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時。
教材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積單位、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不僅是今后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安排與呈現都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于形象思維,有的善于邏輯推理,有的善于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所以本課以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之間的密切關系,理解面積公式的由來,掌握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
實踐,與人合作協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
在分組實驗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并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并掌握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在操作中探究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課前準備: 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個、面積為6平方厘米的長方形每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聽說你們已經知道了一些關于面積的知識,可否接受我的挑戰?
(1)什么是面積?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學習面積單位有什么用?
3.出示面積為6平方厘米的長方形:要測量它的面積,你認為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如何測量它的面積呢?
學生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長方形的面積。
4.用面積單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測量操場的面積,教室的面積;草地的面積等等,也用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去量,那可就麻煩了,所以我們要從數學的角度尋找一種計算面積的方法。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的目的,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把握好教學的起點,抓住生活中的幾個場景,引起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大膽的猜測,長方形的面積和什么有關系?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究知識的欲望,也培養了學生大膽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二)、合作探究
師:你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帶上老師溫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探索2號和3號長方形的秘密,完成實驗記錄表。
2.仔細觀察記錄表,你發現了什么?與組內成員說一說。
3.小組共謀:嘗試用比較規范的數學語言準確表達你們的發現。
(設計意圖:創設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動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借助導學提示經過啟發,獨立思考,討論,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從而提高認知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展示交流
相信同學們已經是有所發現了,哪個小組來跟大家分享。 聽學生匯報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四)、拼圖驗證
請各小組再拼一個長方形,并記錄它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看看我們的發現是不是適用于任意的長方形。
(五)觸類旁通
想一想,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呢?指名說。
聽學生匯報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三、實踐應用
1、長50米,寬2米的綠化帶面積。
2、練一練第5題。
3、根據算式畫出
長方形的面積 圖形。四、總結提升
在今天的活動中,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長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長方形的面積】相關文章:
長方形面積教案01-01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08-26
《長方形的面積》數學教案04-25
數學教案:長方形面積的計算02-12
小學數學教案《長方形的面積》01-18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數學教案04-25
《長方形的面積》教學反思(通用10篇)05-20
小學數學教案《長方形的面積》4篇01-18
長方形的面積小學數學教案(通用19篇)01-07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優秀教案設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