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感 悟 生 命-一個真實課例的讀后感
昨晚,喜歡在網上閱讀的我在藝術教育先鋒網上下載了一篇未署名的文章——《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造能力》,作者在文中舉的一個課例讓我陷入了沉思—— 文中這樣描述:在教遼教版小學美術第四冊《美麗的魚》一課中,我是這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的。情境導入:上一節課,我們畫了一幅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其中有許多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的魚;同學們也知道了在大海中大魚吃小魚的規律。那你信不信竟有小魚吃大魚的呢?”許多同學顯得懷疑,同學們有的睜大眼睛,有的張大了嘴巴,有的挺立了身板……現在,你想不想親眼看看小魚是怎樣吃大魚的?想……隨之我端出一個裝著金魚的魚缸放在講臺上,又把在塑料袋中幾條兩天沒有喂食的嘎魚放到魚缸中,小魚兇惡向大魚沖去……同學們爭先恐后圍到講臺旁看小小的嘎魚是怎樣吃比它大許多的金魚的。由于好奇心被激發起來同學們個個觀察的非常仔細。接下來我就發問:“你看到小魚吃大魚了嗎?”“看到了。”“小魚為什么能吃大魚?”有的回答:“一看小魚長的就很兇”;“小魚的嘴很大,里面還有小牙齒”;“金魚游得太慢,也太老實”;“小魚的背稽和胸稽變成刀一樣的硬刺,好像能刺大金魚”;“小嘎魚身上的花紋還很好看呢!”……在同學們回答基本礎上,教師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用彩色紙粘貼出美麗的魚,在保持魚的基礎上,可以不拘泥真實魚的原形,大膽進行簡化、夸張,讓你的小魚更生動、鮮明。 雖然這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創設了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學生創新的潛能,學生個個做到了敢想、敢說、敢做,也充分發揮了教學的激勵功能,但是他同時也營造了一個血淋林的動物間自相殘殺的場景!究其原因,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忽略了對情系自然的孩提之心的關照;忽略了對生命的感悟。 一、放飛兒童的心,讓他們繪畫自己內心的情感 情感是指人所具有的穩定、深刻的社會意義的感情,如對朋友的愛,對敵人的恨及對美的欣賞等等。情感是在情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比情緒具有剛大的穩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我常常說,孩子是天生的小動物,他(她)們的心,與自然、與動物是相通的。但很多人長大以后,為什么又常常變得麻木不仁、冷淡寡情了呢?問題就出在教育上,我們的教育往往是重理而輕情,總把孩子的天真視為幼稚,無端地毀滅孩提“天然去雕飾”的悟性和情感。其實,在對自然的感悟和理解能力上,真理往往掌握在孩子手里。我雖然不是專門從事自然保護的教育工作,但我任教一年級的小朋友卻在這方面給過我很多的教益和啟發。 最近,我上了一節一年級的《七色彩虹》,我想,很多教師在上這課時,肯定會問:彩虹有那幾種顏色,然后就讓學生按這七種顏色把這彩虹畫出來,而我在教學時并沒有強調一定要畫那七種顏色,課前讓個別學生畫給同學們看,師生共評,然后給他們欣賞課件上的七色彩虹、學生的作品,刺激他們的思維。最后放手讓他們自己自由的畫,盡情的畫,讓他們畫出自己心中的七色彩虹,自由表現自己心中彩虹的顏色……后來發現每一個學生畫的彩虹顏色都不一樣,甚至有些學生畫的彩虹是在太空上的,而且彩虹上還畫了許多小朋友在跳舞、唱歌、放風箏、做游戲,還有些小朋友把彩虹畫在河面上,成了方便人們的交通橋……這就是他們的情感世界。 二、對于現實,兒童更重視情感判斷 一年級的小朋友是屬于無規律的階段,在游戲中沒有合作,沒有規律,社會規則對他們沒有約束力,思維處于自我為中心,只從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不懂得以另一個角度去判斷和思考他的對或錯。記得我在上美術課的時候時,曾給一(3)班的小朋友講過一則“智捕老狼”的故事:兩位少年為鋤掉老狼,便趁著母狼外出覓食之機,把幾只小狼從狼窩里掏走了。他們將小狼分別放在兩個籃子里,然后各自爬上一棵大樹,兩棵樹相距約數十米。二少年等啊等啊,果然沒過多久,母狼便憑著敏銳的嗅覺尋了過來。她焦急地來到一棵樹下,眼巴巴地仰望著樹上的孩子,還沒站定,另一棵樹上的男孩狠狠掐了小狼一把,隨著小狼的一聲慘叫,母狼趕快奔向那棵樹,可才到了樹下,那邊樹上的男孩也狠狠地擰著小狼,小狼慘叫的聲音刺痛母狼的心,她又掉頭跑回來;剛剛回來,身后又傳來小狼凄涼的哭喊“媽媽,我痛,快來救我!”------就這樣,兩個少年你一下、我一下地折磨著小狼,小狼痛在身上,母狼痛在心上,她來回地奔跑,用發自喉嚨深處的嗚咽給狼崽以安慰:“孩子,別哭,媽媽在呢,媽媽來了---”可是,不久就沒聲了,母狼被折騰得筋疲力盡、倒地而死,少年成功了。 三、后天的教育,是我們做老師還給孩童一顆純真、無邪、有情有義的人 其實故事的本意(標準答案)是要宣揚人類的智慧、少年的聰明,可是這些小朋友卻傷心地說:“狼媽媽真可憐!”他們出人意料的評價令我感動,一個小孩子當然不會懂得什么生態倫理、動物權利、眾生有靈一類的深刻理念,可那“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卻令我們成人自愧不如。對于這有違故事本意、不符合標準答案、甚至有違常理的回答,我們家長是橫加指責,還是因勢利導、肯定他善良的本性和強烈的同情心呢?我們當然是要選擇后者。 植物學家海德貝利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對生命的感悟”。愿我們的孩子們不僅學會做一個合格的有見有識的社會成員,還應學會做一個合格的有情有義的愛護自然的成員——一個合格的地球公民。 所以我想我們應該大膽的讓學生用畫筆表現他們的內心世界,并給予恰當的輔導,還給孩童一顆純真、無邪、充滿童真、愛心、仁心的心,讓孩子用筆畫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我相信我們的藝術教育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感 悟 生 命-一個真實課例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課例研究心得11-22
一個真實故事03-27
課例研修報告(精選9篇)07-26
課例研究心得10篇11-22
語文優秀課例觀課報告(精選11篇)07-22
一個真實的我作文09-20
課例觀摩心得體會12-02
課例觀摩心得體會11-15
自己的干部自己選教學課例04-28
課例研修心得體會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