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鳴秋散文
夏秋之交,又聞蟬鳴,這是夏熱與秋涼交替的旋律。
枝頭上的金蟬,躲在濃密的綠葉下震動著胸前的發音器“嘰嘰嘰”地鳴叫聲,此伏彼起。它們一邊擺動著透明的雙翼,一邊環顧四周,謹慎小心,生怕稍有差池就會被螳螂捕去。季節的變化也意味著消亡與新生的開始。
金蟬,又名馬知了,屬昆蟲類。幼蟲在地下存活周期長,一般需要5-12年左右才能破土而出。一些地區將其視為一種餐飲美食,捕捉現象十分嚴重。金蟬,正面臨著生存危機,甚至有絕跡的風險。
難怪這些年來,蟬鳴漸稀,我還以為是城市框架的逐漸拉大和土地硬化,幼蟲不能按時節入土修養生息,才造成了自然界生態空間的失衡。看來不僅如此,更主要的是還有一些人為的因素存在里面。
自從上學學會了一些成語后,就知道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現在看來食量更大的人類在夏秋之交等著它。前幾天去超市購物,發現蟬被擺在有冰凍的貨架上,用手輕輕觸碰蟬還活著,看看標價牌87元1斤,“嘖嘖嘖”真是令人唏噓驚嘆。
看著這些即將上桌的“佳肴”勾起了我曾經捕捉蟬的一段往事。
二十多年前,我在參與某一鋁廠建設時,單位的同事說:剛拱出地面的蟬很好吃,并約我去捉。我好奇,隨之去了,那時風華正茂。
記得那個傍晚天氣極好,落日余暉染紅了白云,有的'色濃,有的色淡,與藍天交相輝映,組成了一幅濃重的油墨彩畫掛在西邊的天際,一片赤紅的晚霞。
我們趁著天還未黑透來到了一片楊樹林。林子約有三十余畝地大小,碗口粗的楊樹筆直地伸向天空,樹冠翠翠綠綠,遮陽庇蔭。與之相比,我感覺自己很渺小。這時,我急忙打開三節手電筒,剎那間,一束強光照亮了陰森森的林地,驚擾了夜色,也鍛煉了我的膽魄。同事告訴我技巧說:“從樹根周圍的地面慢慢往樹上照。”我按照指點,果然發現了幾只淡黃色的蟬在地面或在樹上爬行。它們受到了強光的驚嚇干擾,原本蹣跚的爬行速度變的急促起來,我趕緊捉起地面的蟬。同事又說“先捉樹上的,不然爬高了就捉不著了。”看來干啥都是有技巧的。我很有悟性,一點就透,就先忙著捉已經爬上樹的蟬。而地面上的蟬全然不顧危險,前仆后繼地往樹上爬,這樣就能輕而易舉地把它們收入囊中。我們打著手電像防治病蟲害似的在林子里一顆樹挨著一顆樹的轉,收獲頗豐。
出于好奇,有時不急于捉蟬,而是觀察它慢慢地往樹上爬的過程。蟬,在地下蟄伏了幾年,甚至十多年才嗅到了空氣中的芳香。它們剛剛躍然地面,極其缺少營養,軀體羸弱。但很靈動,動物界那種固有的生存本能迫使它們全力向前,一個又一個,一撥接一撥……其實,前面已是危機四伏,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但它們卻無知無畏,潮水般涌來,一門心思-—上樹,繁衍生息。
一只蟬快速地爬行著,已然越過了我的頭頂,我本可以舉手擒來,但沒有想打破它的夢境,想看看以后的狀態。它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思,想給我一個表演,努力地向上爬著。當它還沒有爬到樹冠時就停止不動了,我正在疑惑,只一會兒的功夫,就發現蟬殼裂變,它開始退殼了,伸展出乳白色的蟬翼。稍許,顏色由白慢慢變深,當完全變成褐色時,它試著抖抖翅膀飛到了樹上,留下了一個開裂的蟬殼,這就是生命歷程的關鍵飛躍。
我佛慈悲,這只蟬算是逃過一劫。
我正在為這只蟬的蛻變出神時,同事喊我過去,說他那里的蟬很多。我過去用手電照了照,的確很多,但我似乎動了惻隱之心。對同事說:捉的差不多了,天也晚了,該回去了吧?同事看看我捉的,再看看他捉的說:把這些捉完再走。我只好祈禱蟬兒們晚些時候出土。
回到宿舍已是11點多鐘,同事經驗豐富,自然向領導一樣吩咐我準備一盆鹽水將捉來的蟬放到里面,用鹽水浸泡,俗稱腌一腌,這樣蟬就不會發生質的變化,金蟬就不能脫殼打開蟬翼了。經同事這么一說,我果然發現有幾只蟬在袋子里已經展開了乳白色的蟬翼,只是它們沒有樹上的那只運氣罷了。
第二天,同事烹調出來后,我嘗了幾個,也許是廚藝不錯,還真的好吃。
打那以后我知道蟬是能吃的,而且味道不錯,對蟬有了更深的印象。
由于蟬的生存規律特殊,不能像其他昆蟲或動物那樣可以飼養,所以,蟬是天然的,野生的,也是金貴的。
立秋前后,蟬開始活躍起來。雖然二十多年來再沒有見到蟬上樹時的悲壯,但金蟬鳴秋一直不絕于耳,給人傳遞著暑天將去,秋天將至的信息。
我在觀察金蟬鳴秋的時日。
【金蟬鳴秋散文】相關文章:
夏日蟬鳴的散文04-23
蟬鳴不絕優美散文12-29
蟬鳴·蟬詩優美散文12-11
蟬鳴鄉心起的優美散文04-25
白云深處聽蟬鳴優美散文12-15
蟬鳴02-05
秋的散文01-15
秋的散文精選01-10
蟬鳴作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