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臨床診斷學-緒論
臨床診斷學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干部科 白雪歌 緒 論
一臨床診斷學(clinical diagnostics)的概念和重要性
概念 是研究診斷疾病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診斷思維的一門臨床學科,是在學習了基礎醫學課程,如解剖學、生理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病理學等之后,為過渡到臨床各科學習而首先開設的臨床課程。
論述疾病各種臨床表現及其發生機制;講解問診和體格檢查的基本內容和多種技巧;教授如何用科學的邏輯程序和方法去識別、判斷疾病,以揭示其本質、獲得正確的臨床診斷,并為部署進一步檢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學的依據。
重要性 是通向臨床各科學習的橋梁。 二 臨床診斷學的主要內容
癥狀診斷(symptomatic diagnosis )
癥狀(symptom ):是指疾病引起患者主觀感受到的生理功能變化(如發熱、咳嗽等)和病理形態改變(如皮疹、包塊等)。
這種通過癥狀進行診斷的過程成為癥狀診斷。
檢體診斷(physical diagnosis )
體征(sign ):醫生利用自己的感官(視、聽、觸等)或借助于簡單的工具(如聽診器、叩診錘、血壓計等)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發現疾病所引起的機體解剖結構或生理功能上的客觀變化。
用此法提出的診斷即為檢體診斷。 器械檢查:
心電圖、肺功能、胃鏡等。 病歷記錄(medical record )
是將問診、查體所獲得的資料經過醫學的思維加工,形成的書面記錄,其格式、內容均有嚴格而具體的要求。
診斷疾病的步驟和臨床思維方法 3.學習要求
掌握臨床診斷學的基本原理和學習方法。
深入領會各個癥狀的病因和機制基礎上,學會問診,深入理解患者的主訴和病史。
能用規范的手法進行體格檢查。掌握常見異常體征及其臨床意義。
能對問診、體格檢查的結果進行歸納、整理,書寫高質量的病歷,并口頭報告。
熟悉心電圖機操作,掌握正常心電圖及常見異常心電圖的圖形分析。
按照診斷程序進行臨床分析、綜合,作出臨床診斷。
第一篇 癥狀學
本章共講述27個癥狀 重點掌握8個癥狀:發熱、水腫、呼吸困難、胸痛、心悸、腹痛、黃疸、意識障礙與昏迷。 熟悉11個癥狀: 咯血、發紺、惡心與嘔吐、咽下困難、嘔血、便血、腹瀉、便秘、血尿、尿頻尿急尿痛、腰背痛。 了解8個癥狀(自學):頭痛、皮膚黏膜出血、咳嗽與咳痰、眩暈、抽搐與驚厥、尿失禁、排尿困難、關節痛。 癥狀(symptom):是指患者主觀感受到不適或痛苦的異常感覺或病態改變。 體征(sign):是指醫師或其他人能客觀檢查到的改變。
癥狀學(symptomatology):是研究癥狀的識別、發生機制、臨床表現特點極其在診斷中的作用。
第一節 發熱(fever)(掌握) 一 正常體溫與生理變異
發熱概念:當機體在致熱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種原因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障礙時,體溫升高超出正常范圍,稱為發熱。 正常體溫
口測法 36.3~37.2℃ 肛測法 36.5~37.7℃ 腋測法 36~37℃ 生理變異
體溫可隨年齡與性別有生理性變異: 老年人低于青壯年
幼兒波動度較成人大,易引起發熱 婦女月經前及妊娠期體溫稍高于正常 二 發熱病因與分類
1感染性發熱(infective fever) 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細菌、支原體、立克次體、
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 2非感染性發熱 (noninfective fever) (1)無菌性壞死性物質的吸收 (2)抗原-抗體反應 (3)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 (4)皮膚散熱減少 (5)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常 (6)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三 發熱的發生機制 1、致熱源性 (多數患者的發熱是由于致熱源引起) 2、非致熱源性發熱 體溫調節中樞直接受損:顱腦外傷、出血、炎癥 產熱過多的疾病:如癲癇持續狀態、甲亢等 散熱減少的疾病:廣泛性皮膚病、心力衰竭等 四 發熱的臨床表現 1、發熱的分度 ? 低 熱 37.3~38℃ ? 中等度熱 38.1~39℃ ? 高 熱 39.1~41℃ ? 超 高 熱 41℃以上 2 發熱的臨床過程及特點 體溫上升期 疲乏無力、肌肉酸痛、皮膚蒼白、畏寒或寒戰等 驟升型:幾小時內達39~40oC或以上,多伴寒戰 緩升型:數日內達高峰,多不伴寒戰 高熱期 體溫上升達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時間 體溫下降期 驟降(crisis) 體溫于數小時內迅速下降致正常 漸降(lysis) 體溫在數天內逐漸下降致正常五 熱型及臨床意義 1.稽留熱(continued fever)
1) 體溫恒定地維持在39~40度以上的高水平,達數天或數周。
2) 24小時內體溫波動范圍不超過1度。 3) 常見于大葉性肺炎及傷寒高熱期。 2、馳張熱(remittent fever) 1) 體溫常在39?以上 2) 波動幅度大,24小時內波動范圍超過2℃ 3) 常見于敗血癥、風濕熱、重癥肺結核及化膿性炎癥等。 3、間隙熱(intermittent fever) 1) 體溫驟升達高峰后持續數小時,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 2) 無熱期可持續1天至數天,高熱期與無熱期反復交替出現, 3) 見于瘧疾、急性腎盂腎炎等。 波狀熱(undulant fever):體溫逐漸上升達39℃或以上,數天后又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續數天后又逐漸升高,如此反復多次。(布氏桿菌病) 回歸熱(recurrent fever):體溫急驟上升至39℃或以上,持續數天后又驟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熱期與無熱期各持續若干天后規律性交替一次。(回歸熱、周期熱) 不規則熱(irregular fever):發熱的體溫曲線無一定規律。(結核病、支氣管肺炎)
注意:抗生素、激素、解熱藥、老年人等,熱型不典型。 六 伴隨癥狀和體征 1 寒戰(rigor) 2 結膜充血 3 單純皰疹 4 淋巴結腫大 5 肝脾腫大 6 出血 7 關節腫痛 8 皮疹 9 昏迷 七 問診要點 1 起病誘因、時間 2 各系統癥狀 3 診治經過 4 既往史
第二節 頭痛(headache)(自學)
第三節 水腫(edema)(掌握) 概念:人體組織間隙有過多的液體積聚使組織腫脹稱為水腫。 一 發生機制 1 在正常人體中,血管內液體不斷地從毛
細血管小動脈端濾出至組織間隙成為組織 液,另一方面組織液又不斷毛細血管小靜 脈斷回吸收入血管中,兩者經常保持動態 平衡使組織間隙無過多液體積聚。 2 保持這種平衡的主要因素有
? 毛細血管內靜水壓 ? 血漿膠體滲透壓 ? 組織壓
? 組織液的膠體滲透壓 有效濾過壓=(毛細血管血壓+組織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 +組織壓) 3 產生水腫的主要因素
? 水鈉潴留如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等
? 毛細血管濾過壓升高如右心衰等 ? 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如急性腎炎
等
? 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如低蛋白血
癥等
? 淋巴回流受阻如絲蟲病等 二 病因與臨床表現 1) 心源性水腫: 右心衰 ,首先出現于身
體下垂部位
2) 腎源性水腫:低蛋白血癥 晨起眼瞼和
顏面水腫
3) 肝源性水腫:門脈高壓等 腹水 4) 營養不良性水腫:
5) 黏液性水腫;甲狀腺功能減退
6)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月經后水腫消退 7) 藥物性水腫:激素、鈣離子拮抗劑 8) 特發性水腫:幾乎只發生于婦女 2 局部性水腫
局部炎癥、肢體靜脈血栓形成
表一 心源性水腫與腎源性水腫的鑒別
三 伴隨癥狀
1 水腫伴頸靜脈怒張 2 水腫伴大量蛋白尿 3 水腫伴呼吸困難與紫紺 4 水腫伴與月經周期有關系
5 水腫伴失眠、煩躁,思想不集中等 四 問診要點
1 誘因、前驅癥狀、時間 2 首發部位、性質 3 有無胸腹水 4 伴隨癥狀
第四節 皮膚粘膜出血(自學)
第五節 呼吸困難(dyspnea)(掌握) p30 概念:是指患者主觀上感到空氣不足,呼吸費力;客觀表現呼吸運動用力,重者鼻翼扇動,張口聳肩,甚至出現發紺,呼吸輔助肌也參與活動,或伴有呼吸頻率、深度與節律的異常。
一 病因與發生機制 1 呼吸系統疾病
1) 氣道阻塞: 如急性喉炎 2) 肺疾病:如肺炎、ARDS
3) 胸廓胸膜疾病:如氣胸、大量胸腔積液4) 神經-肌肉疾病:如重癥肌無力 5) 膈運動障礙:大量腹水、膈麻痹 2 心臟疾病:
心衰、心包壓塞 勞力性呼吸困難 陣發性呼吸困難 端坐呼吸
雙肺小水泡音 3 中毒性呼吸困難 4 神經精神性呼吸困難 5 血液病 二 臨床表現
1 肺源性呼吸困難
(1)吸氣性呼吸困難 三凹征(three depression sign) 氣管異物,喉痙攣等
(2)呼氣性呼吸困難 下呼吸道阻塞,哮喘等
(3)混合性呼吸困難 阻塞性肺氣腫等 2 心源性呼吸困難 急性左心衰 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
3 中毒性呼吸困難 酸中毒等 4 精神神經性呼吸困難 癔病等 三 伴隨癥狀 四 問診要點
第六節 胸痛(chest pain)(掌握) p29 一 病因與發病機制
①胸廓疾病:帶狀皰疹、肋間神經炎等 ②心血管疾病:心絞痛、急性心梗 ③呼吸系統疾病:胸膜炎、肺癌等
④縱隔疾病:縱隔腫瘤、反流性食管炎、 食道裂孔疝
⑤其它:膈下膿腫、肝膿腫、肝癌
各種刺激因子如缺氧、炎癥、肌張力改變、癌腫浸潤、組織壞死及理化因素都可刺激胸部的感覺神經纖維產生痛覺沖動,并傳至大腦皮質的痛覺中樞引起胸痛。 二 臨床表現: 1 發病年齡:
青壯年——結核性胸膜炎、心肌炎 老年——心絞痛、心梗、肺癌
2 胸痛部位 疼痛部位 放射部位 3 疼痛性質 4 持續時間 5 誘發因素 6 緩解辦法 三 伴隨癥狀
1. 伴吞咽困難 2. 伴呼吸困難
3. 伴蒼白、大汗、血壓下降、休克 四 問診要點
第七節 咳嗽與咳痰(自學)
第八節 咯血(hemoptysis)(熟悉)p27 概念: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經口排出者。 咯血與嘔血的鑒別p27
? 咯血量:
小 量:500ml/日
? 顏色和性狀:
鮮紅色:肺結核、支氣管擴張 鐵銹色:大葉性肺炎、
磚紅色膠凍樣:肺炎桿菌肺炎、 粉紅色泡沫痰:左心衰、
第九節 發紺(cyanosis)(自學)p33
概念:亦稱紫紺,是指血液中脫氧血紅蛋白(舊稱還原血紅蛋白)增多,使皮膚、黏膜呈青紫色的表現。在皮膚較薄、色素較少和毛細血管豐富的部位,如口唇、鼻尖、甲床等明顯
重度貧血(Hb<60g/L)時即使血氧飽和度有明顯降低,亦難發現紫紺。
第十節 心悸(palpitation)(掌握) 概念:是一種自覺心臟跳動的不適感或心慌
感。P35
包括 一 病因及發病機制
1 心臟搏動增強 心室肥大、甲亢、貧血、發熱、低血糖、嗜鉻細胞瘤等 2 3 一般認為,心臟活動過度是心悸發生的基礎,常與心率及心博量改變有關。 二 伴隨癥狀:
① 伴心前區疼痛 心絞痛 ② 伴發熱 感染性心內膜炎
③ 伴暈厥或抽搐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④ 伴貧血 急性失血 ⑤ 伴呼吸困難 心衰 ⑥ 伴消瘦及出汗 甲亢 三 問診要點
第十一節 惡心與嘔吐 (熟悉) (nausea and vomiting) 概念:
惡心:為上腹部不適、緊迫欲吐的感覺并伴有迷走神經興奮的癥狀,如皮膚蒼白、出汗、流涎、血壓降低及心動過緩等。 嘔吐:是胃或部分小腸的內容物,經食管,口腔而排出體外的現象。 一 病因與發病機制 1反射性嘔吐 2中樞性嘔吐 3神經性嘔吐
嘔吐是一個復雜的反射動作,其過程分三個階段,即:惡心、干嘔、與嘔吐,嘔吐中樞位于延髓。 二 臨床表現 1嘔吐的時間
2嘔吐與進食的關系 3嘔吐的特點 4嘔吐物的性質
消化性疾病:吐后舒服
非消化疾病:吐后癥狀不減輕 三 伴隨癥狀 1 伴腹痛、腹瀉
2 伴右上腹痛及發熱寒戰 3 伴頭痛及噴射性嘔吐 4 伴眩暈、眼球振顫 5 化療藥物
6 育齡婦女停經晨吐 四 問診要點
第十二節 咽下困難(了解) (dysphagia) 第十三節 腹痛(掌握)
(abdominal pain)p41
是臨床極其常見的癥狀,也是促使病人就診的主要原因。
腹痛多數由腹部臟器疾病所引起,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
有的疾病來勢急驟而劇烈,有的起病緩慢而疼痛輕微。
病變的性質可為器質性,也可能是功能性。
一 病因:
①急性腹痛(急腹癥)
? 腹腔器官急性炎癥 ? 空腔臟器阻塞或擴張 ? 臟器扭轉或破裂 ? 腹膜炎癥
? 腹腔內血管阻塞
? 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牽扯性疼痛 ? 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②慢性腹痛
腹腔臟器的慢性炎癥 空腔臟器的張力變化
? 胃、十二指腸潰瘍 ? 腹腔臟器的扭轉或梗阻 ? 臟器包膜的牽張 ? 中毒與代謝障礙 ? 腫瘤壓迫及浸潤 ? 胃腸神經功能紊亂
二 發生機制
腹痛發生可分為三種基本機制,即內臟性腹痛、軀體性腹痛和牽涉痛。 內臟痛 (visceral pain ):
是腹內某一器官受到刺激,信號經交感神經通路傳入脊髓, 其疼痛特點為:
①疼痛感覺含糊,接近腹中線。 ②多為痙攣、鈍痛、灼痛.
③常伴有惡心、嘔吐、出汗等植物神經興奮癥狀。
胃十二指腸潰瘍、胰腺炎。
軀體痛(somatic pain ):是來自腹膜壁層的痛覺信號,經體神經傳至脊神經根,反映到相應脊髓節段所支配的皮膚。其特點是:
①疼痛定位準確 ②疼痛劇烈而持續 ③可有局部腹肌強直
④可因咳嗽、體位變化而加重。 闌尾炎、膽囊炎。
牽扯痛(referred pain ):也稱感應痛,是腹部臟器引起的疼痛,刺激經內臟神經傳入,影響相應脊髓節段而定位于體表,即更多具有體神經傳導特點,疼痛程度劇烈,部位明確,局部有壓痛、肌緊張及感覺過敏等。
部位明確,局部有壓痛、肌緊張及感覺過敏等。
腹膜炎 三 臨床表現 1 腹痛部位
2 腹痛性質和程度 3 誘發因素
4 發作時間與體位的關系
三種絞痛鑒別表
四 伴隨癥狀 1 伴發熱、寒戰 2 伴黃疸 3 伴休克 4 伴嘔吐
5 伴反酸噯氣 6 伴腹瀉 7 伴血尿 五 問診要點
總結腹痛問診要點可用英語輔音字母PQRST表示,分別代表詢問
腹痛的誘因及緩解因素(Provocative-palliative factors) 腹痛的性質(quality)、 腹痛的部位(region)、 腹痛的嚴重度(severity)
時間特點(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第十四節 嘔血(熟悉) (hematemesis)
概念: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肝、膽、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經口腔嘔出。 一 病因及發生機制 1 食管疾病
2 胃及十二指腸疾病 3 肝膽疾病 4 胰腺疾病
5 血液疾病 6 急性傳染病 7 其他 二臨床表現
最常見 消化性潰瘍
其 次 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 再 次 急性胃黏膜病變
2 當出血量較少或在胃內停留時間長,則因血紅蛋白與胃酸作用形成正鐵血紅蛋白,嘔吐物可呈咖啡渣樣棕褐色。
3 在10%~15%,頭暈、胃寒,多無血壓脈搏的變化。
達20%以上時有冷汗、四肢厥冷、心慌、脈搏增快等急性失血癥狀。
30%以上時,有急性循環衰竭的表現。 三 伴隨癥狀 1 伴上腹痛 2 伴肝脾腫大 3 伴黃疸
4 皮膚黏膜出血 四 問診要點
第十五節 便 血 (自學) ( hematochezia)
第十六節 腹 瀉(熟悉) (diarrhea
臨床診斷學-緒論 )概念:指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帶有黏液、膿血、未消化的食物。 一、常見病因
1 急性腹瀉 2 慢性腹瀉 二、發生機制 1 分泌性 2 滲透性 3 滲出性 4 動力性
5 吸收不良性 三 臨床表現
1 起病及病程
2 腹瀉次數及糞便性質 3 腹瀉與腹痛的關系 四 伴隨癥狀
1 伴發熱
2 伴里急后重 3 伴消瘦
4 伴腹部包塊 5 伴皮疹或出血 五 問診要點
第十七節 便 秘 (自學) (constipation)
第十八節 黃疸(jaundice)(掌握)
概念:是由于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癥狀和體征。 正常膽紅素:最高為 17.1 μmol/L 結合膽紅素 3.42μmol/L, 非結合膽紅素 13.68μmol/L
隱 性 黃疸:膽紅素在17.1~34.2μmol/L 黃 疸:膽紅素>34.2μmol/L 一 膽紅素的正常代謝
二.病因、發生機制和臨床表現臨床: 1溶血性黃疸:
UCB ↑↑ CB↑ 尿膽原+ 糞丹原+
2 肝細胞性黃疸:
UCB ↑CB↑↑ 尿膽原+ 糞膽原+
3 膽汁淤積性黃疸:
UCB ↑CB↑↑↑尿膽原+- 糞膽原-
三伴隨癥狀和體征 1 伴發熱
2 伴上腹劇痛 Charcot 三聯征 3 伴肝脾腫大 4 伴腹水 5 伴皮膚瘙癢 四 特殊檢查 1 B超 2 X線
3 ERCP(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 4 PTC(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 5 CT(電子計算機體掃描) 6 MRI(磁共振成像) 7 核素
8 肝穿及腹腔鏡檢查
五 問診要點 1 確定有否黃疸 2 黃疸的起病 3 黃疸伴隨癥狀 4 黃疸持續時間 5 診治經過 6 過去史
第十九節 眩暈(vertigo)(自學)
第二十節 抽搐與驚厥(自學) (tic and convulsion)
第二十一節| 意識障礙與昏迷(掌握)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and coma ) p71
概念:意識是中樞神經系統對內、外環境中的刺激具有的有意義的應答能力,這種應答能力的減退或消失就是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嚴重的成為昏迷。 一 病因 二發生機制 三臨床表現:
嗜 睡(somnolence ):是最輕的意識障礙,是一種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續的睡眠狀態,可被喚醒,能正確回答和做出各種反應,但當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意識模糊(confusion ):是意識水平輕度下降,較嗜睡為深的一種意識障礙。患者能保持簡單的精神活動,但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定向能力發生障礙。
昏 睡(stupor ):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識狀態。強烈的刺激下可被喚醒,答非所問很快又再入睡。
昏 迷(coma):是嚴重的意識障礙,表現為意識持續的中斷或完全喪失,分三個階段A:輕度昏迷:意識大部分喪失,對疼痛刺激有反應,角膜、瞳孔反射,眼球運動等存在。
B:中度昏迷:對周圍事物、刺激無反應,角膜反射減弱,瞳孔反射遲鈍,眼球無轉動。C: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對各種刺激全無反應,深淺反射均消失。
譫 妄(delirium ):
一種以興奮性增高為
主的高級神經中樞急性活動失調狀態,表現為意識模糊、定向力喪失、感覺錯亂、躁動不安、言語雜亂。 四 伴隨癥狀 1 伴發熱
2 伴呼吸緩慢 3 伴瞳孔散大 4 伴瞳孔縮小 5 伴心動過緩 6 伴血壓變花 7 伴腦膜刺激征 五 問診要點
第二十二節 血尿(haematuria )(熟悉)p54 概念:尿Rt: RBC≥3個/HP 計數>8000個/ml
或Addis計數>5×106/12h 鏡下血尿、肉眼血尿(熟悉)
第二十三節 尿頻尿急與尿痛(熟悉) 正常人白天平均排尿3~5次,夜間排尿不超過1次,每次尿量200~400ml。
第二十四 節尿失禁(自學)
第二十五節 排尿困難(自學)
第二十六節腰背通(熟悉) 風濕性疾病占突出地位
第二十七節關節痛(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