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連云港灌云縣會-伊山鎮
連云港灌云縣城的伊山鎮,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鎮。它依于風光美麗的大伊山腳下,故而得名。鎮子前有一條大鹽河,古時稱官河,縱貫伊山,北可溯海州,南可下兩淮。鎮南有一條波光粼粼的東西小河,稱作小鴨河,它西通叮當河,連接新沂河直至洪澤湖,是全鎮食用水取之不竭的天然水庫。由于它源遠流長,遇旱,南水北調,這里的人民還可以吃到千里之外的長野馬一樣的山洪馴服地投入鹽河的懷抱滾滾流入大海。鎮東有一條東門河,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海船經此河一潮而達大伊山,同時,它又匯合伊山四方之水,一潮入海內。一九五七年,海潮曾送來一條稀有的抹香鯨魚,捕捉后分開展覽。當時,《光明日報》、《文匯報》都以大標題刊載。轟動了省內外學術界。伊山鎮的交通歷來比較方便。過去東大橋石上鐫刻名家用隸字寫的“交通樞紐”四個大字。地方史料稱伊山為“承啟南北經濟,轉換四方客貨”之要衙。明、清兩朝的《海州志》、《直隸州志》均記載著伊山鎮“人稠貨聚、米粟流通”的盛況。古時還的不少達官貴人、文人學士吟詠賦詩,描繪伊山鎮繁榮景象。如清朝名士邱元武吟詩“大市(清天稱大伊市)浮秋水。炊煙郁未開,波搖星宿動,帆掛米鹽來,……。”形象地反映了當時伊山鎮水陸交通更為方便。省屬通榆公路、淮高灌公路、宿沐灌公路在此交匯。鹽河、東門河是水上運輸主航道,船只云集,裝卸繁忙。 大伊山是座古鎮,它究竟始于何時呢?民間傳說,此地瀕臨東海,海嘯時曾“浪打羊山頭,船過夾山口”。以后滄海變遷,才露出平地。這里順便插敘一下,羊山頭在大伊山西麓山坡上,那里有一個石頭羊,海撥八米多;夾山口是大伊山東麓的官印山和奶奶頂兩山對峙中約百余米寬的山谷。古時候,南方常有海船至夾山口東邊的奶奶山前停泊避風,時間久了形成碼頭,進行物產交換,后來南方口音軟和,俗稱※子,所以稱作※街,故有“先有※街,后有伊山鎮”之說。其實不然,從最近大伊山出土的文物來探索伊山鎮的'歷史,那就絕非是數百年了。出土墓葬群的地址,在伊山鎮壓北一里多路,即老龍澗下,古佛寺遺址東邊的一個黃土嶺上。海撥八米,面積三百平方米左右。墓穴深兩米,西南一處有十余座墓葬,距北十多米的東北一處有二十余座,共三十八座。墓內頭骨均呈東向,墓葬較整齊集中,亦很有規則,近的相隔五、六十公分,遠的在幾米之內,葬具高三、四十公分,長二米,寬六十到八十公分。四周為光平的自然片石立鑲而成,上面都是一塊或多塊自然片石疊蓋,有的疊蓋雙層。墓穴狹窄,僅容一具尸體。此次出土有四具完整骨架。隨葬品大多放于足部,少數置于頭部,且多為泥質紅陶缽扣置面部。頭底枕圓片石一塊。出土的隨葬文物近百件。陶器分夾砂紅陶和泥質紅陶兩種,以小球腹雙系罐、陶缽和腰檐釜為主,有缽、盆、罐、杯、碗、釜、鼎、魚網墜等。石器都是通體磨光,有斧、(※奔)、對鉆孔石斧、鑿、鋤。玉器有玉璜、玉塊。骨器有錐、獐牙等。隨葬陶器大都是手捏成坯,但制作精細,磨制光滑,特別是夾砂紅陶為少見的早期古陶。隨葬的玉璜,為古時婦女掛在頸項上的裝飾品,琢磨精微,碧色有光。(據古文獻記載,我國的雕琢玉器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迄今發現最早的距今約七千年。)連云港市考古工作者確認,大伊山原始氏族墓葬群為大汶口文化和青蓮崗文化的融匯,帶有自身特點,這種葬俗,在國內新石器時期遺址中,是目前發現的第二處。另一處屬南方馬家浜文化形態。全部墓葬由采集天然片石鑲嵌而成為葬具,這在國內同期墓葬中很少發現,研究價值較高。大伊山原始社會氏族墓葬群的發掘,對于探討伊山鎮的歷史有著特別的意義。首先,這個墓葬群說明了當時(五千年前)這里就有了相對穩定的村落。這此墓葬是屬于對死者長久的紀念安葬,不是臨時性的草草掩埋。排列整齊,形式大致相同。僅就這三十八個葬具來推測,這個原始氏族的人口,不會少于數百人。第二,從墓葬群中出土的各式各樣的陶器、玉器等殉葬品分析,這個原始氏族村落產品交換比較方便,很可能本身就是個集市或者靠近集市。從殉葬品制作工藝來說,當時的手工業已有相當水平,剩余產品必然要進行交換,互通有無,這就出現了早期的商業活動。《易·系辭》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這就是原始社會后期的集市貿易。第三,交通便利是形成集鎮的重要因素。在殉葬品中,有南方的文化,也有北方的葬俗。如墓里發現小口球腹雙系罐,帶有濃厚的南方文化特征;腰檐釜純屬于漸江嘉興馬家浜文化;玉璜也是外地所產。而死者面部扣置紅陶缽,頭東腳西又是北方墓葬習俗。說明城鎮形成,有著催生作用。綜上所述,伊山鎮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那時,大伊山下可能出現了村落或已具雛形的小集鎮。以后隨著歷史的演進,滄海桑田,幾經興衰,發展為今日之縣城。【漫話連云港灌云縣會-伊山鎮】相關文章:
連云港灌云縣04-21
連云港市灌云縣雙鳳淮海劇團04-21
中國縣域介紹-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04-21
連云港大伊山導游詞12-25
連云港灌云縣兩環保局官員因污染案被查04-21
中山鎮06-01
伊儔(伊儔)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