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選擇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第三選擇讀后感(精選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三選擇讀后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三選擇讀后感1
人生是無數個選擇路口匯聚而成的交集。尤其是離開大學后,每個人都仿佛從天真爛漫的游樂場模式迅速過渡到了荒野求生模式,每天面對的都是陌生的問題和壓力,承受著突然其來的壓力,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而我們曾經聽到過的那么次告誡,突然會在這一刻放大音量再次回響在耳邊: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既然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那么我們更加應該聽下大神級人物的說法。斯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的演講大師和作家,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對于職場的影響尤其之大,很多企業都用這個理論作為初入職場人士的培訓教材。而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和中國人有所不同之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然有作為殷鑒的地方。
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崇尚簡單明了。對于當今世界充滿的各種各樣的沖突,斯蒂芬柯維提出了一個簡單命了的建議:那就是在各種各樣的選擇擺在面前時,能否突破思維慣性使用第三個選擇?這是需要勇氣的。
我們的生命中充滿著各種問題——很多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個人問題,家庭問題,工作,鄰里以及更廣泛領域中的問題……面對問題,我們絕望,放棄,不情愿地妥協,我們需要新的出路去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一把鑰匙去解決人生最棘手的問題。
在我們的固有思維里,面對問題時我們會選擇“我的方法”或者“你的方法”,第三選擇是要帶領我們走進一個全新的領域,尋找“我們的'方法”。
斯蒂芬柯維的第3選擇說理透徹:一個人可能遇到的所有難題,比如家庭難題,事業難題等。解決這些難題需要雙贏思維,突破畫地為牢的思維桎梏。那就是能夠設身處地的對方的問題看成自己的問題,將我的問題或者他的問題看成一個整體去思考如果能夠獲得共同的解決方法。
作者在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如果獲得共贏的結果,從社會領域到個人的發展領域不一而足。其實道理十分簡單,但是本書的論說除了說理,還有著勵志色彩。在作者看來這個第三選擇不單是為了解決問題,也是為了讓作為讀者的我們成為一個更加完善的人。
中國人在古代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傳統智慧里就包括了這本書中所說的道理。中國社會正走在快速發展的道路上,相對于幾十年前不管是物質市場還是思想市場產品的匱乏,現在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多元化時代既造成了人們的物質利益容易發生沖突,也容易使得人們容易為各種學術和公共問題發生意見的爭論。
因此雙贏思維不單是一個人的完善需求,也是考驗一個人能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公民。作者并不認為第三選擇是件容易實現的事情,他在書中列舉了一大堆要素:同理心,愛,尊重,耐心等;也列舉了一系列思維框架幫助人們建立實現第三選擇的方法。
第三選擇讀后感2
上周聽了讀書會上分享的《第三選擇》,感觸良多。在當今的生活工作中,不管是對家人、朋友、同事、領導、下屬還是客戶,都需要不同的溝通過程,但往往有很多的結果,并不理想,不是我們預期的結果。這就說明我們在溝通過程中存在了太多的問題。
讀過《第三選擇》后,才知道,原來溝通的技巧還有很多。要解決最棘手的問題,我們必須徹底改變思路;第3選擇不是“聽你的”或者“聽我的”,而是尋找“我們共同的.方法”。要解決最棘手的問題,我們必須徹底改變思路;第3選擇不是“聽你的”或者“聽我的”,而是尋找“我們共同的方法”。
我們平常往往是以“我”的方式或者以“你”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但都達不到雙方都滿意的結果,我們的面前總是充滿難解、看似無解的問題。于是我們失望、決定放棄,或勉強接受一些最終還是會讓自己覺得很糟的妥協。這時就不妨考慮用第3選擇了,有沒有一種更好更高明的方式解決雙方的共同問題,從而達到雙方的滿意呢!第3選擇可以用于多方面,比如教育孩子、客戶談判、領導溝通、跨部門交流、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等等。它的步驟為:第一步,“找到我自己”,將自己視為有獨立判斷力和行為能力的獨一無二的個體,而不受情緒控制。第二步,我看到你。視他人為人而非物,每個人都需要尊重,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要站在雙方的站場上。第三步,我找到你。關乎找出沖突,而不是回避。回避往往是忍受或認同,這樣就達不到雙方的預期。第四步,我和你協同。最后這種思維模式關乎的是找出一種更好的從未想到過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擊的循環。協同的四個步驟。這一過程有助于你發揮協同原則的效。
(1)表明尋找第3選擇的意愿;
(2)界定每個人心中成功的標準;
(3)尋找解決方案;
(4)達成協同。在整個過程中保持用同理心傾聽。
在人們的興奮與激情里識別出第3選擇,新的選擇符合成功的標準。注意要避免將錯誤性妥協與協同相混淆。妥協令人滿意,但并不讓人感到快樂。妥協意味著人人都有損失,協同意味著人人都有贏的可能。把握好第3選擇,將會讓我們無往不利,走向成功。
第三選擇讀后感3
與公司部分家人們在二樓會議室學習《第三選擇》,學后感觸頗多,記錄如下:
1、概念的理解
首先我們在概念上要明確什么是第一選擇?什么是第二選擇?我的理解如下:第一選擇就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在利益面前,我要打敗對方。在責任面前,我要想辦法把責任全部推到別人身上。這符合中國人的大眾心理。
第二選擇就是退讓,忍讓,與六項精進中的“思利他”相近,符合中國人的“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儒家思想。
以上兩個選擇都沒有離開“總和定律”,在你輸我贏或你贏我輸的軌道上。那么用第三選擇,不僅難打破了“總和定律”,還創造了新的價值,在共贏的軌道上。我對第三選擇定義的理解是:
當雙方有爭議時,或在利益面前有分歧時,雙方不爭論誰對誰錯,也不討論誰的責任,更不去計算個人利益得失。而是雙方通過溝通,合作,把問題解決,然后去創造更多的價值,達到共贏!
選擇了第三選擇。任何問題就容易解決了。就算一時解決不了,有了第三選擇的心態,問題就會得到控制,事態不會惡化,矛盾不會上升。
之前我負責振興生產時,總是指責振興的領導只要產量與產值,不要質量。也因成品線的.人對振興人員的不理解,心生煩惱,甚至與成品線人員發生語言沖突。那時總想說服振興領導,讓振興領導以質量為中心來開展工作,結果失敗了;也總想能得到成品線人員的理解。結果成品線人員是無法理解。那是因為我用了是第一選擇和第二選擇。沒有說服振領導,沒有打敗對方(第一選擇)。自己隱讓,退讓,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第二選擇)。學習了第三選擇后,大家應靜下心來,與振興領導商量如何達到共贏,與成品線商量如何做才會減少與振興人員矛盾,朝“達成”這個目標去努力。不去抱怨,不去指責,不奢求得到別人的理解。因為攀高老師講得好:強大的人不去追求公平,只求解決問題!
2、如何做到第三選擇?
關于這個問題,攀高老師講得比較清楚,四個步驟,我個人的理解是:
第一步:詢問:在問題,在爭議,在利益面前,要詢問對方的想法,對方的需求,同時,也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求。使雙方均知道彼此的思想。詢問過程中,不批評,不評論。
第二步:界定:在了解彼此的想法與需求后,雙方靜下心來,商量怎么做,才會更好?這一點很重要。后面要怎么做,雙方才會更好?達到共贏!而不是你好我不好或我好你不好!
第三步:創造:當雙方或多方(也叫大家)界定了怎么做后,就開始實施,也就是攀高老師所說的創造了。其實這里所說的創造,就是行動!
第四步:達成:就是按大家界定的思路去行動,去創造,創造過程中按生產體系中的PDCA循環去執行,達成雙贏目標!
3、《第三選擇》這堂課,雖然沒有六項精進這么感人,但我覺得比六項精進更好!六項精進重點在概念上,思想上。而第三選擇不僅闡述了概念,思想,也明確了如何去做第三選擇。打個比喻,六進精進是ISO的質量手手冊,第三選擇不僅僅是質量手冊,包括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理念與作業指引同時并存。
第三選擇讀后感4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出版20年后,作者出了一本書《第3選擇》,作者認為這是解決所有難題的關鍵思維。
一般的人會認為,我們跟別人打交道時,就是一種博弈,通過博弈,來獲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結果往往就是你贏或者我贏,或者我們之間相互妥協取得的中間結果,就像50年代戰爭中的三八線。但這并不是作者說的第三選擇,作者認為,妥協表面上看上去不錯,本質是雙輸,妥協的關系是脆弱的,爭端往往會再次爆發。
第三選擇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首先我們第一要認真傾聽,發言的目的不是辯論,而是讓每一個人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我們要認真傾聽對方的談話,將他的思想提煉出來。要有同理心,一定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只有這樣,對方才能感同身受。
其次,要跳出我們的利益圈,如果我們把精力浪費在誰得49歲,誰得51的討價還價上,我們就會因追求公平,而破壞了彼此的信任。在第三選擇的思維下,我們必須愿意放棄我們的立場,必須愿意在放手中受到傷害,真正的創新的想法,不是來自于辯論,而是不同理念人之間的對話。
那么我們怎么知道我們達成了協同找到了,第三選擇呢。第一,我們周圍的.氣氛是一種積極的氣氛,第二,我們對原來的爭執和這項不太感興趣,第三,大家因為這個結果而受到鼓舞。
讀了《第3選擇》我想到了我們在三階段的一個練習。24小時感召。我們希望感召別人來上課的時候,不能把它當成我們需要完成的一個任務。而是要真正設身處地的去詢問對方,看對方用在生活和工作上有什么困惑?然后提出我們的建議。我們讓他們上課的目的是真正想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困惑,讓他們感受到我們一顆真誠幫助他的心。對方才能敞開心扉,愿意接受你的建議。這樣達成的協議,即對我們有利,也對他們有益,雙方都滿意。而且我們的關系會因此而變得更加親密。
第三選擇讀后感5
這是史蒂芬柯維的經典之作,被成為是解決所有難題的關鍵思維。簡單來說第3選擇就是“雙方都有好處的選擇”。第3選擇不是僅僅來自于妥協,它的核心是來自于創造力。本書作者用四個思維模式來教大家掌握這項技能。
思維模式一,我看到自己。主人翁何在,現在掌控自己的.是我的情緒還是我。要記住,人永遠都有選擇的權力。要想有獨立選擇的權力就要有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如何定義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來自內心的尊嚴感,評價自己,知道自己是個好人,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容易被傷害,被激怒。”
思維模式二,我看到你。把他人看作是人,千萬別給他貼標簽。當你無法感知到對方和你一樣是個人的時候,你永遠不會想要和他探索第3選擇。
思維模式三,我找到你。這里關鍵的是傾聽。學會同理心傾聽,而不是急于反駁爭辯。
思維模式四,我和你協同。找到一種更好的從未想到過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陷入互相攻擊的循環,在這一步當中需要很好地使用頭腦風暴。同時作者還提出了創造協同的四個步驟。詢問、界定、創造、達成。
【第三選擇讀后感】相關文章:
第三選擇讀后感(通用5篇)05-07
第三產業:上海郊區城市化的路徑選擇04-28
第十課第三框 未來道路我選擇教案04-25
選擇愛情,選擇考研,選擇成功04-30
第三聲(第三聲)04-29
選擇與被選擇作文05-06
選擇02-17
選擇04-28
選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