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貨幣銀行學簡答論述題

時間:2023-05-01 07:19:36 資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貨幣銀行學簡答論述題

第二章 貨幣與貨幣制度

貨幣銀行學簡答論述題

簡答題

1.什么是貨幣的本質特征?它在商品經濟中發揮著哪些主要功能?

.答: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并體現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這就是貨幣的本質的規定。

貨幣在商品經濟中的職能是貨幣本質的具體表現。在商品經濟中,貨幣執行著以下五種職能:(1)價值尺度職能;(2)流通手段職能;(3)貯藏手段職能;(4)支付手段職能;(5)世界貨幣職能。

2.為什么說金幣本位制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不穩定的貨幣制度?

答:金幣本位制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首先,由于幣制相對穩定,不會發生通貨膨脹,能促進商品生產的發展和商品流通的擴大;其次,信用關系不受幣值波動的影響,促進信用的發展;再次,各國貨幣含金量的比率相對穩定,外匯市場也比較穩定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保證了對外貸款和投資的安全性。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兩種不穩定的貨幣制度。第一,這兩種貨幣制度沒有鑄幣流通,失去了自發調節貨幣流通的可能性;第二,銀行券不能兌換自由黃金,一旦過多就會貶值;第三,在金匯兌本位制下,本國貨幣制度依附于外國貨幣制度,一旦外國貨幣制度動搖,本國貨幣制度也必然動搖。

3.貨幣層次劃分的依據是什么?為什么說科學地劃分貨幣層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答:劃分貨幣層次的主要依據是金融資產流動性的強弱。流動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資產在流通中周轉的便利程度不同,從而對商品流通和各種經濟活動的影響程度也就不同。所以,按流動性強弱對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貨幣劃分不同的層次,對科學地分析貨幣流通狀況,正確地制定、實施貨幣政策,及時有效地進行宏觀調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什么是貨幣制度?其主要構成要素有哪些?

.答:貨幣制度又稱“幣制”或“貨幣本位制”,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以法律形式確定的貨幣流通結構及其組織形式。

其構成要素有:

(1)貨幣金屬與貨幣單位。

(2)通貨的鑄造、發行與流通程序。

(3)金準備制度。

5.什么是“劣幣驅逐良幣”規律?試舉例說明之。

答:格雷欣法則,即“劣幣驅逐良幣”規律,是指在雙本位制下,當兩種鑄幣在同一市場上流通時,實際價值高于法定價值的“良幣”會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輸出國外,導致實際價值低于法定價值的“劣幣”充斥市場的現象。

舉例:例如金銀法定比價為1:15,而市場比價則為1:16,此時黃金的市價較高,這時,金幣的持有者將會熔化金幣到市場上去兌換白銀,一經熔化,即可賺回1兩白銀,這樣市場上持有金幣的人越來越少,而白銀的流通越來越多,金幣會退出流通領域。反過來,若市場金銀比價為1:15而法定比價為1:16,白銀市價高于法定比價,市場上的銀幣會退出流通領域。這種現象被稱為“劣幣驅逐良幣”。

論述題

1.“越多越多的貨幣,越少越少的貨幣”的論斷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是否正確?為什么?這一論斷有什么樣的貨幣政策含義?

.這一論斷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是正確的。原因在于:

在金屬貨幣制度下,貨幣既有名義價值,又有實際價值,通過名義價值與實際價值的比較,公眾的相機抉擇機制使貨幣貯藏手段職能有效地發揮貨幣流通調節器的功能,即貨幣數量偏少,貨幣名義價值大于實際價值時,原先處于貯藏狀態的貨幣將重新進入流通領域,流通中的貨幣將自動增加,而在貨幣數量偏多,貨幣名義價值小于實際價值時,一部分貨幣將退出流通進入貯藏狀態,流通中的貨幣自動減少。由此,在金屬貨幣制度下,貨幣貯藏手段職能的發揮是的貨幣具有自我調節機制,即貨幣過多時會自動減少,過少時會自動增加,從而使得流通中的貨幣恰好滿足流通的需要。

而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只有名義價值,失去實際價值,在貨幣過多時,貨幣名義價值的任何下降都會使公眾產生貨幣購買力將日益減少的預期,從而促使公眾加速出讓手中的貨幣,貨幣流通速度加快,流通中的貨幣總量(貨幣存量與貨幣流通速度的乘積)不是減少而是增加。而在貨幣過少時,貨幣名義價值的任何上升都會使公眾產生貨幣購買力會日益提高的預期,從而會促使公眾推遲貨幣的支付,貨幣流通速度減慢,流通中的貨幣總量(貨幣存量與貨幣流通速度的乘積)不是增加而是減少。由此,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失去自我調節機制,而是多時愈多,少時愈少,即越多越多的貨幣,越少越少的貨幣。這一現象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劇經濟的波動,而不是減緩。

為了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避免不不要的經濟波動,尤其是源于中央銀行等的外部沖擊,要求中央銀行必須有效控制貨幣供給,保持貨幣價值的穩定,避免貨幣過多或過少

現象的出現。

2.試總結劣幣驅良幣規律的發生機理,并運用這一機理解釋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的情況。 劣幣驅良幣規律是指在兩種名義價值相同而實際價值不同的貨幣同時流通時,實際價值高于名義價值的貨幣即良幣被收藏、熔化而會退出流通領域,實際價值低于名義價值的貨幣即劣幣則充斥市場,這一現象稱之為劣幣驅良幣規律,因是英國人格雷欣所發現和最早闡述的,所以又稱之為格雷欣法則。

這一現象主要發生在金銀復本位制下,其發生機理為:

(1)良幣與劣幣的確定:在金銀復本位制下,金幣和銀幣既有名義價值,又有實際價值,公眾根據貨幣名義價值與實際價值的比較,區分出良幣與劣幣,即實際價值高于名義價值的為良幣,實際價值低于名義價值的為劣幣。

(2)存在官方的兌換保證:官方承諾按規定的比例即官定比價保證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

(3)時間的推移使得官方比價與市場比價之間出現差異,假定出現官定比價低于市場比價的情況,公眾將使用劣幣按照官定比價從官方兌換良幣,并在市場上按照市場比價交換成劣幣,并將這一行為持續下去,最終,導致良幣被收藏或熔化,退出流通,流通中僅存在劣幣。

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由于信用貨幣沒有實際價值,僅有名義價值,貨幣賴以流通的基礎是信譽或評價,因此判斷貨幣良、劣的標準不再是名義價值與實際價值的對比,而是公眾的評價或貨幣的信譽,評價好、信譽高的貨幣為良幣,評價差、信譽低的貨幣為劣幣;另一方面,在貨幣失去實際價值的同時,也不再存在政府的兌換保證,為了確保自己的利益,即確保貨幣能夠購買到其所載明的價值量,公眾在流通中更愿意持有和使用良幣,劣幣將退出流通。

第三章 信用與利率機制

六、簡答題

1.銀行信用有什么特點?

(1)銀行信用的債權人主要是銀行,債務人主要是從事商品生產和流通的工商企業和個人。 (2)銀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貸資金是從產業循環中獨立出來的貨幣。(3)銀行和其他

金融機構可以動過規模投資,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費用。

2.商業信用有什么特點?

(1)商業信用與特定商品買賣相聯系 (2)商業信用的債權人和債務人都是商品的經營者 (3)商業信用的供求與經濟景氣狀態一致

3.試比較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并闡明判斷貨幣政策松緊的標準。

名義利率是以名義貨幣表示的利息率;實際利率是名義利率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后的真實利率,即實際利率=名義利率-物價變動率。

判斷貨幣政策松緊的標準應該是實際利率,原因在于:

(1)在信用行為中,衡量債權人的收益和債務人的成本的合理指標應該是實際利率,而非名義利率。在資金融通行為中,債權人除了獲得名義利率的報酬外,還遭受或面臨來自物價上漲所帶來的對收益的侵蝕,作為交易的對方,債務人除了支付名義利率的成本外,其債務負擔會因為物價上漲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減免。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債權人收到的貨幣的購買力下降,債務人用于清償債務的貨幣相對比較廉價。在通貨緊縮背景下,情況恰好相反。

(2)在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即經濟景氣相對高漲時,債務人面臨比較樂觀和寬松的經營環境,獲取收入的能力相對較強,因而清償債務的能力相對較強;在經濟面臨通貨緊縮即經濟景氣相對低落時,債務人面臨比較困難或緊張的經濟環境,獲取收入的能力也相對較弱,因而清償債務的能力相對較弱。

4.簡述利率的風險結構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在利率的風險結構決定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有:

(1)違約風險。債券發行人可能違約,即不能支付利息或在債券到期日不能清償面值,這是債券所具有的風險,它影響著債券的利率。

(2)流動性。影響債券利率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債券的流動性。流動性越強,利率越低。

(3)所得稅因素。稅收使國債的預期收益率下降。享受稅收優惠待遇的債券的利率低于無稅收優惠的債券利率。

5.簡述凱恩斯學派的利率決定理論?

凱恩斯學派的流動性偏好理論認為,貨幣的供給與需求是決定利率的因素。貨幣供給是一個外生變量,由中央銀行控制;貨幣需求則取決于人們的流動性偏好。流動性偏好的動機包括:(1)交易動機(2)謹慎動機(3)投機動機。前兩種動機與收入成正比,合起來可用L1(y)表示,投機動機可用L2(r)表示。貨幣需求Md=L1(y)+L2(r)。由貨幣供

給等于貨幣需求,可以決定均衡的利率水平,即由Ms=L1(y)+L2(r)決定r的水平。

論述題

1.如何評價三種利率決定理論?(古典學派的真實利率理論、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可貸資金利率理論)

1)古典學派的儲蓄投資理論,它是從儲蓄和投資等實物因素來討論利率的決定,認為利投資流量會因利率的提高而減少,儲蓄流量會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利率水平高低就取決于投資與儲蓄的交互作用。這一理論忽視了任何貨幣數量變動的影響,這是不恰當的,也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2)凱恩斯學派的流動性偏好利率理論認為利率是由貨幣的供求關系決定的。如果在當前利率下存在貨幣的超額需求,即貨幣供不應求,則利率將要上升。反之,下降。這一理論完全否定了實質因素的影響,也是不符合實際的。

(3)新古典學派的可貸資金利率理論,綜合了前兩者的觀點,認為,在利率決定問題上應同時考慮貨幣因素和實質因素,利率是可貸資金的價格決定于金融市場上的資金供求關系,它彌補了古典利率理論的不足,把貨幣因素對利率的影響考慮了進去。

2.決定和影響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1)平均利潤率。理論上貸款利率不應超過社會平均利潤率

(2)銀行成本。要保持合理的利差,銀行才有利潤可賺。

(3)通貨膨脹預期。在預期通貨膨脹率上升期間,利率水平有很強的上升趨勢;而當預期通貨膨脹率下降時,利率水平也將下降。

(4)中央銀行政策。中央銀行運用某些政策工具通過銀行影響可供貸款。當中央銀行想要刺激經濟時,將采取措施以鼓勵銀行增加可供貸款數量時,利率下降。中央銀行要限制經濟活動時,將采取迫使銀行收回貸款的措施,利率上升。

(5)商業周期。利率的波動表現出很強的周期性,在商業周期擴張階段上升而在經濟緊縮階段下降。

(6)借貸資金供求狀況。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市場利息率一般是在借貸資金市場上由資金的供求雙方協商確定。供大于求,利率低;反之,利率高。

(7)政府預算赤字。如果其他因素不變,政府預算赤字增加則利率上升。

(8)國際利率水平。通過兩條渠道實現:一是國際信貸渠道;二是國際貿易渠道。

第四章 金融市場

簡答題

1. 金融市場的功能

金融市場的功能

(1)融通資金功能;(2)資源配置功能;(3)宏觀調控功能;(4)經濟“晴雨表”功能

2. 貨幣市場的構成及內容

貨幣市場的構成及內容

(1)同業拆借市場;(2)票據貼現市場;(3)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4)短期債券市場;(5)債券回購市場

3. 資本的構成及內容

資本的構成及內容

(1)股票市場;(2)債券市場;(3)基金市場

4. 投資基金的定義及種類

投資基金的定義及種類

投資基金是指通過發行基金股份或受益憑證,將投資者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由專業管理人員分散投資于股票、債券或其他金融資產,并將投資收益分配給基金持有者的一種金融中介機構。

投資基金種類包括: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兩種。

七、論述題

1. 基礎性金融市場的構成及內容

基礎性金融市場的構成包括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外匯市場

(一)貨幣市場

(1) 同業拆借市場;

(2) 票據貼現市場;

(3) 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

(4) 短期債券市場;

(5)債券回購市場

(二)資本市場

(1) 股票市場;

(2) 債券市場;

(3)基金市場

(三)外匯市場

(1) 即期市場;

(2) 遠期市場;

(3) 掉期市場;

(4) 擇期遠期市場

2. 金融衍生交易的工具的種類及特征

金融衍生交易的工具的種類包括金融遠期市場、金融期貨市場、金融期權市場和金融互換市場

(一)金融遠期市場

金融遠期市場是指交易雙方達成的、在將來某一特定日期按照事先商定的價格,以預先確定的方式買賣某種金融資產的合約。

金融遠期合約有遠期外匯合約和遠期利率協議等。

(二)金融期貨市場

金融期貨是指在特定的交易場所通過競價方式成交,承諾在未來的某一日或期限內,以事先約定的價格買進或賣出某種金融商品的合約交易。

金融期貨包括外匯期貨、利率期貨、股票指數期貨和黃金期貨。

(三)金融期權市場

金融期權是指期權購買者在支付一筆較小的費用后,就獲得了能在合約規定的未來某特定時間,以協定價格向期權出售者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金融商品的權利。

金融期權的特點是:合約的標準化;保證金制度;對沖與履約;頭寸限制等。

(四)金融互換市場

金融互換的特點是:互換的期限靈活,能滿足交易者的非標準化需求,可以套期保值。

第五章 金融機構

六、簡答

1.如何理解金融機構在各國社會經濟中的主要功能?

金融機構的功能主要有:(1)提供支付結算服務。金融機構提供有效的支付結算服務是

適應經濟發展需求最早產生的功能,目前對市場支付結算服務一般都是由可吸收存款的金融機構提供,其中商業銀行仍是最基本的提供支付結算的金融單位。(2)融通資金。融通資金是指金融機構充當專業的資金融通媒介,促進社會閑置資金向生產性資金轉化。這是所有金融機構所具有的基本功能。金融機構通常采用發行金融工具的方式融通資金。(3)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便利。金融機構通過規模經營,能夠使投融資活動最終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交易成本來進行。提供金融便利功能是指金融機構為各融資部門提供專業性的輔助與支持性服務。(4)改善信息不對稱。金融中介機構通過自身的優勢,能夠及時搜集、獲取比較真實完整的信息,據此選擇合適的借款人和投資項目,對所投資的項目進行專業化的監控,從而有利于投融資活動的正常進行,并節約信息處理成本。(5)風險轉移與管理。金融中介機構通過各種業務、技術和管理,分散、轉移、控制、減輕金融、經濟和社會活動中的各種風險。

2.國家金融機構體系一般由哪些金融機構?

國家金融機構體系是指在一個主權國家里存在的各種金融機構及其彼此間形成的關系。各國的金融機構體系雖各有特點,但在種類和構成上基本相同。國家金融機構主要由管理性機構、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三大類構成。(1)管理性機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具有金融管理、監督職能的機構。目前各國的金融管理性機構,主要構成有四類:一是負責監管存款貨幣銀行的中央銀行或金融管理局,二是按分業設立的監管機構如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三是金融同業自律組織如行業協會,四是社會性公律組織如會計師事務所、評估機構等。其中,中央銀行或金融管理局通常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監管組織機構中居于核心位置。(2)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是指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證券交易與發行、資金管理等業務,以利潤為其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企業,如各種商業銀行或存款機構、商業性保險公司、投資銀行、信托公司、投資基金、租賃公司等。(3)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那些專門配合宏觀經濟調控,根據政策要求從事各種政策性金融活動的金融機構。這類金融機構的建立旨在支持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世界各國都根據各自發展需要建立了相關的政策性金融機構。

3.簡述新中國金融機構體系的建立和發展主要經歷的階段。

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為特點。這一體系的形成,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

(1)1948-1953年:初步形成階段。1948年12月1日,在原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

民銀行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人民銀行,它標志著新中國金融體系的開始。

(2)1953~1978年:“大一統”模式下的金融體系。這是一種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辦法為主的單一的國家銀行體系。這個模式的基本特征為:中國人民銀行是全國惟一一家辦理各項銀行業務的金融機構,集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功能于一身,其內部實行高度集中管理,資金統收統支。

(3)1979~1983年9月:改革初期。打破長期存在的人民銀行一家金融機構的格局,恢復和建立了獨立經營的專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與人民銀行一起構成了多元化銀行體系。

(4)1983年9月~1993年:初具規模階段。1983年起在金融機構方面進行了如下改革: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專設中國工商銀行,承辦原來人民銀行負責的信貸及城鎮儲蓄業務;增設交通銀行等綜合性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等區域性銀行;設立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5)1994年至今:新型金融機構體系的建設階段。1994年確定了金融體制的改革目標:建立在中央銀行宏觀調控之下的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分離、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的金融機構體系;建立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在政策性業務分離出去之后,原國家各專業銀行開始逐漸向國有商業銀行轉化,井建立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的多層次商業銀行體系。目前這一新的金融機構體系正處于完善的過程之中。

七、論述題

1.試析金融機構存在的原因:

(一)處理信息問題的競爭優勢。信息不對稱所引致的巨大交易成本限制了信用活動的發展,阻礙了金融市場正常功能的發展。然而,金融中介機構,特別是銀行在解決這些問題中,由于間接融資機制的相對優勢,使其顯得比借貸雙方直接融資和通過金融市場融資交易更有效:

(1)信息揭示優勢。

(2)信息監督優勢。

(3)信用風險的控制和管理優勢。

(二)業務分銷和支付優勢。金融中介的另一個傳統核心競爭力是其業務分銷和支付系統,基于它們龐大和昂貴的分支機構網絡,形成有效的市場進入壁壘。

(三)風險轉移優勢。實現兩種轉移:

(1)流動性風險轉移。

(2)信用風險轉移。

2.理解金融經營制度的歷史演變,對比分析具體的金融經營模式。

2.金融分業、混業體制的利弊分析。

(一)分業經營的優勢:

(1)分業經營能隔離銀行業與證券業風險。

(2)分業經營有利于競爭。

(3)分業經營能防止通貨膨脹。

(4)分業經營有利于宏觀監管。

(5)金融市場不完善適合分業經營。

(二)混業經營的優勢:

(1)分業經營所界定的單一業務空間使商業銀行資產經營缺乏靈活性和內部經營損益的互補機制,而資產的單一化在限制商業銀行發展的同時,也導致經營風險的高度集中,極大的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經營安全。

(2)隨著金融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分業經營體制使商業銀行囿于效益日益低下的傳統業務,經營缺乏靈活性,嚴重削弱了其市場競爭力和盈利性。

(3)從客戶角度看,分業經營市客戶失去了享受全面、便捷的綜合化服務的可能,增加了客戶的交易成本。

(4)嚴格的分業經營一方面激發金融創新,而另一方面卻又嚴重阻礙金融創新的發展。

第六章 商業銀行

簡答題

1.影響資本需求量的因素

2.(1) 國家及銀行所處地區的經濟形勢;(2) 銀行信譽的高低;(3) 銀行負債結構; (4) 銀行資產質量;(5) 銀行業務經營活動的規模。

2.商業銀行的職能

(1)信用中介職能;

(2)支付中介職能;

(3)信用創造職能;

(4)金融服務職能。

3.商業銀行資本的作用

(1)資本是銀行存在的先決條件;

(2)資本是客戶存款免受偶然損失的保障;

(3)資本是銀行經營活動正常進行的保證。

4.巴塞爾新協議的主要內容

(1)最低資本要求;

(2)監管審核;

(3)市場約束。

5.商業銀行主要資產業務

(1)票據業務。包括票據貼現和票據抵押貸款業務。

(2)貸款業務。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的最主要資產業務,包括擔保貸款、消費貸款和公司業務貸款等。

(3)證券業務。包括有價證券抵押貸款和有價證券投資兩種。

6.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而且不影響資產負債總額的經營活動。

(1)無風險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通過為客戶辦理支付、進行擔保和其他委托事項,從中收取手續費的各項業務。包括:匯兌業務、結算業務、代理業務、信托業務、租賃業務、銀行卡業務、咨詢業務等。

(2)有風險表外業務,包括:擔保和類似的或有負債、承諾和與金融衍生交易。

7.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是指在不損失價值的情況下的變現能力,是一種足以應付各種致富的、充分的資金可用能力。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包括:

(1) 資金匯集法;

(2) 資金匹配法;

(3) 缺口監察法。

8.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

(1)盈利性原則

盈利性是商業銀行的基本方針,能否盈利直接關系到商業銀行的生存與發展,是商

業銀行從事各種活動的動因。

(2)安全性原則

安全性是指商業銀行的資產、收入、信譽以及所有經營生存發展條件免受損失的可靠程度。

(3)流動性原則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是指在不損失價值的情況下的變現能力,是一種足以應付各種致富的、充分的資金可用能力。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包括:資金匯集法;資金匹配法;缺口監察法。

9. 抵押貸款與質押貸款的異同

相同點:都是擔保貸款的一種。

不同點:

(1) 定義不同。

(2) 方式不同。抵押貸款不轉移財產,質押貸款轉移財產。

七、論述題

試述貸款風險的種類及如何防范或進行貸款保護?

貸款風險的種類有:

(1) 信用風險。

(2) 市場風險。

(3) 操作風險或利率風險。

貸款風險的防范或貸款保護是:

(1)減少信用貸款的比重,擴大抵押貸款比重,以防止信用風險的發生。

(2)對存貸款利率實行浮動利率,以避免市場利率變動給銀行帶來經營損失。

(3)建立貸款呆帳或壞賬準備金,防止貸款風險給業務經營帶來的沖擊。

(4)對于大額貸款,可采取銀團貸款或幾家銀行聯合貸款方式,共同承擔風險。

(5)對貸款進行風險轉移,采用投保等方式。

第七章 中央銀行

六、簡答

1.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發行的意義。

(1)便利商品交換與流通;(2)有利于維護幣值和物價的穩定(3)增強自己的資金實力;(4)有利于國家貨幣金融政策的實施;(5)保證政府得到一定的收益。

2.近年來個別國家取消了法定存款準備率。“如果法定存款準備率為零,則存款多倍擴張將趨于無窮。”這種說法是否符合實際?

不符合實際。因為即使法定存款準備率為零,商業銀行處于自身經營的需要,還要保留超額準備金.而且由于公眾對現金的使用,通貨比率不會為零,這兩個因素仍然是制約存款擴張的因素,因此存款的多倍擴張不會趨于無窮。

七、論述

1.中央銀行的三大職能。

1.首先,中央銀行是“發行的銀行”。中央銀行獨占貨幣發行權,是中央銀行發揮其全部職能和實施金融宏觀調控的基礎,也是中央銀行之所以成為中央銀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標志。

其次,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中央銀行為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支持、服務,同時也是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管理者。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集中存款準備金;(2)組織全國的清算;(3)充當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最后貸款人”。

最后,中央銀行是“政府的銀行”。中央銀行代表國家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代為管理財政收支以及為國家政府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等。這一職能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體現

(1)經理國庫;(2)為政府融通資金,提供特定信貸支持;(3)代表政府管理國內外金融事務,如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對金融業實施金融監督管理;為國家持有和經營管理包括外匯、黃金和其他資產形式的國際儲備;代表國家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和各項國際金融活動等等。(4)為政府提供經濟金融預測和決策建議,向社會公眾發布經濟金融信息。

2.如何理解中央銀行相對獨立性的涵義?

中央銀行的相對獨立性問題,實際上是中央銀行與政府的關系問題。所謂“相對獨立”,實際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中央銀行在與政府的關系上必須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二是中央銀行不可能完全脫離政府,其獨立性只能是相對的。

首先,為了保證中央銀行獨立地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不受政府過多地干預、影響和控制,必須保證中央銀行具有一定的獨立性。這是因為:(1)中央銀行與政府關心問題的重點存在差異。政府就偏重于通過擴張性政策來刺激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這種做法往往造成通貨膨脹。中央銀行則更關心幣值穩定,維護正常的金融狀況和秩序,遏制過高的通貨膨脹。(2)政府因過于注重短期利益,特別容易出現“政治交易周期”,即在選舉之前,

政府傾向于采取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以便正好在選舉前夕出現較低的利率和較低的失業率,由此導致的通貨膨脹和名義利率上升將出現在選舉之后,那時政府再采取限制性政策,并指望公眾在下屆選舉時會忘記這一政策。(3)由于中央銀行可能被用來通過購買財政債券從而為彌補巨大的預算赤字提供方便,因此,中央銀行需保持獨立,以避免中央銀行無限購買財政債券而導致貨幣基數以致貨幣供給的擴大,抵制來自財政部要求中央銀行“幫助擺脫困境”的壓力。(4)中央銀行的業務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把這些事情交給政治家們去做不太合適。(5)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有利于有效、及時和統一地實施貨幣政策,避免來自各級政府的干預,維護整個金融體系的健康運行,防止政府為地方的局部利益而破壞整個經濟生活的大局。

其次,中央銀行作為國家的金融管理當局,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部門,中央銀行不可能完全獨立于政府,而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監督,在國家總體經濟政策指導之下履行自己的職責,因此,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只能是相對的。這不僅因為貨幣政策是整個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銀行的政策目標不能背離國家總體經濟發展目標,而且中央銀行的業務活動和監管都是在國家授權下進行的,有些國家中央銀行直接就是政府的組成部門,中央銀行的主要負責人也大都由政府委任。因此,中央銀行的職責履行需要政府其他部門的協作與配合,不能完全脫離開政府。

第八章 貨幣供給

六、簡答題

1. 派生存款是如何創造的?

一家銀行獲得原始存款后發放貸款將使另一家銀行獲得存款,而另一家銀行也因此可以發放貸款,從而使第三家銀行也獲得存款,通過整個銀行體系的連鎖反應,一筆原始存款將創造出成倍的派生存款。派生存款的數量等于原始存款與存款乘數之乘積。

2. 基礎貨幣與貨幣供給的關系。

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通過其資產業務渠道向商業銀行供給的,是商業銀行進行存款創造的源泉,由流通中的現金與銀行存款準備金所構成。基礎貨幣的數量決定了整個貨幣供給量的多少,它的變動將引起整個貨幣供給量同方向的成倍變動。

3. 貨幣乘數與貨幣供給的關系

貨幣乘數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資產業務所形成的一單位基礎貨幣能使貨幣供應量擴張或收縮的倍數。影響貨幣乘數大小的主要因素有:(1)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貨幣乘數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成反方向變化。(2)超額準備金率。貨幣乘數與超額準備金率成反方向變化。(3)現金比率。貨幣乘數與現金比率成反方向變化。

4.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根據以上狹義貨幣供應量決定模型,一般來說,可由中央銀行直接進行控制的變量是基礎貨幣(B)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r)。而現金的比率(h)與活期存款占定期存款(n)的比率則主要由社會公眾即個人與企業的資產選擇行為所決定,超額準備金率(e)則主要由商業銀行根據經營原則對收益與風險及流動性進行平衡來決定。雖然,中央銀行對現金比率與超額準備率可以通過政策工具的運用施加影響,但并不具有強有力的控制能力。所以,貨幣供應量是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個人、企業共同決定的。

5. 怎樣理解貨幣供應量是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社會公眾共同決定?

七、論述題

1. 試述二階式銀行體制下貨幣供應量的決定因素

廣義貨幣供應量的表達式為:

(3)決定貨幣供應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有:

基礎貨幣(B)。基礎貨幣的數量決定了整個貨幣供給量的多少,它的變動將引起整個貨幣供給量同方向的成倍變動。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r)。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提高,貨幣乘數縮小,從而貨幣供應量減少;反之,則增加。

超額準備金率(e)。超額準備金率提高,貨幣乘數縮小,從而貨幣供應量減少;反之,則增加。

現金比率(h)。現金比率提高,貨幣乘數縮小,從而貨幣供應量減少;反之,則增加。 活期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率(n),這一比率提高,狹義貨幣供給增加;反之,則減少。但這一比率的變化對廣義貨幣供應量沒有影響。

2.如果中央銀行規定的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為10%,一家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借入100

萬元,在公眾不提取現金與商業銀行不保留超額準備金的條件下,試說明存款貨幣

的多倍擴張過程與結果。

(1)假設商業銀行只有活期存款,沒有定期存款,且不保留超額準備金,公眾也不提現金,存款貨幣多倍擴張如下:

當A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借入100萬元后,該行超額準備金便增加100萬元。如果該行將這100萬元的超額準備金部用于放款貸給一家企業,貸款企業簽發支票用于支付后,便形成了B銀行的存款,B銀行接受這100萬元存款后提取其中的10%即10萬元作為法定存款準備金,剩余的90萬元發放貸款,貸款客戶又將貸款用于支付,這將使C銀行獲得存款90萬元,該銀行在提取10%準備金后將剩余的81萬元作為貸款發放,這又將使D銀行獲得存款81萬元??,通過整個銀行體系的連鎖反應,一筆再貸款所投放的基礎貨幣將形成存款貨幣的多倍擴張,一直到全部基礎貨幣都已成為整個銀行體系的存款準備金為止。

(2)如果以Dd表示活期存款總額,B表示基礎貨幣,r表示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則存款貨幣的多倍擴張可用Dd=B/r表示。全部銀行活期存款為Dd=100/10%=1000萬元,1/r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簡單存款乘數其中,故存款貨幣乘數為10倍,即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

(3)中央銀行供給的100萬元基礎貨幣被商業銀行運用后,最終通過商業銀行可以增加1000萬元存款貨幣的供給,從而使貨幣供應量增加100萬元。

(4)存款乘數的修正。在現實生活中,存款不可能按最大倍數來擴張。如果考慮公眾總是要以現金方式提取一定比例的款,商業銀行總是要保留一定的超額準備金以滿足客戶提取存款以及進行清算的需要,則存款擴張的乘數則應修正為:

其中,k為存款乘數,e為超額準備金率, h為現金比率

第九章 貨幣需求

簡答題

1.什么是貨貨幣需求是經濟主體能夠并愿意持有貨幣的一種行為。貨幣需求量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整個社會對貨幣需求的數量。

貨幣需求理論主要論述貨幣持有者保有貨幣的動機、決定貨幣需求的因素及各種因素的相對重要性以及貨幣需求對物價和產出等實際變量的影響。

幣需求和貨幣需求理論

2.簡述馬克思的貨幣需求理論

(1)馬克思的貨幣需求理論集中表現在他的貨幣流通規律的公式中,即:

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必要量=

(2)根據上述公式,貨幣需求量的決定因素有三個:一是貨幣需求量與商品交易數量成正比,二是貨幣需求量與物價水平成正比,三是貨幣需求量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在這一公式中,關于商品價格與貨幣數量的關系,馬克思認為是商品價格決定貨幣數量。

3.現金交易方程式與現金余額方程式的主要區別

(1)現金交易說的研究對象為一段時間內的貨幣流量;現金余額說強調的是在某一特定的時點上,人們持有的貨幣存量。

(2)現金交易說重視貨幣的交易媒介的功能;現金余額說重視的是貨幣的資產功能和貯藏的功能,把貨幣當成保存資產或財富的一種手段。

(3)現金交易說重視影響交易的貨幣流通速度、金融體制等客觀因素,忽略了經濟主體在金融市場上的主觀意志;現金余額說強調人們主觀的資產選擇行為、人的意志、預期、心理因素的作用,這為以后的貨幣需求理論留下了發展的空間和契機。

(4)現金交易說沒有涉及利率對貨幣需求的影響,而現金余額說在解釋影響K值大小的因素時,涉及到利率對貨幣需求的影響。

4.什么是平方根定律?

(1)根據凱恩斯的理論,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只是收入的函數,而與利率無關。鮑莫爾運用管理科學中最適度的存貨控制技術對貨幣需求問題進行研究,深入分析了交易性貨幣需求與利率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著名的“平方根模型”,即:

其中,M/P為實際貨幣需求,Y為收入,b為出售非現金資產的手續費或傭金,i為利率水平。根據平方根模型,交易動機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和利率彈性分別為正二分之一和負二分之一。

5.托賓對凱恩斯投機性貨幣需求理論做了哪些補充與修正?

(1)凱恩斯的理論無法解釋人們既持有貨幣、又持有債券這種現象,更無法說明人們同時持有收益率各不相同的其他多種金融資產這一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實。

(2)托賓對于投機性貨幣需求是利率的反比例函數這一結論,作出了與凱恩斯不同的解釋。他將前人的資產選擇理論和貨幣需求理論結合起來,用投資者避免風險的行為動機來解釋對閑置貨幣余額的需求。

(3)托賓的資產選擇理論不僅得出了投機性貨幣需求與利率呈反向變動關系的結論,而且還通過人們資產組合的選擇和調整行為,解釋了貨幣與其他各種金融資產同時被人們所持有的現象。

七、論述題

1.試述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1)凱恩斯對貨幣需求的分析是從分析人們的持幣動機開始的。他認為,人們之所以需要持有貨幣,是因為存在流動性編好這種普遍的心理現象。所謂流動性偏好,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偏好流動性,愿意持有流動性最強的貨幣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動性的資產的欲望。這種欲望構成了對貨幣的需求。

(2)人們對貨幣的需求源于三種動機:一是交易動機所產生的貨幣需求,指為了應付日常交易需要而產生的持有貨幣的需要,是收入的增函數。二是預防性動機所產生的貨幣需求,指為了防止未來收入和支出的意外變化而保留的貨幣余額,也是收入的增函數。三是投機動機而產生的貨幣需求,指為了從事證券投機活動而產生的持有貨幣需要,是當期利率的減函數。根據凱恩斯的分析,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正常利率,人們通過對比心中的正常利率,預期市場利率的升降來選擇持有貨幣還是債券。當市場利率較低,人們預期利率將上升時,則拋售債券而持有貨幣;反之則拋出貨幣而持有債券。

(3)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為:

L為貨幣總需求,L1為交易性與預防性貨幣需求,L2為投機性貨幣需求,Y為現期收入,r為市場利率。貨幣需求與現期收入成正比,與現行市場利率成反比。

(4)凱恩斯認為投機性貨幣需求對利率的敏感性較強,加之利率水平是經常變化的,因此貨幣需求函數從而貨幣流通速度是極度不穩定的。

2.試述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

(1)弗里德曼將貨幣看作是資產的一種形式,用消費者的需求和選擇理論來分析人們對貨幣的需求。消費選擇理論認為,消費者在選擇消費品時,須考慮三類因素:收入,這構成預算約束;商品價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消費者的偏好。同理:影響人們貨幣需求的第一類因數是預算約束,也就是說,個人所能夠持有的貨幣以其總財富量為限。并以恒久收入作為總財富的代表。恒久收入是指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收入的平均數,即長期收入的

平均數。弗里德曼注意到在總財富中有人力財富和非人力財富。人力財富是指個人獲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財富即物質財富。弗里德曼將非人力財富占總財富的比率作為影響人們貨幣需求的一個重要變量。由于人力財富轉化為物質財富,存在諸多困難,所以,人力財富在總財富中所占比例越大,貨幣需求越大。

影響貨幣需求的第二類因數是貨幣及其他資產的預期收益率,包括貨幣的預期收益率、債券的預期收益率、股票的預期收益率、預期物價變動率。當其它資產的收益率與貨幣資產的收益率之差擴大時,對貨幣需求增加。

影響貨幣需求的第三類因素是其它各種因素。

(2)根據以上分析,弗里德曼得到實際貨幣需求函數為:

M/P=f(y, w; rm, rb, re; Ldp/Pdt; u)

(3)弗里德曼認為在影響貨幣需求的主要因素中,恒久收入是穩定的,而至于機會成本變量—利率對貨幣需求的影響也比較小,因為對貨幣需求主要取決于其它資產的收益率與貨幣收益率的比較,當市場上債券等資產收益率提高時,銀行也會通過改善服務(在實際利率高限管制的情況下)或提高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的利率(在沒有利率高限的管制的情況下),使得貨幣收益率與其它資產收益率之間的差距保持不變,從而市場利率水平的變化對貨幣需求的影響不大。因此,貨幣需求從而貨幣流通速度是穩定的。

第十一章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簡答題

1.什么是通貨膨脹?簡述通貨膨脹的類型。

答案要點:通貨膨脹是在一定時間內一般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現象。

根據物價上漲速度快慢劃分:爬行式通貨膨脹.步行式通貨膨脹.跑步式通貨膨脹.奔騰式通貨膨脹。

根據表現形式劃分:公開型的通貨膨脹.隱蔽型的通貨膨脹。

根據形成原因劃分: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供求混合型通貨膨脹.結構型通貨膨脹。

2.什么是通貨緊縮?簡述通貨緊縮的類型。

答案要點:

一要素論:國內外學者較普遍把通貨緊縮定義為價格水平普遍的.持續的下降。雙要素論:認為通貨緊縮包括價格水平的持續下降和貨幣供應量的持續下降。三要素論:認為通貨

緊縮是物價水平.貨幣供應量和經濟增長率三者同時持續下降的經濟現象。物價水平下降是其最基本.最顯著的特征。

通貨緊縮按持續時間不同,分為長期性通貨緊縮和短期性通貨緊縮;按它和貨幣政策的關系,可分為貨幣緊縮情況下的通貨緊縮.貨幣擴張情況下的通貨緊縮和中性貨幣政策下的通貨緊縮,還可按它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分為伴隨經濟增長減緩的通貨緊縮和伴隨經濟增長上升的通貨緊縮。

3.簡述通貨膨脹成因的理論觀點

答案要點:

(1)凱恩斯學派的通貨膨脹理論為需求決定論,強調引發通貨膨脹的是總需求,而不是貨幣量。

(2)后凱恩斯學派用“成本推進”來解釋通貨膨脹,認為主要是由于工資增長率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導致產品成本上升,物價上漲。

(3)貨幣主義學派認為通貨膨脹完全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數量的過度增長是通脹的唯一原因。

(4)馬克思主義認為通貨膨脹表現在流通領域,根源在于生產領域和分配領域。只有深入到生產領域和分配領域,才能找到產生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

4.比較消費物價指數.批發物價指數.國民生產總值物價平減指數的優缺點。

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程度的物價指數主要有三個,即消費物價指數.批發物價指數.國民生產總值物價平減指數。

(1)消費物價指數:是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支出為對象,反映消費品價格水平的變化情況。它包括主要食品.衣物和其他日用消費品的零售價格以及水.電.居住.交通.醫療.娛樂等服務費用采取加權平均計算的。優點是最能及時反映消費品價格及服務費用變化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缺點是該指標涵蓋的內容較少,不包括生產資料價格的變化。

(2)批發物價指數:根據大宗商品包括最終商品.中間產品及進口商品的批發價格編制的指數反映大宗批發交易的物價水平變動情況。優點是能反映批發價格的變化,使人們根據企業成本的變化預測其對最終產品的影響。缺點是其對最終產品的影響的程度難以準確預測,因此該指數的大小對人們生活關系不大。

(3)國民生產總值(GDP)物價平減指數

該指數是衡量一國經濟不同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格總水平變化程度的經濟指標。國民生產總值物價平減指數是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與按基年不變價

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優點是指數涵蓋面廣。缺點是時效性差。

5.對于通貨膨脹的經濟現象,我國經濟學界與西方經濟學界存在的爭論焦點具體表現在那些方面?

對于通貨膨脹的經濟現象,我國經濟學界與西方經濟學界存在的爭論焦點具體表現: ① 通貨膨脹是否一定表現為物價上漲? ② 是否凡是物價總水平上漲的經濟現象都可稱為通貨膨脹? ③ 通貨膨脹是否一定是貨幣供求失衡的結果?

6.生活費用指數與消費物價指數的區別是什么?

生活費用指數與消費物價指數的主要區別是: ① 生活費用指數的統計對象不僅包括商品和服務,而且還包括所有的應納稅賦。 ② 在對商品和服務進行選擇時,生活費用指數只選擇有代表性的生活必需品,而消費物價指數則盡可能地涵蓋全部種類的消費品。

7.按照促退論的觀點,適度的或低度的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的刺激作用取決于什么條件?

按照促退論的觀點,適度或低度的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的刺激作用只能存在于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并取決于兩個條件:一是存在閑置的社會資源,呈現供大于求的狀態;二是公眾的通貨膨脹預期小于實際通貨膨脹,即使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的刺激作用也是十分短暫的。

8.為什么說,在通貨膨脹的過程中,政府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通貨膨脹中,政府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這是因為政府可以通過“通貨膨脹稅”的方式來獲取大量的資源。所謂“通貨膨脹稅” ,是指政府通過創造貨幣而增加的收入,這被視為一種隱性的稅收。當政府通過增發貨幣來對赤字融資時,實際上就是憑空發行鈔票來支付政府所購買的商品和服務。這將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并使公眾原有的貨幣貶值,公眾因此而損失的購買力即為政府的通貨膨脹稅收入。

9.在治理通貨緊縮的過程中,使用寬松的財政政策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寬松的財政政策主要包括減稅和增加財政支出兩種方法。減稅涉及到稅法和稅收制度的改變,不是一種經常性的調控手段。在采用減稅手段時應注意:( 1)稅收杠桿在本國是否靈敏?( 2)減稅政策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沒有必要一刀切。增加財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總需求,還可能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帶動私人投資的增加。運用財政支出手段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資金來源問題。解決此問題的方法一是財政向中央銀行借款或直接透支,二是發行國債。普遍采用的做法是發行國債。當然國債的發行也應有一定的限度。運用財政支出的手段還應警惕“擠出效應”。因此,在對付通貨緊縮時,通常都會將財政政策工具和貨

幣政策工具配合使用。

論述題

1.為什么促進論者會認為:適度的通貨膨脹有利于促進經濟的增長?而其效果在發展中國家表現得尤為明顯?

答題要點:

促進論者會認為,適度的通貨膨脹有利于促進經濟的增長,而其效果在發展中國家表現得尤為明顯。原因是:(1)發展中國家政府稅收不足,可以通過財政向中央銀行借款的方式擴大財政投資,并采取措施保證私人部門的投資不會減少。此種措施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但同時也會因實際投資增加而促進經濟增長。(2)通貨膨脹是一種有利于富裕階層的收入再分配,而富裕階層的儲蓄傾向較高,因此,通貨膨脹會通過提高儲蓄率而促進經濟增長。(3)在通貨膨脹初期,物價已經上漲,但名義工資尚未調整過來,這時企業利潤會提高,從而刺激私人投資,促進經濟增長。

2.試分析我國通貨緊縮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對策。

答題要點:

1997年以來我國通貨緊縮現象的形成機制較為復雜,如經濟運行的深層次原因,企業虧損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經濟軟著陸的滯后效應,改革造成的居民預期不確定限制了居民的消費,市場價格競爭,農業持續豐收造成農產品價格下降的帶動,出口下滑,國際市場低價商品的沖擊等。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成因(1) 有效需求不足。

(2)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生產成本的降低。

(3)結構性因素。

(4)本幣匯率高估和其他外部因素的沖擊。

(5)金融體系的效率降低或出現大量不良資產和壞賬時,信用緊縮,減少社會總需求,導致通貨緊縮。

應對通貨緊縮應根據不同形成機制采取不同對策:

(1)針對需求不足,要擴大總需求,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2)針對市場競爭導致的價格下降,采取不干預政策,并通過法制建設保護競爭性價格下降。

(3)針對我國以制度性和結構性為主要特征的通貨緊縮,必須采取深化深化改革的對

策。

(4)針對因開放而引起的輸入型通貨緊縮,既擴大出口,積極引進外資,又適度保護國內市場

(5)政府公開宣傳治理通貨緊縮的政策措施,調整人們對未來的預期行為。

(6)針對消費不足,要鼓勵消費,取消各種不利于增加消費的政策措施和制度約束,增加居民收入。

(7)改革匯率制度或實施匯率調節,采取靈活的匯率制度,使匯率自由浮動或擴大浮動范圍。

3.分析通貨緊縮對經濟的影響

答案要點:通貨緊縮對經濟增長的威脅:

(1)物價水平的持續下降意味著貨幣購買力不斷提高,消費推遲,抑制總需求,商業萎縮,進而影響就業增長,形成工資下降壓力,進入通貨緊縮螺旋,最終導致經濟衰退或蕭條。

(2)物價水平的持續下降意味著實際利率的上升,投資成本變得昂貴,投資項目的吸引力下降,投資減少必然導致經濟增長的下降,可能形成經濟衰退。

(3)通貨緊縮可能引發銀行業危機。物價水平的持續下降意味著實際利率的上升,債務人負擔增加,使銀行不良資產比率上升,銀行惜貸,導致信貸供給和需求的萎縮,可能會引發銀行業的危機。

通貨緊縮對經濟的積極影響在于:

伴隨經濟增長率上升的長期輕度通貨緊縮對消費者有利,從而能使社會經濟在安定的環境中以一個恰當的速度增長。

(1)如果通貨緊縮的形成是由于合理的市場價格競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有利于經濟增長的。

(2)如果科技進步是商品價格持續下降的源動力,此時的通貨緊縮顯然是經濟健康發展的標志。

(3)由于國際市場低價商品的沖擊而形成國內通貨緊縮,從長期來看,有利于本國的經濟進步,提升本國的國際競爭力。

七、案例分析

1980-2003年,我國經歷了四次通貨膨脹和一次通貨緊縮,在此過程中貨幣供應

量與經濟增長基本呈同方向變動,即經濟擴張階段,貨幣供應量增長也快速上升,

當貨幣供應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后,通貨膨脹上升,經濟出現失衡,不得不壓縮貨 幣信貸進行被動性調整。80年代,我國貨幣供應量年均增長24.5%,GDP增長9.8%, CPI上漲7.5%;90年代,貨幣供應量年均增長24.9%,GDP增長9.7%,CPI上漲

7.8%;2000-2004年,貨幣供應量年均增長15.9%,GDP增長8.9%,CPI上漲1.1%, 保持了一種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態勢。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分析說明這幾次通貨膨脹屬于哪一種類型?通貨緊縮是屬于哪一種類型?談談你對我國出現的通貨緊縮的原因的認識。通過以上貨幣供應量.GDP.CPI的數字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

第十二章 貨幣政策

六、簡答題

1.中央銀行選擇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依據主要有哪些?

中央銀行選擇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主要標準有以下三個:

一是可測性,央行能對這些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變量加以比較精確的統計。 二是可控性,央行能夠將選定的中介目標控制在確定的或預期的范圍內。

三是相關性,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變量與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有著密切的、穩定的和統計數量上的聯系。

2.簡述貨幣政策最終目標及含義。

.所謂貨幣政策目標是指中央銀行制定和實施某相貨幣政策所要達到的特定的經濟目標。實際上就是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有四大目標,即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1)穩定物價一般是指通過實行適當的貨幣政策,保持一般物價水平的相對穩定,以避免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

(2)充分就業一般是指消除一國經濟中的非自愿失業,即由于工人們不愿接受現行的工資水平和工作條件而造成的失業。它的實現并不意味著失業率降為零,只要失業率低于自然失業率水平,就可以說該經濟社會達到了充分就業。

(3)經濟增長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商品和勞務總量的增加,通常用GNP或GDP的年增長率或人均年增長率來衡量。

(4)國際收支平衡指一國對其他國家的全部貨幣收入與全部或支出保持基本平衡。

3.簡述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所謂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對貨幣信用總量進行調節的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準備率政策、再貼現率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

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貸而采用的信用調節工具,主要是為了實現結構性的控制目標。常用的選擇性政策工具包括證券市場信用控制、不動產信用控制、消費者信用控制、優惠利率等。

除了上述一般性的貨幣政策工具和選擇性的貨幣政策工具以外,中央銀行還可根據本國的情況和不同時期的具體需要,運用一些其他的貨幣政策工具。這其中,既有直接的信用控制,也有間接的信用控制。直接的信用控制具包括信貸配給、流動性比率、利率上限、直接干預、特別存款等;間接的信用控制包括窗口指導、道義勸告等。

4.簡述貨幣政策的作用過程。

圖 貨幣政策的作用過(課本上)

貨幣政策對實際經濟活動的作用是間接的,央行通過運用一定的貨幣政策工具,往往不能直接達到其預期的最終目標,而只能通過控制某一中介目標,并通過這一中介目標的傳導來間接地作用于實際經濟活動,從而達到最終目標。一般地說,中央銀行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將對商業銀行的基礎貨幣和短期利率等經濟變量產生比較直接的影響,而這些經濟變量的變動將影響到貨幣供應量和長期利率。由于貨幣供應量和長期利率將對實際的經濟活動產生比較直接的影響,因此,如貨幣政策操作得當,則其最終結果將是達到其預定的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七、 論述題

1.西方國家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有哪幾個?中央銀行在同一時間實行同一種貨幣政策能否同時達到這些最終目標?為什么?

答案要點:

西方國家主要的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有四個:穩定物價、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同一時間實行同一種貨幣政策是無法同時達到這些政策目標,因為這四大目標之間任何兩個目標之間都有著一定的矛盾和沖突,較明顯的如:

(1)穩定物價于充分就業之間,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存在著此增彼減的交替關系。

(2)穩定物價和經濟增長之間,經濟增長率較高時通貨膨脹率往往也較高。(3)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之間也常常發生矛盾。

2.中央銀行的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哪幾種?其各自的優缺點是什么?

.答案要點:

(1)存款準備金政策

存款準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從而影響貨幣供應量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

它是一種威力強大不易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達到預定的中介目標,甚至預期的最終目標,但它將對實際經濟活動產生強有力的沖擊,往往引起經濟的劇烈動蕩,如頻繁調整也將使商業銀行很難進行適當的流動性管理,因此它的運用往往產生較大的副作用。因此,不適合微調,也不能經常使用。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提高或降低再貼現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和市場利率,從而影響貨幣供應量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

再貼現政策既可以調節貨幣供應量,對信貸結構的調整也有一定效果,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圖,產生“告示作用”。此外,中央銀行可以利用它來履行最后貸款人的職能,防止金融恐慌,有利于一國經濟的相對穩定。但在運用此項工具時中央銀行處于被動地位,這種決策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將決定于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對該決策的反應;而且再貼現率的調整有時不能準確反映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圖,并可能會引起公眾誤解;中央銀行通過再貼現政策發揮最后貸款人職能,存在道德風險問題。

(3)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特別是政府證券),

與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相比,公開市場業務的優點在于:主動權完全在中央銀行,其操作規模大小完全由中央銀行自己控制;可以靈活精巧地進行,可以適時適量地按任何規模進行調節;具有極強的可逆轉性;操作迅速,不會有延誤。當然,公開市場業務作為一種貨幣政策工具也有其缺陷,主要是對大眾預期的影響和商業銀行強制性影響比較微弱。

3.試述凱恩斯學派和貨幣學派關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理論分歧。

凱恩斯學派認為貨幣政策必須通過利率來加以傳導,因此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應是利率,即M↑→ i↓ → I↑ → y↑。其次,從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來看,貨幣政策的作用指間接的,它必須經過兩個中間環節,如其中一個出問題,則貨幣政策將無效,強調財政政策的有效性,認為貨幣政策是不可靠的。

貨幣學派認為貨幣供應量的變動無需通過利率加以傳導,而可直接引起名義收入的變動,即M→Y。央行通過貨幣政策的操作只能控制貨幣供應量,而不能控制利率,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將直接導致名義收入的變動。

4. 在通貨緊縮情況下,如何運用一般性貨幣政策解決這一問題?

答案要點:

在通貨緊縮時期,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以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刺激投資和消費,從而發展經濟,抑制通貨緊縮。相對寬松的一般性貨幣政策包括: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降低再貼現率和放寬再貼現條件,在公開市場上買入有價證券。

第十三章 金融創新

五、簡答題

1.理解金融創新的含義及其特點。

金融創新:是指金融領域內各種金融要素實現新的組合。即金融機構為了生存、發展和迎合客戶需要而創造出的新的金融產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場與新的金融機構的出現。

這個概念包含四方面的內容:金融創新的主體是金融機構;金融創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率;金融創新的本質是金融要素的重新組合,即流動性、收益性、風險性的重新組合;金融創新的表現形式是金融業務、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工具的創新。

金融創新伴隨著金融業的發展而發展,表現出三個特點:(1)金融創新是在傳統業務的基礎上,適應現代經濟發展需要對金融業務進行的一次革命。(2)它是適應現代經濟理論發展對金融領域的新要求而產生的。(3)它是適應金融國際化、市場化、自由化的要求而產生的。

2.闡述金融創新的國際背景。

答案要點:

(1)歐洲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標志著國際金融市場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它為金融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全球性“石油危機”及“石油美元”的形成及其回流沖擊著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市場,擁有巨額“石油美元”的國家,為了規避利率和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損失,需要

尋找合適的融資方式和新型金融工具。同時那些國際收支順差國也需要新的金融工具滿足資本增殖的需要。

(3)國際債務危機加劇了國際金融的不穩定,為了解決現實的危機和避免以后發生類似情況,出現了許多新的融資工具和融資方式。

3.金融創新的直接導因是什么,它是如何導致金融創新的?

答案要點:

(1)科學技術革命和世界范圍金融管制的放松是金融創新的直接導因

(2)20世紀70年代發生的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其核心是微電子技術,它的廣泛運用,為金融創新創造了物質基礎。

(3)世界范圍的金融管制的放松。首先,由于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高通貨膨脹率帶來了高名義利率,使大量資金從銀行流出,出現金融機構“非中介化”現象。其次,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的不斷進步,為金融機構進行金融業務創新提供了物質條件。再次,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導致全球性的放松管制,并引發全面的金融創新。

4.金融管制放松的主要內容。

答案要點:

(1)取消對利率的限制。(2)允許金融機構業務交叉。(3)放松對各類金融市場的管制。(4)放松外匯管制

5.闡述金融創新的內容。

答案要點:

(1) 金融制度的創新

金融制度的創新是指金融體系與金融結構的大量新變化。主要表現在:分業管理制度的改變、對于商業銀行與非商業銀行機構實施不同管理制度的改變、金融市場準入制度趨向國民待遇等。

(2)金融業務的創新

包括負債業務的創新、資產業務的創新和中間業務的創新

(3)金融機構的創新

非銀行金融機構種類和規模迅速增加和跨國公司的發展。

(4)金融市場的創新

包括歐洲貨幣市場上金融工具的創新和衍生金融市場上金融工具的創新。

(5)金融工具的創新

6.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的關系

答案要點:

(1)金融創新為轉移和分散金融風險提供了金融工具、創造了新的途徑。如一些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現,規避了利率風險、匯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等。但金融創新在轉移與分散金融風險的同時,也制造了一些新的金融風險。

(2)金融創新制造了一些新的風險:金融創新使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增大;金融創新增加了表外風險;金融風險使“伙伴風險”加大。

7.金融創新與金融深化的關系

答案要點:

(1)金融創新與金融深化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影響。金融創新能夠產生金融管制的松動效應,金融相關比率不斷提高,從而加快金融深化。

(2)金融創新促進金融深化。金融創新是融資技術的創新、是金融制度的創新、是市場發育更加成熟的標志。金融創新使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效率更高,而這個效率的高低是金融相關比率的正相關函數。因此,金融創新的過程本身就是促進金融深化的過程。

8.金融創新的約束誘導論的主要內容。

答案要點:

(1)約束誘導型金融創新理論上研究金融創新原因的理論之一,是由西爾柏主要從供給角度提出的理論。西爾柏研究金融創新是從尋求利潤最大化的金融公司積極創新這個表象開始的,由此歸納出金融創新是微觀金融組織為了追求最大的利潤,減輕外部對其產生的金融壓抑而采取的“自衛”行為。

(2)西爾柏認為,金融壓抑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內部強加的壓制。金融企業采取了一系列資產負債管理制度,保障資產具有流動性的同時還有一定的償還率,以避免經營風險,保證資產的安全。但這些規章制度,一方面雖然確保了金融企業的經營穩定,但另一方面卻形成了內部的金融壓抑。二是政府的控制管理。這種因外部條件變化而導致的金融創新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外部條件變化而產生金融壓制,使金融機構的效率降低。金融機構必須努力通過創新提高效率來彌補這部分損失;另一種情況是金融壓制使得金融組織所付出的機會成本越來越大,創新是對金融壓制的反應,其代價與壓制所造成的機會成本增長是一致的。因此,金融機構通過逃避壓制來盡量降低其機會成本增加所帶來的損失。

9.金融創新交易成本論的主要內容。

希克斯和尼漢斯提出的交易成本創新理論的基本命題是金融創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包括兩層含義: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創新的首要動機,交易成本的高低決定金融業務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實際意義;金融創新實質上是對科技進步導致交易成本降低的一種反應。

希克斯把交易成本和貨幣需求與金融創新聯系起來,交易成本是作用于貨幣需求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的需求產生對不同類型金融工具的要求,交易成本高低使經濟個體對需求預期發生變化交易成本降低的發展趨勢使貨幣向更高的形式演變和發展,從而產生了新的交換媒介、新的金融工具,不斷地降低交易成本就會持續地刺激金融創新,改善金融服務。

10.為什么說,金融創新是一個歷史范疇?

因為自從現代銀行業誕生那天起,無論是各種金融業務,還是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體系、國際貨幣制度,都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金融創新,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這種金融創新是生產力發展后,反過來對生產關系組成部分的金融結構進行調整而產生的。所以說,金融創新也是對金融體系基本功能的建設,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金融體系的成長過程。

11 .如何理解金融創新的廣義概念與狹義概念?

狹義的金融創新是指微觀金融主體的金融創新,主要是指由于金融管制的放松而引發的一系列金融業務和金融工具的創新。廣義的金融創新則不僅包括微觀意義上的金融創新,還包括更為廣泛的金融創新,包括金融發展史上曾經發生的所有的金融創新,如:金融業務、金融工具、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觀念、金融體系等的金融創新。

12.國際債務危機與金融創新之間的關系?

20世紀 70年代發生在拉美國家的巨大的債務危機,使作為債權人的西方國際商業銀行陷入困境。這些銀行為了擺脫危機,紛紛縮小融資規模,改革融資方式,從而導致了一大批新的融資工具和融資方式的誕生,同時,還想出了許多新的解決債務問題的好辦法。

論述題

1.為什么說金融創新使投資者增強了抗風險的能力?

首先,由于金融創新創造了許多新型的金融工具,提供了多功能、多樣化和高效率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務,擴大了投資者的選擇空間;其次,金融創新降低了持有和保管金融工具的成本,同樣也降低了發行的成本;第三,金融創新便利了金融工具的交易,使各種金融資產之間的轉換更加方便,大大降低了金融工具交易的成本。

2.金融創新為什么能拓展金融機構的生存空間?

首先,金融創新創造了一些新型的金融機構,促進了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其次,金融創新改變了金融中介機構的分割局面,使得金融機構日趨同質化;第三,金融創新促進了金融機構業務的創新和多元化,使金融機構擺脫困境,拓展了新的盈利空間。

第十四章 金融風險、金融危機與金融安全

簡答題

1.系統性金融風險

系統性金融風險包括:政策性風險、貨幣風險和國際收支風險。

(1) 政策性風險是指宏觀經濟政策不當造成的金融風險。

(2) 貨幣風險是指由于物價大幅上漲引發嚴重通貨膨脹的風險。

(3) 國際收支風險是指國際收支失衡引發的風險。

2.金融危機的特點

(1) 金融危機的潛伏性。

(2) 金融危機的突發性。

(3) 金融危機的可測性。

(4) 金融危機的傳染性。

(5) 金融危機的全球破壞性。

3.金融微機的預警系統

金融危機預警系統是指應用某種統計方法預測某國或某經濟體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發生貨幣危機、銀行危機以及股市崩潰可能性大小的宏觀金融監測系統,除指標體系外,還包括必要的法律框架和組織結構等制度安排。

金融微機的預警系統包括:

(1) 預警方法。

(2) 預警指標。

(3) 預警模型。

(4) 制度安排。

4.非系統性金融風險

非系統性金融風險包括:

(1) 信用風險。指債務人不履行約定的償還債務的承諾而造成的風險。

(2) 流動性風險。指金融機構因支付能力不足而引發的風險。

(3) 利率風險。指市場利率變動帶來的風險。

(4) 外匯風險。指外匯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

(5) 資本風險。指銀行資本過小而不能地不虧損以保證金融機構正常經營的風險。

(6) 競爭風險。指金融機構等在經營競爭中的風險。

論述題

試述20世紀90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特點及我國增強金融安全的對策。

20世紀90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特點是:

(1)金融體系的內在脆弱性決定了金融體系自身的不穩定性,從而導致了金融危機的多發性。

(2)發達國家的金融自由化和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深化加大了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

(3)巨額投資基金和衍生金融工具的超級發展推動了金融泡沫的過度膨脹。

(4)金融全球化增加了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和擴散性。

(5)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區域化加深了內外矛盾,促使矛盾激化。

我國增強金融安全的對策是:

(1)針對現行國際金融體系與經濟全球化的不適應,推動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是指朝著更合理、更公平的方向發展,減少國際金融的動蕩,以利于中國維護國內金融的安全。

(2)中國應密切關注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動向,分析可能出臺的規則對中國產生的潛在影響。

(3)中國應加快國內金融體制改革的步伐,健全微觀金融競爭機制,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體系,為資本項目開放打下堅實的基礎。

(4)中國應以更積極的態度參與區域內貨幣金融合作。

第十五章 金融監管

五、簡答題

1.金融監管的目標是什么?

.總體目標:維持一個穩定.健全.高效的金融制度。具體來講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1)保護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2)維護存款人和公眾的利益。(3)保證金融機構競爭的有效與公平。(4)保證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順利實施。

2.金融監管的原則是什么?

(1)監管主體的獨立性原則;(2)依法監管原則;(3)自我約束與外部強制相結合的原則;(4)安全穩健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5)母國與東道國共同監管原則。

3.對金融機構的預防性監管措施主要有哪些?

(1)市場準入;(2)資本充足性監管;(3)流動性監管;(4)業務范圍限制;(5)資產分散化管理;(6)外匯風險管理;(7)外債管理

4.監管機構為什么要求金融機構進行信息披露?

主要是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保護高大消費者的權利。因為金融機構具有信息優勢,它比客戶更了解自身的業務經營狀況,因而可能濫用自己的信息優勢,作出有損客戶利益的事情。

論述題

1.金融監管體制可以分為哪幾類?其形成原因分別是什么?

.答案要點:

(1)高度集中的單一金融監管體制

原因:自由競爭導致的中央集權體制;國家經濟管理體制高度集中統一。

(2)雙層多頭的金融監管體制

原因:聯邦制國家;中央與地方利益嚴格劃分;反對集中全力和崇尚公平.競爭.自由。

(3)單層多頭的金融監管體制

原因:市場經濟機制與議會制度;國家權力結構的基本特征是各種機構與力量相互平衡制約。

2.《美國金融現代化法案》實施后其金融監管體制面臨哪些新的問題?

答案要點:

(1)多頭監管和溝通協調問題。按照功能監管原則,復雜的監管體系大多被保留,眾多的監管機構要相互溝通和協調非常困難,而且有可能加重金融機構的負擔。

(2)不同監管機構的不同監管理念與目標的統一問題。證券監管機構的目標是維護市場和公平與秩序,強調證券發行人和經紀人的信息披露;銀行監管者關注銀行系統的安全與穩健經營;保險監管者為保證保險業的穩健經營與被保險人的利益,關注的是保險公司的清

償能力。由于出發點、指標體系以及操作方式的不同會影響對金融機構經營狀況的判斷;二美聯儲與其他各監管者之間對金融機構裁決的優先權并不明確,有可能產生矛盾與沖突。

第十六章 金融與經濟發展

簡答

1.經濟貨幣化程度受哪些因素制約?

一國貨幣化程度的高低,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有兩個因素起支配作用: 一是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用商品化衡量的商品經濟發展程度是貨幣化的基礎。因為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或產品分配的計劃經濟中,使用貨幣的范圍很小,貨幣化程度自然很低。只有當社會產品都成為商品時,才有廣泛的商品流通和交換,才需要用貨幣去計價流通、媒介交換和進行價值分配;商品經濟越發達,商品交換、價值分配和價值管理就越復雜,貨幣的作用力就越大。二是貨幣金融的作用程度。貨幣化程度與金融的作用程度高度正相關。一般地,金融的作用程度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 (1)貨幣信用關系的覆蓋面與影響力;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領域的擴大和影響力的增強,可以直接推動貨幣化進程。(2)金融業的發展程度。隨著金融業的發展,可以有效地推動貨幣化進程。

2.為什么要消除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壓制?

金融壓制是指由于政府對金融業實行過分干預和管制政策,人為壓低利率和匯率并強行配給信貸,造成金融業的落后和缺乏效率從而制約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呆滯反過來又制約了金融業的發展,使金融和經濟發展陷入一種相互掣肘和雙雙落后的惡性循環狀態。

麥金農和蕭認為,當代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存在著金融壓制的狀況。金融壓制加劇了金融體系發展的不平衡,極大地限制了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束縛了金融市場的形成和發展,降低了社會儲蓄并阻滯其向社會投資的順利轉化,資金利用效率和投資效益低下,最終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并通過消極的反饋作用加劇了金融業的落后狀態,因此,解除金融壓制是發展中國家繁榮金融、發展經濟的必要條件。

論述

結合國內外實際,談談發展中國家在金融深化改革中應注意的問題。 ·

金融深化是指金融業能夠有效地動員和配置社會資金促進經濟發展,而經濟的蓬勃發屜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業的發展,金融和經濟發展形成一種互相促進和互相推動的良性循環狀態。發展中國家要實現金融深化首先應具備兩個前提條件:第一,政府放棄對經濟

活動特別是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干預和管制;第二,政府允許市場機制特別是利率、匯率機制自由運行。發展中國家金融深化改革的進展狀況是相當不平衡的,在已經進行的改革中,既有成功經驗,又有失敗的教訓。主要應注意以下問題:

(1)以金融自由化為基本內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穩定的宏觀經濟背景。在那些宏觀經濟不穩定的國家里,實行金融自由化的政策,高通貨膨脹率容易導致高利率和實際匯率變動,從而使資金出現不規則的流動。只有首先創造穩定的宏觀經濟背景,金融改革才能避免上述種種經濟不安定狀況。(2)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必須與價格改革或自由定價機制相結合。假若一國的價格仍然是保護價格或管制價格,在這種價格信號扭曲的條件下實行金融自由化,資金流動就會被錯誤的價格信號所誤導,結果出現新的資源配置結構失調。(3)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預,而是改變直接干預的方式。具體地說就是要以法律和規章的干預取代人為的行政干預,從一些發展中國家金融改革的經歷者看,改革的一項主要內容就是放松對金融體系的管制,但在放松管制的過程中,若不注意建立一套適合本國國情的謹慎的管理制度,就會在信貸的分配方面出現失控,情況嚴重時會致使許多銀行喪失清償能力并面臨破產威脅。(4)政府當局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和價格改革政策時,必須預先判斷出相對價格變動對不同集團利益的影響,井出于公平原則和政治均衡要求的考慮,采取適當經濟補償手段。同時,政府當局也應采取一些可行的過渡性措施,以減輕社會震藹。

【貨幣銀行學簡答論述題】相關文章:

貨幣銀行學教學實踐思考04-30

傳播學教程論述題簡答題(全)05-01

論貨幣與金銀貨幣05-02

貨幣的種類05-01

教案神奇的貨幣04-25

問價錯版貨幣04-28

英美貨幣小知識05-04

銀行學生實習報告04-23

銀行學生實習心得11-29

銀行學生實習報告04-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 国产FREEXXXX性播放| caoporm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女主播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男女肉粗暴进来动态图|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高观看| 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视频32| 中国人xxxxbbbb国产| 女子初尝黑人巨嗷嗷叫| 俺去俺来也在线www色官网|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暖暖视频免费视频播放| 两性色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300部国产真实乱|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国产精品久久| 看曰本女人大战黑人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青青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亚洲尺码欧洲尺码有哪些品牌好|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视频www|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高清| 日本高清视频www|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