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著作讀后感(一)
《國際教育新理念》(顧明遠等)讀后感 畢業十年了,十年來一直在從事教育工作。一項工作從事久了會覺得有些自己已經得心應手,在不斷的實踐中忽略了理論學習。 2010年的12月,參加了國培計劃后,和省內各地的同行們相互交流,逐漸發現了自身的不足和一些缺失,回來后將所學到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運用到教學中取的了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 不久前閱讀了一本關于教育理念方面的著作:《國際教育新理念》,這是由顧明遠先生和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院長孟繁華博士主編的一本關于教育理念的圖書。全書內容分為三部分,分別介紹了宏觀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教與學的理念。 教育理念不是一個新的名詞,每一位教師在進行教育工作時都需要教育理念的支持和指導。但正如理想和現實總有差距一樣,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總有差距。不管什么樣的教育理念,都要通過教育實踐落實到教育活動中去。很多教育理念在書本上看來是非常完美的,但操作的過程中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特別是在農村教育中,現實的教育資源缺乏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實際的教學條件限制了教學活動的進行,當然也限制了教育理念的貫徹。 在閱讀完《國際教育新理念》后,給我啟發最大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終生教育思潮。 “終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個具體的實體,而是泛指某種思想或原則,或者說是指某種一系列的關心與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與個人及社會生活全體的教育的總和。” ——保羅朗格朗 “終身教育”這一術語自196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召開的成人教育促進國際會議期間,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法國的保羅朗格朗正式提出以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終身教育思潮很快就在全世界傳播開來。 終身教育是指一生的教育不僅包括學校教育和繼續教育而且還包括職業教育,它是人的一生的事業。 對于教師來說,每位中、小學的教師都應該將終身教育運用到實際的教育和學習活動中去,教師都必須具備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斷地提高自我素質,不斷地接受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術,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以使自己的教育觀念、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等跟上時代的變化,提高對教育和學科最新發展的了解。終身學習的能力既是社會發展對人的要求,也是教育變革對教師職業角色提出的要求。 如果教師的理念、知識無法得到更新,顯然也無法培養出符合現實社會發展的人才! 對于學生來說,要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要讓學生建立終身教育的理念。 了解終身教育對我們不斷學習、不段更新已有的知識技能有很大的鼓勵作用,并且學習不僅局限于書本的理論知識,而應該是全方位的學習。 教會孩子學習方法尤其重要,不僅能讓他們學會某種知識,而且能讓他們養成主動學習的興趣,學會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 二、 學習型社會。 “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黨的十六大確定的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學習型社會表現在強調了學習的終身性、學習的全民化、學習的主動性等方面。 所謂學習型社會,就是有相應的機制和手段促進和保障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社會,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斷學習,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其核心內涵是全民學習、終生學習。平等性主要體現為在學習型社會中,人要進行終生學習,必須具有民主、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學習型社會和終生學習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在此具有了日常的生活性話語權利。 學習型社會和終生學習的實現,必須從空間上打破傳統教育中學校教育居于壟斷地位的終極型教育形態,實現社會各部分教育之間的聯系和相互開放,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看成是教育中的不同組成部分,同時賦予各自以不同的職能和義務。 教育不僅是在學校中進行,而是社會、家庭、學校等多種教育氛圍共同構成的大環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可以促進學校教育。把三方面結合起來,共同產生積極的作用,才能將教育效果最大化。可以整合社會各方的教育資源,調動各方的教育力量,對提高教育效果,改造社會風氣,提高整個國民的素質。 三、 多元教育智力理論。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至少存在七種以上的智能,即語言——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動覺智能、視覺——空間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和自知——自省認識智能。全面的教育應該是開發每個人身上的這七種智能。 單純依靠用紙筆的標準化考試來區分兒童智力的高低,甚至預言他們未來的成就和貢獻,是片面的。 環境和教育對于能否使這些智力潛能得到開發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傳統教育只重視課堂學習,忽視了社會實踐。 音、體、美或者其他方面的特長,同樣都是高智商的標志。用這種理論去看待學習成績較差但有不同特長的學生,就會感到,他們很了不起,而不是什么“差生”。 長期以來,我們把考試分數作為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桿,這對一部分更擅長動手的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素質教育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其目標在于培養成功的人格。不僅要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更應該看到怎樣去發展人的潛能,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我認為素質教育不只是針對孩子,教師以及各行各業的工作者也應該投入到素質教育中來;素質教育不但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好的習慣的養成上! 在這一點上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如何評價和激勵傳統意義上的“差生”。 布盧姆認為,學生經常表現的不及格和學習不勝任,會引起學生懷疑自己的應付能力,因此要引導他們在校外體驗中尋求信任和勝任。 所以在課堂上或其他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造一定的成功感非常重要,在我們的預期效果和學生實際反映出的結果中,肯定有一定的差異。如何正確看待和縮小差異是值得我們繼續探索的問題!【教育著作讀后感一】相關文章:
教育教學著作讀書心得09-01
教育著作讀后感(通用14篇)01-06
二十本對教師影響最深的教育著作04-27
教育理論著作讀書心得02-15
“著作”等身作文12-16
教育著作讀書心得體會12-26
我與名著作文02-25
我與名著作文【經典】04-06
欣賞名著作文11-19
關于名著作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