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紙媒時代的一種生財之術:編纂專家辭書
史料與史學2016-12-19閱讀原文
作者:潘晟
大多數人都有成名成家的欲望,即使他或她不具備成名成家的條件。這是改變不了的人性。能夠拒絕它的人似乎并不多。因此,它也成為很多嗅覺敏銳的“商家”或各種“機構”用來“生財有道”的一個法門。而“易感”的人群從各種興趣愛好者,比如集郵,文玩收藏群體,到專業工作者,如科研人員等。其中,科研人員是這些機構極為偏愛的人群,是掙錢較好的目標群體。各種或真或假的“機構”,采取的方法其實也并不復雜,就是編纂專業人才辭書,或者召開什么會議之類,至于如何以此掙錢?那就請讀者諸君看圖識術。
按我們一般的想法,編撰專業人才辭書,應該是編纂者根據辭書的性質確定入選的標準,編纂完畢后出版,作為一種公信的標桿。這種辭書的因為專門,銷量并不會太大。所以到了80年代商品經濟發達之時,也正是這種專業出版受挫之時。出版社轉型,需要經濟效益,怎么辦,于是作者協助銷售或包銷一部分出版物,也就成為常用的辦法。
作者消化出版物的辦法,很快就成為一些“機構”生財的方法。
扯的旗幟也很多樣,連“美國”出版也來了。
180美元,在1996年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這是很有誘惑的“機會”。
比起編書,在高大上的場地開會,許諾會見“高大上”的人物,操辦起來要容易的多了。
當然要讓人向往,還需要一點道具和噱頭
編書的業務也逐漸發生了一些變化,在編書的同時增添了一些帶有增值功能的附加項目。
有意思的是,國際紙媒時代的一種生財之術:編纂專家辭書“友人”也加入了這個隊伍!
相比與國際“友人”,“香港東南亞人士”更有優勢
比起編入名人辭典來說,直接刻到石碑上,而不是到此一游,那就更具有永久性了,而這并非不可能!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如果這些機構將這樣的傳單寄給我,估計我也會心動的。不過想想錢袋子,還是忍忍吧。
【紙媒時代的一種生財之術:編纂專家辭書】相關文章:
論體裁語言研究對辭書編纂的意義04-29
紙媒:主角亦或配角04-29
穿紙術作文04-30
淺析數媒時代的視覺文化04-27
未來紙媒市場份額將下降05-02
《辭書研究》與辭書學教學04-28
全媒時代文學批評的定位04-28
字典編纂獻疑-以婠字音義的解釋與四川辭書出版社商榷04-27
金融危機下紙媒的經營策略04-28
論李斯的督責之術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