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通用20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和自由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1
對蒙特梭利教育了解得不多,暑假里,翻閱了《愛和自由》,才對其教育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蒙特梭利說:“兒童只有依靠愛和自由,才能獲得成長的全部能量,以便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边@讓我想起一個學者的一句話:“以愛的情感激發兒童成長的積極性;以自由的空間確立兒童自我意識的主動性……”
在蒙氏教育,需要孩子們遵循的“規則”特別少,比較主要的三條:
第一、不傷害自己;
第二、不傷害他人;
第三、不傷害環境。
孩子們在遵守這三條基本規則的前提下,他們有權利為自己做決定,他們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每一個生命都不一樣,每一個生命的發展都不一樣。就拿敏感期來說,蒙氏教育講究要在兒童敏感期來臨時,抓住這個敏感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孩子6歲才出現數學邏輯的敏感期,但這并不說明他要比5歲就出現數學敏感期孩子笨,只不過他的數學敏感期來的`晚而已。一個孩子要畫畫到凌晨,也不要打擾他,因為他正是處于繪畫的敏感期。他要通過持續、反復的操作來達到認知和發展的目的。但如果在孩子童年時期沒有足夠的自由來發展他的敏感期,那孩子有可能喪失了這么一次發展的機會。有可能他終生不再繪畫,終生都不能感受到繪畫的美。
孩子在一個充分自由與愛的環境里,發展的是心智,認知的是真理,而不是在控制和壓抑下迷失了真正的自我。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人的一生是不可能幸福的。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2
我越來越喜愛孫瑞雪老師的書,尤其是《愛和自由》,我把這本書推舉給身邊的每一位好伴侶,尤其是孩子的媽媽,做好一位母親,尤其是好母親真的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們自身的成長能夠給予孩子無窮的力量。
我自己也是一位四歲孩子的媽媽了,在沒有接觸《愛和自由》之前,我對孩子們的要求很嚴格,總是想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意愿做,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懂規矩、愛學習的好孩子,班級最好沒有淘氣的孩子多好!讀完《愛和自由》后,自己簡直有點無地自容了,應當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只要你做好指導、觀看、幫助就可以了,《愛和自由》轉變了我,我們應當允許孩子犯錯誤,假如是以前,假如一個孩子犯錯誤了,我肯定會大聲訓斥,并告知他下次不要這樣做了,在這樣做就會……一些威逼之類的語言,如今我不會了,無論孩子犯什么樣的錯誤,我有時候心情也會有些波動,但是我時刻告知自己,放松心情,畢竟是小孩子嗎,有時孩子會把玩具摔在地上,還會用腳去踩,這時候,我們首先告知他,請你把玩具撿起來,我來關心你一起把玩具歸位好嗎?有的孩子會和你一起做,而有的孩子根本不理睬你,跑掉了,其實沒關系的,一次、兩次……總有一天,他會特別高興地和你一起整理玩具并歸位,老師對孩子的愛與包涵、還有親切的口吻時刻都在感化著孩子,漸漸的.孩子們也學會了“請”“對不起”……這些語言,他們也會愛老師、并且關懷老師!
孩子是否犯錯誤了?有時候我們經常把孩子們的探究當成了犯錯誤,我的孩子也經常仿照大人拖地,如今我允許他做這些事,還有他特殊喜愛用抹布擦桌子,但是還想仿照我平常用水洗完抹布再去擦,由于空間的有限我還是沒有給他充分的自由,沒有允許他這樣做,只是給他一塊我擰好的抹布,他擦了一會,于是拿起自己的吸管水杯喝了一口水吐出來,反復這樣做,抹布便吸了許多水能擰出來了,他很高興,用自己的小手擰抹布,擦地、擦桌子、擦門、還去擦自己的小鴨子便盆……干的特殊的起勁,雖然弄得地板濕濕的,但總比要去水盆洗好的多,我只能一會再來整理了,假如換成從前,我或許不會給孩子這樣的機會去做,其實小孩子不肯定就喜愛在一個地方玩玩具,看書、生活中的這些事情都是在關心他成長的!是孫瑞雪老師轉變了我,使我允許孩子們自由、歡樂的成長。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誤,最重要的是我們老師、家長怎樣看待孩子們的每一次錯誤,最好用主動、確定的語氣告知孩子應當怎樣做,而不是一味的重復這項錯誤,我們大人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所以我們要用平和的心情來解決孩子們的錯誤!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3
自由,是什么?每個人都在追求自由,“愛”和“自由”的定義是一樣,沒有明確的答案。
自由的定義在不同的領域又有不同。
簡單地說,在心理學上,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而這本書里,自由可以說是一種尊重。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生活方式,不要給孩子強加太多的規則和限制,也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
書中有一段是關于孫老師的兒子(辛辛)的。孫老師有一個朋友來她家玩。朋友想逗他,于是他要餅干吃,辛辛不吃。朋友假裝說:“你不給我,我就搶了哦!”然后做出搶的動作。辛辛一下子哭了起來。這時,朋友對孫老師說:“你的兒子還是蒙氏幼兒園的.呢!這不行,這樣就哭了,我家兒子就不哭,因為他知道這是和他鬧著玩的。”孫小姐說:“我的孩子在蒙氏幼兒園沒有接觸過這個,所以他無法理解,蒙氏幼兒園的理念也不提倡家長做這樣的事情來引導他,這對他沒有好處。”
成年人給孩子的每一個動作和語言,孩子都在吸收,父母、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事情和語言都應該是積極的,因為孩子沒有能力區分真假事物的好壞,無論好壞他都會吸收。
我們的老師應該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敏感時期都給予關注和指導。當孩子們“發展自己”時,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思維。如果我們不尊重孩子,他們就會失去獨特的思維能力。
當一個人在樹林里散步的時候,他可以沉思很長時間,他可以想到浪漫的聯想,在這個時候如果鐘聲從遠處傳來,那么他會感到這種感覺加深了,就像詩一樣。蒙特梭利說,一個好的蒙特梭利老師,她的突出之處在于,當孩子在森林里散步的時候,老師就是那口鐘,可以加深這種美好的感覺。
當一個孩子在0歲到6歲之間形成了健全的品格時,內善就成為了他的自然驅動,他一生都就是為了不斷完善自己。
人類的創造力是非凡的,尤其是對一個孩子來說。如果他在六歲之前很好地成長,他就更容易進入更高狀態的思想、情感和人類科學理論境界。如果我們被某些東西所限制,那我們只能被限制在一個狹窄的范圍內。
童年,尤其是從0歲到6歲,與成年人相比是人生的另一極。就像地球的南極和北極一樣。7不是6的延續。事實上,在六歲之前所奠定的是一生的基礎,而不是為某種文化,某種學校,或某種知識的轉變所做的準備。
在愛和自由中長大的孩子是聰明、自信和快樂的。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4
近些天,我翻閱了孫瑞雪的書《愛和自由》,讓我明白了,愛孩子就要給他充分的自由,當然,這樣的自由是建立在紀律的基礎上的。
《愛和自由》的一個最具有顛覆性教育觀念就是蒙特梭利“精神坯胎”論,所謂的“精神坯胎”是說,胎兒在母體中形成的一瞬間,內在就有了一樣東西,這樣東西將在兒童一出生就指導兒童的發展,指導兒童該去抓什么,摸什么。這種觀點要求我們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兒童將按照預定好的這種精神發展模式發展;谶@種觀點,兒童的成長不需要大人灌輸什么新內容,而只需要為兒童創造成長的環境和條件。如果仔細思考一下我們掌握語言的過程,就不難看出,環境對兒童發展所起到的作用,一般三歲前,兒童就能基本掌握本土語言,在這個過程無需大人為孩子專設課程,兒童便能在周圍充斥的語言聲音中自行掌握語言,可見,兒童是自我發展的。而這種自我發展基于感覺之上,從感覺中發展并由感覺伴隨著。我很贊賞這本書的觀點:“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在心理成長之上的!边@個與中國大陸“知識至上”的教育觀念似乎完全相悖,“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命給孩子灌輸知識,這就是我國教育的現狀,殊不知這種完全違背兒童內在成長規律的教育觀念,正在吞噬著孩子的心智。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紀律的基礎上,也是說,當孩子的行為超越紀律的范疇時,我們應該是有權利說“不”的,但這個“不”要怎么說,以什么方式去引導,去告訴孩子呢。在蒙錯理念中,一切都要為了心靈讓步。比告訴孩子對錯更重要的,是保護孩子,使孩子不至于陷入困境,使孩子心靈不受到傷害。孩子是通過感覺來認知這個世界的,通過感知而發現宇宙的`定律,或許我們簡簡單單一個字眼,就會傷害到這幼小柔嫩的花朵。
蒙氏的教育理念強調孩子自我教育,家長和老師只是觀察者,引導者,能夠讓孩子在自由中自己找到紀律和約束,心甘情愿的遵循規則。這個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網上現在蒙氏的教具炒的很熱,家長們熱衷于送孩子們上數學班,音樂班,大大小小的教學機構都高懸蒙氏的金字招牌。轉也趕過潮流去上過幾期早教課,當時我并不是很了解什么是蒙氏,當然現在也不是很了解。對當時的我而言,蒙氏教育就是眼花繚亂的教具。我覺的現在中國的早教機構已經把蒙氏教育當成是萬能的,已經有些脫離了愛和自由的原則。我們帶孩子去早教班的時候征得他們的同意了嗎,當他們不愿意的時候我們遵從他們的意愿了嗎?我想答案是沒有。我們應該坐下來好好反省,我們帶孩子上早教班是什么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在自由中找到本我,還是為了讓孩子學習更多的語言能力,數學能力,繪畫能力。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5
每每讀完《愛和自由》的各個章節,內心都激蕩著震撼和深深的思考,并伴隨著些許悲哀和無奈。悲哀在于,還有許許多多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兒童擁有一種積極的精神生活。我們不能再無視兒童的心理和發展,而且必須從一開始就去幫助兒童,這種幫助并不在于塑造兒童,因為這一任務屬于自然之神,而是在于觀察兒童心理發展的外在表現,在于能為兒童成長提供必要的手段,因為這種手段單靠兒童自己是辦不到的。
愛是土壤、是根基。《愛和自由》中,愛的定義為“給與孩子成長的機會,并讓孩子感知到你的愛,為孩子的發展和每一個生活細節提供條件和幫助”?墒沁@種愛又何嘗不是相互的呢,兒童身上也具有愛的能量,兒童在敏感期中那種對周圍事物不可抑制的沖動,實際上就是他對所處環境的愛,這種愛不僅僅是情感上的愛,也是智力發展的需求。同時成年人也是兒童愛的對象,他從成年人身上得到自我發展所需要的東西,對兒童來說,成人是令人尊敬的。園長一再叮囑我們,不停的對孩子表達我愛你,仿佛也喚醒了我自身部分的麻木,兒童也在用他們的愛喚醒著我們,喚醒著快消失的生機和活力,是的,更好的生活,感受愛的氣息!
《愛和自由》也強調說紀律必須建立在自由上,這個自由的含義很深很廣,我對自由的理解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存在著一種這種能力不是一從與父母的指導,而是自動自發的,尤其是在感覺的練習中,這種自我教育更加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這種練習能夠重復多次,這種自我教育就會使孩子的心理感覺更加完善,進而幫助他從對事物的感覺轉移到對物體的觀念。而他只有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愛和自由”仿佛是一個靈魂向導,貫穿于整個蒙氏教育體系。身為一名新老師,務必要以“愛和自由”這個精神向導來要求自己,使之與自己的靈魂相融。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6
我是進入愛格倫后,才開始接觸新教育領域,入職第一天,拿到的第一本書就是《愛和自由》。很慶幸自己走進的是一所被愛包圍著的幼兒園,一個中國新教育理念的踐行地!稅酆妥杂伞愤@本書更是讓我明白了什么是“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
把這本書來來回回看了好幾遍,每一次看都會產生不同的感悟,從開始的自我懷疑,到混亂迷茫,慢慢在與孩子實際接觸中產生的觀念上的轉變,開始有所領悟,慢慢內在感覺被喚醒,產生共鳴。
作者在書中提到“在愛孩子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有的經驗對待孩子,因為現有的經驗是我們成長得結果,那可能不是愛”。是的,因為愛孩子,成人總會想著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味地強行灌輸給孩子,還美其名曰是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因為愛孩子,成人會經常使用否定性的語言去告訴孩子所謂的“真理”;因為愛孩子,成人可能還會采用暴力的方式去快速壓制孩子的“壞行為”。然而,這借愛之名去“教”孩子的種種行為,并不是愛。
那到底真正的愛是什么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是包容,凡是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愛是永無止境的等待!
愛首先是一種感覺。成人由于喪失太多感覺,所以容易形成一種慣性,比如會不自覺地躲避各種內在感覺,不論是痛苦的還是幸福的。因此要學習如何愛孩子,首先就是要要尋找愛的感覺,而孩子就是成人尋找愛的感覺的對象,我們通過孩子對愛的感覺的反饋,由此產生如何愛孩子的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把我們跟孩子在一起的速度放慢,讓自己作為一個觀察者而存在,同時也作為一個感覺者,當我們嘗試去感覺孩子的時候,我們就能傾聽到孩子的情緒和真實想法。
我還在《愛和自由》書中找到了一些社會行為的根源,也包括自己的`。許多人的行為都是在年幼的時候形成的,然后逐漸影響到整個成長過程。比如一個沒有主見的成人,在他小時候一定被剝奪了自己做主的權利。愛和自由不是成人施舍給孩子的,而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權利,是需要彼此尊重、相互平等的。
僅僅有愛和自由,并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完整地成長,還需要規則和平等。規則不是權威和管制,它是能保證人人平等的一種公共秩序。當所有人開始遵守我們共有的規則時,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下,孩子的生命就能做到有尊嚴且獨立的發展,從而走向完整。
《愛和自由》這是一本關于“愛”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書,正如作者所說:“我愛孩子們,始終小心翼翼地仰視他們。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7
“當給兒童自由時”是《愛和自由》這本書自序的第一句話,看完全書后,回頭再看這句話有很多感想。
本書以愛和自由為全書的立足點,強調給孩子的愛要有科學的方式,即在對兒童成長規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利用蒙氏的各種訓練方法,并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選擇。作者相信這樣孩子就可以全面發展,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作者用各種事例充分講解了“愛和自由”對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同時,作者在全書的快結束部分,也簡要地提到了約束孩子不良行為的方法。總體來講,作者比較審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實踐著兒童教育,并總結出一些經驗。但作者沒有對蒙氏思想提出創造和提升,也沒有結合時代和國情做一些深入的思考和實踐,還是停留在對蒙氏思想基本技巧的尊崇和仿效上。
“當給兒童自由時”,這句話真的很好地概括了全書的立意。作者所謂的“愛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給孩子的,主角還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對象。作者要求成人盡可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給他們科學的愛,給他們盡可能充分的自由。但無論加上什么樣的修飾詞,這種施予和授予的關系沒有變,孩子是被動的,是從屬地位的。這意味著,成人有權力決定給什么樣的愛,給什么樣的自由。給什么,怎樣給,取決于成人認為怎樣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這種施舍的“愛和自由”是功利主義的,并且會因社會的壓力而不斷修正、變化,最終就是妥協和放棄。
讀完這本書,我們可能會記住一些叮囑,會改善你的一些行為,給孩子“愛和自由”。但如果內心深處,可能還是把這些作為望子成龍的手段,而不是從本質上放棄功利的想法,充分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生命,有權利做自己的決定,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么這些改良能堅持多久呢?當升學的壓力和誘惑擺在你面前,能給孩子多少真正的選擇自由呢?
而蒙氏原著中,也大量談到了愛,自由,但是,這并不是蒙氏思想的基礎和本質。“尊嚴和獨立”,生命的尊嚴和個體的獨立才是蒙氏思想真正的核心。蒙氏主張,這種尊嚴和獨立是天授的,是自然賦予人類的,而不是孩子的父母。蒙氏極力想說明,如果你認識不到,不尊重這種天賦人權,你就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而愛、自由不是成人施舍給孩子的`,而是孩子生而就有的權利,是從“尊嚴和獨立”生發出來的。如果不認識到這點,所謂的“愛和自由”就是技巧性的,偽善的,也是善變的。
僅僅“愛和自由”,并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有“尊嚴和獨立”地發展,他需要責任,需要平等。不背負責任,很難談到尊嚴;沒有平等,獨立也是不完全的。而缺少真正的尊嚴和獨立,孩子在被施舍的環境中成長,很難期望他人格的健全。孩子當然需要愛和自由,但不是施舍的,而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擔負各自的責任。這樣,人格才能健康發展,并走向成熟。
蒙氏在尊重生命和人權的基礎上創造出一套教育方法體系。理解蒙氏,首先要理解她的思想基礎。如果只追求技巧、方法性的東西,舍本逐末,在紛擾的社會中,最終還是會迷失和放棄。從商業的角度,“愛和自由”是一個很動聽的口號,哪怕是表面的。但作為讀者應當慎思明辨,在“愛和自由”的背后,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尊嚴和獨立”。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8
在《愛和自由》這本書中,蒙臺梭利幼兒園園長孫瑞雪通過實際例子敘述了自己的觀點:只要給孩子充分的愛、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才能使孩子按照自己的內心發展成為一個專注、堅強、完整的人。
孫瑞雪園長的這一觀點,我是很贊同的。本來嘛,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來到世界上,對什么都好奇是肯定的,既然好奇,那么肯定要去探索,口、手、腳等身體部位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孩子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因為經驗的不足,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大人看起來頑皮的行為。如果是真的愛孩子,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完善,豈不是更能塑造孩子!
我們成人總是干涉的.太多,總感覺孩子就是孩子,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總是讓孩子什么事情都聽從成人的安排,可不知道這樣恰恰違背了孩子發展的過程和心理,因此我很欣賞書名中的自由兩個字,以前我也只是認為自由就是讓孩子隨心所欲,任其發展,它怎么可能會和紀律以及自律相提并論呢,能讓孩子更好的學會控制自己呢?但通過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我身受感觸。首先,我覺得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一定要改變自己想要左右孩子的想法,同時要把孩子們的行為認為是有原因的行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在愛和自由的環境里健康成長的孩子。第二,要做一個有心的人,去仔細觀察孩子們的一言一行,傾聽和交流是最好的橋梁,也是拉近我們和孩子距離的最好方法。第三,成人就是孩子的榜樣,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孩子就是鏡子映照著成人的言行舉止,所以,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很重大。
其實,不只是兒童在充滿指責、冷漠、抱怨的環境里不快樂,任何人都不會感到快樂,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圍的環境充滿了愛、自由和溫暖,人與人之間要是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寬容,是不是都會得到好的結果。
愛與自由同樣重要,我們要把愛帶給每個孩子,同時,也要適當放手給孩子們自由,只要多加引導和寬容,學會理解孩子、懂孩子,我相信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肯定也會快樂、堅強、充滿創造力和勇氣。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9
我越來越喜愛孫瑞雪老師的書,尤其是《愛和自由》,我把這本書推舉給身邊的每一位好伴侶,尤其是孩子的媽媽,做好一位母親,尤其是好母親真的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們自身的成長能夠給予孩子無窮的力量。
我自己也是一位四歲孩子的媽媽了,在沒有接觸《愛和自由》之前,我對孩子們的要求很嚴格,總是想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意愿做,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懂規矩、愛學習的好孩子,班級最好沒有淘氣的孩子多好!讀完《愛和自由》后,自己簡直有點無地自容了,應當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只要你做好指導、觀看、幫助就可以了,《愛和自由》轉變了我,我們應當允許孩子犯錯誤,假如是以前,假如一個孩子犯錯誤了,我肯定會大聲訓斥,并告知他下次不要這樣做了,在這樣做就會……一些威逼之類的語言,如今我不會了,無論孩子犯什么樣的錯誤,我有時候心情也會有些波動,但是我時刻告知自己,放松心情,畢竟是小孩子嗎,有時孩子會把玩具摔在地上,還會用腳去踩,這時候,我們首先告知他,請你把玩具撿起來,我來關心你一起把玩具歸位好嗎?有的孩子會和你一起做,而有的孩子根本不理睬你,跑掉了,其實沒關系的,一次、兩次……總有一天,他會特別高興地和你一起整理玩具并歸位,老師對孩子的愛與包涵、還有親切的口吻時刻都在感化著孩子,漸漸的孩子們也學會了“請”“對不起”……這些語言,他們也會愛老師、并且關懷老師!
孩子是否犯錯誤了?有時候我們經常把孩子們的探究當成了犯錯誤,我的孩子也經常仿照大人拖地,如今我允許他做這些事,還有他特殊喜愛用抹布擦桌子,但是還想仿照我平常用水洗完抹布再去擦,由于空間的有限我還是沒有給他充分的自由,沒有允許他這樣做,只是給他一塊我擰好的抹布,他擦了一會,于是拿起自己的吸管水杯喝了一口水吐出來,反復這樣做,抹布便吸了許多水能擰出來了,他很高興,用自己的小手擰抹布,擦地、擦桌子、擦門、還去擦自己的`小鴨子便盆……干的特殊的起勁,雖然弄得地板濕濕的,但總比要去水盆洗好的多,我只能一會再來整理了,假如換成從前,我或許不會給孩子這樣的機會去做,其實小孩子不肯定就喜愛在一個地方玩玩具,看書、生活中的這些事情都是在關心他成長的!是孫瑞雪老師轉變了我,使我允許孩子們自由、歡樂的成長。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誤,最重要的是我們老師、家長怎樣看待孩子們的每一次錯誤,最好用主動、確定的語氣告知孩子應當怎樣做,而不是一味的重復這項錯誤,我們大人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所以我們要用平和的心情來解決孩子們的錯誤!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10
《愛和自由》一書里表達的是蒙臺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對孩子的愛和尊重。如果你愛孩子,讓他的精神愉快,你給了他們美好,兒童就能給我們帶來一個金色的未來。
認識事物的過程好比吃飯,經過消化成為生命的一部分,并自如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這種東西是智力。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周圍的環境都是這樣教的:普通的“教”的本質了,讓孩子把注意力轉向什么,然后“教”什么。但注意力不是感覺,更不是深入的感覺。孩子小的時候看到的和大的時候看到的不一樣,如果我們總是指引她看我們看到的事,那孩子大時可能就看不到小時候能看到的事物了。
在身邊經常聽到有的家長抱怨:“我一拿起書,沒幾分鐘孩子就跑開了!”或者“我覺得這本書孩子會喜歡,可是一拿到孩子面前,孩子就說,我不要看!边@個時候我通常會問一句,“孩子不要看書的時候,在做什么呢?”家長的回答一般就是“他就是喜歡玩!”于是我回答:“那你就和他一心一意的玩唄。為什么一定要他這個時候和你看書呢?”當兒童有感覺的時候,將詞語同他內在的感覺及時配對上,不要打擾,破壞他的感覺和觀察。此時,詞語捕捉了感覺,穩固了感覺,清晰了感覺,加深了感覺,使模糊的、稍縱即逝的感覺成為清晰的屬他的對象。
智力中沒有一樣東西最初不是源于感覺。《愛和自由》這本書強調的主要是先要給孩子更多的愛,更多的自由,才會培養出更加獨立的孩子。蒙特梭利認為:兒童的感覺來源于內部,也就是說,兒童不是一個空瓶子,不需要大人往瓶子里“灌”什么東西?赡芎芏嗉议L不認可這種觀點,他們認為孩子必須要“教”,孩子就是個空瓶子,就是一張白紙,你給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這只是我們的傳統填鴨式教育。兒童對所有東西的熱愛應該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是一種熏陶,我們不強迫,但是我們不能不讓她接觸,孩子對周圍的一切不都是從她的觸覺、嗅覺、味覺、視覺、聽覺感知到的,在我們讀給兒童聽故事的時候,不是一種自然的過程嗎,不是聽覺的一種享受嗎?我們更多一定要關注的是孩子的每個敏感期,要學會尊重孩子。
“讓兒童在愛和自由中成長!兒童只有依靠愛和自由,才能獲得成長的全部能量,以便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边@讓我想起一個學者的一句話:“以愛的情感激發兒童成長的積極性;以自由的空間確立兒童自我意識的主動性……”愛,是什么?無數人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每個心靈對愛的認識都是不同的,所以答案也都是不同的,無法用語言說清,愛,是一種巨大的寬容和理解,有了愛,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給孩子發展的基本權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讓孩子經自由走向獨立。愛是生命的秘密。
父母對于孩子的愛那更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這種愛更需要的是一種正確的表達方式,讓埋藏在孩子內心深處的種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雖然我們的父母也愛我們,但是回想這一路的愛,自己還是覺得有缺憾,雖然我們也很愛很愛父母,但是我們不能說他們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給予我們自由的愛,寬容的愛和理解的`愛!愛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計算他人,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自由,又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對“自由”的定義和“愛”一樣,是沒有確切答案的,自由的定義在不同的領域又是不同的,簡單地說在心理學上,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決定自己的意愿,在這本書中的自由可以說是一種尊重吧,尊重生命原本的樣子,不給孩子太多的規則和束縛,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書中有一段講的是孫老師的兒子(辛辛)。孫老師有個朋友來她家里玩,辛辛正抱著餅干在吃。朋友就想到要逗下他,于是找他要餅干吃,辛辛不給。朋友就假裝說:“你不給,我搶了啊!”并做出搶的動作。
辛辛一下子嚇哭了。這個時候,朋友就跟孫老師說:“你兒子還是蒙氏的呢!這不行,這樣就哭了,我家孩子就不哭,知道你是在跟他玩的!睂O老師說:“我的孩子在蒙氏階段沒有接觸過這個,所以他不能理解,而且蒙氏的理念也不提倡家長做這樣的事情來引導他,這對他沒有好處!背扇私o對孩子的每個動作,每個語言,孩子都在吸收,家長,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事情和語言都應該是正向的,因為孩子沒有辨別事情真假和好壞的能力。無論好壞他都會吸收。我們老師在孩子成長中的每個敏感期都應有關注和指導,我們要在兒童“自己發展”時給他們尊重,如果不做到尊重、孩子獨到的思維能力就喪失了。就當一個人在樹林里散步的時候,他能夠長久的沉思,他能夠浪漫的聯想,在這個時候如果遠處鐘聲傳來的話,那么他這種感覺會更好的加深,像詩一樣。
蒙特梭利說,一個優秀的蒙特梭利教師,她的杰出點就在于,當這個孩子正好在森林里散步的時候,老師就是那個鐘聲,能夠把這種美好的感覺加深。一名兒童如果在零至六歲形成了健全的品格,向善就成了他的自然內驅力,他一生就是為了不斷完善自己。人類的創造力是非凡的,尤其是對一個孩子來說。如果他6歲以前能夠成長得非常好,他就越容易進入更高狀態的人類的思想、人類的情感和人類的一切科學理論,如果我們被某一種東西禁錮的話,我們只能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童年尤其是0-6歲,同成人相比是人生的兩極。
就像地球南極跟北極一樣。7歲不是6歲的延續。實際上在6歲以前他所奠定的一切是為他整個一生做基礎的,而不是為某種文化,或者某個學校,或者某種知識的轉化作準備的。在愛和自由中成長的孩子是睿智的、自信的、快樂的。
我也越來越明白“愛你如是,非我所愿”這八個字的意義。書還是那本書,看書的人和看書的感覺已經不一樣了,這是一本需要反復閱讀反復感受的書,相信隨著自己的成長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獲!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11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讀過孫瑞雪的《愛和自由》這本書,如今再重新閱讀還是感受良多。我們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沒有一本現成的教科書教你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孩子不是機器零件可以拿卡尺去衡量,糾偏,批量生產,只能因材施教。孩子很小的時候,這本書是我們教育過程的指引,現在孩子長大了,反過來去看走過的路,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誤的懊悔,時光不能倒流,只有總結經驗,做更好的父母。
一直很接受蒙氏的教育理念,給孩子真正的愛和自由。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沒有條件的,不求回報的。但是這種愛如果不能做到真正的愛,那么愛也會變成溫柔的虐待。我們不能以愛的名義把我們的觀點和做法強加給孩子,強迫孩子做不自己愿意做的事,或是讓他們被迫接受不同的觀點,這實際是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綁架和傷害。父母的愛是有原則的,既不能溺愛也不能粗暴,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蹲下身子和孩子一樣的高度去傾聽她的意見,正確的'要去鼓勵她,錯誤的要去引導她,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大腦和心靈是空白的和純潔的,父母怎樣去填補這個空白是非常嚴肅和重要的一個課題。父母給與孩子的首先是正確的愛,是在一切以孩子的健康快樂幸福成長為前提的基礎上的無私的愛,讓孩子感受到愛,才能學會怎樣去愛別人,愛這個世界,把愛和善良傳播給更多的人。
我們看到很多高智商人才的犯罪,這些人的人生軌跡令人痛心和惋惜。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是缺失的或者是扭曲的,那么這些孩子的人格也是不健全的,他們的世界是不完整的,他們始終渴望彌補童年的缺失,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做一些反人格反社會的事情。所以再高智商的人才如果沒有健全的愛不能稱其為真正的人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我們一定要給與孩子足夠的,正確的愛。
給孩子自由,是在一定范圍內的充分的自由,這個范圍,我理解是不會發生危險,不違反法律,法規和公德,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讓孩子做她喜歡的事。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在一定的距離內看管孩子,主要是防止發生危險,在安全范圍內放手讓孩子去探索,滿足她的好奇心。而孩子長大后,隨著孩子心智發育的成熟,父母更多的是去引導孩子在社會規則和道德框架內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才能。
在孩子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我們一直認為興趣為先,培養能力為主,健全優良品德為準繩。通過引起興趣,引導孩子主動去做她喜歡的事情,因為喜歡,所以熱愛,再加上適當的鼓勵,會把喜歡的事情深入并持續下去,越深入,越有興趣,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孩子小的時候學過古箏,圍棋,畫畫,這些課程都是在她學過一段時間后真正的感興趣才確定下來的,我們并沒有用大人的眼光去強迫她選擇和學習,而一旦確定下來就一直堅持,風雨無阻。在學習過程中,會促進孩子性格及習慣的養成,無形中培養她堅強,樂觀,勇敢,毅力,專注,主動探索,執著追求的精神。
對于孩子的成長,父母的陪伴非常的重要,這種陪伴不是僅僅陪伴在孩子旁邊照顧她的起居,而是完全融入孩子的生活,就像朋友一樣,一起成長,完全體會孩子的快樂與悲傷,分享她的喜怒哀樂,溫和而堅定的做她精神世界的朋友。
理論上的道理每一對父母都懂,但是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去就會有很多偏差;乜醋哌^的路,感覺有很多失誤的地方,一是太著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沒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心智發育程度,渴望孩子出成績,超出了她的智力水平,拔苗助長,欲速則不達,反而破壞了她的興趣點。二是作為母親,與孩子的距離太近,更偏重于孩子生活上的照顧,患得患失,沒有充分給孩子自由,讓她放手去探索,使孩子過度依賴父母,影響孩子的性格。
對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原生家庭的點點滴滴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很多時候方式和尺度的把握非常的困難,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給孩子做好的榜樣,父母的責任任重道遠,共勉。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12
自10月3日收到《愛與自由》以來,我翻看了其中大部分內容。不時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比照。有時這種比照讓我很心痛,是愧疚之痛。我對一些教育現象及其本質知道得太遲了。錯過了多少教育時機,又造成了多少遺憾!比如昨晚看到的關于“神游”一節。“神游”指胡思亂想,想的跟做的不一樣。這是心理障礙的表現:心里想做某件事,卻受到壓抑,不敢做,轉而去做了另外一件事情,或者只是幻想、胡思亂想。這樣的孩子何其多哉!昨天下午我帶心悅去外邊玩“釣魚”游戲。有個男孩坐在那里用小魚網撈魚。他媽媽看見后迅速過來說,孩子,這魚是讓釣的,不能用手撈。說著,奪下男孩手里的魚網,把一根魚竿塞到孩子手里:你看,就這樣,用魚竿釣魚。
那孩子自始至終臉上毫無表情,目光迷離。他的選擇權被媽媽的好心剝奪了。他只是想用魚網嘗試一下,卻被橫加阻止了,而他的媽媽對此毫無知覺。我們玩了釣魚以后去蕩秋千。一個約5歲的小女孩正在蕩,蕩得很低。她媽媽顯然對此很不滿意,就口授“要領”:“寶貝,你把腿往前伸,然后往回縮;再往前伸,往后縮;再往前,再往后!睉B度生硬,還有點漫不經心。那小女孩聽了并沒有多大反應,而是看了我們一眼。我感覺她的眼神里有一種難堪。在一個小妹妹面前被媽媽以教訓的口氣教授蕩秋千,一定讓她很傷自尊。經過一番指導,她蕩得比剛才高一些了。又蕩了沒幾下,她就跳下來走了。她根本沒提起興趣來。這位媽媽跟女兒說話的語氣就像一位嚴厲的體育教練,不像一位母親,生硬,沒有感情,簡直不顧及女兒的感受,甚至還因為女兒動作的不協調而嗤嗤笑了一下。而她的爸爸,就在一邊玩跑步機,這一切似乎與他無關。說到父親,我領著心悅在外面玩,見過好幾個父親,他們根本不管孩子,我是說,不教育孩子。雖然他們和孩子一起出來,但他們不跟孩子交流,不跟孩子一起玩,只是遠遠地坐在一邊看著孩子玩,要么干脆望著別處。好像看孩子只是當媽的事情,他們不需要參與。也許他們認為,當爸爸的.只要掙錢養家就夠了。我懷疑,這是很多父親的想法。我真替這樣的人難過,他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卻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和孩子待在一起。他們沒有意識到,父親在子女的成長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現在生活好多了,但是有多少人真正重視教育呢?學校里有不少孩子,明顯缺乏家庭教育。他們對很多事情都不懂,沒有規矩,不懂節制。他們的家庭背景,恐怕都相似吧。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13
愛,是什么?我想,每個人的認識和答案都是不同的,父母對于孩子的愛那更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這種愛更需要的是一種正確的表達方式,讓埋藏在孩子內心深處的種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自由,又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對“自由”的定義和“愛”一樣,是沒有確切答案的,在《愛和自由》這本書中的自由可以說是一種尊重吧,尊重生命原本的樣子,不給孩子太多的規則和束縛,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但是,在教育的現實中,面對孩子,很多時候我們的確也很難把握“自由”和“尊重”的尺度。讀了《愛和自由》,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幼兒教育工作中能越做越好。
孫老師曾說過的“同情兒童的苦難”!讀過這本書的父母應該都有所收獲,能更寬容面對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從孩子的立場為孩子著想,從而更理解他們的想法,理解是溝通的最直接的橋梁。書中說到其實教育的整個目的`就是為了發展人自身的潛力,“我們總是把掌握某種技能作為智力發展的標準,實際上技能不重要,六歲以前兒童根本就不用學習任何一門技能,他所要學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睂Υ擞^點我是贊同的,為人父母,應該清楚知道對于孩子來說什么東西是對于孩子的未來是最重要的?
蒙特梭利說:“兒童只要依靠愛和自在,才能失掉成長的全部能量,以便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在幼兒園里,孩子的成長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來自教師。教師要做好的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的充滿愛和自由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讓孩子的潛能上得以發揮。在6歲前,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會因為這些自由而變得毫無組織與紀律,相反,在自由中,他就變得自律與順從。孫老師的《愛和自由》讓我了解到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來到這世界,他(她)們是伴隨著內在的一種東西來到這世界,蒙特俊利把這稱為“精神胚胎”。孩子的思想是很簡單的,成人要是和他們說話太多或者復雜的時候,孩子的思維就會被成人弄的混亂,用簡單的話去和孩子溝通,這樣孩子的思維就不會很亂。
愛與自由并重,我們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每個敏感期,要學會尊重孩子,我們要把愛帶給每個孩子,同時,也適當放手給他們自由,只要多加引導和體恤,要學會相信,在此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必定會快樂、堅強、充滿創造力和勇氣。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14
“只要我們潛心地去愛兒童,兒童就會變得非常美好。只要愛兒童,我們就會給兒童自由。有了愛和自由,兒童就具備了成長的基本條件。有一天,自由和愛就會在漫長的童年時代過去后,在一個身上形成最美、最崇高、最具人格魅力的品質!薄詫O瑞雪《愛和自由》
正如題目所言,在這本書中,蒙氏幼兒園的園長孫瑞雪通過大量的實例來論述自己的觀點:只要給孩子充分的愛、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兒童按照自己的內心發展成專注、寬容、堅強的、完整的人。
關于兒童,連弗洛伊德這樣的大師所言也未必正確,我們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不過,作者的這一觀點,我倒是深表贊同。本來嘛,小孩子如同一張白紙一樣來到人世,對什么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么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腳等都是兒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兒童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因為經驗欠缺,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大人看起來淘氣的行為。如果真的'愛孩子,又了解了這一點,給予兒童更多的自由,讓他去按照自己的意愿發展、完善,豈不是能塑造孩子!
記得曾經有位姐姐帶著自己正上幼兒園的女兒來玩,小女孩活潑可愛,新奇地望著周圍的一切。年輕的媽媽告訴女兒:“這位阿姨是老師!”“老師……”聽到這兩個字,小女孩頓時害怕地躲到了媽媽身后。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卻笑不出來:小女孩的老師到底對她做了什么,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師?
這件事也許是個案,但確實讓我在一段時間之內對中國的幼兒教育產生了擔憂!稅酆妥杂伞肪陀幸粋老師粗暴對待學生的案例:某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師扔了一個球給孩子,孩子沒接住,“笨死了,連個球都接不。 苯又呛⒆影亚蛉咏o老師,結果,老師也沒接住。當時看到這一幕的蒙氏老師想:這回老師沒話說了吧!接著,令人驚愕的一幕發生了,老師說:“笨死了,連個球都不會扔!”
怎么著都是孩子的錯!可想而知,經常被這么指責的孩子必然會膽怯、不自信、內向、對別人也不會寬容到哪兒去,并且對什么都沒信心,也不敢去挑戰自己,更不用提什么創造力了!
其實,何止是兒童,在充滿指責、冷漠、抱怨的環境里,任何人都不會感覺到快樂,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圍的環境充滿了愛、自由與溫情,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寬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會快樂、有效率的多?
當我們理解了這一點,是不是就會更加以寬容的心態來面對這個紛亂的世界呢?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15
繼閱讀《捕捉兒童敏感期》之后,在小海鷗班老師的推薦下,我拜讀了孫瑞雪的又一力作——《愛和自由》。在閱讀這本書時,我感覺書中所講,既與《捕捉兒童敏感期》一脈相承,又在此基礎上總結、提煉得更加系統。
我曾經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意義是什么?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質條件保障孩子身體上的成長自是不必說的。但是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這些還只能算是人的低級需求。孩子長大后,她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她是否有能力執著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并因此感到快樂?讓她覺得她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如果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那父母的意義應該是幫助和見證一個人完整地成長為真正的`自己。
之前讀過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介紹了“兒童成長敏感期”這一概念,教父母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快樂成長。《愛和自由》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完整成長”的概念,也就是讓孩子能做自己身體的主人、情緒的主人、感覺的主人、心理的主人、認知的主人及精神的主人,在兒童成為這些主人的過程中完成“完整成長”。書中介紹兒童因抽象思維未形成,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是通過自己的身體的各種感觀來實現的,在兒童不斷掌控自己身體的過程中,完成了做自己身體的主人的成長過程。要完成兒童各方面的“完整成長”,就必須給予兒童自由,并進行適當的正面引導,讓兒童完整地成長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有個性的人。
當今社會“內卷”十分嚴重,在育兒方面,各種“雞娃”方法也層出不窮,許多兒童往往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參加各種興趣班學習了,這是父母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所表現出的焦慮。作為孩子的父親,我也一度迷茫,到底是給孩子報班,不讓她輸在起跑線上?還是保護好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過早苛責她的學習?在看過這本書后,我也得到了我的答案。書中舉了一個十分生動的例子,即我們在聽講座時,印象最深的一定是自己有所體會的那部分內容。這部分內容,必定是我們的感覺最深的那部分,必定跟我們的經歷和心理狀態相契合。兒童的成長也是一樣,不需要成人那種“灌輸”(這種“灌輸”還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而是需要條件準備,兒童會自己吸收。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細心觀察,在適當的時機進行引導,讓孩子的感觀與概念相契合,調動兒童的興趣,給予充分的愛和自由,引導兒童自主探索、學習。
最后,非常感謝小海鷗班老師的推薦,這本書必定會幫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16
是誰說教師教育自己子女之殤有多痛,是誰講我們用師愛捆綁學生,是怕落后的焦慮還是放不下的得失,多少次自我勸勉,多少次激動辯論,可是當你遇到《愛和自由》這本書,你也許會真正和自己和解。
得知這本書,要感謝孟凌老師。孟老師是省家庭教育團講師,主持我校的家長學校工作,負責校心理咨詢室。偶然交談,聽我訴說“拗不過”幼小兒子的種。種,微笑頷首,推薦我閱讀此書。欣然買來,然而臨近期末實在無暇顧及,假期白天還要帶孩子,始終讀得斷斷續續,即便如此,每頁每句都如獲珍寶,相見恨晚。
我第一次知道了“精神胚胎”,明白了成年后的“孩子”問題出在哪里,驚訝于孩子的“吃”居然能發展智能、建立自尊和意志,對“自由與紀律”、“發展心智與掌握知識”等有了科學、理性的認識。一邊接受著書中的理論,一邊饒有興味的觀察著孩子的活動,心頭縈繞的是安靜的喜悅。我不再懷疑自己愛的能力,我相信我可以走出愛的誤區。
作者孫瑞雪深諳蒙氏教育之精髓,并結合中國特色,從孩子成長發育的角度闡述,列舉許多成年人的例子,串起了我們很多關于成長教育零碎的感悟。反觀自己的成長,我似乎懂得了自己,今日的個性和童年的環境密不可分,我一直期望改變,然而又害怕畏縮,直至近年,才慢慢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很多事情卻豁然明朗,越來越好。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擔任過班主任的我,在此書的閱讀中,也漸漸放下執念,心中泛起層層悲憫的漣漪。正如王君老師所說“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我們溫柔以待”。面對十三四歲的孩子,那些你不曾參與過的他們的`成長,那些因為沒有被好好滋養后留給你的“問題”困擾著你,他們在你苦口婆心,在你軟硬兼施后卻收效甚微,甚至變本加厲,雖然所幸你只陪他們走一程,然而深深的挫敗感不正在漸漸銷蝕著你職業的幸福感嗎?那些從其他幼兒園轉到孫瑞雪“愛和自由”幼兒園的孩子變化之大,讓我的“心靈受到震撼,讓我感動而愧疚”,認識每個孩子,尊重每個生命成長的節拍,找到適合他們的方法,這樣的“因材施教”因為有著理解的心理學淵源,才不會是偽善。
一定要讀《愛和自由》,還有比孩子的未來更重要的事,比遵循規律更有效的教育嗎。靜待花開,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默默松土。這本書,教你給孩子陽光一樣的愛,教你給孩子光輝燦爛的自由,讓你和孩子一起幸福的成長。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17
我越來越喜歡孫瑞雪老師的書,尤其是《愛和自由》,我把這本書推薦給身邊的每一位好朋友,尤其是孩子的媽媽,做好一位母親,尤其是好母親真的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們自身的成長能夠給予孩子無窮的力量。
我自己也是一位四歲孩子的媽媽了,在沒有接觸《愛和自由》之前,我對孩子們的要求很嚴格,總是想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懂規矩、愛學習的好孩子,班級最好沒有調皮的孩子多好啊!讀完《愛和自由》后,自己簡直有點無地自容了,應該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只要你做好指導、觀察、協助就可以了,《愛和自由》改變了我,我們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如果是以前,如果一個孩子犯錯誤了,我一定會大聲訓斥,并告訴他下次不要這樣做了,在這樣做就會……一些威脅之類的語言,現在我不會了,無論孩子犯什么樣的錯誤,我有時候情緒也會有些波動,但是我時刻告訴自己,放松心情,畢竟是小孩子嗎,有時孩子會把玩具摔在地上,還會用腳去踩,這時候,我們首先告訴他,請你把玩具撿起來,我來幫助你一起把玩具歸位好嗎?有的孩子會和你一起做,而有的孩子根本不理會你,跑掉了,其實沒關系的,一次、兩次……總有一天,他會非常高興地和你一起收拾玩具并歸位,老師對孩子的愛與包容、還有親切的口吻時刻都在感化著孩子,慢慢的孩子們也學會了“請”“對不起”……這些語言,他們也會愛老師、并且關心老師!
孩子是否犯錯誤了?有時候我們常常把孩子們的探索當成了犯錯誤,我的孩子也常常模仿大人拖地,現在我允許他做這些事,還有他特別喜歡用抹布擦桌子,但是還想模仿我平時用水洗完抹布再去擦,由于空間的有限我還是沒有給他充分的自由,沒有允許他這樣做,只是給他一塊我擰好的抹布,他擦了一會,于是拿起自己的吸管水杯喝了一口水吐出來,反復這樣做,抹布便吸了很多水能擰出來了,他很高興,用自己的小手擰抹布,擦地、擦桌子、擦門、還去擦自己的小鴨子便盆……干的特別的起勁,雖然弄得地板濕濕的',但總比要去水盆洗好的多,我只能一會再來收拾了,如果換成從前,我也許不會給孩子這樣的機會去做,其實小孩子不一定就喜歡在一個地方玩玩具,看書、生活中的這些事情都是在幫助他成長的!是孫瑞雪老師改變了我,使我允許孩子們自由、快樂的成長。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誤,最重要的是我們老師、家長怎樣看待孩子們的每一次錯誤,最好用積極、肯定的語氣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而不是一味的重復這項錯誤,我們大人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所以我們要用平和的心情來解決孩子們的錯誤!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18
我接觸這本書是寶貝女兒剛剛降生時,讀后真可謂受益匪淺,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重新溫習,看了又看,比上學時的教科書使用率都告得多。我覺得這本書里面的觀念對于剛剛為人父母的人來說,是最好的指導。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傳統的家庭教育是家長制,大人的權威神圣而不可動搖;知識教育是填鴨式,老師的威信更是堪比神明,這樣的教育方法我認為只有兩點“好處”:一是讓大人覺得有面子,二是便于操作、省事。但是這樣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注意的人不多,孫瑞雪教授就是這少數人之一,是科學幼兒教育的先行者,經過十多年的幼教摸索,實踐產生真知,《愛和自由》這篇“少數派報告”的`雛形逐漸成形,并先以一篇演講稿的形式在網上流傳,反響極大。
孫瑞雪教授的“愛和自由”來源于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專家——蒙臺梭利的理論,并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探索出一種相對適合中國國情的幼兒教育觀念,我個人認為其核心是愛,這種愛是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和忘我投入的愛,而保證這種愛不變味的方法就是一種觀念——平等。給孩子自由就是站在平等的立場上才可能個實現的,試想一下,在一個家長制作風嚴重的家庭,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管制和壓抑,“愛和自由”的觀點能實現么?所以說,平等對待孩子是對中國傳統教育的一種挑戰,更是對父母本身觀念的一種挑戰,如果你不試著平等的對待孩子,把孩子作為朋友碰等對話,你就很難理解孩子、發現孩子,更甭提贊美孩子,你會忽視孩子一個個敏感期、無法滿足孩子不同時期的特殊需要,這些都會在孩子日后的行動中顯現出負面作用,比如,有些孩子當長到不同時期都會喜歡反復做一件事,有時的確讓大人很頭疼,如果沒有看過《愛和自由》,我想一般我們都會習慣的打斷她、任憑她哭鬧而讓她做大人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去,但是,孩子反復做一件事其實是再學習,蒙臺梭利說過:“如果反復進行練習,就會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反復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边@其實更是孩子從感覺上升到概念、從具體到抽象的治理發育過程,粗暴的打斷只會讓孩子逐漸喪失自由學習的樂趣和能力。
這本書中類似這樣的觀念還有很多,基本上是對我們傳統育兒觀念的“顛覆”,可以說這本書就是讓我們接受并改變一種育兒理念,給孩子平等的愛,而不是如何喂養、如何讓孩子睡覺、長胖等具體的操作方法,術業有專攻。我有時讀著讀著真有種委屈的感覺,因為很多錯誤的例子就曾經真實的發生在我身上,為什么這本書不在我小時候流傳呢,那樣我是不是會幸福許多呢!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19
這是本文作者孫瑞雪老師特別鐘愛的一首詩,《愛和自由》始終貫穿著愛和自由如何平衡的關系,學會愛孩子、學會放手,給孩子自由,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內心發展,并不是溺愛、縱容、沒有規則,給孩子“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的環境,用愛的情感喚醒孩子成長積極性;以自由空間確立孩子創造熱情和自我意識;以規則形成孩子的社會秩序和內在智慧,用平等的關系引導未來社會的和諧和文明。
彤彤出生后,媽媽在家休了一年產假,沒有離開過一天,等要上班時,想孩子肯定受不了一天沒有見到媽媽,沒想到他竟然適應的很好,沒有所謂的分離焦慮癥,當時不是很明白,怎么跟大多數孩子不一樣,是不是晚熟呀,看了此書才明白孩子在愛的環境下成長,安全感一旦建立,就不太會對新環境產生恐懼,這一點在他剛入園時也得到了體現。
很多人都認為彤彤是個非常有禮貌的孩子,但更是個開不起玩笑的小孩,開始好好的,只要一逗,就翻臉,就會惱,發脾氣,甚至還會哭。但是周圍大多數的孩子都不是這樣的,無論怎樣逗,都笑嘻嘻不在乎。所以經常會有人私下跟媽媽說,這孩子遺傳誰呀,你們兩個性格都挺好的,怎么他的脾氣這么大,媽媽也大惑不解。看了這本《愛和自由》后恍然大悟,第五章 不同品質的心理和智力中專門講了這種狀況,原因是媽媽對彤彤說到做到,也要求爺爺、奶奶言出必行,欺騙孩子會造成他對你的不信任,彤彤一直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自然不經逗。大多數成人跟孩子交往的一貫方式就是逗,但是他們大都不知道青少年“惡作劇”大多是源于兒童時期的“逗”。
彤彤上幼兒園選擇的是蒙氏班,那時媽媽對蒙氏理念還是模模糊糊,選擇是因為蒙氏班是小班制,孩子少,老師多,孩子可以得到好的照顧。上了幾天后,老師向媽媽反映彤彤是個非常有個性的孩子,隨心所欲、自由自在,人家都在上課,他在玩玩具,人家都在排隊,他站在一旁觀看。還好是蒙氏班,還好老師受過蒙氏教育培訓,雖然老師認為他自由過度,但是也沒強加干預,漸漸的'彤彤就融入到集體生活中來了。看了這本書后,深刻了解了蒙氏教育的精髓,慶幸當初的選擇沒錯。
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每個家長都是以欣賞、贊美的眼光看著獨一無二的寶貝,漸漸長大以后,欣賞、贊美被越來越多的批評、指責、約束所代替。正如作者所說的,要學會從一切如是中將愛剝離出來,孩子才真正可以接收到愛的禮物,我們一生能夠給予孩子的只有一樣,那就是愛。
每翻看一次總能得到新的收獲,好書真的是要不斷翻閱學習的!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 20
我越來越喜愛孫瑞雪老師的書,尤其是《愛和自由》,我把這本書推舉給身邊的每一位好伴侶,尤其是孩子的媽媽,做好一位母親,尤其是好母親真的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們自身的成長能夠給予孩子無窮的力量。
我自己也是一位四歲孩子的媽媽了,在沒有接觸《愛和自由》之前,我對孩子們的要求很嚴格,總是想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意愿做,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懂規矩、愛學習的好孩子,班級最好沒有淘氣的孩子多好。∽x完《愛和自由》后,自己簡直有點無地自容了,應當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只要你做好指導、觀看、幫助就可以了,《愛和自由》轉變了我,我們應當允許孩子犯錯誤,假如是以前,假如一個孩子犯錯誤了,我肯定會大聲訓斥,并告知他下次不要這樣做了,在這樣做就會……一些威逼之類的語言,如今我不會了,無論孩子犯什么樣的錯誤,我有時候心情也會有些波動,但是我時刻告知自己,放松心情,畢竟是小孩子嗎,有時孩子會把玩具摔在地上,還會用腳去踩,這時候,我們首先告知他,請你把玩具撿起來,我來關心你一起把玩具歸位好嗎?有的孩子會和你一起做,而有的孩子根本不理睬你,跑掉了,其實沒關系的,一次、兩次……總有一天,他會特別高興地和你一起整理玩具并歸位,老師對孩子的愛與包涵、還有親切的口吻時刻都在感化著孩子,漸漸的孩子們也學會了“請”“對不起”……這些語言,他們也會愛老師、并且關懷老師!
孩子是否犯錯誤了?有時候我們經常把孩子們的探究當成了犯錯誤,我的孩子也經常仿照大人拖地,如今我允許他做這些事,還有他特殊喜愛用抹布擦桌子,但是還想仿照我平常用水洗完抹布再去擦,由于空間的有限我還是沒有給他充分的自由,沒有允許他這樣做,只是給他一塊我擰好的抹布,他擦了一會,于是拿起自己的吸管水杯喝了一口水吐出來,反復這樣做,抹布便吸了許多水能擰出來了,他很高興,用自己的小手擰抹布,擦地、擦桌子、擦門、還去擦自己的小鴨子便盆……干的特殊的起勁,雖然弄得地板濕濕的,但總比要去水盆洗好的多,我只能一會再來整理了,假如換成從前,我或許不會給孩子這樣的機會去做,其實小孩子不肯定就喜愛在一個地方玩玩具,看書、生活中的`這些事情都是在關心他成長的!是孫瑞雪老師轉變了我,使我允許孩子們自由、歡樂的成長。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誤,最重要的是我們老師、家長怎樣看待孩子們的每一次錯誤,最好用主動、確定的語氣告知孩子應當怎樣做,而不是一味的重復這項錯誤,我們大人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所以我們要用平和的心情來解決孩子們的錯誤!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愛和自由讀書筆記01-17
愛和自由讀書筆記范文08-25
愛和自由心得體會03-25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01-30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01-13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一12-16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范文02-23
愛和自由名著讀書心得03-14
《愛和自由》名著讀書心得04-24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27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