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藝術》讀后感
《教育的藝術》一書里,介紹了一個個生動而深刻的教育案例,蘊含了許多寶貴的教育經驗和先進的教育理念,使我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發。讀著這些案例,讀不到那種厭惡、痛恨和無奈,反而能從字里行間感覺到寬容、愛心和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兒童是我們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他認為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熱愛兒童,他終生的座右銘就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有教育就要有愛,有了愛才有教育的藝術,愛就是教育的生命線,貫穿與融合于教育的整個生命過程中。教育的藝術包括品德教育的藝術、情感教育的藝術和學習轉化藝術等等。 教師決定要幫助孩子們之前,有否想過應當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但是要解除孩子們的心理障礙,坦誠地把心里的話告訴你卻是一門藝術。本書中‘怎樣才能使格里沙說出心里的話?為了不傷他的自尊心,不使他逃而遠之,應該怎樣去接近他呢?對他說:“什么事使你激動不安呢?”那么他就難于分辨一般的好奇、打聽跟同情與關心之間的區別。應當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孩子,多跟他在一起。’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都是十分豐富多彩的,只有和他們多交談,給多一份關愛,那么師生的心靈之間必然會形成一座溝通彼此的橋梁。 教育,需要信任和尊重,本書中“米沙不信任老師,老是跟老師對著干,原因是經常嘮叨挑剔的母親還有永遠對他說話時口氣里總帶有責備和不信任的老師。“蘇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是創造條件,在活動中發現和發揚孩子的閃光點。激勵是孩子成功的基礎,沒有一個孩子不期盼老師的賞識和激勵,在老師的激勵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嘗到了甜頭,在這種不斷成功,不斷進取的自我心理調節中,邁向成功的步伐就會愈來愈快。 寓教育于無形之中更顯暗示教育的效果。“一個擁有不幸童年的12歲男孩‘尼古拉’鄙視一切優秀的人物,怎樣使這個孩子相信世界上存在善與美呢?對心靈受到創傷而未愈合的人說同情的話會更厲害地刺痛傷口。我應該同這個男孩交朋友,讓他主動來找我……我們一起嫁接果樹,也許我們都忘記了相會的真正目的,尼古拉并未感覺出,我要對他進行教育。當我告訴他有一本記述米丘林生平的書時,他請我把這本書拿給他看。后來,他從書上認識到,人的真正的美在于,要對別人施善心。”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成功地激發起孩子尼古拉(一個充滿偏見、心如死水的兒童)“內心的精神活動”,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在談話時能夠接近和關心尼古拉,然后是在共同興趣的談話中,引出一段英雄人物的談話……仿佛是在無意之中有目的將道德教育的內容潛移默化地被孩子所接受,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大部分都會在心情舒暢的時候比較樂意地接受而且還能使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就是一門藝術。【《教育的藝術》讀后感】相關文章:
藝術教育活動教案09-08
藝術教育活動方案09-14
藝術主題教育活動教案08-26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書筆記03-03
藝術教育工作總結11-11
藝術教育舞蹈班計劃10-18
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計劃08-09
藝術教育總結(通用6篇)08-10
藝術教育工作計劃04-02
藝術教育學習心得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