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1
總覺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與說教,沒什么實在的意義,也激不起多少閱讀的興趣,久而久之,更是無從讀起,至今,也未讀過幾本名篇佳作,想來真是慚愧。
近日,似乎是為了更好的完成作業,迫使自己認真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于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讀完之后,我不由得按著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叩問自已: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在隨著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么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于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
感覺自己還相差甚遠,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勤于學習,扎扎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勤于動筆、善于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
朱教授在論及“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的時候,他就說到了我們現在的很多老師充當的是“教育警察”和“劊子手”的角色,無限地放大學生的問題,在我們手上,失去了很多諾貝爾獲獎者。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愛心,才會去賞識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讀了他的這些論述,想想自己對學生的態度,看看周圍的大多數同事對學生的態度,尤其在考試到來的時候,我和我的許多同事真的扮演著朱老師所說的那些可怕角色。讀了他的論述以后,我決心改變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愛學生、賞識學生,學生才會真正得到發展,這也是我讀后最深刻的一個體會。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并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2
讀了《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使我受益匪淺。細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使我對未來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育的偉大使命是使人們從無知走向成熟。作者書中用精辟的語言勾畫了二十一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也認為今后的教育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作者從十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分別是: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用遠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尋未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用精辟的語言勾畫了21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闡述教育的偉大使命和責任,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
文章中作者從我心中的理想學校開始,用遠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尋未來教育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種理想的事業,它是指向未來的。教育借助于理想才能使人類對教育的至高無上的追求變為現實,才能使教育由“此岸世界”躍升至“彼岸世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充分把握處于未來社會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來教育發展的特點,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發展,才能使中國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教育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教育。
最讓教師震撼的是書中《理想的教師》一章,點燃了廣大教師的理想和激情,人們紛紛寫心得,抒發感想,表示從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我們永恒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著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為了未來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是,光靠滿腔的熱情和遠大的理想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門更應該認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為了什么?《我的教育理想》一書從各個角度,運用了平實而有哲理的語言討論了“教育”這個課題。《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有十五個論題,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從超越現實的理想層面,對教育的主要載體或承擔者所作的應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等五個論題,這實質上體現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觀”。相信無論是教師、校長、學生還是父母看,都有受益。
通讀全書,我們認為它有如下幾個明顯特點:
第一,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相結合。
第二,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
實踐性與科學性、整體性與開放性的統一。再次又切入對中國德育改革與創新的關注,提出了中國道德教育目標、內容、方法、體制等創新的具有較強實踐價值的具體構想。
第三,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
第四,教育熱情與教育沉思相結合。
此外,《理想》一書的文風也清新自然,不落俗套。作為以史見長的學者,作者不追求目前學術界較為流行的思辯、玄論之風,文筆自然樸實,既無玄而又玄的自我陶醉式的所謂闡釋、推究,又無艱澀難懂、半生不熟的古文式語句,更無洋腔洋調,讀來令人平白生趣,津津有味。讀者可以比較輕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其基本思想和觀點。而這一點,確實是學術理論界應大力提倡的。我深信:教育的理想會奏響新世紀中華民族的英雄樂章,理想的教育會開創新世紀中國文明的燦爛輝煌!
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3
由于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很容易在長輩的寵愛下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因此,在當今強化學生自我服務、為他人服務的勞動教育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愛勞動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現在的很多孩子卻是心安理得地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公子哥兒”和“嬌小姐”般的生活。勞動意識的喪失和動手能力的底下,不僅僅使中小學生失去了生存之本立身之道,更重要的是無法心懷感恩的面對生活、回報家人、造福社會。眼下,不少青少年沾染上好逸惡勞、揮金如土、奢侈浪費、驕橫跋扈等不良習氣,其實都是因缺乏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造成的。每年大學新生入學報到時,幾乎每個學生周圍總有幾個“陪同人員”跟著,報名、繳費、鋪床、疊被、打洗臉水、倒洗腳水,孩子比少爺姑奶奶還少爺姑奶奶。離開了家長,很多學生感到無法適應,個別學生由于各方面長期依賴父母,一旦沒有父母的照料,甚至難以生存,最后不得不退學或者讓父母搬到學校照顧自己。
大學這樣,高中、初中也是一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于是乎,每個學校周邊的房價都要比其他地方的房價、出租價格高兩倍以上,即使這樣,還是供不應求。其實,是學生需要嗎?不是,而是學生的家長為照顧孩子方便需要。為什么會產生這些現象呢?關鍵還是學生的家長受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對孩子的溺愛造成的。什么“孩子太小,與勞動無關”、“現在生活富裕了,沒有必要讓孩子勞動”、“只要你好好學習,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 。更有甚者,把勞動和卑賤、沒出息等同起來,“你現在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沒出息,就讓你去掃馬路、當工人!”“真要不行,你就去打工,當個打工仔,累死你!”這些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口頭禪無疑讓學生對勞動的認識產生了錯誤的認識,于是,養成了不勞動光榮、勞動可恥的不良氛圍和風氣。
朱永新教授說“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直接指出了中國現代教育的通病和弊端。他說“注重在勞動中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的觀念和態度,讓學生經常體驗到勞動的艱辛與喜悅;鼓勵和教育學生從學會自我服務入手,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勞動實踐活動,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勞動是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勞動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就是讓孩子在生活的磨練中學會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如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服務自己、服務他人的好習慣呢?
要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必須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
1、要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參加必要的家務勞動和自我服務勞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并體現自身價值,產生自豪感。家務勞動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做好更不易,對意志的磨煉。孩子整理、保管自己的物品,學著洗衣做飯,可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2、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還應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比如清潔公共設施、義務植樹、幫助孤寡參加人等等。
讓我們重新認識我們的勞動教育,呼喚我們心目中的理想勞動技術教育吧!
【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教育理想12-30
教育的理想與理想的教育12-30
追尋教育理想的人-《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12-16
我的教育理想心得體會05-06
《我的教育理想》心得體會12-31
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04-29
《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04-29
《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09-17
《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