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雄安新區往事:1000年前即為國家戰略前沿
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讓這片定調為“千年大計”的熱土,立馬被各路炒房團給盯住。從保定,到通州,“首都副中心”的概念炒了兩年,最終最高層將棋子落到了雄縣、容城、安新三縣——當然,還是在保定。那么,對于當地居民來說,幸福,是不是來得太突然些了?應該說,在絕大部分時間里,這三座縣城在中國地名史上是籍籍無名的——除了白洋淀。可要說起北宋時,尤其是公元1000年前后,這片區域也曾被朝廷格外看重,這里的人民,據說過的也還不錯。先從這片區域說起。北宋時有個雄州,大抵是今天河北雄縣地盤,其容城縣、歸義縣是宋遼兩國的接壤地,也就是邊境線。當時,宋雄州隔拒馬河與遼涿州相鄰,拒馬河南北兩岸一片區域,宋遼兩國都稱對其有治權和主權。也就是說,這里的人們,有“雙重國籍”。這事說來也好說清楚——五代時后晉向遼割讓了燕云十六州,容城、歸義縣也在此范圍內。后周收復容城縣南境與歸義縣南境后,設立了雄州。趙宋立國,繼承了這一遺產,在此與遼國對峙。遼國也有意思,在拒馬河以北也重設容城縣、歸義縣,為涿州治下,明擺著就是和宋國對著干。這樣一來,拒馬河之北的容城、歸義為遼控制,河之南的容城、歸義為宋控制。宋遼兩國對峙多年,宋要北伐,收復燕云故土;遼要南征,搶回雄州失地繼而一統中原。但兩國征伐經久,誰都沒本事吃掉誰,慢慢也就默認了現狀。宋真宗景德元年,檀淵之盟締結,宋遼兩國達成“和解”,以拒馬河為界,河之北地為遼所有,河之南土為宋境,同時承認既成事實,視拒馬河南岸至雄洲城之間40公里地帶為“兩屬地”,也就是宋遼兩國都有份。至于遼土之內的兩國的“兩屬地”,因史料匱乏,現在不明確,猜想大抵是拒馬河以北至涿州新城間的地帶。兩屬地說清楚了,再說這里的人民——兩屬民。生活在夾縫中的人們總是悲催的,首要一點,就是要給兩國政府納稅。不過,在宋太宗時,就明文免去兩屬戶的全部稅賦。因此,兩屬戶“只于北界納稅,惟有差役,則兩地共之。”但宋朝廷后來考慮到一點:兩屬民只給遼納稅,久而久之,會不會對宋國缺乏歸屬感和國家認同感?這一點擔憂是必要的。后來,宋朝還是向兩屬民象征性地收取一點費用。但總的來說,“中國所占戶多,北人所占戶少。”可能有人在想,納稅要交雙份的,差役也是服雙份的,兩屬民是不是太“水深火熱”了?話,是這個理。可事實上,還真不是這樣。可能連兩屬戶都沒想到過——為了爭取民心,宋遼兩國政府竟然玩起了親民牌,出臺了好些個愛民措施,甚至不惜為兩屬民背書指責對方政府。史書上載,宋徽宗時,雄州發生災荒,兩屬戶請求雄州政府免稅,雄州政府沒答應。鄰近的瀛洲太守知道了這事,頗為鄙夷:雄州規小利,失大體。萬一契丹蠲之,為朝廷羞。怎么個意思?意思就是說,你雄州政府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不計長遠后果。兩屬戶求你免稅,你不允,如果遼國免稅,兩相比較,失了民心不說,宋國也跟著你丟臉。可能是雄州政府學乖了,熙寧九年,雄州遭災,宋朝庭準了雄州政府的請求,下詔賑災。不久,遼朝廷也宣布賑災。宋朝廷得知這一消息后,顯得格外警惕,下詔讓雄州政府密切注意遼國動向,千萬別讓遼國搶走民心。這樣的事,還有不少。總之,因為這種奇特的競爭性,兩屬戶竟然在政治夾縫中得了不少實惠。更為“靠譜”的是,當一方的社會秩序遭到破壞甚至人民有“委屈”時,對方政府還發來公函表達抗議,為兩屬民“撐腰”。某次,“遼人刺兩屬民為兵,民不堪其辱”,居多兩屬民都投奔雄洲城,“有大姓舉族南徙,慕而來者至二萬”。雄州太守一邊發糧賑恤災民,一邊移牒詰問涿州政府。自此之后,遼人遂“不敢復刺”雄州兩屬戶服兵役。后來,兩屬民也搞明白了,無論宋、遼,誰對自己不好,咱就投向對岸,準能給自己撈點好處。穩定壓倒一切,為了爭得民心,宋朝庭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比如,熙豐時期,宋朝推行新法,但為了保持兩屬戶的穩定,在兩屬地始終沿用舊法不變。但話說回來,宋遼雙方給予兩屬民種種優惠,動機主要在于籠絡人心,這本來就是對兩屬戶的一種不信任。史書上記載了這么一件事:景德時,雄州兩地兩屬民給州里贈送羊酒,知雄州李允則上報時提出處理意見。他說:拒之則邊人以為疑,欲受而答以茶彩,設飲食以接其意。這一主張獲得宋真宗的同意。從李允則的這番話中,可以看得出這種心態。事實上,出于國防安全的考慮,宋朝對兩屬民也規定了種種嚴厲的限制。比如,宋對那些充當遼方奸細、盜竊情報以及在邊境地區從事破壞活動的兩屬民,一般處以極刑,或作強制遷徙;宋對一般兩屬民的活動范圍也是有限制的,規定“私出本州界,并坐徙。”還有一點,宋朝對兩屬民的身份和婚姻也有專條規定:兩屬民在身份上與“舅曾為人奴仆,姑曾為娼,并父祖系化外”的人同屬“雜類”,這類人不得與皇家袒免以上親為婚。不僅如此,宋朝還數度規定,兩屬戶不得結親北界……總之,靠著在宋遼之間蕩秋千,以及兩國之間這種獨特的攬民心的競爭關系,雄州一帶的“邊民”倒是占了些許便宜的。今天的雄安新區的三縣,固然不是昔日雄州、涿州之間的宋遼邊界,但區域范圍大致不差。所以,一千年后,這兒再次崛起過一個國家戰略的支點,也許正應了某種巧合。【雄安新區往事:1000年前即為國家戰略前沿】相關文章:
國家漢語戰略初探04-29
國家高新區立法出路何在05-01
高新區:結構調整的戰略選擇04-28
新城區戰略與高新區發展04-28
往事如煙淺笑而安作文10-04
雄觀(雄觀)04-29
雄闊(雄闊)04-29
雄兒(雄兒)04-29
雄緊(雄緊)04-29
雄規(雄規)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