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食品企業發展必備三大理念
食品安全追溯需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利用新技術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如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感知技術、大數據技術及云計算技術等,以實現食品安全治理的現代化。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食品企業發展必備三大理念,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食品企業發展三大理念 1
兵書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理念:如馬克思先生所說的內因,是企業運營的基礎。有了好的基礎,才可能有對的行動,最后才可能有好的結果。反之,理念片面、狹窄,就算使出吃奶的力去努力,也不過是南轅北轍,越來越遠離企業的目標。只要能發揮自己特色的理念,就是好理念;反之阻礙個性,人云亦云的理念,最終無法成就企業,所以就不是好理念。而從現實情況看,農業龍頭或者說食品企業許多正是因為沒有好的理念,出現了以下七方面的問題。
①規模越大利潤越低,有規模無利潤;上億的銷售額,純利潤只有區區幾十萬,表面上挺風光,今天這個開會,明天那個考察,就是企業利潤上不去,苦只有老板自己知道。
②產品缺乏創新,一個產品賣了幾十年還是同樣的口味,企業的科研室形同虛設,總拿不出過硬的產品,好不容易有個技術突破,但產品上市后又無人問津,高調上市,低調退出。
③團隊管理出現問題,人心散了,隊伍難帶了。在企業創業初期時,兄弟們抱成團打天下,公司業績稍稍有點起色,內部就出現小圈子,個人打著自己的小算盤,銷售部埋怨生產部,生產部看不慣銷售部,你不服他,他不服你。
④流動資金吃緊,公司的活錢都變成廠房、設備等“死錢”,不擴大生產不行,可擴大生產什么時間是個頭啊。
⑤受發展區域限制,在當地算個品牌,但始終走不出去,明明以前是這樣成功的,但現在怎么不靈驗了,同樣的賣點,消費者怎么不買單了。
⑥競品擾亂,跟風嚴重。銷售規模不大,但還有人假冒,一天到晚忙得團團轉,一邊自己建品牌,一邊還要打假。
⑦渠道開始混亂,難以管理,經銷商拿貨竟是為了吸引消費者,借機推銷競品產品,又給企業提出難題,砍掉吧,一年也有不少銷量,舍不得,不管則更為猖狂等等。
以上這些都是企業在產業化之后擺在面前的問題,解決了,則更上一層樓,否則,必然受困于其中。而要解困,不能被表面所迷惑,綜合以上問題,其實核心只有三個:沒有好的品牌,沒有足夠的資源,缺乏優秀的人才管理機制。解鈴還得系鈴人。既然是上述方面有問題,本人看來,所有解難發展之道還是要根據自己特色從樹立品牌、資源、人才三方面的正確理念做起。建設特色品牌的理念是農業龍頭生存的基礎,一說基礎,很顯然是企業生存最基本的東西。放眼全球,世界還沒有一個做大做強卻沒有品牌的企業。
對此,農業龍頭們也有清醒的認識,也有不少龍頭們曾試圖建立自己的品牌,但由于其對品牌的理解有偏差,所有的搞了,但不成功;有的想搞,但總覺得搞品牌是大企業的事情。是不是認為品牌就是搞宣傳,就是在央視打廣告,這需要大量資金。 另一類農業龍頭,對品牌的理解過于簡單,以為在工商局注冊個商標,印刷上幾本手冊,自己也就算有品牌了。事實上往往發現有商標卻沒有定位,有定位卻沒有訴求,品牌定位高端卻包裝拙劣,反正怎么看怎么不像個品牌。消費者很難拿人民幣給他投票。于是,企業自以為有品牌,走的路還是和第一類企業一樣,靠價格,靠關系,勉強度日。這兩種概念都不對。
品牌作為生存的基礎,既不是需要用錢堆起來,也不只是商標。品牌是企業通過產品、附加值、承諾和識別與消費者建立起的一種關系。有完整、系統的特征,有宣揚企業特色的使命。
任何一個偉大的品牌,都能代表一個企業的特色。如說到可樂馬上想到碳酸飲料,說到康師傅馬上想到方便面一樣。其特色的張揚是以完整和系統為特征的。完整系統性使企業的特色更加鮮明;也因為鮮明,企業的配套才能深入持久的做下去,做成一種文化,做出一種特色,以長久地吸引消費者。當然,要達到這一點,僅僅有一個品牌理念是不夠的,還需要其他理念與之配合。 整合資源是農業龍頭凸顯特色,健康的中心。一個企業要建立一個特色品牌,可能不一定需要央視,但一定離不開設計,離不開有特色的產品,離不開優秀的原料,離不開一張強有力的銷售網絡。一個成功的品牌的建立,不僅需要本身的特色,還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政策機會、消費者趨勢的把握等。而如果一個企業要獨自把這些資源都自己掌握,多少都會力不從心。
所以,對于凸顯特色,企業除了要有正確的系統完整的品牌建設理念,還要有資源整合理念。只有資源整合理念,才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反之,就難以避免地會出現許多企業遭遇的三年都在發展,卻最終原地不動的怪現象。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合理念時,不要忘記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和政府合作,許多企業都知道政府支持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但在取得政府支持過程中,總是找不到自己,總是抱著低姿態,還有的徹底依賴政府,而這一切都喪失了整合資源的`原則。其實一切整合點都是為了集合更多的資源凸顯自己的特色。對政府來說,有特色的產品項目會支持;對于研發機構來說,研發出有特色的產品,既為企業節省了時間、資金也為自己贏得了榮譽;對于銀行,只有有特色,還款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對于經銷商,只有有特色,其才愿意與企業共生共贏;甚至對于外腦,也愿意策劃有特色的項目?? 當然,所謂有特色,不僅局限于產品,其可能是企業運營體系的任何一個方面,比如,企業的定位、營銷、管理等。企業只有找到了特色,才算找到了中心,整合理念才算找到了依據。
用好人才是農業龍頭做大做強的關鍵。一切的關鍵都是人才。人才是企業經營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企”字上為“人”,下為“止”意為無人便止。有品牌建設的人才,企業才可能建設特色品牌;有外聯人才,企業才能最大限度整合資源。
目前在農業龍頭企業普遍存在:缺乏長遠眼光,投入力度不夠;團隊管理和培訓太少等,使企業團隊失敗的通病,企業最大的成本就是用人不當、理念落后、不愿變革、不知如何變革造成的惡果。一個和尚擔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以往人們都把罪錯歸于和尚身上,認為是和尚的私心在作怪。北京方圓品牌營銷機構的管理理論認為,最重要的錯在于方丈,因為和尚作為廟里的“員工”,要聽“領導”的安排。如果不是方丈指派甲、乙、丙三個和尚去打水,大概沒有哪位和尚愿意學習雷鋒好榜樣。作為授權者,方丈如果“一權一授”,讓一個和尚去打水,他就能一次擔兩桶水;而“一權兩授”,讓兩個和尚去打水,就只能一次抬一桶水了:“一權三授”時,三個和尚連一桶水都搞不來了。成功的企業團隊管理很明確,它的業績目標植根于企業的戰略與優先目標。
如果企業把發展特色品牌作為戰略,必須同時配備特色人才管理理念,因人管理,讓員工理解了特色,員工才能去為企業制造特色;反之,如果用人卻不培養人,想做特色品牌卻不讓員工深入了解意義作用,一切無異于緣木求魚。
所以,必須根據自己的特色品牌理念,整合自己的特色資源;必須把能理解自己特色的員工當作人力資產,而非人力資源。 只有這樣改變觀念,形成企業與員工的互動,形成企業與社會各層面的互動,使企業變為以特色品牌為中心,人才與資源為兩翼的理念執行體,企業的特色品牌才能最終建立。而特色品牌最終建立,最基本的改善首先是附加值的提升,是有銷量無利潤的改變;有了這個基礎,企業就有實力去整合各種資源,實現研發的突破,產品本質的創新,資金瓶頸的解決;而隨著整合理念的落實,企業實力的壯大,輔以人才理念,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人心一起,招商、渠道、竟品等方面問題的解決就找到了治根之道。
而當人才、整合、品牌三種理念由實化虛,良性互動能凸顯自我特色,能滿足、引導消費需求時,農業龍頭做不大,做不強,也就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了。
食品企業發展三大理念 2
未來食品基于生物科技和生物產業,正在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未來食品的發展趨勢是食品技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
“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民以食為天。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的食品消費已經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越來越追求吃得健康、吃得快樂。同時,人口增長、氣候變化以及資源、環境、公共健康等諸多復雜因素,對未來食品的可持續供給和營養健康提出巨大挑戰。
“大食物觀”為未來食品科技與產業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深刻掌握食物結構變化趨勢、滿足人民需求,要在數量上保障食物供給,在質量上提升食品的功能與營養,改變完全依賴種植養殖的傳統食物供給模式,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實現食物來源多元化。未來食品基于生物科技和生物產業,正在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
發展更營養美味、更安全可持續的未來食品
人類未來的食物和今天相比會有怎樣的不同?這是百姓關心的問題,也是科學家不懈探索的課題。未來食品是對傳統食品、現代食品的發展,體現著未來生產方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主要任務是解決食物供給和質量、食品安全和營養、飲食方式和精神享受等問題。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來看,以合成生物學、物聯網、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納米技術等為技術基礎,未來食品將會更安全、更營養、更美味、更可持續。
作為一項高技術產業,未來食品的發展趨勢是食品技術(FT)、生物技術(BT)和信息技術(IT)的高度融合。與今天的食品產業相比,未來食品產業主要有三大特點。
一是變革傳統食品工業的制造模式。不同于種植養殖,未來食品可以通過食品和生物技術的結合,以工業化車間生產模式制造肉、蛋、奶、油等食品,使食品生產模式更為高效、綠色、可持續。比如,以大豆等植物蛋白為原料,經過擠壓和組織化得到植物蛋白肉,或者從動物身上提取成肌干細胞,擴增培養成肌肉細胞,進而分化成肌肉纖維,形成細胞培養肉。這些技術正在逐漸成熟。
二是使人更健康,也使地球更健康。合理的飲食結構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不良膳食可能導致健康問題。醫學研究表明,食物結構中加入一定的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有益身體健康。植物蛋白替代動物蛋白,正是未來食品代表性的發展方向。與傳統畜禽養殖獲取動物蛋白方式不同,未來食品采用植物、微生物等方式獲取蛋白,產生溫室氣體少,占用耕地面積小,在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等方面更加高效環保,讓地球更健康。
三是能夠應對人類面臨的食物挑戰。據聯合國相關統計數據,到2050年全球對蛋白質的需求量將有大幅增加。因此,提高食品蛋白生產效率、尋求替代蛋白,成為未來食品的重要課題。動物細胞培養、微生物發酵生產和植物培育獲得的蛋白,不僅在生產效率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而且更容易滿足不同食品蛋白功能和性質的需求。
通過科技創新,探索未來食品新可能
未來食品在基礎研究與前沿技術創新、關鍵共性技術開發、系統化產品制造、產業鏈技術集成等方面前景廣闊,并已取得一定成果。植物基食品和替代蛋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折射出食品科技創新和未來食品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植物基食品是以植物原料或其制品為蛋白質、脂肪等的來源,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配料制成的具有類似動物食品質構、風味、形態等特征的食品。通俗地說,就是以大豆、豌豆、小麥等植物為主要原料,通過加工,制成和肉、蛋、奶等有著相似口感味道的新型食品。植物基食品可分為植物基肉制品、植物基乳制品、植物基蛋制品等。人們熟悉的素雞、素鴨等傳統素食食品,就是植物基肉制品的初級形態。不過,植物基食品在降低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攝入、提供優質蛋白等營養功能上,與傳統素食食品相比存在顯著區別。近年來,植物基肉制品在漢堡餡料中得到應用,國內企業也聯合科研機構推出了符合中國人口味的整塊植物牛肉、豬肉等產品,其形態、風味、口感都更接近傳統肉制品。市場上的燕麥奶、巴旦木奶等產品,則是典型的植物基乳制品,具有低熱量、低脂肪和高膳食纖維的'特點。
隨著設計與制造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特別是合成生物學技術和先進制造裝備的應用,植物基食品將變得更有營養、更有益健康。以植物肉為例,通過改變植物蛋白質的結構特性,添加血紅蛋白、谷氨酰胺轉氨酶、維生素等物質,運用血紅蛋白合成、科學復配等技術,植物肉不僅與傳統肉類外觀、色澤、口感幾乎一樣,而且氨基酸組成更合理,更易消化,可減少鹽、糖、油的攝入,為人們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更多選擇。
替代蛋白涉及微生物發酵蛋白、微藻蛋白等新興蛋白產業。我們經常聽到“多補充蛋白質”的建議,這背后的科學道理在于,食物蛋白是人類重要的營養素,具有構成和修補人體組織、運輸各類物質、維持神經系統功能和提供能量等作用。創新發展可持續、高質量的蛋白生產方式,成為未來食物科研攻關方向之一。替代蛋白應運而生。
在替代蛋白中,微生物發酵蛋白具有代表性。微生物發酵生產蛋白借助生物技術,對微生物進行編程,經過特定的代謝途徑把原料轉化為人類所需要的蛋白質,合成蛋白效率是傳統養殖業的上千倍,還能在顯著提升蛋白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研究指出,如果到2050年用微生物蛋白替代全球20%的牛肉消費,預計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將減少56%,森林砍伐量也隨之降低。在生產應用中,已出現采用枯萎鐮刀菌發酵獲取高纖維、低飽和脂肪的優質蛋白的車間,工業規模165立方米的發酵罐一次可生產25萬根香腸所需蛋白。此外,微生物發酵蛋白在營養、口感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如酵母蛋白含有人體全部必需的氨基酸,屬于全價蛋白,營養豐富,能夠滿足人體營養需求,沒有豆腥味,而且無致敏成分,適用人群廣泛。
微生物發酵蛋白合成工藝有三種。一是以淀粉質資源(如玉米)為原料,通過微生物液化和糖化等處理,得到可用來發酵的糖,以此為底物進行細胞生長和蛋白質合成,這種方法具有原料處理工藝成熟、發酵工藝控制穩定的特點。二是以生產生活產生的有機廢棄物為原料,這種方法原料成本低,實現廢棄物資源化,促進循環生物經濟發展。三是直接以碳化合物為原料,如以自然界含量豐富的二氧化碳、甲醇或甲烷等作為底物,創制出碳氮高效協同代謝與轉化的微生物細胞工廠,完成從碳化合物和無機氮向微生物蛋白的轉變,最終實現微生物蛋白的高效綠色制造。
食品與人類生存發展息息相關。一道道美味佳肴背后,凝結著食品技術力量。在“大食物觀”指引下,科研工作者正在探索未來食品新可能,為保障我國食品產業鏈自主可控、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貢獻科技力量,努力推動實現我國食品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促進居民營養健康,創造更美好的“舌尖上的中國”。
【食品企業發展三大理念】相關文章:
經濟生態學理念與企業發展思維04-28
中國食品安全與企業發展04-30
我國企業發展綠色食品營銷策略探析04-29
企業發展口號02-24
理念04-30
企業發展寄語11-03
企業發展規劃05-11
信息安全與企業發展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