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讀《蘇東坡傳》有感13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蘇東坡傳》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1
我們小學的時候就接觸過蘇東坡的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彼屛覀冎廊松谑揽倳蟹蛛x之時,不會有完美的事物存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彼屛覀兌昧嗣篮玫淖T。可在把蘇東坡當作摯愛的林語堂的筆下,將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同時,也把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他稱蘇軾的一生是“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他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隨后的人生卻是在宦海漩渦中坎坎坷起伏。烏臺詩案入獄后被貶黃州,后又放置定州、惠州、儋州,大半個中國的窮山惡水,都有他的足跡。他身處逆境,受人排斥,受政治上勾心斗角所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歷經的種種委屈、落寞、孤獨、清貧、艱險……但他總是能保持一份天真淳樸的童心,面對憂患一笑置之,不為利益而動搖,也不為俗見而改變自己的信念。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他一世貧窮卻過得安逸,兩袖清風,豁達開朗。他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曠達的胸襟,瀟灑地面對一切。周國平評價蘇東坡說:“讀蘇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
蘇的名聲是伴著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于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澳惆。瑵M肚子不合時宜!笔替凭故沁@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謫居黃州的蘇東坡,落魄無比。擔著可有可無的閑職,領著微薄的俸祿只能舉家食粥度日,還有惡疾纏身的痛楚……他并沒有因此偏激和消沉,在他遨游赤壁之時,面對“江上清風與山間之明月”,發出“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感嘆,面對起起伏伏的`人生,他風輕云淡地說出“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份灑脫和坦然讓“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逐漸消失,代之出現的是光輝溫暖和親切寬容的成熟。當他發現當地百姓有棄養女嬰的惡習時,毅然拿出自己少得可憐的薪資,到處寫信籌措資金,舉辦育嬰堂,救活了無數嬰童,而他自己卻過得狼狽不堪,蘇東坡在自己寒冷徹骨的人生低谷里,依然不曾忘卻要去溫暖別人。
在新舊當權派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卻從不舍棄自己兼濟天下的初心。他是黎明百姓的摯友,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他與社會上各行各業人都有交往,帝王朝臣、詩人隱士、藥師、酒館主人、道士僧人、貧窮百姓、甚至不識字的農婦等。在杭州廣州地區興辦水利,建立孤兒院和醫院,創辦監獄醫師制度,頒布嚴禁殺害嬰兒的律令。在處理王安石新法改革遺患時,他全力從事救濟饑荒,為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不懼與朝廷抗爭。為減免貧民百姓欠稅而向朝廷懇求。這才是真正能做到關心大眾疾苦的高士該有的濟世情懷。
蘇東波無論悲喜,無論沉浮,都能懷揣初心,一路向前。像一陣清風一樣度過了一生,溫暖了他人,垂名千古,只能說他,生不逢時!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2
蘇東坡是是林語堂一生的摯愛。雖然相隔800多年,但在林先生筆下,蘇東坡正如自己的忘年至交,仿佛親眼見證了蘇東坡“竹杖芒鞋,一蓑煙雨”的平生。
沒看這本傳記之前,我對東坡的了解主要是他光輝熠熠的頭銜,以及登封造極的藝術造詣。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豪放派之代表。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但是讀了《蘇東坡傳》以后,我真正了解了一個完整的蘇東坡,一個真實的蘇東坡,一個自然的蘇東坡,一個純粹的蘇東坡。
對東坡的最新認識是他仕途上的浩然正氣。以前總以為東坡是一位超凡脫俗的文人,讀此書后,方知他的政治生涯是坎坷的。“學而優則仕”,帶著“平和世界”的美好理想,東坡步入仕途。正值王安石變法之際,他在外任官期間,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極力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于朝廷。于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經歷了10年的政治生涯,東坡經歷了人生的第一難 ,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接著就是不斷地被貶,再被貶!比松钍б庵畷r,卻造就了他文學的巔峰!冻啾趹压拧贰ⅰ肚俺啾谫x》、《后赤壁賦》、《承天寺夜游》都是這時所作。在一個昏暗的時代里,蘇公以文人之浩然秉性,敢于去質疑變法之弊端,敢于去挑戰王宰相的權威。即使犧牲自己的仕途,也要堅定的'拯救蒼生。
其次就是對其豪放曠達,虛幻若谷的人生境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經濟經歷了仕途上的風風雨雨后,蘇東坡也逐漸頓悟,認識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淡卻入世之心,步入出世之途。由那一剎那起,他看透了這一切。于是乎,他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開始了新的生活。詠物言情、記游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談禪說理, 人生,就應似飛鴻踏雪泥。又何必被聰明誤一生呢?
讀完《蘇東坡傳》,感受蘇公,我體會到“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所言之理。感受自己,未來但求對社會“浩氣長存”,但求對生活“煙雨一生”。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3
讀完《蘇東坡傳》,我對蘇東坡有了新的認識,我覺得可以用一個詞形容他的一生——自然而然。
蘇東坡的一生歷盡坎坷,大起大落——1057年中進士,1080年謫居黃州,1094年被貶惠州,1097年南遷海南儋州。子瞻遭貶,如美玉入泥。黃州湫隘,惠州山高,儋州地僻。以常人眼光看來,這些地方怎能安得下大才?而蘇東坡則不然。他在黃州開墾為農,曰“朝嬉黃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煙”;在惠州飽啖荔枝,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哪怕在窮山惡水的儋州,他都有食生蠔之興。處境不堪,他就順其自然,尋找其中的美好,而不因處境艱難而憂煩。
蘇東坡瀕死的時候,錢世雄叫他想來生,蘇東坡最后的話是:“勉強想就錯了!彼簧匀欢唬蛔稣鎸嵉'自己。
曾經認為蘇東坡樂觀,讀完此傳,愚以為“樂觀”不如“自然”形容得貼切。樂觀,是把不美好的事物看得美好;而自然,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從心所欲,不為外物所擾。倘若失掉了那份自然,他恐怕寫不下“此事古難全”,道不出“鴻飛那復計東西”。失去了自然,他便不是我們所喜愛,所津津樂道的蘇東坡了。
無論身在何時何地,“自然”永遠是一個人最真摯,最不可舍棄的秉性,自然使人安詳,滿足,并且永遠擁有生活的興味。人本是自然的子女,自然而然,本就是人骨子里的天性。赤子之心永遠讓人羨慕,不就是因為其自然、本真嗎?
我們每日行色匆匆地奔走著,工作著,學習著,很多時候繁多的任務占據了我們整個生活。我們可曾停下手中的活計,思考生活的真諦呢?不知不覺間,我們變得煩躁,焦灼,怨天尤人。這時不妨停下工作,給自己一段時間,做想做的事情,做真實的自己吧。縱然生活一地雞毛,也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4
《蘇東坡傳》一書由林語堂所著,我們大家都知道蘇東坡是我國一位很有名氣的詩人,讀過他的詩詞,對他這個人那么了解嗎?《蘇東坡傳》這本書里我們可以看到蘇東坡的多面性,讓我們看到一個飽滿的人物形象。下面小編帶來的是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欣賞。
談及蘇東坡,我心中便是滿滿的敬畏。
蘇東坡有著些許特點,他富有創造力,守正不阿,卻又放任不羈,是一個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成莫及的高士。讀完他,自己似乎是獲得了最好的精神食糧。
林語堂先生是這樣定位蘇東坡的:蘇東坡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大堆的“頭銜”扣在蘇東坡的頭上,初讀之時,自己不禁嚇了一跳。原來自己的見識那么的渺小,曾經的自己,只認識一個叫蘇東坡的詩人。
但我記住他是詩人,是因為他的才華橫溢。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他的詩,帶我領略了中華文化的一角的韻味,令人回味無窮
林語堂先生說:“我理解蘇東坡,是因為我喜愛他的緣故!蔽蚁,這也是我選讀蘇東坡傳的原因吧。從小,就一直聽著他的名字長大,不斷的幻想他是什么模樣,缺又不斷更新他的模樣。
整部書,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家,以及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跡。其中我能讀出他的品性。他思想透徹,善于思考,但有時候又口不擇言,心直口快。這不禁令我不解,這似乎,是矛盾,然而這矛盾,卻又塑造了這么個偉人;蛟S,矛盾就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吧。
例如,在玄學上,他是個佛教徒,他知道生命的真諦,但他卻不接受人生是重擔,是苦難的說法。他用印度教的思想學習玄學,但氣質上確是地道的中國人。
東坡先生的生活方式,如今社會似乎是不存在的。當今世界,太多的人崇尚金錢,名利遮蔽雙眼,古人的一些風骨蕩然無存,更是沒有多少人愿意去繼承。快節奏的生活總是讓人無法仔細想自己到底是什么樣子。在人生觀上,從古至今怕是沒有人能與蘇東坡相比。從佛教的否定人生,到儒家的正視人生,最后是道教的簡化人生,蘇東坡在心靈見識中產生了他的混合人生觀。也正是這種人生觀,讓他盡情享受人生。
愿世人能夠記住一位在宋朝叱咤風云的蘇東坡,猶如我們敬畏魏晉風骨一樣的敬畏他的精神。
誠如林語堂先生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5
蘇東坡幾乎是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的一位詩人。之前對于蘇東坡的了解大多是由他的詩詞而來,我是非常喜歡蘇東坡的詩詞,他的詩詞比較多樣,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屬于比較豪放而曠達的,《水調歌頭》則屬于比較柔美的,然而婉約中又不失大氣。今年暑假看完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后,使我更加走近了這位曠世奇才。
蘇東坡一生不追隨,不盲從,堅持實事求是。他熱愛著自己締造的美,和一切受他庇護的民眾。他溫情地注視著人間,把自視甚高的理想主義,置換為溫暖的人間情懷,這也許就是為什么千年后,一提到蘇東坡,都會引起人們親切敬佩的微笑。
蘇東坡在他用文字編織的夢幻中遨游,在他用詩堆積的象牙塔中放縱。“浮游天地間”“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結點,是里程牌。人如其文,蘇東坡是一杯清茶,他將伴我一生?酀姓诓蛔〉牡阋绯龃溆癜愕谋虊,沁滿心田,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的哀思。
詩詞,是東坡的熱愛,也是他失意時的盔甲,是對抗生活的小確幸。當命運被拽入低谷,總要有熱愛去化解這樣的悲傷。東坡來到赤壁時,也是他人生低谷時。這個戈壁已在此等候他千年,它把所有的一切都為這個失魂落魄的失意詩人準備好了。那時清風徐徐,江面如鏡,東坡一飲而盡,吟誦起詩來。這才會感到殘酷世界里有了些快樂,困頓都隨酒氣蒸發,他眼中只有江山明月。
很多時候蒙蔽我們雙眼的不是假象,而是自己的執念。我們原可以像蘇東坡那樣,用頂風迎雨的.態度,多點淡然,少點虛榮,過真實自在的生活。不計較名利地位,不比較高貴謙卑被永遠地用澄澈的水洗滌,不再抱有遺憾和不純的思想,不再,與每個人都如舊相識般親切。這才是真正的快樂,是人生的真正意義。古今中外,到處都傳唱著他的佳句,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吸引著我們。因此,我們常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回首蘇東坡,閱讀蘇東坡,品位蘇東坡,我終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過眼云煙,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如茶,伴我一生讓我平淡,蘇東坡如水,伴我一生讓我寧靜。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6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薄疤K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妓女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里,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庇梦易约旱脑捳f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7
最近讀完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從行文中可以看到林語堂對蘇東坡由衷的贊賞和喜愛。他認為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可是作者認為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作者透過蘇東坡人生的各個方面向我們展示出了一位可愛的、歷經坎坷卻時刻綻放人格魅力的蘇東坡。讀完后,感觸頗深的是以下幾點。
蘇軾的關注度極高:
蘇軾的關注度極高。他好像現代的當紅明星,一言一行都備受關注,且從皇帝到百姓,從文壇才子到閑云野鶴的和尚道士,都給予他極大的關注,這些關注是欣賞,是仰慕。于是有追星族歡迎他,追隨他。蘇東坡游廬山,在數百和尚中引起轟動。被貶惠州,附近五縣的太守不斷給他送酒食,有人甚至徒步兩千里地來看他。在他貶到海南島時,還有吳復古的道士追隨。貶謫期間,所到之處,地方官員也慕名處處優待他。他的文章使皇帝也常舉箸不食,即便被貶謫在外,新作也獲得皇帝贊賞。這也引起當權者、政敵們密切“關注”,忌憚其影響力,于是有了嫉妒式的詆毀,無端的`謠傳,接二連三的打壓。所以蘇軾才有了“平生所得毀譽,皆此類也”的感慨。
名太高,對蘇軾而言是一種負累:
蘇軾性太直。盛名之下,彰顯才華的詩作反倒成為政敵進攻他的利器,既然屢次禍從詩起,是不是可以三緘其口,將筆墨束之高閣呢?不,因本性的率直,他總是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對他而言,寫作是抒寫性情的樂事,而且具備心中情思,皆可暢達的能力,有所感慨必然行諸筆端。于是,面對王安石變法的種種弊端,他寫詩,上書;在別人明哲保身之際,他卻不顧利害,寫下抗暴詩;烏臺詩案,有驚無險后,他又詩如涌泉,寫完后再感嘆自己不可救藥;游玩過橋(軍事要隘)也要作詩“長橋上燈火鬧,使君還!边@一出口可能帶來兩年勞役。甚至因為性子直率,面對腐儒程頤,他說出“伊川可謂糟糠鄙俚叔孫通”的玩笑話?傊,性格使然,一吐為快,思想不停,詩文不止。
蘇軾心態達觀。蘇軾的一生有如過山車,拋得很高,落得很低。他曾一舉成名,壯志凌云,曾身居清要,名動九州,他也曾鋃鐺入獄,一貶再貶,窮困潦倒。在坎坷的人生中,他原本開朗樂觀的性格更加達觀超脫。我想達觀超脫可以理解為雨霽晚霞紅的那種寧靜之美吧。我非常認同林語堂先生分析蘇軾達觀心態時用的“解脫”一詞。所謂解脫即心情寧靜。“做到心情寧靜必須克服恐懼、惱怒、憂愁等感情!苯洑v了烏臺詩案,經歷了一貶再貶,蘇軾不斷思考后,他已然拋卻了最初的恐懼、惱怒,平靜地對待命運的安排,以一個超凡脫俗的田舍翁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在讀傳記《流放歲月》時,感覺蘇軾的人生道路是越走越悲涼,然而,蘇軾呈現出的卻是越走越達觀的心態。途中,在山頂的閣子里,腿感到疲憊,他悟道“心若掛鉤之魚,忽得解脫……不妨熟歇!本窈椭C了,所有的遭遇也云淡風輕了。他練瑜伽,烤羊脊,釀桂酒、橘子酒、松酒,做“浮馬”,研究煉丹、制墨……生活對他重重壓迫,他卻以熱情對待生活。
蘇軾的才華是難以超越的,他人生跌宕起伏的種種況味也是我們無法體會的,他的人生態度卻非常值得借鑒。即便是普通人,也有各自的人生煩惱,有想追而追不到的名利,有求而求不得的成就,有面對挫折時的無所適從,我們不妨也學習蘇軾的人生態度超脫些,豁達些,用心的生活,將當下過好,過充實。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8
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不僅在詩文、書法、繪畫上造詣很深,而且對醫學、考古、水利等多方面都有獨到見解。
他的大名,如雷貫耳,讓我萬分佩服,尤其是他那一首首優美的詩。比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還有:《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等等等,皆令我贊不絕口。
這里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一天飯后,蘇東坡捧著肚子踱步,問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兒們分別說,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識見。唯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云說:“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連連稱是。
人們都稱蘇東坡乃三百年一見之天才。雖然他離我們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卻依然為人們所稱頌。我想這與他那心靈的喜悅和他那思想的快樂是分不開的.,這才是他萬古不朽的根源,也正是我們后人值得細細體味的。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9
青山似有少年子,一夕變盡滄浪髭。
方知陽氣在水流,沙上盈尺江無澌!}記
在作者林語堂的筆下,蘇東坡是道德家,是作家,是書畫家,是佛教徒亦是士大夫。他可以做到一人分飾幾角,但,這依舊一個他蘇東坡一生中的一部分,寥寥幾筆勾勒不出他的全貌。他可以放蕩不羈,亦可以高高在上,讓人望塵莫及。
然而,在我眼中,他只是一個有著才華的普通人,他喜,他怒,他悲,他哀,他懼。但是每一個他都染上了神秘,似月光,有著朦朦朧朧的不真切,卻都讓人極力追求。大抵,是因為他個人本身的魅力吧。
他可以在身無分文時笑談自己富堪諸侯;可以在昏天黑日里決斷利落是非分明;可以在虛與委蛇中淡然一笑云過風輕。他可以不在意世俗,卻不可以不在意圣賢;他可以蔑視權貴,卻不可以蔑視文學。他自稱局促如袁下之駒,牽絆太多。每次,在他自以為看透這紅塵紛擾時,卻又心生懷疑。
懷疑,自己是不是又做錯了。
其實,歷史上的蘇東坡留給世人最大的印象該是他的詩了;虮挤牛蛲窦s;或深沉,或輕;或世俗,或高深。每一個他看起來都是陌生卻又熟悉,他從不刻意塑造每一個自己,一切隨性,自然純樸。但是每一個他都引人注目。
有時讀蘇東坡的詩,我仿佛可以看見一個月下的漫步者,承天寺中有他的思想不遜青蓮。可以看見一個在月下獨酌者,身處異鄉卻依舊牽掛手足。
烏臺詩案,他本該是那個傷心淚落之人,卻依靠著自己樂天,提筆寫下“此心安處是吾鄉”。這樣的蘇東坡總會讓我有一種錯覺,上一秒,他還是那個血氣方剛的少年詩人,下一秒卻仿佛歷經滄桑,看破蒼穹。他難道真的是文曲星下凡不成?不,當然不是。
他是蘇東坡,也只能是蘇東坡。
我喜歡的是蘇東坡的.文辭,清新細膩卻又夾雜霸氣豪放。他相信過玄學,也曾學過秦始皇煉丹,但是,他卻并非追求長生不老,他知道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他從不強求什么,這,也造就了他詩詞的綺麗與柔美。
后人皆道蘇家兄弟情深,卻鮮少有人去認真的了解過他們所經歷的一切,歷史已經塵封了太久的真相讓人看不透,猜不到。一次誤會,換做他人家或許是手足之間撕破臉皮,但是,在兩蘇之間存在的只有親情。他們共患難,猶記年少春衫薄,上京趕考,猶記官場上弟弟提醒哥哥的場景,猶記三峽一游,涉險江,過巫山。還有太多太多,或許,他們也會數不清楚。讀蘇東坡,讀到的卻又不僅僅只是蘇東坡,還有他蘇東坡背后的剛正,原則,信念。蘇東坡不應該只是一位詩人,他的智慧隱匿在他的為人處世之上。他不是一個圓滑的人,甚至在待人接物上面還有些愚笨,但是,他靠自己的堅守,換取了百姓的呼聲。
人生如夢,一出戲演的如何,只有在落幕之時才可以下斷語。不過,有這種區別———人生如同一場戲劇,但是在人生的戲劇里,最富有智慧與精明的伶人,對于下一幕大事如何,也是茫然無知的。但是真正的人生,其中總包含有一種無可避免的性質,只有最好的戲劇才庶乎近之。
或許,這才是蘇東坡真正聰明的地方,不去才結局,走一步看一步算一步,從不給自己平添煩惱,恣睢灑脫,讓人羨艷。
讀《蘇東坡傳》于我而言雖只是幾日的時光,卻仿若讓我跨越千年,與智者有一場對話,似懂非懂,卻也讓人安心。大概,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10
合上厚厚的《蘇東坡傳》,心中感慨萬端,種種雜緒像被書頁攪動的灰塵縈繞著我,我開始思考人生,思考命運。世界瞬息萬變,人不過是滄海一粟,那么既然渺小,就無需去爭奪,去奔波勞碌,爭取虛幻的浮名。同時,人生在世一趟也不容易,不要讓這珍貴的生命做了奸詐小人,受人唾罵。做本真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謂草木有本心,何須美人折,更何況人呢?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是堅持自我的一生。林語堂稱她為大自然的頑童,我認為很貼切,兒童最真,率性而為,而頑又帶著倔,正是這股率性和倔勁,讓他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擁有一顆快樂、平靜的心。他的政治生涯在新黨與舊黨斗爭、政權的更迭中起起落落,于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裝在木箱里,拋到海上,隨海浪起起伏伏,官場似海,他的性格決定了必然被拋之于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調侃諷刺,讓政敵們掀起了一浪又一浪。我想,從來沒有人外方貶謫的`足跡有遍布這么廣的,也從來沒有人在貶謫期間過得這么安然恬淡的,連政敵都嫉妒了。我覺得除了耳熟能詳的儒釋道完滿融合的原因之外,還有幾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第一,是文學的支持,在窮鄉僻壤,寫作是他的重要內容,有詩、有詞、有信件、有墓志銘、有經典注疏,這時,他寫東西已經沒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發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當文學回到了寫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價值。
第二,是眾多的朋友,蘇東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個地方,也廣交朋友,尋訪奇人異士,他對朋友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為知己。他像一株散發著特殊氣質的君子蘭,吸引著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說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記得初中看到一句話,謂之人不癡,不可與之交,大概有癡氣的人一旦與之相交,便可長久。這些朋友給予蘇東坡極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勵。
第三,則是情趣廣泛,腦中總有這么一個印象。凡是興趣愛好廣泛的人,總是精神飽滿,充滿活力,百折不饒。民間有很多蘇東坡的傳奇佳話,有很多是關于他的興趣愛好,像東坡肉,研制藥方,聽說曾經還配了制墨秘方,差點把房子燒毀,這時,他更像一個頑童了。興趣廣了,才有做不完的事,即使被炒魷魚,被架空,生活也可以忙得不亦樂乎。
現代社會,人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荒漠化,人們抱怨、煩躁。也許我們沒有那時免費的無限風光可以游覽排遣,也沒有妙筆生花的文筆抒寫,但可以擁有蘇東坡式的心態,坦然達觀,安之若素,不必媚上,不必偽裝。誰說的和原話都記不得了,大意是傳播中國文化就要像林語堂一樣,他是能用英文寫作的少數中國作家。此前我只讀過林語堂的一些文章,全本的書這是第一次讀。選了他的《蘇東坡傳》。看了前言他對蘇東坡的喜愛,我就完全可以確信,這是一本一等的書,畢竟作者的全部熱情都在其中。
說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個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個大多是蘇軾。從流傳的民間小故事里,可以看出李白和蘇軾這兩個天才的些許不同。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騎鯨飛升,或是粲花之論,或是力士脫靴貴妃捧硯,無不帶有濃濃的仙氣和浪漫色彩。人們心中,李白是學不來的,他的浩蕩才氣和仙氣絕無可復制性,五千年,只出了一個李白。而蘇軾則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蘇堤,研究出的做豬肉的法子叫東坡肉,還有個了杜撰的妹妹蘇小妹,還常常和佛印調笑嬉鬧。是如果說李白是活在天上,那么蘇軾就活在人間,他更真實,更可親。
李白那樣的仙氣不能復制,東坡那樣的魅力同樣是無法復制的。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脫,他完美的詮釋著宋代文人儒釋道三家融合的趨勢,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我最敬佩東坡的是他的真曠放,他不像陶潛一樣把出世作為無法實現人生抱負的末選,也不像辛棄疾一樣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在蘇軾的眼中,世上沒有壞人,一切都很美好,不管是流放還是牢獄,似乎都不能成為擊倒他的箭矢。謫居黃州,沒錢買別的肉,就買當地最便宜的豬肉,專心研究怎么做的才能做的好吃,又發配到嶺南,一片蠻荒之地,也能因為有荔枝可以吃,便一笑置之。
讀完后對照林語堂的一些事跡,不免覺得兩個人有很多相通之處,我想林語堂為蘇東坡作傳,大概也是因為蘇東坡是他希望達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勵后人吧。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11
我一直崇拜蘇東坡,他的才能、豁達、豪爽都讓我贊嘆不已。在過去,我一直以為飽受苦難的他可能會對這不公的命運充滿憤恨和不甘,而最近讀完林語堂著的《蘇東坡傳》,卻發現他是幸福的,并且這份幸福體現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健康的身體是幸福的前提。周國平先生說:“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顆寧靜的靈魂,你就是快樂,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蘇東坡強壯的身體,充沛的精力,令他一生有足夠的精力游山玩水,領略大自然賜予他的快樂。盡管他仕途坎坷多舛,但他健康的身體使他能承受輾轉的顛簸、生活的艱辛。他61歲的時候被流放到條件惡劣的海南,在那里三年“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冬無炭,夏無寒泉”。在宋朝,因不堪折磨死在流放的路上或流放之地的官員不少,但他挺過去了,并在這段艱苦的時光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他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寫道: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竹杖芒鞋輕勝馬。從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的身體硬朗,不怕雨淋,能享受雨中的樂趣。因此,健康的身體是他幸福的前提。
內心的安詳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一種感覺,只要內心安詳,就可以收獲幸福。蘇東坡是與生俱來的樂天派,深諳生活的樂趣,善于發現、制造和享受平凡中的快樂,并且永葆內心的安詳和喜悅。盡管他歷盡坎坷、飽受磨難,但他總是那么寬容豁達,那么安詳平和,笑對憂患,瀟灑生活。當官時,他能在山上樹下的竹椅上酣然入夢;被捕在獄中,他能鼻息如雷;被貶到黃州時,他能“草為茵塊為枕”,酣睡到天黑,直到好心人把他叫醒才回家。他總結了“賞心樂事十六件”,他認為,幸福是湖畔散步,幸福是登樓看山,幸福是午后安眠,幸福是院內花開。這就是他偉大的.思想、偉大的心靈,是他幸福的源泉。
和睦的家庭是幸福的保障。小時候,家境富裕,家風敦厚,使他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博覽群書,茁壯成長。他與弟弟蘇轍感情非常好,一生患難與共,書信不斷,互勉互助。成家后,兩家人的關系也特別密切,總是尋找機會相聚在一起。兄弟離別時總是那么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深厚的手足情是他這個偉大詩人畢生歌詠的題材。美滿的婚姻給他提供了溫馨的港灣。他有兩個妻子(王弗去世后,娶王閏之),夫妻恩愛,感情深切,給予他極大的慰藉。侍妾王朝云是他的紅顏知己,生活上為他提供無微不至的關照,精神上給予他無窮無盡的支持。他有三個兒子,都十分孝順,陪他顛沛流離,四海為家。他晚年被貶到海南的三年,小兒子蘇過將家室留在惠州,自己一個人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照顧他的起居,充當他的秘書。無價的親情,溫馨的家庭,給予他無窮的關愛和支持,使他跨過一個個坎坷、度過一個個難關。這,也是一種幸福。
深厚的友誼是幸福的明燈。蘇東坡一生有很多親密的好朋友,有文人學者、和尚道士、高官平民等。正如他所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能和各種各樣的人成為好朋友。不論他平步青云,還是身處逆境,總有朋友相伴,使他的生活從不寂寞。當他被貶、身處困境時,朋友不斷給他物資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幫助。例如,他被貶到惠州時,杭州僧人參寥、常州的錢世雄,不斷派人給他帶去禮品、藥物、書信以示探望;道士陸惟謙不辭兩千里之遙,特意去看望他;道教奇人吳復古還去和他同住數月,促膝長談。他被貶到海南時,吳復古也去和他住了幾個月,為他帶去外面的信息,和他分析時事政局等。深厚的友誼是幸福的明燈,照亮了他晦暗的人生路。
出眾的才華是幸福的助力。蘇東坡是千古奇才,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是唐宋八大文學家之一、四大書法家之一、中國南派畫始祖之一。他懂建筑,黃樓、蘇堤、雪堂等是他的佳作。他懂醫學,能為百姓看病、開藥方。他還樂于告訴百姓藥草的功效和如何研制藥粉治病。例如他分享如何把蒼耳制成白粉末,內服使皮膚柔滑如玉。他善烹飪,能釀酒,樂于分享“東坡肉”、“東坡湯”、“東坡豆腐”、“東坡肘子”等美食的做法,與平民百姓一起享用美食。他還研究佛教、瑜伽、養生術等。這些愛好、能力,使他能更好地工作、生活,享受他的快樂與幸福。有一次,一個賣扇子的人因賣不出扇子,無法還借款,被告到衙門。蘇東坡了解了來龍去脈后,在賣扇人的一捆扇子上作畫,扇子立刻被搶購一空,皆大歡喜,完美結案。他的絕代才華使他能快速完成各種工作,有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家人、好友,品嘗美酒佳肴(對于蘇東坡來說,有酒有菜就是美酒佳肴),欣賞大自然的美妙。他出眾的才華使很多人崇拜他,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使他有真誠的追隨者、志同道合的好友和他們的陪伴、相助。蘇門六學士以氣節相許,互勉互勵,終身追隨他。他的出眾才華使他能更好地為百姓做事,深得百姓的愛戴。他每到一個地方為官、游玩或是不經意間經過,都能受到官員、百姓熱情的歡迎和款待。因此,他出眾的才華是他幸福人生的助力。
雖然蘇東坡飽歷生活的磨難,但我從《蘇東坡傳》的字里行間,從他的詩詞散文中讀到了他的幸福,使我更加崇拜敬佩他。這本書值得我們好好研讀,既能了解蘇東坡的一生,又能學習他流芳百世的詩詞歌賦,更能學習他千古不朽的人生哲學。讓我們在書中感悟他生活的幸福、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從而使我們自己的內心更強大、生活更幸福!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12
《巨人傳》中曾寫道:“人與人之間最使人心痛的,莫過于自己以誠懇的態度希望得到別人的善意和友好,結果卻得到了惡意和傷害!庇眠@句話來形容蘇軾再合適不過了。
紹圣元年,蘇軾因洛蜀黨爭被貶惠州,船到岸邊時,蘇軾驚喜的發現那里的父老鄉親都站在碼頭上迎接他,他熱淚盈眶的寫下了《十月二日初到惠州》,所以雖然在惠州日子十分清貧,行動還受到管制,但他并不泄氣,依然每天讀書,還為惠州百姓做了幾件好事。奸臣章淳見狀,把蘇軾貶到更偏遠的海南。
宋元符三年,蘇軾被赦,結束七年的流放從海南回到朝廷。章惇的兒子章援,害怕他的父親對蘇軾的迫害甚多而受到打擊報復,特意寫了一封信給蘇軾,請他寬恕。蘇軾立即回信:“伏讀來教,感嘆不已。某與丞相定交四十余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增損也。聞其高年,寄跡海隅,此懷可知。但以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而已。”這種既往不咎,重情重義,以德報怨的胸懷,實在是令我佩服,我可做不到這樣。
當年,蘇軾、蘇轍兄弟倆和章惇都是同榜進士,而且做了頗有情誼的好友。但在章惇當權后,因為政見的分歧,將蘇軾降職免官。章惇不但在事業上對蘇軾打擊,而且在生活上也對蘇軾處處刁難,不讓他住在官宿,蘇軾只能租用民房。真是風餐露宿,備受摧殘。這樣的壓迫,無論放在誰的身上,都是難以釋懷的!但蘇軾竟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反而用“更說何益”一筆帶過。這種寬宏大量,實在是少見。讓人特別感動的還有,蘇軾還常懷念與章惇的友誼,而且還為他的生活、健康而牽掛。在給章援的信中,蘇軾叮囑他好好照顧父親章淳,蘇軾還給生病的章惇寄去一些藥方,囑咐他多多保重自己。蘇軾對章惇仍然像對老朋友那樣關心,不計前嫌,如此寬廣的胸襟,即使放在現在,又有幾人能及?
現在的`人,一個個只顧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社會上XXX的風氣盛行,世界上各事各物都是向好的方面發展的,人類也是越來有智慧的,但是人類的道德已經慢慢的丟失了。人們總是往前看,為什么不多回頭學習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呢?
讀《蘇東坡傳》有感 篇13
曾經,在那個外強中干的大宋王朝中,有一群人倒施逆行,對上瞞天過海,對下大施淫威,他們就在官場,那片污濁之地渾水摸魚。
可幸的是,在這其中,有一股清流,叫做蘇軾。
他,擁有的,是清風般的心靈,竟縱身躍入官場。只是,哪里從不是和風細雨之處。
這里,沒有知己,沒有情懷。觥籌交錯,談笑風生,都是不得已的戲碼。放下酒杯,你有你的信仰,我有我的陣營。
幸好,他足夠淡然;幸好,他足夠堅強。
一直不解,蘇東坡本是性情中人,本是屬于清風明月的,可為什么,他毅然走入了官場?
逐漸長大,逐漸明白,蘇東坡入那暗無天日地方,多半是受家庭壞境和社會的熏陶以及宋朝的政策重文輕武?勺钪匾,仍舊是蘇東坡畢生的'理想濟世安民。
蘇東坡一生為民,即使身在廟堂,即使仕途并不光明,也拼盡所有,守護一片凈土,呵護一方百姓。
猶記得,蘇東坡在只剩五百緡錢時,托摯友在宜興買了套田莊,用光了他所有的積蓄,只是后來當他了解到老宅的歷史和原主的現狀時,動了側影之心,便又將老婦人請了回去,而自己卻并未要回房錢。
有人認為蘇東坡愚不可及,既然已經退了房子,為什么不把錢要回來呢?更何況,這老婦人很可能和兒子一起演了出戲呢!
我不這么認為。蘇東坡一心為民,幾乎所有的官員都對百姓頤指氣使,強取豪奪,無所不用其極,不得不說,蘇東坡,愛民如子。
當蘇東坡時任杭州太守時,一度被當時垂簾政聽的太皇太后賞識。碰巧杭州多處房屋需要改善,如若換做其他官員,定會以此為借口,趁機請求朝廷撥些賑災物資下來以便自己中飽私囊?商K東坡卻與他們不同。
他要了四萬貫錢,卻不貪污一分,全數用在了百姓和軍人身上,種種光榮事跡,不勝枚舉。
只可惜,后來的蘇東坡在朝廷中身居高位,惹人眼紅。于是,他的政敵種種小人上疏彈劾,大有將蘇東坡談下臺的氣勢,
所幸,那段時間,有一個太皇太后壓陣。
元佑八年,太后逝世。
自此,蘇軾一貶再貶,從河北軍區貶往惠州貶所,貶往海南儋州……終于,還是辭了。
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蘇東坡逝世。
屈原云:眾人皆醉我獨醒。獨句,亦可評價蘇軾一生。
蘇東坡說,人生如逆旅,我亦如行人。塵世間,每個人都是異鄉過客,在世事阡陌間輾轉流離。而他,在塵埃里,默然開花。
流年,長短皆逝;浮生,往來皆客。
【讀《蘇東坡傳》有感】相關文章:
讀《蘇東坡傳》有感08-26
讀《蘇東坡傳》有感03-31
讀《蘇東坡傳》有感范文12-13
閱讀《蘇東坡傳》有感04-13
讀《蘇東坡傳》有感(15篇)04-19
讀《蘇東坡傳》有感精選27篇02-24
讀《蘇東坡傳》有感15篇11-01
讀《蘇東坡傳》有感集合15篇04-19
讀《蘇東坡傳》有感(集合15篇)11-08
讀《蘇東坡傳》有感集錦15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