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野晨曲優美散文
春夜好眠,眠在夢中,翻了幾個身,夢全忘了。房后樹林里的鳥兒一聲、兩聲,陸陸續續的啼起來了。那個清脆欲滴、抑揚頓挫的百靈鳥的叫聲(我說它是唱歌),被清亮爽朗的布谷鳥、悲切哀鳴的秧扭鬼鳥、粗喉嚨的“天亮著!天亮著!”、大喉嚨的“吃蘋果,我要吃蘋果”、高尖聲的“丫丫”等不知名的鳥啼聲給吞沒了,簡直就是一個百鳥爭鳴的樂園。我還是在群鳥的啼聲中尋覓百靈鳥歌聲有多少句變換的曲調,一串鞭炮聲打亂了我的專注。那是房后不遠處田野里開秧田門的鞭炮聲吧?妻說,那準是,不過極為稀少了,很多人已沒見過,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了。一句戲言提醒了我,我何不去領略一番呢?東方已泛白,天上繁星點點,已不明了。我出后門,跨小河、穿密林,在長滿雜草的田埂上深一腳、淺一腳地往那里踱去。
先前那些年,谷雨過后,秧苗已郁郁蔥蔥,農人開始做田,準備插秧,此時可要精心準備,隆重一番,那就是開秧田門。這是農人心目中恰似現代奧運會前圣火傳遞一樣的神圣,它是當地農業生產中的一種風俗,農人把豐收的希望寄托在土谷神身上,認為土谷神乃掌管土地、左右莊稼五谷的神靈,可以護衛禾苗茁壯成長、防御天災蟲害,保佑農家風調雨順,豐收豐產。故而選擇一個黃道吉日插秧、開秧田門,進行虔誠的祭祀活動。
祭祀時,家家置三牲碗、水酒于田頭,放鞭炮,燒黃錢元寶,點三炷香,磕頭祝禱。之后,和請來幫忙插秧之人喝開秧門酒(示意一點),吃掛面茶(掛面、雞蛋、臘水粑)以祈禱今年五谷豐登。下田拔秧,由插秧能手或自家主人拔第一把,其余人方可接著拔,拔齊了秧,天亮了,回家吃早飯,早飯是吃湯圓或元宵,圖的是今年收成圓圓滿滿,菜是幾盤子臘菜(腌肉、腌魚)。早飯后開始插秧,亦曲插秧能手或自家主人順(右)腳(以示風調雨順)先下田,插第一棵、第一排。不會插秧者只能挑秧把往田里均勻拋丟,若不注意,丟在人身上,只能說是故意的,否則,“身上長草”,認為不吉利。秧把忌互相手把手傳遞,只能放到田里去拿,否則有“遞根長草賭咒”之嫌。當天拔的秧必須插完,田塊必須插完整,忌“插隔夜秧”、“插破田”,預祝圓滿豐收。插秧還進行競賽活動,插第一排的能手的草帽上有紅布條或臂上戴紅套袖。后者能追上他即摘紅,流動配戴,讓位后來者先行。插秧時還唱山歌,輪唱或對唱,甚是熱鬧。唱得最多的是《十里亭》、《報花名》、《十二條手巾》、《十二月想情郎》、《孟姜女送寒衣》等,還有幾句記憶猶新的是:城里大姐下鄉來,不知黃秧怎么栽,栽秧就像大姐納鞋底,一行挨著一行來……南風沒有北風涼,家花沒有野花香,家花不香能長久,野花雖香不久長……正月姣姐望親人,望郎望得眼睛紅,睡到半夜常想醒……這樣想著,跨過一田溝,不覺已到了開秧田門的田頭。
凌晨朦朧中,只見田頭擺放著水果糕點,老笪就跪在剛才燃放過的鞭炮紙屑和燃燒的黃錢元寶紙灰邊,磕頭作禱。祭祀結束,老笪和我招呼著,并遞過來一塊方片糕,算是神對我的賞賜吧!我說:“你這開秧田門,還真像模像樣的。”老笪說:“八十多歲老母親一定要我進行這種活動,只不過這是最簡單的了。早些年,像今早這一塊田畈有五六家開秧田門祭祀的。如今,這塊田畈里只見到我一家有開秧田門這種形式了,那是迷信。”老笪說著笑著就心照不宣,不言自明的卷卷褲腿,跳下了田。
老笪,以最樸素的孝子行動,遵照了老母親的傳統習慣。開秧田門的舊俗不久就會遠離我們而去了,但豐收的愿望是天下人所期待的。請聽今晨的豐收曲奏響了:不遠處的鳥兒仍在歌唱,近處,蛙聲一片……
【春野晨曲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野艾飄香優美散文05-01
醉了春晨優美散文04-27
春子的小屋優美散文04-27
二月春優美散文04-27
野荷散文05-01
春的隨想優美散文(通用20篇)12-11
野荷秋韻散文04-30
春歸的經典散文04-27
閱春的散文04-27
北國的春經典散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