憬未來呢?我想,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蹦刚Z的學習不同于一般的學習活動,尤其是習作教學,習作的外延應該與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習作的源泉,應該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生活中作文。下面我就談一點自己的做法和嘗試。
一、拓寬視野,積累感性體驗
葉圣陶在《文章例話》的“序”中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毙W生的作文也不例外,教師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懷著真摯的感情去觀察、體驗生活,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盡可能擴展學生的生活空間,接觸自然,深入社會,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景物、溫馨的家庭環境、多彩的校園生活映入學生的腦海,豐富學生的感性體驗。
1.記錄家庭生活的豐富
家庭對小學生來說是重要的。“家”,是學生最熟悉的環境,“家”對兒童來說就是愛的代名詞。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是學生習作不竭的源泉。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家庭生活分為幾個清晰的板塊,便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并記錄:①個性(即家庭成員不同的性格、特點);②溝通(成員之間因交往引發的趣事、煩惱事、開心事等);③勞動(包括家務勞動、種植花草、飼養小動物等)。有一位學生在“溝通”這一板塊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放學后,我走進家門,就覺得不對勁兒,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火藥味。原來,是爸爸、媽媽吵架了。唉,怎么辦呢?我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我嚷著讓爸爸媽媽帶我去散步。散步時,我和他們作游戲。哈哈,他們和好了!边@是一則典型以溝通為主題的家庭生活記錄。雖然細節部分不夠具體,但事情的前因后果基本交代清楚,能為習作提供原汁原味的素材。
2.觀察自物物象的奇妙
自然之景,四時之景,各有所勝,它極大地豐富著學生的審美感受,陶冶著他們的審美情致。圍繞自然生活情境去選擇美的場景,組織充滿美感享受的活動,帶領同學們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引導學生在自然生活情境中,發現美的形象,描述美的表現,進入想象美的活動,抒發愛美的激情。
比如,今年春天,罕見地下了一場雪。下課后,同學們全都擁到走廊上,欣賞空中飄飛的雪花!霸傧麓笠恍,就可以打雪仗了!薄爸形纾覀內ザ蜒┤、擲雪球吧!”……幾個男同學幾乎已按捺不住,直向操場奔去。看到這一情景,我靈機一動,決定抓住這一契機,指導寫作。一上課,我像拉家常似的說:“大家剛才為什么被雪吸引了?它到底美在何處?”我從四個方面指導欣賞雪景:看、聽、聞、觸,并鼓勵他們大膽展開聯想和想象。有學生說:“看著這雪景,就像走進童話故事里,多么神奇呀!”有的說:“雪花仿佛是一個精靈,奏著歡快的樂曲!薄霸敢庥媚闶种械墓P留下這美好的雪景嗎?”我趁機說。同學們余興未盡,又身臨其境,于是紛紛拿筆寫起來,把觀察、感受到的美景,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為今后的習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3.關注校園生活的多彩
小學生絕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學生最熟悉的是老師和同學,他們對學校生活非常熟悉,對校園環境也了如指掌。但是,如果老師不引導學生細心觀察,不引導學生進行有序思維,學生也難以用語言表達出對學校生活的熱愛之情,難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于是,我常在課間帶學生去校園走一走、看一看、聞一聞,用心靈聆聽,用感官記錄。為了讓學生更細致、有序地體驗學校生活,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分欄目記錄校園生活:(1)學校美景(校園里的一草一木);(《校園的梧桐樹》)的作文時,我首先讓學生準備好筆和本子,再把學生帶到校園里選定操場中央那棵年長的梧桐樹,引導學生仔細觀看梧桐樹,并不斷提示學生:先遠看,觀察樹的整體形狀;再近看,觀察樹的葉、枝、莖;最后點明梧桐樹有什么作用?經過觀察后讓學生細細思考,正確進行描述并展開聯想。再讓學生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遠看,梧桐樹像一朵蘑菇開在校園。近看,葉子是綠的,形狀像大簿扇,枝條不計其數,樹圍由幾個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來”;有的學生說:“落下的葉可作肥料,葉、枝、根可作柴火,它全身都是寶。奉獻的多,吸取的少”;有的學生說:“樹上是鳥‘安家’的好地方,樹下是同學們玩耍的樂園!边有的學生說:“梧桐樹就像一位慈祥的老爺爺,每天迎送我們上學、放學!薄 多好的想象啊!在觀察的基礎上,學生能把自己的獨特真實感受寫下來。 (2)人物素描(老師和同學的特點、個性)如在教“寫人”(《我的同桌》)的作文時,先讓學生互相仔細觀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幾名學生向同學們口頭介紹自己的同桌,后由學生自由評論,說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給予補述。這樣即可以創設說話情境,又為作文提供豐富的材料。;(3)人際交往(與同學、老師交往過程)。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為學生的素材庫增添了一筆不小的財富。
4.擷取社會生活的點滴
社會是一個萬花筒,習作素材很多,缺少的是發現的眼睛。大街、公園、菜場、公交車上、游樂場內,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一些事,值得學生去思索、去記錄。一位學生曾記錄下這么一件會人深思的事:他生病在醫院輸液,左邊是個孩子,右邊是位老人。他發現孩子,有四個大人陪著,要什么有什么。而老人呢,一個人寂寞地坐著。他的兒子給他送飯來,只是寒暄幾句,匆匆走了。這件人們司空見慣的事卻讓他捕捉到了。它反映了一個主題:敬老應落實在行動上,當學生用筆記錄時,才驚嘆于社會上有許多事值得記,值得寫。教師應當因地制宜地為學生設計、推薦實踐的項目、計劃,鼓勵學生大膽勇敢地參加實踐。暑假開始,學生有了較充裕的時間,正是學生體驗生活的最佳時期。我充分利用這個良機,布置學生在社區開展各種活動;如有愛好文藝的學生為社區的老人表演節目,來豐富老人們的生活;有的走上街頭幫助親戚朋友賣東西,來減輕親戚朋友的負擔。暑假正值冷飲銷售旺季,有興趣的學生也可以從批發商手里批發一些冷飲到街道社區去賣等,每位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體驗生活。這樣,學生們的素材、視野開闊了,思維也活躍了,再也不會為“無米之炊”而咬筆頭,苦思冥想了。
二、因勢利導,表達真實體驗。
劉勰認為:“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奔辞楦心耸俏恼碌纳。小學生的作文也應當是真情的流露,實感的抒發。當學生獲取生動、豐富的感受,觸動情感,喚起情感體驗時,教師要細心體察,把握情感火候,因勢利導,使之“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
1.營造樂寫氛圍,體驗自由作文樂趣
新課程改革對作文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允許學生不按照提出的內容范圍來寫,雖然提供的內容很寬泛,但學生有可能有更想寫的內容,這是允許的,”因此,教師在作文指導課上,可以讓學生想怎么說就怎么寫,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像小鳥奮飛,愛怎么飛就怎么飛。但是自由作文不等于放任自由,必要的指導仍不可少。應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入手,給學生一個思維可以自由馳騁的廣闊空間: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敞開心扉談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互相啟發,進一步激勵表達欲望,調動學生生活的積累。
2.捕捉偶發事件,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課堂是個動態資源的生成場,課堂上即興生成的信息,生生之間的差異,乃至課堂中的錯誤,都可成為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成為非常有價值“真實素材”,抓住這些及時的信息,有效利用,往往給作文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例如,有一次臨時換課,我遲到了5分鐘左右才進教室,透過教室敞開的后門,遠遠看見教室里熱鬧非凡,歡聲笑語此起彼伏,這時,調皮鬼董振華主動當起了“偵察兵”,離開位置跑到講臺桌東張西望,發現了我,立即匯報:“老師來了!”隨著他的一聲喊叫,教室里馬上安靜下來。課堂里,我臨時改變授課計劃,笑著對同學們說:“你們是不是經常和我玩‘貓捉老鼠’的游戲嗎?能不能把剛才的精彩‘表演’講給我聽聽。”同學們沒有受到批評,膽子放大了,把做眼保健操、晨會課以及午睡時的種種‘精彩’一一供出。《校園里的好戲看過來》、《貓捉老鼠》、《課間十分鐘現場直播》,同學們興趣盎然地拿起筆,一篇篇精美的習作在筆尖流淌。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要為預先設計好的教學計劃所束縛,要抓住各種有利時機,適時引導學生及時攝取鮮活的生活素材,讓學生體會到“真實”的作文素材就在身邊,從而幫助學生打開選材的門徑。
3.抓住內心感受,引導學生樂于表達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喜怒哀樂的'內心世界。他們在同伴交往中,在學校學習生活中,在家庭中,總會產生各種心理變化。這種變化就是心靈體驗的一種類型,教師要抓住學生這種變化,引導學生關注并體悟這種變化的種種感受,讓學生從說到寫,真情流露,這是寫作文最真實的好材料。于是,我給學生出了個題目:老師,我很 (傷心、煩惱、幸福、委屈、苦惱、快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心理感受造詞補題目,并鼓勵大家:“同學們一定有很多心里話要對老師說,就借此作文機會,盡量表達出來,實話實說,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想寫啥就寫啥。”“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興趣盎然,因為他們早有許多心里話要對老師說,只是不敢面對老師。批改作文時,我被同學們的懇切、真誠、坦然所感動。有的寫道:“老師,我有一點小小的要求,當我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請您不要在同學面前公布分數,我羞愧得無地自容……”有的寫道:“老師,我很苦惱。在家里,爸爸媽媽經常為買股票的事吵架,我傷心極了……”同學們一個個暢所欲言,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作文一下子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同學們也在這種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開始對作文產生了興趣。
4.創設實踐機會,提供施展才華平臺
小學生的學習,最初是對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外部活動更感興趣,以后逐步過渡到對學習內容感興趣的。我們有時為了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和寫作素材,組織開展一些實踐活動,以活動本身的生動活潑的形式去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為他們提供施展習作才能的平臺。比如,在教“寫事”(《我學會了縫紐扣》)的作文時,我讓學生事先準備好的針、線、布、紐扣,在課堂上親身體驗縫紐扣的經過,縫完之后由老師評出優秀作品,接著指名幾個學生把縫的經過和感受進行口述,再讓學生自由評論,教師加以指導。這樣通過勞動實踐不僅使學生感到作文有話可寫,還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例如給熊貓貼鼻子的游戲,為了訓練學生的觀察動腦的能力,在貼鼻子的準確位置折出兩條相互垂直交叉的線;顒娱_始了,學生們勁頭十足,每個人都把手舉得老高。幾個學生蒙上眼睛去貼,一個貼到了熊貓的臉頰上,一個貼到熊貓的頭頂上,還有的貼到了肚皮上,教室里爆發出了一陣陣哄堂大笑。終于有學生開始注意折線,用手摸出交叉點,把鼻子準確地貼上去,后面幾個同學也跟著貼對了,教室里面響起了一陣陣掌聲?偨Y時,我讓學生談談應該怎樣貼才對。他們都明白了應該仔細觀察,根據這折線交叉點判斷確切位置,才能貼準,悟到了仔細觀察的重要。葉老師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當同學們在活動中盡情地歡樂,并且最終戰勝困難,獲得成功,并做了回味總結之后,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于是不吐不快。下筆成文,已是理所當然,一篇篇優秀的作文就產生了。
三、精心講評,提高寫作的自信心。
作文講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對已完成的作文是一個小結,對下次至以后是一個指導,我是這樣來講評的。(一)對作文的交流和品味,(二)對作文得失的分析。(三)對文字的推敲。同時注意抓住重點,要重在鼓勵,先讓學生自己改,然后組織討論,肯定成績,發揚優點,找出不足。通過一堂課,比如:“第一次___________”讓學生通過回憶,交流,想想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學穿衣服,第一次掃地,第一次洗碗,第一次做飯,第一次買菜,第一次坐火車……,而且曾經經歷過的這些“第一次”的種種情景和場面再次在學生頭腦中浮現,人人有個性,內容幾乎沒有相同的,要善于引導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從不同角度選擇材料。再如:練習寫“我的朋友”的作文,一般從同學、鄰居的小伙伴方面選擇材料,這樣通過寫得好的在班里推廣,讓學生自己評議,讓學生自己先說,是否貼近生活實際。
總之,作文教學應跳出文體框格,讓學生不拘泥于某一文體,“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
指導學生口頭作文,寫觀察日記,讀書心得等,也是頗具實用價值而又不使學生負擔過重,束縛過多的有效方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寫好文章,除了要有生活基礎之外,還要多讀點書,多吸收營養,寫起文章來才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所以,應跳出課本,擴大閱讀范圍,課外與課內閱讀教學相結合,體現“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的宗旨。
經過以上一系列的訓練,使學生作文由苦寫、厭寫到樂寫、善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文訓練要準確把握作文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促進觀察思維,表達的有機統一,學生“無米之炊”的難處就迎刃而解了。
【淺談作文教學中的嘗試】相關文章:
淺談嘗試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7-23
淺談思想政治課中的嘗試教學01-20
淺談關于小學作文嘗試09-12
對話教學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的嘗試.07-21
淺談數學教學嘗試的生活化論文12-03
對語文教學中寓教于樂的嘗試01-20
在英語精讀教學中的幾種嘗試07-07
教育教學中幾點新嘗試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