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時間:2023-06-29 12:23:03 讀后感 我要投稿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精選31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不跪著教書》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精選31篇)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1

  這本書幾年前曾在圖書館見過,這次終于有機會把它翻完了。開始一看到《不跪著教書》這一題目時心砰然而動,但讓我納悶了很久“難道我們是跪著教書的么?”帶著疑惑且不知其意的情況下終于把它翻完。

  書中篇篇觀點鮮明新穎,振聾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后受益匪淺。正如吳非老師的“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

  教師是一個人而不是神,也不是偉大的什么蠟燭、園丁。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是一對相互影響的伙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教師應該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并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絕不能跪著教書。

  坐下沉思,回過頭來再想想身邊的學生,其實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都有光環,那些平日里成績稍微差一點的學生,他們只不過是一個折斷了一只翅膀的天使。但他們往往又是體育健將,繪畫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勞動的榜樣,守信的楷模………他們的品質往往會比學習好的同學還要好。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平日生活中要及時總結和表揚他們的長處,要用他們的長處彌補他們的短處,要想辦法挖掘他們的潛能,然后再引導他們把自己的注意力慢慢轉移到學習上來,從而激發他們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成功中培養自信。

  著名主持人楊瀾在培養小孩的時候,是這么說的:“我不期望我的小孩成績有多么優秀,但是我希望她是一個開心健康的孩子,凡事有自己獨立的價值判斷能力”。也許孩子調皮搗蛋,但是換一個方向,他就是聰明伶俐,勇于冒險;也許孩子喜歡狡辯,凡事據理力爭,但這正說明孩子富有辯才,口才一流;也許孩子沉默寡言,內斂含蓄,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他有一顆心思細膩凡事都會替他人著想的美好心靈;也許孩子確定表現倔強,凡事唯我獨尊,但是你能否定將來做大事者不正是這樣勇于堅持自我,執著唯一的人么?我表達的并不是說完全順著孩子的個性隨波逐流,我想說的是,順著孩子的個性去引導孩子成長。比如還是一團泥巴,那你就按照泥巴的特性幫他塑造成一個精美的陶具,而不是光亮的玻璃;如果孩子是一株小草,就不要拔苗助長逼迫孩子成為參天大樹,而是讓他自由生長,感受小草的快樂,實現小草的夢想。

  吳老師認為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單地說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言簡意賅,把握住了現代“師道”的實質。課堂中我們要有激情,這種激情勁兒很重要地來自言辭,不僅僅是將預先準備的內容表達地流暢、有韻味,更多的還是對隨機出現的問題能接過話題闡釋和借題發揮,有了新意,有了深度,學生怎么會厭學呢,學生喜歡有激情的老師,喜歡有激情的課堂,我們得靠激情感染學生。我們要和學生對話溝通,要展現所教學科的內在魅力,體驗老師的妙趣橫生。你看,這將是一件多么令人興奮的事,我們現在所做的不僅僅是傳播,更是創造,傳說人本來是泥做的,因為得到一口靈氣而開始了生命,也許經后我所做的就是要傳承這股靈氣,讓更多的生命有新的呼吸。有教學個性的教師,他們的課往往體現著一種獨立思考的意識,展現自己的學養;而一個不善于思考問題的教師,只能做“傳聲筒”。

  我們要做站直了的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不斷的學習,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底蘊和智慧,勇于創新,勇于挑戰。同時也要讓學生不斷地發現人性美,做一個正直的、真誠的、寬容的、有愛心的、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人。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2

  《不跪著教書》是吳非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最開始吸引我的,是這個題目,教書為什么會跪著,讀完我發現,這是思想的上的跪著,很多教師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是一味的模仿別人,慢慢的可能真的就找不到自己了,也讓學生找不到自己,現在的社會環境特殊,有些老師和家長在歲月的牽引下竟然慢慢的走上了對立面,每天斗智斗勇,其實我不敢茍同,家長和學生都是同一個出發點——為了學生,那為什么會有這么尷尬的處境?我不斷的問自己。

  今年是第二次帶一年級,說實話,真的是很累,不單是肉體,更累的是心,我本就不是一位有耐心的好老師,而且我喜靜不愛鬧,每次教室的.嘩然都會讓我焦躁和頭痛,很多時候學生讀書聲音大了,我都會有夢游的感覺,這讓我很擔憂,這種狀態是怎么才能做好自己,怎樣才能教好學生,四十多個小天使,總會有不同的狀況,這時候如何與家長溝通交流就顯得很重要,畢竟他們程度各不相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傳統卻是很現實的問題,畢竟在家長的眼中,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最棒的,學習自然不應該差。我想說的是,學生是家長的影子,你有什么他就會顯現出來什么,家長也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更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思想與健全人格,才能叫健康成長,我更要時刻提醒自己做好自己,正如文中那句“我美麗,因為我有思想。”

  文中更多的再接露了現在教師的弊端與毛病,很大程度上給我們敲醒了警鐘,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解答了很多疑惑,家長是家長,老師是老師,只有做好自己,才能言語他人。

  那么,教師究竟是什么?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伙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讓學生銘記在心并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呢?我認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

  職業的特殊性注定了,要不斷的讀書,不斷的學習,真的做到活到老學到老,也許才有可能不跪著教書。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3

  我捧起了《不跪著教書》這本書。為什么取名為“不跪著教書”呢?在我從教的這些日子里,有沒有跪著呢?帶著期待、懷疑、審視,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無限的溫暖……書中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

  書中的篇篇隨筆如陣陣波濤,一次又一次地沖擊著我,讓我洞悉當今教育現狀,反省自身的教育行為。

  吳非老師在書中的《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語文老師應當是思想者,語文課應當擔負起思想啟蒙的任務”“語文教師不能跪著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學會思考是“師與匠之間的差別”我們要學會思考,思考如何培養出能思考,會創新的學生嗎?

  在《教師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師》中,他也把我帶入思考的王國,思考的同時也讓意識到教師沒有信仰,沒有精神追求,他的學生很難成為站立起來的人。就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冒出來一個“范跑跑”,身為一名教師卻在緊急關頭丟開學生率先脫逃,盡管事后他如何為自己的行為做一個標榜,但是你覺得他值得原諒嗎?盡管他也有信仰與追求,可是他的出發點不是站在一個為人師的立場上,他的行為直接影響著他的學生。如果每個學生都引以為鑒的話,不敢想像,我們這個文明古國會倫落成什么樣。這也讓我想到了地震中的另外一個老師,當地震發生時,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冰雹般的磚瓦,水泥板墜落在他的身上,熱血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拼命地撐住課桌,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幸存的學生。而他那張開的雙臂成為了永恒。讓他做出這一舉動的是什么樣的精神與情操呢?他的形象對多少人產生了極大的震憾呢?教師二字所包含的意義與追求,在他的身上閃閃發光!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講有個學生考進名校不久,非常高興地同父母和剛從海外回來的親友到學校參觀,豈知一進校門就遇見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禮貌問班主任:我們的女兒在校表現怎么樣呢?班主任當著學生的面對家長說:你們的女兒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腦子笨了一點,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看到這,我也不禁憤怒起來,這是為人師該說的話嗎?該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轉學,父母也覺得失望,親友也很難堪。

  這讓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師的'批評只會使這些學生感到學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師害怕疏遠、對考試感到緊張。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一事實,“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們的每一個過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孩子們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悅的心情去贊許孩子們的每一點成功。這時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時在看到成績優秀同學那一字不差的作業時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績較差同學那滿是狼籍的作業時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說的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記得我還在擔任班主任的時候,有一次在批改周記的時候,看到班上的“小調皮”在自己的周記里寫:“盡管我讀書讀得很不好,字也寫得不好看,可是我一定會認真地學習,爭取考上好成績。”我感慨不已,其實在每個學生的心中,他們都渴望被別人認可,我表揚了他。以后的日子里,我總是變著法子夸獎他,我發現他臉上的微笑越來越多,課堂上的發言也越來越積極。大家都說,他變了!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4

  讀著吳非老師《不跪著教書》的這本書,我被吳非老師的教育理想所深深地感動著。

  讀了《只要肯讀書》一文,我在思考,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呢?我認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吳非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么都好辦。”吳非老師在文中中講了這樣兩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師培訓班上講課,看到坐在前排的兩位教師一直在說話,旁若無人,且時進時出,引得一些教師側目。教師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養,吳老師很費解,只好當場提請他們不要妨礙別人。還有一次,吳非老師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報告,千人會堂中手機聲此起彼伏,響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師都全無顧忌地高聲通話,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樣。教師文化素質、道德素質低下,不少人枉為一名人民教師,這一點我深有同感。很少看到有教師主動讀書,能拿起書本的也是一些時裝,美容,汽車、婚姻家庭……能拿著一本《讀者》看一看的,就已經是愛好文學之人了。能經常在一起談談最近所讀書籍的人寥寥無幾。吳非老師說,凡此種種,讓人感慨不已。很多時候,他都不忍指責同行,知道每個人都有具體的'難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名師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只要肯讀書,什么都好辦!”他說:“不管以后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閑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因為,“只要肯讀書,什么都好辦。”

  我認為,教師讀書是關系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讀書,思考,實踐,再讀書,再思考,再實踐,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規律,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將在今后的教育進程中堅持遵循這一規律,不斷努力,不斷進步。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5

  《不跪著教書》這本書中有一篇文章是《做最出色的教師》。讀了很有感觸,怎樣才能成為最出色的教師呢?我根據作者的觀點,總結了一下,大致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有尊嚴,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

  教書近十年,碌碌無為,渾渾噩噩,原因何在,就是因為缺乏尊嚴,沒有鐵骨。繁瑣的工作,使我產生職業倦怠。得過且過,沒有個性,缺乏激情,使我見了什么都無所謂。我成了十足的教書匠。我是跪著教書,跪在應試教育的面前,俯首貼耳,惟命是從。

  所幸的是,這本書讓我徹底清醒,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自己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才能教出善于思考的學生。正如書中序言所寫:“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人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配有‘鑄造’這樣的'詞條。”

  二、教師要不斷進修,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

  “評價一個老師的工作: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要想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喜歡你任教的學科,教師本身就要有讓人信服的魅力:良好的修養、淵博的知識、風趣的談吐、較高的業務水平。這些素質并不是天生具備的,而是后天慢慢培養出來的。只有不斷地進修,不斷地汲取知識,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我。所以只有教師自己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才能讓你的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三、教師還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

  生活,需要關愛,需要同情,更需要一顆善良的心。善良的心充溢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教育也如此,一樣需要有仁愛,需要有愛心的教師。愛孩子首先要走近孩子,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需。理解全班每個孩子的悲哀與歡樂。愛孩子,必須尊重孩子。要尊重孩子成長發展的規律,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愛孩子,就必須信任孩子,信任孩子的潛在能力。在師生之間,只有架起“愛”的橋梁,才能到達教育的最理想的彼岸。唯有在教育中注入更多的關愛與希望,生命之花才能永不枯竭地綻放,教育之樹才能永遠長青。

  吳非書中說到,好教師的最高追求不是成績,而是能將學生身上的潛能最大限度地誘發出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誘發對方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最后雙方都得到很好的升華。但愿我們都能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爭取做一名最出色的教師。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6

  起先看到這個書名后,我不由的陷入了思考中,什么叫跪著?誰跪著了?向誰跪著?老師怎么會跪著教書?帶著種種疑問我拜讀完了吳非老師的這本隨筆集,看完之后才明白,此書寫的是吳非教師多年教學工作的實際經驗,該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這本書強調要想學生成為站立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看完以后我再一次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因為吳非老師的很多思想的確是讓我有震撼!

  《不跪著教書》——很有骨氣,很有個性的書名,透著倔強,透著理性,透著思索!《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等文章顯現出一種為人的道理,一種正直、純潔的氣質,深入的剖析、新銳的理念、獨特的視角、無畏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想要教師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封面上的這兩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書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永不凋謝的玫瑰》,這篇文章講的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記下了這樣一則真事。校園的花房里開出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這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里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這個女孩為什么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說:“奶奶病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來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她攙著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這個故事長久地感動著我。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希望著生活中能有這樣的美好。

  吳老師在書中提到“小睡有何不可?”這恐怕和很多老師的想法大相徑庭,吳老師在書中說到多年前默許學生課上睡覺的事情,并且怕學生睡覺著涼,還請同桌給他蓋了件衣服,并且事后對大家說,以后上課如果誰睡著了,就輕輕地替他蓋件衣服,少聽幾分鐘語文課不要緊,萬一生病了,損失就大了。他還舉了單位開會(包括學校教職工大會)的例子,先到的人都喜歡往后排坐,講臺前都要空出一大片,為的就是坐在后面可以分分神,小聲聊聊天嘛!既然如此,為什么對學生那么苛求!對教師而言,要有本領把課上得讓學生喜歡,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如果學生能喜歡他的課,只是因為特殊原因偶爾打個瞌睡,老師們實在不必大驚小怪。看到這里,我覺得吳老師是真的'在用心去教育他的學生,是真正的人道教育。

  在當中我也看到了很多觸目驚心的例子,有個大學有女學生跳樓自殺,尸體躺在教學樓前,大樓里的老師還在照常上課,學生正常嬉笑,誰也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對。還是有個外國留學生看不下去了,給死者獻了一朵花,這時候師生才開始對死者有動靜。浙江有個高中生殺死了親生母親,在監獄里有人問他,如果你能夠出去,你最想做什么?他說,我最想好好讀書。吳老師氣憤地寫道:“他殺了自己的媽媽,居然沒有一點悔罪的意思,居然想不到人死不能復生,這還是人嗎?”這就是冷漠教育的典型作品。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用硫酸潑熊,云南大學大學生馬嘉爵無端錘殺四個同學,這樣的新聞有轟動效應,但是更多人的冷漠一樣的可怕。人文教育缺失,必將會有報應。吳老師的教育思想就是回到常識,他希望學生有感情,有愛,有憐憫,敬畏生命,知恥,知感恩圖報,說真話……這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大目標。

  我認為,現在的道德教育應該重視讓兒童不斷感悟人性美的方面,多給兒童一些真實的東西,如:我們的社會應給學生一些美好的東西,學校應營造人性美的氛圍,讓我們的學生具備美好的人性;同時我們教師首先應該是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通過一些真實的事例,找回他們的同情心,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這樣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成為站直了的人。

  這本書里還有很多很多發人深省的案例以及吳老師對于如今教育界的一些看法,看完后的震撼和反思是無限的。我想我已經慢慢明白吳老師在書中說的那句話的含義了“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7

  在《不跪著教書》這本書中,老師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做教師的職責,身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持之以恒要做到的:

  一、要拋棄學科本位的思想:

  身為教師,不負責任,那就是老師的悲哀。老師對學生要有正確的評價觀,不以分數為標準把學生劃分成三六九等,應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做事的態度,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關注學生做人的'原則,一個學生,如果沒有優異的學習成績,但他認真,誠信,富有愛心,作為教師,你應該為這樣的學生自豪,雖然這樣的學生不會給你帶來所謂的榮耀,但會讓老師的內心變得踏實!

  二、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

  一個老師不能一味用語言教育學生,身教重于言教,老師良好的行為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老師,你希望學生善良,那老師的內心就要柔軟和慈悲,你希望學生正直,那老師就要誠信,你希望學生積極向上,你老師就要不畏困難,你希望學生陽光朝氣,那教師就要樂觀開朗,老師要知道,若干年后,在你的學生身上會折射出老師的影子,我們希望,這些影子是美好的!

  三、要有執著的方向:

  在當今人心浮躁的社會,老師要耐得住寂寞,不沽名釣譽,要能經受住一些誘惑。我們要明確,教師的主陣地在課堂,老師的著力點在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站立的“人”是我們永遠努力的方向,身為教師,千萬別把心思花在人際關系的內耗上。

  《不跪著教書》這本書展示了老師的氣節和氣度,它是一本讓老師補鈣,讓老師醒神的好書,值得一讀。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8

  《不跪著讀書》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書,雖然還沒讀完,但是也想談談自己的感受。

  書中的這段話一直縈繞在我耳畔——“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師是什么,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

  教師究竟是什么?從古至今,教師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美麗的花朵;有人把教師比作無私的春蠶,為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后一口絲;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著學生美好的心靈;還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其實,我覺得,教師就是教師,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的人;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并學習的人;一個說平凡而又不平凡,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智慧、教育活力、教育創新,一句話: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不跪著教書,是一個教師最初的姿態,也應該是一個教師終生的姿態。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9

  讀書是一種放松,讀書能讓人變得博學,讀書使人提升素養,讀書能讓心靈獲得快樂,這是我對讀書長期已有的看法,可最近讀的這本書讓我感覺有些郁悶。

  這本書是《大夏書系教育隨筆》中的一冊,吳非的《不跪著教書》。我耐住性子細細品讀起來,本書收入的是近年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多采用故事來批判一種觀點。在書中“正義”“正氣”的旗子隨處飄揚,關于“近乎失蹤的信任”、“淺薄”、“另類”、“功利”、“流行”、“歪曲的人格”、“虛假的實話”等等的批判更是充斥全書。隨著深入的研讀壓抑感油然而生,更產生疑惑是否因為我沒有“站直”,自己的心情才會如此沉重?我不斷地反問自己……

  合上書我一直在想我從這本書上得到是什么?我是否被作者對教育的'悲然之力打倒了工作熱情?學生就如一面鏡子,在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地折射出社會的影子。孩子不能生活在真空中,教育也不是萬能的;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但不是課程、教材的主宰者。書中的一篇文章談到沒有給大學生的回信的原由:高中三年,我對你的印象并不深,并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在我的記憶中,你從來沒有向我提出過一個有價值的問題!老師教什么,你學什么;教科書上沒有的內容,你從來不去探究;你總是努力完成老師布置的各科任務,哪怕那些問題根本沒有什么價值……更使我苦惱的是你并不因此而苦惱。我希望你能考上大學,卻不希望你以這樣的狀態考上大學,然而你竟然就這樣考上了你想取得大學!文中吳教授譴責自己沒能引導學生接受正確的學習理念。看看我們周圍,我們心中的“好孩子”是不是應該打個問號?可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我們的老師就算能這樣想,但又能知道怎樣去做么?學生若真的拋卻了“應試”,他又能夠有機會受到更好的教育么?

  我想也正是我們這些老師在這樣的競爭社會中,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過重的功利思想讓我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我們對學生講“學貴乎疑”的時候,是否也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質疑精神。“叫干啥就干啥”的人,不想為什么?不想怎樣做?不知對和錯,就如算盤珠子——不撥不動,教者痛矣學者悲矣。

  只有老師不跪著教書,學生才會成為站直的人。老師有了“鐵骨”,又怎會跪著教書?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10

  《不跪著教書》是教師吳非的一篇教育隨筆。這本書很長,分為六個部分,介紹了教育的不同方面。

  這本書收錄了近年來關于教育問題的雜感隨筆,有的記錄了對教育的思考,有的記錄了教學思想,有的則是與同行或同學的對話。

  一看書名,我很驚訝,很困惑,但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揭開它的真面目。

  “如果老師想讓學生站直,就不能跪著教。如果一個老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將會是什么樣的人?”封面上的兩個字深深地打動了我。

  吳非老師一字一句里透露的思想和智慧,給我很多啟發。在《母親教我的`歌》中,他寫道:在面對最早接觸生活的矛盾,孩子總是從父母的態度中學習。

  這讓我很有感觸,家庭教育在兒童的教育中起著很大的作用。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血親關系使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孩子們常常能聽父母的話做事。

  如果父母缺乏理智,脾氣暴躁,會使孩子盲目地吸收。當父母在處理緊急情況時,他們表現出恐慌,沒有準備,對孩子影響也不好。如果父母是穩定和冷靜的,也會使孩子冷靜面對,對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父母和孩子彼此日夜相處,可以說是最熟悉的人,即使一個小的舉動,就能使父母心領神會,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教育改正,不讓問題過夜,讓不良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

  在學校,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只能共性教育,因為時間和精力的限制,不能體貼照顧到每個孩子,容易產生顧此失彼的現象。

  當然,這本書只講述了一點點,但也讓我受益匪淺,比如,讓我明白:老師不僅僅是園丁,老師自己更應該是美麗的的花朵,來吸引學生;教師也不僅是春蠶,其生命在每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他本身就應該站著教書。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11

  在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就拜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最近再次拿起這本書,讀到一些貼近我們一線教師各種狀況下的勸勉以及指導方法,有了很多和以往不一樣的想法,有人說這不就是類似雞湯嗎?把教育放在心上,育人放在首位的人會明白,這“雞湯”是真材實料,是我們可以“喝”一輩子的。

  (一)“對一個教師來說,最大的安慰,就是我們培養出了人,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

  相信很多青年教師會同我一樣,懷揣著一腔熱忱從學校畢業,剛踏上崗位之時,把自己的熱情揮灑在講臺之上。可是能夠保持這樣勁頭的人可能漸漸地減少。教育是一件良心活,所以我一直保持自己的初心,去愛自己的學生。

  感恩教育是老生常談了,盡管如此,我一直在思考我們教師本身如何看待這件事呢?是不放心上?還是時刻滲透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之中?想起我帶的第二屆學生,他們如今在六年級,我帶到他們三年級后就沒接著教他們了,離別之時我們都非常地失落。他們熟悉了我,熟悉我的班級管理模式,很喜歡我,舍不得我,我則有種把自己親手帶大的孩子拱手讓人的感覺,相當難過。回憶起和這些孩子三年來的點滴,從一年級時我就把感恩教育滲透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晨會、班會、單獨談心等方式,開展感恩類型的活動,講感恩主題的故事,寫小日記,制作手抄報,畫感恩主題的畫等等,最主要的讓學生懂得換位思考,讓他們懂得父母的心情,或者模擬場景,情景再現,讓他來做當時的爸爸或媽媽,學會換位思考,就會減少很多矛盾。還有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開家長會。家長會上必須提及感恩教育,并爭取家長們的全力支持,做到在校在家態度保持一致的,家校合作,讓孩子成為有感恩中心的人。三年如一日,我班上的每個孩子都非常善良,團結一致,班級氛圍良好。從無撒謊之事,待人誠實友善,也無忤逆父母之舉,方方面面體現著感恩教育帶來的影響。之后的兩年我都不在他們的學校工作,偶有事情回來一趟,每回遇見,他們都會像一群小雞遇到雞媽媽一樣飛奔過來,那情景讓我難忘。每當說起這些學生,我會不禁露出微笑,“得意門生”不正是最好的形容嗎?他們是我的驕傲,我知道,這份懂得感恩的心,會伴隨他們走過人生每一程。

  (二)“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爭論是非曲直,爭輸贏。不要訓家長,這可能使他們為難。”

  和家長溝通方面,我一直秉承這個觀點。良好的家校溝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關鍵點之一,取得家長的'積極配合,才能全力地教育學生。如果真的為了學生著想,而不是為了自己學科成績的平均分、優秀率,那么就應該讓家長與我們站在同一戰線,或者說我們的出發點一致,因此不應該把家長放置于和自己的對立面,那樣自己只會孤立無援,與此同時,在家長學生心目中,你也不會是一個負責、工作能力強的老師。

  我們班有個孩子,在學習上是沒有要學習的意識的,但是也不惹事,上課的時候自己安靜地坐著看書,下課后和自己喜歡的一兩個同學玩。班上有幾個調皮的學生,覺得他很好欺負,平日里經常和他開開玩笑,有一次兩個男生認為這個男生用言語侮辱他們倆,因此伺機找機會“報仇”,在排隊的過程中打了這個男生一巴掌。我當時看到后立馬跑過去制止,隨后分開處理,讓被打的學生先去上課,打人者留在教室,結合我自己所見,將事情了解清楚,立馬通知兩位家長前來學校處理此事。電話中大致告訴他們請他們過來的原因,讓他們注意安全。隨后在辦公室中等待他們的到來,這個過程中,我讓兩個打人者分開,冷靜思考。待家長來后,再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告知,并告訴他們此次要他們過來的意義在于什么?同學之間玩鬧可以,若是仗著他人天性軟弱進而轉為欺負,這樣的勢頭必須立刻阻止,否則火苗蔓延,影響性格、影響未來。出了這樣的事,家長肯定首先關心自己的孩子什么原因打架,因此客觀陳述事實是他們想聽的,也是我們應該做的第一步,他們會覺得你很公平,取得他們的信任后,再進一步進行溝通。如果這里我們不夠冷靜,不夠智慧,質問他們你們怎么在家教育孩子的,想必接下來的談話都沒有任何意義了,甚至無法繼續談下去,原本是過錯的一方可能因為這樣的批評無地自容而拒絕溝通。因此看到吳老師這段話的時候,我深有感觸,我們只是學生的老師,這點絕對不能逾越界限,我們要想讓自己的工作順利進展,怎么能夠把學生家長當作學生一樣來對待呢?

  事后我找到被欺負的這位同學,告訴他遇到這樣的事情必須要挺起胸膛,軟弱不能給自己安逸,只會帶來更多傷害。耐心教他處理此事的方式,愿他能夠成長,不再為這樣的事犯難。后來我和他的家長用電話進行了一番溝通,將此事悉數告知。這位家長也知道自己的孩子軟弱,家長本身人也善良,她認為孩子之間的矛盾,她就不去計較,因此我又把吳老師的這段送給了她,“不要寬容那些以愚弄別人為能事的人,他們不僅僅是在捉弄人,而且褻瀆了人世間的善良。”掛電話后,沒一會我收到了一條短信:“李老師,你人真好,就像《淘氣包馬小跳》里的歐陽校長一樣讓人覺得倍感親切。我們家長會全力配合您,一起讓孩子變得更好!”這是心靈靠近發出的動人的聲音,這是家校之間友誼的聯結。

  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給了我一次思想的洗禮,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我要提醒自己身為人師的激情永遠不能消退,讓自己站直了教書。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12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現在的孩子都極缺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難題也沒有努力思考的習慣,遇到一點問題就開始找父母要手機百度。我也是孩子的媽媽,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學生的不思考,遇到難題沒有鉆研精神,想要直接和現成的答案。沒有思考,就不能成熟;沒有思考,就不會成功。

  吳非老師的這本《不跪著教書》,收入的是對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對教育的思考。他希望看到的是身為教師的我們,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而不跑著教書。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

  而想要成為一個站立的人,首先得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和習慣。“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應當是知識分子的必備要素。我們所培養是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人,只有我們愛思考,才能引領學生成為思想者,鑄造健全的人格。

  作為一名公民,應當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考慮一些大事,研究一些大問題。多讀書,多思考,才能有所發現,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不盲從,不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一個學生,只有當他有思想,具有理性的批判與懷疑精神時,他才會有充實的內心,才會對探索的熱愛,他才能始終充滿活力,才會真正認識到世界的美妙。我們就是想培養出這樣的人——能夠經常地變換自己的思路,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養成周密思考的習慣,具有冷靜地觀察與思考的習慣,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給學生心靈世界種下什么樣的種子?這是每一位老師都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我們沒有好好思考這個問題,那么我們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教育者。我們要培養合格的公民,也是在培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這絕不應該是一句空話,而要不思考,不斷付諸行動。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光怪陸離,學校也不應該成為污濁世俗之地。我們永遠都該傳遞給學生真善美,傳遞給學生正能量,教育學生一生追求真理,像一個真正的人那樣活著,能不斷掙斷纏繞過來的鎖鏈,能在精神上有追求,勇于反思與求索。

  而我要做一個會思考的老師,首先得做一個愛讀書的老師。都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我們現在只有一桶水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這常流水。不但量要足,而且內容要不斷更新,然而,這些東西如果不從書上而來,應該如何實現呢?我們的知識儲備,我們的思考方式如果保持不變,我們如何面跟得上這信息時代和這個時代下的未來的一代?

  我們一直希望教育是詩,老師是神,在校園這一片凈土上書寫未來的童話,為了培養培養站直的人而不跪著讀書也不跪著教書!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13

  最近重讀王棟生老師的教育隨筆《不跪著教書》,書序中的兩句話讓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的思考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作為教師,教育學生做一個獨立的、有尊嚴的人,這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盡”這個“責”的前提是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個“站直了的人”,能夠而且善于獨立思考。如果教師的課堂僅僅止于復述別人的思想、別人的見解的話,那教師就只能是“跪著教書”,學生也很難成為一個“站直了的人”。

  下面筆者僅就語文教學談一些自己的體會。

  一、擺脫教參依賴,學會說“我認為”

  備課,作為上課前的準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信對于不少教師來說,所謂“備課”就等于是備教參,而且還可能就只備一種教參。教參就是教學參考,備教參本來無可非議,怕的是慢慢地教學參考變成了教學標準答案,教師不再盡可能多的涉獵各種教學資料,不再對課文去深入挖掘,只是對著教參照本宣科,亦步亦趨。其結果就是,多元教學變成了一元教學,課堂本應具有的開放性多元思維變成了指定性單一思維,批判意識沒了,質疑精神少了。筆者就曾因為沒有專門配套的教參,而且新教材選文中很多又是之前沒教過的新面孔,一時壓力陡增,手忙腳亂。因為沒有教參,所有教學環節教師都必須獨立去做,所以那段時間,我天天都忙于讀課文、查資料、設計教學方案。我不再受限于某一家之言,我會把自己的見解和諸家觀點進行糅合,最后呈現給學生的是內化了別人觀點的.“我認為”。

  二、多讀書,勤反思

  教師要成長,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充電,厚集自己的教育教學的功底。充電的途徑有很多,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沉下心,多讀書。讀書的具體內容應該是開放式的,我們可以為了某一個問題、某一篇文章讀書;可以為了某一種教學理論、某一個教學技術讀書;也可以為了自己整個教育修養、專業修養、人生修養讀書。

  與教師成長相隨相伴的還有教師的教學反思。林崇德教授曾在他《教育與發展》一書中指出,在教師的各項教學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的教學監控能力,而教學監控的實質就是對教學過程的自調控,即反思。林教授還提出著名的“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公式,強調“教師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與監控,就多一份提高,就離優秀教師更接近”。教學反思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寫教學后記、教學日志、教育隨筆,開教育博客,建教學檔案袋等。教學反思寫法也很靈活,只要能夠把自己對教學的思考和體會恰當地表達出來的方式,都是可選的形式。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如此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14

  昨天讀完《不跪著教書》,感受頗多。首先、感覺自己在教學時確實存在這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特別是跟學生相處時有些做法是不合適的。第二就是自己把原來的一些想法只是作為牢騷抱怨了很多,并沒有真正的有寫出來的想法,更多的是盡管有些東西自己感覺是對的,但也不敢寫出來。沒法做到像吳非老師那樣直言不諱的表達出來。

  現在想來做班主任的時候還是很多地方是保守的,沒有給學生創造出更自由的學習環境,如果給自己找個理由的話就是因為是理科老師缺少了發散思維和浪漫主義情懷,更不敢說人文情懷了。

  整本書讀完后覺得作為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具備相應的一些素質。首先老師要多讀書,要有人文教育情懷。讀書不僅僅是給老師帶來豐富的知識,更給老師開辟一方精神天地,使老師能做到獨立守神,不被外界復雜浮華的環境所干擾,能夠靜心教學。因為作為收入不高、社會地位不高的教師群體只有自身精神有所寄托,才會潛心學問,真心教育。其次、教師要有教養,要真正的明白教養對學生、對社會有著不可匹敵的影響力。

  如果一位教師沒有了教養,只為提高成績不擇手段,往往會帶出一批粗鄙野蠻的學生。再次教師應該有深厚的專業修養,不只是會刷題,更應該有本專業的文化修養,在教學中不僅給學生傳授知識,更傳播文化。然后教師要有批判意識,不能隨波逐流。面對紛繁復雜的教學改革,優秀的教師要在狂潮中保持鎮定,保持教育的'本色。并不是所有的專家說的都是正確的,適合自己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很多時候一些脫離一線教學的專家并不比我們長期堅持教學一線的教師更有發言權。畢竟教育可以改革但不能搞運動,教育必須遵循規律才行。最后,教師要有自己的驕傲,不能仕權唯財,因為只有站著教學的老師才能教出站著生活的學生。現在的教學應該教會學生自由、平等和不附權貴,應該教育學生做一位堂堂正正的人。

  在讀書的過程中聯系自己的教學經歷也產生夠許多感觸。深為教師不安,因為社會給與教師的期望太高,卻給與教師的權利和待遇相應太少,特別是高中教師在現下以高考升學率為指揮棒的情況下,老師在高強度的工作,工作時間常,壓力大,但是相應的福利并不到位。又有甚者是任何一位都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指手畫腳,如果不給老師相應的保護和支持,教育很難做到真正的教育,因為就連小學生都會教育局告老師,就更別說家長了。因為個別教育界的敗類,社會對教師的容錯率大大降低了,作為“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已經慢慢的變了味道。因為原來固有的一些不良思想和做法,有些人對教育的偏見日漸深重,進而對教師的偏見日漸深重,很多時候是不信任教師的。

  教育如果缺失了家校合作不會是成功的教育,畢竟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媒體也多宣傳教師的付出與正能量,不要在教師節的時候還只惦記著報道老師是不是收禮了,請給教師這個行業足夠的尊重,因為您的孩子也在學校里接受教育。真的希望社會能更多的支持教育,家長能更多的理解老師,學生能真正的尊敬老師,老師也能真正的做好老師,教育能真正的起到教育的目的。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15

  初看《不跪著教書》這題目,不解,教師如何跪著教書。看至一半明白,確實,一個沒有思想,只做“傳聲筒”的教師不就是跪著教書嗎,若你跪著教書,沒有精神的追求,學生又如何能站起來。吳非老師發出如此的呼喊:不跪著教書,不僅站在了學生的角度,更是從民族,祖國的立場發出這樣的呼喊,教師不跪著教書,民族才能不跪著!“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有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

  教師如何能不跪著教書,也許有這么幾個關鍵詞,“自尊”“精神追求”“讀書”“思想”“風格”。終身學習的教師必會教會學生終身學習。而終身學習也許是現代教育最重要的一個目標之一。時代在不斷的發展進步,學習永無止境。

  吳非老師說“不跪著”,我問自己,你是否經常也跪著了,你是否有喪失掉師道的尊嚴,喪失了獨立的思考,喪失了對教育的神圣感?學生是否喜歡你,學生是否因為你喜歡你的課,你任教的學科,你把對語文的熱愛傳遞下去了嗎?你的課堂有思想的交流嗎?如果沒有,是不是該反省自己,問問,今天你看書了嗎?今天你思考了嗎?今天你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輕松的.自由的學習氛圍了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許我們該反省的是自己是否一味的追求規定的教學目標,而忽略了以生為本的考慮,站在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教會他們做一個思考的人,一個有溫度的人,一個人。我們也該反省,自己要求學生做到這樣那樣的要求時,我們也做到了嗎,為人師表,以身作則,這是教育界永恒的至理,用你去影響學生,你站著,讓學生也站著!

  猶記得大學時我的導師說過的一句話:也許我們是平凡人,但是我們教出的學生會成就不凡。這也許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榮譽,而非頭銜,職稱。但凡學生記住過你一言一語,你的教育也是有價值的,因為人生漫漫長河,遇到的人事何其多,而影響你的你記住的又有幾何?若等到畢業,學生對你的課毫無印象,對你的人毫無想法,連你的名字也不知道,這真的是悲哀。

  而比較這種悲哀,與另一種付出的歡愉相比你選擇哪種?當有學生說,我每天睜開眼睛最幸福的事就是能看到老師。聽到這樣的話為人師者能不感動?或者學生說,每天睜開眼睛最幸福的事是可以到教室。這也值得窩心的事,因為你的凝聚力創建了這么一個溫馨的教室。但是能讓學生說出這番話,又談何容易,學生必是嘗到了求知的樂趣,受到了崇高精神的熏陶,才能說出此番話,教室里若只是冷冰冰的教學任務,和冷冰冰的老師,是不會感染學生的。

  這兩種選擇,任何一位教師都不會選擇第一種,怎么做到,唯有改變。

  不能跪對學生。和諧的師生關系應是平等、民主、融洽的,既要拋棄師道尊嚴,也要直起脊梁做人。對學生的正確態度是:熱愛,尊重,不遷就。

  不跪對權威。教師首先要自尊、自信、自強,也要保持一顆淡泊寧靜之心,無欲則剛,無求品自高。

  不跪對社會。教師要做一個正常的社會人,一個普通人,不要整日忙與社會應酬,不要下跪于名利之中,應固守自己的一方天空。

  不跪對家長。教師要與家長保持一定的距離,又要彼此在必要的溝通之中平等、理解、信任、支持。避免庸俗化、功利化。

  是啊,我們要做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底蘊和智慧。要時時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做一個正直的、真誠的、寬容的、有愛心的、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人。這樣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成為站直了的人。

  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成為一個思想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這是吳老師一篇文章的標題。我想其中的含義不言而喻,教師是工作者,教師是勞動者,教師是指導者,而更應該是“思想者”。我國有過不需要思想的年代,所以我們愚昧瘋狂。那個時代已經過去,我們除了反省,更重要的是去實踐,去破除內心的封閉意識,要學會思想。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么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說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語文學科應該是認知、思想的工具。如果僅僅是把它當作一門學科知識,照搬教參來傳授,而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沒有個人智慧,那勢必會使這門學科黯然失色,而且我認為這種行為還是對教師職業的褻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塑造人,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要堅持讀書,善于思考。“只要肯讀書,什么都好辦。”讀書應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我覺得,在教師進修問題上,也得用這句話。——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16

  曾經不止一次與同行們談起,如今的教師,社會輿論譴責,學生家長指責,學生辱罵要忍受,領導恐嚇無處訴。領導得罪不起,“主人”招惹不起,教學質量下滑擔待不起!前段時間的“撐傘”事件,引起社會的關注,更多的人在不明真像就指責教師,在他們的心里教師已經不再讓人信任,師道尊嚴在這物欲橫流的世界里已經被淡化了。我們總以為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了良知,沒有了希望,到處是德性的淪喪、精神的墮落;總以為中國的教育已經走進了死胡同走進了瓶頸走進了深淵走進了黑暗,因為社會中的一切勢利、惡俗、庸碌功利、人心不古已經滲透到學校這塊凈土。然而在抱怨這種種現象的同時,我們可曾反思,能有幾人真正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書,為了學生人生而教書?我不禁汗涔涔,教育怎么了?教師怎么辦?

  吳非老師《不跪著教書》一書,就像在我無奈形同沙漠悲涼絕望的心海里,扔進了一顆石頭,激起了思想的浪花。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為。萬丈高樓平地起,教育大廈的'基礎在最基層的學校。一切的高談闊論都無益,我唯一想到是挺直了腰桿教書。我們常說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我應該在自己的學生身上先找到尊嚴,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我們還能希冀社會給教師信任和尊重嗎?

  幾千年的師道尊嚴,讓我們放不下自己的身段,然而,正因為這個想法讓我們失去了這師道尊嚴。我們不能把自己從講臺上拉下來,總是把學生放在順從接受的位置上,沒有公平的對話,哪來互相的尊重?沒有平等的位置,如何推心置腹,又如何打開學生的心門。教育制度沒有錯,教育需要與時倶進,于是,就有這樣的聲音:“我們老師除了給學生們跪下了”。卻不知,原來是自己讓自己跪著教書了。

  教師在學生的潛意識中應是學習的楷模,我們反對個人的盲目崇拜,但作為成長中的學生應該有學習的榜樣,老師這個榜樣不須是偉人,也不需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不要刻意的去修飾,而是我們現實生活中自然的點點滴滴,但最難也就是點點滴滴。十幾年的教學生活中,我發現一個老師帶一個班級幾年之后,一些學生的性格都會有點像這名老師。看來老師的一言一行及人格魅力直接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現代科學研究揭示:基于生活經驗形成的情感素質和人格條件對人的影響作用相比知識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我覺得,一些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除了有效好的教學方法之外,主要是他們的人格魅力,他們帶給學生的是學習的愉悅、心智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而不單純是技巧和知識教育。正是這種人格魅力贏得了學生的欽佩和敬愛。只有,老師站直了“教”,學生才能站直了“學”!

  老師放下了姿態,注重個人的人格魅力的提高,不斷豐富自身的內涵,再加上一顆真正愛孩子的心,學生自然會依賴尊重老師。這里所說的愛,并不意味著縱容與嬌慣。教師應該深入去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成長規律、個性特性等方面,以平等寬容的心態,真正走進學生的世界。嚴愛結合,在他們走偏了,曉之以理,動之心情,提出嚴格的要求,督促其行為,少一些體罰、諷刺、挖苦。在他們遇到困難、迷茫時,伸出關愛之手,多一些呵護、鼓勵和幫助。心靈只有用心靈去碰撞,真情只有用真情去喚醒。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有了愛,師生才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只有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梁,才會有相互尊重與信賴的美好境界!

  學生就是我們的未來,得到了學生的尊重就是贏得了教育未來。只有得到了學生的尊重,才有家長、社會的信任。我們才能挺直了腰桿說:我不是跪著教書的!

  無論是激情澎湃的陳詞,還是平靜的敘述;無論是憂傷地感嘆,還是憤怒的叱罵。作為一名教師不應該隨著人心而沉淪;不應該為了現實的不盡如人意而望洋興嘆;不應該在瑣碎繁雜的教育工作中麻木。教師應該有一副世人皆惑我獨醒舉世逐利我獨清的傲骨,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和魄力。教育遠不是世人所說的那樣輕描淡寫,我們不為任何人,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與信念,民族需要鐵骨錚錚的教師,需要懂得怎樣頂天立地站著教書的教師!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17

  “不跪著教書”的書名來自于書中《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這篇文章中寫到的一句話:“語文教師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作者吳非老師在這本書的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配有‘鑄造’這樣的詞語。”

  我覺得我們教師不跪著教書的“底氣”首先來自職業快樂。我們教師的一生可以沒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沒有很多的財富,但不可以沒有快樂的心態和工作的樂趣。我們教師職業性質不會因誰而改變,需要改變的是工作的`心情。雖然我們教師許多人不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選擇快樂的心態。因此我們教師有時與其抱怨命運的不公,與其著急著擺脫一些什么,不如換個態度,愛上你的工作,尋找工作的快樂,快樂地工作。對于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幸福感和工作的態度,應該是毋庸質疑的,可是讀罷這本書,我依然汗顏,這是為什么呢?掩卷沉思,書中于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

  我們教師都有這樣的經歷,備課、上課、改作業、考試、輔導、補差等這些日常的工作會占去我們很多的時間,甚至有時候連業余時間也要搭上,于是,我們就好象沒有時間去思考別的事情了。回望過去,自己何嘗不是如此?工作繁雜,家務煩累,讓我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幾乎殫精竭慮。吳非老師的《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令我幡然醒悟。我知道了具備獨立思想,是老師的安身之本,是終身學習的立身之本,一個人,只有成為一個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實的內心,才有可能始終充滿活力,在他看來:思考著是美麗的。所以,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美麗的老師。

  二、我充實,因為我學習。

  “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讀書人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書中的這句話讓我感觸頗深。明朝的朱熹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前面提到了老師要有思想的話題,顯而易見,一個不讀書、不學習的老師,他的思考無疑成了無源死水。《你的淺薄害了學生》、《聞人均購書款達到九角》,是吳非老師這本專著中兩篇文章的題目。看到這兩個看似雷人的文章題目,我卻有笑不起來的感覺。“胸無點墨神難聚,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老師,若胸無點墨斷不可能,然而不讀書、不學習、不思考,淺薄是必定的,這種淺薄必然貽害到學生,他們也會不愛讀書,不愛思考。我愛讀書,在讀書的時候,卻時常不能靜下心來,雖然不似吳老師說的那樣帶著功利閱讀或跪著閱讀,卻比較浮躁,有走馬觀花和囫圇吞棗之嫌。所以在在空閑的時候,我愿和吳老師那樣,就著一杯清茶,選幾本喜歡的書,細細讀起,去經歷別人的生活,去咀嚼別人的思想,去品位別人的人生,讓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

  三、我就是我,塑造自己的風格。

  著名的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發出了“無風格何以立身?”的叩問。在《不跪著教書》一書中,吳非老師又在“呼喚風格”,可見,風格對于一個語文教師有多么重要。問中作者提到了對于教過他的很多老師都隨著歲月的流逝遺忘了,可是少有的幾個教書有風格的老師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他的成長尤其是后來的教育觀帶來了至深的影響,讓他知道了“風格”,也是教師安身立命之本。何謂風格?怎樣形成自己的風格?做不了大氣磅礴型的就做小橋流水型的,當不成儒雅學者型的就干脆做內秀含蓄型的。風格是需要靠學識和能力來武裝的,所以還得學習。要多讀名著,加強自己的思想修養和文化修養,還得多讀專業書籍,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課改風聲水起,作為一個有想的教師,不可隨波逐流,也不能見風是雨。在吸取他人長處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塑造屬于自己的風格。

  《不跪著教書》,讓我看到了一個當教師的尊嚴,一個當教師的精神追求,懂得了一個教師的生命價值所在。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18

  近日讀了《不跪著讀書》中的《冷眼看“減負”》,感觸頗深。在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無疑成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操作,才能達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增加教育學習的效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一目的呢?

  首先,教師要自覺更新教育觀念,是減負增效提質的基礎

  在新形勢下,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學習,明確素質教育的含義,明確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和現在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教育的真正內涵,用現代科學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及時轉變自己落后的教育教學觀念。

  其次,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已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第一要務。

  1、教師要在備課上下功夫。

  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在備課上多下功夫,不打無準備之仗。通過備課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教學方法得當有效,教學手段科學,教學重難點突破有法。為此,我們要用幾倍于一節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節課,可謂課上40分,課前幾倍功。我認為,備好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我們要靜下來,潛心去研究,去對比,去熟悉。要反復研讀教材、教參和相關資料,吃透教材的結構,重點和難點,對教材編寫意圖、目標意義做到成竹在胸。教師要充分認識班里的每個學生,可以采用側面打探、與學生談心交流、多組織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等手段了解學生。弄清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生活環境和發展水平;弄清每個班的團體差異和特點,然后再以學生的情況來確定教法,以學生的情況來進行因材施教。針對班級差異準備有差異的教學材料,針對學生差異準備難易不同的習題等。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法是創建在學生學法的基礎上的,是教師在全面思考教材、學生、資源配置和教師自身的特點的基礎上,再在教法體系中優選出符合本班學生或某個學生的教學方法。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真正達到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的目標。事實上,不管什么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要立足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寓教于樂,因材施教和學生互助學習為原則。在教學手段的使用上也應該是積極的,要結合實際,多種教學手段并用,注重傳統的和現代的`相結合,讓學生直觀、形象、生動地掌握科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如:多動手做實驗,多使用多媒體課件,多用投影片、掛圖等。盡管準備好這些內容需要花費教師很大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它能創設情境,進行直觀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輕松的學習,達到減負增效提質的目的。

  2。高質量的上好每一節課,是增效提質的關鍵。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但備好課不等于就能上好課。備課中的主角是教師自己,而上好課的主角是師生雙方。上好課除了課前的充分準備以外,課堂上要把握好幾個要點:一要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原則。二要綜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且教學手段靈活多樣。三要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四要及時掌握課堂教學的反饋信息。五要恰當分配時間,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只要把握好以上幾點,課堂教學就可事半功倍。課堂上有了教師及時有效的導和學生主動積極的學,減負增效提質就成為可能。

  總之,減負要減學生的負擔,教師就要精講精練,改變我們的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19

  《不跪著教書》這本書中多次強調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要堅持讀書,善于思考。“只要讀書,什么都好辦”,“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書中的這些話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的心為之一顫。

  作為一名老師,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讀的書還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淺。校長經常提醒我們應該博覽群書,但是,自己卻常常以忙、累為借口推脫。事后我反問自己:要給學生一杯水,你準備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斷的水源了嗎?尤其是書中講到現在的教師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頭苦干”,不知“及時反思”,對教學中和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往往視而不見,缺乏深度的思考。

  現在,我就反思一下在我的課堂上還存在哪些問題呢?我感覺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興趣調動缺少手段;二是對學生需求關注不夠。該如何解決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首先要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想學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再結合語文教學目標和要求,設置合適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學習過程中,愉快學習,獲得感知,如:識字教學可用編順口溜、字理識字、聯想識字等方法進行。即形象生動,學生又喜歡學。閱讀教學要注意抓重點內容體會文章,提高提問的技巧,使問題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讓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念充分展現。作文教學一定要創設合理的情境,激發學生創作的動機,喚起學生曾有的記憶。作文評價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差異寫出合理的批語,以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

  現在我告訴自己“思考也會成為一種習慣”,長期的缺乏思考教師就會成為教書的機器,所以從現在開始我激勵自己多思考。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20

  寒假里在讀吳非的《不跪著教書》,其實一開始是了解是同事推薦的一篇來自他的博客文章,孫女考了三個一百分他所產生的擔憂——給人印象深刻。看過了文章后,到圖書館借書正好看到作者寫的書,順手借來了。在難得的寒假閑暇中讀著,漸漸被作者睿智的思考、犀利的筆鋒所吸引,同時作為教師也產生了共鳴。

  讀完“我不喜歡你的世故”,我的腦海中立刻就浮現出了一個孩子的話:我家有兩個psp,你有嗎?你家就住隔壁那個破小區,你這個窮光蛋!同作者一樣,我同樣也不能忍受這個孩子這樣的炫耀、市儈,雖然與教學無關,但是在課堂中就是會出現這樣不和諧的音符,仗著家里條件不錯,把家庭條件一般的孩子不放在眼里,挖苦諷刺,不懂得尊重別人,缺乏平等意識。其實,他班級的同學中有條件更好的,家里大別墅、開寶馬,但是卻從來不炫耀,為人低調,學習踏實勤奮,從不把“錢”掛在嘴上,但在愛心節或捐款時會慷慨解囊。作為教師,除了教書,還要育人。雖然這樣的孩子沒法讓人喜歡,但是我還是希望能從潛移默化的'教學中讓他感受到他的言行是錯誤的,只是不知道對于生活在社會、家庭大環境中的他有沒有效果。

  如果說作為教師看了吳非的書會有共鳴,同樣對作為家長的我也有啟發。作者開家長會時遇到了一位和孩子一起寫作的家長,雖然這位家長沒有很深的文學功底,但是她愿意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是一個合格的母親。我們白天是教師,回家還要成為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結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做完了家務之后,是否還應該反思一下,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長。

  最后,就作者的一段話來勉勵自己:“一個合格的學生,他的成長不僅注入了教師的智慧,更傾注著父母的心血。如果教師都能成為合格的教師,家長都能成為合格的父母,中國的教育還會有那么的的困難嗎?”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21

  “一位合格的教師,就是一盞燈,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夠長久地照耀著人一生的道路。要時刻想到,你的工作是無可替代的。你在追求一種幸福,不要簡單地把你的工作理解為謀生的手段。”這是吳非老師在其《不跪著教書》中的一句話,讀完后頗多感慨,雖然沒機會拜讀完全文,但就是這句簡單的話,讓我對教育有了重新的認識。

  以前總以為當老師穩定,端鐵飯碗,這也是爸媽從小就灌輸給我的'思想。所以自上初中起,潛意識里似乎已經認定了將來一定要當老師,當老師就能拿穩定的工資,就可以生活無憂,以至于現在走上工作崗位,心里依然有這種思想,把老師當成了謀生的手段。這也許就是意識的巨大作用,它在不知不覺中吞噬人的靈魂。

  讀了吳非老師的話,我自問,究竟為什么當老師?如果僅僅為了謀生,那老師的工作跟雞肋又有何異。

  每當看到孩子們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神,我就為自己有這種可怕的思想而懊悔。每當聽到孩子們喊“老師好”時,我就從靈魂深處重新思考了老師的意義。

  經常在學生作文里見到這樣形容老師:“老師就像我們的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以前只是粗淺的理解,現在我終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老師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她更是傳授知識,更是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足可以讓人一生受用。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22

  近日閱讀南京師大附中王棟生老師的《不跪著教書》一書,讓我頗有感觸,在所有的教師中,真正做到不跪著教書者能有幾人?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呢?

  首先,要求為人師者要做到視野有寬度、知識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特別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有刻意的追求和作為。因為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活動已不再是單維的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而必須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學生的人格建構。“只有用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只有教師的思想光明才能燭照出學生的精神燦爛,只有教師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學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學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師的人格偉岸與厚重才不會導致學生的人格猥瑣與淺薄。

  其次,要求教師要有執著的教育追求。視教育為事業,視教育為希望、視教育為理想、視教育為信念、視教育為生命。而不是把教師的職業當作謀生的手段、某名的臺階、謀利的渠道、謀權的踏板。要像張思明那樣用心去營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鎮西那樣全身心的踐行著自己“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竇桂梅那樣執著的`為學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樣用滿腔的愛心去喚醒、呵護、雕塑學生的愛心。

  第三,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沒有任何一門課程可以直截了當地教給我們教育的智慧。”的確如此,盡管不少的文章和著述都涉及到“教育智慧”的話題,我們從中所能得到的也僅僅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已,更何況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恰到好處的為我所用還要另當別論。“教育智慧只能從我們內心深處長出來,其長勢取決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們的文化底蘊,我們的學識修養,心性修養,精神修養。”也就是說要想擁有并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須從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淵博自己的學識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養、升華自己的教育追求來入手,才能不斷地積淀自己的教育智慧。

  我堅信,作為一名教師,教出成績如何優秀的學生并不值得炫耀,而更為了不起的應當是教會學生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當我和我的孩子們一同用善良換來信任、愉悅、溫暖的時候,我們為別人,其實也是為自己點亮了那盞幸福的燈!

  用善良點燈,那燈的光芒會是世上最美的光芒,那光芒中折射的鼓勵、贊美、關懷等人世間最美的品質,能使點燈的人生價值得到最美的體現,點亮的也許只是一盞燈,但照亮的卻是一個世界!

  總之,要想實現不跪著教書,必須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底蘊豐厚,智慧不凡,人格偉岸。而達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23

  《不跪著教書》是吳非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最開始吸引我的,是這個題目,教書為什么會跪著,讀完我發現,這是思想的上的跪著,很多教師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是一味的模仿別人,慢慢的可能真的就找不到自己了,也讓學生找不到自己,現在的社會環境特殊,有些老師和家長在歲月的牽引下竟然慢慢的走上了對立面,每天斗智斗勇,其實我不敢茍同,家長和學生都是同一個出發點——為了學生,那為什么會有這么尷尬的處境?我不斷的問自己。

  今年是第二次帶一年級,說實話,真的是很累,不單是肉體,更累的是心,我本就不是一位有耐心的好老師,而且我喜靜不愛鬧,每次教室的嘩然都會讓我焦躁和頭痛,很多時候學生讀書聲音大了,我都會有夢游的感覺,這讓我很擔憂,這種狀態是怎么才能做好自己,怎樣才能教好學生,四十多個小天使,總會有不同的狀況,這時候如何與家長溝通交流就顯得很重要,畢竟他們程度各不相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傳統卻是很現實的問題,畢竟在家長的眼中,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最棒的,學習自然不應該差。我想說的是,學生是家長的`影子,你有什么他就會顯現出來什么,家長也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更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思想與健全人格,才能叫健康成長,我更要時刻提醒自己做好自己,正如文中那句“我美麗,因為我有思想。”

  文中更多的再接露了現在教師的弊端與毛病,很大程度上給我們敲醒了警鐘,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解答了很多疑惑,家長是家長,老師是老師,只有做好自己,才能言語他人。

  那么,教師究竟是什么?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伙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讓學生銘記在心并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呢?我認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

  職業的特殊性注定了,要不斷的讀書,不斷的學習,真的 做到活到老學到老,也許才有可能不跪著教書。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24

  科組推薦了一本書,要求我們繼續讀書學習,我被《不跪著教書》這本書吸引了。什么叫跪著?誰跪著了?向誰跪著?教師怎么不跪著教書呢?可能嗎?身為教師,我僅從標題就能感覺到這觸及到現行教育的痛處和教師的尷尬,憑直覺,這是本好書。

  帶著期待、懷疑、審視拿起此書,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無限的溫暖和遐想,書中平實樸素的文字浸滿了對教育、對學生、對教師的愛,親切而感人。書里沒有什么高深的觀點,也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而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或教學隨想,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但是,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證著他幾十年教育教學工作的信條:“不跪著教書”。參加教育工作幾年了,正處于年輕力壯的階段,按說正是奮發有為的時候。可是,感覺到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推行新課標、強化新理念以后,感覺教育無所適從了,你尊重學生,可學生不尊重你;你嚴格要求學生,他們說你不給他自主的空間;你想懲罰違紀的學生,他卻說你體罰他。學生難調、課本難教、高考難以應付、家長社會要求太高,總感覺自己生活在社會的夾縫之中,困惑無法解決,激情難以燃燒,身心疲憊,表現出對職業倦怠。但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后,給了我很好的'啟迪,特別是教師如何獲得幸福感,對我的觸動很大。

  記得上學期高二級舉行男女子毽球比賽,比賽前要組織學生參賽,但我們班學生一直對集體活動不感興趣,在動員會議上,全成了我的獨角戲。最后,我不得不強硬點名參賽。下午男子比賽時,我來到賽場,居然不見我們班一位男生,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于是,我叫他去找別的同學,誰知,那個同學走后,就一去不復返。等著等著,我開始怒火攻心,一氣之下,我說:“我們班棄權啦!”于是我就興沖沖地走了。一段很長時間里,我很郁悶,很難過。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一書,更讓我認真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和平時的師生關系。作為教師,我們不僅教書,更重要在于育人,因此,教師的任務不是約束學生,而是為學生提供自由的空間,引導學生學會自由地思考和自覺地自我約束。此后,當學生犯了錯誤,出現問題時,我先使自己冷靜下來,思考出現問題的原因,找出行之有效、既不損害師生關系、學生又樂于接受的辦法,而不是與學生為敵。事實上,如果當時我能夠擁有一顆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去教育學生,冷靜客觀地對待學生,理智地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作出恰當合適的決策,就不至于弄到如此地步。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25

  《不跪著教書》,聽到這么一個名字,我很驚詫,也很迷惑,不知是什么意思,帶著期待、懷疑、審視,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無限的溫暖……書中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中國人曾經有著千百年給封建權貴下跪的歷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來順受,從骨子里向外透著奴性。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教師是什么,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為了不使我們的下一代繼續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我們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吳非老師所說的,得要站直了教書,得要有鐵骨!文章對當前教育界的一些問題所作的深入的剖析與抨擊,深深地吸引我。讀完之后更是受益匪淺!

  在書中,吳非老師說:“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是的,社會上許多不懂教育的人不斷糟蹋我們的`教育,加上我們老師往往屈服于壓力或利益而跪著教書。這樣一來,基礎教育的光明在何方?當我們說理解教師的艱難處境時,往往忽視了教師也是人,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伙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能夠對學生身心產生影響的人,一個讓學生銘記在心并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教師的思想,教師的人格,教師的尊嚴,教師的勇氣在哪里?許多中國的教師都在訴苦:考試不改,教學沒法改;領導要檢查,壓力太大,所以只好為了教而教。能有幾人真正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書,為了學生生命而教書?教師應該有教育理想,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最后教育必然失去生命。

  《不跪著教書》這本書里傳達了一種理想,一種理想的教育。看完這本書,我想說的是當老師首先要當回自己,不需要你刻意扮演,更不要這么去刻意證明自己;因為你無需證明,你就是老師,如果你真實,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學問,那么盡情在學生面前表現真實的你吧,當你表現自己的時候,在學生心中,盡管你不高大,盡管你不瀟灑漂亮,但是那時候的你是最美的!

  《不跪著教書》真是一本好書!它給我帶來了觸及靈魂的感悟。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需要站著,站著教書。站直腰桿,不僅僅需要底氣,更需要的是信念!一個教育者的信念!有了鑒定的信念,我們還用得著跪著嗎?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26

  身為一名教師,我們時常有這樣的煩惱——抄寫不完的材料,應付不完的檢查,花樣百出的課改,名目繁多的評比,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即便有氣也不敢出,生怕得罪了哪路神仙——領導談話、扣績效、外送取消評優評先。我們時常嘀咕:要好好地教教書就那么難嗎?我們選擇做教育就是做這些莫名其妙的事的嗎?無處安放的初心,讓我們一度迷茫……

  最近讀到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著教書》,篇篇觀點與我們不謀而合,迷茫的內心終于找到了精神的依托。吳非老師在“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呢?”發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一個話題:教師是什么,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

  教師究竟是什么?其實,教師就是教師,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也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并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而書中提出的“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的質問振聾發聵!

  《不跪著教書》有一個標題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吳非老師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著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事實上,我們常常在教參與個人思想之間舉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認為的來教,萬一考試考到這個問題,而標準答案肯定是以教參為準,那豈不吃了虧?斗爭的結果,往往是違心地將教參上的觀點與標準答案傳授給學生,寧可躲過學生懷疑的目光。讀了《不跪著教書》,知道了,我們不只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我們還要“傳道”,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先進、厚重,不盲從、很自信的人,學生才能在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更懂得為人處世,更能成長為一個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么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說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

  什么叫有思想?怎么做個有思想的老師?我是個有思想的老師嗎?什么叫不跪著教書,怎樣才能不跪著教書?吳非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么都好辦。”這是告訴我們要多讀書才能有思想,不跪著教書。“不管以后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閑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典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教師讀書是關系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著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他本身應該站著教書。

  “繁華落盡見真淳”,教育本來的面目便是如此,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初心,不要被外物蒙蔽了雙眼,迷失了方向。不忘初心,毅然前行,這才是教育王道。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27

  寫在前面。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詞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

  剛拿到《不跪著教書》這本書,我就急切想搞清楚,在吳非老師眼中,“跪著”教書的教師為什么跪著?又在向誰下跪?中國人有千年的下跪歷史,雖然辛亥革命覆滅了封建帝制,跪拜的儀式在絕大多數場景下被廢除,但這并不代表,國人實現了真正的站立。

  從古至今,中國的知識分子是非常不喜歡“跪”著做人的,更何況教書了。然而文明的發展進步,從來都是迂回向前的,有坦途,也有曲折。現階段,師道尊嚴,似乎進入了至暗時刻。

  書中那些種種羅列的事實,我邊讀邊嘆息。還有身邊的諸多事實,老師被家長扇耳光堵在教室門口辱罵;學生在課堂下五子棋,老師勸說無效,無奈下跪;老師罰站遲到學生,被家長關押到派出所;老師用試卷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賠家長3萬元。就連二十年前體罰了學生,也會遭到掌摑的報復……這些現今在身邊層出不窮的眾生相,隨處可見的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的淪喪,對扼殺生命的專制落后的教育,吳非老師無不在做著各種長嘆,各種憤慨,各種譏刺。

  我是向來不贊成“天地國親師位”的神祀牌,把教師放在跪敬對象的位置,那是封建禮教殘余的糟粕。我們教師只是普通勞動者,給予應有的尊重即可,不需要別人向自己下跪,也不應該向別人下跪。

  有時候感慨,建國七十年了,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迷戀等級尊卑?要么高人一頭,要么低人一等。或倨或恭,從不想平等待人。一會兒把教師奉上神壇“捧殺”,一會兒把教師按在地板上“棒殺”。

  鐵骨教師,鑄造靈魂。忽然間想起以前讀過的一個故事:在1922年10月17日,北大的那場講義風波,面對幾百個憤怒學生的圍攻,蔡元培捋起袖口,向學生吼道:“我跟你們決斗!”然后滿臉青筋地步步進逼,學生旋即潰散。

  又想起之前看到的一篇新聞報道——“我的學生在課堂上罵我,我回罵!那一刻,我心靜如湖,愛他如初。但,罵他就是教育!我有責任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不是任你馳騁由你撒野的游樂場,罵人要被人回罵,打人也要被人痛打……

  姑且不論老師回罵學生對不對,但是這份教訓傳遞給學生的`信息卻是對的,罵人,是要付出代價的,無論是回罵還是回打,都有可能在社會上面對。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積極、樂觀、自信、堅毅、不斷進取。可是,沒有這樣的老師,又怎會有這樣的學生?

  言傳身教的影響,不僅僅來自家長,也來自老師。如果老師頹廢、自卑、悲觀、偏激,有太多負面的情緒,一定會傳遞給學生,影響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想要自己的孩子擁有優秀的品質,就不要讓他們的老師跪著教書。善待老師,就是善待我們的孩子。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28

  書,究竟什么叫跪著教書,什么叫不跪著教書,我沒有在書中找到明確的答案,我又搜出一些讀后感,希望得到啟發,還是不夠清晰、不夠完整。

  經過再次拜讀,終于解出這道考題的答案。是不是應該這樣理解呢?

  一、對“跪著教書”的理解

  跪著教書,就是失去了大腦思考的功能,失去了對人性美、人情美的感悟能力,失去了對弱者的同情與憐憫性,失去了一切情感連接的紐帶,失去了作為人的基本尊嚴,屈從于應試教育的各種考核、各種獎項、各種榮譽。把學生在校的時間無限延長,把“你死我活”的絕情冷漠引進班級,不顧學生內心感受地強迫他們也做考試的機器、分數的奴隸。師生共同被動地把全部的精力投放到書本、投放到考試、投放到分數上,導致學生不懂得生活,不懂得感情,不懂得感恩,教師不懂得心靈修煉,不懂得不斷閱讀,不懂得終身學習,不僅思想貧血,而且專業缺鈣,成了沒水平、沒了底氣、教師立不起,學生、家長看不起你。

  二、對“不跪著教書”的理解

  不跪著教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澆灌祖國的花朵,更重要的是不斷通過讀書、思考、自我教育等各種自我修煉方式獲得足夠的養分讓自己也成為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成為讓孩子們傾慕的最鮮艷的生命之花;教師不僅要成為只會吐絲的春蠶,在奉獻的同時,也要不斷提升精神境界;教師不應該是蠟燭,而要在無私奉獻的同時,實現與學生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共同成長,成為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和信念的人,是一個站直的鐵骨錚錚的人。

  不跪著教書,就是要求你成為照亮孩子未來一生的道路的明燈,這是在追求一種幸福,絕不是謀生的手段、發財的途徑、升官的渠道;站著教書,是與形形色色的粗野作斗爭,是與體制的弊端做抗衡,是與扭曲的價值觀做較量,是與人性中最殘酷、最冷漠、最虛榮、最功利、最丑惡的一面做決裂。

  三、成長中的育人夢想

  60后的我,從小就對教師這一職業有著神圣感;生長在偏僻農村的我,最有緣的就是中學還未畢業的教師人群;當時,只對他們有能力教我們識字、算題而充滿崇敬。現在想來,雖然他們個個文化水平有限,見識也不廣,但他們個個都是樸實、真誠、熱愛生命的。在我十年寒窗的經歷中,沒有逼迫補課的經歷,也沒有因犯錯而遭受過任何傷害。只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小學時,經常在六一兒童節期間晚上外出演出,在演出完畢,老師總能步行幾公里送我安全回家,自己才又拖著疲憊的身體拐幾公里路程,摸黑回家;初三晚自習問完問題,老師也幾次行走幾公里路送我回家,自己再原路返回。當時,我只覺得感動,但沒想到,三十多年過去了,這些事情還留在我的記憶,給我的生命打下了終生的烙印。

  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呵護生命,是現代教師最清楚的使命。但能否完全落實在自己的教育行為中,值得質疑。可是那些曾經默默無聞、沒有太高學問的鄉村教師,是真正用他們平凡的生命照亮幼小生命前進的路程,讓他們的學生安全、溫暖、勇敢、自信地走向理想的彼岸。

  上了大學的我,聽我們老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課,為他們的學識淵博所震撼。為了自己也能成為業務精湛的稱職教師,我把所有的時間用在讀課本、背教材上,我的學科成績全達到95分以上,當時覺得自己很優秀。可是,95分以上的成績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上大學期間,也正是成人學習、成長的起始階段,是適應社會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卻除了學習就是學習,真正成了讀書的機器、分數的奴隸。休息、娛樂、社交、體育鍛煉、逛街、認識市場、干家務、學習生活等,都被我的“跪著讀書”所代替,大腦全是語法規則、固定搭配、詞匯短語,沒了情感、沒了情趣、沒了思想,走向工作崗位,更多的是迷茫、困惑。

  尤其教小學英語,怎么也無法跟大學儲存的那些語言信息鏈接,思想的缺血,業務的缺鈣,情緒的低落,只能靠高壓的課堂管理,機械的`重復教會最基礎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學背的東西漸漸遺忘,教學上的難題隨時出現,我才意識到,我的大學是在跪著求高分的虛榮中葬送。

  不斷充電之旅、濃厚的教研氛圍、書香的校園氛圍早就驚醒了迷茫中的我。思維的改變、閱讀的積累、寫作中的思考,讓我擺脫跪著讀書、跪著教書的困境。

  當然,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教育體制的現狀、社會評價的傾向、家長的各種期望、上級部門的各種測評,都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我也曾經懷疑過育人的真誠是否能與傳統勢力抗衡,試圖迎合、放棄自己的追求,讀了南京師范大學附中特級教師吳非的這本書,讓我堅定了我的信念,我要義無反顧地走出傳統育人的誤區,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打破傳統道德觀念的束縛,理解并欣賞孩子發自心靈深處的人性之美、情感之美,送孩子永不凋謝的玫瑰;像吳非老師那樣,能發現孩子住進五星級賓館后,第一個念頭就是讓含辛茹苦的爸爸媽媽能住一夜的感恩之心,激發孩子報答社會的無窮潛能;把學生培養得像吳非老師的醫科大畢業的學生郭虹那樣,在年三十夜里,陪一個孤苦伶仃的老人生命的后幾個小時,替她換上街道居委會準備的衣服,推著躺車把她送到太平間去,讓老人最后一段生命不再孤獨。

  并利用自己學習研究家庭教育的特長,繼續做家庭教育志愿者,引導家長絕不讓任何邪惡的種子無意間落進孩子純潔的心田,給孩子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經過我反復打磨寫成的《是誰弄丟了孩子的天賦》就是倡導天下父母加強“家風建設”,把文明引入社會的每一個細胞。

  本次閱讀,更加堅定了我做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有方法、有智慧、有素養、有人格魅力、有育人夢想的教育大師的夢想。

  只有我們每個人堅定信念,才不會被世俗觀念、被傳統勢力所壓倒,才不會跪著教書,才能站著做一個鐵骨錚錚的人,才能找到沖破禁界線和生命成長的平衡點,既不讓孩子在應試教育的氛圍里受阻,又能生機勃勃地成長,作一盞照亮學生生命之路的常明燈。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29

  看到指定閱讀的數目中,有一本《不跪著教書》的書名。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我很驚詫,亦很迷惑,不知其意,但同時也深深地被吸引了。于是拿起《不跪著教書》,便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書放置一邊,就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封面上的這兩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拜讀完一些篇章后,深深為吳非老師的教育理想所折服,也為他的理想主義在現實生活中的碰壁,為他的困惑和矛盾所打動。

  看到《母親教我的歌》時,我的內心又深深地受到啟發了。作者寫道:面對最早接觸到的生活矛盾,孩子總會首先學習父母的態度。由此讓我想到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

  我是位年輕的媽媽,怎樣才能做個稱職的母親,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媽媽”是一本書,書的每一頁都記錄了母親的親切、溫暖、深沉、堅強、無私和偉大,也記錄了媽媽的過失、不足,以及帶給孩子的煩惱。這本書伴隨著孩子一天天地成長。孩子一生都在讀著媽媽這本書。年輕的媽媽在不知不覺地寫著這本無字的書:用自己的心靈和行動。這本書寫得怎么樣,只有孩子最清楚。

  “孩子的心是塊空地,種什么長什么。”做父母的,如果真的愛孩子,那么從小就要往孩子心里播撒下愛的種子,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的正確思想是靠灌輸的,愛的種子是需要培育的。愛是什么?愛是一個口袋,往里裝產生的是滿足感,而往外掏產生的是成就感。愛是一種感受,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價值;一個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生命是多么的偉大,于是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第一篇隨筆《永不凋謝的玫瑰》中的小女孩,懷著愛的情感、用愛的眼光看世界,她發現了美,并想把美與生病的奶奶一起分享,一起感受美。蘇霍姆林斯基及時抓住了一個愛的教育環境,適時地保護了孩子一顆愛心。環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變人。良好的環境可以幫助人成功,惡劣的環境可以使人窒息。環境是人創造的。家庭環境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創造的。寬松、和諧的家庭環境,培養的是身心健康、性格開朗的`孩子;緊張、壓抑的家庭環境,培養的是有心理障礙、心胸狹窄的孩子。在家庭關系中,成人是起主導作用的,想要改善家庭關系的緊張、不和諧,首先要改變自己;想要提高孩子的素質,就要先提高家長自己的素質。

  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命運。農民希望莊稼快快成長的心情,和家長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樣的。可是,做法卻往往不同:農民日思夜想的是莊稼需要什么,怎么滿足莊稼的需要?家長為教育孩子徹夜難眠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孩子的心靈深處的需求是什么?怎樣滿足孩子成長的需求?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相反,總是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孩子學習不行時,一些家長卻一味地指責孩子,有沒有想到自己的責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地理環境變化時,農民都知道改變種植方法;社會環境變革時,做父母的也應該想到更新教育觀念。

  目前,中國的家庭教育已經由“多子女家庭教育”向“獨生子女家庭教育”轉變。這個現實,也使得今天的家庭教育帶來變化。首先,家長的心態變了。獨生子女的惟一性,使家長對孩子的成敗帶有“下賭注”的感覺,自己承受過的苦難,轉化為強烈的補償心理和懼怕心理,對孩子的培養表現出:過高的期望、過分的關心、過多的呵護、過分的保護,致使不少孩子出現無情、無能、無責任感。其次,是孩子成長的環境變了。孩子的成長環境由“兒童世界”轉化為“成人世界”,成人對孩子的影響在加大,孩子對成人的依賴心理在加大,同時,孩子與成人的矛盾也在加大。還有,是孩子的生活內容變了。今天的孩子是在電視機和電腦前長大的孩子。雖然住房的空間越來越大,但孩子與父母的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少。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也是終身課堂;家庭教育要跟上變化的時代,父母就要重新學習,重塑自己。

  “教育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也是也是“藝無止境”的。當老師,做父母的,更要提高自己的素質,做個合格的引路人。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30

  這是吳非老師的一本著作,看到書名《不跪著教書》時,心怦然而動,為什么說不跪著教書?不跪著教書是什么意思?等等,這些疑惑堵在心頭,要想知道答案,讀下去吧!現在我終于把這本書讀完了。

  這本書一共分為六輯: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往高處飛、“實話”怎么說?和在歡樂中沉思。雖說是六輯,但是我認為有一個總的理念就是無論是校長,還是教師、學生都應該具有審辯式思維,遇事要先思考,再去做。

  書中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后受益匪淺。正如吳非老師在“序”中說的:“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呢?”這話發人深省。

  作為教師的我們是人而不是神,也不是偉大的蠟燭、園丁。我們與學生應該是共同成長的朋友,在生活中也是相互影響的伙伴,所以我們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然后想法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這種平等關系。吳非老師認為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單地說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就這幾點做起來很難,但是如果我們多讀書,不讓自己“文化貧血”,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要跪著教書,那么就應該做站直了的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不斷地學習,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和智慧,勇于創新,勇于挑戰。同時也要讓學生不斷地發現人性美,做一個正直的、真誠的、寬容的、有愛心的、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人!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 篇31

  為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學校推薦我們看一本書《不跪著教書》。一開始我感到非常好奇,教書和跪著是什么關系呢?帶著這份好奇我細心地閱讀了吳非先生寫的這本書。書中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而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或教學隨想,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那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使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靜。雖然還沒完全內化,但是也想談談自己的感受。

  原來“跪著”,意為教師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意為趨炎附勢,意為為名利而失去教師的責任,意為隨波逐流。書中有一段話一直縈繞在我耳畔——“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師是什么,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

  書中多次強調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要堅持讀書,善于思考。“只要讀書,什么都好辦”,“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書中的這些話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的心為之一顫,作為一名老師,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讀的書還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淺。校長經常提醒我們應該博覽群書,但是,自己卻常常以忙、累為借口推脫。事后我反問自己:要給學生一杯水,你準備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斷的水源了嗎?尤其是書中講到現在的教師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頭苦干”,不知“及時反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往往視而不見,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樣,有時經常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但沒有及時去反思,時間過了也就忘了。現在我告訴自己“思考也會成為一種習慣”,長期的缺乏思考教師就會成為教書的機器,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必須激勵自己多思考。

  我要多思考,最實用的方法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活力、教育創新,一句話: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不跪著教書,是一個教師最初的姿態,也應該是一個教師終生的姿態。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不跪著教書后感02-29

《不跪著教書》讀書筆記12-10

不跪著教書心得體會08-28

《不跪著教書》心得體會04-26

《不跪著教書—不要跪著讀》讀后感04-24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03-28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04-30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07-04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01-12

《不跪著教書》讀后感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